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上济南版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48张)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共48张PPT)

第一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共48张PPT)

生物的特征
实例
A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兔吃草,猫吃老鼠
B
生物能进行呼吸
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C
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
人体排尿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反应
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
4、下面是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 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一条小鱼长成一条大鱼的现象是属
于 生长发育 。
• 〈2〉一只母猪产下九只小猪的现象是属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 件 •阳光 •空气 •水分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1、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 居住的场
所称为栖息地。
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
的关键因素
3、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
资源的 掠夺式开发 及 不合理利用
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生物(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
B.是由细胞构成的
C.能适应环境
D.能生长和繁殖
命题角度❸ 根据古诗、具体事例等判断属于生物的哪
种特征
例3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
D 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
)
A.燕子育雏
B.子女与父母不同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光线转穿动过反哪光镜些,使结光构线,通过哪 些结通构光就孔反在射同到一镜筒条内直,通线 上。过野目。镜,可看到白亮的视
目镜
镜筒
物镜 通光孔 光圈
1.小明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视野。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了低倍物镜
A

中考生物复习:认识生命现象ppt 济南版

中考生物复习:认识生命现象ppt 济南版

(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举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生物不会因个体 死亡而导致物种灭绝等。 (4)生物具有遗传与变异现象。 举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变异);同一窝猫体色不同(变异)等。 (5)生物具有②_______ 应激性 。
举例:“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 片会合拢等。 (6)生物能对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并影响环境。 举例: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 生活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 环境)。
研究对象 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 22 _________
结论。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调查方法,如研究
公园中银杏的生存状况等。
考点 4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练习使用显微镜
1. 显微镜 的构造
【识图要点】
普通光学显微镜
(1)目镜和物镜: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它们的作用是① ______ 放大 物像。
提出问题 (1)过程:⑥__________→ 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 得出结论 划 →⑦ __________→表达交流。 研究价值 的问题,并作出⑨ (2)成功的前提:提出有⑧__________ 符合科学事实 的假设。 _____________ 探究计划 。 (3)成功的关键:制订出恰当的⑩__________ (4)变量: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⑪______ 条件 或因素称为 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⑫ 一____个变量进行研
名称 目镜 物镜
示意图
无螺纹,镜头长度与放 反比 ,镜 大倍数成②______ 长 ,放大倍数 头越③____ 越小 有螺纹,镜头长度与放 正比,镜头 大倍数成④____ 大 越长,放大倍数越⑤___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原则
1、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重复实验原则(多次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 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随堂测试
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移开花盆时,鼠妇会 很快爬到其他隐蔽潮湿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该兴趣小组开 展了如下实验: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 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 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 记录。
01 02
03 目 标 三 生物学的探究工具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显微镜的构造
1、目镜、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规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规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物、目镜组合与视野物像大小、数目、亮度、视 野范围及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的关系
【规律】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五变化:视野变暗、范 围变小、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图像变大、物镜与玻片之间 的距离变小。
二、显微镜成像的原理 1、显微镜成的是倒像,像的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
【规律:】 显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图像相比, 呈180°旋转,即将试卷旋转180°,倒过来看到的图像与显 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一致的。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x、10X
☆第四步:将B烧瓶长颈打断
B
B
浑浊
B烧瓶内肉汤有什么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表达交流
1.实验中,曲颈瓶设计妙在何处? 2.实验中,A瓶的作用是什么?
答:1.外界空气能进入瓶内,而空气 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瓶内。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专题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专题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__(_变__量_有__两__个_)。
培养皿 种子数量 编号 (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
种子萌发的数量
(有光,其他的条件均适宜) (粒)
1
10
少量水,25℃
9
2
10
无水,25℃
0
3
10
少量水,4℃
0
4
10
水淹没种子,25℃
0
(4)本实验中有___3_____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分别是什么?具体说明?
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 没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不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也 更没有遗传、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 征,它不是生物。” 2.“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生物。珊瑚虫是一种海生圆筒 状腔肠动物,在白色幼虫阶段便自动固定在先辈珊瑚的石灰 质遗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 主要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 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 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 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
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
生物能够对所生活的环境表现 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出一定的_适__应__性__并_影__响__环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注意: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考点二 生物的生活环境
❶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_生__物____与其生存__环__境___的总和。 (2)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左右的范围,包括_大__气__圈__的下层、 整个__水__圈___和岩石圈的上层。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专题复习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考点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

七年级生物上册_第一单元认识生物课件_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_第一单元认识生物课件_济南版

强化训练六:
1、人体与绿色开花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区别是,人体具有: (D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生殖器官的是:( D ) A、莲的种子 B、芙蓉的花 C、葡萄的果实 D、柳树的茎 3、我们爱吃的西瓜包括西瓜皮和西瓜瓤两大部分,它们在生物学 上应该分别属于:( D ) A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 B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 C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 D保护组织和营养组织 4、你认为与番茄果实的表皮同属于同一组织的是( B ) A番茄的果肉 B洋葱鳞片叶表皮 C菊花茎的顶端 D西瓜瓤 5、王强从市场上买回几个番茄,并认真进行了研究分析: 他将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以后,发现番茄很容易就能撕下一层薄薄 的表皮,这表皮属于 保护 组织,它主要起 保护 作用。 表皮以内的部分主要是由 营养组织 和输导组织 组成。 番茄属于植物体的 器官 结构层次。
(四)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分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大类。 根、茎、叶与营养有关,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生 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系统: (1)组成:由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组成。。 (2)各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 各种系统彼此既独立分工,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 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从而使每个哺乳动物都成为一个完整 统一的生物个体。
1、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受 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控制。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 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 细胞的生长: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体积较小,它们不断 地从周围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使体积不断地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 长。 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生物体也就会不断地长大。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PPT课件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PPT课件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
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 基人
43
探究的基本过程
巴斯德实验的基本过程
• 提出问题: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
变质,这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 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 中进入的呢?
5、猫妈妈生小猫,小猫长大,长大的小猫再生小猫, 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 )特征。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和繁殖
C、繁殖后代
D、生长和发育
二、小明同学说自己是生物,你认为他的说法有无道理? 请你用足够的证据帮他证明(字数不超过80个字)
17
三、玩具“宠物狗”是生物么?为什么?
• 玩具“宠物狗”虽然外部形态和叫声具有较高的 仿真性,但是它不具有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现象: 不需要进行呼吸、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不会产生并排出废物、不存在生长和繁殖现象等。 总之,玩具“宠物狗”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所以它不是生物。
有机物

5
生物的生命现象
植物落叶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 水柱 6
生物的生命现象
害羞草受到刺激合 狐狸不断长大 拢叶片
7
生物的生命现象
小鸡出生长大
8
生物的生命现象
狗摄取食物
狗养育后代
9
生物共有的生命现象
• 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 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 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繁衍后代 • 4、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现象 • 5、生物具有应激性 • 6、生物能够对所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
• 为什么珊 瑚虫一般 生长在浅
水区?
13
• 浅水区可获 得较多的阳 光,有适宜 的温度,这 些有利于藻 类植物的生 长,从而为 珊瑚虫提供 更多的氧气。
14
习题: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生物的生命现象PPT课件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生物的生命现象PPT课件

变质
不变质
(4)实验结论:
⑤微__生__物____ ⑥空__气______
2、六个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 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探究成功的前提是 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 并作出 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2)、制定恰当的 科学探究计划 为探 究成功的关键. (3)、设计探究实验要设计, 对照实验 在对照试验中只能具有 一个变量,科学实 验中,能够变化的 条件 或 因素称为变 量。这个变量一般是探究问题中的 影响因素
二、生物圈:
1、概念: 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生物圈。
(2)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 上10千米之间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是阳光, 水分, 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 供给。
三.栖息地 1、概念: 在生物圈内, 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2、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温度、湿度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A.生长 B.新陈代谢 C.应激性 D.发育
4.下列物体中, 属于生物的是( A )
A.生石花
B.奔驰的汽车
C.电脑病毒 D.恐龙化石
5.小敏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
应的解决方法, 正确的是( D )
A.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反光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6.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叙述选用高倍物镜
B.降低视野亮度应用反光镜的凹面
C.当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时, 物像向左方移动
D.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 则物像被放大50倍
7.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
A.AlphaGo机器人下棋 B.母鸡带领小鸡吃米 C.葵花朵朵向太阳 D.婴儿听优美的音乐 8.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 也学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新版)济南版

2、小明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和物
镜以及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请问,其
中视野最暗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D ) A.5倍、10倍 B.5倍、40倍 C.10倍、10倍 D.10倍、40倍 3、某同学用低倍镜观察到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
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 是( B ) A.视野内的细胞变少了,变大了 B.转动粗准焦螺旋
(一)放大
1、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3、放大倍数变大 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
放 大 8
10x10 10x40 扩大4倍
2
除以扩大的倍数(4)
1、如下图经显微镜放大后得到:
(二)倒立:上下左右相反
放大
旋转
将原物体旋转180°即可。 思考:字母t的物像是什么?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生活环境 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4、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知识清单、主干知识】 知识点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现象 。 1、生物具有__________ 生长发育 。 2、生物能够__________ 繁殖 后代。 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具有_______ 遗传和变异 4、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 的现象。 应激性 或对外界刺激作出有 5、生物具有 _______( 规律的反应)。 适应性 6、生物能够对所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 环境 。 并影响______ 细胞 7、除病毒等少数生物种类外,生物体都是由______ 构成的。 新陈代谢 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生 其中___________ 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立的, 2. 装片的移动方法: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是 14 ____ 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 15 _____ 相反 。即偏向
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如物像偏左上,装片就向16
观看视频:练 习使用显微镜
镜座 。 托住②_____ b.安放:放在实验台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
距身前的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
(2)对光(如图乙)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 a.转动③___________ 低倍物镜 对准 b.转动转换器,使④_________ 通光孔 ⑤_______; c.转动遮光器,选用遮光器上 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乙
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1)物像方向的调整:物像偏在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 哪个方向移动装片,就能把物像移至中央。 (2)标本大小的调整:增大或减小放大倍数。 (3)视野明暗的调整:调整光圈的大小,更换反光镜 的凹面或平面。
考向2 以显微镜结构图为依托或直接考查显微镜的对光、
成像特点、放大倍数等 1. (’15济宁)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 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 C )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考点2 生物的生活环境 考点3 科学探究的方法 考点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动物 、 1. 生物种类:自然界的生物通常分为植物、①_______ 微生物等。 2.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指生物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
C. 生物能进行呼吸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考向3 结合常见的现象、诗句等鉴别生物的特征
(’15株洲)《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 共有的特征是 (A ) A. 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 都有反射现象
C. 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 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目镜。
2.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详见实验突破 取拿与安放→⑧______→ 安放装片→⑨_____→ 观察 整理和 对光 存放
3.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所成的像与装片上的图
像相比,成180°旋转,即旋转180°看到的图像与显 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一致的。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 倒立的 ,而且是 11 ______ 虚像 。 相比是⑩________
返回
考点3 科学探究的方法
1. 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
空气 。 微生物 引起的;它们来自于②______ (1)肉汤变酸是由①________ (2)实验的变量是③________ 微生物 。 (3)实验装置A的作用是④___________ 实验对照 。
(4)曲颈瓶的设计妙处是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阻挡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
学中重要的探究形式。本题中的 B、 C、 D都是生物中
常用的探究方法。而A发起倡议活动是用生物学理论指 导生活行为的行动,不是科学探究,也就不属于科学 探究的方法了。
考向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5宜宾)科学探究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 我们学习生物学的方法之一。在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
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 1和4
B. 2和6
C. 3和4
D. 1和6
(1)显微镜物镜和目镜的特点:物镜有螺纹,镜头越 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 小。 (2)掌握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成像特点:
返回
实验突破
实验1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1.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拿与安放(如图甲) 镜臂 ,一手 a.取拿:一手握住①_____ 甲
1.用显微镜观察某玻片标本时,在视野的右上方发现了
物像,应如何把它移至视野的中央? 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立的虚像,所以应该往右上方移动 至视野中央。
2.如果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那么物像会向哪个方 向移动?
物像会向右下方移动。
4. 显微镜的对光: 光线强时用
12
平面镜 ________
13
小光圈
光线弱时用
A.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B. 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C. 应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D. 购买所需要的材料用具
(A )
命题点3 显微镜
考向1 结合图示或直接考查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例3(’15娄底)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 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 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A. ③→①→②→④ B. ④→③→②→① (C)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
C. ③→④→②→①
D. ③→①→④→②
【解析】显微镜成倒像,因此物与像的移动方向刚好相
反。甲图的物像偏在视野的左方,移到视野中央,物像
应该向右方移动,标本应该向其相反方向移动,即向左 方移动装片。两图中的物像相比,甲图中的物像较小, 不够清晰,是低倍镜下的物像,所以转为乙图时应转动 转换器换为高倍镜,再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使视野变亮,
目镜(5×)和物镜(4×)组合能使显微镜视野最亮。
6. 低倍镜与高倍镜下物像大小、数量、明暗比较: 物像大小 低倍镜
高倍镜
物像数量
16
视野明暗 视野范围 明

17


多 ____ 少 ____
大 ____ 小 ____
18
19
7. 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刀片 放大镜 烧杯 酒精灯 滴管 试管 镊子 载玻片 作用 切取材料 用于观察 用于加热、配制溶液、转移溶液 加热物体 吸取或滴加少量试剂 盛取少量试剂或用于加热 夹取材料 承载材料 承载培养液或培养基, 进行细胞或组织培养
猫妈妈的孩子毛色各异
含羞草受到刺激后合拢叶片 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于蚁穴(对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适应);千里之堤,溃 现出⑧_______ 适应性 并影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这也是生物的 基本特征。
2.生物能呼吸,但是呼吸不一定都是吸收氧气,放
出二氧化碳,有些生物的呼吸不需要氧气,如:制 泡菜和酸奶用的乳酸菌。
生命现象(举例)
基本特征
鲸浮出水面呼吸 人体内的部分代谢终产物随汗液排出
松鼠摄取食物 黑豆幼苗不断长大 生长发育 ③_________ 繁殖 ④______ 新陈代谢 ②__________
猫养育后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遗传 ⑤______ 变异 ⑥______ 应激性 ⑦_______ 生物对生活环境表 响环境
从侧面注视物镜,直至物镜接近装片约2 mm处停止。
反方向 转动 b.观察物像:左眼注视目镜,同时⑩_______
11
粗准焦螺旋 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
到看清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 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c.移动装片:缓缓移动装片,注意
物像移动的方向。 丁 戊
(5)生物,主要是分析其是否具有生 物的基本特征。 只要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基本生
命特征的物体就属于生物。
考向2 通过现象判断生物的基本特征 (’15淄博)“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会合拢”,所表现 出的生物特征是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
B.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培养皿
返回
常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考向1 结合实例或图示判断生物与非生物
例1(’15盐城)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你认
为下图所示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C )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①为草履虫,②为机器人,③为病毒,④为衣
藻,其中①③④属于生物,机器人不具备生物的特征,
a.实验结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 12 装片 ____。
b.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物镜、目镜被弄湿 擦镜纸 轻轻擦拭干净。 或弄脏,用 13 _______ c.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 反光镜。
d.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送回原处。
巧记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 看完低倍转高倍,九擦整理镜归箱。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 2. 探究过程:⑥__________→ 施计划→⑦__________→ 表达交流。 得出结论
研究价值 的问题,并作 3. 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⑧__________
出⑨_____________ 符合科学事实 的假设。
探究计划 。 4. 探究成功的关键:制订出恰当的⑩___________ 条件 或 5. 变量: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 11______ 因素称 12 _____ 为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 对照 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 13______ 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 完全相同 。 条件应 14 __________ 6. 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 16 _______ 。 实验法 、测量法、 15 _______
如何判断某个生物是否属于生物? 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判断:生物具有新陈代谢, 能够生长发育;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繁殖后代,后 代与亲代之间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具有应激性,
能对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并影响环境。
1. 能生长或能运动的物体一定是生物。(×) 提示:能够运动或者生长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如 植物不能运动,但是属于生物;钟乳石能够长大但不 属于生物。 2.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体现了生物
命题点2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考向1 结合实例区分科学探究基本方法
例2 下列各项中,没用到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是( A ) A. 发起保护珍稀动植物的倡议活动 C. 调查计算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比例 B. 查阅资料,为校园内树木悬挂名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