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精度的探讨

合集下载

全站仪测量误差分析

全站仪测量误差分析

全站仪测量误差分析随着新仪器新设备的不断出现,测量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是愈来愈高,这就对精度的要求加强了许多,随着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广泛应用,为了使全站仪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运用,现结合工程测量理论,对全站仪在测量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在我们建筑施工测量中,全站仪主要是用于测量坐标点位的控制和高程的控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全站仪放样的误差作简要概述。

1、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坐标点的误差分析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点点位中误差MP由测距边边长S(m)、测距中误差ms(m)、水平角中误差mβ(″)和常数ρ=206265″共同构成,其精度估算公式为:而水平角中误差mβ(″)包含了仪器整平对中误差、目标偏心误差、照准误差、仪器本身的测角精度以及外界的影响等。

式(3)表明,对固定的仪器设备,采用相同的方法放样时,误差相等的点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圆心为测站O。

因此对每一个放样控制点O,可以根据点位放样精度m计算圆半径S,在半径范围内的放样点都可由此控制点放样。

由式(1)可看出,放样点位误差中,测距误差较小,主要是测角误差。

因此,操作中应时时注意提高测角精度。

2、全站仪在控制三角高程上的误差分析一般情况下,在测量高程时方法为:设A,B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两点。

已知A点高程HA,只要知道A点对B点的高差HAB即可由HB=HA±HAB得到B点的高程HB。

当A、B两点距离较短时,用上述方法较为合适。

在较长距离测量时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设仪器高为i,棱镜高度为l,测得两点间的斜距为S,竖直角α,则AB两点的高差为:一般情况下,当两点距离大于400m时须考虑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在高差计算时需加两差改正。

式中R为地球曲率半径,取6371km, k为大气折光差系数,k=1-2RC (C为球气差,C=0.43D2/R,D:两点间水平距离)。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当距离较远时,影响高差精度的主要因素就是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如果高程传递次数较多,累计误差就会加大,在测量时,最好是一次传递高程,若有需要,往返测高程,取其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谈全站仪和rtk在施工放样的应用

谈全站仪和rtk在施工放样的应用

谈全站仪和RTK在施工放样的应用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放样工作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关键,而且是设计工程质量的关键,随着近几年国内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放样工作,放样的具体实施对工程师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施工放样是建筑的一项重要工程,所以施工放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寿命。

本论文主要介绍全站仪与RTK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技术特点、和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介绍了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具体放样方法以及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说明了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重要地位,并利用RTK在工程测量中进行点放样,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分析,并且阐述了RTK具有工作效率高、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数据处理能力强和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等特点。

最后介绍全站仪和RTK在各个方面的对比。

关键词:全站仪; RTK;施工放样Talk about total st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TK in construction lofting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 is not only the key to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the design is the key of project quality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various buildings have sprung up,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is the layout work, so the engineers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creasingly high, construction lofting construction an important project, so construction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service life of building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otal station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TK, system compositi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use methods and operation step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otal st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lofting lofting in specific methods and steps and relate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llustrates the total station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construction lofting, and by using the gps-rtk points in engineering survey lofting,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accuracy analysis, and expounds the RTK has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high positioning accuracy, all-weather operation, data processing ability strong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easy to use, etc. Finally introduces the total station and the comparison of RTK in all aspects.Key words: total station,RTK,Construction lofting目录前言 (1)第1章绪论 (2)1.1测绘仪器的发展 (2)1.2放样介绍 (2)1.3 传统放样方法 (2)1.4坐标放样阶段 (3)1.5 现代数字化阶段 (3)第2章全站仪的介绍和其放样的方法 (4)2.1 全站仪的介绍及操作流程 (4)2.2 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5)2.3 全站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6)2.4 全站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 (6)2.5 方向交会法放样 (7)2.6 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 (8)2.7 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 (9)2.8 方向线平移法放线 (9)2.9 全站仪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放样 (10)2.9.1 全站仪在建筑工程平面施工放样定位 (10)2.9.2 全站仪在建筑工程中高程施工放样定位 (11)第3章 RTK的形成和作业基本原理 (13)3.1 RTK的发展形成 (13)3.2 RTK的系统组成 (13)3.2.1RTK的基本原理 (14)3.2.2 RTK的技术特点 (14)3.3利用RTK进行点放样 (15)第4章全站仪与RTK在测量之间的对比 (18)4.1全站仪与RTK (18)4.2使用条件上的对比 (18)4.3 测量距离上的对比 (19)4.4 测量误差上的对比 (19)4.5 测量引点上的对比 (19)第5章总结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附表1 (24)前言在工程测量中当施工控制网建立以后,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需要将已设计好的资料在实地标出,以便施工,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放样。

全站仪放样精度探讨

全站仪放样精度探讨
设有 倍 数 函数 Z= x。 k
式中 :

常数 :
户关 注 的焦点 , 特别 是高 速铁 路 的建设 , 精 其
度要 求高 ,有 必要对 全站 仪测 设 过程精 度 进
行探 讨 。
X一 直接 观测 值 。 其 中误 差 为 埘 ,现在 求 观测 值 函数
的中误差 mz 。 计算 得 :
差 因素 , 照导 线测量 的主要 技术 要求 , 参 取一
测 回测 角 中误 差 ma8 。 由于 实 际操作 过程 =
中 , 角 只测 半个 测 回 ,故 取 / 、 × ” a / = / 8= 7 1” 1。在高 速铁路 桥梁 基础 施工 中 . 使用 的全 站 仪 测 距 标称 精 度 为 + 2 (mm+ p m ・ , 2 p D) 取 放 样 的平 均距 离 为 2 0 0 m,测 站上 控 制 放样
O. Xn
上式 是误 差传播 定律 的一般 形式 ,其余 ( ) ( ) ( ) 都 可看 做是 ( ) 的 的特例 。 1 、2 、 3 式 4式
4 极点 坐标 放样 中线 的精 度估 算
度 合 不 大 ±箫 2 =0假 闭 差 应 于 ×P 3( × ±,
定放 样点 间距 为 2 0 。 0 m)
53m 。. =m 5
将 m / 人 式 ( ) m = 8 、 J代 T 5得 ± mm, 2 取
倍 的 中误 差作 为限差 , 对放样 点位 进行 检查 。 直 线段 最大 偏差 不 应大 于 ± .c 曲线 段角 15 m:
蔷 埘 蔷 埘+ 2. 2一
() 4
( L )・ z埘

测 量技术 ・
全 站 仪放 样 精 度探 讨

全站仪放样道路中线的精度探讨

全站仪放样道路中线的精度探讨

摘要 : 对全站仪在放样道路中线的精度做一探讨. 关键词 : 全站仪; 放样; 精度估算
一, 测角精度与测距精度的匹配
现在一般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 士 sm + ( m 5 1一 S , x 0 6 平均测距长度 S 50 ) 按 0 m计.按精度
匹配的原则
r, 考虑以上诸多误差因素, 参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 术要求, 取一测回测角中误差 m = n a8 .由于实际操

\
三, 全站仪三角高程的精度估算
要超过50 0m .
\
\
\
为限差. 3 后视点和放样点立棱镜杆要平, , 尽量 . 稳 正, 一声沪户一 I厂 I h , ,
m '"2 s 肯 m+ s i n z+
尸 . . 'Fra bibliotek, 1
飞 I J
卜 l es L
2
, es es J
测 测回 因 取m = 4 取S 0 m = 半 , 此, a 土" . = m , 4 , 0
5 x 6 = m a 土 0仪器高, + 1-S m , 3, 5 0 7 = 规标高丈 量误差 m 二 l m , ' m = m代人式() m =士 m 2 6得 h 8 m
一般情况下, 常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 士 5 (m m + x 6 , 5 1- D 取放样的 0 ) 平均距离为 20 测站上 5m , 控制放样距离的( 读数) 误差为 25 , .m 则 m
因此, 当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 土 5 5 (m m十
x 6 应选用侧角精度为r 1- S时, 0 ) 级经纬仪.
作过程中, 角只测半个测回, m = x a 故取 a 8二 涯 "

全站仪坐标放样实验报告分析

全站仪坐标放样实验报告分析

全站仪坐标放样实验报告分析全站仪坐标放样实验报告分析一、简介在土木工程和建筑领域,全站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仪器,用于测量地面或建筑物的坐标、角度和高度等参数。

在工程测量中,坐标放样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测量任务,旨在确定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具体位置和几何形状。

本文将对全站仪坐标放样实验报告进行分析,以探讨该实验的意义、目标和相关参数等。

二、实验目的1. 确定测量点的坐标:通过全站仪精确测量各个测点的水平坐标和高程,用于后续设计和施工工作。

2. 验证基准点的准确性:通过对已知基准点的测量,检验全站仪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3. 实践操作全站仪的使用:全站仪作为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1. 实验步骤:a) 设置全站仪:在实验前,需要设置全站仪的初始参数,如大地坐标系、高程单位等。

b) 放置全站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位置放置全站仪,确保能够覆盖测量区域。

c) 观测测点: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获取测点的水平坐标和高程数据。

d) 计算坐标:根据观测数据和测点的基准点,计算各个测点的坐标。

e)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结果分析:a) 测点坐标的准确性:通过与已知基准点进行比对,评估测点坐标的准确性。

如果测点坐标与基准点存在较大偏差,则可能存在观测误差或仪器偏差,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修正。

b)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全站仪作为高精度测量仪器,其观测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对于实验结果不可靠的情况,需要重新观测或检查仪器的校准情况。

c) 数据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和算法,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存在异常数据或明显偏差的情况,应进行异常值检测和处理。

四、实验总结坐标放样实验是土木工程和建筑领域中常用的测量任务,通过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和观测,可以准确确定测点的水平坐标和高程。

在进行该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全站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保持仪器的校准状态和定期维护。

浅谈全站仪在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全站仪在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如 图 3 示 ,首 先 在系 统 中选 择 坐标 放样 模 式 。0 所
为站 点 , HS为 后视 点 , N为 指北 方 向。 当输 入 站 点坐 标
和后 视点 坐 标 瞄准后 视 点并确 认 后 , 位 角 已寄存 于 方 。 仪器 中 , 当输 入放 样 点 A 的坐 标 并 确 认后 , 器将 直 接 仪 显示 X 。XX ” X X ,X ,即水平 角差 ( 由方 位 角 与 。 其
工作原理
应用
近 年来 , 随着 科 学技 术 的 进步 与 发展 , 人类 劳动 不 仅
在 深度 和广度 上拓展 很快 , 且也 更加 简捷而 高效 。光 电 而
2 全站仪工作原理
全 站仪工作 原理框 图见 图 1 。
测 距仪 的出现使 测量 范 围和测量 速度 大大提 高 ; 电子 经 纬 仪 的 出现不仅使 测 角精度有 所提 高 , 可视化也 给测 量 工 其 作 带来 了极大便 利 。所谓全 站仪 , 是指 能完成 一个测 站上 全 部测量工 作的仪器 。 站仪实 际上是一 种将红外 测距仪 全 和电子经 纬仪合 为一 体 的仪 器 , 并在 内部 装有微 型 电子处
点 的坐标 和高 程 。 工程 放样 是将 设计 的点位 施放 到 实 而
际地面上 , 它同样包括点 的坐标和高程 。确定点 的坐标


△y
二 = X [A
图 2 全 站仪 导线 测 量 示意 图
和高 程 是通 过 点位 的三个 基本 要 素—— 距 离 、 角度 和 高
差—— 来 实现 的 。
任 务的工作 ,全站仪 ” 传统测量 仪器 ” “ 比“ 可节 省 23 / 时间 ,
人力 可节省 1 。 1 2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放样及其应用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放样及其应用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放样及其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工程建设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而工程建筑的质量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工程测量的精度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工程测量中的放样问题又决定了施工人员是否能够精确把握图纸上要求的建设比例。

全站仪是现代工程测量中一种新型的测量仪器,相比于传统的GPS 测量,其在使用中更能够适用不同的地形环境,即使是在一些高度差较大,地势险峻,或者有障碍物遮挡的地方也能够利用合适的控制点得出较为精确的数据,有效提升测量的精度,提升工作效率。

基于此,本文就全站仪在工程测量放样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全站仪;工程测量;放样引言全站仪是工程项目建筑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测量仪器,集光、机、电以及精密机械加工等先进技术,将红外测距仪和电子经纬仪合为一体,内置微型电子处理器,是测量人员的常规测量工具之一,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完成工程项目一个测站的全部测量环节,而且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效率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高效的处理,能够更加精确地计算出准确的方位角,对一些水平的角度、竖直角度、高度差之间进行有效的测量处理,应用效果显著。

一、全站仪(一)全站仪的特点全站仪全称电子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与计算机配合使用,在提高测量效率上具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明显,一是能够在与计算机配合使用的过程中缩小作业面相对高差限制,以便满足四等水准精度的测量要求;二是全站仪放样半径范围较大,能够极大地促进测量进度;三是全站仪的使用不需要钢尺量距。

测距任务应用的时间比较短;四是全站仪内置的多种软件可以简化内业计算;五是在坐标放样中可以即时在屏幕上显示测量过程中的角差、放样边长,应用方便。

(二)全站仪的操作和使用1、水平角度的测量水平角度的测量需要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的模式中,求目标 A 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与第二个目标B设定的水平度盘的读求的水平夹角。

2、距离上的测量距离测量,以棱镜为中心,距离测量开始,对测量完成时显示斜度、平行距离、高度差距。

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精度的探讨

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精度的探讨

收稿日期86作者简介韩乃福,男,武警水电第六支队,助理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8)07-0052-02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精度的探讨韩乃福(武警水电第六支队,湖北宜昌44313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测绘技术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迅速提高。

测绘作业手段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越,测绘仪器设备由过去的光学经纬仪,逐渐地过渡到半站仪,接着又推出了全站仪,以致到现在发展到了静(动)态G PS 。

随着仪器设备不断地创新,测绘野外作业的劳动强度逐渐减轻,工作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对全站仪在施工中放样精度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全站仪;放样;估计精度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站仪已经相当普及而且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全站仪以其高度自动化和准确快捷的定位功能在目前工程测量中广泛应用。

许多新技术运用到全站仪的制造和使用当中,如无反射棱镜测距、目标自动识别与瞄准、动态目标自动跟踪、无线遥控、用户编程、联机控制等。

为了使全站仪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运用,现结合工程测量理论,对全站仪在施工测量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1 仪器精度的选择为了能够满足施工中测量精度,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技术文件规定的测角和测距精度要求匹配的原则进行仪器选用:m β2ρ≈m S S 或m γρ≈mSS 式中m β、m γ为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方向中误差,(″);m s 为测距中误差,m ;S 为测距边长,m ;ρ为常数,ρ=206265″。

例如: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 +5×10-6S ),平均测距长度S 为按500m 计,按照精度匹配原则有:m γ=m s ΠS ×ρ=5Π500000×206265=2″,因此,当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 +5×10-6S )时,应选用测角精度为2″级经纬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测绘技术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迅速提高 。测绘作业手段也有了一个 质的飞越 ,测绘仪器设备由过去的光学经纬仪 ,逐渐地过渡到半站仪 ,接着又推出了全站仪 ,以致到现在发展到 了静 (动) 态 GPS。随着仪器设备不断地创新 ,测绘野外作业的劳动强度逐渐减轻 ,工作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对 全站仪在施工中放样精度进行了探讨 。 关 键 词 :全站仪 ; 放样 ; 估计精度 中图分类号 : P204 文献标识码 : A
(5) 阳光对着镜头照射时 ,成像视差较大 ,要尽量调节物镜 与目镜焦距使得视差较小 ,应尽量避免视线过低 、视线跨塘和沿 线地形严重不对称等情况 ;光电测距的最佳观测时间与大气稳 定度 、空气中的能见度 、地形条件 、地面覆盖物 、气象因素等有 关 ,一般最佳观测时间段为日落前 2~0. 5 h ,或日出后 1~2. 5 h ;在全阴天可放宽观测时间 ,一般连续观测时间上午不超过 2 h ,下午不超过 3 h ,在气温突变及恶劣天气时 ,应停止观测 。
S ,竖直角 α,则 AB 两点的高差为 :
hAB = S sinα + i - l
(4)
式 (4) 是假设的水平面来起算的 ,实际上 ,高程的起算面是
平均海水面 。因此 ,在较长距离测量时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
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在高差计算中加两差改正 ,即 :
hAB
= S sinα+ i -
l + h球 + h气
程为未知 ,这里要通过全站仪测定其它待测点的高程 。首先由
(7) 式可知 :
HA = HB - ( Dtan а+ i - t)
(8)
上式除了 Dtan а即 V 的值可以用仪器直接测出外 , i , t 都是
未知的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仪器一旦置好 , i 值也将随之不
变 。同时选取跟踪杆作为反射棱镜 ,假定 t 值也固定不变 。从 (8)
(10)
式中 HB′为待测点的高程 ; P 为测站中设定的测站点高程 ;
D′为测站点到待测点的水平距离 ; а′为测站提高竖直角测量精度 ,尽 量控制测距边长在规范规定的有效距离以内 。为提高放样精 度 ,在操作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
(1) 放样之前应对点位进行检查 ,检查点位位置是否正确 , 检查点位坐标资料是否正确 ,将实测的导线点距离和角度与计 算值比较 。
2 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坐标点的精度估算
全站仪 极 坐 标 法 放 样 点 点 位 中 误 差 MP 由 测 距 边 边 长 S (m) 、测 距 中 误 差 ms (m) 、水 平 角 中 误 差 mβ(″) 和 常 数 ρ = 206 265″共同构成 ,其精度估算公式为 :
Mp = ±
m2S
+
第 39 卷 第 7 期 2008年 4 月
文章编号 :1001 - 4179 (2008) 07 - 0052 - 02
人 民 长 江 Yangtze River
Vol. 39 ,No. 7 Apr. , 2008
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精度的探讨
韩乃福
(武警水电第六支队 ,湖北 宜昌 443133)
可知 :
HA + i - t = HB - Dtan а= P
(9)
由 (9) 可知 ,基于上面的假设 , HA + i - t 在任一测站上也是
固定不变的 ,而且可以计算出它的值 P。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
(1) 仪器任一置点 ,但所选点位要求能和已知高程点通视 。
(2) 用仪器照准已知高程点 ,测出 V 的值 ,并算出 P 的值
垂直角 。
从 (10) 可知 ,不同待测点的高程随着测站点到其的水平距
离或观测垂直角的变化而改变 。
将 (9) 代入 (10) 可得 :
HB′ = HA + i - t + D′tan а′
(11)
按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可得 :
HB′ = P + D′tan а′+ i′- t′
(12)
将 (9) 代入 (12) 可得 :
×ρ2
(2)
顾及 s2 = ( Xi - XA ) 2 + ( Yi - YA ) 2
因此 ( Xi -
XA ) 2 + ( Yi -
YA ) 2 =
M2p - m2s ( mβΠρ) 2
(3)
式 (3) 表明 ,对一定的仪器设备 ,采用相同的方法放样时 ,误
差相等的点分布在一个圆周上 ,圆心为测站 A 。因此对每一个放
图中 D 为 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 а为在 A 点观测 B 点时
的垂直角 ; i 为测站点的仪器高 ; t 为棱镜高 HA 为 A 点高程 , HB
为B 点高程; V 为全站仪望远镜和棱镜之间的高差 (V =
Dtan а) 。
首先假设 A , B 两点相距不太远 ,不考虑大气折光的影响 。
例如 :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 ±(5 mm + 5 ×10 - 6 S ) ,平 均测距长度 S 为按 500 m 计 ,按照精度匹配原则有 : mγ = msΠS ×ρ = 5Π500 000 ×206 265 = 2″,因此 ,当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 为 ±(5 mm + 5 ×10 - 6 S ) 时 ,应选用测角精度为 2″级经纬仪 。
成正比 ,大气折光系数误差 mk 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这正是影 响高差测定精度的两项主要误差 。因此 ,除了要保证一定的竖直 角观测精度外 ,更要采取克服大气折光影响的措施 ,并限制一次 传递高程的距离 。
如图 1 所示 ,三角高程测量的传统方法为 :设 A , B 为地面 上高度不同的两点 。已知 A 点高程 HA ,只要知道 A 点对 B 点的高 差 HAB 即可由 HB = HA + HAB 得到 B 点的高程 HB 。
(6) 每测站结束时 ,应检查后视方向归零差 ,不得超过 ±12″ (2″经纬仪) 。
实际操作中 ,考虑同时控制三角高程精度 ,一般情况下放样 距离控制在仪器的有效范围之内 。
5 结 语
在施工区域内要合理 、均匀地进行控制点加密工作 。这样 ,
不仅充分发挥了加密控制点的控制作用 ,更重要的是使放样点
(2) 仪器整平对中要仔细 、认真 ,要用光学对点器对中 ,整 平误差以长水准泡偏离不超过 1 格为限差 。
(3) 后视点和放样点立棱镜杆要平 、稳 、正 ,尽量使用三角 架立棱镜 ,现在放样一般都用棱镜对中杆 (强制对中杆) ,其上有 圆水准器 ,照准目标测角时 ,尽量瞄准目标的下部 。
(4) 距离测量应加气象等改正 ,计算值应加高斯投影等改 正 ,还要保证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在范围内 ;选择测距边时 ,应 顾及所用测距仪的最佳测程 ,一般测线长度不得超过测距仪的 有效测程 。在特别困难的地区 ,可按《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 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段观测 ;测线应高出地面或远离障 碍物 ,一等边为 6 m ,二等边为 2 m ;测线与 35 kV 以上的高压输 电线平行时 ,测线应远离高压输电线 50 m 以外 ,测站不应设在 有磁场影响的范围内 。
(此时与仪器高程测定有关常数如测站点高程 ,仪器高 ,棱镜高
均为任一值 。施测前不必设定) 。
(3) 将仪器测站点高程重新设定为 P ,仪器高和棱镜高设
为 0 即可 。
(4) 照准待测点测出其高程 。
下面从理论上分析一下这种方法是否正确 。
结合式 (7) , (9) ,
HB′ = P + D′tan а′
= S sin a + i -
l
+
s2 2R
-
k2 s 2R
(5) 式中 R 为地球曲率半径 ,取 6 371 km , h球 、h气 为大气折光系数 。
一般来说 ,两差改正很小 ,当两点间的距离小于 400 m 时 ,可以 不考虑 。
由式 (5) 可知 :
m2h
=
m2s sin2α +
(
s ρ
)
2
精度得到了保证 。一般点的放样 ,精度亦可适当放低 ;但涉及到
结构控制点施工放样 ,应该适当控制放样距离 ,精度亦需加以控
制 。如果放样点作为重要结构部件尺寸的放样点 ,则必须严格
控制放样距离 ,确保放样精度 。
(编辑 :赵凤超)
m2a
+
(
s2 2R
)
2
m2k
+
m2i +
m2l
(6)
由于 α角一般比较大 ,因此 ,测距误差 ms 对测定高差的影
响不是主要的 ,若采用对中杆 ,仪器和棱镜高的测量误差 mi , ml
大约为 1 mm ,竖直角的观测误差 mα 对高差测定的影响与距离
第7期
韩乃福 :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精度的探讨
53
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全站仪已经相当普及而且不断 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全站仪以其高度自动化和准确快捷的定位 功能在目前工程测量中广泛应用 。许多新技术运用到全站仪的 制造和使用当中 ,如无反射棱镜测距 、目标自动识别与瞄准 、动 态目标自动跟踪 、无线遥控 、用户编程 、联机控制等 。为了使全 站仪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运用 ,现结合工程测量理论 ,对全站仪 在施工测量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
HB′ = HA + i - t + D′tan а′+ i′- t′
(13)
这里 i′, t′为 0 ,所以 :
HB′ = HA + i - t + D′tan а′
(14)
由 (11) , (14) 可知 ,两种方法测出的待测点高程在理论上是
一致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