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家

合集下载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学们好!1953-1956年的中国,如果什么进方传来锣鼓声,那么多半是因为“公私合营”了。

中国在全国工商业者基本普遍拥护下圆满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怎样实现的?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第三个知识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下面,我们从三点来了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剥夺剥夺者”使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人民的财产,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如何剥夺,马克思、恩格思曾经设想过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恩格斯说:“我们决不认为,赎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许的;马克思曾向我讲过他的意见:假如我们能赎买下这整个匪帮,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了。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也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

但遗憾的是后来俄国资产阶级选择了国内战争的反抗方式,列宁的设想未能实现。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

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但是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无产阶级有偿购买的生产资料,是本属于我们的,却被资产阶级剥夺占有了。

现在无产阶级翻身作主人后,要拿回我们自己的生产资料,但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了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发挥民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我们不采取暴力没收的方式取回我们的生产资料,而是赎回来,在一定年限内将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给资本家的方式赎回。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语法知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语法知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完成了对其社会主义改造③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④手工业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

公私合营后企业生产资料执掌于A.民族资本家B.个人C.国家D.地方政府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标志着我国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②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④开始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度时期。

党在这个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使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1956年1月20日,上海市召开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大会,市政府批准全市尚未合营的205个行业106274户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此后资本家个人A.不能继续经营原企业被国家没收B.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获得部分收益C.继续经营并把大部分利润上缴政府D.继续经营并把小部分利润上缴国家6.新中国的工业化的不利条件是农业相当落后,制约工业化的进程,政府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措施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优先发展重工业D.制定过渡时期总线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一单元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训练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 )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集体化C.农业机械化D.工业电气化答案:A知识点:工业化起步解析:分析:一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为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选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

2.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推动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采用合作化运动C.开展公私合营D.组织生产合作社答案:C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1953到1956(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走集体化道路,参加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走公私合营道路,采取赎买政策。

因此选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得出。

3.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C.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D.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答案:D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因此选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识记三大改成的历史意义。

4.中国共产党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A.1950年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答案:D知识点:工业化起步解析:分析: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时间的了解。

可以用时间比较法来解答此题,如1950年的大事,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抗美援朝战争开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点评:此题可以采取排除来选择,也可结合教材记住时间。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新人教版2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新人教版2

第一个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
第一个农业合作社
• (二)、手工业合作化
手工业的改造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 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 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 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 户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 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 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 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 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 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 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 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 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 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 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 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 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 吗?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在社会主义改造
北京工 商界私 方表决 心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 向毛泽东送喜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晚白 如果你是一 上天 名工商业者 抱, 敲 你愿不愿意 头锣 公私合营? 痛打 哭鼓
黑龙江哈尔滨市各界庆祝社会主义 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社农 会业 主、 一 义手 九 改工 五 造业 六 。和 年 资底 本, 主我 义国 工完 商成 业了 的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课题三大改造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

知识目标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和结果、实质和意义。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学生欣赏。

教师:歌词中提到社会主义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社会主义有这么高的优越性,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二、思考问题阅读教材23—26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存在什么缺点?三、学习新课(一)农业合作化情景设置一:多媒体展示《王老汉的困惑一》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问:什么事情让王老汉困惑?学生答:农民把刚分到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

师:为什么农民要卖掉土地?(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3页第一自然段)师补充:王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王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

公私合营的资料

公私合营的资料

公私合营相关资料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

10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1954年9月2日,政务院第二百二十三次政务会议上通过《公私合营暂行条例》。

1955年下旬,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趋势。

11月,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会议,加强了对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领导。

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

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可简单概括为:1.企业由资本家所有变为公私共有。

2.资本家开始丧失企业经营管理权。

3.企业盈利按“四马分肥”原则分配。

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随后,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在公私合营过程中,广州以“王老吉”等民族工商业的代表表现出合作的态度。

公私合营后,每年制药厂向王家等私股持有人支付5%的定息,作为分红,期限20年。

不过,这一定息是“一刀切”的,不论企业盈利状况如何,也不考虑私股股东的意愿。

实际上,根据当时的情况,这一定息不但远低于制药厂的盈利,也低于银行当时的定期存款利息。

1956年的《国务院关于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的时候对财产清理估计几项主要问题的规定》,其中涉及到了机器、房屋、矿藏、成品、原料、公积金等,但通篇并无提及非物质的虚拟事物。

根据同年的《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对于资产阶级私有的生产资料,不是采取没收的政策,而是采取赎买的政策。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⒈解释下列概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进行生产劳动,共同分配所生产的产品,实现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方面的完全平等。

国有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国有制是代表全民所有制的形式。

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之所以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从根本上说,是由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特点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的。

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一定范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经济:个体生产者或消费者自愿联合起来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形式。

按照合作经营的业务范围划分,有信用合作、购买合作、供销合作、运输合作、农业生产合作、手工业生产合作、工业合作和消费合作等。

股份合作制: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内容包括:第一,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劳动,才有权参与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第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是全部社会产品,只是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品;第三,社会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算劳动报酬的形式。

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按工人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或工作量),以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工资的一种工资形式。

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首先,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在旧中国,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个部分。

其中,官僚资本依附于帝国主义,并和封建主义相勾结,垄断了旧中国的经济命脉。

它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代表着旧中国最反动、最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卷1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卷1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卷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分数:2.00)A.资本主义体系B.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解析:解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社会性质为过渡性的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但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故C项符合题意。

3.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逐步成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是( )(分数:2.00)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地主阶级、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矛盾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析:解析:近代以来的主要矛盾分为四个阶段:1840~1949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949~1952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矛盾;1952~1956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1956年以后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底,逐步成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故C项正确。

4.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形式,其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是( )(分数:2.00)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家、私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私营企业业主认购公私合营企业股票,是公私合营的具体实施措施。

公私合营企业的股票,由股票持有人按期领取定息到十年,系国家对股权人资产的赎买。

十年期满后,不再清退股金。

1979 年1月19日,国家财政部于(79)财企第11 号《关于合营企业私股股金股息是否退还问题的复函》中明确答复:“关于合营企业中私股股金股息是否退还问题,经与中共中央统战部办公室联系,他们意见,按政策规定原参加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是一律实行定息的办法,定息发至1966年第三季度止,股金不退还。

”按当时政策规定,公私合营企业的股票至1966 年第三季度止,其记载的权益已然消灭。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的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