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流行性结膜炎

合集下载

急性结膜炎常见的症状表现

急性结膜炎常见的症状表现

急性结膜炎常见的症状表现相信这是很多患有急性结膜炎的患者都非常想了解的事情,毕竟只有了解了病症在发生时的表现,才能尽早的发现病症且及时的去医院治疗。

下面就为大家具体讲讲急性结膜炎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

急性结膜炎有哪些临床表现:(一)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发病急剧,常同时(或间隔1~2日)累及双眼,伴有大量的黏液性分泌物(眼屎),于夜间分泌较多,常在晨起时被分泌物糊住双眼。

轻症者在眼内有瘙痒和异物感;重者眼睑坠重、灼热、畏光和流泪,结膜下充血、水肿或杂有小出血点,眼睑亦常红肿,角膜受累则有疼痛及视物模糊,症状类似于沙眼。

(二)流行性结膜炎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发浅点状角膜炎,一般仅局限于单眼,流泪较多和伴有少量分泌物,分泌物最初为黏液性,后为黏液脓化而呈脓性,耳前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强,发病急剧。

(三)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暴发流行,表现除与流行性结膜炎类似外,同时可有结膜下出血。

(四)过敏性结膜炎一般较轻,结膜可充血和水肿,瘙痒而伴有流泪,一般无分泌物或稍有黏液性分泌物。

(五)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其季节性强,多发生于春夏季节,可反复发作,以男性儿童及青年多见,双眼奇痒,睑结膜有粗大的乳头,角膜缘胶样增生,治疗以抗过敏为主。

急性结膜炎有哪些临床表现?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急性结膜炎的表现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预防和治疗时能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有关于结膜炎的常识,欢迎您在线与天津254医院眼科专家进行联系。

春季结膜炎有哪些表现相信这是很多经常在春季并发结膜炎的患者都非常想了解的事情,毕竟只有了解了病症在发生时的表现,才能尽早的发现病症且及时的去医院治疗。

下面就为大家具体讲讲在春季里结膜炎的表现情况。

春季结膜炎有哪些表现:1.结膜的改变——睑结膜和球结膜是VKC的主要受累部位。

在上睑结膜出现铺路石样的乳头反应,乳头有时会发生融合。

这些位于睑结膜的乳头呈多角形,头部扁平,肉眼检查清晰可见。

然而,这些乳头并没有病症特异性。

腺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腺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腺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腺病毒性角膜炎原名流行性结膜角膜炎,现已证实由腺病毒Ⅷ型感染所致。

发病后首先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眼睑肿胀,睑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有滤泡形成,以下睑为多,有时可见假膜。

球结膜水肿,并见点状出血。

多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结膜炎持续7~10天后逐渐消退,此时有20%~90%的病例并发角膜损害。

当角膜受累时,常有混合性充血及羞明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

开始在角膜周边或其他部位发生散在的上皮性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

继则在角膜前弹性层下出现边缘模糊的圆形或类圆形浸润斑,直径0.2~0.4mm,数目不等,多集中在中央区域,不形成溃疡,亦无新生血管生长。

尚有少数患者于结膜炎消退后,角膜呈多发性糜烂或弥漫性上皮剥脱,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泪液分泌减少有关。

西医治疗除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外,可加用皮质激素。

为保护角膜、减轻混浊,亦可局部应用谷胱甘肽、硫酸软骨素、半胱氨酸等制剂。

中医学本病属于“天行赤眼暴翳”和“聚星障”范畴。

系因外感疫疠毒邪,内兼肺肝火旺,内外合邪,上攻于目所致。

治宜清肝泻火,退翳明目,并结合外治疗法。

治疗方剂1.泻肝汤【组成】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10g,大黄6g,柴胡10g,前胡10g,荆芥6g,防风6g,当归10g,青皮10g,木贼10g,白蒺藜10g,石决明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肺泻肝,退翳明目。

【主治】腺病毒性角膜炎,证属肝肺热盛者,症见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浅层细点状混浊,羞明流泪,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龙胆草、栀子、柴胡泻肝胆实火;黄芩、大黄清肺泻热;前胡、防风、荆芥祛风散邪;青皮理肝气;当归养肝血;木贼、白蒺藜、石决明退翳明目。

2.石决明散(汤)【组成】石决明30g,草决明15g,赤芍10g,青葙子10g,麦冬10g,羌活6g,栀子10g,木贼10g,大黄10g,荆芥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急处置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它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

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为做好我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玉溪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确保我市在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调查处置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二、预警分级
根据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散发、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进程及特点,将预警分为四级:Ⅳ级预警、Ⅲ级预警、Ⅱ级预警和Ⅰ级预警。

(一)Ⅳ级预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呈散发状态,发病水平超过3年同期平均水平2倍以上,或1周内1个州(市)的1个县发生暴发,病例数100~499例。

(二)Ⅲ级预警:1周内1个州(市)的1个县发生暴发,病例数500~1000例;或1个州(市)的2个或2个以上县发生暴发,每个县的病例数均大于100例。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概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亦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引起过暴发流行的急性结膜炎。

多发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为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可伴有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损害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是由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原体本病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型,为一种微小型核糖核酸病毒。

偶尔可由柯萨奇病毒A24型引起。

本病为接触性传染。

主要传染途径为患眼-水-健眼,或患者-水或物-健眼。

多见于成年人,小儿较少。

流行病学该病曾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多次大流行。

1967年首次发生大流行,1968年在新加坡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流行。

70年代自亚洲传播至欧洲,而后传入美洲和非洲,1970~1972年先在印度尼西亚流行,而后向西南和北面蔓延,经埃及传入其他国家。

英国、美国、前苏联、荷兰、南斯拉夫等国均先后发生出血性结膜炎流行,中国亦不例外。

此后每隔3~4年出现一次大流行,有时与柯萨奇病毒A组24变异株同时或先后引起流行。

病程早期(l~3d),患者眼分泌物中病毒分离率可高达90%以上,咽部病毒分离率甚低5%。

游泳池水被病毒污染后传染性强,另可经手、眼科器械、毛巾、昆虫等传播。

临床表现(一)本病起病急剧,潜伏期最短约2-3小时,一般为12-24小时,常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夏秋季节暴发流行。

(二)症状:自觉症状显著,异物感、畏光、流泪并急剧加重。

眼部磨痛、刺痛或眼球触痛,分泌物呈水样、粘液、浆液性。

(三)患者眼睑红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常伴有结膜下点、片状出血,多自上方开始,严重者可遍及全部球结膜。

睑结膜有滤泡增生或伪膜形成。

常见的角膜并发症是角膜上皮多发性点状剥脱,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出现上皮下及实质浅层混浊,甚至出现轻度前色素膜炎,可反复出现,顽固性角膜上皮剥脱,持续数年之久,多不影响视力。

(四)患者可有发热、乏力、咽痛及耳前淋巴结肿大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个别病人结膜炎发病1-8周合并下肢运动麻痹。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症状,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专业知识】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症状,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专业知识】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症状,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腺病毒性角膜结膜炎包括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EKC)、咽-结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PCF),其中EKC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眼部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急性滤泡性或假膜性结膜炎,伴有角膜上皮下浸润。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1.腺病毒直径约60~90nm,由核心和衣壳组成20面体结构。

核心由线性双链DNA 及其他4种相关蛋白组成,衣壳由12种蛋白质共252个子粒组成,其中240个子粒是六邻体,12个子粒为五邻体,五邻体由1个纤维及多边的基部和纤维远端的结节组成,五邻体和六邻体都具有特异性抗原决定簇。

自1953年分离到腺病毒以来,已经发现了6个亚组47个血清型。

能够引起眼部疾病的主要有D组(8,19和37型,少数由9,l0,13,15,20,22~24,29型引起),C组(1,2,5,6型),B组(3,7,少数由11,14,16,21型引起)和E组(4型)。

共有19个血清型可引发腺病毒感染性眼病,和血清型密切相关的临床症状有流行性角结膜炎(Ad8,9,37),咽结膜热(Ad3,7),非特异性滤泡性结膜炎(Ad1,2,4,5,6)。

尽管血清型和临床表现有密切的关联,但仍有很多例外,并且许多血清型可导致轻微滤泡性结膜炎。

2.腺病毒(adenovirus,Ad) 是一群十分广泛的DNA病毒,主要在细胞核内繁殖。

除了感染结膜、角膜上皮及咽、淋巴组织外,还能在肠道繁殖。

迄今总共发现80个血清型,其中感染人的有21个血清型,其中EKC是由Ad7,8,19,37型引起;咽-结膜热是由Ad3,4,7型引起;一般滤泡性结膜炎是由Ad1~11,14~17,19,20型引起。

3.EKC、PCF结膜炎和表层点状角膜炎是Ad感染的直接结果;上皮下浸润则为免疫反应所引起。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基本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基本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基本知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rrhagic conjunctivitis)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起病急,潜伏期短。

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

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传染源: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传播途径: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便中也存在病毒.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

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潜伏期: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诊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符合病例:在夏秋季,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2-3小时或1—2天潜伏期,急剧发病或爆发流行性、传播快的急性结膜炎或角结膜炎,具有结膜高度充血、水样分泌物增多、耳前淋巴结肿大,部分伴有角膜上皮性病变等特征,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另外,对结膜囊的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有助于病毒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病毒A24变种的确定。

治疗:临床上可用抗病毒眼液如0。

5%病毒灵眼液,0.1%疱疹净眼液,5%吗啉双胍眼液,干扰素眼液或0.2%阿糖胞苷眼液,开始时每小时一次,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晚间涂环胞苷眼膏或抗生素眼膏。

有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加用表皮生长因子眼液或眼表面润滑剂或人工泪液促进上皮修复及保护上皮。

有前房炎症时加用散瞳剂或非甾体抗炎药.隔离:患者应进行隔离,尤其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患者的洗漱用品应消毒,患者禁止进入公共浴池及游泳场。

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夏秋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高发季节,特别是秋季开学后,学校、幼儿园极易发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广大市民应了解相关防治知识,避免感染;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好各项预防措施,防止疫情的发生。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40年来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患者主要症状有:明显的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分泌物增加、畏光、流泪等。

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一般无后遗症,预后较好。

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毒可经手、眼科器械、毛巾等接触传播,游泳池水被病毒污染后极易引起传播。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容易在学校、幼儿园、工厂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引起暴发流行。

三、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1、确诊患者应在家或定点隔离治疗至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约7-10天);患病期间不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等日常用品进行煮沸消毒。

2、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未洗手触摸眼睛,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眼药水和眼部化妆品等用品;接触患者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浴室、泳池等场所。

3、学校、幼儿园、工厂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在疾病流行期间应加强单位内公共环境、物品的消毒,开展红眼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晨检等健康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红眼病患者应劝其回家隔离治疗,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合防疫部门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学校实用公共卫生指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学校实用公共卫生指南)

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一)概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是1969年以来世界范围暴发流行的新型急性传染性眼病,病原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 70,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oxsakie virus,CA24v)[1]。

该病的潜伏期很短,起病急。

1~2h内眼部即眼红、刺痛、沙砾样异物感、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明显,双眼同时患病或一只眼发病后很快波及另一只眼,也可出现眼睑水肿,睑结膜、球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点状、片状结膜下出血。

早期分泌物为水样(浆液性)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可变为黏液脓性。

该病的自然病程为1~3周,一般预后良好,不造成视力损害。

但偶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者。

广州市在学校中传播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

日常学习生活的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最常见的是污染粘有眼分泌物的手,在人群之间直接接触传播,经毛巾、课桌、公共用品等间接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对本病具有一定免疫力,但不同类型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

全年均可发病,在我市以夏秋季为常见。

本病接触传染性极强,一旦流行,传播快、波及面广,对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1]。

广州于1971年、1981年、1988年分别发生过该病流行。

2007年8月底至10月,广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活跃,大多数暴发疫情集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所以学校及托幼机构应足够重视,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与控制。

(二)疫情发生前学校预防工作1、开展健康教育是基础利用墙报、校内广播、讲座、健康教育课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及其家庭了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知识;教育学生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眼睛,触摸眼睛后要彻底洗手;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要与他人共用眼药水等可能接触眼部的用品;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洗浴场所;出现相关症状时,应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滴露消毒液洗手,流动水冲洗,洗完后让手自然干燥
6.红眼病患者禁止入会所探访
急性流行性结膜炎
项目
主要内容
概述
是一种常见的眼,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一年四季皆会发病,夏秋季节为高发期
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感染,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康眼或患眼—水—健康眼的方式传播
主要表现
1.症状:眼睛胀痛、怕光、流泪,眼分泌物增多并呈脓性
2.体征:睑结膜和球结膜的小血管充血、扩张,有时伴有点状或片状出血
处理原则
目前的红眼病80%都属于病毒性,可使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滴眼液,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
注意事项
1.红眼病产妇在客房隔离,遵医嘱药物干预
2.对物品进行消毒
3.通知布草房,患者和健康者衣物、毛巾要分开清洗消毒
4.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后,不用手接触自己眼睛和婴儿,以防感染红眼病,要及时洗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