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四 寻觅文言津梁 第15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肉袒.( ) 赦.臣( ) 甚倨.( )睨.柱( ) 渑.池( ) 酒酣.( )鼓瑟.( ) 盆缻.( )不怿.( )避匿.()鄙.贱()刎.颈()【答案】tǎn shèjùnìmiǎn hān sèfǒu yìnìbǐwě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可予不( )(2)拜送书于庭()(3)召有司案图( )(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5)设九宾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8)请奏盆缻秦王()(9)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答案】(1)“不”同“否”(2)“庭”同“廷",朝堂(3)“案”同“按”(4)“详”同“佯”,假装(5)“宾”同“傧”(6)“缪”同“穆”(7)“孰”同“熟”,仔细(8)“缻”同“缶”(9)“质”同“锧",承斧的砧板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遗错误!(2)引错误!(3)徒错误!(4)因错误!(5)负错误!(6)幸错误!(7)顾错误!(8)使错误!(9)以错误!(10)于{以勇气闻于.诸侯,故燕王欲结于.君乃设九宾礼于.廷(11)乃错误!【答案】(1)动词,送,读wèi/动词,忽略,遗漏,读yí/动词,死人遗留下来的,读yí,特指义/动词,遗失(2)动词,宴请/动词,拉/动词,调转(3)副词,白白地/副词,只,仅仅/名词,这类人(4)副词,于是,就/介词,趁机/介词,通过(5)动词,倚仗/动词,辜负,对不起/动词,违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动词,背着(6)副词,幸而,侥幸/动词,宠幸/动词,皇帝到某处(7)动词,回头/动词,往旁边看/动词,探望,拜访/副词,不过,表示轻微的转折(8)动词,派/动词,出使/动词,让/名词,使臣(9)介词,凭,凭借/介词,用,拿/连词,表目的,来/连词,因为(10)介词,在/介词,跟/介词,在(11)副词,却,竟然/副词,于是/副词,才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而相如廷.叱之( )(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怒发上.冲冠()(4)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5)舍.相如广成传()(6)左右欲刃.相如()(7)乃使其从者衣.褐()(8)蔺相如前.曰( )(9)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10)臣乃敢上.璧( )(1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12)赵王鼓.瑟()(13)为刎颈之交.()(14)宁许以负.秦曲( )(15)毕礼而归.之( )(16)秦王恐其破.璧()(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8)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9)臣请完.璧归赵( )(20)大王必欲急.臣( )(21)且庸人尚羞.之( )(2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2)名词作状语,从小路(3)名词作状语,向上(4)名词作状语,向西(5)名词作动词,安置(6)名词作动词,杀(7)名词作动词,穿(8)名词作动词,走上前(9)名词作动词,献礼祝寿(10)名词作状语,献上(11)名词作状语,怀里藏着(12)名词作动词,弹奏(13)动词作名词,朋友(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1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17)形容词作动词,尊重,敬畏(18)形容词作动词,宽容,宽待(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逼迫(2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其势必..不敢留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2019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

2019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肉袒.( ) 赦.臣( ) 甚倨.( ) 睨.柱( ) 渑.池( ) 酒酣.( ) 鼓瑟.( ) 盆缻.( ) 不怿.( ) 避匿.( ) 鄙.贱( ) 刎.颈( ) 【答案】 tǎn shè jù nì miǎn hān sè fǒu yì nì bǐ wě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可予不( ) (2)拜送书于庭( ) (3)召有司案图( )(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 (5)设九宾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8)请奏盆缻秦王( ) (9)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答案】 (1)“不”同“否” (2)“庭”同“廷”,朝堂 (3)“案”同“按” (4)“详”同“佯”,假装 (5)“宾”同“傧” (6)“缪”同“穆” (7)“孰”同“熟”,仔细 (8)“缻”同“缶” (9)“质”同“锧”,承斧的砧板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遗⎩⎪⎨⎪⎧使人遗.赵王书小学而大遗.深追先帝遗.诏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2)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相如引.车避匿(3)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4)因⎩⎪⎨⎪⎧秦王因.曰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负⎩⎪⎨⎪⎧秦贪,负.其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闻之,肉袒负.荆(6)幸⎩⎪⎨⎪⎧大王亦幸.赦臣而君幸.于赵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7)顾⎩⎪⎨⎪⎧相如顾.召赵御史顾.野有麦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吾念之(8)使⎩⎪⎨⎪⎧ 使.人遗赵王书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乃使.其从者衣褐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9)以⎩⎪⎨⎪⎧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0)于⎩⎪⎨⎪⎧以勇气闻于.诸侯 故燕王欲结于.君乃设九宾礼于.廷(11)乃⎩⎪⎨⎪⎧今君乃.亡赵走燕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答案】 (1)动词,送,读wèi/动词,忽略,遗漏,读yí/动词,死人遗留下来的,读yí,特指义/动词,遗失(2)动词,宴请/动词,拉/动词,调转 (3)副词,白白地/副词,只,仅仅/名词,这类人 (4)副词,于是,就/介词,趁机/介词,通过 (5)动词,倚仗/动词,辜负,对不起/动词,违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动词,背着(6)副词,幸而,侥幸/动词,宠幸/动词,皇帝到某处(7)动词,回头/动词,往旁边看/动词,探望,拜访/副词,不过,表示轻微的转折 (8)动词,派/动词,出使/动词,让/名词,使臣 (9)介词,凭,凭借/介词,用,拿/连词,表目的,来/连词,因为 (10)介词,在/介词,跟/介词,在 (11)副词,却,竟然/副词,于是/副词,才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而相如廷.叱之( ) (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3)怒发上.冲冠( ) (4)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 (5)舍.相如广成传( ) (6)左右欲刃.相如( ) (7)乃使其从者衣.褐( ) (8)蔺相如前.曰( ) (9)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10)臣乃敢上.璧( ) (1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 (12)赵王鼓.瑟( ) (13)为刎颈之交.( ) (14)宁许以负.秦曲( ) (15)毕礼而归.之( ) (16)秦王恐其破.璧( )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18)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9)臣请完.璧归赵( )(20)大王必欲急.臣( )(21)且庸人尚羞.之( )(2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2)名词作状语,从小路(3)名词作状语,向上(4)名词作状语,向西(5)名词作动词,安置(6)名词作动词,杀(7)名词作动词,穿(8)名词作动词,走上前(9)名词作动词,献礼祝寿(10)名词作状语,献上(11)名词作状语,怀里藏着(12)名词作动词,弹奏(13)动词作名词,朋友(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1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17)形容词作动词,尊重,敬畏(18)形容词作动词,宽容,宽待(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2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其势必..不敢留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精选-高中语文专题4寻觅文言津梁仔细理会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3

精选-高中语文专题4寻觅文言津梁仔细理会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3
仔细理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随堂训练 课外悦读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2
书香晨读
国学讲堂
开卷有益
1.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 【译文】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领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 【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 幽香。 【领悟】心意相同,志趣相投的力量有着巨大的力量。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7
3.古代文化知识
【上卿】中国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都有卿,分上、中、下级。 上卿相当于宰相,位在大夫之上。《左传·成公三年》:“次国之上卿,当 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 大夫,下当其下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 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传为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 发现,初不为人知,后由文王赏识,琢磨成器,命名为和氏璧,方成为传世之 宝。和氏璧是一个谜,并且极富传奇色彩。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献中,有许 多关于它的记载和传说,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诗文吟咏。 【章台】章台:古台名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另有战国时秦国王宫 地名和西汉长安城街名。在诗词中用章台和灞岸来代指柳。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6
2.背景解读
战国(前475—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 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 了巴蜀,并夺取了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实力膨胀,气势凌 人。在此期间,秦以主力攻楚,公元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 等地)及汉水北岸,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 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因此如何对付秦的 挑战已成为关系赵国安危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 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苏教版必修3
第15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一)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 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元封三年(公元前108), 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 生平经历 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 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主要作品 《史记》。 评价 人物轶事 战国时期,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 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速派名将廉 颇带兵迎敌。 老将廉颇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 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 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 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 近,违令者斩。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 廉颇是赵国的杰出将领。(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拜为上卿。 译文: 被任命为上卿。 (被动句,“拜”是动词“被任命”之意)
环节二:分析文理 3.下列对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 B.廉颇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蔺相如是地 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宦者”。 C.本段先写廉颇后写蔺相如,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 简略,突出了两人在赵国的不同地位。 D.这一段为后文廉颇自恃功高而鄙视蔺相如的出身埋下了伏 笔,为以后廉蔺之间的矛盾做了铺垫。 ) A.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
Ⅱ.文化常识 斋 戒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 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 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 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 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 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 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 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4 寻觅文言津梁 仔细理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古今对译 苏教版必修3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4 寻觅文言津梁 仔细理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古今对译 苏教版必修3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加的对象。加兵于赵,也就是说出动军队进攻赵国。“……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试卷+试卷]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试卷+试卷]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能力目标:《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思想感情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教学难点: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读通文意,教师在学生自学之基础上进行提问,继而讲解其重点和难点,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

以期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一、导入课文: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宫)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

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由学生介绍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势、历史条件,教师补充。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

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精品2019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习题 苏教版必修3

精品2019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习题 苏教版必修3

仔细理会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课外阅读(2018·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以..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解析:D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苏教版-语文-高一必修3教学案第四专题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苏教版-语文-高一必修3教学案第四专题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一)作者简介 生平 经历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主要 作品 《史记》。

评价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二)人物轶事 战国时期,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速派名将廉颇带兵迎敌。 老将廉颇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 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称作粟山了。后人还在半山腰立一块石碑,以诗文形式记述了这件事。

(一)背景链接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精心校对版本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实力最强。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等。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语来称道其杰出的文学价值。 Ⅱ.文化常识 斋 戒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廷.斥之(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向西) ④怒发上.冲冠(向上)
3.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以绝.秦望(使……断绝) ⑥归.璧与赵(使……归) ⑦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使……急)
肉袒.(tǎn) 广成传.(zhuàn) 渑.池(miǎn)
理曲.(qū) 衣.褐(yì)
2.选字形 吻刎口自吻刎 驽弩弓驽弩钝
靡糜披 糜靡 烂 偿尝尝偿试还
二、词语解释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姬妾 今:美女 13.明.年.复攻赵 古:指第二年 今:指(将来的)明年 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古:从这里到那里 今:指以前
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姬妾 今:美女 13.明.年.复攻赵 古:指第二年 今:指(将来的)明年 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古:从这里到那里 今:指以前
4.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吾羞.,不忍为之下(以……为羞耻)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 为后) 5.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容,宽恕)
6.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理亏之责) 7.动词作名词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盟约)
(二)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 古:指授予官职;任命 今:指下跪叩头;祝贺 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古:指忧虑,担心 今:指害病;灾祸
3.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古: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 今:指年岁,生命;生日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指父母兄弟 今: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5.请指.示.王 古:指给……看 今: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6.于是相பைடு நூலகம்前.进.缶 古:指上前进献 今:指向前发展进步
(三)一词多义
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相臣如诚度恐秦见王欺虽于斋王,而决负.负赵.约辜不负偿,城对违不背起 1.负均廉颁之颇白二闻者策之不,,负.宁肉戴许袒于以道负.路负荆.矣秦背曲着背使,驮…着…东承西担 不苍知山彼负.而雪知,己明,烛一天胜南一覆负.盖失 败 余负.重伤,逾垣走蒙受,担负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2.使其 乃人使.勇其士从,者有衣智褐谋让, 宜可使.出使
专题四 寻觅文言津梁
第15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课前经典背诵
登高揽胜 拓界展怀
蔺相如墓 [宋]范成大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赏析:此诗为范成大乾道六年(1170)出 使金国时,途经蔺相如墓所作。当时邯郸已 陷入金人手中,金强而宋弱,形势俨如当年 的秦赵对峙。面临着生命危险,范成大早有 心理准备,决心以蔺相如为榜样,大义凛 然,宁死也要保全国体。后来,范成大果然不辱使命而归。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乃前.曰;蔺相如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 ②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 ③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④乃使从者衣.褐(穿) ⑤怀.其璧(怀揣着) ⑥臣乃敢上.璧(献上)
(走上前)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臣语.曰(告诉) ⑨赵王鼓.瑟(弹奏) ⑩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惊怒时发出的声音,这里作动词)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吾传所以.以示为美此人者及,左以右.先连国词家,之连急接而“后传私”仇与也“因示为”
7.顾相顾.如吾顾念.召之赵只御是史 ,书曰回头
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 8.因因不.宾如客因.至而蔺厚相遇如之门趁谢此罪,通由过此
因.跪请秦王于是,就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9.传舍传.相以如示广美成人及传.左传右舍,传宾递馆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3.引左 相右如或引.欲车避引.匿相如牵去,拉拉; 这里引申为掉转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4.徒秦而城蔺恐相不如可徒.得以,口徒舌.见为欺劳白只白,地只不过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5.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愿.勇以.气十闻五于城诸请侯易璧凭用,拿 6.以严则大请国立之太威子以为.修王敬,也以.绝来秦,望连词用以,用来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指扬言,到处说 今: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 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8.布.衣.之交 古:指平民 今:指麻布衣服
9.左.右.欲刃 古:指左右的侍从 今:指左和右两方面 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古: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 今:指鄙视,轻视 1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以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情感;后两句借 蔺相如典故委婉言志,表达了自己宁死也要保全国体的坚定信 念。
1.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春秋》
自主高效预习
考点梳理 自测感悟
一、音形辨识
1.注字音 缪.贤(miào) 睨.柱(nì) 汤镬.(huò)
4.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
5.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
人,也指赞礼的人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
通“穆”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8.为一击缻 “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 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9.详为予赵城 “详”通“佯”,假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