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巨人的花园》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 回 顾 故 事 的 主 要 内 容 。 学 生 动 作 的句 子 ,用 不 同 的 符 号 标 画 下
根 据词语 提 示 , 概 括 课 文 主 要 内容 , 来 , 边 画边体 会 巨人态 度 的变 化 , 画
教 师根 据具 体情 况进 行 点拨 。
语 , 通 过 主 要 内容 的 概 括 来 培 养 学 段 , 边读 边 画边 体会 。 )
“ 好容 易 才 ” 中 体 会 到 巨人 是 非 常 喜
欢 春 天 ,而 讨 厌 让 他 裹 着 毯 子 还 瑟
( “ 巨人 把 孩 子 们 赶 出花 园 ” 部 瑟 发 抖 的 冬 天 的 ,但 是 他 没 有 认 识 到 自 己 的 错 误 ,把 这 些 愤 怒 都 算 在
2 . 出 示 花 园 的 对 比 图 片 。( 狂 风 个感 叹 号 , 读 出“ 十分 气愤 。” )
大作 、 雪花 飞 舞 )
( 2 ) 动作 : 赶走孩 子以后 , 巨人 块“ 禁 止人 内” 的告 示牌 。
这 幅 图 与 刚 才 对 比 ,有 什 么 不 在 花 园 周 围 砌 起 围 墙 ,而 且 竖 起 一 动 作 有 没 有 变 化 ? 花 园 有 没 有 随 之 同 ?你能 用 书上 的词说 说 吗? 3 . 引导学生思考 : 同 样 是 巨人 想一想 : 孩 子 们看 到这 块 牌子 , ( 1 ) 语言 : “ 噢, 是 这 么 回事 呀 ! ”
师 : 当 他 和 孩 子 们 说 完 这 句话 ,
1 .出 示 巨 人 花 园 的 第 一 幅 图 。 分 )
( 鲜 花盛 开 、 绿树 成荫 ) 语 言来 描绘 巨人 的花 园 ?
《巨人的花园》教案第二课时(通用14篇)

《巨人的花园》教案第二课时(通用14篇)《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标:1.学习4-12自然段,了解巨人的花园的变化。
2.通过入情入境地体验,思考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
懂得美好的事物要与人分享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3.学习本文在表达时使用的拟人手法,发现花园的变化和巨人行动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重点:思考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明白道理,能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认识拟人手法,从故事中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与人分享才有快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1,2自然段,谁来说说巨人的花园是怎样的?2.巨人现在回来了,他的花园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第3-12自然段。
二.学习3-12自然段1.我们先来看看3-8自然段,在这一部分内容里,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以边读边做出批注。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出示句子:春天来了,到处鸟语花香,可是巨人的花园里依旧一片冬天的景象。
]4.谁能具体地说说此时的花园是什么样的?指名读句子。
出示句子,指导语气。
(1)因为没有小孩的踪迹,鸟儿不肯到花园里唱歌,树木也忘了开花。
偶尔有一朵美丽的花探出头来,看见布告牌,又把头缩回去睡觉去了。
(2)只有雪和霜觉得高兴。
雪用白色的大衣盖着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银色。
北风整天在园子里四处吼叫。
冰雹也来凑热闹,把房屋上的瓦片弄坏了一大半。
(3)秋天给每个花园带来金色的果实,巨人的花园里却什么也没有。
5.读到这里好像有些同学有疑问?(指名说出自己的疑问。
)6.再次浏览3-8自然段,猜测巨人的花园有这种变化的原因。
7.难道巨人的花园就要一直这样下去吗?有的同学说不会,那就让我们继续读完后面的内容吧。
[齐读9-12自然段。
]8.花园又变了?谁来说说?9.指导学生读好描写花园的句子。
巨人明白了花园里春天里为什么不肯来,你们明白了吗?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最好能用文中的句子当作你们说明的依据。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6《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6《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巨人的花园》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巨人从一个自私、冷酷的人变成了一个善良、慷慨的人的故事。
故事通过巨人花园的变化,揭示了分享、关爱和友善的重要性。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寓意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分享快乐、友善待人的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2.难点:对课文中的寓意和情感态度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课件3.黑板和粉笔4.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如:巨人以前是什么样的人?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指导发音和语气。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巨人为什么要把孩子们赶出他的花园?2.孩子们离开后,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3.巨人最后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巨人的花园》教案(第二课时)

巨人的花园》教案(第二课时)教案】巨人的花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想象画面,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2.联系生活,理解“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道理,并与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板块一想象意境,品意趣1.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童话的王国,感受到了童话中奇妙的世界。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巨人的花园》,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2.品读故事开头,体会巨人的孤独。
1)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巨人的花园以前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
初步感知了故事的主人公巨人的形象,有的同学读出了自私,有的同学读出了知错能改。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呢?我们得细细地读读这个童话才能知道,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开头。
2)课件出示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图片。
①师引导:这是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板书:孩子)②预设: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奔跑,愉快地玩耍,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欢乐的笑声,听到了小鸟悦耳的歌声。
3)引导体会巨人的形象。
①师引导:孩子们在花园里尽情地欢笑,尽情地奔跑,那巨人在哪里呢?②师指名回答。
(预设:他离家去看朋友)XXX引导:他在那儿住了多久?预设:他离家去看朋友,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
XXX引导:读到这,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巨人害怕孤独)(板书:怕孤独)3.读第3~5自然段,感知巨人形象。
1)师引导:有一天,巨人回来了,看见孩子们正在花园玩。
巨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请默读第3~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
2)课件出示: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
孩子们吓得跑开了。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自言自语道,“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
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
”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一块布告牌:禁止入内违者重惩3)师指名交流,相机引导: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4)示例1:一个自私的巨人。
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文想象画面,明白快乐应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童话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令人遐想的,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巨人的花园,看到了巨人的花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景象,请你再轻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巨人花园景象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边读边划句子)二、读文想象,感受体验。
师:请大家来读一读你划出的句子。
(指名回答)师:老师把大家找到的句子用小黑板写出来了(出示小黑板)老师想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一下,每句话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A、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B、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C、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的游戏。
D、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指名同学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再回答)生:我感受到了巨人的花园很美,可一会是春天,一会是冬天……师:是的,巨人的花园就像小孩儿的脸一样,一会儿一变,一会儿花红柳绿,一会儿冰雪覆盖,这是为什么呢?(指名回答,与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有关)师:是的,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边划)师:请同学读一读!(指名读)师小黑板出示:“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27《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依然、和颜悦色”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巨人的变化过程。
(2)学会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阅读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分享的重要性和快乐的真谛。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巨人的变化过程。
2.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巨人的内心情感。
3. 通过讨论,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巨人的变化过程。
2. 教学难点:(1)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阅读方法。
(2)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学会分享与关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巨人的变化过程。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巨人的花园》的第一课时,请问你们对课文内容有什么疑问吗?2.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2)讨论:为什么巨人最初要把孩子们赶出花园?3.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引导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注意体会巨人的内心情感。
(2)讨论:巨人在经历孤独后,为什么要把孩子们请回花园?4. 理解课文主题思想(1)讨论: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强调学习课文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巨人的花园2. 板书内容:第一课时:巨人赶走孩子们巨人孤独第二课时:巨人请回孩子们巨人感悟分享与关爱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6《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6《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理解文章,领悟和感受到“巨人的花园”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4.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读懂、理解文章“巨人的花园”。
2. 学会欣赏描写自然景色的文字。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难点: 1. 灵活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感悟。
2. 回答“为什么作者用‘巨人的花园’这个题目?”等问题时,学生需要有较好的思维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2.几分钟的自由讨论,为进入新课内容制造良好的氛围。
2.学习活动:1.看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游园会的场景。
2.教师诵读课文,学生跟读。
3.学生课文朗读。
4.学生分组朗读,讨论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地方。
5.学生自由讨论游园会让他们联想到什么。
6.学生分组表演巨人的花园场景。
3.拓展活动: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2.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取名为“巨人的花园”?3.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展示。
4.同学们对自己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4.延伸活动:1.学生就“你心目中的理想花园是什么样的?”进行写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
四、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一颗感恩、珍惜的心。
通过“巨人的花园”这一文章,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欣赏大自然之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上有一定差距,应该通过更多的互动讨论和练习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在教学设计上,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针对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认同。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6.巨人的花园 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反思)

26.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理解“惩罚、脸颊”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变化的过程。
3.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2.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童话,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
还没有上学,我们就从爸爸蚂妈爷爷奶奶的口中知道了很多童话故事。
比如:那一个借了别人漂亮的衣服鞋子参加王子的舞会,怕衣服变回去急匆匆离开丢掉了一只鞋,最后和王子结为夫妻的《灰姑娘》。
比如,深海中那位有着人的面容,却有着鱼的尾巴的心地善良的——《美人鱼》。
比如,那位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和大灰狼斗智斗勇的——《小红帽》。
比如……(学生交流阅读过的童话)2.这些童话之所以能够吸引我们大家的眼晴,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为什么喜欢童话故事?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准备这个问题,但不要苛求学生。
从情节上说:童话富于幻想,情节曲折动人。
从语言上说:童话言语简单,富有童趣。
从内容上说:童话中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会像人一样说话、做事,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神奇的力量,感受到平时感受不到的世界万物的神奇变化。
3.也正是因为童话通俗易懂、富于变化、神奇有趣的特点,才让它具有了超人的魅力,才让那么多孩子喜欢上它。
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篇童话——《巨人的花园》。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比较难读、难写的生字。
2.检查词语,教师适当提醒:“拆”字是翘舌音,书写时最后一点不能忘。
注意“牌”字的笔顺书写等。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
4.交流初读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重点是:美丽、荒凉)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1.默读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巨人的花园(变化,神奇……)2.巨人花园的变化让我们感到神奇,神奇的原因正是因为它这些奇妙的变化,所以,在这一篇文章中变化和神奇是融为一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示牌重新设计一句话吧!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宽容
分享快乐
2.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应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 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6.《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及变
化的原因。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 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 些对比中,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岀来。故事要告诉 人们的道理就是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学情分析
一个什么故事? (生复述课文) 师:说得真不错,看来这个童话故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巨人的花园是一
个什么样的花园呢? 生: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 二、深入读文,交流讨论 1.学生交流讨论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几次重大的变化。 汇报: (1)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孩子们欢叫着。 (2)春天来了……仍旧是冬天的景象。 (3)一天早晨……“春天到底来了。”巨人说。他跳下床往外看。 (4)别的孩子看见巨人不再像之前那样凶狠……春天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2.引导学生思考。 (1)花园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为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变化?为什么? (开始很自私,后来知道错了,因为花园没有孩子们就没有春天,只有凛冬,他也不快
四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童话,但是阅读童话的技巧他们并未完全掌握。所以教 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凭借教材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阅读童话, 还培养了想象能力。 教学建议
1.在讲授新课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运用已获得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 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了解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难点: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熟读了《巨人的花园》,学习了字词。谁还记得《巨人的花园》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