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城市与农村彝族乙肝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建议

四川 省 凉 山彝族 自治 州农 村地 区艾 滋病 健 康教 育现 状 调 查及 策 略建议
刘童 童 ,李英华 ,李雨 波 ,靳 雪征 ,王 新伦
h a he u ai s o 2— m s e a , ot f hc e e l d c t nm t as i e iai 8 . % )a de h- e t d c t n r 3t e r e r m s o i w r h a he u ai a r s m n t n( 1 1 l o f i p y w h e t o el d s i o n x i
【 bt c】 O j t e oi e i t t tu f IShaheuao i ghnY A t o os re A s at r be i T vsg e h s t o AD el dctni L nsa i u nm u e c cv n ta e a s t i n a o P f.
p e e t n wee i tr iwe . Re u t O 3 e p n e t 3 2 r v n i r n ev e d o sl s f1 3 r s o d n .6 . % w r l e n 6 8 e e ma sa d 3 . % w r e ls h i e u ain e e fma e .T e r d c t o
tr LU ue I
一n t g, o
-u ,L ub ,JN X ezeg h a IY —o I u- n ,W N i l .C i s Cne frH at E uai h A G Xn u — n hn e et o el dc tn e r h o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健康传播现状研究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健康传播现状研究 四川省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曾兴梅 唐冰寒摘 要:对于我国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健康传播相对落后的现状,以及语言交流的障碍,是导致彝族居民健康问题的 直接原因。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四川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健康情况以及广大媒体对彝族居 民健康传播的调查研究,来进一步探索彝族居民健康素质与健康传播的关系,了解媒介传播形式及内容对彝族居民的健康知识和观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彝族居民的健康信息需求,且提出相应的传播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 健康传播 凉山彝族自治州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6-0244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健康传播现状四川省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彝族主要聚居在安宁河流域,大小凉山。
全州在2003年的总人口数有4154827人,总户数有1063140户,人口密度为68.8,包括汉族、傈僳族、藏族、回族等14种民族。
彝族居民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经济建设和健康素质,并且关系到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大,国家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以及医疗卫生的投入不断加强,因此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彝族居民的生活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和进步,但在四川省境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健康传播的现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经过我们前期的走访调查发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健康传播目前现状是:第一,医务信息传播人员科学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欠缺。
第二,彝族居民科学素养以及健康意识薄弱。
第三,传播语言交流与沟通存在障碍。
第四,传播媒介渠道单一。
因此,我国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健康传播相对落后的现状,以及语言交流的障碍,是导致彝族居民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
1.彝族居民的卫生健康意识与行为(1)凉山彝族传统的疾病观念凉山彝族认为疾病是由鬼神和祖先三者带来的。
彝族贫困地区传染病流行现状对乡村卫生人才培养的启示

关键 词 : 基层卫生 ; 人 才培养 ; 传染病 ; 少数 民族
中 图分 类 号 : R 1 9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5) 2 1 — 0 1 2 9 — 0 4
传染病 一直伴 随着人类 的发展 , 严重危 害人类健 康 , 妨碍 社会经济 发展 。虽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 , 一些传染病在
但 在我 国西部少数 民族贫 困地 区 , 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 着当地 居 民的健康 。 我 国西部少数 民族地 区明显存 在卫生人力资源
不足 、 工作人 员整体 素质不高 、 村卫 生室开展 的服务项 目有 限
)
城市或经 济较 为发 达的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 ,死 因顺位后 移 , 囊炎 患者 , 无 明显发 作或近 3 个 月无 明显发作病史 , 术 中胆囊 无 明显水 肿 、 胆囊 与周围组织器 官间无 明显粘连 , 或 粘连易分
区传 染病 流行现状和基层卫 生资 源现状基础上 , 复旦 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 凉山州开展 了乡村卫 生人 员培训探 索与实践 。共
举 办 2期培训班 , 对1 1 2名村 医生和 9 0名村 妇保 员进行 医学教 育培训 。 培训班取得 较好 效果 , 为我 国西部 少数 民族地 区村
级卫生人 员继续医学教育提供 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培训模 式。
格的培训与 医生准入制度 。此次进修学 习医师 大部分 已工作
一
【 3 】 陈海燕 . 腹 腔镜模 拟训练 在腹腔镜教 学 中的应用[ J 】 . 临床 医学杂志 ,
2 0 1 3 , 6 ( 1 ) : 7 2 — 7 3 .
f 4 ] 卢先州 , 张树友 , 彭秀达 , 等. 腹腔镜操作训练在普外科 临床 教学中应 用 的探讨 【 J 1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 0 1 0 ( 7 ) : 9 8 — 9 9 .
凉山彝族地区医疗卫生保障现状调查及策略探究——以昭觉县为例

凉山彝族地区医疗卫生保障现状调查及策略探究——以昭觉县为例摘要:健康是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的根基,是人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医疗卫生事业是重大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平等,尤其是凉山彝族地区以昭觉县为例,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医疗人才匮乏,药品种类单一数量缺乏,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健康。
为此,本文分析昭觉县目前的医疗卫生状况和主要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进一步提升凉山地区的医疗水平。
关键词:医疗卫生;调查分析;发展对策一、昭觉县医疗卫生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一)昭觉县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1.卫生设施表1昭觉县2021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资料来源:根据四川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整理2021年,昭觉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共1440张,其中医院占比64.36%,基层医疗机构占比27.8%,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占比4.8%。
2.医疗卫生机构2021年底,昭觉县的医疗卫生机构共324个,包括3个综合医院(占全县医疗卫生机构0.9%),1个民族医院,31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97.8%),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个,乡镇卫生院有45个,村卫生室有26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有10个,和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占0.9%)。
按医院等级划分:有1个二级甲等医院和3个未评级医院。
医院中,有2个公立医院,2个民营医院。
2.卫生经费表2昭觉县2021年医疗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资料来源:根据四川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整理表3昭觉县2021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资料来源:根据四川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整理3.医疗服务2021年,昭觉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情况:机构数317个,床位401个,卫生人员825人,诊疗人次98465人,入院人次9055人;村卫生室工作情况:机构数261个,执业(助理)医师5位,注册护士9位,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49人,诊疗人次1708人,门急诊人次1602人。
凉山州城市与农村彝族乙肝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凉山州城市与农村彝族乙肝感染状况调查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凉山州城市与农村彝族居民乙肝感染现状,并比较城市与农村的差别。
方法在凉山州局部范围内,对自然人群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7月至8月在西昌市区及农村三个乡镇开展横断面调查,对抽样人群直接进行HBsAg及肝功能检查和问卷调查,取完整资料,年龄20~74岁的彝族列入本次调查分析。
结果HBsAg携带阳性率:城市调查625人,阳性56人,阳性率8.95%。
农村调查620人,阳性人数89人,阳性率14.35%。
结论凉山彝族HBsAg 阳性率高于我国现有调查数据,与中老年人群比较,青壮年人群感染率明显增高。
农村各年龄组居民HBsAg携带阳性率明显高于城市(P40u为异常,城市56名HBsAg阳性者中,ALT超过正常值有22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 39.29 %,男、女各11人,男性11名,占男性总人数 4.31% ,女性11名,占女性总人数2.96 %。
农村89名HBsAg阳性者中,ALT超过正常值有23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25.84%,其中男性17名,占男性总人数6.30 %,女性6名,占女性总人数0.17 %。
3 讨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四川省凉山州彝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了解凉山地区城市与农村彝族这一特殊群体的乙肝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可以更好地为边远贫困地区预防乙型肝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显示, HBsAg阳性携带率;城市8.95%,农村14.35%,与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的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9.75%相比,城市有所下降,农村则仍然较高,农村高于城市,与有关报道一致[1-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原因,从调查中可看出,城市调查人群居住在西昌市区内,以汉族混居,生活较富裕,生活方式与汉族相似。
而农村调查人群基本生活在2000多米高海拔山区,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水平低下,卫生状况差,几乎不接种乙肝疫苗,两者间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城乡差别。
乙肝感染者调查及随访方案

武威市居民乙肝感染状况调查及随访工作方案为迅速摸清武威市乙肝感染现状,规范乙肝感染者的就诊随访和管理,降低乙肝病死率,为后续的现场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武威市乙肝防治示范区建设与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实施方案,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掌握武威市乙肝感染者基本情况,规范乙肝感染者的管理,降低乙肝病死率。
二、工作内容除武威市乙肝防治示范区29个基线调查抽样点外,其余乡村及社区全部开展居民乙肝感染状况(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乙肝现症患者以及肝硬化、肝癌患者)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乙肝感染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职业、家庭住址及最早HBsAg阳性发现时间、最近转氨酶(ALT)检测结果和医院诊断情况等。
三、各级职责县区卫生局全面负责辖区居民乙肝感染状况调查和随访管理工作。
县区疾控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居民乙肝感染状况调查和随访工作的日常管理;负责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师实施乙肝感染者调查状况和随访的技术指导、督导及培训;负责乙肝感染者调查和随访表的审核、汇总、统计及上报。
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疾控中心对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师实施乙肝感染状况调查和随访的技术指导、督导、培训及资料汇总上报;负责对乙肝感染者调查信息进行审核,对乙肝感染者进行治疗;协助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师对乙肝感染者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乡村医生和社区医师负责居民乙肝感染的调查,及时填写调查登记表,定期进行随访,及时将乙肝感染者信息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四、进度安排2010年12月底前,制定乙肝感染状况调查和随访工作方案,完成居民乙肝感染状况调查的培训工作。
2011年1月1日开始调查,2011年2月25日前结束。
2011年2月28日前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将调查信息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2011年3月5日前由县区疾控中心负责将乙肝感染者调查表及总结上报市项目办公室。
五、保障措施武威市居民乙肝感染者调查和随访工作由武威市卫生局组织实施,市项目办公室负责调查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督导。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当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研究生姓名:周帆年级、专业: 2013级公共管理专业指导教师:黄辉完成时间: 2016年3月10日本人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本人将恪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绝不抄袭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保证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否则,自行承担一切后果。
本人允诺:鉴于毕业论文是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就读研究生时期的学习研究成果,论文可在保护和尊重作品完整权、作者署名权的前提下,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基于教学和资料保存目的,予以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方式的无偿使用。
签名:周帆日期: 2016年3月10日摘要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极不平衡,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资源配臵不合理,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健康促进的不利因素,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卫生人才严重不足,分级诊疗难度大,一些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凉山州彝族体检人群脂肪肝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检 出脂肪 肝 1 9 ( 39 )其 中彝族 2 2 2 1 8例 2 .% , 1 /5 8例
、
对象
选取 2 1 0 0年 7月 ~ 0 0年 9月在我 21
院体检 中心进 行健康 体检 的机关公务员 、 企事业 单位 员工、 离退休 人员 和城乡居 民等 5 1 例 , 2 2 0 8 男 7 0例 , 女 29 2 8例 , 龄 1 年 7~6 8岁 , 中彝 族 5 8例 , 族 其 2 汉
酶标仪 。 三 、 声检查及诊 断标 准 超 采用 深圳迈 瑞生物 医
疗 电子 公 司的彩色 多普勒 D 一 超 声诊 断仪 检查 , C6 探 头频率 为 35 . 兆赫 。参照 中华 医学 会肝脏病学会 脂肪
体检者 进行 了脂肪肝 的调查 , 对彝族脂 肪肝群 体 的 并
危险 因素进行 分析 , 旨在为少数 民族地 区脂肪肝 的防 治提供依 据 。
堆 积过 多 的病变 。当肝 细胞 内 的脂 质 超过 肝湿 重 的 5%, 或组织学 上每单 位 面积有 1 / 上的肝 细胞 变 3以 性 时 , 为脂 肪肝l 脂 肪性肝病 正严 重威胁 国人 的健 称 1 ] 。 康 , 为 仅次 于病毒 性肝 炎 的第二 大 肝病 , 成 已被公认 为 隐蔽 性肝硬 化 的常见 原 因 , 肝纤维化 发生率 可达 其 2 %,. ~8 %的人 可发展 为肝硬化 [ 5 1% 5 . 0 2 1 年来 , 。近 随 着影像 学检查技 术 ( 特别 是超声 ) 的普及 和提高 , 肪 脂 肝 的检 出率不 断增 加 。由于种族 、 文化 、 食结构 、 饮 生 活 习惯 的差异 ,脂肪肝 在不 同人群 中的发病 率不 同 。 据 文献报 道 , 脂肪 肝 的发生 与嗜酒 、 胖 、 肥 糖尿 病 、 高 血脂等 危险 因素关系密 切网 。为 了了解彝族 地 区脂 肪 肝 的发 生情况 ,我们对 凉山彝族 自治州 5 1 例健 康 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山州城市与农村彝族乙肝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凉山州城市与农村彝族居民乙肝感染现状,并比较城市与农村的差别。
方法在凉山州局部范围内,对自然人群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7月至8月在西昌市区及农村三个乡镇开展横断面调查,对抽样人群直接进行HBsAg及肝功能检查和问卷调查,取完整资料,年龄20~74岁的彝族列入本次调查分析。
结果HBsAg携带阳性率:城市调查625人,阳性56人,阳性率8.95%。
农村调查620人,阳性人数89人,阳性率14.35%。
结论凉山彝族HBsAg 阳性率高于我国现有调查数据,与中老年人群比较,青壮年人群感染率明显增高。
农村各年龄组居民HBsAg携带阳性率明显高于城市(P40u为异常,城市56名
HBsAg阳性者中,ALT超过正常值有22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 39.29 %,男、女各11人,男性11名,占男性总人数 4.31% ,女性11名,占女性总人数2.96 %。
农村89名HBsAg阳性者中,ALT超过正常值有23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25.84%,其中男性17名,占男性总人数6.30 %,女性6名,占女性总人数0.17 %。
3 讨论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四川省凉山州彝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了解凉山地区城市与农村彝族这一特殊群体的乙肝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可以更好地为边远贫困地区预防乙型肝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显示, HBsAg阳性携带率;城市8.95%,农村14.35%,与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的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9.75%相比,城市有所下降,农村则仍然较高,农村高于城市,与有关报道一致[1-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原因,从调查中可看出,城市调查人群居住在西昌市区内,以汉族混居,生活较富裕,生活方式与汉族相似。
而农村调查人群基本生活在2000多米高海拔山区,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水平低下,卫生状况差,几乎不接种乙肝疫苗,两者间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城乡差别。
充分说明乙肝病毒感染与经济状况,生活习惯有着直接关系。
是否还与当地的流行条件,民族的免疫性,遗传性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调查发现,城市HBsAg 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与文献报道不一致[4] ,可能以样本小,参与调查的男、女比例不一致有关。
农村男性HBsAg 阳性率高于女性与文献报道一致[5-6],可能与HBV传染途径广泛,男性活动范围广,生活习惯比女性差,社会交往比女性频繁,被传染机会也相应增多有关,可能还与女性清除乙肝病毒能力强于男性有关[7]。
HBsAg 阳性率在年龄分布上以20~40岁最高,这可能与此年龄段未纳入乙肝疫苗计划管理,接种率低有关。
调查的三个乡镇中,因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卫生状况几乎相似,HBsAg感染率也基本相似,感染率普遍较高。
城市呈现出底感染状态,可能与接种乙肝疫苗有直接关系。
我国幅员广阔,乙肝流行病学特点和社会、卫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属高地方性流行区。
本调查显示农村HBsAg感染率远高于城市。
从本文分析
的结果可以进一步看到,农村各年龄组HBsAg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这一状况在20~40岁组人群中更为明显。
因此,在农村中积极开展肝炎的预防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4 王艳霞,张婉筠.云南某中专学校新生以型肝炎感染状况[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55-2356.
[2] 张俊光.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16-2118.
[3] 曹惠霖.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J].中国计划免疫,1996,4.2(2):88-90.
[4] 温海辉,朱伟雄,陈思东,等.不同职业人群中外来人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893-894.
[5] 陈红英,余焕钊.9395名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广东卫生防疫,1997,23(4):31-32.
[6] 刘崇柏.中国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预防[J].中国公共卫生,1997,13(6):515.
[7] 彭文伟.病毒性肝炎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