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景山教育网:第八周检测遗传的物质 精品
第八周——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每周测验 考查范围:4.4-5(含解析)

第八周——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每周测验1.制作发酵食品是初中“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跨学科实践活动之一。
小茜同学学习相关发酵知识后,在家尝试制作酸奶。
下列操作步骤中可能会导致酸奶制作失败的是( )A.将买回的新鲜牛奶煮沸灭菌B.将制作酸奶所用的容器清洗干净C.牛奶冷却后加入适量的酵母菌D.将容器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2.下列关于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甲烷菌制作酸奶B.利用醋酸菌制作泡菜C.利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D.利用乳酸菌制作米酒3.夏天,食品容易变质。
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时间长,空气干燥B.温度适宜,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生长繁殖快C.天气炎热,食品中的水分蒸发过快D.食品本身的成分发生了变化4.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和禽畜粪尿中含有很多有机物。
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下列微生物能利用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清洁能源的是( )A.乳酸菌B.酵母菌C.甲烷菌D.醋酸菌5.真空保鲜罐(如下图)的使用方法是将食品装入保鲜盒后,利用抽气筒抽取容器中的空气,达到预定真空度,然后完成封口工序。
这种保存食品的原理是( )A.防止食品中水分的蒸发B.防止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C.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D.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6.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老坛酸菜”需要用到乳酸菌B.甲烷菌是生产沼气不可缺少的一类细菌C.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D.烧伤患者被绿脓杆菌感染引起伤口化脓,利用噬菌体可有效控制其感染7.下列关于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冷藏可以用来保存新鲜的蔬菜水果B.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C.有氧条件下,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或泡菜D.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或面包变得松软8.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
诺如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极易感染学龄儿童及成人,从而引发急性胃肠炎。
高三生物第8周周清

高三第八周生物周清1.除病毒外,其他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脱氧核糖核酸B.核糖核酸C.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D.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2.噬菌体、酵母菌和烟草花叶病毒中,碱基种类依次是()A.4、5、4 B.4、4、4 C.4、8、4 D.5、5、53.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人的DNA“指纹”是指DNA的A.双螺旋结构B.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C.碱基配对原则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4.右图表示某生物的基因型,其中的等位基因是()A.a与b B.a与BC.B与b D.C与C或D与D5.遗传密码和遗传信息分别存在于()A.DNA分子和信使RNA分子上B.信使RNA分子和DNA分子上C.信使RNA分子和转运RNA分D.DNA分子和转运RNA分子上6.一段信使RNA中,A+U占25%,对应的双链DNA中A+T占碱基总数的()A.12.5% B.25% C.40% D.50%7.某DNA分子片段含900个碱基,问由该片断所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最多有多少种氨基酸()A.150 B.450 C.600 D.208.一条双链DNA分子,A和T占全部碱基的38%,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A占该链的24%,C占该链的26%,那么互补链中的A和C占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A.12%和26% B.14%和36% C.26%和24% D.24%和30%9.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A.DNA B.染色体C.叶绿体D.线粒体10.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中,正确顺序是①互补碱基对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作用下解旋④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③①②④⑤B.③④②⑤①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④②⑤11.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B.基因中含有遗传密码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12.若某肽链的第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为AUG,那么控制这个氨基酸的DNA模板链上相应的三个碱基的顺序应为A.UAC B.AUG C.ATG D.TAC13.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的模板信使RNA和用来转录信使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要有碱基多少个?A.3000个和3000个B.1000个和2000个C.3000个和6000个D.2000个和4000个14.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1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型转化成S型的转化因子是()A.荚膜B.蛋白质C.R型的RNA D.S型的DNA16.一条姐妹染色体单体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那么一个四分体含有()A.四个双链DNA分子B.四个单链DNA分子C.两个双链DNA分子D.一个双链DNA分子17.一个由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14N的环境中培养,复制5次后,15N标记的DNA 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A.1/10 B.1/5 C.1/16D.1/2518.现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该细胞连续进行4次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A.2,16 B.2,8 C.4,8 D.4,1619.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遗传密码()A. ATCB. UUCC. CAGD. GGC20.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mRNA与tRNA的结合,以上事实不能说明A.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B.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C.有的抗生素能阻止转录过程D.有的抗生素能抑制基因的表达21.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让其感染含32S、31P的细菌,在细菌体内各复制了4次后,子代噬菌体中含35S、31P的个体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比例分别为()A.0,7/8 B.0,1 C.1,3/8 D.1,1/822.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
4第四章遗传物质-基因和染色体

第四章遗传物质——基因和染色体第一节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细胞核的结构:在固定和染色的细胞中,可观察到细胞有下列结构: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液(质)四部分。
一、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亦称核膜(nuclear membrane),由此使遗传物质DNA与细胞质分开。
电镜下证实为双层单位膜呈同心性排列。
除两膜之间有间隙外,膜上还有些特化结构。
所以,认为核被膜含义深刻,包括内容多,并执行重要的生理功能。
(一)核被膜结构1 外层核被膜(ONE)(外核膜)膜厚 6.5—7.5nm,相邻细胞质的一面常有核糖体附着,并有时与内质网(RER)相连,因此显得粗糙不平。
2 内层核被膜(INE)(内核膜):膜厚度基本同ONE,膜上无核糖体附着,显得比ONE 平滑。
但在其内表面常附有酸性蛋白质分子的聚合物组成的纤维网状结构(密电子物质),称纤维层(fibrous Lamina)或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又有内致密层之称。
其厚度约在10—20nm(30—160nm),是位于细胞内核膜下的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网络。
3 核周隙(perinuclear space)又有核围腔或核围池之称。
指两膜之间的空隙,宽约20—40nm(10—50nm),内充满液态无定形物质(蛋白质、酶类、脂蛋白、分泌蛋白、组蛋白等),它是核质之间活跃的物质交换渠道(有些部位直接与ER或Golgi池相通)。
4 核孔(nuclear pore)核膜并不完全连续,在许多部位,核膜内外两层常彼此融合,形成环状孔道,称为核孔,它们是核质之间的重要通道。
(二)核被膜的主要功能核孔复合体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
双功能表现在它有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
1、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保护DNA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2、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1)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扩散——小分子物质的转运:核孔复合体作为被动扩散的亲水通道,其有效直径为9~10nm,有的可达12.5nm,即离子、小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在60KD以下)以及直径在10nm以下的物质原则上可以自由通过。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检测题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检测题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推荐的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检测题,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检测题1.下列性状的变化不是由基因控制的是---------------------------------------------------( )A.小白猫生出小花.B.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B.C.经常晒太阳使皮肤变得较.D.红果番茄的植株上结出黄果番茄2.下列性状的变化不是由基因控制的是――――――――――――――――――――――――( )A.小白猫生出小花猫B.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C.经常晒太阳使皮肤变得较黑D.红果番茄的植株上结出黄果番茄3.子代的某些特征像亲代, 这是因为――――――――――――――――――――――――( )A.亲代把各种性状直接传给子.B.亲代把蛋白质直接传给了子代C.亲代把细胞内的物质传给了子代D.亲代把遗传物质复制了一份传给了子代4.下列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A.小强和妈妈都是双眼皮B.所有狗的后代都会汪汪叫C.一母生九子, 九子各不同D.雄性孔雀都有美丽的尾羽5.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猫的虎斑色和黄色B.猫的黑色和京巴狗的白色C.鸡的单片冠与冠的大小D.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6.控制生物性状的是――――――――――――――――――――――――――― ――――-( )A.细胞核B.基因C.细胞质D.细胞膜7.下列对DNA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就是染色体, 染色体就是DNAB.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存在于细胞核内C.DNA分子是直线形的, 分子很大D.DNA分子的结构复杂, 但里面没有遗传信息8.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 )A.细胞膜上B.细胞质中C.细胞核内D.细胞器上9.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位于细胞膜上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所有基因的大小都相同D.基因是由蛋白质构成的10.一个未受精的鸭蛋细胞中含有染色体40条, 那么生这个鸭蛋的母鸭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 )A.20条B.40条C.60条D.80条11.白化病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h)。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研究过程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研究过程感悟: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的⼀种科学⽅法——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以下是详细介绍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研究过程,让教材上的内容更加完整,充分体现假说-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这些材料进⾏科学⽅法的教育。
因为科学⽅法已经纳⼊课程标准。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具多糖荚膜的致病菌S型菌(Smooth,因菌落外观光滑)和⾮致病菌R型菌(Rough,因菌落外观粗糙)。
荚膜有不同的构造,根据免疫反应可以分成I型、II型、III型等,细菌是否具有产⽣荚膜的能⼒以及产⽣荚膜的类型为“遗传特性”。
1928年,在英国卫⽣部任职的医⽣格⾥菲斯对肺炎球菌的致病情况做了研究。
当他把热处理的S细菌(III-S型)与活的R细菌(II-R型)的混合物注射到⼩⿏中时,尽管这两种细菌本⾝都不是致死的,但是⼩⿏还是死亡了!更重要的是,从注射了这类混合物⽽死亡的⼩⿏⾝上分离得到S型菌,⽽且是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相同的S型(III-S),因此这些S细菌不可能是通过这些特定的R细菌突变⽽来的。
格⾥菲斯将这种引起转化的未知物质称为转化因⼦,他不知道转化因⼦的本质,但错误地猜想它可能是⼀种涉及到荚膜合成的蛋⽩质,或是⼀些作为细菌荚膜前体的物质。
对此实验,不同的科学家分别做出三种假说:(1)R型菌以某种⽅式使加热杀死的S型菌“复活”。
(2)III-S品系死菌刺激⼩⿏体内产⽣免疫物质,后者刺激II-R品系突变成了III-S品系。
(3)III-S型菌的遗传物质进⼊II-R型菌,合成了III-S型菌的荚膜。
2.体外转化实验1931年,道森和西亚成功地在体外进⾏了转化实验:只在培养⽫中使II-R型菌转化成III-S型菌,不需要以⼩⿏为媒介。
新教材高中生物精品课题第二章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下列关于脱氧核苷酸各成分间的连接关系,
正确的是( A)
A.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B.磷酸-核糖-碱基 C.磷酸-碱基-脱氧核糖 D.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脱氧
A
核糖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
A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脱氧
A
核糖
脱氧
G
核糖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
C
核糖
脱氧
T
核糖
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双链,双螺旋
单链
主要存在部位
细胞核
细胞质
显色反应 遇甲基绿呈绿色 遇吡罗红呈红色
练一练
核酸种 核苷酸种 碱基种
类
类
类
真核生
物
2种
8种
5种
AGCTU
1种
4种
病毒
DNA或RNA
4种
AGCT 或AGCU
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
提示:联系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进行思考
P
A
核糖 A
G
P
C
核糖 G
U
P
A
核糖 C
U
P 核糖
U
G
RNA的结构
DNA由2 条核苷酸链组成 RNA由1 条核苷酸链组成
DNA
DNA的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 构
DNA、RNA的主要区别
DNA
RNA
中文全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结构
A、G、C、T A、G、C、U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 分布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课时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课件 (

当堂检测达标
谢谢收看
5.染色体主要存在于( )
A.细胞质中
B.细胞核中
C.细胞膜中
D.液泡中
1
2
3
4
5
6
关闭
B
答案
1
2
3
4
5
6
6.材料分析题: 材料: (1)特纳斯综合症即性腺发育不良是女性体内少了一条染色体 X。 (2)21 三体综合症即先天性愚型病,是体内多了一条 21 号染色体。 分析: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有什么 意义?
1
2
3
4
5
6
1.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生物的什么现
象?( )
A.进化现象
B.适应现象
C.遗传现象
D.变异现象
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6
2.克隆牛时,选用甲的卵细胞,去掉细胞核,选择乙牛(雄性)的耳缘细 胞培养,取出细胞核植入甲牛的去核细胞中,经组织培养成胚胎后,再 移植到丙牛的子宫中,出生的克隆牛将( ) A.肯定是雄性 B.肯定是雌性 C.可能是中性 D.无法确定
一二
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 染色体是指存在于 细胞核 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染色体的特点 绝大多数生物的细胞中有 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同种生物的体细 胞内含有数目相同且 形态相似 的染色体,不同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 体 数目和 形态则有所不同。如马的体细胞内有32 对染色体,豌豆体细 胞内有 7 对染色体。
关闭
A
答案
3.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数是(
A.一个
B.一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上课课件(共45张PPT)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下 午9时11分15秒 下午9时11分21:11:1521.8.10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1:11:1521:11:1521:118/10/2021 9:11:15 P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8.1021:11:1521:11Aug-2110- 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1:11:1521:11:1521:11Tues day, August 10, 2021
长度约为4.68cm。
细细长长的的DDNNAA分分子子和是蛋怎白样质存一在起于高小度小螺的旋 缠细绕胞成核短中小呢的?染色体。
探 讨:为什么说“DNA是遗传物质” ?
一、DNA上的基因
探讨3:短小的染色体中的DNA分子 怎么能有许许多多的基因?
结D论N:A分子非常细长,能和蛋白质
一起高度螺旋成短小的染色体。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1.8.1021.8.1021:11:1521:11:15August 10, 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周检测遗传的物质基础内容提要:本卷供检测3+2、3+x和3+综合考试的考生第一轮复习使用。
具体内容如下: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特点;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苷酸和核苷酸的组成;DNA的空结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RNA的碱基数目、比例的计算。
3.DNA的复制:DNA复制的概念、结果、时间、条件、过程、特点、意义。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的概念;DNA的两大功能;RNA的结构和种类;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与脱氧核苷酸、DNA、染色体和生物性状间的关系;中心法则及中心法则的补充。
一、选择题1.蛋白质中含S不含P,而核酸中含P不含S,现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标记的噬体去侵染无任何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进行测定,在子代噬菌体中A.可以检测到35S B.可以检测到35S和32P C.可以检测到32P D.不可能检测到35S和32P 答案:C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然后使其侵染大肠杆菌,约十几分钟后,在新一代噬菌体内部的DNA分子中也都有标记的32P,这一项实验结果能够说明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能够复制并保持连续性C.DNA能够转录RNAD.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3.下面有关噬菌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具细胞结构B.是一种细菌C.是专门寄生在动物体内的病毒D.是一类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答案:D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A.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B.注入→吸附→组装→合成→释放C.吸附→注入→组装→合成→释放D.注入→合成→吸附→组装→释放答案:A5.用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H的大肠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该是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B.能在噬菌体外壳和DNA中发现C.能在噬菌体DNA中发现D.能在噬菌体的外壳中发生答案:B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A.DNA是生物体内唯一的遗传物质B.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D.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答案:B7.在噬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活动是A.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的外壳全部注入细菌细胞内B.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出了自己的DNA和蛋白质C.噬菌体在细菌体内以分裂生殖的方式产生了许多新一代的新个体D.进入细菌体内的噬菌体外壳控制着细菌内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8.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答案:D9.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其理由是A.DNA都在染色体上B.细胞里的DNA主要在染色体上C.染色体上含有大量的DNA和RNAD.染色体在细胞中含量稳定答案:B10.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有些性状的遗传是受细胞核控制的B.有些性状的遗传是通过细胞质控制的C.有些性状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D.凡是由DNA控制的性状遗传都要受到细胞核的控制答案:D11.下列有关核酸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许多个脱氧苷核酸聚合成为核糖核酸B.许多个碱基聚合成脱氧核糖核苷酸C.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聚合成DNA分子D.每个DNA分子都是由五种碱基聚合而成的答案:C12.从各种DNA分子的结构来看,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是A.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互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与长链相联系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也是稳定不变的B.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互排列的顺序以及与长链相联系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都是千变万化的C.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互排列的顺序是千变万化的,与长链相联系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D.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互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与长链相联系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答案:D13.在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C.核糖体D.染色体答案:D14.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磷酸基的物质是A.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B.ATP和ADPC.DNA和RNAD.ADP和RNA答案:A15.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在人体的白细胞中,DNA上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②同种个体之间的DNA是完全相同的③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④DNA的一个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⑤转录时是以DNA的一条链的模板的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答案:D16.决定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因素是A.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与磷酸的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B.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D.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答案:D17.DNA完成复制所需的条件是①能量——ATP ②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③酶④DNA分子⑤信使RNA ⑥转运RNA ⑦适宜的温度⑧适宜的酸碱度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⑤⑥⑧D.①②③④⑦⑧答案:D18.DNA通过复制保证上、下两代DNA完全相同的关键是A.解旋B.翻译和转录C.碱基互补配对D.合成和翻译答案:C19.如果把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然后将其放在含14N的细胞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则最后含有标记15N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A.1/32 B.1/16 C.1/8 D.1/4答案:C20.DNA分子的复制不会发生在A.叶绿体中 B.线粒体中 C.细胞核中 D.核糖体中答案:D21.经过DNA分子的自我复制后,每条母链和子链之间的关系应是A.每条母链都与自己复制出的子链相同B.两条做模板的母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相同C.两条复制出的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相同D.每条母链都与另一条母链复制出的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相同答案:D22.在下列过程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关系是①制复②转录③翻译④逆转录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23.下列各种物质中,含有遗传信息的是①DNA ②基因③脱氧核苷酸④蛋白质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24.甲、乙、丙三种生物的核酸,经测定其碱基比率如表8-1所示:试分析:甲、乙、丙三种生物的核酸分别是A.RNA、单链DNA、双链DNAB.双链DNA、RNA、双链DNAC.单链DNA、RNA、单链DNAD.单链DNA、RNA、双链DNA答案:D25.从DNA的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下列的碱基相关比值中,可变的是A.A/T B.G/C C.(A+T)/(G+C) D.(A+G)/(T+C)答案:C26.某双链DNA分子,其四种碱基数的百分比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是占全部碱基的54%,其中一条称为A链的碱基中,22%是腺嘌呤,28%是胞嘧啶,那么与A链对应的B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及胞嘧啶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分别是A.28%和22% B.22%和26% C.24%和28% D.24%和26%答案:D27.某蛋白质的一条多肽链中有10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该信使RNA 分子的基因中,分别至少要有的碱基数为A.1000和2000 B.2000和4000 C.3000和3000 D.3000和6000答案:D28.关于遗传信息的正确概念是A.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B.信使R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转运RNA中三个碱基的排列顺序D.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答案:A29.DNA的基本功能是使遗传信息得以A.储存和复制B.传递和表达C.转录和翻译D.自我复制和翻译答案:B30.图8-1所示的核酸中,所含核苷酸的种类和碱基的种类分别是DNA------A------T-------C------G---| | | || | | |RNA------U------A-------G------C---图8-1A.4种和5种 B.5种和5种 C.8种和5种 D.8种和4种答案:C二、非选择题31.图8-2是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图8-2(1)①表示的过程。
(2)③表示的过程。
(3)④过程是以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这一过程中搬运氨基酸的是。
(4)过程②称作,这一过程是在的作用下,以为模板合成的过程。
(5)图中三个箭头的含义是①,②,③它们共同表明了。
(6)图中①、④、⑤的生理过程的名称和完成的场所分别是:①,;④,;⑤,;(7)科学上把上述表达式所反映的遗传信息传递的全程叫做。
答案:(1)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信使RNA(2)RNA的自我复制(3)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4)逆转录逆转录酶 RNA DNR(5)转录翻译遗传信息的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6)①转录细胞核④翻译核糖体⑤DNA的自我复制细胞核(7)中心法则37.下列的表格表明DNA分子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过程,已知氨基酸及其对应的遗传密码如下:苏氨酸(ACG)、组氨酸(CAG)、甘氨酸(GGG)、赖氨酸(AAG)、半胱氨酸(UGC)、缬氨酸(GUG)、脯氨酸(CCC)、苯丙氨酸(UUC)表8-2(1)选择适当的碱基符号及氨基酸的名称填入表中空格内。
(2)指出在转录时,DNA分子做为模板链的是链。
(3)参照上表回答: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体现在A: B: C:答案:(1)(2)①(3)DNA分子的两条链靠碱基对连接DNA分子的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对原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如①为模板转录合成信使RNA38.现有甲、乙两个双链DNA分子,已知甲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T)/(G+C)的碱基比率是0.3,乙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的碱基比率是(A+T)/(T+C)是0.3,请回答下列问题:(1)是DNA分子另一条链上(A+T)/(G+C)的碱基比率应是;在整个DNA分子中A∶T∶G∶C 的比率是。
(2)乙DNA分子另一条链上(A+G)/(T+C)的碱基比率是;在整个DNA分子中(A+C)/(T+G)的碱基比率;由此为说明了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组成的特点是。
答案:(1)0.3 1.5:1.5:5:5(2)0.3 1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 G=C39.染色体主要是由和组成的,其中在染色体含量比较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蛋白质 DNA DNA40.在酶的作用下,水解DNA时,可以得到、和四种。
答案:磷酸脱氧核糖(A、T、G、C)41.图8-3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8-3(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 ,这是由[ ]、[ ]和[ ] 所组成,其中[ ] 共四种,其中[ ] 是DNA所特有的。
(2)DNA分子的长链是由[ ] 和[ ] 组成位于外侧,两条链之间有许多横档,每个横档是两个[ ] 通过连接起来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