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1-10AACABBCACC
11—20 BBDAC CADCB
材料题:21(1)原因: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
政策:重农抑商(8分)
(2)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
原因: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缺少资本积累(12分)
22、(1)重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了东西方航路(6分)
(2)特点:主要方式有殖民战争、不平等贸易(建特权贸易公司)和奴隶贸易;范围扩展到亚非美等洲;(6分)
(3)变化:从英国扩展到欧美等主要国家。原因:英国企业家为追求利润私自向海外出口机器和技术;其他国家向英国学习技术,走私机器;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8分)
辽宁省铁岭市某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铁岭市某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董仲舒把“天”作为人间秩序合理性的背景,并对这套解释自然与历史的宇宙法则予以充分的论述,为儒家学说的重建奠定了庞大的理论框架,并使之转化为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
董仲舒的思想( )A.以格物致知为实践路径B.旨在强化社会伦理和道德秩序C.实现了儒学思想的思辨化D.迎合了大一统时代的政治需要2、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变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
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 )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B.制度变化和创新的思想渊源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变D.民族交流对隋唐盛世的影响3、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石刻,它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
图中刻有“六字真言”两行,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六种文字。
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 )A.民族交融的趋势B.对西域管辖因俗而治C.严格的四等人制D.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4、北宋前期,官员的第一任差遣是在地方担任幕职州县官,或者出任管理仓库等经济事务的监当官,同时中央官员也可保留高官身份到地方任职。
这一举措( )A.有助于京官和地方官员的双向流动B.体现了官府对社会限制的松弛C.使政府所有官员都有基层任职经历D.有利于地方的官员到中央任职5、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元朝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创设角度来看,这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A.分而治之B.民族自治C.因俗而治D.区域自治6、宋以前,富商大贾一般由豪门世族或官员组成。
至宋代,这些富商大贾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牙侩、中小商人、普通市民、手工业者和农民等。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题(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与这一文化现象紧密相关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2.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
“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下图是汉初实行的一项政治制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巩固汉朝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行政制度的多元化有利于加强皇权C.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仍有重大价值D.该制度的实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下列各图是考古发掘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铁器,据此可以推断A.铁农具和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B.铁农具取代了青铜农具在农业中的地位C.战国时期的农具种类比春秋时期更多样D.战国时期的冶铁技术达到了古代的顶峰5.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如果要研究隋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的是A.耧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6.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材料可用来佐证A.东京汴梁成为了国际大都市B.商品经济从城市向农村扩散C.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商业行为不再受官府的管辖高一历史第 1 页共6 页7.汉武帝时期,为了对盐、铁行业进行整顿和治理,采取的措施是A.将铸币权收归中央B.盐铁官营C.抑制工商业者发展D.均输平准8.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②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北宋时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时量: 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反映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A.简单协作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2.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3.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市”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里有专职官员管理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闭4.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位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它使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此外,中国古代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
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城市A.以商业职能为主 B.以政治职能为主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商业限制被打破5.《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材料表明,书中观点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A.反对 B.赞同 C.听其自然 D.主张适当改变6.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这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7.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 D.诸侯国争霸需要发展生产8.《旧唐书·玄宗纪》载:“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科举人仕的官员)置客舍邸店车坊。
江苏省阜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历史试卷

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综合测试历史试题时间:2023.4.2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苏美尔人在圆筒上雕刻图案,在柔软湿润的黏土上轻轻滚动圆筒,就可以复制图案(如图1),永久记录所有者的名字,由此圆筒变成“印章”。
任何有财产的人携带印章,滚压出相符的印记,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权利。
据此可知,此时的苏美尔地区()图1①出现了贫富分化②发明了字母文字③进入了文明阶段④雕刻技术领先世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2.表1为古巴比伦西帕尔地区不动产契约中承租人情况简表。
这反映了该地区()表1承租人身份无身份法官沙马什那迪图神庙主持神庙歌手理发师将军契约数(个)344623112承租人身份校尉信使神庙房屋监护商人总监长矛队长民族长占卜师契约数(个)4112112 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B.制定法律规范经济行为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商业借贷现象普遍存在3.古埃及的农具在几千年间没有多大改进,直到新王国时期才把犁头的形状稍稍改变了一下。
就此,有人指出,古埃及的农业技术长长地拖着新石器时代的尾巴,优越的农耕生产条件,降低了应用铜铁工具的迫切性。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古埃及的农业经济发达B.远古社会生产工具简陋C.古埃及的文明较为落后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4.古代印度文明史因20世纪初考古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
古代西亚文明最初只有《圣经》的零星记载,19世纪以来考古发现了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发现了苏美尔、阿卡德和古巴比伦等文明。
这表明()A.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是不确定的B.考古发现能够创造新的古代文明C.古代文明史的研究在过去重视不够D.历史研究需要不断了解学术前沿5.柏拉图在谈到苏格拉底之死时认为,要让公民中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担任法官,他们有智慧、能容纳歧见,且受过训练,能独自审判。
同时指出,无论是在私人案件还是公共案件中,每个公民都应参加,因为“一个人若是不参与审判就会感到自己不是这个共同体的真正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