媒体娱乐化及伦理失范现象探究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及对策探析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及对策探析自媒体新闻传播作为新兴的传播形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递观点、参与讨论的重要渠道。
随着自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伦理失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及对策进行探析,旨在引起人们对自媒体伦理问题的关注,促进自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现状1. 缺乏权威认证和审核机制自媒体平台的入口门槛较低,缺乏权威认证和审核机制,导致一些没有新闻素养和道德底线的人也可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混淆了舆论和真假信息。
2. 缺乏独立审查机制自媒体从业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自媒体人以追求点击量和广告收入为目的,不择手段进行炒作,甚至编造虚假信息来吸引眼球,严重侵害了受众的知情权和新闻传播的公正性。
3. 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自媒体传播并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有严格的编辑、审核和报道环节,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
一些自媒体人为了迎合受众口味,故意曲解事实、添油加醋渲染,导致信息失真,严重损害了受众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
伦理失范的自媒体新闻传播给社会舆论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造谣传谣、炒作低俗、侵犯隐私等行为层出不穷。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自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问题的产生,与自媒体行业的发展和内在机制密切相关。
1. 利益驱动导致失范行为自媒体从业者缺乏规范和监管,很容易被利益驱动,为了追求点击量、广告收入而故意炒作、虚构新闻,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丧失了对传播伦理的基本敬畏。
2. 知识水平不足引发的失范行为一些自媒体人虽然热衷于传播信息,却缺乏新闻传播的相关知识和专业素养,导致在舆论、评述、评论等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范行为。
3. 缺乏监督机制导致失范行为自媒体平台缺乏有效的内容审核和自律机制,信息发布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任何违规行为都难以受到有效的制约和惩处,这无疑会引发自媒体从业者的伦理失范行为。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及对策探析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及对策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媒体新闻传播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和观点。
自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以实现信息的个性化定制和即时更新,受众群体也更加广泛。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伦理失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有效解决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在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我将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自媒体伦理失范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
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内容,引起社会各界对自媒体伦理问题的重视,共同促进自媒体新闻传播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化建设。
1.2 问题提出在自媒体新闻传播日益普及的今天,伦理失范问题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自媒体人伦理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包括虚假报道、恶意诽谤、侵犯隐私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新闻传播的公信力和道德标准。
这些问题的存在,问题的症结究竟在何处?如何有效对策才能遏制这一现象的蔓延呢?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应对之道,以期促进自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失范是指在自媒体领域中出现一系列违背媒体伦理规范和价值观的行为现象。
这些失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实报道在追求流量和点击量的压力下,一些自媒体从业者倾向于夸大事实、故意歪曲事实或编造谣言来制造话题,导致报道内容与真相相去甚远,影响公众的判断和决策。
2. 缺乏审查由于自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一些自媒体从业者对新闻内容缺乏审查和筛选,容易出现不实消息和低质量内容的传播,给公众带来误导和困扰。
3. 隐私泄露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为了追求热点和爆点新闻,不惜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进行隐私调查和曝光,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和伦理道德问题。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与对策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与对策1. 引言1.1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必要性网络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在当今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和监督者,其伦理失范可能导致信息失真、谣言传播等问题,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网络新闻媒体应该秉持客观真实的原则,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不应该成为传播虚假信息的平台。
网络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引导者,其伦理失范可能导致舆论导向偏颇,甚至引发社会恐慌等问题。
网络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正确引导舆论的责任,避免过分渲染、不当炒作等不良行为,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网络新闻媒体作为公共话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伦理失范可能损害公共领域的公平公正,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
网络新闻媒体应该坚守道德底线,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背公序良俗的报道,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必要性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正确引导舆论、保障公共话语空间的公平公正,只有不断强化伦理意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网络新闻媒体才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实现健康发展。
1.2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危害伦理失范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导致信息的失真和误导。
当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点击量或服务特定利益集团而发布不实信息或夸大事实时,就会损害观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扰乱社会的信息秩序。
伦理失范还会导致新闻媒体失去公信力和专业性,降低了社会对其的信任度。
一旦新闻媒体丧失了公信力,便无法履行传播真相、监督权力、引导舆论的职责,而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和社会舆论的混淆者。
伦理失范还会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
当新闻媒体无视事实真相,以虚构、编造的内容来引导和操纵舆论时,就容易制造社会恐慌、引发民众情绪,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和纠正。
只有积极提升媒体的伦理道德水准,才能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试论新媒体时代的传媒伦理失范现象、原因和对策

试论新媒体时代的传媒伦理失范现象、原因和对策
新媒体时代的传媒伦理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新媒体传媒平台的信息传播存在着诸多不好的现象。
例如,部分新媒体平台在追求点击量、流量的前提下,往往忽视新闻事实,夸大炒作,甚至制造虚假信息;有些新媒体从业者缺乏媒体职业道德,忽视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与媒体传播职能相背离,甚至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低俗、猥亵、恶俗等不良现象;此外,网络暴力、抄袭、侵权等也成为了新媒体伦理失范的表现。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多重原因。
首先是信息爆炸与新媒体市场化的特点所致,新媒体平台在追求流量、点击量的同时,也在追求广告收入,为此,他们往往会选
择发布低俗的内容,也可能从不负责任的来源获取“新闻”,并通过戏剧性炒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是新媒体传媒人员职业素质和法制意识的不足,对于新媒体职业道德的认识不够,对于新媒体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这些问题都使得新媒体职业人员容易陷入到道德的沼泽中。
此外,新媒体的政策监管也不到位,对于舆论引导的管制和限制不够严格,这也加剧了新媒体伦理失范现象的恶劣情况。
因此,对策方面,应该从多个方面加以调整。
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应该加强管理力度,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创造更加公正、透明的信息传递环境;另一方面,新媒体从业人员应该提高自我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政府也应加强新媒体监管,推动其法制化进程,加强舆论引导的力度,与新媒体平台和从业人员一起共同建设符合社会期望,符合职业道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媒体领域。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伦理失范与对策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伦理失范与对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伦理失范现象日益突出。
传媒伦理是传媒行业的道德规范,是提高传媒行业自律水平和保护公众利益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形态的多元化,传媒伦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失范现象屡见不鲜。
在背景下的传媒伦理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虚假报道、商业化导向和侵犯公民隐私。
虚假报道是传媒伦理失范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获取利益,不择手段地进行虚假报道。
虚假报道不仅严重损害公众的知情权,也破坏了传媒行业的公信力。
有些媒体为了增加点击量和浏览量,制造并散布一些虚假的新闻事件,误导公众的认知,扭曲社会舆论。
商业化导向是传媒伦理失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媒介融合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传媒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断推出商业化的内容,忽视了传媒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导向。
一些媒体频繁报道娱乐八卦、绯闻八卦等低俗内容,迎合观众的兴趣,而忽略了公众的文化需求和精神追求。
侵犯公民隐私是传媒伦理失范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媒介融合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些传媒机构为了博取眼球,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泄露了个人隐私信息,给当事人和其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困扰和伤害。
面对这些传媒伦理失范问题,我国传媒行业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强自律机制,提高传媒伦理意识。
传媒从业者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事实真相,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
传媒行业协会应加强对行业内的伦理失范行为的监管,建立有效的自律机制。
加强对传媒从业者的伦理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伦理意识和专业水平。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传媒行业的监管。
加强对虚假报道、商业化导向和侵犯公民隐私等传媒伦理失范问题的法律监管,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惩处伦理失范行为,维护传媒行业的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加强公众监督,提高传媒行业的透明度。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伦理失范与对策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伦理失范与对策媒介融合是当今社会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不同媒体的内容、技术和平台整合起来,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交互、互动和融合。
这种融合给传媒伦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容易导致传媒伦理的失范。
本文将从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伦理失范的原因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导致传媒伦理的相对滞后。
在新媒体兴起的初期,传媒伦理规范相对较为简单和模糊,导致一些媒体从业者在运用新媒体技术时产生了伦理失范的现象。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媒体从业者为了获取点击量和转发量,倾向于制造低俗、暴力、虚假等内容,不顾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体人格尊严。
商业化导向引发传媒伦理失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倾向于迎合观众的需求和偏好,忽视了传媒伦理。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制造煽动性和敏感性的报道,无视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淡化了社会责任感。
传媒监管滞后导致传媒伦理失范。
媒体的监管主要依赖于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行政手段,传统监管模式无法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需求。
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难以追溯的特点使得传媒监管变得更加困难,容易导致传媒伦理失范。
面对传媒伦理的失范,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加强行业自律机制。
传媒行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伦理规范和行业准则,明确传媒从业者的职业责任和道德要求,规范行业内的行为。
行业协会、媒体组织等应该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者的伦理意识和素养。
加强传媒监管力度。
传媒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传媒行业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伦理失范的问题。
在传媒融合时代,监管机构应该与科技公司合作,利用新技术手段对传媒内容和行为进行监管,保障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
传媒失范问题不仅仅是媒体从业者和监管机构的责任,公众也应该参与到传媒伦理监督中来。
公众应该加强对传媒报道的关注和监督,及时对伦理失范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指正。
公众可以通过举报渠道、媒体监督等方式发挥监督作用,引导传媒行业健康发展。
媒介伦理失范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媒介伦理失范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媒介伦理失范是指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违背伦理规范,通过不当手法和行为追求经济利益或满足其他目的。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媒介伦理失范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 虚假报道:部分网络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故意编造或夸大事实,发布虚假、不准确的新闻。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误导公众和读者。
2. 暴力、冲突报道的过度表现: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点击量,部分网络媒体倾向于在报道冲突和暴力事件时过分渲染,使用震撼的图片和标题,并忽略了对事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这种做法容易刺激公众情绪,加剧社会紧张氛围。
3. 尊重隐私的缺失:一些网络媒体在报道时常常忽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他们公开泄露个人信息、发布未经授权的照片和视频,侵犯了个人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行为违反了新闻报道应当尊重个人隐私的伦理原则。
4. 干扰司法程序:在一些敏感案件中,网络媒体过分渲染事实,对案件进行大肆炒作,甚至给予指责、指导司法的言论。
这样的行为容易导致舆论压力对司法程序产生不利影响,妨碍案件的正常审判。
1. 经济利益驱动:网络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点击量和广告收入成为衡量媒体品牌价值的重要指标。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网络媒体不择手段地制造轰动新闻,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和点击,忽视伦理原则。
2. 紧追热点: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媒体迅速报道热点事件,这也容易导致报道不准确和不全面。
在追求速度的部分网络媒体忽视了对事实的核实和调查,加重了伦理失范的可能性。
3. 缺乏行业规范:网络新闻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较为年轻,行业规范和伦理准则尚未健全。
一些网络媒体因为缺乏明确的约束和处罚机制,不择手段地发布不尊重伦理的内容。
4. 社会需求转变:公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更侧重于轻松、娱乐性的内容。
网络媒体为了满足公众需求,倾向于发布容易引发兴趣和争议的话题,而无视伦理标准。
针对媒介伦理失范现象,应加强监管和监督,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与对策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与对策网络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扮演着承担着舆论引导、信息传递的重要角色。
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传播的普及,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出现了伦理失范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给社会和公众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1.商业利益导向商业化是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的商业化发展,一些传媒机构仅仅追求点击率、浏览量、广告收入等商业利益,而忽视了新闻舆论的质量与公正性。
这导致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惜采用夸大事实、渲染矛盾、捏造新闻等手段,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伦理底线。
2.职业素质欠缺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存在较大的问题。
由于新闻行业的特殊性,媒体从业人员对新闻伦理的理解和遵守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人员在新闻报道中缺乏严谨的态度和调查揭露的能力,容易被经济、政治等利益所左右,导致报道失真或出现偏颇。
3.监管不力监管不力是导致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的原因之一。
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的高效性和快速性,监管部门对网络新闻的监管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些媒体以此为借口,恣意妄为,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甚至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1.推动媒体自律媒体应当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积极推动新闻行业的自律监督,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树立正确的新闻理念和伦理道德观,引导新闻从业人员恪守新闻伦理底线,坚守职业操守,积极践行新闻职业道德。
2. 规范新闻报道媒体机构应当规范其新闻报道流程和机制,严格落实新闻报道的审核制度和质量把关制度。
在报道中注意事实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杜绝夸大事实、捏造新闻等现象,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新闻媒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查,确保网络新闻传播的合法合规性,及时发现和严惩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
4.公众监督公众和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参与对网络新闻媒体的监督和批评,发现网络新闻的失范现象时,积极监督曝光,并通过舆论引导方式,推动媒体改正错误,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信息技术不 断进 步和发展 , 新 闻传媒 的 影 响力 与 E t 俱增 , 另一 方 面 , 社 会 上 出现 越 来 越 多 的“ 媒 介 事件 ” 促 使 社会各 界 对媒 体 公 信 力进 行 审
化、 文 学化 的风格 路线 J 。 ( 二) 表 现载体
这 些年来 , 传 媒 界 又 向娱 乐 化 靠 近 的趋 势 , 娱
乐 化新 闻不 断涌 现 。本 文 接 下来 将 举 几 个 例 子来
上” 的新媒 体 时代 , 媒体 娱 乐 正在 演 化 成 恶俗 下 流 文化 , 给新 闻媒 体带 上 了一 顶不 诚 信 的帽 子 , 严 重 损害 了其 他 社 会 公 众 心 中 的形 象 , 也 对 我 们 当 前 开展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建 设 产 生 了重 大 负 面 影 响, 同时将 新 闻媒体 带入 到低俗 审美 的泥沼 当 中。
到报 纸 、 电视 、 网络上 的新 闻 内容影 响 J 。 在 国 内地 方 娱 乐 性 节 目中 , 总 是 会 看 到 一 些 标新立 异 、 穿着 奇装 异服 、 打扮 古 怪 主 持人 和 一 群
体娱乐 化 的 内在 涵义 。
“ 新 闻娱 乐 化 ”比较 倾 向于 软 新 闻 或 新 闻 软
各 种诙谐 、 幽默 的方式 与 观 众 互 动 , 赢 得 了广 大 观 众 的喜 好 , 节 目收视率 随之 不断 提高 。 其次 , 广 播 媒 体 娱 乐 化 。近 年 来 , 一些文艺 、 交 通广 播 电 台也 在 逐 渐 向娱 乐 化 方 向 靠 拢 , 许 多 地 方 电台都 推 出 了 娱 乐 化 节 目,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第3 5卷 第 6期
2 0 1 5年 6月
湖 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化 。其 主要 特 点 就 是 降 低 正 规 新 闻 的 占 比 , 例 如 将 一些 名 人 琐 事 、日常 生 活 事 件 、 带 有 极 端 煽 情 性、 新 奇性 的社 会 突发 事 件 、 犯罪事件、 天 灾人 祸 、
体育竞 技、 小 道信 息等 软性 内容作 为报 道对象 。 在表现 形式 上 , 对新 闻事 件 的故 事 情 节 着 重 突 出 ,
一
分 析娱 乐化 具体 内涵 。 首先 , 电 视 媒 体 娱 乐 化 。在 一 些 比较 严 肃 性 的新 闻 中融 人 娱 乐 元 素 , 是近年来 一些地方媒体
的惯用 手 法 , 采 用 娱 乐 化 的方 式 播 放 严 肃 性 新 闻
报道 ,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湖南卫视的《 晚间播报》 、 东方卫视的《 东方夜谭》 等节 目。这类节 目同传统 新 闻节 目相 比具 有 一 个 比较 突 出 的 特 点 , 那 就 是 充 满趣 味性 和娱乐 性 , 吸 引 了大 量 忠 实 观众 , 节目
摘
要: 针 对 当前 社 会媒 体 娱 乐化 趋 势 越 来越 严 重 的趋 势 , 深 入 探 讨 了媒 体 娱 乐化 的 定 义 、 特
点、 现状 以及 产 生的成 因, 透彻 分 析 了媒 体娱 乐化 存 在 的 问题 , 进 而指 出批 判 分析 媒 体 娱 乐化 的
积 极 意义 , 总结 了抑制媒 体娱 乐化 的基 本 策略 , 最终使 得媒 体 更好地 为 受众服 务 。 关 键词 : 媒体 ; 娱乐; 伦 理失 范现 象
主持人 不再 像 以前 那 样 一 本 正 经 , 而 是 充 分 运 用
、
传 媒娱 乐化 及其 表现
( 一) 概述
国 内外 学者 对媒 体 娱 乐 化 进行 了十 分 深 入 的 研究 , 产 生 了 丰 富 的 研 究 成 果 。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有沈荟和吴飞的《 点击电视传媒 的娱乐化》 。本文 将从“ 新 闻娱 乐 化 ” 的概 念 出发 , 全 面 深 入 分 析媒
素, 以突 出贴近 性 , 并 逐 渐 演 化 为过 度 追 求 新 闻事
闻故事化、 娱乐化 , 借助各种特效技术和工具营造
收 稿 日期 : 2 0 1 5—0 3—1 5
湖北科技 学院学报
第3 5卷
浓厚 的娱 乐 化 氛 围 , 给 观众 带 来 了 赏 心 悦 目的节
目体 验 。
慎 的质疑 。可 以 说 , 新 闻伦 理 问 题 已不 仅 仅 是 新
闻行业 关 注 的焦点 , 而 是 成 为社 会 瞩 目的 对 象 , 成 为 时下 社 会 最 为 关 心 的 话 题 。 因 此 , 在“ 娱 乐 之
件 本身 的趣 味 性 和 情 节 性 , 力 求 通 过 突 出事 件 过 程 的跌 宕起 伏 、 煽 情 刺 激来 吸 引受 众 , 走 新 闻故 事
Vo 1 . 3 5, No . 6
J u n . 2 0 1 5
文章 编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5 ) 0 6— 0 0 9 1 — 0 3
媒体 娱 乐 化 及 伦 理 失范现 象 探 究
李 志 强
( 安 徽 大学 艺术 与传 媒 学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0 0 0 )
在新 闻写 作 基 础 上 融 人 各 种 生 活 化 、 人 情 味 的元
有湖南的《 娱乐双响炮》 、 江苏的《 快乐无极 限》 、 浙 江的《 铿锵新闻秀》 等节 目, 这些节 目自面世以来 , 就 受到 了广 大 听众 的 追 捧 , 而这 与其走娱乐化路
线 是分 不开 的 。在轻 松 活 泼 的氛 围 中发 布 社会 新 闻, 在诙 谐幽 默 的环境 中表 达 社 会 观 点 , 通 过将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