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关键要抚慰情绪和心灵
做好产品必须保持的良好心态

做好产品必须保持的良好心态一直发展以来多说产品销售经理人员需要同理心,有共情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到底该如何培养呢?“共情”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也可以翻译成“共情”、“共情”、“共情”、“共情”、“共情”。
一般指心理上的转换,移情。
也就是说,对他人情绪和情绪的认知意识、把握和理解,体现在情绪自我控制、移情、倾听能力和尊重等方面。
自从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兴起后,很多人都说做产品要有同理心,包括梁宁老师《产品思维30讲》开篇的同理心的重要性,对于准备走上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刚需能力呢?认识同理心1. 感知情绪共情的第一个层次是善于感受情绪。
很多人会说产品经理是一个非常忙碌的角色。
其实这句话也是真的假的。
这个产品岗位的人之所以忙碌,是因为他对事物和情绪都很敏感,这也是一个产品人必备的能力。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产品经理的情感都得到了提升。
当用户无意中评论时,产品所有者应该能够听到用户的情绪,并能意识到这种情绪。
同样的现象也会发生,其他人可能不这么认为,但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你会更好地捕捉和感知潜在的情绪。
2. 理解情绪当感知到潜在的情绪后,第二个层面来说就是学生理解情绪。
为什么用户会不断抱怨,因为你的产品质量没有得到满足他的需求,抱怨和批评的背后是一种社会情绪管理存在,如何能够接受并理解这种学习情绪的存在,以及企业通过对情绪可以理解后的深入研究思考去转化技术产品,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而且,在推出新产品时,必须基于对受众情绪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是虚荣心的满足,社交软件是孤独和群体认同的产物,电子商务基于惯性提供方便,团购和优惠券抓住了人们利用某一方面的欲望。
3. 尊重情绪梁宁老师讲过“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要做的事就是不让用户启动防御。
主观愿望过强的产品经理,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
如果要做一个拥有大用户量的产品经理,你会看到的是“人欲即天理”,要尊重人欲。
产品营销中的心理反应与情感共鸣

产品营销中的心理反应与情感共鸣产品营销是现代商业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心理反应和情感共鸣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产品营销中心理反应和情感共鸣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提高产品销售。
一、心理反应在产品营销中的作用心理反应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品牌或广告所产生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反应。
在产品营销中,心理反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首先,心理反应能够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
当产品的广告宣传或者宣传材料能够触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时,消费者会对产品产生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
其次,心理反应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通过在产品宣传中运用适当的情感元素和心理诱因,如幸福、成功、满足等,可以有效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使其做出购买决策。
最后,心理反应可以增强产品的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忠诚度。
消费者对产品宣传中所传递的情感和心理元素产生共鸣后,会对该品牌产生积极的情感认知和联想,从而增强其品牌忠诚度。
二、情感共鸣在产品营销中的作用情感共鸣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宣传中表达的情感内容产生共鸣和认同。
情感共鸣是产品营销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信任,进而促使其做出购买决策。
首先,情感共鸣可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
当产品的宣传材料能够触动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时,消费者会更加关注和记忆该产品,提升对其认知度,从而增加购买的可能性。
其次,情感共鸣可以建立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
当消费者对产品宣传中表达的情感内容产生共鸣和认同时,他们会对该品牌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联系,形成品牌忠诚度,从而增加持续购买的可能性。
最后,情感共鸣可以增强产品的口碑传播效果。
当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情感共鸣后,他们往往愿意与他人分享这种感受和认同,从而增加产品口碑的传播效果,进一步推动产品销售。
三、如何利用心理反应和情感共鸣来提高产品销售为了充分利用心理反应和情感共鸣来提高产品销售,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深入了解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痛点。
心灵之旅促进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心理教育文创产品设计专题

心灵之旅促进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心理教育文创产品设计专题心灵之旅:促进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心理教育文创产品设计专题导言: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情绪状况,培养积极心态和健康心理,心理教育文创产品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本文将以“心灵之旅”为主题,讨论如何通过心理教育文创产品设计促进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
一、产品定位与目标群体在进行心理教育文创产品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定位和目标群体。
心灵之旅的目标是提供一种互动式的、富有创意的方式来帮助用户进行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培养。
它的核心定位是结合心理学知识和艺术表达,旨在引导人们通过文创产品的体验,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二、产品特点与设计原则1. 智能化与互动性: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心灵之旅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建议。
同时,通过互动性的设计,用户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心理活动中,从而促进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培养。
2. 艺术表达与情感共鸣:心灵之旅的设计不仅仅要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达,更需要将艺术表达与情感共鸣相结合。
通过音乐、绘画、诗歌等形式的艺术表达,让用户在参与文创产品的同时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与宣泄。
3. 游戏化与趣味性:心灵之旅可以借鉴游戏化设计的理念,将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转化为一种有趣的游戏体验。
通过设定目标、奖励机制等元素,激发用户参与的动力,使其相对轻松地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
4. 社交性与共享经验:心理教育文创产品设计应该考虑到社交因素,鼓励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心理成长经历与他人分享,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成长氛围。
三、具体产品设计案例1. 互动音乐情绪平台:- 设计一个基于用户情绪的音乐生成系统,通过用户输入的情绪指数,生成相应的音乐作品,以此来调节情绪和放松心情。
- 提供在线社区,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心情音乐作品与他人分享,从而增加互动性和情感共鸣。
多芬补偿心理广告文案

多芬补偿心理广告引言多芬是一家知名的个人护理品牌,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当今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中,许多人感到焦虑和疲劳。
心理健康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多芬推出了补偿心理广告,旨在提供身心放松和修复的体验,帮助人们恢复内心的平静和愉悦感。
体验精致,放松身心1. 舒适的环境多芬补偿心理广告注重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让人们远离喧嚣和压力。
广告中展示的场景通常是在自然环境中,如海滩、森林或花园等。
这些场景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安宁感,并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2. 柔和的音乐补偿心理广告中常常伴随着柔和的音乐。
这些音乐能够放松人的神经系统,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补偿心理广告的音乐通常是轻快的旋律,低音乐的乐器声音,如钢琴或小提琴。
这些音乐创造了一个放松和宁静的氛围,帮助人们摆脱压力和负担。
修复疲劳,重塑自我1. 自我关怀多芬补偿心理广告强调自我关怀的重要性。
广告中展示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护理,还包括心灵上的修复。
例如,广告中可以看到人们享受温暖的浴缸,按摩护理或精油疗法等。
这些护理方式有助于放松肌肉,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需要。
2. 尊重个人选择多芬补偿心理广告鼓励人们尊重自己的选择。
广告中展示的是各种不同的个人护理方式和产品,如洗发水、身体乳液、面膜等。
这些产品具有不同的功效和香味,以迎合不同人群的喜好和需求。
多芬补偿心理广告的宗旨是让人们自由选择并享受属于自己的护理体验。
营造平静,重找内心愉悦1. 冥想和呼吸练习多芬补偿心理广告鼓励人们通过冥想和呼吸练习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广告中展示的是人们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深呼吸,放松身心。
这种冥想和呼吸练习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强内心力量,提升心理健康。
2. 正向心理暗示多芬补偿心理广告鼓励人们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培养内心的愉悦感。
广告常常使用积极的口号和语言,如“你值得拥有最好的护理”或“让自己感到宠爱”。
心灵产品分类

心灵产品分类
心灵产品是指能够带给人们心灵愉悦、舒适和满足感的产品,它们能够在精神层面上满足人们的需求,增强内心的平静和幸福感。
心灵产品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心灵产品分类:
1. 冥想音乐和自然音效类产品:包括冥想音乐、自然音效、白
噪声等,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 文学类产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高情感素质。
3. 治愈类产品:包括瑜伽垫、按摩器、艾灸仪等,能够缓解身
体疲劳,舒缓身心。
4. 心理咨询类产品:包括心理咨询书籍、心理测试、心理咨询
课程等,能够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
5. 健康饮食类产品:包括各种保健茶、营养食品等,能够提高
人们的身体素质和营养健康。
6. 社交互动类产品:包括社交游戏、社交软件、社交活动等,
能够增加人们的社交圈子和人际关系。
心灵产品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提高幸福感,还能够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提升自我修养和生活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心灵产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愉悦和充实。
- 1 -。
情绪价值在营销中的作用

情绪价值在营销中的作用
情绪价值指的是商品、服务、广告等所传递的情感价值,包括但不限于快乐、愉悦、幸福、温馨、温暖等。
在营销中,情绪价值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消费者往往会根据情感反应来做决策。
情绪价值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通过在广告或宣传中创造情感共鸣,企业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并促进销售。
例如,一个品牌可以使用一个关于家庭美好时光的广告来吸引家庭消费者。
这种广告不仅可以传递品牌的价值和优势,还可以让消费者感到温馨和亲切,进而增加他们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好感度。
情绪价值可以创造更好的品牌形象。
情感共鸣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还可以建立一个积极的品牌形象。
这对于未来的销售和品牌影响力有益。
例如,公司可以使用爱心、责任等情感词汇传达其社会责任感,让人们对于该品牌的印象更加积极,从而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度。
总而言之,情绪价值在营销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情感共鸣,企业可以促进销售、增加忠诚度、提升品牌形象,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
产品营销中的心理反应与情感共鸣

产品营销中的心理反应与情感共鸣近年来,心理学的研究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产品营销中,理解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和建立情感共鸣已成为推动销售增长的关键因素。
产品营销通过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反应以及与其建立情感联系,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提高销售量。
本文将探讨产品营销中的心理反应与情感共鸣,并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一、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心理反应是消费者在接触产品时产生的情绪和感受。
在产品营销中,我们需要借助心理反应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激发购买欲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在产品营销中的应用:1. 渴望与满足感:人们常常会在购买产品之前,期望产品能够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
通过强调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引起他们的渴望和满足感。
例如,广告中经常使用“让你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你的奢侈品梦想”等词语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 惊喜与新奇感:人们对新事物和新体验有一种自然的好奇心。
通过展示产品的独特之处和创新功能,我们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惊喜和新奇感。
这不仅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产品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
例如,电子产品制造商常用“全新设计”、“首次推出”等词语来吸引消费者。
3. 恐惧与安全感:人们常常会因为某种恐惧而寻求安全感。
在产品营销中,我们可以在广告中强调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减轻消费者的恐惧感并塑造安全感。
例如,保险公司宣传中经常使用“让您的家庭得到保障”、“确保您的安全出行”等词语来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
二、情感共鸣的建立情感共鸣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
通过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我们可以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度,并建立忠诚度。
以下是一些实现情感共鸣的有效策略:1. 故事性营销:通过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或与消费者共鸣的情感化体验,可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记忆和认同。
例如,一些慈善机构在宣传中常常会以故事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工作成果和对需要帮助的人们的关怀,以引发消费者的同情心和支持。
产品介绍巧用情绪营销

产品介绍巧用情绪营销情绪营销是一种通过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达到产品宣传和销售目的的营销策略。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介绍巧用情绪营销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目标消费者,增强品牌价值,提高销售额。
本文将介绍几种巧妙运用情绪营销的方法,帮助企业取得商业成功。
首先,利用故事情节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
人们对故事情节有着自然的吸引力,情节中的人物和场景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反应。
企业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让消费者在脑海中产生共鸣。
例如,一个化妆品品牌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女性困难时刻的故事,突出产品在帮助她恢复自信方面的作用。
这样的故事情节不仅可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还可以让消费者更容易产生购买欲望。
其次,运用积极的情绪营销来吸引消费者。
积极的情绪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愉悦感,进而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好感度。
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广告、宣传活动等方式传递积极的情绪,使消费者在接触产品时感受到阳光、激发积极的情绪。
例如,一个体育用品品牌可以通过展示运动员战胜困难的故事,激发消费者的斗志和动力,从而提高销售额。
除了积极的情绪,负面情绪也可以运用在情绪营销中。
在某些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对某些负面情绪产生依赖和共鸣。
企业可以通过与负面情绪相关的问题或难题来推销产品,然后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一个健康食品品牌可以通过突出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问题,并提供健康食品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情绪营销策略可以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和认同,从而提高销售额。
此外,与消费者共同体建立情感联系也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营销策略。
通过建立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企业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例如,一个户外运动品牌可以通过赞扬和支持消费者参与户外活动的热情,与他们建立联系。
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与他们的共同爱好和价值观的契合,从而建立起长期的情感联系。
这种情绪营销策略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最后,企业在产品介绍时还需注意形象塑造和情绪表达的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关键要抚慰情绪和心灵作者:江南春来源:《中国商人》2018年第03期什么比流量更重要如今人人都讲BAT流量,好像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其实,流量的红利已结束,在流量枯竭的时代,什么会比流量更重要?答案是人心。
我是中文系出身,读得最多的一本书是《孙子兵法》。
孙子是一个风险偏好特别低的人,所以孙子打仗讲“计”,“计”不是计谋而是计算。
其基本逻辑是说,我计算出一定能赢,叫“先求胜不求战”;如果确保能赢,战斗才可以出动。
如何“先求胜而不求战”?答案是:道、天、地、将、法。
天就是天象、天时。
任何企业的崛起都有一个时间窗口,在这个时间里你能起来,换一个时间窗口你就不能;地就是渠道布局;将就是团队;法就是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激励机制。
“天、地、将、法”对于一个企业无比重要,但是中国人打仗把“道”放在第一位。
什么是“道”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
“道”是什么?道是人心。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赢得用户的心。
中国的商战也是如此。
30年前,商战的核心要素叫生产端,广东人为什么厉害?“三来一补”,什么都能造。
广东人最牛的地方在于,把整个生产能力都掌握在手里,先富起来。
首富在那个时代都出自广东。
15年之后,首富转场到了浙江,比如宗庆后先生成了首富,他的产品可以卖到250万个网点。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从生产端转向了渠道端,能把渠道做深、做透,做到每一个毛细血管,实力就更强。
到了今天,有天猫、京东这些公司,重构了渠道结构。
你想买一个品牌,有完全买不到的可能性存在吗?好像很少。
但是,最近渠道端的优势也被解构、被消解了。
什么是最新的优势呢?30年前生产端的优势来自哪里?来自短缺经济,而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过剩的,同质化的过剩经济时代,什么才是核心要素?事实上,每个消费者在每一个品类当中都面对很多提供者,这时候每一个品牌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你如何简单地说出你的差异化,说出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商家斗争核心在哪儿?在消费者脑子里。
你的前线在什么地方?战争发生在哪儿?在消费者的脑子里。
有没有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你相对于竞争对手在消费者的脑子里如何取得优势位置,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商业战争的4种类型中国的商业战争通常有4种类型:第一,当行业领导品牌的时候你要做什么?封杀品类。
烤鸭就吃全聚德,果冻就吃喜之郎,租车就找神州,装修就上土巴兔。
第二,老二通常是占据特性的,都是“更什么的”:更高端的电动车雅迪,大吸力油烟机。
第三,老三聚焦业务,也就是做一个垂直领域,守住一个自己独特的地方。
可以守住一个省,在这个省里是最大的;可以守住一个行业、人群,聚焦某种品类。
第四,开创新品类。
大家都不带你玩,你索性开创新品类。
我举个例子,互联网行业老大是谁?天猫。
天猫的广告语是“上天猫,就购了”,还用去别的地方吗?不需要,老大就是封杀品类。
京东干不干?京东不干了,京东说同样低价买一个真的、赞的、快的,多快好省。
京东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重新定义天猫,我多快好省,送货快,又不卖假货,还是高品质的。
老二通常是找老大麻烦,戳轮胎的。
老三是聚焦一个垂直业务,比如唯品会,一个专门做特卖的网站,我在做特卖这个领域更加专业、专注,只做特卖,不做别的。
老四直接做微商,开创了新品类。
企业要代言一个品类代言品类方面,阿里巴巴等于电商,腾讯等于通讯,百度等于中文搜索,滴滴等于专车,喜之郎等于果冻。
你一旦等于一个品类,生活无比愉快,利润率和市场份额足够高,因为最可怕的就是你在消费者心中等于一个品类。
饿了么最早做校园外卖,一路领先,后来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也冲进去,在校园里打了个平手,饿了么略有领先。
后来大家都要打白领外卖市场,因为白领外卖市场比较大。
张旭豪去打白领外卖市场的时候信心不是那么充分,所以他找到我,我俩聊了一下。
我问他,你为什么觉得你不占优势?他说美团、百度知名度对白领市场足够高,校园市场是我先做,所以知名度比他们高。
如果冲进白领市场,他们俩的知名度比我高,流量也比我大。
而且这两家公司的钱比我多很多,几百亿美金市值的百度和70亿美金市值的美团,饿了么只有7亿美金估值,手上只有3亿人民币。
这个仗怎么打?我看了一下形势,说可以打,并认为百度外卖一定会惨败。
因为百度在消费者心中等于中文搜索,延伸等于地图,他在消费者心中不可能等于外卖。
所以从起名第一天起,百度就已经注定惨败。
我认为美团会成功,因为美团是做团购的,团购跟外卖在一个语义范围,都跟餐饮有关,但是,他的知名度优势对饿了么不存在。
所以我说,张旭豪你的担心没必要的。
我列举饿了么会成功的三个要素:第一,钱少。
钱少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会很专注地做外卖,恰巧饿了么是可以专注做外卖的。
美团做电影票、旅游、外卖、团购,所以它在消费者心中不会很专业。
品牌延伸是一个误区,美国的品牌其实都是专家型品牌,日本的品牌都是延伸型品牌。
我一直认为要做专家型品牌。
十几年之前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说走专业化道路的时候,有人说日本的品牌不是很好吗?六大株式会社包揽一切。
但近期六大株式会社是不是都惨败了?因为你代表的东西太多,到底哪个更专业?比如你要做心脏手术,你会找一个心脏外科医生还是找一个群科医生?你肯定是找一个心脏外科医生。
日本、台湾地区都是这种大企业通病,但像美国、中国一定会走专业化道路。
苹果的产品也挺多,但其实苹果是一个公司名,他的产品叫iPhone、ipod、ipad等等。
在手机行业的品牌叫iPhone,听音乐叫ipod,每个地方都有一个自己独特的品牌。
就跟宝洁一样,海飞丝、潘婷、飘柔、玉兰油、舒肤佳,都代表不同的特性,宝洁只是一个公司名字,其他都是专业型品牌。
饿了么钱少,走专业化道路,百度外卖和美团外卖都是分散化道路,这是饿了么的优势。
第二,没有流量。
没流量第一个就想引爆,有流量的多数给自己导流量,导完流量之后进入了瓶颈再想引爆。
所以饿了么第一步会走对路。
第三,名字起得好。
名字起得好是一个人革命的根本,好名字架不住在每一个时间、每一个阶段都被别人记得住,这时候传播成本最低,被记住的概率最高,天然就成功了。
我认为饿了么的成本就比别的品牌低。
我在2016年6月20日左右发动了一次猛攻,用最快的速度拿9200万元把饿了么从APP Store一百二十几位一路提升到二十几位,这时候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大概在五六十位左右。
用两轮广告大概8周的时间,把饿了么一天700万的外卖量提升到3400万,2016年7月底,饿了么的市场份额达到35.13%,排在白领市场第一位。
抓住这个时间窗口我们奋力一搏,最后饿了么的估值从7亿美金涨到15亿美金,后来涨到45亿美金,2017年年初涨到了86亿美金,最近收购了百度外卖。
百度外卖被收购的时候只值6亿美金,收购之后饿了么的估值变成了100多亿美金。
与此同时,2016年开始,美团外卖开始加强反攻,在分众打了一个广告,叫“美团外卖,送啥都快。
”楼宇电视框架上发动这个广告之后,饿了么在2016年7月和12月最热和最冷的天发起了两次战役,从300万单打到了950万单。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老大、老二各有战术,但是你今天在市场上不能数一数二,你的日子就很难过。
百度外卖数三,老大老二一打仗,老三就死掉了。
广告语的背后折射广告语背后是一个竞争战略,你能传达到消费者心智中,你的广告语就是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一句广告语好不好,基本上三个要求:第一,顾客认不认;第二,员工用不用;第三,对手恨不恨。
广告语是一个企业设计了一句话,让消费者传给消费者听的。
一家企业有没有品牌,可以做一个测试:首先,找到30位企业高管,让他们用一个词、一句话形容一下公司。
写出来的差不多就对了,如果大多数员工写得都不一样,说明没有一个统一的消费者认知。
其次,再找50个客户来写,如果写出来五花八门,说明你的产品没有被确切地认知。
战术是什么?战术就是相对你的竞争对手如何找到优势位置。
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调动公司所有资源,让这个战术优势得以最大化。
比如OPPO手机是拍照很好的手机,这就是它的战术。
管理学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你如何能够确保进入同质化之后取得竞争优势?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安全感的,品牌帮助消费者建立信任,所以你的广告语说出差异化竞争优势之后,很重要的问题是怎么让消费者相信。
广告降低交易成本成功的企业要取得指数级增长,大概有几种方案:第一,开创差异化的价值,在用户心智中一定有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第二,抓住一个特定的时间窗口;第三,采取饱和性攻击。
在消费者心中,一定有一个词,你清晰地把这个词说出来,它一定会引爆主流人群。
德鲁克先生讲过一个问题,企业只有两个基本功能,功能一:创新,也叫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基础。
功能二:通过市场营销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
当你有时间窗口的时候没有饱和攻击,你就是在“裸奔”。
很多公司在前边跑,不知道黑暗中有什么,他不知道其他同品类还在测试,黑暗中有很多双眼睛在他身上打磨,他没有感觉到。
这个时间很容易裸奔。
要抓住时间窗口,时间窗口稍纵即逝。
比如QQ成功花了10年时间,微信成功垄断市场只花了3年,现在的时间窗口期越来越短。
很核心的问题是,一个新物种从脆弱到固化,在时间战场上如何抢占新的优势?必须在消费者心中占据关键词,先入为主抢占心智。
一旦先入为主,等于直接关掉了别人的门路。
如果你有好的主意,在做一个新物种,初期一定要猛而快,一旦你变成显性,会有更多人看到你。
孙正义说,要做遥遥领先的第一,不然你失去利润只是时间问题。
回顾一下58同城对打赶集网,赶集网杨浩涌就是现在瓜子二手车的CEO。
杨浩涌反思说,他错过了最大的历史机会。
他是先发动广告战的,用了一个月发动了一次广告战,战局3:1,杨浩涌暂时领先。
他觉得对方肯定翻不过身,所以很得意地把广告停了下来。
58同城的姚劲波很气馁,但是姚劲波默默地花3个月时间,从股东那里凑了3亿元人民币重新打回去,杨浩涌瞬间被压在身底。
大家都是同类型分类信息网站,被58同城压制后,杨浩涌说他一直很痛苦。
直到有一天,杨浩涌的机会来了。
58同城的姚劲波说,他人生最大的失误是在华尔街上市的时候,他跟华尔街的投资人说,我们马上就可以赚钱了。
58同城上市的那个季度,怎么赚钱呢?把广告一脚踩掉,一个季度赚了好几个亿。
杨浩涌就利用了这个机会,把手上所剩的3亿元人民币全部打出去,跟姚劲波打成了平手。
在此之前,媒体采访姚劲波,姚劲波说我们根本不用收购赶集网,他根本不是我的竞争对手。
最终,杨浩涌孤注一掷,改变了局面。
58同城一看打不死对手,用40亿美金收购了赶集网。
当时58同城45亿美金,收购赶集网用了40亿美金。
所以,姚劲波说,广告是最便宜的,我当时如果再拿10亿元人民币,早就把赶集网打跨掉了。
但是,姚劲波没有烧10亿元人民币,最后花了多少钱?40亿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