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
重视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解粘
连
,
融化血 栓 ,改善 内部的症状 。
每次治疗
l O一
20
分钟
20
.
次为一
个疗程 ,
主 要 适 用 于 缺血 性 脑 血 管疾 病 。
二 、 肢 体低 频 脉 冲治疗 。 利 用 低 频脉 冲的刺 激 作用 ,使 其 神经 兴 奋 ,
肌
肉组
织
收缩
完成一
.
个 神经 被动收缩 运 动 . 有效地 治疗麻痹肌 肉 , 同
尤 为重要 . 这 对 患者提 高生 活质量 、 树立
战胜疾 病 的信心 、 帮助病人 重 返 社 会 至 关重 要 。 ■ ( 作 者 为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附 属 第 六 人 民 医 院 康 复 医 学科 副 主 任 医 师 )
芝
肝癌患者生存期可望延长
口施 捷
j l llj 蠹种 可 同 时 作 用 于 肿 瘤 细 胞 和
时促进神经 功能的恢 复。 一
般 15 — 2 0 分 钟 一
次 20 — ,
40
次 为一
疗程 。 。
三 、可通 过 祖 国医学经 络导平 穴位治疗 。 这 同样也 可 以 帮助病人 神
经 肌 肉的恢 复 。
四 、康复训 练 。
自发 病
1—
3
个
月恢复最
明显
早
,
期
的
训
练
对
,
疾
病恢
复有很大的帮助 。
按摩
原
因所
产
生
的脑
部
血
循环
障碍
一
,
般
可
以
分
为
:脑
心脑血管的治疗方法

心脑血管的治疗方法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或断流导致的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类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方式,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
1. 抗凝血药:如华法林、普通肝素等,可以预防血液凝结,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 降压药: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其中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ACE 抑制剂等,可以降低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3. 降脂药: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预防血管壁斑块形成,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4. 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指通过血管内插管手段,使用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有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
1. 血管成形术:又称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通过导丝引导,将扩张球囊置入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内,然后扩张球囊,解除血管狭窄,恢复血流。
2. 支架植入术:在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基础上,再在狭窄或阻塞段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以保持血管的通畅性,减少动脉再狭窄的发生。
3. 动脉栓塞物介入治疗: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通过导丝引导,在血管内置入栓塞物,堵住破裂的血管或异常血管,阻断血流,达到止血或止血的目的。
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规方法,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脑血管瘤切除术等。
1. 冠状动脉搭桥术: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无效或不适用的患者,通过移植其他血管,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流。
2. 脑血管瘤切除术:对于脑中动脉瘤等脑血管瘤,通过手术切除或介入手术的方法将血管瘤完全清除,以避免瘤体破裂出血。
四、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心脑血管疾病综合治疗中重要的一环,包括体育锻炼、生活方式改变、心理干预等。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脑卒中”又被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包含脑部的毛细血管出现破损、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并且也包含脑部血管产生堵塞,造成脑梗死或是形成脑血栓,之上几种情况都属于脑卒中。
脑卒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头部血液循环系统性工学障碍的疾病,它患病一般具备突发性别,大多归属于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临床诊疗工作的临床表现是昏迷不醒、突发性昏迷、中风偏瘫等。
我国具有发达中西医结合医治的特点与优越性,现代西方健康治疗传入中国从一开始就必然的要和中医药治疗相互作用。
中医药康复方法已形成了一套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包括了针灸、推拿、导引、各种外治手段(药熨、膏摩,药浴)和食疗技术,已经运用在治疗实践中,并逐步丰富、发展,在与现代康复医学技术的结合中,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中医药康复特点和优点也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日前,我国加强中医学传承、发展探索,中医药预防慢性病研究的科学投入,也给开展中医药治疗带来了契机。
虽然中、西医脑卒中偏瘫康复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所面对的康复对象是共同的,目的是使障碍者恢复其功能,回归社会。
因此,在吸收西方现代康复医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同时,大力挖掘和提高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在中西医结合康复中,我们也愈来愈发现,现代康复理论得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愈加规范,而中药、针灸、按摩等作为现代康复中的中医康复常用手段方法,却显得不规范、不统一,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随意性大,缺乏明确的诊疗规范及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综合康复治疗的优势。
田此,需要对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医诊疗技术进行科研,总结经验,采用科学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偏瘫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一、脑卒中的危害缺血性脑卒中最大的一种危害就是会使病人缺失自主控制能力,严重的脑卒中病人无法独自吃饭、无法走路,或者丧失口头上表达能力,身体会发生零点五身不遂。
同时缺血性脑卒中也会影响到病人的视野,会冲击或者伤害病人的视野,还会很容易导致飞蚊症,生活中会出现眼时熏黑的问题。
脑出血患者如何康复治疗

脑出血患者如何康复治疗脑出血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生往往与多种慢性病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血管老化、高血脂等。
脑出血具备起病急、致残、致死率高等特征,即便及时接受有效救治得以存活,但多数患者会遗留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鉴于此,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服用医师指导开展康复训练,从而加快自身康复速度,提升康复效果。
一、急性期康复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或者术后2天至3天的患者,无论患者意识清醒与否,只要患者血压、生命体征维持稳定,头颅CT复查颅内血肿不再继续增大,神经体征不再继续恶化,即可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床边康复治疗,此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预防泌尿道、呼吸道感染、预防褥疮、防止关节变形、挛缩,同时为患者恢复期锻炼奠定基础。
1.局部按摩:对于患者偏瘫侧肢体,需展开肌肉按摩、推拿,防止患者肌肉痉挛,3—6次/天,30分钟/次。
2.床边被动关节运动:两侧同时进行,手法轻柔,2—3次/d,各关节均要得到有效训练,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3.体位治疗:在床上正确摆放肢体,从而降低肩关节半脱位、痉挛发生风险。
4.运用电刺激与肌电反馈技术:使用中低频电疗法、针灸方式对肢体神经进行刺激,恢复肢体神经通路。
5.声乐刺激:为患者佩戴耳机,选用不同节奏音乐(最好为患者比较喜欢的音乐)展开刺激,帮助患者构建听觉神经反射,且此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促醒效果。
6.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或者基于患者喉部刺激,促使患者排痰,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
7.吞咽功能训练:针对意识清醒患者,医护人员可采取为患者提供少量温开水方式展开吞咽训练,自少至多,循序渐进,注意不要急于为患者提供糊状饮食,防止患者窒息。
8.语言功能训练:对于病情程度较轻患者,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在床上自行开展舌、面、唇肌的刺激练习:鼓腮、张口、伸舌、叩齿、发声训练、舌顶上腭等;再如还可开展味觉刺激、含服冰块等练习,患者也可展开坐位训练与翻身练习。
认识脑血管病康复重要性,积极进行康复治疗

认识脑血管病康复重要性,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作者:张圣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27期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体系在综合医院内的脑血管病病房可实施急性期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实施早期坐位能力、进食能力的训练,为离开脑血管病病房进行下一步康复打下基础。
这段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然后患者转移到康复科作进一步康复治疗。
这阶段以康复治疗为主,临床治疗为辅。
康复治疗的任务是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如站立平衡训练、转移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及自行进食、如厕、洗漱、交流能力等训练。
这段时间一般为20天左右。
绝大多数患者经过这段训练后均可达到生活能力自理,回归家庭,其中80%的转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康复训练。
社区康复的任务是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其中20%左右尚不能达到日常生活能力完全自理的患者则直接转到脑血管病专科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其任务是让患者能达到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力自理,这一般为2个月左右。
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康复专业人员组成及康复病房专业人员:康复医师、康复护士、治疗士(包括理学治疗士、作业治疗士、言语治疗士、心理治疗士、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
康复病房:以容纳4个人为理想。
病房内设施应便于偏瘫患者,如使用压力式热水瓶、坐式马桶、门把手及水龙头开关采用较容易把持的式样等。
病号服应宽松肥大,层次简单,衣着方便,衣扣、裤带的设计应便于患者使用。
康复前的准备工作评估①一般状态:如患者的全身状态、年龄、合并症、既往史、主要脏器的机能状态等。
②神经功能状态:包括意识、智能、言语障碍及肢体伤残程度等。
③心理状态:包括抑郁症、焦虑状态、患者个性等。
④个人素质及家庭条件:如患者爱好、职业、所受教育、经济条件、家庭环境、患者同家属的关系等。
⑤丧失功能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预测。
确定康复目标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目标,可分为近期及远期目标。
蒙医传统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临床研究

蒙医传统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临床研究铁 山(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先进苏木先进中心卫生院,内蒙古通辽 028206)【摘要】目的 蒙医传统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临床研究。
方法 给予对照组传统脑血管病偏瘫治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患者蒙医传统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西医治疗、蒙药治疗、针灸治疗、康复训练。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21(46.66)%,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4(97.77)%,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具有可比性。
结论 运用蒙医传统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本次的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后期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蒙医传统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脑血管病偏瘫;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6.28.02脑血管病偏瘫还成为中风和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偏瘫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偏瘫分为两种,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1-2],相对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较高,此疾病能够导致患者死亡或残障,对患者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3],此次实验研究运用蒙医传统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治疗,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本次实验,做出合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3.29±5.19岁,病程3~8个月,平均病程5.38±1.47月。
实验组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3.15±5.63岁,病程3~8个月,平均病程5.11±1.37月。
两组患者均符合此次实验研究的入选标准。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及注意事项

四、皮肤护理 室内清洁,安静,室温、湿度适中。
患者仰卧位,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双手叉握,向上伸展上肢,左右摆动,加大幅度,摆至健侧时,顺势翻向健侧,同时用健腿带动患 腿翻身。 经常进行肢体按摩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 床面干燥、平整、无碎屑。 康复是团队协作的模式,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及康复治疗师共同沟通协作才能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
• 2.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者应改变吃饭喝水体位,喂食时让 患者半坐半卧位,防止呛咳,少量多次饮水,进食以米粥、软面条为 主,避免粗糙干硬食物,有利于吞咽,动作要慢,食后漱口避免食物 残留在口腔。
• 3.应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的后部以促进吞咽,如有食物滞留,鼓励病 人将头转向健侧,并控制舌头向麻痹的一侧清除残留食物。
• 2、病人表现有焦虑、恐惧、急躁、易怒、悲伤、啼哭或冷漠、自厌 情绪,应深入了解思想状况,尊重理解患者,帮助解决困难,解开心 中郁结,使之摆脱烦恼,保持积极心态,以宽容、豁达面对生活,最 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3、对病人微小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
三、饮食护理
• 1.饮食原则:饮食以足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低糖低盐低脂肪为 原则。如豆浆、牛奶、鸡汤、米粥、蔬菜水果等食物。
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枕 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 。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 。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 腕关节背伸,
手指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一沙袋,防 止髋关节屈曲、外旋 。
• 患侧卧位最重要,可增加对患侧知觉刺激 ,使整个患肢被拉长,减少痉挛,同时健 侧手能自由活动,应该保证头部有良好的 支持,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应 前伸,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下肢呈迈步 位,健腿髂、膝屈曲并由枕头在下面支持 。(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注意使用方法)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特点

辨证施食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 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饮食 计划,以达到最佳治疗效 果。
饮食疗法的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
饮食疗法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外科疾病
对于一些外科疾病,如烫伤、骨折等,饮食 疗法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妇科疾病
在妇科领域,饮食疗法常用于调理月经、产 后恢复等方面。
地域性
中药疗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 地区的中药材和治疗方法各具特色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药文化。
中药的治疗原理
调理气血
中药通过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补益气血、调理 脏腑功能,达到恢复身体平衡的目的。
祛邪扶正
中药在治疗过程中,注重祛除邪气,扶助正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整体观念
中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与整体密切相关,治疗时 注重整体调节。
其他疾病
推拿按摩还可用于治疗失眠、头痛、 痛经、产后康复等其他疾病。
03
中药疗法
中药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于远古时代
中药疗法起源于中国的远古时 代,是中国古代人民长期实践
和经验积累的成果。
不断发展完善
中药疗法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不断得到完善和进步,成为具有完 整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医学 体系。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推拿按摩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 科,并形成了多种流派和特色。
推拿按摩的治疗原理
01
02
03
疏通经络
推拿按摩通过刺激体表穴 位,疏通经络,调节人体 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调和气血
推拿按摩可以调和气血, 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脏腑 功能,达到提高机体免疫 力和康复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血 • 肝阳上亢,加行间、太冲、侠溪、阳陵泉等以平肝潜阳
• 中脏腑 • 闭证者选水沟、十宣、内关为主穴 • 根据病因病机选配穴 • 风火闭窍,配风池、太冲以清肝熄风 • 痰火闭窍,配丰隆、天突以蠲化痰浊 • 痰湿蒙窍,配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气海以健运脾胃,温化痰浊
• 2.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运动模式、步态及痉挛等 • 3.言语功能评定: • 失语症:原北京医科大学的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标准失语症检查法、河
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改编的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汉语版和实用能力交流检查 • 构音障碍:常采用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改编的Frenchay评定法(河北省人民医院构音障碍
• ②面舌瘫: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颊唇沟歪加承浆,舌肌 萎缩及舌下络脉瘀血者可舌下脉络放血。
• ③失语症或构音障碍:取哑门、风府、风池、完骨、天柱、印堂、人中、廉泉、神门、内关、 通里、三阴交、涌泉、金津、玉液等。
(一)康复策略
• 脑血管疾病的超早期康复尚存争议,但仍提倡早期康复治疗
• 一般主张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原发神经病学症状和体征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即可开 始进行。重症脑梗死一般在发病后1周,脑出血一般在发病后2~3周开始康复治疗,若合并蛛网 膜下腔出血,则康复治疗时30天内不宜坐起和过多变换体位,以防再次出血。一般而言,康复 治疗的最佳时期是发病后3个月以内,而发病后6个月内都是有效康复期,若病程在1年以上, 则康复效果较差,但康复治疗仍有意义。
(一)康复策略
• 偏瘫恢复的不同阶段治疗原则不同 • 软瘫期应以提高患侧肌张力,促进随意运动出现为主要治疗原则 • 痉挛期则应以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运动模式,促分离运动产生为主要治疗原则
• 不同证型治疗方法亦不相同 •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者治宜疏风通络 •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者治宜平肝潜阳,息风通络 • 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者治宜补气养血,祛瘀通络 • 肝阳上亢,痰火阻络者治宜清热化痰,息风通络 • 气血两虚者宜益气养血通络 • 肝肾亏虚者宜补益肝肾
(三)传统康复辨证
• 2.辨证分型 临床上常在急性期将本病分为中脏腑与中经络两大类 • •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 (4)肝阳上亢,痰火阻络 • (3)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三、康复治疗
• (一)康复策略 • (二)治疗方法 • 1.针灸治疗 • 2.推拿治疗 • 3.传统运动疗法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
一、概述 二、诊断及评定 三、康复治疗 四、注意事项
一、概述
•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因脑部血管病变导致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进而 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传统医学称为脑中风。
评定法)
• 4.认知障碍评定:MMSE、LOTCA • 5.心理评定:常用的方法有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
(三)传统康复辨证
• 1.病因病机 • 病因: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
• 病位:脑府
• 病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 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 瘀;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随气血逆乱,上扰清窍,使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脉之外,可 导致中风。
• 脱证者选关元、神阙为主穴,施大艾柱灸,以回阳固脱。
(1)毫针刺法
• 对症选穴 • ①半身不遂:选取手足阳明经脉腧穴为主,辅以手、手三里、外关、合谷等,可轮换取肩髎、臂臑、天井、阳池、后溪等穴;下肢取环 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可轮换取承扶、髀关、伏免、风市、阴市、梁丘、悬钟 等穴。肢体屈曲拘挛者,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手指拘挛配八 邪或合谷透后溪,足趾拘挛配八风;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足下垂配解溪、冲阳、陷谷、丘墟。
•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
• 主要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卒中史、高 血脂、肥胖、血小板集聚性高、高尿酸血症、感染、酒精中毒、吸烟、遗传史或家族史
一、概述
•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血压变化、体温变化等一般症状、体征及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 障碍、言语障碍等,其中以偏瘫、失语最为常见
• 由于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等不同,脑卒中后的表现不尽相同 • 传统医学称脑卒中为“中风”,认为本病主要因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
(风痰、湿痰)、瘀(血瘀)等因素造成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导致发病
1.针灸治疗
• 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同情的原则 • 中经络:以醒脑调神、疏通经络为基本治疗原则 • 中脏腑:以醒脑开窍为基本治疗原则,脱证者佐以回阳固脱,闭证者佐以开窍启闭
• 常用针灸法 • (1)毫针刺法 • (2)头皮针法 • (3)电针疗法
(1)毫针刺法
• 按照经络循行和病机选穴 • 中经络:选督脉水沟、心包经内关、足太阴经三明交为主穴,配极泉、曲池、外关、合谷、环
二、诊断及评定
• (一)诊断标准 • (二)现代康复评定 • (三)传统康复辨证
(一)诊断标准
• 1.脑血栓形成 • 2.脑栓塞 • 3.腔隙性脑梗死 • 4.脑出血 • 5.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现代康复评定
• 1.脑损害严重程度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量表(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