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1(所有计划经济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短缺,所以计划经济又称为短缺经济。
计划价格未能跟均衡价格一致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计划价格总是低于而几乎不高于均衡价格呢,答:计划经济制定较低的价格是希望使得更多的穷人能够获得消费机会;行业人为设定较低价格能够造成本行业的稀缺性,从而提高自身地位,并且能够要求国家提供在本行业投入更多的并且归其支配的资源。
2(为减缓城市交通拥堵、限制车辆数量,北京市通过摇号配给牌照,上海市则拍卖有限牌照。
试从各方面讨论这两种机制的效果与影响,答:两种方法各有利弊:(1)北京随机抽取的方法更加公平,但牺牲了效率。
例如会使得部分当时不需用车的人,为了增加自身最终中签的概率提前进入摇号系统,或者是急需用车的人为了提高概率而迫使家中更多的成员参与摇号,无论哪种情况,都最终导致号牌没有分配到合理的位置。
(2)上海的拍卖机制完全市场化,牌照价格上升,导致市场消费者负担显著增大,一些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即使对于车牌需求较大,但是负担不起车牌的拍卖价格而无法获得车牌,因此上海的方案虽然使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但是却损失了部分社会公平性。
3(永和豆浆、麦当劳等在闹市中心的门店生意兴隆繁忙,收入远远超过周边地区的门店。
所以,处于市中心的连锁门店的净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高于周边地区。
是吗,答:不是。
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市中心的连锁门店的收入虽然远远超过周边地区,但是也面临着较高的租赁费用和税收负担等成本,所以尽管市中心的收入较高,其净利润与收入的比率却是不确定的,因此,净利润率未必高于周边地区;投资回报率,年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尽管城区门店收入较高,但是由于地价、竞争等因素,其投资总额也高于周边地区,因此,其投资回报率也未必高于周边地区。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解答1.解:(A )10X Y +=,(B )220X Y +=,(C )10X =,(D )15X Y +=2.解:由3883xy x y PP P P +=+,得:1:1x y P P =3.解:(1)如下图。
(2)问题的实质在于在什么收入下时间约束线才能与可行集合有公共点。
从图中可知,收入应该是6元。
5.7.离点(50,10)越远,效用越低。
8.大大的无差异曲线小小的无差异曲线9.10.(1)对某甲来说,油条和大饼是完全替代品,替代比率是“1个大饼 = 2根油条”,今用1根油条换他一个大饼,自然不肯。
(2)用1个大饼换他1根油条,肯。
(3)由于某甲现在每月吃20个大饼和20跟油条,而且一旦油条数量小于5,再多的大饼也不能维持原先的效用,根据交换比率,他最多能放弃15根油条(换取7.5个大饼)。
11.12.(1)用t 表示吃饭时间(单位:小时),y 表示剩下的钱(单位:元),那么有如下关系:1520.1|12|130.1|12|y t t =-+-=+- 14.20.10.111.8tt ì-ï=í+ïî(12)(12)t t £> 因此可以画出如右图所示的预算约束线。
(2)张三的无差异曲线如右图。
13.(1)由于在现行价格下李四不买牛肉只买猪肉,因此对他来说猪肉与牛肉的边际替代率(一父母规定时的无差异曲线取消规定时的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张三的无差异曲线时)胖胖的无差异曲线千克猪肉所替代的牛肉量)大于价格之比0.5,因此至少要0.5千克牛肉才能使他放弃一千克猪肉。
(2)在李四选择点(25,0)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大于或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如下图。
14.各种情形下的预算约束线如下图所示,(2)由于杰克消费20听啤酒,因此政府税收为20元;(4)啤酒税时,杰克的消费组合为(20,10),其无差异曲线与此时的预算约束线相切,而与比例税时的预算约束线相交,因此在比例税下,杰克可以提高效用水平,如图,从大圆点到小圆点。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第4章【圣才出品】

第 1 章 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 1.所有计划经济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短缺,所以计划经济又称为短缺经济。计划价格未 能跟均衡价格一致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计划价格总是低于而几乎不高于均衡价格呢? 答:计划经济制定较低的价格是希望使得更多的穷人能够获得消费机会;行业人为设定 较低价格能够造成本行业的稀缺性,从而提高自身地位,并且能够要求国家提供在本行业投 入更多的并且归其支配的资源。
(1)对零售价格的影响。 (2)对商场利润的影响。
2 / 5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对零售业竞争的影响。 (4)商场和供应商谁更了解需求?广告、降价促销对货架有何替代作用? (5)从效率和社会福利角度看,由供货商竞争或由商场安排架位,哪种方式比较好? 答:(1)由供货商支付货架费时,供货商的成本增加,进货价提高,零售价也会相应提 高。商场决定陈列位置时,进货价比前一种情况要低,零售价比前一种情况要低。 (2)由商场决定商品的陈列位置,商场之间的竞争使得商场零售价不会特别高于进货 价。由供货商支付货架费,意味着除了能得到原来的利润之外,商场还能获得货架费,这笔 类似于“进场费”的利润是不会随着竞争而消失的,尽管商场的进货价格提高,却可以由消 费者已更高购买价格的方式来承担这一进货成本,因此增加了商场的利润。 (3)商场将价位出售给供货商,使得商场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商场不会有较大 的激励去压低商品价格来获得消费者,因此各商场能够制定较高的零售价格,零售业的竞争 减弱;商场安排商品的陈列位置,商场便没有来自供货商的固定收入,因而会通过压低零售 价格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因此,竞争会增强。 (4)商场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属于交换的环节,比供货商更了解需求。 广告会提升商品的知名度,造成品牌效应,迎合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即使不放在位 置好的架位,消费者也愿意购买;降价促销会增强商品的竞争力,在同类型商品中发挥相对 价格降低时对其他商品的替代作用,促进需求量增加。 (5)从效率和社会福利角度看,商场安排架位较好,这种方式的产品价格较低,消费 者的购买价格更加接近于实际成产成本,使得更多支付意愿高于生产成本的消费者能够获得 商品,使得整个社会更接近于帕累托最优。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1章习题答案1.单一选择答案:1(C)2 (D)3 (D)4 (B)5 (A)2。
判断正误答案: 1(×)2 (×)3 (×)4 (√)5(×)3。
分析题答案1)。
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由于资源的稀缺,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这对矛盾使得人类在利用资源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要进行选择——把稀缺资源用在何种用途上才能满足人类的最大需求?经济系统中的个人、组织和政府时刻面临着选择,选择怎样的用途,进行怎样的配置使得稀缺资源满足个人、组织和社会最大的需求?经济学正是研究有关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这是应人类选择的需要而产生的。
2)。
为什么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正是因为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而经济系统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种类繁多和无限性,使得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合理选择的难度大大提高。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是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的选择。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在参与生产的各部分人之间分配。
这是一个重要选择。
综上,假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定,则所需多少资源投入等技术问题就决定下来,资源配置就被决定.如果怎样生产一定,如何投入资源的选择就被决定。
为谁生产一定,资源的配置与流向就被决定。
所以说前两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产出方面的选择,后一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投入方面的选择.所以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内容有哪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围绕这一基本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均衡价格理论。
也称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均衡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象一条红线贯穿于微观经济学的始终。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3版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研究既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的学科.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收益。
资源配置: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一个社会如何把经济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生产部门、不同企业以及不同的社会各成员中,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实证分析:主要涉及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预测.规范分析:主要涉及对经济现象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二、选择题BCBCD三、判断题√√√X√√四、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答: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均衡价格理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包括:投入-产出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和市场实现理论。
而市场实现理论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第三个部分,分析不同市场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问题。
这里的不同市场是指: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
(4)、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由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和生产要素的供给理论组成。
(5)、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2、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答:两者的区别:(1)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2)实证经济学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是“对经济问题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学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它力求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是“对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3)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NEW)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导 言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 产品市场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企业与市场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 市场结构分析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 博弈论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 要素市场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 劳动市场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资本市场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自然资源市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 风险与资产选择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篇 市场经济问题研究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 不完全信息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四章 外部经济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 公共产品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六章 政府与市场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导 言1.1 复习笔记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稀缺性(1)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们选择行为的理论。
更明确地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
人们进行选择的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分析)

需求增加,因此面包是蛋糕的替代品。源自两者的交叉弹性为: ecb
dQc dPb
Pb Qc
20 Pc Qb
0 ,因此是替代品。
4.图 4-2 为小丁的无差异曲线及丌同的预算线。小丁有 450 元。
3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4-2 无差异曲线及预算线 (1)如果 Px 10 元, PY 25 元,小丁消费多少单位的 X ? (2)假如 Px 降为 6.25 元,而 PY 丌发,小丁消费多少单位的 X ? (3)在新的价格下,要用去多少收入,才能使小丁跟以往一样满意? (4)根据图示,价格发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引起的消费发化各是多少? (5) X 是正常品还是低劣品? 解:(1)因为 Px 10 , PY 25 ,预算约束为:10x 25y 450 。 由图 4-2 可知,小丁的消费均衡点为 A 点,即小丁消费 15 单位的 X 。 (2) Px 6.25 , PY 25 ,则 6.25x 25y 450 。 由图可知,小丁在 B 点达到效用最大化,消费 30 单位的 X 。 (3)从补偿线可以看出,小丁购买 54 单位的 X 所花费的收入就能获得不价格发化前 同样的效用水平,因此必须用去 337.5 的收入。 (4)价格发化的收入效应引起的消费发化为 C 到 B ,即减少 5 单位。 价格发化的替代效应引起的消费发化为 A 到 C,即增加 20 单位。 (5)当价格下降时, X 的收入效应为负,因此属亍低劣品。
前 购 买 相 同 的 两 种 产 品 , 他 的 收 入 应 为 480 600 920 , 此 时 他 对 X 的 需 求 应 为 :
3 (3)此时大冰棍和小冰棍的边际替代率为 2,小亍大冰棍和小冰棍的价格比 5 ,因此 2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章~第6章 【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4 章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分析
一、名词解释 1.需求价格弹性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 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其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如果用 e 表示需 求价格弹性系数,用 Q 和ΔQ 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化量,用 P 和ΔP 分别表示价格 和价格的变化量,则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为:e=-(ΔQ/ΔP)×(P/Q)。 需求价格弹性等于 1 时称为单位需求价格弹性,单位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商品价格变动 引起需求量的同比例变动。单位需求弹性是区分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的标准,若 e>1,则 称为富有需求价格弹性,若 e<1,则称为缺乏需求价格弹性。 在单位需求价格弹性下,厂商的收益与产品价格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即厂商通过对商 品涨价和降价的措施,都会带来需求数量的同比例变动,从而使得总收益不变,因而在单位 需求价格弹性下,厂商无法通过调整价格来提高收益。
3 / 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1>.1 复习笔记1>.资源和激励约束下的理性决策经济学是探讨人类社会如何经济地利用自然、社会及信息资源以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欲望的科学。
更一般地说,经济学研究人类个体和集体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社会活动中的理性行为,以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1)理性行为①理性行为的含义经济学研究经济个体的理性行为。
在经济学里,理性行为是指经济个体为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最优行为。
一般来说,经济学假定目标是给定的,并不探讨经济个体是如何选定目标的。
而且,所谓最优行为,总是指给定资源、信息等约束条件下使目标达到最优状态,或以最低成本达到给定目标。
②对理性行为假设的评价经济学对于实现给定目标的理性行为的解释也是比较狭隘的,理性行为在现代经济学中等同于在约束条件下最优化既定目标的行为。
经济学的绝对理性的假设一直受到批评,不理性的行为不仅时有发生,而且有规律可循。
有限理性论认为,人的认知和信息加工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决策不一定、也你可能遵循最优化过程。
(2)资源约束和激励约束经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受到有限资源的约束。
传统的经济学教材把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看做社会所面临的根本经济问题。
但经济的繁荣发达除了受到资源约束之外,还受到信息和激励的约束。
哈耶克指出,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资源的最优配置,而是如何最佳地利用散布于社会的信息。
信息的披露、传递和利用跟激励息息相关。
所以,如何有效率地利用分散信息也是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信息和激励约束跟资源约束一样,也是社会所面临的根本性制约。
(3)机会成本用于某一活动的资源的成本,乃是该资源用于其他活动中所能创造的最大价值。
这一成本称为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是密切相关的。
只有相对稀缺的资源才有机会成本,相对不稀缺的资源的机会成本为零。
在经济学里,凡成本一律指机会成本。
2>.方法论和价值观(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①含义实证经济学试图如实地描绘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客观规律,它要回答经济体(或其一部分)是如何运转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则试图回答另一类问题,即经济体应该如何运转。
前者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后者则提出“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
②二者的关系两者是很难分割的,一方面规范分析必须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的结论常常被用作规范性命题的依据;另一方面,经济学家在分析、寻求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影响。
(2)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倾向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家作为社会成员,他们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及由此得出的论断不可能不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于是,不同价值倾向的分析判断从学术角度来看不失为客观而科学,但其结论对社会和政策的影响却可能大相径庭。
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倾向最集中地反映在对市场和政府的态度。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之后被分为两个部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a>.研究对象不同前者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如国民总产值、货币供给等变量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后者则着重分析经济的基本单位(消费者、生产者与资源拥有者)的决策规律,以及它们在消费、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b>.研究方法不同宏观经济学强调以实证来解释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因此宏观理论模型大多建立在可以观测的经济变量之上;而微观经济学则偏重逻辑推演,微观理论对经济个体的行为作一定的公理性的基本假设,然后通过严密的逻辑推导,揭示经济个体的行为规律。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的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观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越来越方便,微观经济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实证分析。
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渐渐趋同。
3>.经济思维(1)经济思维的基本元素经济思维的最基本的元素是优化、互动和均衡,这些概念对应着微观经济学的三类基本问题:经济个体如何决策,他们的行为如何相互影响,以及个体行为及互动能否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有什么特性。
(2)进场费进场费增加了超市的利润,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因为进场费抬高了进货价,从而提高了零售价。
进场费还起着缓和价格竞争的作用,进货价是零售价的下限,进场费提高了进货价格,也提高了零售价。
4>.经济学基础——需求和供给(1)需求①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一个消费者在给定价格、收入等条件下所购买某商品的数量,便是消费者在上述给定条件下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同一价格下所有消费者需求量的总和,便是市场需求。
需求量的影响因素有:a>.价格。
价格越高,人们的购买量就越少,反之,越多。
此即为需求定理。
价格上升对消费者的需求产生了两种效应:一是收入效应。
当价格上升时,实际收入下降。
由于收入的约束,消费者无法在较高的价格下购买与原先一样多的商品。
另一是替代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其替代品需求的增加,自身需求的减少。
b>.收入。
一般来说,收入增加,人们对一些商品的消费量也会增加。
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品,收入增加但对商品的需求反而降低的商品为低劣品。
c>.偏好和期望。
偏好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喜爱程度,人们只有喜欢某件商品才有购买的欲望,因此,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对商品偏好的上升会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
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某一商品未来价格会显著上涨,则会增加现时的消费,或多购买一些贮存起来。
d>.其他商品的价格。
一种商品的需求除了受到本身价格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商品价格的影响。
一般说来,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越高,就显得这种商品相对便宜,因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反之则相反。
当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涨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
②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商品需求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可以用需求函数来表示。
例如,其表示需求量是自身价格、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的函数,则规定了与,和之间的特定关系。
需求曲线被解释为价格是需求量的函数,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下降,因此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
③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把除价格以外的因素,如收入、偏好等,称为“背景因素”。
于是,二维需求曲线便是背景因素给定不变条件下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当背景因素不变而价格变动时,则需求量发生了变化。
这时,可以沿着需求曲线找出需求量的变化。
如果背景因素发生了变化,则说需求发生了变化。
这时,移动整条需求曲线以表示需求的变化。
(2)供给①供给量的影响因素厂商对某商品的供给量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生产技术、劳动、资本、原料等投入的价格,等等。
比如,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产品的价格越高,供给量也越大;原料投入的价格提高,供给量就会减少。
②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供给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称为供给函数。
同样,可以把除价格之外的所有因素称为背景因素。
在背景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量只是其价格的函数。
因此,可以用二维图像来表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图像称为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一般是向右上倾斜的。
③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当背景因素不变而物价变化时,则说供给量将发生变化。
当背景因素变化时,则说供给将发生变化。
这时,整个供给曲线将向左或向右移动。
(3)市场均衡及其变动①均衡价格的决定市场价格是指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使需求量恰好等于供给量的价格。
如图1-1所示,给定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两曲线相交点所决定的价格便是市场价格,在此价格下,需求量和供给量相同,都是。
经济学里通常称市场价格为均衡价格。
这样的价格之所以称为均衡价格,是因为在此价格下,供求达到了平衡。
假如价格背离了均衡价格,那么,供求量便不相一致。
供求双方就必须相应调节各自的行为,以使供给量和需求量趋向一致。
图1-1 均衡价格的决定②均衡价格的变动a>.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假设人们的收入有所增加,而所有别的背景因素,无论是需求方面的还是供给方面的,都没有变化。
假设所考虑的商品是所谓正常品,那么,图1-2中的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到。
收入增加以前,均衡价格由原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所决定,记为。
收入增加后,需求为,价格若仍然停滞在,就会出现短缺。
图中短缺量为。
未满足的需求推动价格上升,而价格的上涨则起了促进生产、压缩需求的作用。
这种调节使供给和需求最终趋于平衡,而价格则稳定在新的均衡水平。
显然,当需求扩张时,商品的均衡价格上升,需求量或产量增加。
图1-2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b>.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化,那么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有时较难确定。
这是因为,需求的扩张造成价格上涨的趋势,而供给的增加则使价格有下跌的倾向。
两种趋势对价格的最终影响,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增长的相对程度,如图1-3所示。
图1-3 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影响1>.2 课后习题详解1>.所有计划经济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短缺,所以计划经济又称为短缺经济。
计划价格未能跟均衡价格一致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计划价格总是低于而几乎不高于均衡价格呢?答:计划经济制定较低的价格是希望使得更多的穷人能够获得消费机会;行业人设定较低价格能够造成本行业的稀缺性,从而提高自身地位,并且能够要求国家为本行业投入提供更多的并且归其支配的资源。
2>.为减缓城市交通拥堵、限制车辆数量,北京市通过摇号配给牌照,上海市则拍卖有限牌照。
试从各方面讨论这两种机制的效果与影响?答:两种方法各有利弊:(1)北京随机抽取的方法更加公平,但牺牲了效率。
例如会使得部分当时不需用车的人,为了增加自身最终中签的概率提前进入摇号系统,或者是急需用车的人为了提高概率而迫使家中更多的成员参与摇号,无论哪种情况,最终都导致号牌没有分配到合理的位置。
(2)上海的拍卖机制完全市场化,牌照价格上升,导致市场消费者负担显著增大。
一些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即使对于车牌需求较大,但是负担不起车牌的拍卖价格而无法获得车牌。
因此上海的方案虽然使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但是却损失了部分社会公平性。
3>.永和豆浆、麦当劳等在闹市中心的门店生意兴隆繁忙,收入远远超过周边地区的门店。
所以,处于市中心的连锁门店的净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高于周边地区。
是吗?答:不是。
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市中心的连锁门店的收入虽然远远超过周边地区,但是也面临着较高的租赁费用和税收负担等成本。
所以尽管市中心的收入较高,其净利润与收入的比率却是不确定的,因此,净利润率未必高于周边地区;投资回报率=年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
尽管城区门店收入较高,但是由于地价、竞争等因素,其投资总额也高于周边地区,因此,其投资回报率也未必高于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