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之欧阳光明创编
测井解释常用公式

;九区南测井解释;cali calibrate;if (CALI[]>26) then RT[]=-999.25;泥质含量VshlSH1[] = min(1, max(0, (RT[]-RTcln) / (RTshl-RTcln) )) SH2[] = min(1, max(0, (SP[]-SPcln) / (SPshl-SPcln) )) X[]=min(SH1[],SH2[])Vsh[]=(2^(GCUR*X[])-1)/(2^GCUR-1);密度孔隙度por1[] =( 178.09 - 68.168*RHOB[])/100if (Vsh[]>0.6) then por1[]=0;泥质校正后孔隙度por[]=por1[]*(1-Vsh[])if(por[]>=35) then por[]=35;渗透率permPERM[]=0.075* 2.718^(35*por[]);PERM[]=PERM[]*(1-Vsh[]);PERM[]= log(PERM[]);含水饱和度Sw=(a*b*Rw / ( RT[] * (por[])^m) )^(1/n)if (por[]=0) then SwA[]=1 else SwA[] = (0.6225*Rw / ( RT[] * (por[])^1.6) )^(1/1.71);if(SwA[]>0.7) then SwA[]=1;含水孔隙度PHIW[]PHIW[]=por[]*SwA[]SO[]=1-SwA[];油水层判别pay=油if ((SwA[]<=0.5) and (por[]>=0.2) and Vsh[]<0.2) then pay[]=1if ((SwA[]>=0) and (por[]<0.2)) then gc[]=1if ((SwA[]>0.5) and (por[]>=0.2) and Vsh[]<0.2) then water[]=1;if ((SwA[]<0.5) and (RHOB[]<2.320) and (RT[]>17)) then pay[]=1 ;if (RT[]<RXO[]) then pay[]=-999.25;if ((RT[]>=19) and (RHOB[]<=2.280)) then pay[]=1;if ((RT[]>=40) and (RHOB[]<2.350)) then pay[]=1;油层属性参数if(pay[]=1) then por2[]=por[]if(pay[]=1) then k[]=PERM[]if(pay[]=1) then So1[]=SO[];求储层变异系数Vk[] 参数kave=k[]的平均值参数Qave=perm11[]的平均值perm11[]=(k[]-kave)^2;Vk[]=(Qave^0.5)/kave;突进系数Jk=kmax/kmin;渗透率级差Tk=kmax/kave;litho interpretation 砂砾岩=5 中细纱岩=4 细纱岩=3 泥质砂岩=2 泥岩=1if(Vsh[]<0.2 and RHOB[]>=2.35) then lith5[]=5if(Vsh[]<0.2 and (RHOB[]<2.35) and (RT[]>=30)) then lith4[]=4if(Vsh[]<0.2 and (RHOB[]<2.35) and (RT[]<30)) then lith3[]=3if(Vsh[]<0.8 and Vsh[]>=0.2) then lith2[]=2if(Vsh[]>=0.8) then lith1[]=1;求砂+砾岩百分含量;if(Vsh[]<0.4) then s[]=1 else s[]=0;if((Vsh[]<0.6) and (Vsh[]>=0.4)) then ssand[]=1 else ssand[]=0 ;if((Vsh[]>=0.6) and (Vsh[]<0.8)) then sshale[]=1 else sshale[]=0 ;if(Vsh[]>=0.8) then shale[]=1 else shale[]=0;litho[]=s[]+ssand[]+sshale[]+shale[]litho[]=lith3[]+lith4[]+lith5[]。
井工地测计算公式

常用公式(1)真倾角、垂巷角、顺巷角之间的关系tan 2真倾角=tan 2垂巷角+tan 2顺巷角(2)伪倾角与真之间的关系tan 伪倾角=tan 真倾角×cos 真倾与伪倾之间夹角由上式,真倾角与垂巷角、顺巷角之间的关系cos 垂巷方向与真倾方向之间夹角=tan 垂巷角tan 真倾角cos 顺巷方向与真倾方向之间夹角=tan 顺巷角tan 真倾角(3)孔斜计算方法①均角全距法:是以上、下两测点测得的数据的平均值,控制两点之间的孔段。
2cos2sin11100++-=+++=∑i i i i n i n L X X ααθθ2sin2sin1110++-=+++=∑i i i i n i n L Y Y ααθθ2cos110+-=++=∑i i n i n L Z Z θθ式中:X0,Y0,Z0 孔口坐标;L 测斜间距; θi 天顶角; αi方位角;i 测点号; n测点数;②原角半距法:是用某测点所测得的数据,控制该测点上、下各半的距离。
i in i i n LiL X X αθcos sin 21010∑-=-++=i n i ii n LiL Y Y αθsin sin 2110∑-=-++=in i i n LiL Z Z θ∑-=-++=110cos 2③原角全距法:是用每一测起始点所测得的数据作为控制整个孔段的数据。
i i n i n L X X αθcos sin 100∑-=+=i n i i n L Y Y αθsin sin 100∑-=+=in i n L Z Z θ∑-=+=10cos打钻中揭露煤层时煤层真厚的计算公式:煤层真厚=斜长×SIN(钻孔倾角与煤层倾角之间的夹角)将9号煤底板等高线改为8号煤底板等高线的方法:1)断层的修改断层线向下盘方向移动距离:煤层间距×COS断层倾角SIN断层倾角与煤层倾角之间的夹角2)等高线的修改底板等高线向煤层倾向移动距离:间距SIN煤层倾角3)煤层露头线的修改(其原理与断层线原理相同)煤层露头线向深部(东部)移动距离:煤层间距×COS冲积层倾角SIN冲积层倾角与煤层倾角之间的夹角在冲积层倾角较小的情况下,直接用公式:煤层间距SIN煤层倾角4)风化带、氧化带的修改?我矿风化带、氧化带的形成、含义煤层稳定性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1、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n'n式中:n —井田内参与煤厚评价的内煤点总数(要求分布均一,有代表性); n ’—其中煤厚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 2、煤层厚度变异系数γ=%100⨯M SS=1)(12--∑=n M Mni i式中:Mi —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M—矿井(或分区)的平均煤厚;n —参与评价的见煤点数; S —均方差值。
测井基础知识

同理,如果设计提供了油补距或套管头至补心距,应该照同样的方 法计算电缆总零长。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所测资料标出的深度就是地层和井下管柱的实际 深度,对于资料的正确解释非常重要。
名词解释: 记号高:套管法兰盘端面到磁性记号器中点的距离 套补距:套管法兰盘端面到转盘方补心平面的距离
油补距:油管法兰盘端面到转盘方补心平面的距离
电缆总零长=电缆零长+仪器零长+套补距-记号高 =40.00+2.84+3.20-9.15=36.89m
磁性记号器
方补心平面 油管法兰
油管
套 补 距 y
记 号 高 h
套管法兰 套管
仪器记录点
电缆总零长=电缆零长+仪器零长
仪器零长△h
=电缆零长+仪器零长-(记号高-套补距) =电缆零长L+仪器零长△h +套补距y-记号高h
测井基础知识
测试分公司第三大队
一、总零长的计算
我们都知道电缆磁性记号的记录点是记号器的中点。我们制作记号的电缆长
度并不是测井时实际下入井内的电缆长度,为了便于计算和解释,我们必须
根据辅助设备和现场井况数据把电缆记录零点(磁性记号)和实际井深零点通 过计算进行统一,也就是说测井磁性记号记录的深度传送到地面以后,我们 通过计算,和地层实际深度达到一致。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目录1. 地层泥质含量(Vsh)计算公式 (1)2 . 地层孔隙度(φ)计算公式 (4)3. 地层含水饱和度(Sw)计算 (7)4. 钻井液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12)5.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方法 (13)6.确定a、b、m、n参数 (21)7.确定烃参数 (25)8. 声波测井孔隙度压实校正系数Cp的确定方法 (26)9. 束缚水饱和度(Swb)计算 (26)10. 粒度中值(Md)的计算方法 (29)11. 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29)12. 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 (35)13. 产水率(Fw) (36)14. 驱油效率(DOF) (37)15. 计算每米产油指数(PI) (37)16. 中子寿命测井的计算公式 (37)17. 碳氧比(C/O)测井计算公式 (39)18. 油层物理计算公式 (46)19. 地层水的苏林分类法 (49)20.毛管压力曲线的换算 (50)21. 地层压力 (51)附录:石油行业单位换算 (53)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1. 地层泥质含量(Vsh )计算公式1.1 利用自然伽马(GR )测井资料1.1.1 常用公式m in m ax m inGR GR GR GR SH --= (1)式中,SH -自然伽马相对值;GR -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GRmin -纯岩性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GRmax -纯泥岩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1212--=⋅GCUR SH GCUR sh V (2)式中,Vsh -泥质含量,小数;GCUR -与地层年代有关的经验系数,新地层取3.7,老地层取2。
1.1.2 自然伽马进行地层密度和泥质密度校正的公式o sh ob sh B GR B GR V -⋅-⋅=max ρρ (3)式中,ρb 、ρsh -分别为储层密度值、泥质密度值;Bo -纯地层自然伽马本底数;GR -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GRmax -纯泥岩的自然伽马值。
1.1.3 对自然伽马考虑了泥质的粉砂成分的统计方法C SI SI B AGR V b sh +-⋅-⋅=1ρ (4)式中,SI -泥质的粉砂指数;SI =(ΦNclay -ΦNsh )/ΦNclay …………………...……….(5) (ΦNclay 、ΦNsh 分别为ΦN -ΦD 交会图上粘土点、泥岩点的中子孔隙度) A 、B 、C -经验系数。
测井说明计算经常使用公式

测井说明计算经常使用公式目录
1. 地层泥质含量(Vsh)计算公式................................................ .. (1)
2. 地层孔隙度(φ)计算公式....................................... (4)
3. 地层含水饱和度(Sw)计算.......................................................... (7)
4. 钻井液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 (12)
5.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方式 (13)
6. 确信a、b、m、n参数 (21)
7. 确信烃参数 (24)
8. 声波测井孔隙度压实校正系数Cp的确信方式 (25)
9. 束缚水饱和度(Swb)计算 (26)
10.粒度中值(Md)的计算方式 (28)
11.渗透率的计算方式 (29)
12. 相对渗透率计算方式 (35)
13. 产水率(Fw) (35)
14. 驱油效率(DOF) (36)
15. 计算每米产油指数(PI) (36)
16. 中子寿命测井的计算公式 (36)
17. 碳氧比(C/O)测井计算公式 (38)
18.油层物理计算公式 (44)
19.地层水的苏林分类法 (48)
20. 毛管压力曲线的换算 (48)
21. 地层压力 (50)
附录:石油行业单位换算 (51)。
测井解释材料基础汇总

声波测井(摘自洪有密主编《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P55)声速测井的应用(摘自洪有密主编《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P55)1、单层声速曲线取值方法声速曲线的深度比例一般是1:200,横向比例一般是每厘米50μm/m,向左增大。
图3-9是声速和感应曲线取值实例。
该图的声速曲线是用单发双收仪器测量的,发射器在上;储集层为砂岩,邻层为泥岩,水平线标出两者的界而;因泥岩井眼扩大,声速曲线在储层顶界面出现时差减小的假异常,而在底界面出现时差增大的假异常。
对储层评价来说,对测井曲线取值就是在储集层界面内读取代表储集层性质的测井读数。
对声速曲线来说,首先要排除井眼扩大引起的假异常,然后再分别情况取值。
(1)储层厚度较大,声速曲线呈平缓起伏变化者,读曲线平均值。
此时曲线起伏范围一般在2~3mm以内,如右图。
(2)如果储层内声速曲线有明显的时差减小的小尖峰,且尖峰位置与微电极等曲线电阻率增大的小尖峰一致,则这些尖峰是致密夹层的显示,其值不代表储层性质,应在扣除这些尖峰以后取曲线段的平均值,如左上图。
(3)如果储层内声速曲线呈台阶变化,则应分段取值,如左中图。
分段的最小厚度应与声速仪器的分层能力一致。
(4)储层厚度较小,声速曲线在储层内没有变化平缓的曲线段,而有明显的拐点,则取拐点的数值,如左中图上层。
如果没有拐点,曲线呈尖峰状,应凭经验判断,认为尖峰极值能代表地层读数,则取尖峰;若认为尖峰位失去代表性,则本层无法读数。
2、确定岩性和孔隙度声速测井是最常用的岩性-孔隙度测井方法之一。
要想用声速测井确定地层的岩性和孔隙度,就必须建立声速测井响应方程。
目前比较流行的声速测井响应方程,有以下三种。
(1)威里平均时间公式国内外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都证明纯岩石声波时差与其孔隙度的关系是线性的,图3-10是胜利油田的实例。
这一关系最初是MRJ 威里提出来的,常称为威里平均时间公式。
其形式如下△t=(1-Φ)△t ma+Φ△t f (3-13)式中△t——测量的纯岩石声波时差,μs/m;△t ma——岩石骨架声波时差,μS/m;△t f——岩石孔隙流体的声波时差,μS/m;Φ——纯岩石孔隙度,小数。
测井解释(重要)

第二部分 测井综合解释评价
测井资料解释技术发展史
第一阶段:60-80年代裸眼井测井系列是横向测井和 声-感测井定性解释阶段
当时用手工方法根据横向测井地层电阻率特征,结合自然电位、井径曲线划分 储层,在根据微梯度与微电位曲线之间的差异,自然电位幅度大小所反映的储 层渗透性的好坏,对储层进行评价,结合录井的岩屑、井壁取芯、钻井取芯的 显示定性判别储层油、气、水性质。 通过区域一些井的试油、试采结果,统计电性与含油性的关系,如:制作 地层真电阻率与纯水层电阻率交会图版;地层真电阻率与自然电位相对值的图 版等,对应用电阻率进行储层油、气、水性质判别起到较大作用。
地质上有三种定义,绝对渗透率、有效 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测井解释中通常所说的渗透率为绝对渗 透率。
★由于在测井时,流体不通过孔隙而流动, 所以这个动态参数不能用测井方法准确地确 定。目前,用测井资料计算的渗透率只能达 到数量级精度,通常,利用测井提供的孔隙 度和束缚水饱和度来估计,他们之间的关系 由统计分析得到或采用经验关系。
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计算机工业的发展,测井资料采集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 先后问世的CSU、CLS3700、MAX-500等测井系统使测井系列得到极大丰富,测井资 料解释摆脱手工定性解释阶段,开始进入应用计算机的半定量解释阶段。解释评价软 件有:POR、SAND、CRA等,各油田还根据自己的的特点研制开发了自动判别油气 水层程序等多种应用软件,可以定量计算孔、渗、饱、泥质含量、可动油饱和度、束 缚水饱和度等参数,还可以通过地倾角测井,解释地层倾向、倾角、断层等构造问题, 研究沉积相变化等 第三阶段:定量解释和多井评价阶段 从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成像测井技术,为测井资料解释展现了广阔平台,现代的
2、交会图法
测井基础知识

同理,如果设计提供了油补距或套管头至补心距,应该按照同样的方 法计算电缆总零长。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所测资料标出的深度就是地层和井下管柱的实际 深度,对于资料的正确解释非常重要。
名词解释: 记号高:套管法兰盘端面到磁性记号器中点的距离 套补距:套管法兰盘端面到转盘方补心平面的距离 油补距:油管法兰盘端面到转盘方补心平面的距离
测井基础知识
测记号的记录点是记号器的中点。我们制作记号的电缆长 度并不是测井时实际下入井内的电缆长度,为了便于计算和解释,我们必须 根据辅助设备和现场井况数据把电缆记录零点 (磁性记号)和实际井深零点通 过计算进行统一,也就是说测井磁性记号记录的深度传送到地面以后,我们 通过计算,和地层实际深度达到一致。
电缆总零长=电缆零长+仪器零长+套补距-记号高 =40.00+2.84+3.20-9.15=36.89m
磁性记号器
方补心平面
油管法兰 油管
套管法兰 套管 仪器记录点
套记 补号 距高 yh
仪器零长△h
电缆总零长=电缆零长+仪器零长 =电缆零长+仪器零长-(记号高-套补距) =电缆零长L+仪器零长△h +套补距y-记号高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目录欧阳光明(2021.03.07)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1. 地层泥质含量(Vsh )计算公式1.1 利用自然伽马(GR )测井资料1.1.1常用公式m in m ax m in GR GR GR GR SH --= (1)式中,SH -自然伽马相对值;GR -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GRmin -纯岩性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GRmax -纯泥岩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1212--=⋅GCUR SH GCUR sh V (2)式中,Vsh -泥质含量,小数;GCUR -与地层年代有关的经验系数,新地层取3.7,老地层取2。
1.1.2 自然伽马进行地层密度和泥质密度校正的公式o sh o b sh B GR B GR V -⋅-⋅=max ρρ (3)式中,ρb 、ρsh -分别为储层密度值、泥质密度值;Bo -纯地层自然伽马本底数;GR -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GRmax -纯泥岩的自然伽马值。
1.1.3 对自然伽马考虑了泥质的粉砂成分的统计方法C SI SI B A GR V b sh +-⋅-⋅=1ρ…………………………(4) 式中,SI -泥质的粉砂指数;SI =(ΦNclay -ΦNsh )/ΦNclay (5)(ΦNclay 、ΦNsh 分别为ΦN -ΦD 交会图上粘土点、泥岩点的中子孔隙度)A 、B 、C -经验系数。
1.2 利用自然电位(SP )测井资料α-=--=0.1min max min SP SP SP SP sh V (6)式中,SP -目的层自然电位测井值,mV ;SPmin -纯地层自然电位值,mV ;SPmax -泥岩层自然电位值,mV 。
α-自然电位减小系数,α=PSP/SSP 。
PSP 为目的层自然电位异常幅度,SSP 为目的层段纯岩性地层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静自然电位)。
1.3 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b sh R R t R t R R sh R sh V /1])lim ()lim ([-⋅-⋅= (7)式中,Rlim -目的层井段纯地层最大电阻率值,Ω·m ; Rsh -泥岩电阻率,Ω·m ;Rt -目的层电阻率,Ω·m ;b -系数,b =1.0~2.01.4 中子-声波时差交会计算 B A sh V /=………………………………………………….………….(8)式中,Tma 、Tf -分别为岩石骨架声波时差、地层流体声波时差;ΦNma 、ΦNsh -分别为岩石骨架中子值、泥岩中子值,小数; Δt -目的层声波时差测井值;ΦN -目的层中子测井值,小数。
1.5 中子-密度交会计算B A sh V /= (9)式中,ρma 、ρf -分别为岩石骨架密度值、地层流体密度值,g/cm 3;ΦNma 、Φsh -分别为岩石骨架中子值、泥岩中子值,小数; ρsh -泥岩密度值,g/cm 3;ρb 、ΦN -目的层密度测井值,g/cm 3、中子测井值,小数。
1.6 密度-声波交会计算BA sh V /=………………………………………..………… (10)1.7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1.7.1 钍曲线(TH )如果有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则优先选用能谱测井资料计算泥质含量。
min max minTH TH TH TH SH --=………………………………..………(11 )1212--=⋅GCUR SH GCUR sh V (12)式中,TH -目的层钍曲线测井值;THmin -目的层段纯地层钍曲线值;THmax -目的层段泥岩钍曲线值;SH -目的层钍曲线相对值;GCUR -新、老地层校正系数,新地层为3.7,老地层为2.0。
1.7.2钾曲线(K )min max minK K K K SH --= (13)1212--=⋅GCUR SH GCUR sh V (14)式中,K -目的层钾曲线测井值;Kmin -目的层段纯地层钾曲线值;Kmax -目的层段泥岩钾曲线值;GCUR -新、老地层校正系数,新地层为3.7,老地层为2.0。
1.7.3 无铀曲线(KTH )min max minKTH KTH KTH KTH SH --= (15)1212--=⋅GCUR SH GCUR sh V (16)式中,KTH -目的层无铀曲线测井值;KTHmin -目的层段纯地层无铀曲线值;KTHmax -目的层段泥岩无铀曲线值;GCUR -新、老地层校正系数,新地层为3.7,老地层为2.0。
1.8 利用中子测井资料1.8.1 对于低孔隙度地层,设纯地层ΦN =0,且对中子孔隙度作了岩性校正。
Nsh Nsh V ΦΦ= (17)式中,ΦN -目的层中子孔隙度;ΦNsh -目的层段泥岩中子孔隙度。
注:孔隙性地层计算的Vsh 偏高。
1.8.2当ΦNmin 不为0%时,min max minN N N N sh V φφφφ--= (18)2 . 地层孔隙度(φ)计算公式2.1 利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2.1.1怀利(Wylie )公式)(1)(ma T f T ma T sh T sh V CP ma T f T ma T DT s --⋅-⋅--=Φ (19)式中,Φs -声波计算的孔隙度,小数;Tma 、Tf -分别为岩石骨架声波时差、地层流体声波时差; Vsh -地层泥质含量,小数;CP -声波压实校正系数,可利用岩心分析孔隙度与声波计算孔隙度统计求出,也可利用密度孔隙度与声波孔隙度统计求出。
DT -目的层声波时差测井值。
2.1.2 声波地层因素公式)1(1DT ma T x s -⋅=Φ (20)式中,x -经常取值为砂岩1.6,石灰岩1.76,白云岩2.0,x 大致与储层的胶结指数(m )值有关。
2.1.3 Raymer 公式φφf ma v v v +-=2)1(……………………………………………….(21)式中,v 、v ma 、v f -分别为地层、岩石骨架、孔隙流体的声速。
2.2 利用密度测井资料)(fD ma D sh D ma D sh V f D ma D DEN ma D D --⋅---=Φ (22)式中,ΦD -密度孔隙度,小数;D ma 、D f -分别为岩石骨架密度值、地层流体密度值,g/cm 3;DEN -目的层密度测井值,g/cm 3;Dsh -泥岩密度值,g/cm 3;Vsh -储层泥质含量,小数。
2.3 利用补偿中子测井01.0)5.0(⨯⨯⨯--=Φsh N sh V LCOR CN N (23)式中,ΦN -中子孔隙度,小数;CN -目的层补偿中子测井值,%;LCOR -岩石骨架中子值,%;Vsh -目的层泥质含量,小数;Nsh -泥岩中子值,%。
2.4 利用中子-密度几何平均值计算222N D Φ+Φ=Φ (24)式中,ΦD 、ΦN -分别为密度、中子孔隙度,小数。
2.5利用中子伽马测井计算2.5.1绝对值法NG K A ⋅+=Φlg …………………………….…….(25) 式中,Φ-中子伽马计算的孔隙度;NG -目的层中子伽马测井值;A 、K -分别为地区性常数、斜率。
说明:在工区内选择两个孔隙度差别较大的地层,分别求出其孔隙度和所对应的中子伽马读数,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纵坐标为孔隙度,横坐标为中子伽马值,将其作为两个边界点,即可求出A 、K 两个经验系数。
2.5.2相对值法(古林图版法))1(lg NGo NG K A -⋅+=Φ (26)式中,NG -储层中子伽马测井值;NGo -标准层的中子伽马读数。
说明:标准层选择为硬石膏(Φ=1%),其中子伽马值为NGo ,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纵坐标设(1-NG/NGo ),横坐标为lg Φ,如果井剖面上有硬石膏层,则读出其NG 值(NGo )和目的层的NG 值,并知道中子伽马仪器的源距,就可在上述图版上读出其孔隙度。
如果井剖面上没有硬石膏层,则选择距目的层较近的井眼大于40cm 的泥岩层作标准层,其中子伽马读数认为是Φ=100%的中子伽马读数NG 1,再将其按井径转换图版转换为NGo 即可。
转换方法如下:转换图版纵坐标为井径校正系数Kd ,Kd =NGo/NG 1,横坐标为井径值。
知道目的层的井径值,由图版查得Kd 值,则NGo =Kd ·NG 1,即可求出(1-NG/NGo ),查古林3. 地层含水饱和度(Sw )计算3.1粒状砂岩或少量含泥质砂岩层饱和度公式(Archie ): n m t R w R b a w S /1)(Φ⋅⋅⋅= (27)式中,Sw -目的层含水饱和度,小数; Rt -目的层深电阻率测井值,Ω·m ;Φ-目的层孔隙度,小数;Rw -地层水电阻率,Ω·m ;a -岩性附加导电性校正系数,其值与目的层泥质成分、含量及其分布形式密切相关;b -岩性润湿性附加饱和度分布不均匀系数。
对于亲水岩石,b<1(在油驱水过程中将有残余水存在,形成连续的导电通道,致使Rt/Ro < 1/Sw n );对于亲油岩石,b>1(油驱水过程将是“活塞式”,而没有残余水存在,Rt/Ro >1/Sw n )。
m -孔隙度指数(胶结指数),是岩石骨架与孔隙网混引起的孔隙曲折性的度量。
孔隙曲折度愈高,m 值愈大。
n -饱和度指数,是对饱和度微观分布不均匀的校正。
由于孔隙的曲折性,在驱水过程中烃与水在孔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性随Sw 变化,进一步增大了电流在岩石孔隙中流动的曲折性,使Rt 的增大速率比Sw 降低的速率大,因此需要利用饱和度指数n 进行校正。
注:m 和a 是互相制约的,a 大,m 就小,a 小,m 就大。
根据实际井的实验资料,分别对砂岩和碳酸盐岩研究了m 和a 之间的定量关系:地层水含盐量 8500~300000g/L , 孔隙度4~>30%,渗透率1mD 以上时,a 值在0.3~1.0,砂岩m 值在0.5~2.6,碳酸盐岩m 值在1.0~2.6。
研究结果得到以下经验关系式:图2 井径校正图版图1 古林图标砂岩: m =1.8-1.29 lga碳酸盐岩:m =2.03-0.911 lgam 值与Φ的经验关系:砂岩(Φ为20~32%) m =14.4+20.21lg Φ碳酸盐岩(Φ为8~18%) m =7.3+6.13lg Φ3.2印度尼西亚公式22][1w S w aR e cl R c cl V t R ⋅+=φ (28)式中,21clV c -= Vcl -粘土含量;Rcl -粘土电阻率,Rcl =Rsh(1-SI)2,SI 为泥质的粉砂指数; Φe -目的层有效孔隙度;Rw -地层水电阻率;a - 岩性附加导电性校正系数;Rt -目的层电阻率;Sw -目的层含水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