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文言实词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自主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自主

自主加餐练14 文言虚词(二)7.若[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Ⅰ)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若:动词,译为“像”“好像”“如同” (2)(2017·全国卷Ⅱ)尔曹(辈)若.健,远相避也若: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假如,如果” 8.所[实战高考](1)(2017·浙江高考)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所以:复音虚词,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2)(2017·全国卷Ⅰ)混(人名)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所: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交往的人” (3)(2017·天津高考)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所:助词,用在被动句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 9.为[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Ⅰ)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为:动词,做 (2)(2017·全国卷Ⅱ)既引见,即除为.郎中 为:动词,担任 (3)(2017·全国卷Ⅱ)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为:介词,译为“给,替” (4)(2017·全国卷Ⅲ)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为:语气助词,读wéi ,用在句末,常与“何”“奚”等相配合,表疑问或反诘 (5)(2017·天津高考)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为:介词,表原因或目的,译为“因为”“由于”“为了” 10.焉[实战高考](1)(2017·天津高考)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焉:兼词,兼有介词和代词的功能,相当于“于+之”(2)(2017·江苏高考)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焉:助词,表示陈述语气,了、啊(3)(2016·全国卷Ⅰ)(曾)公亮明练文法……首相韩琦每咨访焉.焉: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他11.也[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Ⅰ)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不译(2)(2017·全国卷Ⅰ)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也: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语气,不译(3)(2017·浙江高考)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也: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啊”(4)(2016·天津高考)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也: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意义,不译12.以续表[实战高考](1)(2017·浙江高考)(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2)(2017·全国卷Ⅰ)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以:介词,表处置,译为“把”(3)(2017·全国卷Ⅰ)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以: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4)(2017·全国卷Ⅰ)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以:介词,表使用,译为“拿”或“用”(5)(2017·全国卷Ⅱ)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以:动词,认为(6)(2017·全国卷Ⅲ)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以:复音虚词,“何以”,即“以何”的倒装。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自主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自主

自主加餐练10 文言实词(十)91.相 成语助记:相机行事 相濡以沫 形影相吊 吉人天相[实战高考](7)(2017·全国卷Ⅱ)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偏指“我” (8)(2017·全国卷Ⅲ)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相:宰相 (9)(2016·全国卷Ⅱ)岁大饥,人相.食 相:互相92.谢 成语助记:闭门谢客 新陈代谢[实战高考](6)(2017·天津高考)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 谢:辞别 (7)(2016·天津高考)宗质起敬,谢.曰谢:道歉,认错93.信成语助记:信口开河信手拈来信以为真背信弃义[实战高考](9)(2015·湖北高考)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信:相信(10)(2015·重庆高考)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信:相信94.兴成语助记:大兴土木兴师动众方兴未艾夙兴夜寐[实战高考](9)(2017·浙江高考)其有国者成败废兴.兴:振兴,兴起(10)(2016·山东高考)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兴:发动95.行成语助记:我行我素行之有效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实战高考](11)(2017·全国卷Ⅱ)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行:行为,作为(12)(2017·全国卷Ⅲ)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行:去,前往(13)(2017·天津高考)操行.事上,亦如此焉行:品行96.幸成语助记:幸灾乐祸三生有幸[实战高考](5)(2017·浙江高考)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庆幸(6)(2017·全国卷Ⅱ)憙疾病,帝亲幸.视幸:皇帝到某处97.修成语助记:不修边幅修身养性[实战高考](7)(2016·全国卷Ⅲ)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修:编撰,编修(8)(2015·四川高考)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修:整治98.徐成语助记:徐娘半老按辔徐行[实战高考](3)(2015·湖北高考)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徐:慢慢地99.许成语助记:以身相许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实战高考](7)(2016·浙江高考)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许:用在数词后,表约数(8)(2015·山东高考)君不许.臣,臣不敢将许:答应100.阳成语助记:骄阳似火阳奉阴违。

(浙江专版)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一)文言实词

(浙江专版)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一)文言实词

(浙江专版)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文言实词一、考点针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

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改吏部,历验封郎中。

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

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

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

后竟赠,非制.。

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

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

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

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

中外皆服。

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

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

有年引.诏旨请,不从。

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

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

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

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

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

帝怒,夺.职归。

(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举:考取(2)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援:援引(3)大学士张居正主.之主:同意(4)功臣殁.,公赠王殁:死亡(5)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易:改变(6)竟.以原奏上竟:最终(7)居正不怿.怿:高兴(8)十二年起.稽勋郎中起:起用(9)南畿、浙江大祲.祲:灾荒(10)有年疏陈.济急六事陈:陈述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伐:夸耀B.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署:代理C.有年引.诏旨请引:援引D.而江西亦岁俭.俭:歉收,年成不好解析:选A 伐:功勋,功绩。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竟赠,非制.制:规章制度B.诏禁邻境闭籴.籴:购买粮食C.中请稍弛.前禁弛:放宽D.帝怒,夺.职归夺:改变解析:选D 夺:剥夺。

浙江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检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安昌老镇最著名饭店独有的糟(zo)熘菜系,都是手工“吊糟”,需要十来天的功夫,慢慢制作,缓慢发酵(jiào)。

这样做出来的卤水,那滋味是可想而知的。

B.新城区人才管理中心能改变固有的旧工作模式,不把过时的老经验奉为圭臬(niè),大力推行线上人才综合评价系统的使用,给广大应(yng)届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平台。

C.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表示:“我的故事,能跨越国境和障(zhàn)壁,打破各种壁垒,不能拘泥(ní)于形式,能否反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D.《三国演义》的其中一回讲了一个典型的“韬晦(huì)”故事。

暂时投奔(bn)曹操的刘备,暗中参加了董承等人除掉曹操的计划,为了蒙弊曹操,刘备装出胸无大志的样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平台鱼龙混杂,”一位网友说:“它们在‘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有失真实的故事。

”【乙】显然分享知识的网络业态正遭遇几近相同的困境: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让这些平台越来越像路边的电线杆;日益沉重的营利压力让收费发布成为不可言说的潜规则;内容生产的随意化,让知识分享和使用链条上的很多人大失所望。

在众筹与共享并驾齐驱的时代浪潮中,平台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真实性不应背道而行。

知识的田野没有边界,生长其中的作物却需要甄别。

【丙】每个人都应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培育知识的植株,做一个独具慧眼、恪尽职守的劳作者。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龙混杂B.几近C.营利D.甄别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4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来到舟山,领略了“诗画浙江”的海岛风情:在“南海观音”前,他们被东方佛教文化所吸引;在普济禅寺,又叹服于杰出的古代建筑工艺。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20)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20)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20)11、曾【词义推导】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

虚化为“曾经”(念céng)。

【词义例释】读音一:céng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读音二:曾zēng(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如:曾祖父、曾祖母(2)动词,通“增”,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

(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或表语气增强,与“不”连用,译为“连……都”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

【成语助记】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

才有多少时候。

指时间没过多久。

曾经沧海:曾经:以前经历过。

比喻世事变迁之巨及经历之多,眼界非常开阔,不把平常的事物放在眼里。

后用来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其他如:似曾相识曾母投杼曾参杀人【迁移练习】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齐议移山。

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

愚公笑曰:“何曾()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练习答案】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 “文言实词题”综合练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 “文言实词题”综合练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 “文言实词题”综合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9分)初,广东大埔民蓝松山、余大眷倡乱..,流劫..漳、延、兴、泉间。

官军击败之,奔.永春。

与香寮盗苏阿普、范继祖连.兵犯德化,为都指挥耿宗元所败,伪.请抚。

吴百朋亦阳罢兵,而诱贼党为内应,先后悉擒之,惟三巢未下。

三巢者,和平李文彪据岑冈,龙南谢允樟据高沙,赖清规据下历。

朝廷以倭患棘.,不讨且十年。

文彪死,子珍及江月照继之,益猖獗。

四十四年秋,百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上疏曰:“三巢僭号..称王,旋抚旋叛。

广东和平、龙川、兴宁,江西龙南、信丰、安远,蚕食过半。

不亟讨,祸不可言。

三巢中惟清规跨江、广六县,最逆命,用兵必自下历始。

”帝采部义,从之。

百朋乃命守备蔡汝兰讨擒清规于苦竹嶂,群贼震慑..。

(选自《明史·吴百朋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9分)(1)余大眷倡乱..倡乱: (2)流劫..漳、延、兴、泉间 流劫: (3)官军击败之,奔.永春 奔: (4)香寮盗苏阿普、范继祖连.兵犯德化 连: (5)为都指挥耿宗元所败,伪.请抚 伪: (6)朝廷以倭患棘.棘: (7)百朋进.右副都御史 进: (8)三巢僭号..称王 僭号: (9)群贼震慑..震慑: 参考答案:(1)发动叛乱 (2)流窜、抢劫 (3)逃跑 (4)联合 (5)假意、假装 (6)通“亟”,急切,急迫 (7)晋升 (8)冒用帝王尊号 (9)使动用法,使……震惊恐惧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吴百朋亦阳罢兵,而诱贼党为内应,先后悉擒之,惟三巢未下。

(5分)译文:(2)不亟讨,祸不可言。

三巢中惟清规跨江、广六县,最逆命,用兵必自下历始。

(5分) 译文:参考答案:(1)吴百朋也佯装罢兵,利诱乱贼的党羽作为内应,先后将他们全部抓获,只有三个贼寇的巢穴没有攻下。

(2)不赶紧讨伐,祸害不可言说。

三个巢穴中只有赖清规的势力跨江西、广东六县,最违逆圣命,讨伐必须从下历开始。

2018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版)高考大一轮总复习:语用、古

2018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版)高考大一轮总复习:语用、古

语用、古诗文加餐练18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赧.颜(nǎn) 怄.气(òu)兜.圈子(dōu)铩.羽而归(shà)B.喷.香(pèn) 翘.楚(qiáo) 煞.风景(shā) 金蝉脱壳.(qiào)C.悭.吝(qiān) 采撷.(xié) 落.不是(lào) 奴颜婢.膝(bēi)D.倾轧.(yà) 圭臬.(niè) 入场券.(juàn) 强.颜欢笑(qiǎnɡ)解析:选B A项,“铩”应读“shā”;C项,“婢”应读“bì”;D项,“券”应读“qu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夜晚,月光洒在这光怪陆离的山谷间,凭添了几分阴森恐怖,山峰枯寂奇崛突起,没有富士山那样的柔媚,倒像一把犀利的宝剑,直插云霄。

B.先哲回溯自我教育的源头,概括论述儒学的心性哲学,以心性哲学作为自我教育发韧,从中梳理出作为儒学自我教育现代转换的理论根据。

C.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加速贬值以提振出口刺激经济,会带来更多的经济不稳定因素,与改革思路相悖,实乃饮鸠止渴。

D.香港艺术展上作品让人目不暇接,展厅中日本艺术家的作品“梦游娃娃”及其衍生品,那个睡眼蒙眬看似卖萌的小女孩,尤其令人流连忘返。

解析:选D A项,“凭添”应为“平添”;B项,“发韧”应为“发轫”;C项,“饮鸠止渴”应为“饮鸩止渴”。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

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

B.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C.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学案1 文言实词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课件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学案1  文言实词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 ,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 . ③ 圣人微 旨不传 ,乃郑玄 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 . . 必挈臵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 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 . 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
8
⑤不足 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盖 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⑦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⑨商人重 利轻 别离(《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⑩思垂 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⑨轻 目重 耳之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⑩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 名于后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浙江卷自2012年开始,连续几年在选材上以记、序言、书信类实用文为主,而没 有像其他省市那样考查传记文。这是浙江文言文考查的一大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一)文言实词一、考点针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

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改吏部,历验封郎中。

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

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

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

后竟赠,非制.。

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

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

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

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

中外皆服。

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

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

有年引.诏旨请,不从。

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

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

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

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

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

帝怒,夺.职归。

(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举:考取(2)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援:援引(3)大学士张居正主.之主:同意(4)功臣殁.,公赠王殁:死亡(5)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易:改变(6)竟.以原奏上竟:最终(7)居正不怿.怿:高兴(8)十二年起.稽勋郎中起:起用(9)南畿、浙江大祲.祲:灾荒(10)有年疏陈.济急六事陈:陈述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伐:夸耀B.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署:代理C.有年引.诏旨请引:援引D.而江西亦岁俭.俭:歉收,年成不好解析:选A 伐:功勋,功绩。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竟赠,非制.制:规章制度B.诏禁邻境闭籴.籴:购买粮食C.中请稍弛.前禁弛:放宽D.帝怒,夺.职归夺:改变解析:选D 夺:剥夺。

[参考译文]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

陈有年考取嘉靖四十一年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

改任吏部,历任验封郎中。

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去世,他的弟弟锦衣都督朱希孝贿赂宦官冯保,援引张懋的例子请求赠封王号,大学士张居正同意他的请求。

陈有年坚决不赞同,起草奏章上言说:“根据令典:功臣死亡,公赠封为王,侯赠封为公,子孙世袭的人,生死只享受原来的爵位。

张懋赠封为王,朝廷议论不同意,就是朱希忠的父亲朱辅也这么认为。

后来竟然被封赠,不符合规章制度。

况且朱希忠没有讨敌的功勋,怎么能乱加宠幸?”左侍郎刘光济代理吏部事务,按张居正的意思,删改奏稿。

陈有年极力争辩,最后将原奏章呈上。

张居正不高兴,陈有年当天就称病离去。

万历十二年他被起用为稽勋郎中,历任考功、文选郎中,谢绝请托。

朝廷内外都佩服他的为人。

调任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江西。

为皇帝供给用品的尚方官需要的陶器,大都很奇巧,难以制作,后来有诏令允许适当减少,不久又照旧额。

陈有年援引诏令请求裁减,未获同意。

内阁大臣申时行等人坚持争辩,才减免十分之三。

南畿、浙江遭遇大灾,诏令禁止邻地买进粮食,商船都汇聚江西,安徽人最多。

而江西当年收成也不好,众人请求陈有年禁止。

陈有年上奏陈述救急的六件事,其中请求稍稍放宽先前的禁令,使江西的百姓得以自救。

南京御史方万山弹劾陈有年违背诏令。

皇帝恼怒,剥夺了陈有年的官职令他回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

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

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

服阕,署.威宁府。

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

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

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

寻以母忧去官。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朱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

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

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

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织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诏允行。

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

七年,开野蚕山场百余所,比.户机杼相闻。

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

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

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十二年,卒于官。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有删改) [注] ①陴:附属的土墙。

②甃(zhòu):修砌。

③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授.湖北枝江知县授:任命(2)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忧:指父(母)之丧(3)服阕,署.威宁府署:代理(4)实.土石实:用……填充(5)去.城三十里去:距离(6)时群苗交.煽交:勾结(7)军事方殷.殷:盛、频繁(8)德荣治鞫.,详慎重轻鞫:审问(9)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见:通“现”,显现(10)转相仿效,可以有成.成:成效(11)疏陈课民树.杉树:种植(12)益囚.粮囚:储备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贵州按察使擢:提升B.疏陈课.民树杉课:督促C.比.户机杼相闻比:近来D.勖.以为己之学勖:勉励解析:选C 比:接近、临近。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省:反省B.苗亦人类,曷.可尽杀曷:怎么C.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数:多次D.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恤:怜悯解析:选D 恤:关怀照顾。

[参考译文]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

康熙五十一年考中进士,被(皇帝)任命为湖北枝江知县。

雍正三年,(陈德荣)升任贵州黔西知州,因父丧归家。

守丧期满,代理威宁府知府。

不久,乌蒙土司叛乱,陈德荣前往威宁防守。

(当时)城墙坍塌,仓促间(他)赶忙(命人)堆聚米桶,用土石填充,砌筑块石加固城池,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巍然屹立。

叛贼焚毁了牛卫镇,在离城三十里的地方驻扎,陈德荣日夜备战,叛贼不敢逼近。

总兵哈元生的援军到达后,叛贼败逃。

不久,陈德荣因母丧卸任。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上奏推荐,(陈德荣被)提拔为贵州按察使。

当时苗裔互相勾结煽动,正是军事行动频繁之时,古州姑卢朱洪文等叛乱的案件,陈德荣负责处置审问,他周密审慎,考量轻重,大家都称赞他处置恰当,民心才得以安定。

等到苗疆渐渐平定,驻军与驻守的将吏大多用苛刻严酷的手段来显现自己的能力。

乾隆二年,贵阳发生大火,陈德荣禀告经略张广泗说:“天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张广泗很受感动,用陈德荣的话来告诫将吏。

乾隆四年,(陈德荣)代理(贵州)布政使,上奏皇帝说:“贵州山多水足,可以疏松土壤改成农田。

如今在邻省雇佣召集种棉、织布、饲蚕和纺织的人,在此地选择田地进行试种,设立专门机构教授百姓(养蚕缫丝的办法),使百姓相互效仿,就可以有成效。

”皇帝下诏允许实行。

乾隆六年,陈德荣上奏陈述督促百姓种植杉树,种植了六万株。

乾隆七年,(陈德荣)开野蚕山场一百多所,临近住户的机杼声可以互相听到。

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被温和恳切的诏书称赞奖励。

(陈德荣)又大力修建内外城墙、坛庙和学舍;广泛设置收容所,收纳生病的行旅之人;多多储备粮食。

冬天寒冷,他关怀照顾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和孤儿等。

(陈德荣)亲自督促学生,用儒学中的修身养性之学来勉励他们。

乾隆十二年,(陈德荣)在任上去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天顺四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检讨。

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

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

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

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帝慰答之。

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

报.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侣钟代。

(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有删改)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经刚介方正..方正:端方正直,品行端正(2)虽重忤.旨不恤忤:违反,抵触(3)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疾:憎恨,厌恶(4)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遗:赠送(5)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交通:暗中勾结(6)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竞:争逐,投靠(7)臣但.有寸金、尺帛但:只要,如果(8)以为..奔竞无耻之戒以为:把……作为(9)报.许,赐敕.驰驿报:回复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重忤旨不恤.恤:顾及B.阑.入臣名阑:擅自C.若无干涉..干涉:关涉牵连D.庶.得展布四体庶:差不多解析:选D 庶:表示可能或期望。

[参考译文]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

天顺四年考中进士。

(后来)改任庶吉士,授予检讨职务。

成化年间,做过侍读、中允等职,在东宫侍奉孝宗。

周经刚强耿直,端方正直,喜欢竭力劝谏,即使深深违反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

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憎恨他。

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务的账簿,非常生气。

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暗中勾结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

周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

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

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您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

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是否曾经谈到我。

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

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一寸金、一尺帛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诫。

如果没有关涉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舒展四肢,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

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

”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

弘治十三年,星宿变化,(周经)自己陈说请求退休。

皇帝回复许可,并下诏赏赐可以使用驿站,加封太子太保,让侣钟代替他。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