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题目(四)
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滚滚长江东入海,大势已立潮头来。
前进,让一切成为可能。
在滚烫的生活中,倾听内心的召唤,以勇毅执着的姿态,让青春xuàn lì;在奋进的征程上,xiǎng shòu风雨的洗礼,以砥砺前行的姿态,让梦想闪光 A 在奔腾的时代里,描绘理想的蓝图,以 B (奋勇搏击/前呼后拥)的姿态,让人生飞驰。
志存高远,领略绝顶胜景;脚踏实地,共谱盛世华章。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
B处的词语是。
二、综合性学习4.你校“红色驿站”将举办“前进路上有灯塔”读书交流会。
你积极参与其中。
(1)为了解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现状,“红色驿站”拟在全体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
请你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一:问题二:(2)同学们围绕阅读“红色经典”的意义展开讨论。
请发表你的意见。
(3)“红色驿站”计划拍摄“灯塔人物”微电影。
请你从以下几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作为主角,联系具体情节说说选择的理由。
备选作品:《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4)读书交流会设置了“我喜爱的作家作品”交流环节,你准备交流的题目是“‘人民的诗人’——艾青”。
请结合《艾青诗选》说说你定这个题目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5.用课文原句填空。
前进路上,我们汲取“静以修身,(1)”(诸葛亮《诫子书》)的人生智慧;我们胸怀“会当凌绝顶,(2)”(杜甫《望岳》)的凌云壮志;我们迎接“政入万山围子里,(3)”[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重重挑战;我们敬仰“零落成泥碾作尘,(4)”(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坚贞品格;我们追求“(5),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的少年意气;我们铭记“(6),,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的人生哲理;我们坚定“(7),,”[李白《行路难》(其一)]的理想追求。
2024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4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试题部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一)积累与运用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鉴.赏(jiàn)丰饶.(yáo)鞠躬尽瘁.(cuì)B. 娴.熟(xián)飘逸.(yì)气冲斗.牛(dòu)C. 斟酌.(zhuó)停滞.(zhì)戛.然而止(gá)D. 坍.塌(tān)伫.立(zhù)栩.栩如生(xǔ)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借助虚拟的数字空间开展年俗活动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
数字空间的年俗活动虽以虚拟形式呈现,但其_________的共通情感和文化认同却是真实而深沉的,而且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更灵活,更贴近当代审美,因而备受_________。
这种当代与传统的双向奔赴,_________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道理。
A. 装载吹捧印证B. 承载青睐印证C. 装载青睐印记D. 承载吹捧印记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极端气候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极端气候仍将频繁出现。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病句修改阅读及答案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病句修改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有答案。
每一套题目序号都是从“1”开始,便于对照答案。
答案附在每一套的后面,以减少翻检查找之苦。
每一套均可独自成卷。
第一套中考病句修改试题汇编【一】(2024年·安徽卷)1.有位同学写了如下一段总结文字。
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修改(3分)【甲】在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科技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乙】吾辈少年,应树立起“科技强国,必定有我。
”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1分)【二】(2024年·北京卷)2.下面的句子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2分)北京城市图书馆促进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样本。
【三】(2024年·福建卷)3.下面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3分)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四】(2024年·甘肃省白银市卷)4.下面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大约80多年前,正值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陇原儿女不畏牺牲、共赴国难。
【五】(2024年·甘肃省临夏州卷)5.下面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大家纷纷表示,每个人都要学习航天人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六】(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卷)6.下面的句子表达欠妥,请写出修改意见。
即使对科学研究还是对艺术创作来说,想象力都是弥足珍贵的。
【七】(2024年·广东省卷)6.下面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无论作者采取哪种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散文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常见问法:①探究“⋯⋯”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②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
③本文以“⋯⋯”为题,有何好处?④请问本文标题能否改为“⋯⋯”?技巧点拨:1、理解标题含义。
理解标题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入手。
如,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有的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②善抓点题句。
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③分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④分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作用。
分析标题的作用,要按标题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标题一般有以下作用:①概括文章内容;②是行文线索,全文是围绕这条线索展开的,也使得文章结构严谨;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标题新颖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⑤一语双关,暗示文章主题;⑥直接揭示文章主旨。
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7】家徽(江苏省连云港市,17 分)余华①国有国徽,校又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
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
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低调”絮语①所谓低调,就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得意忘形、盛气凌人,不忘乎所以、目空一切,而是以平淡的心态对待成功,谦和待人,谦虚处世。
②博学多才的启功先生是低调的。
他一直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
他在66岁时曾写下《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低调的。
他拒绝上任何名人录,当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③“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真正的大师、大家,都是低调的谦谦君子。
他们的低调,绝不是一时的装样,而是源于其人生观价值观中谦和不自傲的品格。
④说低调是一种品格固然不错,然而我却要说,低调首先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
这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敬畏人世间一切永恒和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他们的谦虚和低调,是在清醒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衍生的人生姿态。
⑤《克雷洛夫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马车上装着两只木桶,一只盛满美酒,一只空空如也。
一路上,盛满美酒的桶沉默不语,空空如也的桶则不停地大喊大叫,又唱又跳,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
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是:肚里愈没有货,叫喊得愈凶。
“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低调的人之所以能保持低调,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学问和见识。
⑥低调的人更是生活中的强者。
他们深知,一切的成功靠的都是自己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追求,当别人投机取巧、大肆张扬的时候,他们做的都是诚实诚恳的蓄势待发的工作。
因此,他们总是能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
而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他们又立即把目光投向更高远的目标。
他们没有时间张扬自己,更没有心情去卖弄显摆,自吹自擂。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实证着“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的道理。
2023年湖南湘潭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③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从四个途径实施劳动教育: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__________、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⑧刹那,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叹息北极熊生存之艰难,更感动于它舒展的泳姿。
⑨清澈的海洋如蓝色水晶,北极熊浮动时,优雅如盛开的白莲花。我知道如此形容一只重达几百千克的凶猛动物有些不妥,但当目睹这雪白的动物在幽蓝的海水中轻盈地舞动四肢,如特大水母般随波荡漾之时,你只能发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喟叹。
(节选自《破冰北极点》有删改)
⑥在它的前方,冰上多裂缝,它便一个箭步接一个箭步地飞腾而起,好像跨越无形的栏杆,步幅可达5米。多数时刻,它判断准确,安然着陆,紧接着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奔跑。
⑦有时运气不佳,不知是判断有误还是体力不支,它未能抵达另一个冰面,而是坠落冰隙,被蔚蓝色的海水淹没。北极熊镇定自若,并不觉得有何不妥,马上昂起头,不慌不忙地开始自在划水……北冰洋的水多刺骨啊!坠落的那一刻,北极熊瞬间被冰水浸透,会不会冷得打一个寒战?
⑤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4月初,四川大凉山深处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写下了一份“心愿书单”;几天后,100册爱心图书从四川成都来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木耳山上,让孩子们雀跃不已。一次跨越500多公里的书香传递,为孩子们探索更大的世界增添助力。
⑥新征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让文化的灯火照亮每一个人,让文化的力量启迪每一颗心,一定能为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丰厚的滋养,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②北极熊常年驻守北纬80度到85度之间的广阔冰城。说它们常驻,是指一年到头,无论极昼还是极夜,无论觅食还是繁衍,都不离这苦寒之地。不像一些候鸟,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拣着北极仅有的好时光在这里休想与繁殖,一旦天气转劣,立刻起飞,成群结队向南逃逸,寻找更舒服的地方。这固然不失为一种活法,但北极熊的孤独与矢志不渝让人更生喟叹。
2024中考备考热点04 名著阅读(一考点四题型四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热点04 名著阅读(一考点四题型四技巧)名著阅读,可以说是近年中考热点中的“热点”。
从考查范围来说,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2部名著。
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有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荐某一部文学名著;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片段。
从题型设置上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以及阅读理解。
分析近年中考名著命题的特点,可以发现中考名著的命题呈现四“突出”。
1.突出整本书阅读名著考查主要考查对全书脉络的把握,对人物进行全面分析,对主题进行全面探究归纳等。
命题者将更加注重考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把握,而不仅仅是某个片段或情节。
2.突出跨学科整合名著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广,方式越来越灵活,突出表现是利用综合性学习的题型,将名著阅读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思品、历史、地理、艺术等,以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突出综合素质。
3.突出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名著阅读的考查不仅考查各种知识要点,阅读方法的考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阅读《西游记》时精读与跳读,阅读《骆驼祥子》时的圈点和勾画,还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命题者会围绕阅读方法的考点多角度设题。
4.突出文学鉴赏能力中考语文可能会增加对名著艺术手法、风格等方面的鉴赏评价,要求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名著,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针对名著考查的重点内容,答题时可以运用以下技巧。
1.概括(述)故事情节对名著情节的考查,一般会给出章节名称、插图或者提示词,让考生概括其相关情节。
学习和复习时,对于名著的阅读要坚持读整本书,理清书中情节和人物关系,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同时,解答此类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审题目,抓关键词,明确所要求概括的情节。
(2)情节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情节中涉及的主要内容等要写准确。
2024中考散文阅读经典题归纳

散文阅读经典题归纳(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啊,黄河母亲①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
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②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
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
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
黄河,以它那混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③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
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
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随时接受母亲的洗礼。
④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
⑤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⑥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
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
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混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
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阅读题目(四)
In 1995,Oseola McCarty gave a present of $150 000 to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
She wanted to help poor students. It was a very generous thing to do. But her friends and
neighbors were surprised. McCarty was a good woman. She went to church. She was always
friendly and helpful. But everyone in her town knew that McCarty was not rich. In fact,she was
poor.
How did a poor 86-year-old woman have so much money? Oseola McCarty was born in
1908 in Hattiesburg,Mississippi. She had to leave school when she was eight years old to help her
family. She took a job washing clothes. She earned only a few dollars a day. Oseola washed the
clothes by hand. Then she hung the clothes to dry. She did this for nearly 80 years. In the 1960s,
she bought an automatic washer and dryer. But she gave them away. She did not think they got the
clothes clean enough!At that time,many people started to buy their own washers and dryers.
McCarty did not have much work, so she started to iron clothes instead.
McCarty never married or had children. Her life was very simple. She went to work and to
church. She read her Bible (圣经)。She had a black-and-white television. But she did not watch
it very much. It had only one channel.
McCarty saved money all her life and eventually had about $250 000. When she was 86,a
lawyer helped her make a will. She left money to the church,her relatives,and the university.
McCarty just wanted to help others. She did not think she was a special person. But then people
found out about her present to the university. She received many honors (荣誉)。She even flew in
an airplane for the first time!Oseola McCarty died in 1999. She was a shy and ordinary woman
who became famous.
根据以上短文内容,然后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
1. Oseola McCarty gave $150 000 to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 _______.
A. to help the poor students B. to surprise her friends and neighbors
C. to show her generosity D. to be a good and rich woman
2. From the story we know _______.
A. McCarty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 near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
B. everyone was surprised because they thought McCarty had no education
C. washers and dryers brought a change in McCarty's life
D. McCarty gave half of her money to the church and her relatives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McCarty had to work to help her family after school every day.
B. McCarty learned to read the Bible by herself in the school.
C. McCarty made one third of her money by washing and ironing clothes.
D. McCarty did not have her own family because she had no husband or children.
4. From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we tell McCarty lived a simple life?
A. She worked hard all her life. B. She didn't think she was special.
C. She didn't have many interests. D. She had a TV set with many channels.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McCarty died at the age of eighty-six.
B. McCarty did the job of washing for more than eighty years.
C. McCarty gave her presents to both universities and churches.
D. McCarty was given many honors because of her good deeds.
答案与解析
1. 选A.第1段解释了她这一举动的用意:She wanted to help poor students.她这样做都是
为了要帮助贫困学生,所以答案为A.
2. 选A.从第2段我们知道Oseola McCarty是一个poor 86-year-old woman.她在8岁时就
不得不离开学校来帮助养家,可知她的家里也是贫穷的。她出生在Hattiesburg, Mississippi.
可见这里应该离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不远。所以A项是正确的。
3. 选D.在第3段我们知道McCarty never married or had children. 她一直自己一个人生
活,因此D项是正确的。
4. 选C.在第3段作者介绍了她的简单生活。她只工作和去教堂,她只读她的圣经,她
有一部黑白电视机但不怎么看,而且它只有一个频道。可见她并没有很多的爱好,所以说她
的生活是simple life.答案选择C.
5. 选D.McCarty出生在1908年,死于1999年,享年91岁,所以选项A错误;在第2
段可以知道她洗衣服for nearly 80 years,所以选项B错误;最后一段我们知道She left money
to the church, her relatives, and the university.所以选项C也是错误的;而因为她所做的这
些贡献,She received many honors. 所以D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