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建筑物的结构精品
中国古典建筑----楼

中国古典建筑----楼1.北京鼓楼:在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
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
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台上四周围以宇墙。
清代划每夜为五节,每节为两小时。
分别是:一更(晚7时至9时)称戌时,又称定更、起更、初更;二更(9时至11时)称亥时;三更(11时至此次1时)称子时;四更(1时至3时)称丑时;五更(3时至5时)称寅时。
定更及亮更,皆先击鼓,后撞钟。
而二更至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
击钟鼓时先快击十八响,再慢击十八响,俗曰:“紧十八,慢十八”,快慢相间计六次,共108响。
鼓楼的更鼓:(gèng gū)每更皆由香司(丛林中,专司报时之职称)司掌打鼓报时。
2.北京钟楼:在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在鼓楼北,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
钟楼正南为一座与围墙相连的三联大门。
楼身有上下二个功能层和中间的一个结构暗层,平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外带周围廊;城台(下层)外显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内部为拱券结构,前后各有三座券门,鼓楼屋顶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
门内有石梯69级,由此登临。
3.阅古楼:在北海公园白塔山的西麓。
"阅古楼"为乾隆手书。
楼内墙壁上,镶嵌着我国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等石刻495方,共收集了我国从魏晋至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340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总计约十万字左右。
书法、刻法均极其精美,被称为"双绝"。
阅古楼呈半圆形,左右环抱,上下两层,依山而建,造型别致。
楼体前圆后方,中间为纵深的天井。
阅古楼历代书法。
4.前门箭楼:(正阳门箭楼)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
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
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其构造组成是建筑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从地基、结构体系、立面、屋面等方面详细介绍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一、地基地基是建筑物承受重力和抗震力的基础,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常见的地基类型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
1.浅基础浅基础一般指在地表以下1.5米以内的承载层上设置的地基,常见类型有隔离带式地基、条形地基、矩形地基等。
其中隔离带式地基适用于土壤较松散或容易发生沉降变形的场所,条形和矩形地基适用于土质较好且承载能力较强的场所。
2.深基础深基础一般指在地表以下1.5米以上设置的地基,常见类型有桩式和板桩式两种。
桩式深度可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适用于软土或岩石层较深的场所;板桩式深度一般在10-20米之间,适用于土质较好但承载力较弱的场所。
二、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是建筑物的骨架,它将地基传来的荷载分散到各个构件上,并使建筑物能够承受外部荷载和内部荷载。
常见的结构体系类型包括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拱形结构、索网结构等。
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柱子和梁组成的骨架结构,常见于多层建筑。
其优点是刚性好、稳定性高、施工方便,缺点是容易发生剪力变形。
2.桁架结构桁架结构是由连接在一起的斜杆组成的骨架结构,常见于大跨度建筑。
其优点是轻便、经济、施工方便,缺点是刚度相对较低。
3.拱形结构拱形结构是由曲线弧段组成的骨架结构,常见于地下室和大跨度建筑。
其优点是稳定性好、承载能力高,缺点是施工难度大。
4.索网结构索网结构是由钢索和钢管组成的骨架结构,常见于大跨度建筑和体育场馆。
其优点是轻便、经济、美观,缺点是施工难度大。
三、立面立面是建筑物的外部表皮,它不仅具有美观的功能,还具有防水、隔热、保温等功能。
常见的立面类型包括幕墙、外墙保温系统、石材幕墙等。
1.幕墙幕墙是一种由玻璃和铝合金构成的外墙系统,常见于高层建筑。
其优点是光线透亮、视野开阔,缺点是造价昂贵。
古建筑分类和常见结构构型 -回复

古建筑分类和常见结构构型-回复古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在古代,人们建造建筑物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居住和工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展示统治者的权力和文化意象。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分类和常见结构构型。
首先,古建筑可以根据功能进行分类。
主要有宫殿、佛寺、宗教庙宇、园林、民居等。
宫殿是古代国家的政治中心,建筑规模较大,构造精巧,外观庄严。
佛寺和宗教庙宇是信仰活动的场所,内部常有殿堂、佛像和宗教雕刻等装饰。
园林是中国独特的建筑形式,以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
民居则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通常依据居住需求进行建造,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
其次,古建筑可以根据建筑风格进行分类。
古代建筑风格主要有中国古典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古埃及建筑等。
中国古典建筑注重对称和空间布局,建筑色彩以红色、绿色和黄色为主,建筑物常有飞檐、斗拱和琉璃瓦等装饰。
古希腊建筑以柱廊为特色,追求简洁和谐的比例美。
古罗马建筑则更加注重宏伟和实用,采用拱和穹顶等结构。
古埃及建筑则以金字塔和太阳神殿为代表,注重宗教和神秘的象征。
古建筑还可以根据建筑结构进行分类。
常见的建筑结构构型有悬架建筑、柱廊建筑、拱桥建筑等。
悬架建筑指的是将建筑物悬挂在山崖或峭壁上,常见于中国的寺庙和道观。
柱廊建筑是一种由多个柱子和横梁构成的建筑形式,它不仅能支撑建筑物,还能形成走道和过道,常见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
拱桥建筑则是将建筑物与桥梁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不仅能提供交通功能,还能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
古建筑的建造过程通常包括设计、选材、施工和装饰。
设计阶段是确定建筑形式和风格的重要环节,设计师根据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绘制出详细的建筑图纸。
选材是根据建筑物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例如木材、石材、砖瓦等。
施工阶段则是利用不同的工艺技巧,将选定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建筑物的基本结构。
建筑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建筑结构的分类及特点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所采用的支撑系统,它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坚固性和耐久性。
根据结构形式和材料的不同,建筑结构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承重墙结构承重墙结构是最常见的建筑结构之一,其特点是在建筑物的外墙或内墙中设置了承重墙,以承担建筑物的重力荷载和侧向荷载。
承重墙由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构成。
优点是结构简单、稳定可靠,适用于住宅、办公楼等建筑。
缺点是墙体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大空间的布局。
二、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柱、梁和水平或垂直的框架构成的建筑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柱和梁构成了建筑物的骨架,承担了主要的荷载,并通过节点连接固定在一起。
框架结构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如体育馆、机场航站楼等。
优点是结构稳定、空间利用率高,但在地震等侧向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位移。
三、短肢墙结构短肢墙结构是一种结合了承重墙和框架结构的建筑结构。
其特点是在建筑物中设置了承重墙作为纵向抗侧向力的主要构件,同时使用较为灵活的框架结构作为横向抗侧向力的辅助构件。
这种结构适用于中高层建筑,既能保证强力的承重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抗震性。
四、拱结构拱结构是由多个拱形构件组成的建筑结构。
它通过均匀分布荷载到基础上,使结构中的各构件互为支撑,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拱结构适用于穹顶、桥梁等建筑,能够承受大跨度的荷载。
优点是结构稳定、荷载分布均匀,缺点是施工难度较大。
五、悬索结构悬索结构是利用一根或数根悬索支撑梁体的建筑结构。
悬索结构的特点是主要荷载通过悬索传递到基础上,形成悬空的建筑形式。
悬索结构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如桥梁、大型体育场馆等。
优点是结构简单、构造美观,但对材料和施工要求较高。
总结起来,建筑结构的分类及特点有承重墙结构的稳定可靠、框架结构的高空间利用率、短肢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拱结构的荷载均匀分布以及悬索结构的构造美观。
不同的建筑结构适用于不同场景和要求,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
大跨度屋盖结构的几种形式

大跨度屋盖结构的几种形式
大跨度屋盖结构是一种用于搭建大型建筑物屋顶的结构形式,具有跨度大、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
常见的大跨度屋盖结构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 桁架结构:桁架结构是利用多根钢管或钢杆组成的网格状结构,常用于建筑物屋面、车站、体育馆等大型建筑物的屋盖结构。
2. 穹顶结构:穹顶结构是由多个弧形钢管或钢杆组成的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的屋盖结构,适用于建筑物、体育场馆等大型场所。
3. 悬索结构:悬索结构是由多个悬挂在主梁上的钢缆组成的屋盖结构,具有跨度大、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适用于桥梁、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大型建筑物。
4. 薄壳结构:薄壳结构是利用高强度钢板或混凝土构成的薄壳结构,常用于建筑物屋面、地铁站、机场航站楼等大型建筑物的屋盖结构。
以上是大跨度屋盖结构的几种形式,不同的场所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建筑物的要求。
- 1 -。
砌体结构的种类

砌体结构的种类砌体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是通过一层一层地将砖块或石块按一定方式砌筑而成。
砌体结构的种类很多,下面将从墙体结构、柱结构、拱结构和壁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墙体结构墙体结构是砌体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部分,起到支撑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墙体结构可以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两种。
承重墙是指能够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墙体,它一般位于建筑物的外围或内部,起到支撑楼板和屋面的作用。
非承重墙是指不承受垂直荷载的墙体,它主要用于分隔空间、隔音和装饰等功能。
二、柱结构柱结构是砌体结构中用于承受垂直荷载的一种形式,它一般由砖块或石块按一定方式砌筑而成。
柱结构通常用于建筑物的支撑和分隔,可以分为方柱和圆柱两种形式。
方柱是指柱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常见于建筑物的角落或墙体之间。
圆柱是指柱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常见于大型建筑物的支撑结构。
三、拱结构拱结构是一种通过将砖块或石块按特定方式砌筑而成的曲线形结构,它可以承受大跨度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两侧的支撑点上。
拱结构常见于桥梁、穹顶和拱门等建筑中,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拱结构可以分为等厚拱、变厚拱和变厚拱三种形式,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和应用场合。
四、壁结构壁结构是一种由厚实的墙体组成的砌体结构,它可以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基础上。
壁结构通常用于大型建筑物或特殊工程中,如堡垒、城墙和坝体等。
壁结构可以分为实心壁和空心壁两种形式。
实心壁是指墙体全部由砖块或石块填充而成,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隔声效果。
空心壁是指墙体内部留有空洞,可以减轻自重并提高隔热性能。
总结起来,砌体结构的种类很多,包括墙体结构、柱结构、拱结构和壁结构等。
每种结构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合和功能,可以根据具体的建筑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砌体结构可以达到稳定、安全和美观的效果,为建筑物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护。
中国古建筑欣赏ppt课件

精品课件
内 外 装 饰
精品课件
退 思 堂 内 装 修
精品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
精品课件
周 恩 来 故 居
精品课件
富有诗情画意
精品课件
丰富的雕塑装饰 •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
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 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 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另 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 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 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 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
精品课件
山 西 祁 县 乔 家 大 院
精品课件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类别
•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 二种形式:
• 一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 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 殿阁楼台,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 这种形式。
• 二是“抬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 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特点是可以使 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 间的要求,是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 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彩画
•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 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 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 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 ,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 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 很成功的手法。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化两方面的作 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
建筑的构造组成

建筑的构造组成一、引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空间,具有居住、工作、娱乐等多种功能。
而建筑的构造组成是建筑物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
本文将就建筑的构造组成进行详细探讨。
二、建筑的基础构造建筑的基础构造是建筑物的基础部分,为建筑物提供稳定的支撑和承重功能。
1. 地基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之一,用来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面。
地基的选择和设计要考虑地质条件、建筑物的重量和使用功能等因素。
2. 地板地板是建筑物的承重和隔离层,具有承受荷载、隔热防潮等功能。
常见的地板材料包括混凝土、木材和石材等。
3. 地基设施地基设施是指地下水、排水系统、管线等设施,用于保证建筑物正常运作和使用。
地下水泵、排水管道和电缆等是常见的地基设施。
三、建筑的骨架构造建筑的骨架构造是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提供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空间支撑。
1. 柱和梁柱和梁构成了建筑物的基本框架,是承受和传递荷载的关键部分。
柱和梁的材料可以是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或木材等。
2.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将柱和梁以刚性连接方式组成框架。
这种结构形式适用于多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
3. 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建筑结构,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
它具有重量轻、施工快、耐久性好等优点。
4. 混凝土构造混凝土构造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通过混凝土材料的浇筑和加固,形成具有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结构。
四、建筑的覆盖构造建筑的覆盖构造是建筑物的外部保护层和气候控制部分。
1. 墙体墙体是建筑物的外部保护层,具有隔热、隔音、防水和抗风等功能。
常见的墙体材料包括砖、石材、混凝土和玻璃等。
2. 屋顶屋顶是建筑物的上部构造,用于遮盖和保护建筑物内部空间。
常见的屋顶形式包括平顶、坡顶和拱顶等。
3. 窗户窗户是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部分,同时也是建筑物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窗户的设计要考虑到采光效果、通风性能和隔音等因素。
4. 门门是建筑物的出入口,除了具备通行功能外,还需要考虑安全性、防火性能和隔音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