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单片机复习提纲

单片机复习提纲

第一章:单片机的定义、特点、应用。

第二章:1.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地址空间分配及作用;PSW中和各位名称及意义;堆栈的设置及操作,栈顶指针。

2.外接晶振引脚,基本时序定时单位。

3.复位操作引脚,信号要求,复位操作对SFR及RAM的影响。

4.端口的接口要求(P0在作普通I/O口使用时需外接上拉电阻,P0-P3口在用作输入口读入数据前应该先置“1”)。

5.P3口的第二功能。

第三章:1.指令格式。

2.7种寻址方式及寻址空间。

3.指令重点注意:各指令的合法格式;算术运算类指令对标志位的影响;转移类指令的转移范围;逻辑运算类指令的作用;第四章:1.伪指令的作用。

2.例题中的典型算法。

第五章:1.5个中断源及中断程序的入口地址。

2.外部中断的触发方式。

3.中断响应的条件。

4.中断优先级的设置及多个中断同时申请时的处理。

5.中断服务程序和子程序有什么区别。

第六章:1.定时器的4种工作方式。

2.定时器相关的控制寄存器。

3.定时初始值的计算。

4.程序的编写。

第七章:1.串行通信的传送方式。

2.串行通信相关的控制寄存器。

3.串行通信的4种工作方式(特别注意方式0)。

4.波特率的设置。

第八章:1.STC单片机的特点;2.STC单片机的定时器工作方式;3.STC单片机的A/D转换的使用。

第九章:1.并行扩展三总线的构造(特别注意各控制总线引脚的作用)。

2.存储器的扩展。

3.I/O两种编址方式及其优缺点。

4.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使用相同的地址空间,为何不会引起冲突。

第十章:1.行列式键盘的硬件接线及编程思路。

2.LED动态显示与静态显示的区别及优缺点。

3.LED字型码的确定。

1.8051的定时/计数器T0的有几种工作模式,对各工作模式作简单的叙述。

答:定时/计数器T0的模式:0:13位计数器;1:16位计数器;2:8位循环计数器;3:2个独立的8位计数器串行通信模式2.8051的串行通信的有几种工作模式,请对各工作模式作简单的叙述。

片机-复习提纲-学生

片机-复习提纲-学生

单片机-复习提纲(有许多不足之处,求补充和更正,并将修改后的版本重新共享,谢谢)一、填空题1、单片机与普通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运算器、控制器、I/O口(串口、并口等) 、ROM(程序存储器)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P1)2、单片机工作方式除了正常的操作方式外,还具有掉电运行方式和待机运行方式,其掉电运行方式唤醒方法为外部中断。

(P107-108 第4次课课件)3、当单片机复位时PSW= 00 H,SP= 07H 。

(P106)4、MCS—51单片机的P0—P4口均是并行 I/O口,其中的P0口和P2口除了可以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外,通常还用来构建系统的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在P0—P4口中, P0(作地址/数据总线口时) 为真正的双向口,P1、P2、P3 为准双向口。

(第2次课课件)5、非编码式键盘识别有效按键的常有的一种方法方法是两步扫描判别法/行扫描 (P251)6、KeiL C51软件中,工程文件的扩展名是___uv2_____,编译连接后生成可烧写的文件扩展名是_____hex ______7、若(IP)=00010100B,则中断优先级最高者为 PX1 ,最低者为 PT1 。

(IP:——— PS PT1 PX1 PT0 PX0) (P184)8、总线驱动器74LS244和74LS245经常用作三态数据缓冲器, 74LS244 为单向三态数据缓冲器,而 74LS245 为双向三态数据缓冲器。

9、在8031单片机系统中,若振荡晶体的频率为12MHz,则T0做为计数器使用时允许输入信号的最高频率是 500kHz 。

(P200)10、MCS-51单片机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用 MOVX 指令,采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P118)11、MCS-51单片机可扩展 16 位外部地址总线。

(P231)12、MCS-51单片机的常数表格和程序代码存放在 4KB片内程序存储器存储区。

(第3次课课件)输入数据可能出错。

单片机复习提纲

单片机复习提纲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1、单片机的概念第二章MCS-51单片机结构1、单片机内部结构及组成部分2、控制引脚的作用3、ALE、/EA、/PSEN4、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的画法5、CPU的组成及工作原理6、单片机的时序及单位7、I/O口的工作原理、功能、驱动能力、使用时注意事项8、复位后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初始值9、程序存储器组织和空间,区物理空间,逻辑空间,容量10、数据存储器组织和空间区分内部低端RAM、高端RAM和外部数据RAM的空间,寻址方式、访问方法及特点,重点区分00~7FHRAM的三大分区的功能11、特殊功能寄存器PSW各位用法第三章指令系统1、指令格式2、寻址方式,能够判断寻址方式3、111条指令。

重点掌握程序存储器、外部数据存储器、控制转移类指令的格式及应用特点4、算术运算类指令对PSW各位的影响及含义5、DA A指令的调整方法6、调用、返回指令的操作过程7、特别关注片内存储器,片外数据存储器,ROM的数据访问方法8、堆栈操作指令和操作方法9、子程序调用和中断调用过程的异同点以及使用堆栈的情况第四章中断、定时、串行口通信1、五个中断源及中断向量2、中断响应的过程3、中断响应的时间4、中断初始化程序的编写:1)中断允许IE、中断优先级IP、SP的设置;2)外部中断:触发方式TCON;5、定时计数器:初值的计算6、定时计数器初始化程序的编写:1)设初值;2)设工作方式;3)开始定时(开中断)7、串行口通信的概念、工作方式、波特率的设置8、串行口的结构及工作方式,了解每一种工作方式数据帧结构的特点第五章程序设计1、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2、弄清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的结构特点和程序设计方法3、子程序的参数、设计、调用过程、调用方法4、数字处理程序的调用方法5、重点掌握一下程序的设计方法(1)、双字节、多字节加减法程序设计方法(2)、比较数据大小产生分支的有关分支程序的设计方法(3)、内存数据的清除、累加、拷贝程序的设计方法(4)、主程序、初始化程序、中断向量安装、中断服务子程序设计6、伪指令的用法第六章系统扩展技术1、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的多种扩展方法2、扩展地址的写法。

单片机原理复习提纲以及练习大全(含答案)

单片机原理复习提纲以及练习大全(含答案)

第一章:单片机概论1、基本概念: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单片机组成2、MCS51系列单片机主要机型3、其他与MCS51单片机兼容的改进型单片机系列及特点4、计算机技术发展及分支第二章:单片机结构和时序1、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及组成部分2、CPU的组成本分及各部分的功能3、程序存储器组织和空间,区物理空间,逻辑空间,容量4、数据存储器组织和空间区分内部低端RAM、高端RAM和外部数据RAM的空间,寻址方式、访问方法及特点5、重点关00~7FHRAM的三大分区的功能6、单片机复位及复位电路,复位后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初始值7、单片机的时序,关于几个周期的概念8、单片机I/O口的功能及特点9、单片机系统扩展和总线扩展方法10、单片机外部数据和程序存储器的扩展方法11、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注意三个工作条件和电路中元器件的参数选择第三章:单片机指令系统1、指令的基本格式2、指令中常用的符号3、寻址方式的含义,每一种寻址方式所适合的操作数所处的存储空间5、个类指令的用法6、特别关注片内存储器,片外数据存储器,ROM的数据访问方法7、堆栈操作指令和操作方法8、子程序调用和中断调用过程的异同点以及使用堆栈的情况第四章:程序设计1、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2、弄清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的结构特点和程序设计方法3、子程序的参数、设计、调用过程、调用方法4、数字处理程序的调用方法5、重点掌握一下程序的设计方法(1)、双字节、多字节加减法程序设计方法(2)、比较数据大小产生分支的有关分支程序的设计方法(3)、内存数据的清除、累加、拷贝程序的设计方法(4)、主程序、初始化程序、中断向量安装、中断服务子程序设计、6、伪指令的用法第五章:单片机内部功能1、定时/计数器的结构、特点2、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有关的寄存器3、定时/计数器的时间常数计算方法4、定时/计数器初始化方法5、方波发生器程序的设计方法6、数字电子钟计时程序的设计方法7、串行口的结构及工作方式,了解每一种工作方式数据帧结构的特点8、与串行口有关的寄存器9、串行通信波特率的计算方法10、多字节接收、发送程序和全双工串行通信程序设计方法11、中断的结构和基本概念12、中断、中断源、中断向量、中断响应13、中断有关的寄存器14、中断的开发禁止和中断初始化方法15、中断响应的条件及过程第七章:接口技术1、单片机键盘的特点和类型2、独立式键盘结构和序设计方法3、数码显示器的内部结构和类型4、数码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和单片机的接口方法5、扫描式显示器的程序设计方法机步骤(1)根据硬件电路建立显示码表的方法(2)二翻十、拆字、转码的方法(3)扫描显示程序的设计方法******************************************************************************一、填空题:1、当MCS-51引脚ALE有效时,表示从P0口稳定地送出了低8位地址。

单片机课程复习提纲

单片机课程复习提纲

单片机课程复习提纲1.单片机由哪几个部件组成?CPU包括哪两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EPROM)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定时器、计数器、并行I/O口、串行口、A/D转换器、脉冲调制器PWM等)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专用)2.运算器和控制器由哪些电路组成?运算器:暂存器TMP、累加器ACC、寄存器B、程序状态标志寄存器PSW及布尔处理器控制器:定时控制逻辑电路、指令寄存器、译码器、地址指针DPTR及程序计数器PC、堆栈指针SP等3.51单片机的数据总线是多少位?从哪些引脚输出?哪些指令会在数据总线上输入或输出数据?数据线在什么时候有效?8位。

从P0,P1,P2,P3共32个引脚输出。

4.51单片机的地址总线是多少位?从哪些引脚输出?哪些指令会在地址总线上输入或输出数据?高8位地址和低8位地址在什么时候有效?地址总线16位,P2为地址总线高8位,P0作为地址复用,读写控制线RD WR ALE PSEN等5.ALE、PSEN、RD、WR、EA引脚有和作用。

什么时候有效?RD:读外部数据信号WR:写外部存储器信号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EA:内外程序选择信号ALE:地址锁存信号6.51单片机由多少个独立存储空间,它们的地址范围是什么?内部程序存储器地址范围0000H-0FFFH 共4KB外部程序存储器0FFFH-0FFFFH 共64KB内部数据存储器00H-FFH 共256个字节(其中包括低128字节和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128个字节)外部数据存储器可扩展至64KBCPU访问片内外程序存储器ROM指令用MOVC访问片外数据存储器RAM指令用MOVX访问片内RAM用MOV7.PSW 、DPH、DPL、SP、PC、TCON、SCON、TMOD、IE、IP是什么寄存器。

各有何用处?PSW: 程序状态寄存器; DPH:数据指针高字节;DPL:数据指针低字节;SP:堆栈指针;PC:程序计数器; TCON:定时器/计数器控制;TMOD:定时器/计数器方式控制;IE:中断方式控制;IP:中断优先等级控制。

单片机复习提纲

单片机复习提纲

单片机复习及考试大纲一、基础知识部分1、单片机的名称及在系统中的作用,单片机的特点,(填空或判断或选择)2、单片机系统的概念及组成(填空或判断或选择),单片机系统的开发过程3、单片机最小系统及组成,电源端(Vcc,GND),时钟信号与时钟电路(XTAL1、XTAL2),复位电路(RST),外部程序存储器访问控制端(EA)(填空或判断或选择)4、掌握的单片机I/OA、8051有32个I/O口,分成4个口P0~P3。

P0口(39脚~32脚)—双向8位三态I/O口,每个口可独立控制。

51单片机P0口内部没有上拉电阻,为高阻状态,所以不能正常的输出高/低电平,因此该组I/O口在使用时务必要外接上拉电阻,一般我们选择接入10KΩ的上拉电阻。

(填空或判断或选择) P0口的第二功能是在外部扩展时为低8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分时复用口。

P2口的第二功能是在外部扩展时为高8位地址线P1~P3口内带上拉电阻,都是准双向口,P3口每个引脚还有独立的第二功能B、使用任何一个I/O口作为输入端口之前应该是口锁存器置1(如MOV P1,#0FFH)。

C、口的驱动能力D、单片机的电平特性和rs232电平特性当单片机输出与输入为TTL电平,其中高电平为+5V,低电平为0V。

计算机的串口为RS-232C电平,其中高电平为-12V,低电平为+12V。

(填空或判断或选择)MAX232是把TTL电平从0V和5V转换到3V~15V或-3V~-15V之间。

5、单片机cpu和内部的存储器A、单片机的整体结构、单片机的封装及引脚序号B、ALU的组成:TEMP1、TEMP2、A、B、PSW各寄存器的功能;控制器的组成:pc、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C、存储器分类D、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功能、容量、PC的作用、片内和片外访问控制引脚EA。

E、单片机数据存储器作用、片内数据存储器的三个区的功能和地址、片外数据存储器的访问通过DPTR间接访问F、单片机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地址区域、数量、功能介绍二、汇编编程部分6、单片机的汇编语言基础知识A、汇编语言的特点、源代码(.Asm文件)、目标代码也称为执行代码(.hex)、常见伪指令的功能B、6种寻找方式的操作数的表示7、单片机的指令A、指令概述:分类,对PSW的影响B、单片机的五大类指令:要求必须看懂每条指令的功能,能区别指令的正确与错误三、内部资源使用8、定时器(第6章)A、定时器的工作原理(简答)设置为定时器模式时,加1计数器是对内部机器周期计数(1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振荡周期,即计数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12)。

单片机-复习提纲

单片机-复习提纲

单片机-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单片机与普通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I/O口(串口、并口等) 、ROM(程序存储器)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2、单片机工作方式除了正常的操作方式外,还具有掉电运行方式和运行方式,其掉电运行方式唤醒方法为。

3、当单片机复位时PSW= H,SP= 。

4、MCS—51单片机的P0—P4口均是并行 I/O口,其中的P0口和P2口除了可以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外,通常还用来构建系统的和,在P0—P4口中,为真正的双向口,为准双向口。

5、非编码式键盘识别有效按键的常有的一种方法方法是6、KeiL C51软件中,工程文件的扩展名是________,编译连接后生成可烧写的文件扩展名是_____ ______7、若(IP)=B,则中断优先级最高者为,最低者为。

(IP:——— PS PT1 PX1 PT0 PX0)8、总线驱动器74LS244和74LS245经常用作三态数据缓冲器,为单向三态数据缓冲器,而为双向三态数据缓冲器。

9、在8031单片机系统中,若振荡晶体的频率为12MHz,则T0做为计数器使用时允许输入信号的最高频率是。

10、MCS-51单片机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用指令,采用寻址方式。

11、MCS-51单片机可扩展位外部地址总线。

12、MCS-51单片机的常数表格和程序代码存放在存储区。

13、当P1口做输入口输入数据时,必须先向该端口的锁存器写入,否则输入数据可能出错。

14、单片机内外中断源按优先级别分为高级中断和低级中断,级别的高低是由寄存器的置位状态决定的。

同一级别中断源的优先顺序是由决定的。

15、LED数码显示按显示过程分为显示和显示2种。

前者,对每位显示来说是连续显示的,可通过单片机串行口实现;当多位显示时需较多外部驱动芯片,功耗较大。

后者,对每位显示来说是断续显示需占用单片机的接口资源。

16、单片机串行通信时,若要发送数据,就必须将要发送的数据送至单元,若要接收数据也要到该单元取数。

单片机概念复习题纲

单片机概念复习题纲

单片机概念复习题纲单片机复习提纲1一.选择题:1.mc-51单片机登位后,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就是c。

a.00hb.ffhc.0000hd.ffffh2.8031单片机芯片必须采用时应把ea信号插槽b.。

a.接高电平b.接地c.悬空d.接地址锁存器选通端3.mcs-51的程序计数器pc为16十一位计数器,因此其串行范围就是d.。

a.8kb.16kc.32kd.64k4.在mcs-51单片机中,唯一一个可供用户使用的16位寄存器是b.。

a.pswb.dptrc.acd.pc5.在mcs-51单片机中,唯一一个用户无法轻易采用的寄存器就是d.。

a.pswb.dptrc.acd.pc6.在单片机中,用作标志寄存器的一个特殊功能寄存器是a.。

a.pswb.dptrc.acd.pc7.单片机的指令地址存放在d.中。

a.pswb.dptrc.spd.pc8.提升单片机的晶振频率,则机器周期信号c.。

a.不变b.变长c.变短d.变长变短不定9.用2114芯片扩展8kb的数据存储器需要芯片。

a.4片b.8片c.12片d.16片10.地址空间3000h~37ffh共有存储单元。

a.1kb.2kc.4kd.8k11.采用线选法拓展3片2732作外部程序存储器,须要采用位地址线。

a.13b.14c.15d.1612.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程序写入的只读存储器称为。

a.掩膜romb.promc.epromd.eeprom13.8031单片机系统拓展时采用的门锁存器用作锁存。

a.高8位地址b.低8位地址c.8位数据d.ale信号14.在mcs-51单片机的中断中,如果发生同级中断提出申请时,就按硬件查阅序列去处置积极响应次序,其优先级别中第三个为:()a、定时/计数器中断0b、定时/计数器中断1c、外部中断0d、外部中断1e、串行口中断15.msc-51在响应中断时,不会自动清除的标志为()a、tf0b、ric、ie0d、tf116.设(a)=f0h,若执行4次指令rla,则执行完后,a中的内容为:()a、ffhb、00hc、0fhd、f0h17.乘法指令是mcs-51单片机中执行时间最长的指令之一,当执行完mulab后,积的高8位在:()a、在寄存器a中b、在寄存器b中c、在cy中d、在psw中18.设执行add指令后,a中的内容为10011010b,再执行daa指令后,a的内容应为()a、10100000b、10010000c、00010000d、0000000019.设a=56h,r0=20h,(20h)=7ah,若执行xchda,@r0,则a中的内容为:()a、76hb、a6hc、5ahd、50h20.执行pushdirect指令时,sp将进行何种操作?()a、sp+0b、sp+1c、sp+2d、sp-121.8031不具备第二功能的i/o口就是:(b、)a、p0口b、p1口c、p2口d、p3口22.定时器t1中断的入口地址为:(c、)a、0023hb、000bhc、001bhd、0013h23.以下哪一个指令助记符就是非法字符?()a、rlcb、clrc、rrcd、orc24.在cpu内部,反映程序运行状态或反映运算结果的特征寄存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复习提纲
24. 定时器工作方式设置及特点,及各工作方式下最大定时时间与最大计数个数的计算。

P111 7.1 7.2 TMOD
(1)51系列单片机片内有2个16位定时/计数器:定时器0(T0)和定时器1(T1)。

(2)两种工作方式:定时方式或计数方式;
(3)定时器0(T0)的初值寄存器为TH0、TL0;定时器1的初值寄存器为TH1、TL1;
(4)定时/计数器是16位加1计数器,计数为0时溢出,计数初值为负数或0;
1、定时工作方式
1)定时器计数的脉冲是由51单片机片内振荡器经12分频后产生的。

2)每经过一个机器周期定时器(T0或T1)的数值加1直至计数满产生溢出。

3)两种启动方式:自启动方式:GATE = 0,TR0 = 1;外启动方式:GATE = 1,/INT0 = 1,TR0 = 1;利用门控这一特征,可以测量外信号的脉冲宽度。

2、计数工作方式
1)通过引脚T0(P3.4)和T1(P3.5)对外部脉冲信号计数。

2)当输入脉冲信号产生由1至0的下降沿时,定时器的值加1, 在每个机器周期CPU采样T0和T1的输入电平。

若前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值为高,下一个机器周期采样值为低,则计数器加1。

3)由于检测一个1至0的跳变需要二个机器周期,故最高计数频率为fosc/24。

4)启动方式同定时工作方式
2个控制寄存器:定时器工作模式寄存器TMOD(89H);定时器控制TCON(88H)
4个初值寄存器:定时器T0初值寄存器:TH0、TL0;
定时器T1初值寄存器:TH1、TL1;
TMOD用于控制T0和T1的操作模式,只能进行字节寻址,不能位寻址。

25. 定时器计数初值的计算P114 7.4.1
定时/计数器的计数初值C的计算与装入
由于采用加1计数,因此计数初值应为负值,计算机中用有符号数采用补码表示。

(1)计数方式
计数初值C=模-X(其中X为要计的脉冲个数)
(2)定时方式
计数初值C=模-t / MC
其中t为欲定时时间,MC为8xx51的机器周MC=12/fosc
例:试计算100个脉冲的计数初值。

(与P113 7.3相关)
方式0(13位方式)
C=(-64H)补= 213-64H = 2000H-64H = 1F9CH
1F9CH=0001 1111 1001 1100B
高八位1111 1100B → TH0,
低五位xxx1 1100B →TL0。

MOV TH0,#0FCH;MOV TL0,#1CH;(xxx用“0”填入)
方式1(16位方式)
C=(-64H)补= 216-64H = 10000H-64H = FF9CH
MOV TH0,#0FFH;MOV TL0,#9CH
方式2(8位自动再装入方式)
C =(-64H)补= 100H-64H = 9CH
MOV TH0,#9CH;MOV TL0,#9CH
26. 定时器初始化编程。

P115 7.4.2
初始化步骤:
(1)设置工作方式,TMOD;
(2)计算并设置计数初值,THX、TLX;
(3)若采用中断方式,需置位EA(中断总开关)及ETX(允许定时/计数器中断),并编中断服务程序。

(4)启动定时(或计数),将TRX置位(TCON);
例1:定时/计数器T0工作于计数方式,计数值x=1,允许中断,分别使用工作方式0、工作方式1和工作方式2。

进行初始化编程。

方式0 MOV TMOD, #04H
●TMOD = XXXX0100B;MOV TH0, #0FFH
●计数初值:Count = 213-1 = 1FFFH,MOV TL0, #1FH
(TH0) = 0FFH,(TL0) = XXX11111B;SETB ET0
●开中断:ET0 = 1, EA = 1;SETB EA
●启动记数:TR0=1;SETB TR0
方式1 #include <reg51.h>
●TMOD = XXXX0101B;sbit ET0 = IE^1; sbit EA = IE^7;
●计数初值:Count = 216-1 = FFFFH,sbit TR0 = TCON^4;
(TH0) = 0FFH,(TL0) = 0FFH;TMOD = 0x05; TH0 = 0xff;
●开中断:ET0 = 1, EA = 1;TL0 = 0xff;
●启动记数:TR0=1;ET0 = 1; EA = 1; TR0 = 1;
方式2 #include <reg51.h>
●TMOD = XXXX0110B;sbit ET0 = IE^1; sbit EA = IE^7;
●计数初值:Count = 28-1 = FFH,sbit TR0 = TCON^4;
(TH0) = 0FFH,(TL0) = 0FFH;TMOD = 0x06;
●开中断:ET0 = 1, EA = 1;TH0 = 0xff; TL0 = 0xff;
●启动记数:TR0=1;ET0 = 1; EA = 1; TR0 = 1;
例2:T1工作于定时方式2,定时时间Td=500us,系统主频fosc = 6MHz,不允许中断。

对T1进行初始化编程。

●TMOD = 0010xxxxB;
●计数初值(1)机器周期= 12*1/fosc = 2us,
(2)计数初值= 28 - 500us/2us = 06H
TH1=06H,TL1=06H
●关中断:ET1 = 0;
●启动记数:TR1=1;
#include <reg51.h>
sbit ET1= IE^3; sbit TR1=TCON^6;
TMOD=0x20; TL1=0x06;TH1=0x06;
ET1=0;TR1=1;
27. 定时器中断编程。

P115 7.4.3 例7-1 例7-2
28. 串行通信中波特率的概念及计算。

P128 8.1.4 8.1.5
波特率BR的概念: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单位是bps(bit per second),即1 bps = 1 bit/s。

例如:100字符/秒,1个字符11位,串行传输波特率为:100×11=1100(波特)
29. 串口各工作方式下数据格式特点,串口工作方式设置。

P135 8.4
根据串行通信数据格式和波特率的不同, 51系列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有4种工作方式,通过SM1和SM0两位进行选择。

1、方式0(移位寄存器方式)用于并行I/O扩展。

●数据格式:8位,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RXD:串行数据的发送端或接收端,;TXD:输出频率为fosc/12的时钟脉冲。

●波特率:固定为fosc/12 (fosc为单片机晶振频率)。

2、方式1(波特率可变,10位异步通信方式)
●数据格式:为10位异步通信方式, 每帧数据由1个起始位“0”、8个数据
位和1个停止位“1”,共10位构成。

其中起始位和停止位在发送时是自动插入的。

●波特率:以TXD为串行数据的发送端,RXD为数据的接收端,由T1提供
移位时钟,是波特率可变方式。

波特率=(2SMOD/32)×(TI的溢出率) =(2SMOD/32)×(fosc/12(256-x) )
根据给定的波特率,可以计算T1的计数初值X。

3、方式2(波特率固定,11位异步通信方式)
●数据格式:每帧数据由一个起始位“0”,9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1”组
成。

发送时第9位,由TB8位提供,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存放在RB8位。

第九位数据可作为检验位,也可用于多机通信中识别传送的是地址还是数据的特征位。

波特率:波特率固定为(2SMOD/64)×fosc.
4、方式3(波特率可变,11位异步通信方式)
数据格式同方式2,波特率可变,计算方法同方式1。

例:在内部数据存贮器20H~3FH单元中共有32个数据,要求采用方式1 串行发送出去,传送速率为1200波特,设fosc=12MHZ。

分析:T1工作于方式2 作波特率发生器,取SMOD=0,T1的时间常数计算如下:
波特率=
1200=(1/32)×12×10 /12(256-x) x=230=
中断方式C 语言发送程序
void Trs() interrupt 4
{ TI=0;i++; p++; SBUF=*p; }
void main( )
{TMOD=0x20;TH1=0xe6;TL1=0xe6;TR1=1;EA=1; ES=1;SCON=0x40;p=0x20;SBUF=*p for (i=0;i<31;);
中断方式C 语言接收程序
#include<reg51.h>
void Trs() interrupt 4
{ RI=0;i++; *p =SBUF;p++;}
void main( )
{ TMOD=0x20;TH1=0xe6;TL1=0xe;
for (i=0;i<32;);
30. ADC0809芯片功能P181 图10-8
DAC0832芯片功能P177 图10-1到图10-4;ADC0809查询方式编程P182 图10-9以及下面的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