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与名士
豫南九校2011---2012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名士与名流
1.下列关于“名流”与“名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分) A.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但人生姿态不同,人 生境界不同。 B. 名流与名士对社会的意义不可相提并论,前者务实,后者 务虚。 C.名流与名士的流变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有着密切的 关系。 D.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前者常常是刻意求得,后 者往往是无意而得。 B(“前者务实,后者务虚”意思和原文不符。)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 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 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 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 云去。 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 “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 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 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 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 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 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 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 下去。
C(3分)E(2分)A(1分) (A“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不确切。 B朱丹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 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 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D考查情节及主题:大师最后录取朱丹是因为认识到他既 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够理解 他,接受他。)
9.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 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6分) 答: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1分)三四 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 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2分) 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 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2分) 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 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1分)
绍兴名士——精选推荐

绍兴名士绍兴是名士之乡,名人数量多、品位高、种类全,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灿烂。
绍兴的历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称之为名人文化。
名人的生平业绩、著述成果、思想精神,名人在绍兴的故居遗迹以及他们在外地的影响力、吸引力等等,都是绍兴的宝贵资源。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绍兴人物精华的经典性概括和评价。
代有人杰,史不绝书,名流荟萃,歆动中外。
这是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突出标志。
大禹大禹,黄帝轩辕氏玄孙,姓姒,名文命,亦称夏禹,上古治水英雄。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
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
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
被尧的继承人舜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当时的绍兴地区也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
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荒蛮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人民得以从事垦殖为生。
大禹在外十三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被舜选为接班人。
即位后,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
晚年东行巡狩,因病亡,葬于会稽山,今绍兴东南有禹陵。
其子启登天子位,每逢春秋均派使者致祭,至第六世少康,恐祭祀绝迹,乃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于越。
越国之称即始于此。
句践句践(约前520-前465),又名菼执,大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期越国君主。
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毅力,成就大业。
公元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率精兵大举进攻越国,夫椒(今江苏吴兴)一役,越国三万将士仅剩五千,疆土仅剩百里之地。
拼死相抵,还是屈辱求和?句践明智地选择了后者。
他命文种、计倪等大夫守国,自己带着夫人和大夫范蠡入质于吴。
句践在吴国受辱负重三年,终于换取了吴王夫差信任,被释放回国。
回国后,句践便卧薪尝胆,苦心焦思,发愤图强,誓复吴仇。
宁都中学2012届高三11月月考课件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根据原文内容, ( ) A.创造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需要名 . 流坚贞自守、不媚世俗,既有遁世无我之心, 流坚贞自守、不媚世俗,既有遁世无我之心,又有入 世救世之志。 世救世之志。 B.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 . 发展,导致人的素质普遍下降,因此名士越来越少, 发展,导致人的素质普遍下降,因此名士越来越少, 名流越来越多。 名流越来越多。 C.时代和时尚的变化会使许多名流被新的名流 . 取代,而洁身自好有“士”的独立人格的名流却不会 取代,而洁身自好有“ 因此湮没无闻。 因此湮没无闻。 D.名流在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往往丧失了知 . 识人的内在品性,沦为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 识人的内在品性,沦为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因而其 言行常常令名士不齿。 言行常常令名士不齿。 答案: ( 导致人口的素质普遍下降” 答案:B(“导致人口的素质普遍下降”于原文 无据,“因此”表示的逻辑关系也错误。) 无据, 因此”表示的逻辑关系也错误。)
(A贴—帖 具—俱 B贯—惯 蜜—密 C磬—磐 瞭—缭) 贴 帖 俱 贯 惯 密 磬 磐 缭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①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 .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 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 发生的事件 。 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相继采取了救市措施。但金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相继采取了救市措施。 融市场能否________稳定,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稳定, 融市场能否 稳定 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 ③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 这本身就是一 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 个 ,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 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 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 A. 痛不欲生 日益 征候 B. 痛心疾首 日趋 征候 C. 痛心疾首 日趋 症候 D. 痛不欲生 日益 症候 答案: 。 痛不欲生” 悲痛得不想活下去, 答案:B。“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 极点。 痛心疾首” 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日趋” 极点。“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日趋”:一天 一天地走向,逐渐地。 日益” 一天比一天更加。 征候” 一天地走向,逐渐地。“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征候”: 指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症候”:指疾病或症状。 指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 症候” 指疾病或症状。
济南名士

济南名士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半色半城湖。
李白:湖阔数十里,波光摇碧山。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文学家学者: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全真道“七真”之一的丘处机,明代文学"后七子"首领李攀龙。
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
文学家鲍照。
李白、杜甫、苏轼、苏辙、曾巩、元好问、赵孟頫、王士祯、蒲松龄、老舍、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政治家:唐代开国元勋秦琼,唐朝第一名相房玄龄,明代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三代帝王师于慎行。
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中国第一位女电视主持人沈力,配音艺术家毕克,书法家武中奇,美术家韩美林,诗人郑愁予,歌唱家朱逢博,作家王海鸰、张悦然,影星巩俐,2006年被以色列炸死的中国籍观察员杜照宇等等。
老舍散文《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三个月来的济南》《趵突泉》、小说《大明湖》等。
老舍的“第二故乡”是古城济南,他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了。
如今在济南大明湖南岸建有老舍纪念馆。
[1]老舍在济南故居:[2]南新街54号院(今南新街58号院)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
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192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
六朝入剡名士简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六朝入剡名士简介名士一称,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钱钟书《管锥篇》指出:“《礼记》之名士谓有名而不仕者,《史》《汉》之名士则谓有名而犹未仕者。
至魏晋则凡得名早于得官者,虽已仕宦贵达,亦仍称名士,且浸假推及于著名之闻人,原意遂掩。
”六朝名士实际已成“高士”“名人”的合称,包括三类人士:一是声名卓著,远播朝廷,不就征诏,隐居不仕的隐士高人;二是得名早于得官,或虽为高官而能清谈的闻人;三是除僧人外的地方著名人士,为众所重者。
六朝时期是剡中文化大放异彩时期,也是剡中地域文明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
六朝剡中文化,说到底是清谈与佛学碰撞融合的结果,是高僧和名士共同创造的。
它寄托于灵山秀水之间,其核心地域在剡东,即今新昌县境内。
这一时期的高僧活动,另有专文论述,本文试图就这一时期入剡名士作一简介。
一、从入剡“十八高士名人”说起唐白居易作《沃洲山禅院记》,第一次系统地记录了六朝剡地人物盛况。
文中对晋宋来剡高僧作了记述外,又记下了高士名人有:戴逵、王洽、刘恢、许元度、殷融、郄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霞、袁彦伯、王濛、卫玠、谢万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或游焉。
或止焉。
这一串长长的名单包括高士与名人(简称名士)长久为后人所称道与传颂,今先简介如下:戴逵(?一396):字安道,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雕塑尤精。
永和初移家剡县。
性高洁,谨度自处,以放达为非。
太和中被征召,逃于吴。
与吴内史王珣虎丘山游数旬,会稽内史谢玄请绝诏命,复返剡。
赫赫名流的反义词

希望能帮助到您
赫赫名流的反义词
本文是关于赫赫名流的反义词,感谢您的阅读!
【反义词】:无名小卒
【解释】:
名流:míngliú
1.知名人士;名士之辈。
小卒:xiǎozú/cù
1.士兵。
2.引申为起不了大作用的人。
3.官家仆役自称。
4.称攀附权势而为之效力的小人物。
赫赫:hèhè
显著盛大的样子:~有名。
无名:wúmíng
①没有或不知道名称、名字:无名高地|无名英雄|无名氏。
②不出名;没有名声:无名小卒|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③不追求名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④没有名义和正当的理由:师出无名。
无名小卒:wúmíngxiǎozú
卒:古时指士兵。
不出名的小兵。
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济南名士

济南名士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半色半城湖。
李白:湖阔数十里,波光摇碧山。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文学家学者: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全真道“七真”之一的丘处机,明代文学"后七子"首领李攀龙。
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
文学家鲍照。
李白、杜甫、苏轼、苏辙、曾巩、元好问、赵孟頫、王士祯、蒲松龄、老舍、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政治家:唐代开国元勋秦琼,唐朝第一名相房玄龄,明代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三代帝王师于慎行。
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中国第一位女电视主持人沈力,配音艺术家毕克,书法家武中奇,美术家韩美林,诗人郑愁予,歌唱家朱逢博,作家王海鸰、张悦然,影星巩俐,2006年被以色列炸死的中国籍观察员杜照宇等等。
老舍散文《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三个月来的济南》《趵突泉》、小说《大明湖》等。
老舍的“第二故乡”是古城济南,他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了。
如今在济南大明湖南岸建有老舍纪念馆。
[1]老舍在济南故居:[2]南新街54号院(今南新街58号院)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
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192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
试谈什么是“名人”

试谈什么是“名人”什么是名人?名人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
但是,名人文化研究会,研究的对象是“名人”,不明确什么是“名人”,对工作开展是不利的,因此这块硬骨头虽然难啃,我们还是要研究它,探讨它。
下面谈谈本人对“名人”的看法,意为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希雅正。
先谈“名人”一词的出处,“名人”一词最早见于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百科全书——《吕氏春秋》,在《吕氏春秋•劝学》中说:“不疾学而能为天下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该书成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39年前后),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
唐罗隐《酬寄右司李员外》诗:“左省望高推健笔,右曹官重得名人。
”至今也在一千一百年以上。
唐以后,“名人”一词已经常出现在书籍、诗词和口语中。
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名人”一词的解释是“著名的人物”。
《现代汉语辞海》一书对“著名”的解释是“有名”,同义词是“知名”,反义词是“无名”。
对“名”的解释是“出名的,有名声的”。
由上可见,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或《现代汉语辞海》,对“名人”的解释是“著名人物”或“有名人物”。
“名人”是一个统称,在名行各业还有不同叫法。
据《现代汉语词典》载:在某种学术或技能方面有特殊贡献的著名人物称“名家”,在教育界有特殊贡献的教师称“名师”,在学术界、政治界的著名人士称“名流”,在医学界有特殊贡献的医生称“名医”,在旧时代以诗文等著称或者名望很高但不愿做官的人称“名士”,因文笔、技艺等高超而著名的人称“名手”,在戏剧界、影视界、体育界而出名的演员、运动员称“明星”……以上所谓的“名家”、“名师”、“名流”、“名医”、“名士”、“名手”、“明星”等都包括在“名人”之内。
再来看看外国人对“名人”的解释,“名人”的英文是:Celebrity,Celebrity这个词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或者“人们簇拥着的”。
牛津英语词典对Celebrity 这个词的解释是“有名声的人,著名的人,一个公众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名流与名士
作者:孤岛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1年第11期
名流与名士貌似相同相近,其实相距很远,因所取人生姿态的不同,实际上展现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
“名流”是指正在流行着的社会各界的名人群,而“名士”专指那些已在社会上出名但隐而未仕的未出者。
名流往往以“名”为“实”、为本钱,常常抛头露面,混迹于社会各种官方的大众场合,参加种种社会活动,一次又一次发言讲话,乐此不疲。
这样做的目的是博取更大的名声和利益。
其处世姿态又媚俗又积极。
名士呢,则以名为“虚”、为“累”,淡泊名利,深居简出,尽量远离各种社会热闹场所,避开种种抛头露脸的机会,躲进小楼或大自然里,回归内心的宁静,或禅坐修行,或赋诗作文,或饮酒观鱼,或舞剑弹琴。
将一“小我”化入宇宙之无限中。
名士,一般都是实大于名,其不仅才华超群,而且心高气傲,超凡脱俗,有一种远离权贵与名利,超然于尘世以外的狂士或隐士风范。
在古代,名士有老子、庄子、陶渊明、嵇康、李白、郑板桥等。
而在当代,能真正称得上名士的,文学界恐怕只有钱钟书。
而名流,也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
但不少人在进击社会中,慢慢忘却了人之本性与其特长,成为公众世俗文化的代表。
这种人一旦得到权势,便想领导潮流,左右社会经济或文化局势。
如孔子、李斯、董仲舒、扬雄、曹操、朱熹、司马光、秦桧、蔡京等等。
“替天行道,兴周灭纣”的姜子牙、“死谏”的魏征、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三人既是名流却又是名士,位居宰相,却道人自守,身在“朝”,心在“野”,以一颗遁世无我之心入世救世,创造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演绎出千年一遇的绝唱。
名士做到了才情与品性的完美结合,在每个历史朝代都屈指可数,而且随着人类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名士将会越来越少,乃至慢慢消失。
而名流则不仅在每个朝代都成群结队,蜂拥过来,蜂拥过去,社会越交汇名流也会越多。
时代一变,时尚一变,许多名流就会过时,被新的名流所取代,尤其是政界和经济界名流,流变更迅疾,旗帜改易更快。
名流虽有令人敬佩的地方,但大多数情况下言行都令“高人”(比如名士)不齿。
因为名流们常常在人群里表现自我,在这种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丧失了知识人(即“士”)的内在品性,成了偶像“稻草人”,或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
而名士则往往四处躲避权名,虽然越躲名声越大,人在穷乡僻壤,却名冠中华,真正应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古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