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通用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班级:姓名:考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
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
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
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
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
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
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
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
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
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
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
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第Ⅰ卷阅读题 (共71分)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说“霾”樊良树霾为何物?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
从雨貍声。
《诗》曰,‘终风且霾’”。
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貍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
这里,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
《诗经邶风》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yì,阴沉而有风;昏暗)”“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
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
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
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
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
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
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
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
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
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
霾的这个意义,与北方文化经典《诗经》中的“霾”有所不同,但并不让人觉得突兀,恰为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语言表征。
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
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
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
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
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
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
当伦敦、曼彻斯特等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的不少地方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47套)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第Ⅰ卷(共48分)一、(27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欢谑.nuâ 鼙.pí鼓花钿.diàn 含情凝睇.tìB.玉扄.jiōng 潺湲.huán 玉簟.diàn 苦心孤诣.yìC. 下乘.chãng 俳.pái优整饬.chì 兔起鹘.hú落D.斗斛.hú 拱券.quàn 玉枹.fú 自出机杼.zh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车彀滥觞旌旆殚精竭虑B.圭臬阑珊熔铸妃嫔媵嫱C.城阙烽燧诡谲黄天后土D.晦朔肯綮稗益饥肠碌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后代的赋和一些议论文多受其影响。
B.《张中丞传后叙》记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死守睢阳、英勇抗敌的故事,绘声绘色....,可歌可泣,是司马迁传记文的发展。
C.堂吉诃德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回光返照....,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
D.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司马迁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别,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既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
B.圆通公司的声明中称,有毒快件交寄时,揽件快递员曾按照公司制度进行了验视,“快递员的化学知识有限,对化学品识能力不够,而且也没有检验设备,当时发件的化工厂称无毒无害,就揽件发出了。
”一位圆通方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C.据了解,早在之前,南昌曾做过两次赣江游项目,但因为多种原因,最后都夭折了,那么此次赣江游又将如何运作,管理方又是从何而来的信心?D.母亲故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孤独的他常常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想到母亲。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48套)

宿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
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
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
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
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
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
谢安“于士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
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
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始于三国。
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
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词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
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
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这样宋人就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
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
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
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
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D.在作者看来,中国的文明最早之所以没有出现在长江流域,很大程度上因为微寄生产生的危害过于严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借助微寄生和巨寄生两概念,形象地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并揭示出两者间的紧密关系。
崇祯皇帝如果能透彻理解以上问题,那么自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改善现状。
首先当然是从微寄生的角度,下力气控制瘟疫,民变不起才能减少人口流动,而控制瘟疫的方式又需要减少人口流动,这两方面互为表里,似乎难解。那么就需要从巨寄生的角度去破解——降低赋税把统治阶级对农民的盘剥降到最低。
用同样的视角也能解答另一个问题——中国的文明为什么首先出现在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流域。黄河的泛滥要比长江严重得多,对于水利灌溉而言,根本没什么优势。长江流域的气温更高,种植水稻这样的作物,每年能多收一季,粮食产量会提高很多。但即使这样的优势,我国的文明依然率先在黄河流域扎根,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因为长江流域所在的南方气温高,传染病也就更厉害。在找到有效防治传染病的办法之前,这种地方当然不适合人类定居。在刚来到长江流域的时候,人民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如此之大,以致一年到头的辛勤劳作也最多能填饱肚子,哪有多余的东西供统治阶级开销。这也难怪,翻开史书,追溯历史,关于南方的地方多是瘴疠横行。
那天晚上,我们看完电视准备休息,父亲从卧室走到客厅,站着,像要宣布一件事。他说:“我的马……”“马”字没说出来,眼泪已在他脸上流淌,灰衬衣像雨衣一样挂在身上,空空荡荡。我上前扶他,感觉他在颤抖。他说:“我的马在哪儿?”
母亲说:“快睡觉吧,你说你的马在抗美援朝时被送到朝鲜去了。”
父亲躺在床上说:“我想我的马,我感觉孤孤单单。”最近听了章琴瑙日布唱的一首歌:“说起唯一的故乡,眼泪落下来,自己都没察觉。说起唯一的马,眼泪落下来,自己竟不知道。”好像在唱我父亲。父亲以前说起马兴高采烈,夸马的眼睛、马的鬃毛。现在提起马,他的脸上挂着泪水也不擦,浑然无觉。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踌躇(chú)怆然(chuàng)踽踽独行(jǔ)锲而不舍(qiè)B. 谄媚(chǎn)赍发(jī)恪尽职守(kè)良莠不齐(yǒu)C. 蛊惑(gǔ)鞭笞(chī)醍醐灌顶(tí)睚眦必报(yá zì)D. 饿殍(piǎo)鞭挞(tà)刎颈之交(wěn)莘莘学子(shēn)答案:B解析:A项,“怆然”的“怆”应读chuàng,此处读音错误;C项,“醍醐灌顶”的“醍”应读tí,此处读音错误;D项,“刎颈之交”的“刎”应读wěn,此处读音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全对选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寥廓寂寥惆怅浪遏飞舟B. 谩骂苍茫激浊扬清陨身不恤C. 峥嵘稠密慷慨淋漓陨首结草D. 凄惋租赁殒身不恤剑拔驽张答案:C解析:A项,没有错别字;B项,“陨身不恤”应为“殒身不恤”,此处字形错误;C项,没有错别字;D项,“凄惋”应为“凄婉”,“剑拔驽张”应为“剑拔弩张”,此处字形错误。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B. 他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却想考试时一鸣惊人,这岂不是异想天开?C.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答案:B解析:A项,“漫不经心”形容对事情毫不关心,此处应用“漠不关心”;B项,“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项,“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此处使用对象错误;D项,“妄自菲薄”意为过分地看轻自己,此处应用“妄自尊大”。
安徽省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
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
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
——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
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
我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
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
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
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
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征戍(shù) 橘颂(jú) 招徕(lái) 萧萧落木(sù)B.涔阳(cén) 无妨(fǎnɡ) 陇首(lǒnɡ) 得鱼忘筌(quán)C.寒砧(zhēn) 桅杆(wéi) 漂泊(pō) 秋风袅袅(niǎo)D.疏朗(shū) 窸窣(xī) 迢远(tiáo) 灼灼其华(zhuó)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凝脂回眸缓歌慢舞九重城阕B.绰约迤逦含情凝睇流水孱湲C.鹧鸪绸谬袅袅秋风临邛道士D.仙袂玉扃芳馨庑门逍遥容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启示钟爱奥秘 B.启发钟爱奥妙C.启发喜爱奥秘 D.启示喜爱奥妙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孟子曾引阳虎之言说:“为富不仁矣,为富不仁矣。
”这里所谓“为富”指执政者聚敛民财,所谓“不仁”指不施行仁政。
B.陈光标的“裸捐”到底是不是真的,捐款之时有没有伤及他人的尊严,媒体有没有借机炒作的成分?这一切都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思考。
C.足球就像是古希腊的古典戏剧,古典戏剧当中有统一的场景、统一的环境、统一的时间,就像足球一样;而足球也像那些古典戏剧一样,结果不可预测,充满了戏剧性。
D.一向善于创新的深圳,10年前为自己立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城市发展目标:打造一座因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看见你回来很高兴,我还以为你一去再也不回来了,这回我就放心啦。
B.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拿定过主意,但是,昨天的事我算拿定主意了。
C.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脚出了毛病,反倒责怪靴子,这件事怎么不叫人不寒心!D.弗拉季米尔瞅着他的一举一动,随后过去捡起靴子,朝靴内窥视,急急地把靴子扔在地上。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阳之战,刘备遭到惨败,丢妻撂子,三千军马只剩百余骑。
(《三国演义》)B.林冲在山神庙忍无可忍,结果了差拨、陆虞候、富安三人的性命。
(《水浒》)C.为了挽救堂吉诃德,桑丘·潘沙将计就计,装扮“白月骑士”与他决斗。
(《堂吉诃德》)D.五月端阳,渡船头祖父找人作了替手,便带了黄狗同翠翠进城。
(《边城》)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科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近日刊登了一篇惊人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先人们认为海产品对大脑最有益,多吃海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
研究发现,森林中的野果比如红莓苔子、黑莓果等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排在第一位;占据第二位的是蔬菜,其次才是鱼等海产品。
研究人员发现,红莓苔子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能与自由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的存在几乎破坏了对血管和心脏有极大破坏性的胆醇激素。
黑莓果里面含有的抗氧化剂要相对少一些,但含有对视力和听力非常有益的成分。
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菠菜能够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还可以防止认知能力出现问题。
相比之下,鱼的作用就小多了,只有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食品研究所教授波波夫也持这样的观点。
他认为,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
他们的研究发现,许多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蔗糖的蔬菜,对大脑的活动也特别有益。
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如果认为只要吃了上述食品你就变得聪明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样的食品结构会引起营养的失衡,食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力。
的确,巧克力中含有一些对大脑有益的物质。
研究发现,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但这里所指的是黑色的苦巧克力。
那些非常甜的、含有奶制品的巧克力含有大量糖,过多食用这样的巧克力会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食品专家指出,在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习惯,每餐不能吃得太饱。
饱满的午餐会降低大脑的活动能力,出现所谓的“食困”现象,但紧张的工作与低能量的饮食也是不相容的。
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多吃一些蔬菜、豆制品和液体,但不是啤酒和浓茶。
科学研究还发现,其实大脑最好的营养成分是葡萄糖,大脑细胞需要大量的葡萄糖。
葡萄糖通常存在于谷物上、土豆和豆角中,桃子、香蕉和梨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研究人员指出,食品本身并不能提高智力。
含有维生素B的食品,比如肉、鱼、花生等,可以帮助促进大脑思维的过程,消除疲劳。
早晨吃上一个橙子可以一整天精神饱满。
如果你不能利用这些食品恢复体质,还可以用合成维生素补充。
但是要想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交流。
(摘自《科技日报》)7.下列对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蔬菜之所以排在鱼等海产品之前,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
B.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所以红莓苔子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
C.黑莓果对心脏和血管的益处不及红莓苔子。
D.多吃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8.文中提到多种食品均对大脑有益,下列表述不能准确说明其原因的一项是()A.红莓苔子、黑莓果都含有能破坏胆醇激素的抗氧化剂。
B.蔬菜中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C.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D.桃子、香蕉和梨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巧克力中含有不少对大脑有益的物质。
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
B.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吃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
C.每餐不能吃得太饱,多吃低能量的食物,是日常饮食的良好习惯。
D.要想开发智力,关键还是要多吃野果之类的食物。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韩愈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
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
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
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
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
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
”征还入议蜀事。
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①,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
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
”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
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
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
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
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载食与浆,亲往劝之。
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
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
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
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
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
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
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
诏笞卒百,流岭南。
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
②畀bì,给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明经第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让:责备C.为重屋四千七百重:双层的D.不辨则受垢垢:污秽,耻辱11.下面划线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②木欣欣以向荣B.①逃未复者,官与为之②与尔三矢C.①从令者免其赋之半②其孰能讥之乎D.①贫不能者畀之财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韦文明“治功”的一组是①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④征还入议蜀事⑤得田万二千顷⑥筑堤捍江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第Ⅱ卷 (114分)四、(28分)13.翻译上文划线的句子。
(12分)(1)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
(4分)(2)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
(4分)(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
(4分)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亭夜月送别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此诗做简要赏析(4分)(2)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本诗末句中有一字用得极妙,是哪一个字?请作具体分析。
(4分)15、古诗文填空。
(9题限选8题)(8分)(1)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2)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3),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5)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7)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8)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9),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药杯里的莫扎特宗璞一间斗室,长不过五步,宽不过三步,这是一个病人的天地。
我住在这里,每天第一要事是烤电(一种治疗疾病的医学手段——编者注)。
精神渐好一些时,安排了第二要事:听音乐。
在病室里,两盘莫扎特音乐的磁带是我亲密的朋友,它使我忘记种种不适,忘记孤独,甚至觉得斗室中天地很宽,生活很美好。
三小时的音乐包括三个最后的交响乐“三十九”、“四十”、“四十一”。
《第四十交响曲》的开始,像一双灵巧的手,轻拭着听者心上的尘垢。
然后给你和着淡淡哀愁的温柔。
《第四十一交响曲》素以宏伟著称,我却在乐曲中听出一些洒脱来。
他所有的音乐都在说,你会好的。
除了这疗那疗以外,我还有音乐。
它给我安慰,给我支持。
终于出院了,回到离开了几个月的家中,坐下来,便要求听一听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