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球物理》模拟试卷四

合集下载

2020届新高考物理模拟仿真卷第4卷

2020届新高考物理模拟仿真卷第4卷

2020届新高考物理模拟仿真卷第4卷1、通过学习波粒二象性的内容,你认为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B.光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C.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后,光子的波长变小了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大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2、2019年春晚在舞蹈《春海》中拉开帷幕。

如图所示,五名领舞者在钢丝绳的拉动下以相同的速度缓缓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众观赏表演时可把领舞者看做质点B.2号和4号领舞者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C.3号领舞者的重力势能可能为负值D.她们在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3、为落实《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各学校在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

得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训练引体向上。

他先用两手握紧单杠,双臂竖直,身体悬垂;接着用力上拉使下颌超过单杠(身体无摆动),稍作停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始悬垂时若增大两手间的距离,单臂的拉力变小B.初始悬垂时若增大两手间的距离,两臂拉力的合力变大C.在上升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始终大于人的重力D.在上升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先大于人的重力后小于人的重力 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后撒入痱子粉B.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C.油酸未完全散开时就开始测量油酸膜的面积,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大D.求面积时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5、如图所示,小朋友在玩一种运动中投掷的游戏,目的是在运动中将手中的球投进离地面高3m 的吊环,他在车上和车一起以2m/s 的速度向吊环运动,小朋友抛球时手离地面1.2m,当他在离吊环的水平距离为2m 时将球相对于自己竖直上抛,球刚好进入吊环,他将球竖直向上抛出的速度是(g 取210m/s )( )A.1.8m/sB.3.2m/sC.6.8m/sD.3.6m/s6、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某时刻在恒定电场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电场,其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大小为(N/C)mqB.0~3 s 内物体电势能减少6(J)mC.0~3 s 内物体的机械能增加2(J)mD.0~3 s 内电场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3(J)m7、如图所示,上端开口的光滑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开始时活塞放置在卡环a b 、上,下方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应用地球物理》模拟试卷五

《应用地球物理》模拟试卷五

《应用地球物理》模拟试卷五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 分)1、感应磁化强度2、剩余磁化强度3、视电阻率4、激发极化法5、重力场强度二、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 分)1、不同地质体磁性差异的存在,构成了重力勘探解决地质问题的物质基础()2、磁异常两侧有负值表明磁性体下延较大。

()3、地磁场场总强度T的模量在地表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4、无限延伸薄板斜交磁化时异常形态仅于有关,造成异常的多解性。

()5、求Za水平导数异常的作用是突出异常的梯度带。

()6、地电断面是根据电性(电阻率、介电常数、极化率、磁导率等)差异划分地下地质体界限的垂直断面。

()7、电测深法是研究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剖面变化情况的一类工作方法。

()8、自然电场法在含水断裂上出现正心电位。

()9、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等值线越密集,说明重力异常变化大。

()10、引起重力异常的深部地质因素主要是地壳厚度的变化,莫霍面的起伏。

()三、对磁异常进行处理的方法有哪些?进行处理的的目的是什么?(10分)四、绘出H、K、A、Q型对称四极电测深曲线,并给出各类型地电断面所对应的层数及电性关系。

(15分)五、简述高阻体上联合剖面法异常特征。

(10分)六、简述引起重力异常的基本地质因素。

(15分)七、画出下列磁性体上的Za异常曲线曲线。

(15分)) (i-α《应用地球物理》模拟试卷五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 分)1、位于岩石圈中的地质体,处在约为0.5×10-4T 的地球磁场作用下,它们受现代地磁场的磁化,而具有的磁化强度,叫感应磁化强度,它表示为Mi =κT 式中T 是地磁场总强度,κ是岩石、矿石的磁化率,它取决于岩石、矿石的性质。

2、岩石、矿石在生成时,处于一定条件下,受当时的地磁场磁化,成岩后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所保留下来的磁化强度,称作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它与现代地磁场无关。

3、当地下介质均匀时,可测出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当地下介质不均匀时,也可以测出地下不均匀介质的电阻率综合值,这个综合值称为视电阻率。

2024届高考物理高频考点仿真卷4(广东卷) (2)

2024届高考物理高频考点仿真卷4(广东卷) (2)

2024届高考物理高频考点仿真卷4(广东卷)一、单选题 (共6题)第(1)题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C.点的振动始终加强D.点的振动始终减弱第(2)题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内壁光滑半径为R的玻璃圆环,有一直径略小于圆环口径的带正电q的小球,在圆环内以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俯视)。

在时刻施加方向竖直向上的变化磁场,磁感应强度。

设运动过程中小球带电荷量不变,不计小球运动产生的磁场及相对论效应。

加上磁场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对玻璃圆环的压力不断增大B.小球对玻璃圆环的压力不断减小C.小球所受的磁场力一定不断增大D.小球每运动一周增加的动能为第(3)题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滑块A、B,A不带电,B带正电电荷量为q,A套在固定竖直杆上,B放在绝缘水平面上并靠近竖直杆,A、B间通过铰链及长度为L的刚性绝缘轻杆连接且静止。

现施加水平向右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B开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已知A、B均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摩擦。

则在A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B.A运动到最低点时,轻杆对A的拉力为qEC.A的机械能最小时,B的加速度大小为D.A运动到最低点时,滑块A速度大小为第(4)题2022年7月24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成功。

中国空间站组建完成后,将从空间站中释放伴随卫星。

如图所示,空间站绕地球运行轨道为圆轨道,伴随卫星绕地球运行轨道为接近圆的椭圆轨道,二者位于同一轨道平面内,分别为伴随卫星轨道的远地点和近地点,伴随卫星在P处时位于空间站正上方,两点与空间站轨道的高度差相等,仅考虑地球的引力作用。

则( )A.当伴随卫星运行到P点时,加速度比空间站的大B.当伴随卫星运行到Q点时,速度比空间站的小C.空间站绕地球转过一周的过程,以空间站为参考系,伴随卫星绕空间站也转过一周D.经过相同时间,伴随卫星、空间站分别与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第(5)题一种氘核聚变是由两个氘核聚变生成一个氨核和一个中子的过程,同时放出大量能量。

应用地球物理复习题

应用地球物理复习题

应用地球物理复习题应用地球物理复习题1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的物质基础1、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地质解释。

2、密度差异重力勘探的物质-——地球物理前提条件3、决定岩石矿石的密度的主要因素是:①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②岩石中孔隙度的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③岩石所承受的压力。

4.火成岩的密度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百分比,由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岩,随密度大的铁镁暗色矿物含量的增多,密度逐渐增大(见图)成岩过程中的冷凝、结晶分异作用也会造成不同岩相带的密度差异;不同成岩环境(如侵入与喷发)会造成同一岩类的密度有较大差异。

5.沉积岩的密度密度主要取决于: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孔隙发育,一般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如灰岩、页岩、砂岩等,孔隙度可达30%一40%,密度主要取决于:孔隙度:主要取决于孔隙度大小,干燥的岩石随孔隙度减少密度值呈线性增大;孔隙充填物成分与含量:充填物的成分(如水、油、气等)及充填孔隙占全部孔隙的比例(饱和度、泥质含量);地质年代与埋深:成岩时代久、埋深大、上覆岩层对下伏岩层的压力加大,这种压实作用也会使密度值变大。

6.物质宏观磁性各类物质,因原子结构不同,在外磁场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宏观磁性抗磁性(逆磁性)在外磁场H作用下,磁化率为负值、数值很小,约为10-5数量级抗磁性物质没有固有原子磁矩,仅有电子旋进产生附加磁矩附加磁矩方向与外磁场相反,形成抗磁性顺磁性顺磁性物质受外磁场作用,其磁化率为不大的正值其原子具有固有磁矩,无外磁场,原子磁矩取向混乱。

有外磁场,原子磁矩(电子自旋磁矩所作的贡献)顺着外磁场方向排列,显示顺磁性。

顺磁性物质其磁化率与绝对温度成反比,称为居里定律铁磁性铁磁性物质磁化率大,在弱外磁场中即可达到磁化饱和磁化强度与磁化场呈非线性关系——不可逆性磁滞回线——铁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中的磁化特性曲线矫顽磁力——磁化强度归零所需外磁场强度值Hc7.表征磁性的物理量1、磁化强度和磁化率2、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3、感应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

应用地球物理模拟试卷二.doc

应用地球物理模拟试卷二.doc

《应用地球物理》模拟试卷二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分)1、磁法勘探2、电法勘探3、激发极化效应4、自然电场法5、布格重力异常二、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 分)1、不同地质体物性差异的存在,构成了物探方法解决地质问题的物质基础( )2、正常地磁场的水平分量H在地表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ﻩ( )3、有效磁化倾角是有效磁化强度与Y轴正向之间的夹角()4、磁异常无负值或一侧有负值表明磁性体下延较大()5、进行磁场的向下延拓的目的是消弱浅部干扰,突出深部异常。

( )6、视电阻率是电电场作用范围地形及各电性层(或导电岩、矿体)电阻率的综合反映( ) 7、电阻率中梯装置适合于寻找直立的低阻薄脉和水平高阻薄板.()8、充电法对低阻地质体充电后,地质体表面是一个等位面,但与充电点的位置有关.( ) 9、重力资料的整理中,地形影响恒为正值,故其校正值恒为正。

()10、求重力高阶垂向导数异常的作用是使异常变窄、突出浅部异常;区分叠加异常。

( )三、简述断裂构造上的磁异常特征。

(10分)四、什么是激发极化法?简述激发极化法的特点。

(15分)五、简述指示断层可能存在的重力异常标志。

(10分)六、画出下列板状磁性体上的异常曲线曲线。

(15分)七、定性画出下面剖面上1、2、3三个测深点处的电测深曲线,并标注曲线类型。

(15分)《应用地球物理》模拟试卷二答案一、名词解释)1、以不同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地磁场的变化(磁异常)来找矿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一种物探方法。

2、根据地壳中不同岩层之间,岩矿石之间存在的电性质差异,通过观测天然存在的或由人工建立的电场,电磁场分布,来研究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解决工程,环境,灾害等地质问题的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激发极化效应3、岩土介质在外电场激发下产生二次场的现象称为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不同。

激发极化法的物理基础。

4、野外观测表明,在金属矿体和含水断裂上往往存在着一种电场,不是人工建立的(自然电场),是由于地下水的运动及岩矿石的电化学反应形成的。

仪器仪表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仪器仪表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1.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速度最快的是______波。
2.地球物理勘探中,用来探测地下电性分布的仪器是______。
3.地下岩石的密度越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______。
4.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用来测量地球磁场分布的仪器是______。
5.电磁法勘探中,常用______来探测地下水的分布。
6.地震勘探中,震源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称为______。
3.重力勘探基于地球重力场的测量,重力异常可能由密度不同的地质体引起,如盐穹、火山岩、金属矿藏等。
4.地质雷达适用于探测浅层地下目标,如管线、洞穴等。限制条件包括地下电性不均匀、探测深度受限、城市环境中的电磁干扰等。
D.地面电磁干扰
14.以下哪些是重力勘探中常用的设备?()
A.重力仪
B.地震仪
C.磁力仪
D.电法仪
15.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寻找地热资源?()
A.地震勘探
B.地温勘探
C.磁法勘探
D.地下水文仪
16.在地球物理勘探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来提高数据质量?()
A.三维地震勘探
B.高密度电法勘探
C.多道地震勘探
A.直流电法
B.交流电法
C.地震勘探
D.磁法勘探
6.地质雷达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
A.探测地下管线
B.研究冰川结构
C.寻找地下溶洞
D.分析地下水的运动
7.以下哪些情况下重力勘探方法效果较好?()
A.地下存在密度差异较大的岩石
B.地下存在大量的金属矿藏
C.地下存在大量的油气资源
D.地下岩石的密度分布均匀
4. ×
5. √
6. √
7. √8ຫໍສະໝຸດ √9. √10.×

应用地球物理学习题参考答案

应用地球物理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地震勘探:是以不同岩石、矿石间的弹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特性,以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的一种研究方法。

2震动图:用μ~t坐标系统表示的质点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形称为地震波的震动图。

3波剖面图:某一时刻t质点振动位移μ随距离x变化的图形称之为波剖面图。

4时间场:时空函数所确定的时间t的空间分布称为时间场。

5等时面:在时间场中,如果将时间值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在空间构成一个面,在面中任意点地震波到达的时间相等,称之为等时面。

6横波:弹性介质在发生切变时所产生的波称之为横波,即剪切形变在介质中传播又称之为剪切波或S波。

7纵波:弹性介质发生体积形变(即拉伸或压缩形变)所产生的波称为纵波,又称压缩波或P波。

8频谱分析:对任一非周期地震阻波进行傅氏变换求域的过程。

波前面上的各点,则可把9波前面:惠更斯原理也称波前原理,假设在弹性介质中,已知某时刻t1时刻开始产生子波向外传播,经过Δt时间后,这些子波波前所构这些点看做是新的震动源,从t1+Δt时刻的新的波前面。

成的包拢面就是t110视速度:沿观测方向,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和实际传播时间的比值,称之为视速度。

V*11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现场采集中,为了压制干扰波和确保对有效波进行√×追踪,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排列和各排列的位置都应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这种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以及排列和排列之间的位置关系,称之为观测系统。

12水平叠加:又称共反射点叠加或共中心点叠加,就是把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上接收到的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

13时距曲线:一种表示接收点距离和地震波走时的关系曲线,通常以接收点到激发点的距离为横坐标,地震波到达该接收点的走时为纵坐标。

14同向轴:在地震记录上相同相位的连线。

15波前扩散:已知在均匀介质中,点震源的波前为求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球面逐渐扩展,但是总能量保持不变,而使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少,震动的振幅将随之减小,这称之为球面扩散或波前扩散。

2024届新高考全真演练物理模拟卷4(广东卷)

2024届新高考全真演练物理模拟卷4(广东卷)

2024届新高考全真演练物理模拟卷4(广东卷)一、单选题 (共7题)第(1)题某同学欲采用双缝干涉现象测量某单色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S为单缝,S1、S2为双缝,O点为S水平正对的中心,即中央零级亮条纹中心,P点为第3级亮条纹的中心,且,,双缝到屏的距离,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条纹间距为0.4mmB.该单色光的波长为800nmC.若将光屏向右移动少许,条纹间距会减小D.入射到P点两束光的时间差为第(2)题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第(3)题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A、B、C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O、M、P点,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点,现将C板向右平移到P′点,则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A.运动到P点返回B.运动到P和P′点之间返回C.运动到P′点返回D.穿过P′点第(4)题“神舟十七号”10月26日顺利对接“天宫”空间站,“天宫”距地约400km,哈勃望远镜距地约600km,北斗同步卫星距地约36000km,珠峰顶海拔约8800m,则()A.珠峰顶山岩随地自转的角速度比山脚下的物体大B.哈勃望远镜绕地的线速度比“天宫”的线速度大C.北斗同步卫星绕地周期与珠峰随地自转的周期相同D.“天宫”对接后由于质量增大,向心加速度将变大第(5)题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第(6)题近年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成就。

月球夜晚温度低至-180°C,为避免低温损坏仪器,“玉兔二号”月球车携带的放射性同位素钚238()会不断衰变,释放能量为仪器设备238供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地球物理》模拟试卷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 分)
1、重力异常
2、视频散率
3、激发极化效应
4、顺层磁化
5、充电法
二、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 分)
1、不同地质体密度差异的存在,构成了重力勘探解决地质问题的物质基础()
2、感应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的强弱都与现代地磁场有关。

()
3、异常形态与磁化强度的方向有关,磁异常比重力异常复杂。

()
4、随着磁性体埋深增大,异常的幅值变小,宽度增大()
5、进行曲线的圆滑的作用是消除干扰。

()
6、电阻率法的物理实质是:当电流通过电阻率界面时,在界面上产生电荷积累,形成电阻率法中的异常()
7、低阻体一定高极化,高阻体一定低极化。

()
8、自然电场法在含水断裂上出现负心电位。

()
9、重力异常从大范围来说和地壳的厚度反相关,可研究上地幔的起伏。

()
10、如果重力等值线图出现同心圆,说明地下是球状或形状类似的囊状巢状矿体()
三、何为磁场的向上延拓?进行磁场的向上延拓可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可解决这些问
题?(10分)
四、简述磁法勘探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15分)
五、简述电阻率测深的概念,并指出它与电阻率剖面法的区别。

(15分)
六、重力观察资料整理要进行哪些改正?目的是什么?(15分)
七、做出下列板状状地质体上激电中梯异常曲线示意图(10分)
《应用地球物理》模拟试卷四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 分)
1、重力异常是重力实测值和正常重力场的差值。

2、视频散率
3、激发极化效应:岩土介质在外电场激发下产生二次场的现象称为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

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不同。

----激发极化法的物理基础。

4、顺层磁化:磁性体的倾向和磁化强度的方向一致。

5、以人工供电(或称充电)体相对周围介质呈理想良导体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向目标体供电后的人工电流场在充电体周围的分布规律,达到查明充电目标体的空间分布和产状、分布范围、连通情况等问题的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应用条件:有出露点(钻孔、坑道揭露)。

二、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 分)
1、( T );
2、( F );
3、(T );
4、( T )
5、(T );
6、( T );
7、(F )
8、(F );
9、( T );10、(F )
三、由地表实测的异常,求地表以上某个高度平面上的异常,称为磁场的向上延拓。

进行磁场的向上延拓的目的是消弱浅部干扰,突出深部异常。

磁场的向上延拓相当于矿体埋深增大,随着埋深的增大,浅部异常和深部异常都衰减,但浅部异常衰减快,深部异常衰减慢。

相对突出了深部异常。

四、磁法勘探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找磁铁矿;
2)找与磁性有关的其他矿产;
3)研究区域地层、构造、岩体的分布;为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依据。

4)探测地下管线、地下电缆、沉船等。

磁法在固体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分为直接找矿和间接找矿。

直接找矿:磁铁矿。

不仅能发现磁铁矿,还可解决勘探方面的问题:确定矿体的深度、产状、估算矿体的储量。

间接找矿:用磁法查明在空间上或成因上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岩、矿化带等矿化因素的分布,为找矿提供间接依据。

利用寻找的矿种与磁性矿物的共生关系找矿也是间接找矿。

五、电测深法:供电电极AB 在测点O 两侧沿相反方向向外移动,而测量电极MN 不动或与AB 保持一定比例地同时移动,主要用来探查地下不同深度范围内的垂向电性变化,基本原理是小供电极距AB 反映浅部介质的电阻率;大供电极距AB 反映深部介质的电阻率。

而电剖面法是电极间相对位置在测量过程中不变,观测时测量装置整体移动,反映地下某一深度范围内,介质电阻率性质沿剖面方向的变化特征。

六、资料整理要进行:地形校正、中间层校正、高度校正和正常场校正。

进改正的目的是消除地形不水平的影响;消除地形基、測点不在同一平面的影响;消除正常场变化的影响;使异常仅反映密度不均等地质因素。

%100•∆∆-∆=低高低f f f S U U U P
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