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9 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上册 课 文:9 满山的灯笼火把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一篇精讲课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外婆家, 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教学 设计,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采用“以读促悟”的教学手 段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语文(S)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9 满山的灯笼火把
4 指导朗读:正是亲人的爱让“我” 坚持着,坚信着,让我们带着这份爱读句子。
指名读后分小组读。
5 指名读后分组读,齐读。 (二)学习 6—7 自然段。 1. 自主学习,读练结合。 正像“我”坚信的那样,“我”的亲人来救 “我”了!这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 听 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看到的句子。
的亲人会来救你吗?
②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我知道亲人们 一定会来救我的。(展示课件第六屏)
③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 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
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进行说话练 习。(展示课件第七屏)
当我生病时,外婆

当我
时,

()3 出示句子: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
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 指导读法,阶梯朗读。
1 “我”听到了什么?你能通过朗
读 ,表现“我”听到的声音的特点吗?出示句
子: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展示课件第九 屏),指导朗读,体会声音的特点。 2 我们读好了关键词就能读好句子,让 我们 把这声音放到句子中去,朗读句子。出示 句子 :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 渴望 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 而悠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体会“我”的善于思考与坚强勇敢,体验“我”得到全村父老乡亲救助时的感动与感激之情,进而感悟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我们的生活需要互相帮助。

2、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雨幕、盲目、坚持、渴望、漫山遍野”,正确运用这些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总有令人终生铭记的感动,那一声声焦急的呼唤,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就永远铭刻在作家邹德学的心里。

孩子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一同去体验那份感动于感激。

二、细读2—5自然段,体会“我”的聪明、勇敢。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按社么顺序讲述的?2、体验环境恶劣。

(1)这件事怎么发生的?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天气情况,在特别能表现天气情况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2)生交流找到的词语,课件出示句子,理解“雨幕”。

(3)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当时的天气情况吗?(4)作者为社么要这样具体些天气的恶劣?3、体验刚坠入土井时的慌乱无助。

(1)刚坠井时,我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上直线,读一读,在写我动作的词下滑上三角形符号,并用心体会我是怎样一种心情。

(2)指名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找出动词。

(3)你从中体会到我此时是怎样一种心情?(4)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我当时的慌乱吗?(自读、指名读、点评指导再齐读。

)4、品读3—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聪明、勇敢坚强。

(1)然而,这样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生回答)那我是怎样面对的?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写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从中你感受到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批注在书上。

(2)我怎么想的?(生读句子,课件出示)(3)指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理解“盲目”。

为什么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4)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坚持”。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及民俗。

2.获得课文中生词的理解。

3.进一步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1.中秋节的历史及民俗。

2.课文中的生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

四、教学准备1.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问学生们是否知道中秋节及相关的民俗和活动。

2.教师简要介绍中秋节的历史、传说和习俗,并播放相关视频。

(二)预习生词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比如“欣喜若狂”、“眼花缭乱”、“借着”等。

2.学生们跟读生词并理解其意思。

(三)阅读课文1.教师放映课文的多媒体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2.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标点符号和语气。

3.教师根据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适当提问学生。

(四)理解课文1.教师问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哪些理解,哪个人物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等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结果,教师参与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和感情转变。

(五)课堂练习1.教师出题,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来练习分析课文。

比如:“将‘满山的灯笼火把’比喻成什么?”、“为什么文中村里的人要准备饭菜和酒?”等。

2.学生们小组讨论并答题,教师逐一点评。

(六)课堂讨论1.教师出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对中秋节的热情。

2.教师组织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中秋节习俗和活动。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2.了解家乡的中秋节民俗和习惯并做笔记。

七、板书设计课文标题满山的灯笼火把生词欣喜若狂、眼花缭乱、借着中秋节历史、传说、习俗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中秋节的一些知识、传说、习俗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转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和细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满山的灯笼火把一等奖说课稿3篇

满山的灯笼火把一等奖说课稿3篇

1、满山的灯笼火把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1、《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选自S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故事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时,一天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经过挣扎和等待后,最后被乡村们救起的感人故事。

文章褒扬了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的品质,说明了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别人无私的帮助。

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是一篇优秀的记事文章。

2.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理清文章的两条线索,找动词---经历线;体会心情变化---情感线,指导学生抓住一个“情”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3.根据课文的内容,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1)品味课文语言,引领学生得到成长的启示。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我将选用以下教法:采用创设情景法,以读促悟法。

三、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我引导学生采用如下一些学习方法:采用“读、找、想、议、悟、说”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引出新知。

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学生以较快的速度投入到本课学习中去,这样的'导入虽然简单,但是十分有效。

学生通过预习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就不再安排学习的时间。

体现了追求高效课堂的理念。

(二)创设情境,抓住主线。

新的语文学习理念要求我们,课文不应该逐句逐段地讲,应该抓住主要的线索,贯穿全篇课文来理解。

所以我首先伴着风雨交加的场景引读,把学生带进小男孩坠入井口的画面中,然后直奔重点,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有关小男孩坠入井口后有关表现的动词---经历线。

这样既创设了情境,又抓住了文章的线索。

(三)以读促悟,体会心情文中共描写了两个重要的场景即分成两部分:一是描写小作者落入井后的表现;二是描写乡亲们持着火把找小作者的景象。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和反思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和反思

语文 S 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优秀教课方案和反思满山的灯笼火把》第二课时讲的是在一次不测遇险时,全村的同乡们都举着灯笼火把四周找寻我,让我感觉到了浓浓的亲情。

这课时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关怀别人,珍爱别人的教育。

学情解析:1、本班学生开朗,但不擅长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教课中我让他们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口语能力。

2、要让学生很好地领会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亲情,一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一想力,并身临其境思虑如何做。

3、经过学习,加深领会,让学生遇到优秀的教育。

教课目标:1、学习课文第 2—— 8 自然段。

2、理解课文中要点句子的意思,领会亲情的伟大,关怀别人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要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要点句子的含义。

难点:谈谈课文中的哪些情形让你动人。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过渡: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3、板书课题:满山的灯笼火把。

二、教课 2---8自然段(一)师范读课文第2—8 自然段,认识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谈论朗读状况。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同桌相互谈谈读懂了什么?再指名回答。

2、找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交流、谈论。

3、学生报告自学结果,老师对疑难问题加以点拨。

(三)要点解析1、我为何不再挣扎?又为何不再哭喊了?为何会有这类变化?学生分成八小组谈论反响:(1)我忽然间理解了———不可以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结果只好更坏,我应当保存体力。

(2)我不再哭喊——我要用全力拽住井边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3)我相信亲人们必定会来救我。

2、我坚持的结果如何?我的眼泪为何会不断地流着,是热的?学生谈论反响:(1)我听到了忧虑、平和而又悠久的呼叫,我还看到了那满山的灯笼火把。

(2)我被亲情所动人。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教学设计)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 3—8 自然段,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并从作者童年的这 段往事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满山遍野、拽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
语文(S)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9 满山的灯笼火把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全班齐读课题后质疑:读了课题,
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展示课件第二屏)
(二)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一)自由读文,画出本课生字词。 (二)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三)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四)汇报自学成果,说说自己是怎样记 住这些字的,并口头组词。
()7 自主品读:我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景 象是怎样变化的,该怎样读?(展示课件第十
一屏):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 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 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学生自由品读后
再指名朗读,读后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8) 齐读。
()9 课件展示火把由一线,然后看到一 片,一大片最后变为满山遍野的景象。深化理解 “ 满山遍野”一词。(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时,教给方法,先扶后放。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 进行多次对话。通过多层次、 多角度地感受文本,从而加深 理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长的呼唤 。指导朗读,读出呼唤声焦急、 亲
切而悠长的特点。(展示课件第十屏)
3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声音是“我” 急切 渴望听到的,指名读并自我评价后,请会 读的 同学起立读。
6
语文(S)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9 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内容,懂得文章情节发展,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掌握番茄鸡蛋煮豆腐、火把鱼以及长途汽车几个词语的拼音和正确书写;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情境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整个故事和文章的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以及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教学课件的展示)教师利用图片或课件里的城市夜市灯笼场景,介绍夜市的繁华和灯笼的美丽,引起学生对灯笼火把的兴趣,导入故事主题。

2.故事导读教师简单介绍《满山的灯笼火把》的故事内容,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中主要包括大妈摆摊、小女孩卖火把、同学一起拔河、山上的狮子舞、读书和放炮。

3.故事讲解教师逐段讲述故事情节,带领学生感受其中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变化。

4.阅读理解教师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1)大妈摆摊上的衣服种类有哪些?(2)小女孩什么时候卖火把?(3)为什么小女孩想和同学一起拔河?(4)故事中登场的狮子舞有什么表演内容?(5)故事的最后发生了什么?5.情境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分析和讨论:(1)情境一:山上没电,大人们没有手机和手电筒,问学生该如何解决问题?(2)情境二:小女孩为了卖火把而站了一天,问学生怎样评价小女孩的努力和勇气?6.词语学习教师出示ppt,教学番茄鸡蛋煮豆腐、火把鱼和长途汽车三个词语的拼音和正确书写,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拼读和书写。

7.讨论与小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总结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团结的力量。

8.作文练习以《满山的灯笼火把》为题材,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参与劳动的经历和感受。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要求认识的生字有:婆、骤、坠、亏、瘦、恰、盲、援;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四肢。

教学重点: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从作者童年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语,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灯笼吗?为什么会有满山的灯笼火把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讲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讲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救援。

第三段(6—8):讲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你读懂了什么?五、作业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5、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山的灯笼火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2~3自然段
三、指名朗读课文2~3自然段
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

……
4.当时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从这两段中找出人们关心我的语句。

6.我是怎么附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7.指名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现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现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两自然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6.为什么呢?你会读出这种语气吗?
7.全班齐读。

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

五、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是怎样呢?亲人们是否会你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亲情是伟大的。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3.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