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小型设备)测试记录表
小型机械、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5篇)

小型机械、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规范我公司施工(生产)机械设备及工器具在购置、使用及检验等各阶段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生产)中机械设备及工器具的正确与安全使用,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同时充分发挥其效能,提高施工(生产)水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施工(生产)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1条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购置1、购置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必须购买有制造和试验资质的厂家生产的产品。
2、所购置的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并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使用证明书(标明制造厂名称、地址、生产许可证、生产日期和产品性能、安全注意事项等)。
3、自制或改装的机具,必须按SD165《电力建设施工机具设计基本要求〈输电线路施工机具篇〉》的规定进行试验,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所有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的质保资料(包括有关检测记录),使用或管理单位应妥善保管。
第2条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使用与管理1、各使用(管理)单位应按照本《办法》,制定相应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的使用、保管、检查维护和试验等管理细则以及有关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并报公司安全监督部备案。
仓库及有关管理部门,应建立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的进出库制度和相应的台帐。
2、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应由了解其性能并掌握操作知识的人员操作,特种作业所涉及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严禁不懂操作规程、不熟悉性能的人员操作。
3、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的使用单位,应派专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包括外观检查、电气部分绝缘检查、传动部分和机械设备性能检查等)、维护保养(指清洗、除锈、涂润滑油、刷漆等)以及专人保管。
4、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的使用,必须按产品出厂使用说明书或产品铭牌上规定的额定荷载使用;铭牌脱落的机械设备及起重工器具不得使用,应由有关部门重新做好永久性标识后方可使用;使用前必须进行认真的外观检查,严禁使用已变形、破损、有缺陷或有故障等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及工器具。
风管及配件加工制作工艺性测试记录(防排烟)

至1㎡□中压(500<P≤1500)/□高压(P>1500)风管试件类别1系统漏光量测试整体进行,风管的强度已满足在1.5倍工作压力下接缝处无开裂,本次采用行灯进行漏光检测,光源沿着被检测接口部位与接口工作缓慢移动,在另一则进行观察,做好记录,风管严密程度不透光,满足规范要求。
风 管 ︵ 配 件 ︶ 的 主 要 性 能 要 素 及 工 艺专业工长专业质检员施工班组长综合评价结论/备注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施工单位检测调试负责人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直管与配件连接组合/试验管段共节,展开面积共3.352检测调试说明:R 直管/□三通/□四通/□其他配件:试件编号:附件及胶粘剂材料名称/主要性能参数防火阻燃硅酮蜜封胶:FV-0级风管成形工艺(连接)形式咬边管端连接(含法兰等附件与风管本体的连接及管段间的连接)方式法兰测试计量器具(仪表、仪器)及其附属设备(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量程/分辨精度/出厂编号/制造厂商/其他要素:雄狮五金工具钢卷尺/出厂编号/1049498059/长度:5m/尺宽:19mm/精度:1mm 430壁厚/边长(或直径)等横截面主要尺寸 (mm)0.75mm/900*900风管材质名称/主要性能参数镀锌钢板工作压力P(Pa),属于:R 低压(P≤500)/质量验收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16与检测(调试)、验收相关的设计文件(图)/ 产品技术文件(图)的名称及编号地下室负一层通风、防排烟平面图PY04、通风及防排烟设计施工总说明PY01测试日期2019年 05 月 15 日2019年 05 月 17 日分部/子分部/分项 (或系统/子系统)通风与空调/防排烟系统/风管与配件制作施工部位防烟分区A4 PF(Y)4-1施工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施工方案GD-C1-325/2最小/实际抽样数量全/1施工单位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检验批编号GD-C5-712103至1㎡□中压(500<P≤1500)/□高压(P>1500)风管试件类别2系统漏光量测试整体进行,风管的强度已满足在1.5倍工作压力下接缝处无开裂,本次采用行灯进行漏光检测,光源沿着被检测接口部位与接口工作缓慢移动,在另一则进行观察,做好记录,风管严密程度不透光,满足规范要求。
小型机械器具安全管理制度(5篇)

小型机械器具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小型机械、工器具的安全管理,严防触电、机械伤人。
确保工器具的完整性,提高工器具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所有的机具应由了解其性能并熟悉操作知识的人掌握使用。
第三条所有的机具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鉴定。
修复后的机具应试转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并登记造册。
第四条机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严禁使用已变形、已报废、已破损、有故障等不合格的机具。
第五条所有机具应按其出厂说明书和铭牌的规定使用。
必须超铭牌使用时,应经核算,采取措施并以试验确认安全可靠,经领导或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六条所有的电动工具、绝缘工具都要按规定进行绝缘检查,检查后的工具应张贴合格证,注明试验日期、下次试验日期并登记造册。
第七条电动工具、机具必须接地良好。
小型机械器具安全管理制度(2)一、目的为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小型机械器具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机械器具的安全使用、维护以及责任分工,规范机械器具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的所有小型机械器具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三、机械器具的分类和安全标识1. 机械器具分为A类和B类两类。
A类机械器具为具备一定危险性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锯、电刨等。
B类机械器具为一般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剪刀、螺丝刀等。
2. 机械器具应经过安全评估,并标注相应的安全标识。
A类机械器具在其表面需要标识危险等级、安全操作说明等内容。
B类机械器具在其表面需要标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四、责任分工1. 仓库管理员负责对机械器具进行分类存放,定期检查机械器具的完好度,并备案。
2. 部门主管负责对本部门使用的机械器具进行登记、领用,保障机械器具的安全使用。
3. 员工负责熟悉机械器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五、机械器具的安全使用1. 使用机械器具前,员工应先了解该机械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确保自身具备相关技能和条件。
建筑施工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台账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资料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目录一、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管理1、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登记表2、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管理目录3、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告知单4、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使用验收检查资料5-1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前检查表5-2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自检表5-3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检测报告5-4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验收记录表5-5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证6、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运转及交接班记录7、建筑施工起重机械故障修理及验收记录8、建筑施工起重机械日常维护保养表9、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定期维护保养表10、建筑施工起重吊装机具验收表二、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管理1、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登记表2、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管理目录3、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装(拆卸)告知单4、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装(拆卸)专项方案报审表5、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装(拆卸)专项方案审核表6、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装、使用验收检查资料7-1高处作业吊篮安装验收表7-2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使用登记证7-3高处作业吊篮日常维护检查表三、建筑施工中、小型施工机具管理1、建筑施工中、小型施工机具检查验收登记表2、建筑施工中、小型施工机具验收记录表3、建筑施工机具(气瓶)验收记录表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1、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要求2、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明细表3、建筑施工现场电器成套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4、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验收表5、建筑施工现场外电防护设施验收表6、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调试记录7、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接地电阻测试记录8、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绝缘电阻测试记录9、建筑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试跳记录10、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由临时用电电工单独记录成册)一、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管理说明1、按照《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要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拆卸等应建立管理档案。
制程检验程序(含表格)

制程检验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为规范制程检验,预防产出批量不合格的产品,减少(杜绝)制程异常的发生。
不断降低生产制程不良率,提升产品品质,确保产品品质符合客户要求。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制程品质检验控制。
3.0定义3.1首件:指生产制程中加工生产的产品,判定符合要求后,拟批量生产前的第一台(个)产品(半成品,成品)。
3.2全检:对制程中的产品或产品的某些检验项目进行100%检验。
3.3巡检: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工位)进行随机抽样检验,确认。
4.0权责4.1品质部4.1.1负责制程中产品外观,检验流程,检验标准,检验规范,检验工位的编制和设置。
4.1.2IPQC:负责对产品,物料首件确认的主导工作,并对产品首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制程品质检控,品质异常的确认与追踪;主导不合格品或品质异常问题的提出,跟进,落实及改善效果确认。
4.2项目部4.2.1新产品首件的确认,负责制程中电气/结构性能测试流程,测试工位的编制和设置;品质异常,不合格品原因的分析及改善对策的提出。
4.2.2负责制程中设备,仪器的使用规范的制订;机器,设备,仪器,仪表,治夹具,工具运行状况的监控,正常运转的巡视及点检/保养工作的监督。
4.3生产部4.3.1负责首件的制作与送样确认;全检工位的人员配置。
4.3.2制程中4M1E的落实及制程过程的监控,配合IPQC与PE的工作;品质异常的受理与改善,改善对策的具体实施。
4.3.3负责制程中设备,仪器,仪表,治夹具,工具的日常点检/保养工作。
5.0程序5.1生产,检验前作业准备5.1.1生产部5.1.1.1在开拉生产前进行自我核查,发现不符合项及异常,采取措施,立即纠正。
5.1.1.2在开拉生产前须查核领用物料是否与[生产计划排程表]相符,是否有相应的BOM,技术规范;生产环境是否符合产品需求,各作业工位是否悬挂对应的SOP,作业人员对作业方法,产品品质是否清楚了解。
市政监理大纲-检测仪器和工具

检测仪器和工具2.设备管理制度2.1检测方法监理工作常用的检测控制手段有见证取样送检、抽查(含实测)、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在检测控制中有;目测法、量测法、试验法等质量检验的具体方法.(1)见证取样送检包括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和施工安全设备、设施的送检。
工程材料质量检查应列明所需检查的材料名称、技术要求、检查内容、质量控制方法及报送的资料,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批承包单位提交的有关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材料进场报验单、质量检验或试验报告等)。
对材料的进场见证抽样送检,应列明材料送检的内容和抽样比例,哪些材料不用送检。
对一些建筑节能材料更是要列出其具体的设计要求参数等。
(2)抽查是监理工程师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包括对人和物的抽查。
编制抽查监督时,应重点描述影响下道工序施工质量的抽查部位,检测手段和检测比例;对“人”的抽查,主要是抽查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到位到岗,是否符合投标及施工合同文件要求等;对一些特种设备如塔吊还要检查其是否经过现场检测并取得相关“准用证书”等。
(3)旁站是指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有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理活动。
细则中要描述哪些工序需要旁站监理、旁站监理的内容、旁站监理的方法以及旁站监理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但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在某事故发生后总是追究监理有无旁站,所以旁站监督时也应视地方要求列入旁站计划。
(4)巡视是指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
编制平时巡查监督时,重点突出巡查的内容。
它是指导现场监理人员经常性巡查什么问题,让承包单位知道监理巡查的内容,是为了要他们为监理的巡查提供方便。
编制巡视监督时应注意,巡视是一种“面”上的活动,它不局限于某一部位或工程,而旁站则是“点”的活动,它是针对某一工序和部位。
(5)采用科学可靠的跟踪检测与平行检验监理机构采取跟踪检测、平行检测的方法对承包人的检验结果进行复合。
手动及动力工具工作安全检查清单表格模板(可修改)

11
在放下载荷之前已进行检查,确保载荷放置位置的面积足够大且能够承担载荷的重量。
12
所有起重设备按照规定要求定期进行检查、认证、测试和维护并在起重设备登记表中予以记录
13
起重机操作指南和载荷表已清晰地贴在操作台旁边,操作人员已充分了解
14
所有复杂吊装作业已由胜任人员根据起重计划进行设计和管理
4
作业人员不受药物和酒精的影响,工作状态良好
5
禁止将载荷吊起至或悬停在作业人员上方,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载荷的下方无人工作
6
在吊装作业区域已设立护柱,路障或隔离带
7
起重装置明确贴有额定工作极限载荷,吊装载荷未超载
8
使用的起重设备和起重设备附件都符合作业的要求
9
被吊装载荷已牢固可靠地绑扎,升降和移动过程中不会掉落
10
吊装作业安全检查清单表
检查时间
地点
工作内容
工作人员
负责人
检查员
序号
检查项目
满足
不满足
待整改项
1
已识别吊装作业风险,已进行了吊装作业风险评估,并已制定全面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响应计划
2
工作负责人已和作业人员沟通过吊装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响应计划,所有作业人员已全面了解和理解
3
吊装作业相关人员持有相应的专业操作证、上岗证,具备完成作业所需的资格
硬件测试报告

硬件测试报告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
优秀的测试经理或测试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报告的内容测试报告的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目录:·首页·引言(目的、背景、缩略语、参考文献)·测试概要(测试方法、范围、测试环境、工具)·测试结果与缺陷分析(功能、性能)·测试结论与建议(项目概况、测试时间测试情况、结论性能汇总)·附录(缺陷统计)各部分的格式与内容1、首页··报告名称(软件名称+版本号+用户端类型(android,iphone,后台管理等等)+测试范围(单元,集成,系统,模块等等)+测试报告)··报告委托方,报告责任方,报告日期等··版本变化历史··密级2、引言2.1编写目的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2.2 项目背景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
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2.3 系统简介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
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2.4 术语和缩略语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
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2.5 参考资料1.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西。
2.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3、测试概要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