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修改)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附答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00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幺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
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那么黄河是怎么变化的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黄河变化历程,欢迎阅读。
黄河变化原因:河道变迁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帝5年。
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
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最近因为风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专家说,如果人类再滥砍滥伐的话,黄河的源头很可能会被淹没在风沙之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但是这条被誉为母亲河的源头今天却被荒山大围斩,风沙处处。
专家指出,人类违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滥砍滥伐是破坏水源的主要原因,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也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破坏下的另一个遗址。
黄河变化原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黄河变化原因:人口迅速增长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历史悠久。
黄河流经中国大部分地区,其变化多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黄河的起源。
古黄河起源于西藏的青藏高原,从大禹治水时期开始,黄河开始演变,沿着青藏高原的山谷深处,流经中国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今天的黄河。
第二阶段:黄河的改道。
黄河在古代被称为“大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淌,但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改道,从今天的河南省流向江苏省,又从江苏省流向山东省,最终流入渤海。
第三阶段:黄河的改造。
从清朝到现在,黄河的河道一直在改造,从改建水利工程、改变河道、改建河床、拓宽河道到治理洪水,黄河的改造工程一直在进行。
总之,黄河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源、改道和改造。
它的演变,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的水文地质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黄河,古代称河,又名河水,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区,最终在山东半岛的东营市注入渤海。
黄河总长度约5464公里,流经多个省区,是中国第二长河流。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素有"中华母亲"的美称,因其流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黄河流域地处中国干旱区,水源本就比较有限。
再加上天然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黄河的变化非常显著。
黄河的流域面积非常广阔,常年的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导致地表水源的供给不足。
加上黄河上游地区的冰雪融水增多、来自于多股支流的水量汇入致使黄河水量增大,再加上人类近几十年来大量利用黄河水资源,使黄河水位和流量明显波动。
黄河的泥沙含量也是黄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泥沙对黄河来说是一种双刃剑:其一,黄河泥沙是黄河肥沃土壤的来源,能够带来丰富的养分,为黄河流域农业提供优质土壤;其二,泥沙过于丰富的情况下,会导致河床上升,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黄河的堤防也是黄河变化的重要部分。
为了防止洪灾,人们在黄河两岸建设了很多堤防,以确保水流的畅通;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原因,黄河的泥沙淤积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时堤防的强度和稳定性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总体来说,黄河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了气候、水资源、泥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黄河的变化不仅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保护黄河、合理利用黄河资源,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关于黄河变化原因和治理过程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黄河变化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和成果,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科学的黄河形象。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思考:
1. 黄河变化的原因:文章提到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
其中,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最大,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行为,导致黄河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2. 黄河变化的现状:文章描述了黄河的现状,包括河床抬高、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黄河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 治理黄河的措施:文章介绍了治理黄河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改善黄河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4. 治理黄河的成果:文章提到了治理黄河的成果,包括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等。
这些成果表明,治理黄河的措施是有效的,可以为其他河流的治理提供借鉴。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
识背景,深入思考黄河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治理黄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国文化的发源地”。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黄河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黄河的流域包括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渤海湾等区域,沿途多山丘陵,水势湍急,易产生水患。
在过去的千年里,黄河已经造就了四大灾害——水患、泥沙、黄河水害和黄河改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黄河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流量和水质的变化黄河在流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等省份时,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使得其水质和水量都有所不同。
在青海省境内,黄河发源于插岗山,水质清澈、透明,水量较小,在这里就有了“鸟巢蓝”的美称;在甘肃省境内,黄河首次出山横穿中条山,水量和水质都有了一定的增强,而在陕西省境内,黄河流域进入黄土高原,水势陡增,泥沙携带量大,水质变差,而在河南省境内,则在和地方电站围绕大坝开发水电的同时,水质也因化肥和农药等断断入残,甚至有变成黑色油水的说法。
二、河床的侵蚀与改变黄河的泥沙含量极高,长年累月,对河道的侵蚀力强大,甚至改变了黄河的河床,导致黄河左、右两岸的高低和地表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改变她流向,经过几次河道的改道后,这条大河的流域也变得越来越狭窄。
目前,大量的堤防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已经有效地减少了黄河的侵蚀力,保护了黄河的河床不再改变。
三、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沿岸城市和乡村的人类活动影响了黄河的渗透和消耗。
人工开垦和招折造成了许多泉水枯竭、泥石流和地质灾害等问题,而人类活动也使得黄河流域土地的瘠薄度和水质素质人口得到明显改善。
四、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提升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整治。
这其中,黄河治理、草原建设和河道保护是其中的重点,重要的草原系统和植被被建设,并保持了黄河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努力结果了黄河的治理和综合改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的说明方法及结构方式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说明方法及结构方式《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引言黄河是地球上流域最大的大河,已有四千年历史,它遍布中华大地,从青藏高原一直流至华北平原,是人类共同的根源,它既可以滋养我们,也可以摧毁我们,黄河经历了多次变化,造成了中华强大的文化、宏伟的地球自然环境,其中的变化经验宝贵且不可重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黄河的变化。
二、黄河的变化1.流域变化黄河从青藏高原一直流至华北平原,全长5456千米,流域从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陕西省。
凡此种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空间分布,也给黄河带来了众多变化。
2.季节变化黄河入冬之后,水量会有所下降,因为气温下降,雄冰的威力也是很强的,勾将河流的水体凝结,夏天则遍地芳草,河流条件繁茂,水量也变得活跃,这是黄河的季节变化。
3.水质变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污染也日益严重,大量的废水,污染物排放带给黄河,使原本清澈的黄河渐渐变得混浊不清,污染严重的地方,鱼类化失踪,连水草种类也在不断下降,影响了黄河水质。
4.泥沙变化随着上游高原的冰川变化,冲刷的砂石一代代流入黄河,淤积的泥沙变化着黄河的河床,扰乱了河流的活力,这一改变也让黄河的河床越发的动荡不定,经历了多次改造,带来了砾泥混合§§,但大部分变化都是由于人类活动。
5.地形变化黄河有着独特的轨迹,不断变化的河流,也造就了黄河特有而独特的河床。
全流域发育了峡谷,湖泊,瀑布,主河间源洼地,大致梯级分布,河谷平面有拐点,蜿蜒曲折的河谷有众多部分,改变着黄河的观赏性和景色。
三、结语黄河经历了数千年的改变,流域,季节,水质,泥沙,地形,所有的改变都对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而这些变化也会影响人类未来的发展,因此,让我们更好的保护和学习好黄河,利用它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为黄河乐观期许,每一百年可以重新获得一次璀璨的水光未来。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附答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00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
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
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⑦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巩固泥沙设计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 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 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 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 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 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 越来越频繁。
人口迅速增长 没有限制的开荒
恶性循环
农作物大量减产
土壤肥力明显下降
植被严重被破坏
了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案。
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从课题入手,想 想主要说明了几方面的内容,然后连起来说 一说就是这篇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 河?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 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用了什么说 明方法?
问题就出在 这四亿吨泥 沙上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 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米~4米,有的甚至高 (列数字) 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悬河)
地上悬河
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读读课文的6自然段,划找 关键词加以说明。
自然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 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 受到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 泥沙进入黄河。
想一想 • 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可以为环境保护做 哪些事情?
黄河
是怎样变化的
摇篮 媲美
多灾多难 肥沃
乃至
流域 折腾
江淮
生息繁衍
叫苦不迭
崩塌
忧患
水土流失
堤坝
开垦
松散
毁灭
侵蚀
植被
关键
随心所欲
经营
不折不扣
数管齐下
一起来理解这些词: 流域: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过的所在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指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悬河:是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挂在半空中, 故称悬河。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原来的黄河是怎样的?
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读读课文的1—5自然段,
划找关键词加以说明。
原来: 中华民族的摇篮 现在: 多灾多难的祸河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 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 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 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 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 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 大河”,文中是如何来进行说 明的?请找找相关的句子。句 子中都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 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作比较、列数字)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 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 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 中。(列数字)
课文围绕“变化”着重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怎样变化 变化原因 治理方案
试着把这三方面串联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 以用上“先写了……接着写……最后写了……”
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
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
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
生存繁殖-------( 生息繁衍 ) 不断地叫苦------(
叫苦不迭
)
比喻做一件事多个方面同时进行或多 种方法同时使用。 ( 数管齐下 )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 不折不扣 ) 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媲美 )
黄河
是怎样变化的
从题目看,关键词是哪一个?
想一想,课文围绕“变化”一词, 着重向我们介绍了那几方面的内容?
“那时候”指的是( 数千年到数万年前 )。 那时候,黄河流域有哪些好的自然条件? 用横线画出来。
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拟人
表现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 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 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 了深重的苦难。 (说明方法:列数字)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 折腾 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 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拟人
黄河既是摇篮又是祸河,这 两层意思作者是怎样连起来 的?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怎么能 呢? 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反问句)(过渡段) 作用:承上启下
陈述句: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不能 。
黄河简介
•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 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 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 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
• 黄河素称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数千年到数万 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可以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可 是如今,这条母亲河已经成为一条多灾多难 的祸河了。
水土流失
昔日的黄河
昔日的黄河
今日的黄河
今日的黄河
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1、管住泥沙。 2、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3、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4、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兴修水利。
这样数管齐下,一 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变好的梦想一 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清了,大 地才会绿了,我们 的地球才会又充满 生机了!!
人为破坏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 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 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 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现在-------忧患
气候转寒 引起黄河 变化的原因?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开垦荒地
暴雨集中
自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
人为原因
这些原因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呢?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 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 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 (作比较、列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