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21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_14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苏教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

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 hu shi lin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jiao sai ken li ban na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feng huang dai ji凤凰傣族吉祥(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字音:“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迎”:笔顺为:撇, 竖提, 横折钩, 竖, 点, 横折折撇, 捺。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

xiang zheng zhun bei po shui yi nian yi du( ) ( ) ( ) ( )pang bian li qu ken ding shi lin lin( ) ( ) ( ) ( )二、数笔画,填空。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导语】课⽂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民欢度泼⽔节的情景,并进⾏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民迎来了⼀年⼀度的泼⽔节。

这⼀天,⼈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街上。

⼤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清⽔⾥有的滴上⾹⽔,有的撒上花瓣。

开始泼⽔了,⼤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领⾥灌,我端盆向你⾝⼦上泼。

⽼⼈、孩⼦、姑娘、⼩伙⼉,个个⾝上湿淋淋,⼈⼈脸上笑开了花。

清⽔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上泼的⽔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兴呢! 地上铺满了⽕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点。

⼤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放起了烟⽕,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

2.学会本课16个⽣字,其中⽥字格上⾯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民的风俗习惯和泼⽔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结合,理解课⽂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

读准字⾳“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节是哪个民族的节⽇?为什么叫泼⽔节?⼈们相互泼⽔表⽰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解的。

⼆、初读。

1.借助拼⾳读课⽂,读准字⾳,读通句⼦。

tonghushilin 2.(出⽰词语)⽔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saikenlibanna 象脚⿎赛龙⾈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huangdaiji 凤凰傣族吉祥 (1)⾃读⽣字词。

(2)你在⽣字的⾳、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 “赛”:读平⾆⾳。

“湿”:读翘⾆⾳。

“幸”:读后⿐⾳。

“离、淋”:读边⾳。

字形: “幸”:不能跟“⾟”混淆。

(3)带读,指读,开⽕车读。

(4)去拼⾳,齐读词语。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欢乐的泼水节_苏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欢乐的泼水节_苏教版

【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0课,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西双版纳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还比较弱,但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也较活跃。

但是因为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融情于文,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教学方法】设置情境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师:这个美丽的地方是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在这里生活的傣族人民有一个最有特色的节日——泼水节。

什么是泼水节呢?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20课,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引出课题,顺势学习生字“泼”)。

(1)板书“欢乐的泼水节”部首:氵ξ观察字形:左右结构ω读两次ϖ拼音υ“泼”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师:这是怎样的一个泼水节?(补充课题,齐读两次)2、介绍泼水节的时间、意义泼水节是傣历新年,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春节。

节日当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互相泼水,互祝祝福。

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多歌!水!水!”,鼓锣声声,祝福的水花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这是欢乐的节日,欢乐的泼水节!(过渡:想走进傣族的泼水节吗?它就在我们书的112页。

相信大家这节课一定会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学好。

小学《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

小学《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

小学《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小学《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节日,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描写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体会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孩子们,咱们的祖国山清水秀,地大物博,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一个迷人的地方,它就是西双版纳。

(出示图片)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

这里居住着勤劳善良的傣族人民。

瞧!他们正在过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泼水节2.教学“泼”。

读准字音“pō”,谁来教教老师怎样才能把“泼”字写漂亮?(左窄右宽)怎么记这个字?(氵+发,还可以结合儿歌:水泼头发泼泼泼)3.视频欣赏《欢乐的泼水节》,说说傣族人民过了一个怎样的泼水节?(难忘、愉快、高兴……)师:是呀,小朋友说得都不错,课文就以“欢乐的泼水节”为题(补充板书课题,读题)你想亲自体验一下这欢乐的泼水节吗?就请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读。

二、初读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意味幸福泼水节吉祥如意不肯离去水瓢傣族凤凰花湿淋淋西双版纳唱歌跳舞放烟花提着桶端着盆(1)自读生字词。

(2)分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一行:提醒学生注意“幸”:读后鼻音,不能跟“辛”混淆。

第二行:“瓢”:piáo。

结合字形了解字义。

(出示水瓢图片);“凤凰”注意声母的区别。

“淋”:读前鼻音。

第三行:注意动词的用法。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写字、跳绳、放牛、排球……)(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科(版本):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二ɑ下)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欢乐的美文,紧扣“欢乐”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的意境。

全文有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泼水节到。

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五句话,生动地描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欢乐活动。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互相泼水”的场面描写。

②体会人们泼水时的情景和欢乐心情,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③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全面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情分析: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很少亲身体验过。

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接通学生情感的纽带,让他们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体验到“泼水节”的快乐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积极投入其中,着重指导朗读,和孩子们一起体会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资源准备:flash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检查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欢乐的泼水节。

1.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一起分享摘抄的描写欢乐的好词佳句,相机板书。

(好词佳句丰富了学生头脑中有关泼水节的场面,为学习课文、自主构建新知识打下基础)二、自主阅读,寻找欢乐过渡: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有什么想法还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

(以文章题眼“欢乐”串起全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打破次序,入情入境,感情朗读,感受欢乐(第2,3自然段)过渡: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欢乐画面,并试着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指导:⑴引导品悟“泼水画面”:①你读完后你的心情怎么样?听了别人的朗读,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动作帮助理解“灌”)②呈现泼水节画面,还原现场。

(二年级语文教案)《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教案)《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喜的泼水节》教课方案二年级语文教课方案教材说明:《欢喜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课文。

课文紧扣“欢喜”记述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形,初步进行尊敬各民族民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有 3 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

第二自然段写了人们相互泼水的情形及象征意义。

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设计理念:依据教材特色,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纳创建情境的方法,采纳自主合作、研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启迪,感觉泼水节的欢喜场面,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熟读成诵,快乐地达成学习任务。

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4 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认识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特有的民俗习惯。

教课方法:以趣激趣,以情激趣,以读为主,联合画面,多种手段指引学生想象、体验泼水节的欢喜。

一、激趣导入,创建情境。

1.小朋友,你喜爱过节吗?但是你听闻个这么一个节日吗?板书:泼水节(学生依据老师板书书空“泼” )指名读“泼水节”2、泼水节是一个如何的节日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谈谈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相机出示词语“傣族”、“西双版纳”、“一年一度”学生认读并理解词语。

( 2)谁能与傣族人民同样快乐地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第一自然段)3、今日,我们就和漂亮的傣族姑娘一同来参加泼水节,你快乐吗?『设计企图:抓住小朋友喜爱过节的心理特色,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经过沟通已有经验,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研究创建了必定的条件。

』二、动画赏识,初步感知。

就让我们来过把瘾,先感觉一下泼水节的欢喜。

1、动画赏识《欢喜的泼水节》2、傣族人民了一个怎的水?(忘、快乐、高⋯⋯)是呀,小朋友得都不,文就以“ 的水” (板,)你想自体一下的水?就翻开,借助拼音文,准字音,通句子,不的字圈出来多。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字;理解“泼水节、吉祥如意”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

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字;理解“泼水节、吉祥如意”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回顾旧知:小朋友,你还记得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这些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习俗?(学生交流)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泼水节中有哪些习俗)那就让我们赶快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凤凰傣族吉祥(1)自读生字词:这些词语你都能读准确吗?(2)引导学生自主交流:你在读生字词时,发现有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说出来提醒大家。

教师相机引导。

(3)多种形式练习读:指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自主突破难读的句子:朗读中,你发现哪些句子难读,提醒大家注意。

教师相机指导: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句中的“象脚鼓点”不要分开读。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5、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指导写字。

1、学生自学生字: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方面来进行自主学习。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音:指生认读,及时正音。

(2)理解字义:你能给生字找朋友吗?看谁找得多?(指生给生字扩词,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生字?说给大家共享。

(4)感受字形:你觉得注意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3、教师指导:“互”的第二笔是撇折,第三笔是横折,整个字要站稳了;“幸”的第三笔横要长;“泼、桶、祥、如、味”都是左窄右宽。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乐的泼水节》】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乐的泼水节》】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乐的泼水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摘要:以下是语编整理教学方案容仅供各位学和老师参考! 教学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和背诵课,、听完这几位学介绍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泼水节)那我们就起认真地看课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具体事,、出示生课生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说给你们组成员听以下是语编整理教学方案容仅供各位学和老师参考! 教学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和背诵课、学会课生两条绿线六只识不写理由生组成词语3、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初步了傣族人民欢泼水节独有风俗习惯教学重难、识、写、了傣族人民欢泼水节独有风俗习惯设计理念以课例板课题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学生说说他们课前到激发其他学兴趣让学生愿课利用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然段通全记这环节让学生用己智慧识记生显出学生己见地不是局限我说出这结构他们就按照我话死记这环节目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识记生教学流程、谈话、激趣导入、板课题教泼领课题、了这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泼水节是哪民族节日? ()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3)到了泼水节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人民相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学说他们到些有关泼水节想说出和分享我们起听听吧! 请上这些学上讲泼水节是哪民族节日以及泼水节由(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听完这几位学介绍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泼水节)那我们就起认真地看课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具体事二、初感知、标出然段序借助拼音由课要准音通句子、揭示生词ǒg桶相īlīlī湿淋淋 xg吉祥 xg幸福kěl不肯离bǎ西双版纳 g凤凰花比赛 ()指名拼、桌开火车(适纠正) ()组合作系上下说说你们组理了那些词语思各组讨论汇报(有组课前有学生是根据己对课理释词语) (3)词语都理了真能干我把拼音你们还会吗?谁挑战下?(学生争相拼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词带到课把课正确、流利(各组长带领组员) 、指名分然段朗师生共纠正5、分三组朗三、初步了课、通朗课刚才提出问题你又了哪?从哪句话理? 、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然各组交流3、齐课四、教学生、出示生课生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说给你们组成员听、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举例如下) 泼)左右结构左边是三水旁右边是发)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3)水淋头发就是泼湿)雨天晴太阳下写作业)遇水更明显就是湿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肯)上止下月(谜) )天嫦娥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幽默) 3)嫦娥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吉士兵张口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己能吉祥如3、示写生生空、说说写这些要什么? 5、桌助描红前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欢乐的泼水节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20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

二、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好本课生字“互”,认识本课的5个只识字。

3.了解泼水节,人们如何准备以及感受泼水节的欢乐,知道泼水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泼水节的欢乐,知道泼水节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观看泼水节视频。

2.抽生答,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场景?
生答:泼水
3.师问:看了视频,你感受到人们心情怎样?
生答:欢乐
4.揭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过一个欢乐的泼水节。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泼水节”简介
7.观看“泼”字汉字字形。

①了解“泼”字的演变。

②观看古代字形的笔画,体会汉子的神奇魅力。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借助音节多读几遍,把它读准。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生字词检查
词语1:桶、互相、意味、幸福、吉祥如意。

①带拼音练读
②抽生带读
③开火车带读
④全班齐读
⑤去音节抽生读
词语2:西双版纳、凤凰花、拿瓢、香水、象征、一年一度。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男女生读。

③齐读
词语3:提桶端盆滴香水撒花瓣
追赶泼水湿淋淋笑开花
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
① 生自由练读
② 各种方式读
③ 齐读
④“西双版纳”简介
④“凤凰花”简介
()的凤凰花
3.句子检查
A句子:“开始泼水了……向你身上泼”
①自己练习,把字音读准
②抽生读
③抽生赛读
④齐读
B句子:“清水是……怎么能不高兴呢!”
①自己练读
②抽生读
③齐读
4.回归读文
5.抽生读第2段(检测)
三、精读第2段
1.句子“这一天……撒上花瓣”
①教师引读
②抽生说要如何准备
③出示“提着桶、端着盆”老师想“提着盆、端着桶”这样做可以吗?
④关于节前准备的五个词语出示,齐声读
2.观看视频,思考如何泼水
①抽生说视频中人们怎样泼水的
3.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身上泼水”
①抽生读后,请生师范泼水的动作。

②抽生上台表演。

③解“灌”、“泼”。

④同桌做动作读。

4.教师引读句子“老人……笑开了花。


①教师采访学生提问:你被水泼的湿淋淋的,为什么还笑开了花?
5.出示句子“清水是……怎么能不高兴呢!”
①抽生读。

②理解“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③上理解读。

④把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向老师,向老师读。

6.回归段落,师生交替读第2段
7.教师小结第2段主要内容
四、背诵指导(课文内容填空)
1.生自己试着填
2.抽生填
3.出答案
4.全班读
五、生字教学
1.“互”字字形分析,用部首查字法怎么查?
2.教师范写,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提醒书写姿势。

4.书写展示。

5.抽生点评。

6.学生根据点评,修改书写。

7.优秀作品展示。

六、总结本节课,揭露第二课时主题
1.今天春光明媚,我们一起在欢乐的音乐中,体会了泼水节的欢乐,那夜里,这欢乐是否继续,我们下节课再去了解。

六、布置作业
1.将本课剩下的生字描红,并在田字格中仿写3个
2.读课文,背诵第2段
板书设计
20.欢乐的泼水节
准备清水
开始泼水
湿淋淋笑开了花水多幸福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