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历史课程网

合集下载

川教版历史课件

川教版历史课件
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过程和影响,以及它们 对世界格局的改变。
冷战与非殖民化
讲述冷战时期的历史、非 殖民化运动的发展以及它 们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探讨全球化的发展、国际 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作用, 以及当代世界面临的挑战 和机遇。
THANKS
感谢观看
近代世界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思想的影响,以及它们在 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讲述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对世界 历史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现代化
探讨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以及现代化进程对世界各国的 影响。
现代世界史
两次世界大战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01
总结词:民族危机加深,改革 意识兴起
02
详细描述
03
04
甲午战争:1894-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 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
深。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 等维新派推动的改革运动,旨 在学习西方,实现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01
总结词:民主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现代史
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 展,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改革 开放等内容。
四川地方史
专门介绍了四川地区的历史文 化,包括地方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内容。
02
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时期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早期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描述:这一时期主要讲述了夏、商、西周三个早期国 家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2页 0073页 0092页 0128页 0146页 0191页 0233页 0274页 0319页 0363页 0402页 0460页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六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9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第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巨著 第18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第20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2课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历史课程网推荐优秀作品

中国历史课程网推荐优秀作品

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民 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省颁答案: ①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飞速发展; ③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民族工业仍处于从属地位。 学生答案举例: 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飞速发展;
省颁答案:(3)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 发生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问题五:对教材、材料理解有误
示例:第37题第4问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 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 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 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 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 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 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 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 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4.考纲的解读与预测
※2009年高考对中国古代史的考查,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在命题内容上,将会重点关注中国古代史上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三个层面关注不同时期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史实,尤以魏晋 南北朝、隋唐和明清时期最为重要;从中外、境内各民族 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尤其关注 儒家思想和佛教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关注中国古 代的改革,尤其是宋朝的改革;从自然灾害和民生的角度 关注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因果与教训;关注中国古代的重 大科技成果及其传播和影响。 第二,在命题立意上,仍然会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原 则,但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接轨的命题意识会进一步强 化。

国内兄弟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网站

国内兄弟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网站

“中国古代史”课程推荐网站一、国内“中国古代史”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网站:1、北京大学/person/yanbuke/tongshi/tongshi.htm2、厦门大学/zggds/index.asp3、华南师范大学/zggds/index.htm4、湖北大学/jpkc/class5、华中师范大学/jpkcnew/zggds/index.asp6、河北大学/2003/zzgds.asp7、河北师范大学http://211.82.247.131/homepages/ZGGDS/web/jxdg.html8、河南大学/jpkc_zggds/page3.htm9、陕西师范大学/zggds10、安徽师范大学http://210.45.192.19/kecheng/courses/ancient/ipage113.htm11、西华师范大学/jpkc/zggds/index.htm12、青岛大学/ec/C99/course/index.htm13、福建师范大学/fjnu/courseware/513/tpl_index.htm14、西北师范大学/wxy/jpkc/lbt/kcsbb/index.htm15、南开大学/program2/index.htm二、国内“中国古代史”校级精品课程网站1、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前期史》/program1/first.htm2、武汉大学《中国古代史》(二)http://221.232.129.83/jpkcsite/zggds/Course/index.htm3、华东师范大学/0603/index.asp4、四川大学http://219.221.200.61/2007/xj/zggds5、中国人民大学http://202.112.126.159/jpkc/101002/web/Info.htm6、苏州大学/ec2006/C20/Course/Index.htm7、渤海大学/EC3.0/C25/kcms-1.htm8、西华师范大学http://218.6.128.139/jpkc/zggds/9、聊城大学/Soft_Index.asp10、淮北煤炭师范学院http://210.45.128.30:800/lsx/zggds/012.htm11、唐山师范学院http://211.81.200.13:88/ec2006/C64/zwpj-2.htm12、苏州科技学院:8083/jpkc/C30/zcr-2.htm13、中国人民大学http://202.112.126.159/jpkc/101002/web/Info.htm14、鲁东大学/jpk/15、曲阜师范大学/jpkc/16、德州学院http://211.64.32.2/dzxylsx/lszy/news30.html三、其他网站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秦汉史学会/history/htdocs/index.asp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cgi-bin/data/main.cgi中国唐史学会/chinese/tangshi/tangshi1.htm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禹贡网/default.asp中国考古网中国史学网/象牙塔/history/index.php文献综述的写法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案标题: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内容,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教材及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预习作业。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程导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第二课时: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影响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相关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国家和人民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三课时: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和评价,帮助学生理解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2.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第四课时:历史事件的延伸与拓展1. 教师提供相关的拓展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事件的延伸内容。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展开小组或个人研究,完成相关的研究报告或展示。

第五课时:历史事件的应用与实践1. 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探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相关场景或角色扮演,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

六、课堂评价:1.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表现。

2. 学生个人研究报告或展示。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与研究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中学历史教学网站网址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网站网址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网站网址大全中学历史教学网站网址大全1.安庆市石化一中历史教研网 - 含教案、教研成果、试题等。

2.超越时空·云峰历史在线-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网站,含教案、试题、课件、素材等。

3.承德一中历史网 - 含历史的高考复习,学习园地,本站专题。

4.东莞中学历史科组 - 包括风云人物、文物宝库、访古游踪、教学资源等内容。

5.番中历史视窗 - 含历史聊天室,历史博物馆,历史教具制作室,历史科组建设。

6.飞远中学历史网 -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专业网站。

7.哥伦布航行主页 - 哥伦布的航行的相关情况。

8.高中历史杂志 - 高中历史教学资料、教案、论文、试题等。

9.广东历史教与学 - 含理论探索,教材辅导,学生园地。

10.古石历史资源网 - 古今人物、历史典故等。

11.古韵悠悠-中学历史教学 - 中学历史教学交流。

提供大量珍贵历史纪录片供教学使用。

12.贵阳市初中历史学科基地- 含基地简介,教学探讨,历史足迹,趣味历史。

13.红日-高中历史教学网- 包括人物库、试题集粹、辅助史料、历史教学等栏目。

14.明智网 - 中学历史教育与教学。

15.美国内战主页 - 有关美国内战的网址链接。

16.历史 - 包括历史说课案、教案、论文。

17.历史人 - 东北师大附中的历史教师的个人主页,历史教学以及高考为主要内容。

18.历史教学 - 《历史教学》、《历史学习》杂志网上刊物。

19.历史教学- 含中学历史教学指导、教学研究、课件、模拟题、高中历史复习课的资料。

20.历史教学资源库 - 提供历史教学的资源。

21.历史教学网 -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历史组主办。

22.历史教学在线(New)- 含历史论文、历史题库、历史教案、历史课件等。

23.历史教研 - 含教学论文,精品教案,历史图片,历史课件。

24.历史教研网 - 关于中小学历史教学研究的网站。

25.历史教与学- 含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广东历史、乡土教材、历史文化。

《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2001年实验稿”的比较——兼谈对川教版中国史内容的修订

《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2001年实验稿”的比较——兼谈对川教版中国史内容的修订
面按 照这 样 的划分 标准 , 就 中 国史新 、 旧课 标部 分 的
处, 知 识点 6 0 点, 记 忆 层 面要 求有 4 2处 , 理解 与 分
析层 面 有 1 8处 , 记 忆 的 知 识 点 占总 体 知 识 点 的
知识层面划分分别做出了以下对比。
( 一) 中国古代 史部 分 中国古代史新 、 旧课标知识层面划分对 比见表 1 :
通过 以上 对 比可 以得 出 , 新、 旧课标 在 内容 的知
线教育 的广大 中学历史教师的不断总结 与探索 ,
识层面的要求上几乎一样。从中国史内容要求上可 划分两个层次, 分别是记忆 与分析理解层次。针对 不同的层次, 对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 就第一 层 次而 言 , 主要有 三部 分 , 就 是要 求学 生
这样 的要求 , 在新 、 旧标准 内容 的陈述 里, 凡使用 了
“ 知道 、 了解 、 列举 、 讲述 、 简述 、 观察” 等词语的语句 , 都应该属于对学生第一层次的要求。 第二层次是理解 和分析层次 , 这一层次对学生 有着较高 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 内容和有
经验教训 。 ” l l J ( 同样 , 在 旧课标第二部分课程 目 标 中的过程与方法中也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 “ 通过课堂 学习和课后活动 , 逐步感知人类在文 明演进 中的艰 辛历 程 和巨大 成就 , 逐步 积累 客观 的 、 真 实 的历 史知
第2 7 卷 第4 期 2 0 1 3 年4 月
教 育 与 教 学 研 究
Ed u c a t i o n a n d T e a c h i n g Re s e a r c h
V0 1 . 27NO. 4 Apr . 201 3

育人为本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育人为本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育人为本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者:江宜法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5期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

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本文探讨了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文明理;课堂体验;实践活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课程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人文性,即“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呢?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教学改革,大胆创新,探索出了学文明理、课堂体验、开展实践活动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一、学文明理,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出发点初中历史课本忠于课标,倡导新的课程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初中历史课本的读本特点,注重学习课本,注重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

课本阅读,积累历史史料应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如在学习“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时,课本用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大字小字、辅栏、史海拾贝为我们呈现了大量的信史,通过阅读积累,学生就能清楚地了解到俄国农奴制废除的背景,农奴制的废除和俄国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从而更加深刻、真实地理解俄国农奴制废除这一对俄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主题时,学生通过课本呈现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大量史实,能自觉地从史实中认识到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

通过课本呈现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等大量史实,学生能自觉地从史实中认识到中国人民为赶走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日战争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苦卓绝的努力,认识到民族团结,共同抗日是夺取抗战胜利的保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怀和坚持团结抗战、持久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了解日本法西斯上台的主要过程;理解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初步认识德、意、日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德、意、日在建立法西斯政权方式上的差异,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演变的政治危机,是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政权是最富侵略野心、最反动的独裁政权。

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课型新课教学准备学生:查找关于希特勒的资料;“国会纵火案”的经过;多渠道了解法西斯的暴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世界现代史》、《盗世奸雄希特勒》、《法西斯新论》等。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列表归纳法、讨论分析法、讲解法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何特点?美国是如何应对这次大危机的?(学生应能答出: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

)师:意大利面对一战后的危机,德国和日本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它们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法西斯统治的道路。

(多媒体显示课题)第3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师:同学们知道“法西斯”的含义是什么吗?(同学自由回答)师:“法西斯”一词来源于古代罗马。

古代罗马最高执政官行使权力时用“束棒”,即用皮带捆扎的一束棍棒,中间插一把锋刃向外的战斧,是权力的象征。

拉丁文中“束棒”写作FASCE,意即“法西斯”。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为了显示权威与暴力,建立法西斯党,将“束棒”作为党徽。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多媒体显示)(一)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师:意大利是一个相对贫弱的帝国主义国家,人们称之为“乞丐帝国主义”。

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挤入战胜国行列,但在巴黎和会上分赃最少,当年英、法拉它参加协约国作战而许下的诺言也未兑现。

战后初期,意大利立即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工农业减产,失业人数大增,人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群众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接二连三的短命内阁无法应付社会动乱。

这种社会现实,成为滋生法西斯组织的土壤。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多媒体显示:墨索里尼图片)师:这就是墨索里尼。

他出身于意大利一个农民铁匠家庭,1919年3月,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扶植下,他建立了法西斯党和武装部队,先后夺取了全国许多地方政权。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率领几万全副武装的法西斯党徒高呼口号,分四路向罗马进军。

统治集团软弱无力,拱手让出了政权。

从此意大利开始了法西斯统治时期。

师:在这里老师要提醒一下的是,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建立是在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打击下建立起来的,但是不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呢?(学生回答)师: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建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危机打击下建立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

(三)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多媒体播放有关影像片断)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二个问题: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有哪些?2.假如你当时生活在意大利,你对法西斯专政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通过看书,相互讨论后,大体上答出对内恐怖、对外扩张政策和自己感受。

)教师归纳学生回答后指出:意大利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保证法西斯党对国家政权的绝对控制;强化和扩大法西斯组织;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等;为了摆脱危机,墨索里尼把发动侵略战争提上日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意大利对外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扩张的主要方向是非洲,这张图片便是意大利占领利比亚后,墨索里尼在巡察途中的情形。

(多媒体显示图片)“独裁、野蛮、恐怖”是法西斯残暴统治的真实写照。

师:出于共同利益,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首先勾结在一起,于1936年签订《德意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下面我们来看更危险的一幕。

二、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多媒体显示)(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师: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结合已有的知识和课本内容,从历史、现实和直接原因三个角度思考和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回答过程中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

)师:我认为,历史原因可分为两点:第一,德意志历史上崇尚武力,依靠“铁血”政策实现了统一,有着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

第二,一战失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屈辱性的《凡尔赛和约》,导致了德国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

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多媒体显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表)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十分严重,德国共产党的影响大增;德国在“一战”后建立的魏玛共和国显得软弱无能,不仅中下层民众对之不满,垄断资产阶级也日益不满,垄断资产阶级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人物,对外能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使德国重新获得领土和殖民地;对内能镇压群众运动,稳定统治秩序。

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德国法西斯党应运而生。

直接原因:纳粹党兴风作浪。

纳粹党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简称,纳粹一词系德文“民族社会主义”的缩写NAZI的音译。

纳粹党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他们举行各种集合,发表演说,散发传单,游行示威,宣扬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又向工人、农民作出种种许诺。

使广大中下层民众落入其圈套。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请同学根据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简介希特勒)估计学生通过收集的资料能够回答出以下内容:希特勒出身于奥地利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只受过初中教育,爱好绘画。

因其父母相继去世,19岁只身去维也纳、慕尼黑流浪与谋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军服役,由列兵升为下士,曾获得一枚他一生都引以为豪的铁十字奖章。

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凭三寸不烂之舌,逐渐控制该党,1920年将其改组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

1923年,纳粹党趁着德国陷入经济与社会危机,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后希特勒入狱。

出狱后重振纳粹运动……师:在希特勒的蛊惑下,1932年德国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了国会全部608个席位中的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获得组阁的权利。

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政权就这样在德国建立起来了。

从此腥风血雨弥漫于德国和世界,历史掀开了最黑暗的一页。

(多媒体显示“记记”:德国法西斯组织及其头目的名称。

)师:希特勒是怎样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呢?(三)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1.对内恐怖独裁(1)国会纵火案师:为了建立纳粹党一党独裁统治,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就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有计划地打击德国共产党。

1933年1月28日,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夺取政权。

二号法西斯头目戈林(1893—1946)派爪牙纵火焚烧国会大厦,并诬称系共产党人所为,借此进行全国性大逮捕。

同年9月20日,莱比锡法庭开始审判。

在法庭上,季米特洛夫勇敢地揭露法西斯的反动统治和国会纵火案的真相,世界各国人民也掀起广泛的抗议运动,迫使法庭不得不于1933年12月宣告季米特洛夫无罪。

希特勒当局却将“嫌疑犯”荷兰共产党员马瑞纳斯·卢勃处死以挽回面子。

这一冤案,直到1982年才由西柏林法院正式宣布为错审、错判,得以平反昭雪。

(2)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师:纳粹党先后取消议会制,解散工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将立法和行政权集中到希特勒手中,在全国遍设集中营,几十万人被关押、审讯、杀害。

同时,希特勒政府疯狂地摧残进步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焚毁进步书刊,实行法西斯教育,用纳粹党的说教毒害德国人民。

(3)残酷迫害犹太人(多媒体显示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影像资料片断,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犹太人被要求佩戴黄星标志》。

)师:纳粹党大肆宣扬民族优劣论,在经济上掠夺犹太人,把残酷地迫害犹太人定为“国策”。

他们胡说犹太人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受的困难“负有很大的责任”,在全国掀起了屠杀犹太人的狂潮。

在希特勒专政时期,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不少人被迫逃亡国外。

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学生根据所查找资料简要回答)2.积极准备对外侵略师:在对内实行恐怖统治的同时,德国法西斯对外积极准备侵略战争。

纳粹政府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提出“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反动口号。

到1939年,德国的军火生产量已为美英两国总和的两倍多,为发动世界大战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在军事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充军备,重建了德国空军,扩充了海军。

并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把德国陆军迅速扩充到100万人。

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纳粹德国反动的民族主义、复仇主义论调,及其扩军备战的疯狂性,表明世界和平已面临巨大威胁。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师:正当希特勒德国一步步走向战争的时候,东方的日本法西斯势力也紧锣密鼓地登上历史舞台。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多媒体显示)(一)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师: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意大利、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同学们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日本法西斯上台的背景呢?(学生思考作答)师(归纳学生回答后指出):第一,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紧缺,再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危机对它的打击就更显严重。

第二,经济危机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广大工人、农民为生存展开大规模的罢工和反对地主的斗争,日本统治集团迫切要求强化国家政权,转移国内人民视线并从对外战争中寻找出路。

第三,日本政府加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使得原本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

在这种形势下,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师: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日本法西斯政权是随着军部实力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首先,在军部的推动下,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多媒体打出“九一八”事变图片,请同学概述“九一八”事变的简要过程和结果。

)师: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霸占了中国东北,对东北人民进行残暴统治。

其次,军部在“二二六”兵变后权力增大。

1936年,一批少壮派军官发动“二二六”兵变,这次兵变虽因内讧失败,但军部的权力却更大了。

第三,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日本正式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