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的感染现状及防治进展

合集下载

2023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2023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病。

这种病毒在人体内繁殖很快,感染后患者很容易发生肝炎、肝癌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因此,随着对HBV 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方案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一、疾病流行特点HBV的流行特点是多发、多发性传播以及多PY感染。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性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终身健康威胁人类生命。

二、研究进展(一)预防1、HBV疫苗接种HBV的疫苗接种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

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降低慢性HBV感染的风险,预防乙肝相关疾病的发生。

2、病毒复制追踪技术在疫苗接种无效或感染乙肝后的预防上,病毒复制追踪技术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病毒复制追踪技术,可以确定病毒复制的过程和特征,从而提高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1、中药治疗目前,中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药治疗在HBV 病毒慢性感染中的应用,其疗效已经得到研究人员的认可。

而且中药对治疗后的恢复也非常的有益。

2、药物治疗目前对HBV的药物治疗主要依靠抗病毒的药物。

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的上市,如ETV、TAF、LdT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HBV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能够有效地降低病情的发展和危害。

3、个体化评估个体化评估是指根据不同患者的状况,制定出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愈率。

个体化评估应用可以使治疗方案更科学、更有效。

三、结论HBV病毒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但是随着对这种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治疗和管理方案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并积极地学习相关的防治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采取多种有益的措施,加大防治力度,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危害。

企业员工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

企业员工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
i o h e nt t re gr u —h g ri k、 n r al nd o ri k a h d e t r a u HB f r h m o ps i h s o m a l w s , nd el l c u es bo t V o t e .
R s t 8 . 3 o t e a p e a r e h t h b s w y O r v n H V O n e t e ul S 5 2 % f h s m l s g e t e t e e t a t p e e t B i t i J c S
r d ml s mpl f o 9 n er ri es ao Y a ed r m e t p s wh c o mo e h 1 0 t f ,l ca e i D n G a i h wn r t at O S af s o t d n o g u n
Ci Y ax Xi T w e h n e ri e e ec e 9 t T g a o n. ac e t rp s s l t d wo ke s A1l f h m r r. o t e we e a n r t ke qu ti n es o
维普资讯
企业 员工 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 爱春 李元元 陈 平 王 雪宁 陈 海 梁赤 波
东莞市塘厦医院 广 东东莞 5 3 2 27 1
杨 少强 罗朝 旭 陆梓 健
摘 要 目的 了解 企业社 区员工 乙型病毒 性肝 炎 ( 乙肝 )感 染现状及探 讨 其护 理对 策 。方法 采 用随机抽 样 方法在 东莞市塘厦镇 1 人 以上 的 1 0 0 0家企 业各抽 取 9 员工,共 9 人 进行 问卷调 查和 名 0
a r a d e a i e y E s a ( B 6 i e s . A c d n h e u t h t f s w r i i e i e n x m n d b l a w y H V t m ) c o i g t e r s l t e s a f e e d v d d i

乙肝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乙肝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乙肝的发展和研究近况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

它主要影响肝脏功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乙肝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过去,由于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有限,诊断技术不够先进,很多乙肝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乙肝的了解逐渐深入。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患者可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在急性感染期,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清除病毒,从而实现自愈。

然而,对于许多患者来说,乙肝病毒会在体内持续存在,进入慢性感染阶段。

慢性乙肝患者可能长期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损害肝脏细胞。

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硬化会导致肝脏质地变硬,功能严重受损,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而肝癌则是乙肝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在诊断方面,现代医学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 e 抗原、乙肝 e 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 DNA 定量、肝功能检查等,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乙肝感染的状态和肝脏的受损程度。

近年来,乙肝的治疗也有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乙肝治疗的关键。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干扰素则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但使用时可能会伴有较多的不良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肝移植手术。

然而,肝源的短缺和手术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在乙肝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基因治疗旨在通过修改病毒基因或患者的基因来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

预防乙肝同样至关重要。

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有效措施。

乙肝(HBV)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乙肝(HBV)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乙肝(HBV)的发展和探讨近况1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威逼着人民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目前,全世界受HBV感染者接近20亿,其中有超过3亿的慢性感染者。

在亚太地区,慢性HBV感染率超过10%,其中25£〜40%患者会因合并或不合并肝细胞癌的肝硬化而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BV感染列为全球I•大死亡缘由之一。

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B,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引起的。

HBV的感染不仅可以导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重性肝炎,而且还与肝硬化(Iivercirrhosis,1.C)和肝细胞癌(hepatoce1.1.u1.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亲密相美。

20%的慢性乙肝患者将发展成为肝硬化,HBv慢性感染的人罹患HCC的危急性是正常人的100倍。

U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其中西欧、北美、澳大利亚为低流行区,乙性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IIBsAg)携带率在2%以卜%东欧、日本、南美、北美和地中海国家为中流行区:中国、东南亚与南非为高流行区(HBSAg携带率10%左右)。

全世界共有约3.5亿人为HBsAg慢性携带者,其中3/4在亚洲。

HBV感染导致全球每年50-120万人死亡,其中死于HCC的约占32万。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60%的人群感染过HBV,10%的人群为携带者,多达1.2亿。

现有乙型肝炎患者约为1200万,年发病率为158/10万。

随着HBV疫苗在1982年的问世,HBV感染率大大降低,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也使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肯定的进展。

2第1章课题探讨背班与价值第1.1节选题的意义与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者,其中3.5-4亿为HBV慢性感染者,每年由于急慢性HBV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00万,并呈上升趋势。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进展

⼄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进展综述⼄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摘要:近年来,⼄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个严重的公共卫⽣问题,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肝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排序中⼀直位居前三位,每年报告⼄肝患者百万⼈左右。

⾯对⼄肝病毒感染蔓延的局⾯,各国进⾏了⼤量研究以求从根源治疗⼄肝。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类依旧未找到有效治疗慢性⼄肝的⽅法。

⼄肝防治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要⾯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探寻⼄肝活动的规律特点、把握⼄肝防治的宏观态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通过综述的⽅式对⼄肝的感染以及防治⽅⾯进⾏了分析。

关键词:⼄肝病毒;流⾏病学;⼄肝表⾯标志物;⼄肝疫苗⼄型肝炎是危害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流⾏趋势。

慢性⼄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最为⼴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

我国现有9000万慢性⼄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约2800万为慢性⼄肝患者。

每年有90万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约30万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1]。

⼄肝的流⾏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给国家的卫⽣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同时给患者的⼼理和家庭带来了负⾯影响,造成了⽣活质量下降。

因此,解决⼄肝防治的难题,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各个国家对⼄肝的防⽌研究⼒度加⼤。

进⼊免疫时代以来,免疫预防控制⼄肝在世界各国均取得明显的成效。

1 ⼄肝病毒感染1.1 ⼄肝病毒简介及其基因型分布⼄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简称⼄肝病毒,是⼀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是引起⼄型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的病原体,其基因组为闭合环状双链DNA,⼤⼩约为3.2kb,在负链DNA核⽢酸序列为模板转录的RNA 上含有四个ORF,分别称为S、C、P、X区[2]。

⼄型肝炎是⾎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1988年OKAMOTO[3]⾸先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的标准将其分为A、B、C、D4种基因型,随后⼜根据这⼀标准将HBV基因型增加到8种(即A~H),每个基因型⼜可分为不同亚型,且存在基因型之间的重组现象。

211146450_青少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及预防措施

211146450_青少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及预防措施

青少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及预防措施文/王淑萍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中医院研究显示,全世界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的患者高达4亿,其中亚洲人群高达2亿。

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高达全世界的28%左右,其中大部分感染情况发生在围生期。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感染乙肝病毒的青少年人群会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

青少年乙肝病毒感染调查一项上海市浦东区的社区儿童青少年乙肝病毒感染现状调查,随机抽取1所中学和1所小学,共800名学生,其中790名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有12名学生确诊为大三阳,2名学生确诊为小三阳。

该项调查研究显示,年龄越大的青少年人群,其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越低,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概率越高。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一,疫苗接种管理更为规范;其二,人们对乙型肝炎疫苗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对重庆某中等专业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共调查1 000名学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学生的乙肝病毒两对半血清标志物,结果显示乙肝病毒阳性感染率为9.1%,其中男生乙肝病毒感染率高于女生,城市学生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低于农村学生。

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检测中,发现乙肝病毒感染的大三阳模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原阳性、乙肝的核心抗体阳性)高于小三阳模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原阳性、乙肝c抗原阳性)。

男生乙肝病毒感染率比女性更高的原因可能为:男生活动范围更为广泛,卫生习惯方面和个人防护意识不够强,因此感染的概率更高。

城市学生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比农村学生更低原因可能是:农村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比较低,部分乡镇医院使用的医疗器具不够先进以及消毒制度和消毒措施不够规范。

大三阳模式比小三阳模式所占比更高,与诸多调查研究均保持高度一致。

乙肝病毒感染后的特点以及保健措施有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为:母婴传播。

与乙型肝炎病人亲密接触或婴儿时期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数比较少。

青少年感染乙肝病毒后自发清除率非常低,部分患儿在成年之后自发乙肝病毒清除。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现状及展望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现状及展望
维普资讯
Guz o dcl o r a , 0 7 Vo. 1, . 2 ih u Me ia u n l2 0 , 13 No 1 J
・综 述 与讲 座・ 慢 性 乙型 肝炎 病 毒感染 治 疗 现状 及 展 望
贵阳 医学院附属医院 感染科( 00) 张 权 综述 程明亮 审校 5 04 5
1 抗 病 毒 治 疗 的 适 应证 慢性 乙型肝炎 包括肝炎 肝硬化 的患者 只要 有活跃 的病
许 多研究[ 均证 实, 1 ]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 ( p ti B v He ais i t - r ¥HB ) u , V 感染者的病毒 载量与 乙肝患 者病死率 及肝细胞癌 的发 生率显著相关 。一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 [ 显示 , 2 ] 拉米夫 定治疗可延缓进展性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的临床进程 , 减少原 发性肝癌 的发生 , 长患者生存期 。提示 我们抗 病毒治疗是 延 治疗慢性 HB V感染 的焦点 。 目前 已批 准 的 抗 HB 药 物 可 分 为 两 类 : 1 干 扰 素 V () (F : IN) 普通 IN 和 聚 乙二 醇干 扰 素 ( e F 。 ( ) 苷 F P IN) 2 核 ( 类药 物 : 酸) 截至 2 0 0 6年 中国食 品、 品监督 管 理 局 ( F 药 S- D 批准上市的有拉米 夫定 、 A) 阿德福 韦酯和 恩替卡 韦。两类 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 , 疗效也有差异 。 I N通过 诱 导抗 病 毒 蛋 白产生 和免 疫 调 节 作 用 抑 制 F HB V。具有疗程 确切 , 持续应答 率 高等优 点 。HB Ag阳性 e 患者经普通 I N a治疗 1  ̄2 F - 2 4周后 , V A转 阴率 为 HB DN 3 ,  ̄ 7 HB Ag转 阴率 为 3 ; e 3 HB Ag阴性患者 治疗 结束 时 应答 率为 3 ~ 9 , 持久应答 率仅 为 1 ~4 用 8 O 但 O 7 聚乙二 醇化干扰 素 a2 P gF -a 治 疗 HB Ag阳性 慢 -a( e INa2 ) e 性乙型肝炎 4 8周并 停 药随访 2 4周 ,  ̄A Ht g血 清学 转换 率 为 3 ; e 2 HB Ag阴性 患者 , T复 常和 HB D AL V NA 的 阴转 ( 0 拷 贝/ ) <4 0 m1比例分别为 5 %和 1 [ 。 9 9 3 ] 核苷 ( 类药物在肝细胞内磷 酸激酶作 用下 , 酸) 形成三磷 酸代谢物 , 抑制 HB 的逆转 录酶和 DNA聚合 酶 , 而产生 V 从 较强的抑制 乙型肝炎 病毒 的作 用 。但 是核苷 ( 类药 物不 酸) 能消除肝 细胞 内 HB V的 cc A, 药后 可复 发 , cDN 停 故不 能根 除 HB V感染 ; 长期应用 有诱导病 毒变 异而产 生耐药 的危 且 险 。在发生拉米夫定耐 药的患 者 中 , HB NA 和 AL 其 VD T 水平趋于 向治疗前水平 的反 弹 , 在某些患者 拉米夫定 耐药株 出现甚至与迅速的肝功 能失代 偿相关 。现在 三种核 苷 ( ) 酸 类药物应用情况为 : 对于 HB Ag阳性 慢性 乙型肝炎 , e 应用 拉 米夫定治疗 HB A e g的血清学转换率随拉米夫定应用 时间的 延长而提高 , 从治疗 1年时的 1 升高至第 2 3 4 5年时的 7 … 2 、O 、7 、O ‘; 7 4 4 5 [ 服用 阿德福韦 酯 14周 时 ,6 的 4 4 患者 出现 HB A e g血清学 转换 ,8 的患者 HB DN 阴转 , 4 V A 8 的 AL 正 常 ; 替 卡 韦 治 疗 4 O T 恩 8周 D NA 阴 转 率 为 8 , e 血清学转换率 3 ( O HB Ag 1 但与 服用拉米 夫定 比较 差 异无显著性 ) l E 。对于 HBAg阴性慢性 乙型肝炎 , s e 拉米夫定 治疗 4 8周 时 AL T和 HB DN 的应答 率 分 别 为 9 和 V A 6 6 E , 8 6 肝组织坏死性炎症 的改善率也 大致如 此 , 一旦停 ] 但 止治疗 , 绝大多数病人 会复发 ; 阿德福 韦酯治疗 1 , 1 的 年 5 患者 出现血清 HB VDN 阴转 ,2 的患者 AL A 7 T正常 ; 以 恩替卡韦治疗 4 周 , V D 8 HB NA阴转的患者数为 9 , ] O AL r 复常率 7 E 。耐 药 突 变 方 面, 米 夫 定 的耐 药 发 生 在 8 s ] 拉 rV 0 V/( MD t [ 4 IY D变异) rM1 0 I其 耐药率 随治疗 时 l2 及 t 8 V/ , 间的延长而 增 加 , 由第 1年 时 的 1 升 高 至 第 5年 时 的 4

我国乙肝防治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乙肝防治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乙肝防治现状调研报告乙肝是一种病毒性肝炎,严重的乙肝感染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之一,患者总数居全球前列。

为了了解我国乙肝防治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乙肝防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政府对乙肝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了乙肝的防控目标和措施。

此外,国家还加大投入,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普及和推广。

这些举措使得乙肝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乙肝患病率逐渐下降。

其次,乙肝防治工作在医疗机构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广。

各级医疗机构普遍设立了乙肝防治的专病门诊和乙肝诊治中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此外,针对乙肝患者,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等治疗措施,并加强了乙肝病情的监测和随访工作。

然而,我们的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染性强,因此乙肝疫苗接种全面普及仍然存在困难。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乙肝防治工作相对滞后。

其次,乙肝防治工作还存在知识普及不足的问题。

一些民众对于乙肝的了解仍然不够,对于乙肝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缺乏认知,导致对乙肝的防控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综上所述,我国乙肝防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政府和医疗机构在推动乙肝防治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强化乙肝防治的工作。

我们建议加强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民众对乙肝的认知和防控意识;加大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偏远和贫困地区;加强监测和随访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疗乙肝患者。

只有全面加强乙肝防治工作,才能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都有HBV背景
抵抗性
嗜肝性
慢性化
变异性
致癌性
:BBS1113
它侵人人体后就要 专门进攻肝脏,钻 入肝细胞,在那儿 定居并繁衍后代
HBV是最容易变异的 病毒一
HBV变异的特性给诊 断和治疗带来许多麻
烦。
主要传播途径
1 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约有30%~
50%的乙肝患者母婴传播所致
2 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3 性传播,包括口唇黏膜破损时的接
吻,都有可能感染。
4 男性为 HBV 携带或乙肝患者,孕前
获得免疫, 可有效地避免 HBV 的父 婴传播。
:BBS1113
日常生活 接触传播
五大特征
一 二 三 四 五
:BBS1113
乙肝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体力不支,疲 劳,没精神
乙肝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 振,厌油,恶心,腹胀,上腹部不适等症 状, 乙肝的黄疸症状;出现肝病面容,还会出 现蜘蛛痣或肝掌以及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一些数据
乙肝感染率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乙肝治愈率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死于与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病
65% 7%
5% 9300万 2000万 20%
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是造成疾病和死亡的 重要原因。乙肝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排 序中一直位居前三位。因此乙肝病毒的防治是 重中之重。
:BBS1113
O(∩_∩)o
谢谢观看!
:BBS1113
BsHAg + +
+ + + + +/:BBS1113
HBsAb + + + -
+
HBeAg -
+ + + + -
HBeAb + + +
+ + + +
抗HBC + + + + + +
+ + + -
过去和现在均未感染HBV 曾感染HBV,急性感染恢复期 过去和现在均已感染过HBV 预防注射疫苗 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已恢复 急性HBV感染;慢性HBsAg携带者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慢性HBsAg 携带 者,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易癌变 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极强 急性HBV感染早期,HBsAg携带者 急性HBV感染早期,传染性强 急性感染中期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慢性携带者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HBV感染已恢复
口令:RAPID708
乙肝病毒的感染现状及防治进展
Virology
:BBS1113
组员介绍
决定选题,查 找资料。
1 :BBS1113
贝 丽
高绮 2
筛选资料,各 自组织自己版 块,汇总。完 成论文
3
简述
:BBS1113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 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根据目前所知, 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 病。 发病部位:肝脏,胆囊 主要症状:乏力疲劳,肝功能不正常 多发群体:免疫力较差群体 纪念日:7.28世界肝炎日 是否进入医保:否
病毒特点
对热、低温、 干燥、紫外线、 一般浓度的化 学消毒剂都能
够耐受
中国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 者都是在胎儿期或幼儿期 感染HBV的,经过了十几 年的感染历程,HBV仍然 在他们体内不消失,但也 不发病.不过,他们仍然 可以不断向外界排放HBV, 是重要的乙肝传染源。
HBV是致肝癌的重要因 子,约80%—90%的肝
乙肝患者会Leabharlann 现肝脾肿大的症状乙肝的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
防治途径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1
意外接触HBV感染者后的预防。 3
2 切断传播途径
:BBS1113
检测
:BBS1113
乙肝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其中重要的蛋白质 包括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对抗 它的抗体——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抗 HBC)、e抗体(HBeAb),它们能识别对应的病毒抗 原。 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抗HBC)、e抗体 (HBeAb)在血清中都可以检查到,因此通过血清学检 查可以查出“两对半”——第一对是表面抗原 (HBsAg)、表面抗体(HBsAb);第二对是e抗原 (HBeAg)、e抗体(HBeAb),最后的半个是核心抗 体(抗H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