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可手术乳腺癌放疗原则与规范(最新)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治疗的原则与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应对这一疾病。
一、原则在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时,医生通常会考虑以下原则:1. 个体化治疗: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的分期和分子亚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设计。
2. 根治性治疗:早期乳腺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来达到根治的目的。
对于晚期乳腺癌,根治性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3. 综合治疗:乳腺癌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方法基于不同乳腺癌阶段和患者的特点,下面介绍常见的乳腺癌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基本方法,根据病情程度可以选择乳腺部分切除、乳腺全切除或乳房切除,也可以结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后可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常在手术后进行,通过利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射线照射乳腺,减小残留肿瘤的风险。
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也可在手术前进行放疗,以缩小肿瘤的体积。
3. 化学疗法:化疗是使用药物来杀灭癌细胞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和分期,可以选择单药或者联合应用多种化疗药物。
常见的化疗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等,但通过合理的用药和支持性治疗可以减轻不适。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定的药物来抑制肿瘤生长所需的信号通路。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以接受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以阻断HER2受体的信号,抑制肿瘤的生长。
5. 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是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来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
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有类雌激素药物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除了上述常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手段正在不断发展,例如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这些新技术有望为乳腺癌治疗带来更好的疗效。
乳腺癌放疗讲解培训课件

③窝区照射:个体化放疗。
12/26/2023
乳腺癌放疗讲解
14
五、放射治疗剂量
(2)根治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的预防剂量为 46~50Gy/(4.5~5周·23—25次),2Gy/次,每 周5次。如果切缘阳性,对原发灶部位增量5— 15Gy/5—8次。
(1)乳腺功能保全手术后的患者; (2)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原发灶为T3
或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者; (3)不论采用哪种手术方式其切缘阳性或有肉
眼可见的残余病灶者; (4)腋窝淋巴结≥3cm,淋巴结包膜已受侵、淋
巴管侵犯和肿瘤位于内象限者; (5)局部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
12/26/2023
12/26/2023
乳腺癌放疗讲解
13
五、放射治疗剂量
(1)乳腺癌保乳术后:
①全乳常规放疗+病灶区补量或全乳调强放+病灶区补量: 全乳 DT 50 Gy/5 周 /25 次,术疤痕周围外放 2-3 cm ,用 合适能量的电子线补量,DT 10Gy/1周 /5次。或应用后装 组织间插植补量 , DT 7 Gy/ 次 , 共两次
放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是 否需要放疗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预后因素。在 确定放疗适应症后,最重要的步骤就是选择合 理的放疗技术。总之,既要避免漏掉应该放疗 的病人,又要避免过度和不恰当的治疗对患者 造成不良后果。
12/26/2023
乳腺癌放疗讲解
18
12/26/2023
乳腺癌放疗讲解
19
心脏受到照射后可诱发心包炎、全心脏炎 和冠状动脉疾患。特别是左侧乳腺癌内乳区 用高能射线照射时,可发生放射性心脏病。 其发生率与是否并用阿霉素化学治疗以及心
关于乳腺癌放疗那些事

关于乳腺癌放疗那些事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已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安球第一大癌症。
乳腺癌治疗方案逐渐呈现多样化,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其中乳腺癌放疗是乳腺癌手段中不可不谈的。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针包括:术前放疗,保乳术后,肿块>5cm者及腋窝阳性淋巴结大于4个,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合并复发转移高危因素(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比例大于20%、HER-2(+)),肿瘤侵及乳腺皮肤和胸壁,转移部位如骨、脑等部位放疗。
那在乳腺癌放疗过程中有哪些事儿是我们要知道的呢,不要着急,请看下面讲解。
乳腺癌放疗放疗指的是经放射线电离作用使人体肿瘤细胞死亡的局部诊疗手段,在乳腺癌诊疗中作用重大。
早期的乳腺癌保乳术配合全乳放疗能够使局部复发率大幅度降低,有数据显示可由原先10%降低至2%。
而针对肿块较大亦或是腋窝淋巴结阳性者,辅以乳腺癌根治术能够将5年复发率降低至原先的1/3。
由此可见,乳腺癌放疗是提高病人生存时间的关键手段。
乳腺癌放疗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一-皮肤受损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同样的,不管什么治疗手段,在其结束后均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就以乳腺癌放疗为例吧,术后皮肤损伤在所难免了,这是最为直观的不良反应,在诊疗范围内的皮肤会出现变红、干燥、轻度红斑及发痒的表现,部分毛发脱落,随放疗频率的升高,这些表现逐渐变得严重,最终发展为干性脱皮及色素沉着,甚至有部分病人皮肤褶皱处存在湿性脱皮。
不良反应二-身体乏困疲劳困乏是放疗后多发性副作用,考虑是因辐射所致,属正常人体效应。
不良反应三-内心恐惧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手术时无一例外都会萌生出焦躁、恐惧的情绪,而在乳腺癌放疗诊疗中,因为对射线认知不足,易出现焦虑及抑郁情绪,甚至担心自己会因此而患上放射性病症。
不良反应四-黏膜受损乳腺放疗后一般不会有口腔效应,但部分病人存在食道反应,简单点说就是喉咙痛,特别在进食食物后疼痛显著。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最全版)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最全版)一、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伴Z51.002)。
2.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
(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的患者,即T3及以上或腋窝淋巴结阳性≥4个。
(2)T1、T2 1-3个淋巴结阳性同时含有下列一项高危复发因素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疗:①年龄≤40岁;②激素受体阴性;③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④Her-2/neu过表达等。
3.保乳术后原则上都具有术后放疗指证,但70岁以上,I期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单纯内分泌治疗。
(二)选择放射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2011年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等。
1.保乳术后放疗照射靶区:(1)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患者,或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腋窝清扫彻底(腋窝淋巴结检出数≥10个),且不含有其他复发的高危因素的患者,照射靶区只需包括患侧乳腺;(2)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3)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含有其他高危复发因素,如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Her-2/neu过表达等,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可以包括或不包括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4)腋窝未作解剖或前哨淋巴结阳性而未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原则上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房,腋窝和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
2.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1)适应症:①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②腋淋巴结转移≥4个;③T1,T2,淋巴结转移1-3个者,包含下列一项高危复发因素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疗(需结合患者病情):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Her-2/neu过表达等复发高危因素。
乳腺癌的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

乳腺癌的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的原理、适应症以及疗效评估等内容。
一、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的原理乳腺癌的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通过放射线照射乳腺组织,达到杀灭残留肿瘤细胞的目的。
手术切除可以将乳腺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一并切除,减少肿瘤的残留,而放疗可以杀灭手术后可能存在的微小残留癌细胞,提高治疗的效果。
二、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的适应症乳腺癌的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适用于乳腺癌早期患者,即未扩散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患者。
对于乳腺癌早期患者,手术切除是常规的治疗手段,而放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风险。
对于乳腺癌晚期患者,放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使用。
三、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估乳腺癌的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的疗效可以通过多种指标进行评估。
首先是肿瘤的辐射剂量覆盖范围,即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放疗方案,确保放疗覆盖到肿瘤和可能存在的残留癌细胞。
其次是乳腺癌的复发率和生存率,长期随访观察可以评估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的效果。
此外,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副作用的发生率也是评估疗效的指标之一。
四、乳腺癌的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的优势乳腺癌的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相比仅手术治疗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放疗可以杀灭手术后可能存在的残留癌细胞,减少复发风险。
其次,放疗可以保留乳腺的形状和外观,减少对患者外貌的影响。
此外,放疗相对手术而言是无创的治疗手段,副作用相对较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注意事项及风险乳腺癌的放疗与手术联合治疗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放疗对乳腺组织有一定损伤,可能会导致乳房硬化、疼痛和乳房体积缩小等不良反应,患者应接受适当的心理和生理的辅助支持。
其次,放疗的副作用可能会出现在治疗结束后的几个月或几年内,患者应定期随访并参与康复计划。
乳腺癌的放疗剂量和疗程选择

乳腺癌的放疗剂量和疗程选择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早期乳腺癌来说,手术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手术仅仅能够切除肿瘤组织,并不能完全保证肿瘤的清除。
因此,放射治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放射治疗旨在通过高能X射线或其他形式的离子辐射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然而,在进行放疗时,放疗剂量和疗程的选择非常重要,它们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乳腺癌的放疗剂量和疗程选择的相关问题。
一、放疗剂量选择放疗剂量选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确保肿瘤细胞被彻底杀死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目前,常用的放疗剂量方案有标准剂量和加强剂量两种。
1. 标准剂量放疗:标准剂量是指以常规的照射方式和疗程给予的放射治疗,通常为总剂量45~50Gy,每次分次照射为1.8~2.0Gy。
标准剂量放疗主要适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2. 加强剂量放疗:加强剂量是指在标准剂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放疗剂量,通常为总剂量60~66Gy。
加强剂量放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肿瘤生长,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特别适用于高风险的乳腺癌患者。
放疗剂量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病变的分期、分子分型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放疗疗程选择放疗疗程选择主要包括全程放疗和局部放疗两种方式。
1. 全程放疗:全程放疗是指在手术后连续给予放射治疗,通常为5~6周,每天一次,共25~30次。
全程放疗能够全面清除潜在的癌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2. 局部放疗:局部放疗是指在手术后数周内仅针对肿瘤床进行放射治疗,通常为3~4周,每天一次,共15~20次。
局部放疗适用于一些特定的患者,比如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重要疾病或无需接受辅助化疗等。
放疗疗程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手术情况、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
乳腺癌诊疗规范

乳腺癌诊疗规范乳腺癌诊疗规范一、引言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精确治疗和有效管理,制定本乳腺癌诊疗规范,以指导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二、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1:乳腺癌的分类1.1:按照组织学类型分类1.2:按照分子分型分类1.3:按照分子遗传学分类2:乳腺癌的分期2.1: TNM分期2.2:分子分型与分期的关联三、乳腺癌的早期诊断1:家族史和遗传咨询1.1:家族史的评估1.2: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2:临床症状的评估2.1:乳腺肿块的触诊2.2:乳房X线摄影2.3:乳腺超声检查2.4:乳腺磁共振成像3:乳腺癌的辅助检查3.1:乳腺钼靶检查3.2: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3:乳腺组织活检和病理诊断四、乳腺癌的治疗原则1:外科治疗1.1:乳房保留手术1.2:乳房切除手术1.3:淋巴结清扫术2:放射治疗2.1:术后放射治疗2.2:早期乳腺癌放射治疗3:药物治疗3.1:术前药物治疗3.2:辅助化疗3.3:靶向治疗3.4:内分泌治疗3.5:免疫治疗4:综合治疗4.1:多学科团队治疗4.2:个体化综合治疗五、乳腺癌的随访和管理1:随访策略1.1:术后随访1.2:随访内容1.3:随访间隔2:随访管理2.1:肿瘤标志物监测2.2:影像学检查2.3:骨密度测定2.4:心脏监测六、附件1: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指南3:乳腺癌放射治疗计划表4:辅助化疗药物说明书5:靶向治疗相关资源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关于医疗行业的管理和规定。
2:《乳腺癌临床诊疗规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乳腺癌诊疗的指导性文件。
3:《乳腺癌医疗纠纷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关于乳腺癌医疗纠纷的处理和解决办法。
乳腺癌术后如何正确进行放射治疗

乳腺癌术后如何正确进行放射治疗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手术后往往需要进一步进行辅助治疗,其中放射治疗是常见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就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正确的放射治疗进行探讨。
一、放射治疗的目的和原理放射治疗的目的是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控制或缓解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它可以通过破坏DNA结构和功能来干扰肿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最终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乳腺癌术后的放射治疗适应症包括:肿瘤大小超过某一阈值、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累及乳头、切缘阳性等。
而禁忌症主要包括孕妇、严重心肺疾病、纵隔有手术疤痕和放射防护不完善等。
三、放射治疗的策略和方案1. 术后放射治疗的时机术后放射治疗的时机一般是在手术后2至3周开始,以充分恢复患者的身体和创口愈合为前提。
此外,放射治疗的总剂量和分次剂量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来确定。
2. 放射治疗的模式和技术放射治疗的模式有常规模式和加速模式两种,其中常规模式是指每日治疗一次,连续予以3至4周;加速模式则是每日治疗两次,连续予以1至2周。
而放射治疗的技术上主要包括传统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强度调控放射治疗和相位调控放射治疗等。
四、放射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放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炎症、乳房肿胀、乳头变硬痛等。
针对这些不良反应,患者应保持乳房清洁、避免外力刺激、注意避暑和调整饮食结构等。
五、放射治疗后的随访和注意事项放射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放射治疗并发症。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保持饮食健康、减少环境污染等。
六、放射治疗的前景和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例如,随着放射剂量的精确控制和放射技术的革新,如高精度定位放射治疗(例如SRS和SBRT)的应用将为乳腺癌术后的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结和腋窝有复发风险的部位放疗。
照射剂量:全乳、锁骨上下区 45-50.4 Gy/25-28次;或40-42.5GY/15-16次。每 周5次。
原发灶瘤床补量: 10-16 Gy/4-8次
保乳术后放疗的价值
放疗对保乳手术 局部复发和生存的影响 —EBCTCG: Meta Analysis
保乳治疗的热点问题
是否所有的保乳治疗都需要放疗?TAM能 否替代放疗?
放疗:低分割全乳放疗? 放疗:加速部分乳腺放疗(APBI)? 放疗:原发灶加量是否必须? 前哨LN术后,腋窝手术或放疗?
CALGB 9343研究(≥70岁)
N=636, ≥70岁, I期,ER+ TAM+RT vs. TAM 中位随访12.6年 10年局部复发率:2% vs. 10% 远转和生存无差异
对于化疗后N+,应予胸壁+锁骨上/下区、 内乳淋巴结和腋窝有复发风险的部位放疗 。
全乳切除术后放疗
LANCET , 2014
T1-2N1 无放疗 局部失败率
时代的影响
IJROBP, 2014;89:392–398.
2006-2012与1999-2005对比
N1,现代组±放疗,8年无LRR率为98.2% and 95.3%
≥4个阳性腋窝淋巴结:
全乳放疗加或不加瘤床的推量照射(1类证 据)及锁骨上/下区、内乳淋巴结放疗,腋 窝有复发风险的部分(I类证据)。
保乳手术后
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
全乳放疗加或不加瘤床的推量照射(1类) 。强烈考虑锁骨上/下区、内乳淋巴结和腋 窝有复发风险的部分放疗。
保乳手术后
腋窝淋巴结阴性
Surgical Oncology 26 (2017) 163e170
分子分型影响变化
ER+/HER2-
手术+放疗 15.6 17.2
EBCTCG. Lancet, 378:771, 2011
EBCTCG: 淋巴结阳性病人
10年复发(%) 15年乳腺死亡
手术 63.7
手术+放疗 42.5
51.3
42.8
EBCTCG. Lancet, 378:771, 2011
EBCTC更新结果
保乳术后放疗降低10年任何复发约一半 保乳术后放疗降低15年乳腺癌死亡率1/6
浸润性乳腺癌 临床分期为I、IIA、IIB 或 T3,N1,M0 期
全乳切除术加腋窝分期手术后
腋LN 4个阳性及以上
胸壁放疗+锁骨下、锁骨上、内乳、腋窝有 复发风险的部分。(I类证据)
全乳切除术加腋窝分期术后
腋LN 1-3个阳性
强烈考虑胸壁放疗+锁骨下、锁骨上、内乳、 腋窝有复发风险的部分。
全乳切除术加腋窝分期手术后
腋LN 阴性 且T≤5cm 切缘≥1mm
不放疗!
如有多个高危因素,包括中央/内象限或 T>2cm且伴有其它高危因素如年轻、广泛 的LVI可考虑放疗。
新辅助化疗后、全乳切除术后
对于cN1,ypN0,强烈考虑胸壁+锁骨上/下 区、内乳淋巴结和腋窝有复发风险的部分 放疗。
2000年前17项RCT 保乳手术 放疗vs无放疗: 10801人 低危和高危病人 象限切除或部分切除
EBCTCG. Lancet, 378:771, 2011
EBCTCG. Lancet, 378:771, 2011
EBCTCG: 淋巴结阴性病人
10年复发(%) 15年乳腺死亡
手术 31.0 20.5
全乳切除术加腋窝分期手术后
腋LN 阴性 但T大于5cm 或切缘阳性
考虑胸壁放疗 ± 锁骨下、锁骨上、内乳、 腋窝有复发风险的部分。
全乳切除术加腋窝分期手术后
腋LN 阴性 且T≤5cm 切缘阴性但<1mm
对于原发肿瘤在中央或内象限或大于2cm 且具有高危特征(年轻或广泛的淋巴血管 侵犯)考虑胸壁放疗 ± 区域淋巴结放疗
Hughes, et al. NEJM 2004, JCO 2013
ER+、I期、≥70岁的保乳患者
如身体欠佳,可考虑只做TAM 如身体状况好,仍应考虑放疗
保乳术后放疗:低分割全乳放疗?
加拿大Ontario研究
1234例保乳术后,放疗随机分为 50Gy /25次/35天 42018
保乳术后放疗: 部分乳腺加速放疗?
APBI研究汇总
局部插植后装放疗
Radiother Oncol. Epub 2013 Jun 3
Mammosite局部后装放疗
局部放疗:术中X线照射
术中电子束放疗:Eliot研究
部分乳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保乳术后放疗: 部分乳腺加速放疗APBI
可手术乳腺癌放疗原则与规范
指南与规范
2018. NCCN V3 2017 St. Gallen专家共识 2016 ASCO/ASTRO共识 2015 ESMO指南 中国抗癌协会指南、CSCO指南
一、早期乳腺癌保乳 术后放射治疗
浸润性乳腺癌
临床分期为T1-3,N0-1,M0
保乳手术后
近期III期研究对病例选择、技术选择仍在 进行。
APBI美容效果较差。 只应限于临床研究。 ASTRO2016适应征:
大于50岁,T1,切缘>=2mm, LVI-, ER+, BRCA-; 剂量:38.5Gy/10次;或近距离放疗
34GY/10次 均5天完成
二、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 放射治疗
全乳放疗加或不加瘤床的推量照射,对于原 发肿瘤在中央或内象限、大于2cm或具有高 危特征(年轻或广泛的淋巴血管侵犯)考虑 区域淋巴结照射。
在选择性的低危患者亦可考虑进行部分乳房 加速放疗(APBI)。
大于70岁,ER+, cN-,T1可不做放疗
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术后
全乳放疗 对于cN1,ypN0,强烈考虑锁骨上/下区、内
均为LN阴性患者, 大乳腺者除外
Whelan T, et al. JNCI 2002
2018ASTRO 乳腺癌应用
全乳大分割放疗指南
2011指南
2018指南
年龄
≥50岁
任何年龄
分期 有无化疗
T1-2 N0 无
任何分期(以全 乳为靶区,而不 照射区域LN时)
均可
剂量均匀性
±7%
尽量减少高于 105%处方剂量 的乳腺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