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生化复习提纲(48)学时
生化复习资料

生化对中医学的重要性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以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为基础,同事有事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和其他临床科学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与此同时,生物化学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中医研究也将大大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在中医症候中,必然存在着生物化学的变化规律,同时也需要生化加以量化。
中医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就要与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相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实现这一有机结合的核心。
蛋白质沉淀是指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凡能破坏蛋白质溶液稳定因素的方法都可以使蛋白质分子聚集成颗粒析出,如ph,温度,力气强度等因素。
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中性盐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中和蛋白质所带的电荷,又可以破坏水化膜.此法沉淀蛋白质一般不变性,可通过透析出去中性盐,仍保持生物学活性.有机溶剂:利用它们的强亲水性破坏水化膜,由于它们不能中和蛋白质所带电荷,需要在pI附近沉淀蛋白质.低温条件下,变性发生缓慢,可用来制备血浆蛋白质.常温下会变性.重金属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与带正电荷的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用时,需调节pH,使其大于pI,一般会发生变性.生物碱试剂与某些酸类: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可与生物碱试剂或某些酸的酸根隔阂形成盐而沉淀.一般发生变性.药物作用机理磺胺类药物: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PABA,二氢喋呤,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合成的二氢叶酸,二氢叶酸是四氢叶酸的前体,是合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磺胺类药物化学结构与PABA结构相似,可竞争性抑制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碍二氢叶酸的合成,菌体内二氢叶酸合成受阻,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达到抗菌作用。
蝶呤类:四氢叶酸是在体内合成核酸的重要物质,蝶呤类药物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从而使核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受阻,导致DNA的生物合成收到抑制,达到抑菌的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提纲,考点

1、标准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称为标准氨基酸。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变性。
2、酶:由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活性中心:酶蛋白构象的一个特定区域,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生成产物,又称为活性部位。
米氏常数(Km值):Km值是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底物的浓度。
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酶原:酶的无活性前体,通常在有限度的蛋白质水解作用后,转变为具有活性的酶。
酶原激活:酶原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向酶转化的过程,酶原的激活实际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3、维生素:是维持生命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
水溶性维生素:是能在水中溶解的一组维生素,常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
包括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由长的碳氢链或稠环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包括维生素A、D、E、K,其中维生素A和D是激素前体。
4、生物氧化: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T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呼吸链:物质代谢过程中脱下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线粒体进行,与细胞呼吸有关,故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5、血糖:指血液中的游离葡萄糖。
广中医生化复习重点

13.糖酵解:在供养不足时,葡糖糖在细胞也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还原成乳酸。
14.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由逆转录酶催化合成DNA的过程。
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提供NADPH等还原力,原料主要由糖的分解代谢提供。
胆固醇的代谢去路:①转化成胆汁酸②转化成类固醇激素③转化成7-脱氢胆固醇。
1.联系你学过的生化内容,简述乙酰CoA的来源与去路
答:
1.以下代谢的生理意义:有氧氧化和循环,鸟氨酸循环,糖原合成与分解
答:有氧氧化和循环:体内糖氧化分解大量生成ATP的主要途径,且糖有氧氧化途径也是沟通体内糖、脂类与蛋白质代谢途径的基础与联系枢纽。
25.脂肪动员:指在病理或饥饿状态下,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
简答题:(答案非官方,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1.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与糖代谢的关系;及胆固醇的代谢去路
答:糖代谢为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提供能量,提供乙酰COA等中间物质;
9.启动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均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转录起始位点及控制转录起始的其他调控序列组成,是启动转录的特异序列。
10.同工酶:是指能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和电泳行为都不相同的一组酶,是生命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基因分化的产物。
11.第二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受体的激素本身不进入细胞,而是通过细胞膜受体改变细胞内特定成分的浓度,进而产生调节效应,这种成分就是第二信使。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复习资料.doc

道地药材: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中内部水分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剌激性,有利于干燥。
走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星点(大黄):根茎髓部环列或散在的黑揭色小点。
云锦花纹(何首乌):皮部有如云朵状环绕的花纹。
罗盘纹(商陆):木部隆起形成的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换装层纹。
珍珠盘、砂眼:根头部膨大有多数隆起的茎基和芽痕,似珍珠散落盘中。
砂眼:根表面有凹陷的须根痕。
车轮纹(防己):药材横切面上的维管束间隙宽大,木质部呈稀疏状志。
菊花心(甘草、黄荏):药材横切面具有放射状纹理或裂隙,全形如菊花。
金井玉栏(黄荏、桔梗):指药材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蚯蚓头(防风):顶端钝尖,根头部多有密集的细环如蚯蚓。
狮子盘头(党参):顶端有膨大的根头,具有多个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豆豉尾(党参):指支根脱落处有黑褐色胶状物。
怀中抱月(松贝):外层续叶2瘤,大小悬殊,大皴紧抱小瘤,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鹦哥嘴(冬麻、天麻):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或为残留茎基。
肚脐疤:底部母麻脱落的圆脐形疤痕。
芦头(人参):药材顶端有短小的根茎习称“芦头: 芦碗(人参):药材芦头上凹陷的茎痕习称“芦碗: 隔沙线(肉桂):断面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线纹习称“隔沙线疙瘩丁(白芷):指根类药材表面散生的不规则皮孔样横向突起。
过桥(黄连):指根茎部上的不规则节状隆起、须根既须根残基的节间有表面平滑如茎干。
起霜(茅苍术):指药材断面果露在空气中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
胶口镜面(僵蚕):干燥虫体的断面平坦,外层白色粉性似胶,中间棕黑色发亮似镜。
当门子(n香):II香仁中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
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薪蛇):指薪蛇躯干二十四块灰白色菱方形斑纹。
生化学习及复习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所属部系(院):基础医学教学部教研室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分数:7 总学时数:126(其中含实验45 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执笔人:黄焕生(教授)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生物化学是应用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其特点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生命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与生理机能关系。
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目的在于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及其调节,基因信息传递及调控,细胞间信息传递等,为今后学习和探讨医学理论及解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主要由理论课及实验课两部分组成,理论课共讲授81学时,实验课共45学时。
本大纲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讲授部分,是要求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能融会贯通。
第二部分为学生自学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提供依据,不作具体要求。
实验课除与理论课配合,用以加深有关生化基本理论的理解外,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并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化学常用基本技术,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生物化学概念。
(二)了解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一)生物化学概念。
(二)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三)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生物化学与医学。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一)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二)熟悉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特点;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分类、三字符号及理化性质;肽及多肽链的两端;谷胱甘肽。
中医期末考生化复习资料

12-中医-陈洁整理第六章生物氧化1.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细胞色素:是一类含血红素样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分子中的铁通过氧化还原而传递电子,为单电子传递体。
(3)呼吸链: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指线粒体内膜中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酶复合体,可通过连锁的氧化还原将代谢物脱下的电子最终传递给氧生成水。
这一系列酶和辅酶又称为呼吸链。
(4)氧化磷酸化:是指代谢物脱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谁,并且偶联ADP 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是体内生成ATP的主要方式。
(5)P/O值:P/O 比值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2摩尔O2所生成ATP的摩尔数(或一对电子通过氧化呼吸链传递给氧所生成ATP分子数)。
(6)解偶联剂:可使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相互分离,基本作用机制是破坏电子传递过程建立的跨内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使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ATP的生成受到抑制。
2.请写出NADH氧化及琥珀酸氧化的二条呼吸链并比较在组成上的异同点。
a.NADH氧化呼吸链:NADH →复合体Ⅰ→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b.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复合体Ⅱ→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c.组成上的异同:同:异:NADH氧化呼吸链存在3个偶联部位, P/O比值等于 2.5,即产生2.5molATP。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存在2个偶联部位, P/O比值等于1.5,即产生1.5molATP。
3.请写出呼吸链抑制剂在呼吸链中的作用?为何说氰化物对机体是剧毒物质?呼吸链抑制剂 ,可以阻断呼吸链中某些特异部位电子传递。
氰化物此类抑制剂使细胞内呼吸停止,与此相关的细胞生命活动停止,引起机体迅速死亡。
4.电子传递链概念及排列组成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指线粒体内膜中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酶复合体,可通过连锁的氧化还原将代谢物脱下的电子最终传递给氧生成水。
药理 广中医考试复习提纲

药理学复习提纲2 熊天琴1(1).副反应(是药物所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效应。
)、(2)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3)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的药物反应称为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4)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指药物作用的治疗效果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5)t1/2(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6)半数致死量(引起50%的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7)药物产生作用的快慢取决于:药物的吸收快慢2.新斯的明的应用(1.治疗重症肌无力 2.手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肌松药过量中毒解救5.阿托品中毒解救)3.治疗重症肌无力机理(1.抑制胆碱酯酶 2.直接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1受体3.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4.β受体阻断剂是否适宜用于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否,因为β受体阻断药可以阻断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使支气管收缩,易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故禁用于伴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
)5.酚妥拉明扩张血管的原理及应用(原理:阻断α受体和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应用:1.治疗血管痉挛性疾病 2.肾上腺嗜咯细胞的诊断和术前治疗 3.抗休克 4.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5.治疗男性勃起障碍)6.具有明显舒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卡托普利)7.8.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青霉素的过敏性休克(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内脏绞痛的治疗药物(阿托品)9.可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患者血管壁增厚的降压药(卡托普利)10.肾上腺素升压作用可被哪一类药物所翻转?(а受体阻断药)11.合并有支气管哮喘的高血压患者不宜选用(β受体阻断剂)、12.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给药方法是:稀释后口服13.肾上腺素与局麻药合用于局麻的目的:(1)减少局部出血(2)延长麻醉时间(3)减少麻药吸收中毒14. 硝酸酯类舒张血管的机制:松弛全身血管平滑肌15.治疗剂量强心苷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原理:(1)加快心肌纤维缩短速度,使心肌收缩敏捷,舒张期相对延长(2)加强衰竭心肌收缩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心肌耗氧量,甚至使耗氧量降低(3)降低舒张压力与容积,增加心排血量(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增强心肌收缩力,即正性肌力作用,其机制是先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Na+/K+转运受阻,使胞内Na+增多,促进了Na+/Ca+交换,最终使心肌细胞内Ca+增多,心肌收缩因而加强。
生化复习提纲汇总

名词解释1、血糖:血液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2、糖原合成与分解: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称糖原分解。
3、糖异生: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4、有氧氧化: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在胞液中分解生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5、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内,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生成柠檬酸, 柠檬酸经一系列酶促反应之后又生成成草酰乙酸,形成一个循环,该循环生成的第一个化合物是柠檬酸,它含有三个羧基,所以称为三羧酸循环6、糖酵解:在供氧不足时,葡萄糖在细胞液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还原成乳酸,称为糖酵解途径。
7、血脂:血浆中脂类的总称。
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8、血浆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和转运形式。
包括脂类和载脂蛋白。
9、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被脂肪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释放入血,供给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10、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正常产物。
11、必需脂肪酸:人体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几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来供给。
有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三种。
12、必需氨基酸:体内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包括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
13、蛋白质互补作用:将不同种类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以相互补充所缺少的必需氨基酸,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4、转氨基作用:是指由氨基转移酶催化,将氨基酸的α- 氨基转移到一个α- 酮酸的羰基位置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一个新的α-氨基酸。
该过程只发生氨基转移,不产生游离的NH3。
15、一碳单位:有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活性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16、遗传密码子:从mRNA编码区5’端向3’端按每3个相邻碱基为一组连续分组,每组碱基构成一个遗传密码,称为密码子或三联体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