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堂记录与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每课一练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每课一练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每课一练课后习题5、七律.长征一、辨字组词。

寇()冀()副()抡()沸()冠()翼()幅()抢()佛()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高()下()首()胸壮烈()迈粉身()骨全神()()斩()截()()天动地气()山河三、改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毫迈的口号声。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

(修改病句)【答案】一、敌寇冠军希冀双翼一副手套一幅画抡起抢走沸腾仿佛二、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壮烈豪迈粉身碎骨全神贯注斩钉截铁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三、1.山上响起了口号声。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难道不令我们激动吗?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4.听了英雄的报告,我深受感动。

6、狼牙山五壮士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居高临.下()①靠近②对着③来到④将要身负.重伤()①承担②失败③遭受④享有引上绝.路()①停止②达到极点③走不通的大举.进攻()①提出②推选③动作④抬起二、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掩护()依托()豪迈()全神贯注()反义词:仇恨()崎岖()沉着()全神贯注()阅读能力大提升三、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记叙的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故事,五壮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后习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后习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后习题含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课后习题含答案朗读课文1.我已经读了遍诗,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正确()流利()有感情()2.我能背诵这首诗(),我还能默写这首诗。

()(达标请打“√”)生字新词1.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2.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磅()()()()()()3.我在课文中画了下面这些词,还知道怎么读,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红军远征逶迤磅礴铁索岷山梳理内容1.这首七言诗通过对举世闻名的的生动描写,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精神和精神。

2.这首诗主要写了翻越、乌蒙山、巧渡、飞夺等艰难的经历。

崖渡崖渡 思考问题1.给下列诗句断句。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 3.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4.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我有疑问 预习完,我(有 没有)地方不明白。

有的话请写在横线上。

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困难仅仅是山、水等自然条件的困难吗?还有哪些困难?2.搜集整理出毛泽东描写的关于长征的诗词。

参考答案朗读课文 1.我已经读了 略 遍诗,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 2.我能背诵这首诗( ),我还能默写这首诗。

( )(达标请打“√”) 生字1.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新词2.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磅 b àng(磅秤) 尽 j ǐn (尽管) 蒙 m ēng(蒙骗) p áng (磅礴)j ìn (尽力)m éng (蒙混)3.我在课文中画了下面这些词,还知道怎么读,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圆的周长》说课课件(共34张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圆的周长》说课课件(共34张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用方程求解。 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师适时给予指点。 汇报展示:
解:设花台的直径是d米。根据C=πd得:
师生共同评价,展示交流时,教师强调解答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师生 共同小结: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和半径,可以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也可 以利用公式直接列算术式解答。
(三)、巩固新知 1.处理课堂练习第3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然后独立计算。
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解决。 教师巡查指点学困生,认真审题,分清每题的条件和问题,合理地运用公 式。 学生完成后,投影展示学生的解法。
答:这个花台的直径是10米,半径是5米。师生共同评价,展示交流时,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教师接着提出:能不能直接利用圆的周长公 式求解?
6.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7. 从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中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 米?
【参考答案】: 1.64厘米 56厘米 2.略 3.πd 3.14×0.71≈2.23(米) 4.3.14 5.直径 6.12.56厘米 9.42米 7.8×3.14=25.12(厘米)
八、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教学语言 不够精炼,小组间的互帮互助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练习的设计上考虑的还 是有些不到位,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6.教师:在除法中,“÷”读作“除以”。7.教师:谁再来说说 8÷4=2表示什么意思?(1)学生独立说(2)同桌之间互说(3)指名 说:一共有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2个桃子。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C=πd,C=2πr
教师可接着追问,你能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表示出直径和半径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汇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册答案【五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册答案【五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册答案【五篇】导读:本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册答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负荆请罪【同步练习】一、聚精会神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负荆请罪庸拥屈曲再在二、好像有所领悟。

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宽容饶恕。

宽大有气量。

唯独害怕。

指非常担心或害怕某一件事情的发生。

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知道自己错了,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

三、1. 示例:由于停电的缘故,我只好点起蜡烛写作业。

2. 像是悬着巨大的黑色幕布,伸手不见五指。

3. 蔺相如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4.示例:由廉颇想起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拓展提高】四、(一)1. 第一幕《史记》2完璧归赵渑池之会3. 提示:抓住人物性格、品质,言之成理即可。

(二)1. dà hóu shì zhèn 2. 必然既然居然3. 谎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4. 智勇双全,敢于牺牲自我谋略得当,不畏强权,敢于斗争5. 示例: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国推行变法,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死后,他不畏强权,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死后被车裂。

商鞅在秦执政期间,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最后的姿势【同步练习】一、撼憾撼墟虚嘘诠痊全二、腾冲向摇摇晃生人生攸所绘描绘妙巧妙风趣三、1. 散步2. 踱步3. 信步四、示例:教学楼坍塌时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举动生死攸关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五、1. 天空阴沉沉的。

2. 一瞬间,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3. 楼房摇晃得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4.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句子的作用:写出地震越来越严重,情况越来越危险;串联起全文的内容,以环境变化作为文章叙述的线索。

【拓展提高】六、(一)1. 瞬间尘埃2. 立即拉弓着背撑护3.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同步练习课堂作业课课练课时练(精编含答案解析)

部编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同步练习课堂作业课课练课时练(精编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及答案6.《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及答案7.《开国大典》同步练习及答案8.《灯光》同步练习及答案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及答案1 我会用一字组多词。

腾( )( )( )( )颜( )( )( )( )闲( )( )( )( )2 我能快速识别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没有错字的,在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在错别字下用“”画出,并改正)(1)欣赏观赏赏月品赏( )(2)时候气候以候候鸟( )(3)版图黑版出版版本( )(4)积累积聚积极积攒( )3 对号入座(同音字填空)。

(1)xiàn 贡( ) 呈( ) ( )入界( )(2)jìng 究( ) ( )赛清( ) 洁( )(3)yōu ( )秀 ( )久 ( )愁清( )4 我会用恰当的词句描述。

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5 我能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1)只等闲:()A.只要等到空闲的时候。

B.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罢了。

C.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事罢了。

(2)三军:()A.前军、中军、后军。

B.陆军、海军、空军。

C.对军队的统称。

特指中国工农红军。

(3)尽开颜:()A.所有的人脸上都出现高兴的样子。

B.脸上都有了红润的颜色。

C.大家全都笑了。

6 我会填写。

(1)诗中,作者选取了_______作为“千山”的代表,选取了______作为“万水”的代表。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采用了()的修辞手法,借“细浪”“泥丸”来指蜿蜒连绵的五岭山脉和高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_______和______一样渺小。

由此我体会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细细品味,学会表达。

(1)“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字形象地再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的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的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的课堂笔记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我将在下面进行详细的课堂笔记记录。

第一课诗歌欣赏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将进酒》。

老师让我们仔细品味每个字的意境,感受作者内心的丰富情感。

我们各抒己见,相互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引发了很多有趣的讨论。

第二课叙事文阅读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篇小说《草房子》,这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故事。

通过阅读,我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父母的辛勤劳作和为子女付出的伟大爱心。

我也学到了如何用心感受文本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用意。

第三课议论文阅读本节课,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篇议论文《面子与里子的价值》。

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面子和里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我明白了面子可以带来短暂的满足感,但真正有价值的是内在的素质和修养。

第四课说明文阅读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篇说明文《珍贵的眼睛》,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眼睛的结构和作用。

我从中了解到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学会了正确的使用眼睛并注意眼睛健康问题。

第五课诗歌创作本节课,老师要求我们尝试自己动手写一首小诗。

我们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用五言绝句的形式写了一首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个活动,我感受到了诗歌对于表达情感的独特力量。

第六课语文游戏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让我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们分组进行比赛,通过拼字、推理等多种游戏形式培养了我们的语文能力。

这是一堂轻松又富有趣味的课堂。

第七课习作指导本节课,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写作指导,让我们尝试写一篇关于成长的习作。

我们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和收获,然后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成长轨迹。

第八课古诗文解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文《观书有感》。

通过阅读和解读,我明白了文中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书籍给予我们的启迪和力量,激发了我对阅读的更大热情。

第九课写景描写本节课,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写景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一、学习目标本单元以“成长的脚印”为主题,通过阅读、习作、交流平台、识字表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

本次语文园地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

二、重点难点解析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对成长经历的回顾,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学会用文字表达出来。

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

三、知识点总结1. 阅读理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情节安排等方式来提升阅读理解的难度。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文章。

2. 写作: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篇回忆文章,是对我们写作能力的考验。

我们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将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

3. 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方面,我们通过交流、讨论、演讲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常用的交际用语,如礼貌用语、表达不同意等。

4. 识字表和生字表:本单元的识字表和生字表包括了本单元的生字和新词,我们需要掌握这些生字和新词的含义和用法。

四、典型例题分析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一篇阅读理解题目值得我们进行分析。

题目内容为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最终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同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思考。

五、课堂笔记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我按照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解析、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分析等板块,将课堂笔记进行了整理。

通过这个笔记,我可以更好地回顾和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六、练习题分析解答本单元提供了多道练习题,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

在解答过程中,我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其中,有一道写作题目难度较大,需要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思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

(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

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新课教学()分钟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3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是正确。

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

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课件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1.默读,静思大意。

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

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尝试解决。

(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预设: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

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来明确诗意,锻炼学生自己读懂古诗的能力,知道学习古诗要利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部编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古诗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2-1、《抵抗弯曲》
一、填空题:
1、用长方形横梁建房时,横梁都是立放(填“立放”或“平放”)
的。

因为这样放不容易(填“容易”或“不容易”)弯曲。

2、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纸的宽度。

3、我们可以用增加厚度、增加宽度等方法来增强物体抵抗弯曲的能
力。

二、选择题:
1、为了增强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我们通常把横梁(B)
A、横着放
B、立着放
C、斜着放
2、材料的抗弯曲能力(C)
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B、只与材料的宽度有关
C、与材料的宽度和厚度都有关
3、材料的厚度和宽度哪个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更多(B)
A、同样程度
B、厚度
C、宽度
三、实验题: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这组同学研究的是材料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关系的。

(1)此实验必须控制相同的量有:材料的宽度、材料的形状
(写出2个即可)
(2)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材料的厚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

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一、填空题:
1、提高材料的弯曲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和宽度,还可以改变材料的
形状。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
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3、在研究纸的形状是否会影响抗弯曲能力时,应改变的条件是纸的形状。

二、选择题:
1、在检验不同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时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A、纸抗弯曲的能力随着纸的厚度增加而减小
B、纸抗弯曲的能力与纸被垫的高度有关
C、纸抗弯曲的能力与纸的形状有关
2、瓦楞纸抵抗弯曲的能力很强主要原因是(C)
A、它很厚
B、它很宽
C、它的形状改变了
3、下边三种形状中的(C)是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力最强的。

A、 B、 C、
三、判断题:
1、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它抵抗弯曲的能力。

(√)
2、把钢材或铝材做成“T”、“L”、“工”字或“口”字形等形状,对抗弯曲能力没有
影响。

(×)
3、瓦楞纸运用了改变物体的形状,抗弯曲能力也会改变的原理。

(√)
4、4、“V”、“I”、“U”“、T”、“工”字等形状,增加了宽度,减少了厚度。

(×)
2-3、拱形的力量
一、填空题: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2、拱形各个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
拱足),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二、选择题:
1、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是因为(A)
A、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所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B、拱形与其他形状相比,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C、建造拱形时选择了特殊的材料
2、要使纸拱的形状保持不变,可以(A)
A、抵住纸拱的外推力
B、增加纸拱的厚度
C、减轻纸拱承受的压力
3、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C)
A、更加美观
B、节省材料
C、更加牢固
三、简答题: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把压力向处向外传递给
相邻的部分,抵住拱足,就能承受很大的力。

2-4、《找拱形》
一、填空题:
1、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种形状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2、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
向外推的力。

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
地保护人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足弓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二、选择题:
1、安全帽之所以承受压力好,是因为它利用(B)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塔形
2、圆顶形的安全帽,受压后,(B)产生向外推的力。

A、会
B、不会
C、可能会可能不会
3、人的脚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主要是因为(A)。

A、脚骨组成拱形结构
B、脚骨的数量多
C、脚部肌肉发达
D、有关节和骨头共同支撑
三、判断题:
1、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
2、圆顶形和球形可以看成拱形组合,承载压力大,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
3、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
4、圆顶形的龟壳,主要是让乌龟更加漂亮(×)
5、圆顶形的抗弯曲能力最强。

(√)
2-5、《做框架》
一、填空题:
1、像艾斐尔铁塔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常被叫做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
“小格子”基都是三角形。

2、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三角形更加稳固。

二、选择题:
1、下列最稳固的形状是(A)
A、Δ
B、□
C、◇
D、∏
2、下列哪个框架不易变形(B)。

A
B C
3、下列形状中最坚固的是(B)。

A、长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平行四边形
三、画图题:
只用四根斜杆,怎样才能使正方体框架尽可能
2-6、《建高塔》
一、判断题:
1、铁塔不容易倒的原因是上面小、重,下面大、轻。

(×)
2、我们利用框架结构可以用较少的钢材建造很高的铁塔。

(√)
3、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牢固的原因是它用钢铁做的。

(×)
4、框架结构的铁塔抗风能力强。

(√)
二、选择题:
1、将一只矿泉水瓶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下列几种情况下最稳定的是(B)
A、将一满瓶矿泉水正放在平整的桌面上
B、将半瓶矿泉水正放在桌面上
C、将一只空瓶子正放在桌面上
2、框架结构的塔与实心的塔相比,抗风能力(A)
A、强
B、弱
C、一样
3、铁塔不容易倒塌的主要原因是(A)。

A、上小、轻,下大、重
B、上大、轻,下小、重
C、上大、重,下小、轻
2-7、《桥的形状和结构》
一、填空题:
1、根据建造桥的材料来分,有石桥、木桥、钢索桥;
从桥梁结构的不同情况来分,有拱桥桥、钢索桥。

2、钢索桥可以大大增加桥的跨越能力。

二、选择题:
1、跨度很大的桥经常采用结构是(C)。

A 、拱桥 B、石板桥 C、钢索桥
2、许多桥梁采用了拱形结构,主要是为了( B )
A 美观
B 牢固
C 节省材料
3、钱塘江上要造一座新桥,下列哪种桥合适( A )
A、钢索桥
B、拱桥
C、平桥
三、判断题:
1、斜拉钢索桥的绳索并不起到承重作用,只是看起来更美观些。

(×)
2、拉索桥可以大大增加桥的跨度。

(√)
3、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桥板拉住拱足抵消向外推的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
4、有的大桥拱在下面,有的大桥拱在上面。

(√)
2-8、《用纸造一座“桥”》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座纸桥,在纸上把简图画出来,并说说设计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