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性质和 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 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 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 的具体表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 途。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
变化产生的是( D )
闻气体的方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 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运动过程。 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 质,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在进行判断时要 注意语句中的一些关键词,在叙述物质的 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 易、难等。例如;铁生锈—化学变化;铁 (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5、阅读并回答问题:
在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先用小刀切下 一小块,放入水中,可看到钠在水面上急速游动, 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钠立刻熔成银 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指出金属钠有哪些性质?
物理性质:色态 无色固体 密度 比水小
硬度 软 熔点 低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A.闻气味
B.看颜色
C.澄清石灰水 D.燃着的木条
4、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E ) 哪些是化学变化( C )哪些是物理性质(BD) 哪些是化学性质( A )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拓展】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
原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1.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 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采用“实物演示法”,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对比法”,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再由变化引出性质,进而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相似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变化反映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用途,反映不同的性质,让学生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
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两种变化后,进而介绍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两者这间的关系,层次分明,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有关概念,课后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变化,进行分类,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二)学情分析物质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初步的学习化学概念的体验,相对来说,在学习上难度有所下降。
但是,学生对化学还是比较陌生的,对化学知识了解甚少,所以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变化表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表现性质”的化学基本观念。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初步进行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和变化、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通过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性质的概念,联系实例帮助学生学会区分变化和性质,并得出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
六、教学过程复习:(1)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不同的是()A.B.C.D.(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物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评。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 ;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
教
分 课 时
学 活 动
流
程
△设计意图
环 节 与时间
教
师
学 生 活 动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归纳】 变化描述的是过程, 性质是物质 体会变化与性质的 本身固有的属性,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 关系 往往有下列字眼:能、会、可以、难、易 等 课堂小结 3min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 ,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我们不仅 要掌握这些概念, 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 物理变化, 哪是化学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 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课后练习 △点明学习重点, 帮助学生理清思 路。 ○本节课学生学习 的仍然比较吃力, 尤其是在区分变化 和性质的时候,需 要再课后多习题巩 固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新课讲解 25min
第 二 课 时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之所以会发生一些变化, 本质原因是 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 习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 【讲解】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 我们刚刚做的 实验 3、4 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 石灰石与 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 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 性质的例子。 [ 讲解 ]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 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 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 一是不需要变 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是在物理变化中 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 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指导阅读】课本中熔点、沸点、密度的 相关内容 【演示】实验 1-5 【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身边物质具体实例的分析,学会区分物质的性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
教学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教学难点:物质性质类型的区分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5分钟)每组同学互相提问上节课的内容二、导入新课:(2分钟)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板书] 二、物质的性质三、新课教学(20分钟)1、合作探究、获得新知(10分钟)师:以酒精为例你能说出它哪些性质?生:回答踊跃。
如:颜色,气味、可燃,挥发性。
师:在这些性质中有些是通过感觉器官感觉到的,而有些必需得通过化学变化才能知道的。
师问:在上述性质中什么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板书] 1、化学性质:让学生给它下定义。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2、物理性质:略[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师生共同阅读教材。
2、表达交流、深化理解,学以致用(10分钟)师: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1 / 2如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讲解定义: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解释新物质生成的概念。
-演示实验:进行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如撕纸片与燃烧纸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变化过程。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例,如烹饪、电池使用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回顾所学: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概念。
2.重点梳理:强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提问解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消除学生的困惑。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教学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这些性质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重点:使学生能够区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并举例说明。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对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我设想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1.导入: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
(1)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介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定义:介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如颜色、硬度、燃烧性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课时
纸燃烧
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响
石灰石与盐酸反响
化学性质的概念: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毒性、金属 活动性、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物质。
物理性质的概念: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 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铁磁性 等。
让工人阶层的恶性竞争、工资水平无限下降;才能让贪婪的资本节约更多本 钱,获得更多利润。
穷人的一次失败,为了还债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为还债一辈子送外卖。 你将不再会有精力去思考和投机。穷人的失败可能断送了他所有暴富的机遇和时 间,让不确定的人生瞬间确定下来,让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可能性逐渐缩小。这 是赤裸裸的现实。
知识点 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例1】 以下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C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实验室常用酒精作燃料
C.铜、铝用于制作导线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
导引:A中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呼吸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利用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B中酒精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可燃性是化学性质 ;C中铜、铝用于制作导线利用的是其导电性,属于物理 性质;D中氯气消毒杀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的是氯 气的化学性质。
的是 ( D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用金属铜制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解析]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 附性;用金属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金属铜的导电性;干冰用 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 雨滴降落。在这些性质的利用过程中均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均属于物理性质,只有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不活 泼这一化学性质。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一、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例如: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 溶于水;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某些性质也会随着变化
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大气压为101kPa)
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
球,并渐渐缩小,直至消失。据此判断:
钠的物理性质有:
硬度:__较__小____,密度:比__煤__油___大__而__比__水___小__, 熔点:__较__低____,颜色:__银__白__色____。
化学性质有:
该金属能够与___水___不__需__要__发__生__化__学__变__化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作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熔点、沸点、密度等。
3.物质的__性__质___决定物质的__用__途___(填“性质” 或“用途”)。
新课导入 说说下图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冰融化
木头燃烧
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
图标 名称
说明
护目镜
进行化学实验需要戴好护目镜,以保护眼 睛
排风
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 雾。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
热烫 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或用到温度较高 的仪器。应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 免直接触碰
图标 名称
说明
明火
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 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举例 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硬度、密度、导电性、导
稳定性等
热性、延展性、吸附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课件

B、煤的燃烧
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
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学以致用
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 棕黄色的斑点 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 酸了 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 ④把鸡蛋放入白醋 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 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
(1)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
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1)取少量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溶液。 (3)向其中一只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
变化。
实验探究 记录实验数据
序号
变化前的物 质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 疑惑吗?
(1)水变成水蒸气。 (2)酒精挥发。 (3)酒精能挥发。 (4)铁杵磨成针。 (5)铁器易生锈。 (6)纸张能燃烧。
学以致用
1、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火药爆炸
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B )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 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化学变化里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里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3、凡是具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 变化 4、蜡烛燃烧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 化学变化 5、爆炸现象的产生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6、铁矿石炼成铁,本质不变,是物理变化
3、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决定 体现
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 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高铁酸钾(K2FeO4)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 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 吸附、凝聚、杀菌、灭藻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 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
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 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 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 气味、状态、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 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 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助燃性、 毒性等。
二、物质的性质
性 质 定 义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表现出来的性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 性质内容: 可燃性、稳定性、腐蚀性、助 燃性、毒性、酸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 2.物理性质: 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 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 性、导热性、溶解性、延展性、 挥发性、吸附型、磁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 举 “色态味,两点两度三性” 酸性、碱性等 例
物理 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沸点 密度 硬度 溶解性 吸附性 挥发性
举 金子是黄色的 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盐酸具有刺激性气味 水的熔点为0℃
例
水的沸点是100℃ 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金刚石的硬度为10 氯化钠可溶于水,食油不溶于水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汽油具有挥发性
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 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 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 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 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 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液体、 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沸点是 80.1℃、熔点是5.5℃ (2)苯的化学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分别能跟氢气、溴、浓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思考:
1.在家庭厨房中,如何区别糖和食盐? 2.如何区别铁和铜? 3.如何区别水和汽油?
2、下列叙述是对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加热条件下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②碱式 碳酸铜受热分解③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 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 是蓝色固体⑥点燃时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语言叙述的区 别:
描述物质性质时,一般用“可、易、能、会、 具有”等词语, 如 :酒精燃烧; 酒精能 燃烧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1、物质的变化描述的是正在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 过程,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身 固有属性,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了性质。 如:水变成冰、蜡烛燃烧 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在 叙述上通常的区别是:性质一般描述为“其物质 能(或是、会、易、可以)等怎样“,而变化 叙述中一般没有上述字眼。 如:水可以变成冰、蜡烛能燃烧
你会闻气体的气味吗?(为什么这样)
气体 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氧气 二氧化碳
无色 无味
气体
无色 无味
气体 不可以
密度
是否可助燃
比空气大 比空气大
可以
上述两种气体的性质哪些是物理(化学)性 质?怎样区分它们?
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的区别是什么?
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
说出下列叙述分别有什么不同? 木材燃烧 木材能燃烧 冰在零度能熔化 冰融化了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
具有紫色光泽、Leabharlann 细的结晶粉末状、具有吸附性(2)保存高铁酸钾时应注意
避免高温,密封保存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为:钠浮在水面上, 熔成银光闪亮的小液球,小液球向四处迅 速游动至消失,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 酞,酚酞变红。以上属于钠的物理性质的 是:钠的密度比水 小 ,颜色为 银色 , 熔点较 低 ,化学性质为:钠能与 水 发 生化学反应生成碱。钠熔化成小液球是 _______变化,钠与水反应、氢氧化钠使酚 物理 酞变红是_______变化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