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场建标技术报告
GB50242-2022_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建造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前言本规范是根据我部建标[1996]4 号文件精神,由辽宁省建设厅为主编部门,沈 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GBJ242-82 和《建造采暖卫生及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2-88 修 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 究,总结了多年建造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设计、材料、施工的经验,按照"验评分 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进行全面修改,增加了建造中水系统 及游泳池水系统安装、 换热站安装、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以及新材料(如: 复合管、塑料管、铜管、新型散热器、快装管件等)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并以多 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于2001 年8 月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程序和组织应按照国家标准《建造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的规定执行; 提出了使用功能的检验和检测内 容;列出了各分项工程中主控项目和普通项目的质量检验方法。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 《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 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家标准《建造给 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管理组(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115 号建筑大厦8F ,邮政编码:110002,EMAIL:)本规范主编单位: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造东北设计研究院沈阳山盟建设(集团)公司辽宁省建造设计研究院沈阳北方建设(集团)公司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总则,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热电阻

工作热电阻的检定采用比较法进行,将被检热电阻和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插入制冷恒温槽内,采用四线制接线至热电阻测试仪测出电阻值,通过比较法测量获得被检热电阻的R0值,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通过与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在恒温油槽中的比较法测量,确定被检热电阻的R100值,由R0和R100获得被检热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a。
MPE:±(0.06%+10字)
上海华易电子有限公司
20024
南平市计量所
12个月
主要配套设备
恒温油槽
MTH-300A
100~300℃
水平温场≤0.01℃;垂直温场≤0.02℃;10min变化≤0.04℃
0950
南平市计量所
24个月
制冷恒温槽
MTR-40A
(-40~95)℃
U≤0.04℃,k=2
1982
6.结论
测量范围-200~850℃、准确度等级为B级、铂热电阻温度计0℃时其最大允许误差为±0.3℃,100℃时其最大允许误差为±0.8℃,而0℃时扩展不确定度u =0.08℃,100℃时扩展不确定度u =0.14℃。
0.08÷0.3<1/3满足要求,0.14÷0.8<1/3满足要求。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本计量标准装置由以下标准器和设备组成:
1.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2.HY2003B六位半高准确度数字式热电阻测试仪
3.接触热电势≤1.0µV的多点转换开关
4.制冷恒温槽:U≤0.04℃,k=2
5.油恒温槽:水平温场≤0.01℃;垂直温场≤0.02℃;10min变化≤0.04℃
t
Wts
dWts/dt
0oC
0.9999601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模板】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22DB22/T XXXX -2019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ting cable floor radiant heating(公示版)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2019-XX-XX 发布 2019-XX-XX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ting cable floor radiant heatingDB22/T XXXX-2019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施行日期:2019年XX月XX日前言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5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三)〉的通知》(吉建标〔2015〕号)要求,标准编制组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设计;6施工;7质量验收;8运行和维护。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E-mail:【邮箱地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吉林省光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吉林省融和采暖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建苑设计集团吉林建筑大学设计研究院长春工程学院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苏立荣韩风毅邵子平马可王云松王磊刘畅白晓光褚毅王磊臧伟仉喜超申白帆林海金胜昔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王金灵李永红王强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 基本规定 (4)4材料 (5)4.1 一般规定 (5)4.2 绝热层材料 (5)4.3 填充层材料 (7)4.4 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材料和温控设备 (7)5 设计 (8)5.1 一般规定 (8)5.2 地面构造 (9)5.3热负荷计算 (12)5.4 地面传热量的计算 (12)5.5 室温控制 (14)5.6 电气设计 (15)6 施工 (16)6.1 一般规定 (16)6.2 绝热层的铺设 (17)6.3 加热电缆和温控系统的安装 (17)6.4 填充层施工 (18)6.5 面层施工 (19)6.6 卫生间施工 (19)6.7成品保护 (20)6.8 试验与调试 (20)7质量验收 (21)7.1 施工验收 (21)7.2 竣工验收 (21)8运行和维护 (23)附录A 辐射供暖地面构造图示 (24)附录B 加热电缆性能要求表 (26)附录C 检验批质量验收 (29)附录D 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30)附录E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31)标准用词说明 (32)引用标准名录 (33)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 (34)条文说明 (34)DB22/T XXXX-2019 (34)2术语 (37)3 基本规定 (38)4材料 (39)4.1 一般规定 (39)4.2 绝热层材料 (39)4.4 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材料和温控设备 (39)5 设计 (40)5.1 一般规定 (40)5.2 地面构造 (41)5.3 热负荷计算 (42)5.4 地面传热量的计算 (42)5.5 室温控制 (43)5.6 电气设计 (43)6施工 (45)6.1 一般规定 (45)6.3 加热电缆和温控系统的安装 (45)6.4 填充层施工 (45)6.5 面层施工 (46)6.8 试验与调试 (46)1 总则1.0.1 为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保证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温湿度箱)

标准
被检表
器
器
被检 表
标准 器
被检 表
标准 器
60.8 60.0 60.5 60.0 60.7 60.0 60.6 60.0
2
61.2 60.0 61.2 60.0 61.5 60.0 61.5 60.0
3
60.7 60.0 61.7 60.0 61.2 60.0 61.7 60.0
4
61.5 60.0 61.5 60.0 60.5 60.0 60.4 60.0
设
表
备/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1年 1年
·2·
1. 温度范围: ; 温度: 2..湿度范围:,露点:
五、环境条件
序号
项目
1
温度
2
湿度
3
/
4
5
6
要求 15℃~25℃ ≤75%RH
实际情况 18℃~23℃ ≤70%RH
结论 合格 合格
·3·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上
一
计量基(标)准名称:精密露点仪标准装置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 计量标准负责人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 写 日期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 五、环境条件………………………………………………………………(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 十一、结论…………………………………………………………………( ) 十二、附加说明……………………………………………………………( )
热电偶热电阻检定系统建标报告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写日期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的配套设备…………………………………()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五、环境条件…………………………………………………………()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七、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试验……………………………………()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十一、结论……………………………………………………………()十二、附加说明………………………………………………………()
低温恒温槽。
《消防训练基地建设标准(建标1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防训练基地建设标准建标190-20182018 北京前言《消防训练基地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5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3号)的要求,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严格遵循国家基本建设和消防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根据我国当前消防训练的要求和消防训练基地的实际需要,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消防训练基地建设资料,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消防训练基地建设经验,充分论证了有关技术指标。
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并经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发布。
本建设标准共分七章和一个附录,包括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与规划布局、面积指标、建筑和建筑设备、训练设施设备和装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在执行本建设标准的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公安部消防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70号,邮政编码:10005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公安部消防局参编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江苏省公安消防总队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贵州省公安消防总队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安徽省公安消防总队主要起草人:代旭日杨国宏何宁薛林阮桢刘洪强赵轶惠黄晓玮柴崑皓琦王士军曹永强王俊军王大洋建李刚强申洋谢春龙王丽晶杰华-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 (5)第四章面积指标 (7)第五章建筑和建筑设备 (8)第六章训练设施设备和装备 (9)第七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附录训练基地各种用房的设置 (15)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消防训练基地(以下简称“训练基地”)的建设,提高训练基地项目决策和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满足灭火与应急救援专业技能训练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建设标准。
山东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登记号成果登记批准日期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鉴字[ ]第号成果名称:完成单位:鉴定形式:组织鉴定单位:(盖章)鉴定日期:鉴定批准日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一九九四年制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主要技术文件目录及来源鉴定委员会专家测试报告测试组长:签字成员:、、、年月日鉴定意见鉴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年月日主持鉴定单位意见主管领导签字:(盖章)年月日组织鉴定单位意见主管领导签字:(盖章)年月日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情况序号完成单位名称邮政编码所在省市代码详细通信地址隶属省部隶属单位12345678注:1.完成单位序号超过8个可加附页,其顺序必须与鉴定证书封面上的顺序完全一致。
2.完成单位名称必须填写全称,不得简化,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并填入完成和名称的第一栏中。
其下属机构名称则填入第二栏中。
3.所在省市代码由组织鉴定单位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部门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填写。
4.详细通信地址要写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街道和门牌号码。
5.隶属省部是指本单位和行政关系隶属于哪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部门主管。
并将其名称填入表中。
如果本单位有地方/部门双重隶属关系,请按主要的隶属关系填写。
6.单位属性是指本单位在1.独立科研机构 2.大专院校 3.工矿企业 4.集体或个体企业 5.其他五类性质中属于那一类,并在栏中选填1.2.3.4.5即可。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对成果创造性贡献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鉴定委员会名单序号鉴定会职务姓名工作单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签名123456789101112131415科 技 成 果 登 记 表成 果 名 称(限35个汉字)研究起始时间□□□□□□□□研究终止时间□□□□□□□□单位名称隶属省部代码□□□名称所在地区代码□□□名称联 系 人单位属性( ) 1.独立科研机构 2.大专院校 3.工矿企业 4.集体个体 5.其他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1. 2.成果第一完成单位通信地址鉴 定 日 期□□□□□□□□鉴定批准日期□□□□□□□□组 织 鉴 定单 位 名 称(限20个汉字)成果有无密级( )0-无 1-有密 级( )1-秘密2-机密3-绝密成 果 水 平( )1-国际领先 2-国际先进 3-国内领先 4-国内先进任 务 来 源( )1-国家计划 2-省部计划 3-计划外应用行业大类( )01-农、林、牧、渔、水利 02-工业 03-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04-建筑业 05-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06-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07-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和咨询服务业 08-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 09-教育、文化、艺术、广播和电视业 10-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1-金融、保险业 12-其他行业应 用 情 况( )1-已应用 未应用原因A-无接产单位 B-缺乏资金 C-技术不配套D 工业实验前成果E-其它转 让 范 围( )1-允许出口 2-限国内转让 3-不转让科 研 投 资(万元)应 用 投 资(万元)国 家 投 资国 家 投 资地方、部门投资地方、部门投资其他单位投资其他单位投资合 计合 计本 年 度 经 济 效 益(万元或万美元)新 增产 值新 增利 税其 中 创收 外 汇填表说明1.《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本证书规格一律为标准A4纸,竖装。
管式电阻炉轴向温场的测试及数据处理

( ℃)
1o . 025 1o . 039 1 o . 05 1 1o . 066 1 o . 071 1o . o67
1o . 056 10 . 042 1 0 . 033 10 . 028 1 o . 021
试 工作 变得 简单 明 了。
轴 测试 、 数据 处理 。 【 关键词】 管 式电 阻炉 、 向温 场 、
行调整, 确保 热 电偶 的检定质 量 。
1 前 言
2 常用 的测 试 方 法
管式 电阻 炉 是 检 定 各 种 工 业 用 热 电偶 必 不 可 少 的设 备 之 一 。根 据 热 电偶 的 检 定 规 程 要 求
管 式 电 阻炉 轴 场 的测 试 及 数 据 处 理 向温
Ax a ie t n t mp r t r e d o u u a e it n e f r a e i ld r c i e e a u e f l ft b lr r ssa c u n c o i t si g a d d t p o e sn e tn n u a r c s i g
多点测量法 。其中位移法操作 上比较简单, 涉及 的测量 设 备 也 比 较 少 , 测 量 中 产 生 的 误 差 也 但
比较 大 。 于我 们地 市 级 计量 测 试 所 和众 多热 电 对
附表五 瓦温 最大 最小 附表六
瓦号 1 # 2 #
导 瓦更换 后各 部瓦 温 : 上 导瓦温 3 ℃ 9 2 ℃ 7 下导 瓦温 3 ℃ 8 2 7 单位 : mm
维普资讯
EetcPw r t dri t n& C nt co ot ot lnomao 3 2 0 ( lc i o e Sa adz i r n ao os utnC s C nr f t n r i oI r i / 0 6 总第 5 7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校准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刘彦刚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萍乡市计量所填写日期2009年2月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3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5 )
五、环境条件………………………………………………………………………………( 5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7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8 )
九、计量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9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1 ) 十一、结论…………………………………………………………………………………( 12 ) 十二、附加说明……………………………………………………………………………( 12 )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