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输送工艺

合集下载

顺序输送

顺序输送

4、成品油管道的相邻批次油品之间必然产生混油,混油段 的跟踪和混油的控制是成品油管道的关键技术,混油处 理、贬值存在经济损失。
5、与原油管道相比,其首、末站,分输、注入站需要的罐 容大、数量多,需要有足够容量的油罐进行油品收、发 油作业;末站除了油品的收发油作业外,还要考虑油品 的调和、混油的储存和处理。
三、循环次数和罐容的优化设计
一般来说,若一条管道顺序输送m种油品,其输送顺序如下:
1, 2, 3, ,m1, m, m 1, , 3, 2,1,2,3
一个循环
在一个循环中,只有第一种油品和第m种油品只输一次,其 余油品均输两次。若每种油品在一个循环内输送的时间分别 为t1 , 2t2 , 2t3 , … , tm,则循环周期为:
若管线共有r个分输站,同样各分输站需设置的储存第一 种油品的储罐总容量应为:
r
r
V1i q1i (T t1)
i 1
i 1
式中:V1i──第i个分输站需设置的第一种油品的储罐容量; q1i ──第i个分输站第一种油品的单位时间分油量。
假设输送m种油品,为协调各种油品供、销、运之间的不 平衡,输油管道全线需设置的储罐总容量分别为:
成品油输送的特点是种类多、批量(Batch)小。若每一 种油品都建一条管线,必然是要建多条小口径的管线。若 顺序输送这些油品,则只需建一条大口径的管线。
例如:汽、煤、柴三种油品,输量分别为100、40、110万 吨/年,若用三条管线输送,所需口径分别为DN200、150、 200。若采用顺序输送,则只需一条口径为φ325的管线。 后者与前者相比,所需的投资和经营费用都要节省一半以 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故国内外成品油管线广泛采用顺 序输送的方法。
① 使性质相近的两种油品相邻。 ② 油品互相不产生有害影响。如润滑油与汽油一般不能在

60油品的顺序输送

60油品的顺序输送

油品的顺序输送油品顺序输送是指在一条管道内,按照一定的批量和次序,连续地输送不同种类的油品。

油品顺序输送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经常性地变换输油品种,所以在两种油品交替时,在接触界面处将产生一段混油。

混油产生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于在管道横截面上液流沿径向流速分布不均匀,使后边的油品呈楔形进入前面的油品中;二是由于管道内液体的紊流扩散作用。

1.混油的浓度检测为了指导顺序输送管道的运行管理,需要对两种油品交替过程中的混油情况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混油浓度检测方法有密度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记号检测法等。

密度检测法是利用混合油品的密度与各组分油品的密度、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叠加关系的原理进行的。

此法是在管道沿线安装能自动连续测量油品密度的检测仪表,通过连续检测混油密度的变化来检测混油浓度的变化。

在常温条件下,油品的密度越大,声波在油品中的传播速度就越快。

混油浓度的超声波检测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在管道沿线安装超声波检测仪表,通过连续测量声波通过管道的时间确定管内油流的密度,从而检测混油的浓度。

记号检测法是先将荧光材料、化学惰性气体等具有标识功能的物质溶解在与输送油品性质相近的有机溶剂中,制成标识溶液。

使用时,在管道起点两种油品的初始接触区加人少量的标识溶液,该标识溶液随油流一起流动,并沿轴向扩散,在管道沿线检测油流中标识物质的浓度分布,即可确定混油段和混油界面。

2.混油的含水率监测在混油运输过程中,对油品含水率进行持续监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实时掌握油品状态:通过在线监测混油前后油品的含水率,可以及时了解油品在输送过程中的状态变化,为后续的处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处理措施来去除水分,以及是否需要调整运输计划等;优化运输计划:根据含水率的检测结果,可以制定更为合理的运输计划,如选择合适的输送速度、温度等参数,以确保油品在输送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预防设备损坏:水分对输油管道和相关设备具有潜在的腐蚀性。

皮带输送工艺流程

皮带输送工艺流程

一、输送工艺流程1、原煤输送外购进来的原料煤运至港口,利用卸船机进行卸货,由三条单向皮带输送机、一条双向皮带输送机相互交接形成输送线路,将原料煤送往堆场。

2、袋装水泥输送均化后的水泥送到包装机灌装入袋,由三条单向皮带输送机、一条双向皮带输送机相互交接形成输送线路,将袋装水泥运送至港口,最后由装船机进行装船。

二、工艺流程图工艺图详解:1、煤由码头输送至原煤堆场:皮带交接顺序为1#→2#→3#→4#→5#。

由码头的1#皮带机与2#皮带机垂直交接(呈一定落差),交接处密封并设收尘器;2#皮带机长31m ,与水平呈一定角度爬升,并与3#皮带机中段呈一定落差交接,交接处设收尘器,3#皮带机为双向运输皮带机,其长度为528m ,其另一端与4#皮带机呈一定落差对接(在6#、3#皮带机交接点之下),转运点设置除尘设备;4#皮带机途经厂内空地、道路并贴着石膏堆棚、原煤堆棚延伸至厂内原煤堆场一侧,由一小段皮带机侧向卸料。

2、袋装水泥由包装车间输送至港口装船:皮带交接顺序为5#→6#→3#→7#。

从包装机下延伸出包装车间的皮带与6#皮带机垂直对接;6#皮带紧贴包装车间墙壁,由高架水泥柱支撑延伸207m距离,之后与5#皮带机以一定角度对接(途中跨越厂内空地、道路以及停车场,皮带机廊道设计与地面之间净高度为≥4.5m);6#皮带机长度为140m,其高架水泥立柱建于沙滩之上,与3#双向皮带机成一定角度交汇对接(6#皮带机尾部略高于3#双向皮带机),3#皮带机廊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地面净空高度为4.5m;6#和3#皮带机整个结构的设置有部分超出红线范围;3#双向皮带机另一端连接7#皮带,延伸至装船机,最后将运送的袋装水泥直接装船。

注:皮带机上部均装有玻璃钢防护罩密封及防雨,皮带两侧均设人行道,皮带支撑结构以混凝土结构为主,钢架结构为辅。

三、设备选型皮带选型方案1、转弯皮带机。

优点:(1)可以减少皮带运输机的转载点,减少转载点掉煤和扬尘;(2)转载点的减少相应减少了牵引设备和设备的台数;(3)可以充分发挥所设置的牵引机的最大工作能力;(4)减少电气设备。

加热原油和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计算的开题报告

加热原油和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计算的开题报告

加热原油和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计算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原油的输送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工艺流程。

石油企业需要将采集的原油从采集点输送到提炼厂或炼化厂,为了确保原油的流动性和操作安全性,需要对原油进行加热处理或者采用单管顺序输送工艺进行输送。

本文就加热原油和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计算进行探讨。

二、选题意义加热原油和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计算旨在优化石化企业的原油输送方案,提高原油输送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对加热原油和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石油企业选择最佳的输送方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研究。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1、加热原油输送工艺计算针对加热原油的输送工艺,需要考虑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因素,结合热传导理论、流体动力学理论、热传质计算等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包括加热原油的温度、流量、输送距离等等因素的分析和计算。

2、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计算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相对于加热原油的输送工艺来说,我们需要针对原油输送的流动特性、单管输送的应用技术进行综合的研究。

考虑油管直径、输送距离、油管材质等等因素,综合分析单管顺序输送的优缺点。

3、对比分析在综合分析加热原油和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之后,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佳的输送方案。

四、研究难点1、加热原油输送工艺中需要深入了解原油的热物理和流体物理特性,基础理论的掌握和重要参数的量化计算是研究难点之一。

2、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中需要考虑到输送距离、管径、最大输送量等因素,对于单管输送的技术优化也需要进行探索。

五、预期成果通过对加热原油和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的研究分析,预期可以得到:1、加热原油和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的优缺点分析。

2、加热原油和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的比较和得出最佳输送方案。

3、提出优化现有加热原油和不加热原油单管顺序输送工艺的方案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1. 韦德明. 石油化工流体力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2. 叶清秀. 石油流体力学[M]. 北京:石油化工出版社,2002.3. 张洪波. 石油加工工艺学[M]. 北京:石油化工出版社,2008.4. 王秀华. 石油化工设备[M]. 北京:石油化工出版社,2004.。

顺序输送工艺

顺序输送工艺

四、混油的切割与处理
1. 混油的切割
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一般在管道终点对输送 产生的混油进行接收和处理。顺序输送时,需要根 据纯净油品中允许另外一种油品混入的浓度和纯净 油品油罐的容量,计算一种油品允许混入另一种油 品的量,从而确定管道终点混油段的切割浓度,倒 换油罐,并对混油量进行分段处理。
纯油品中允许掺入的混油浓度(1)
中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培训中心培训课程 调控中心编制
➢ 在工艺设计上采取“从泵到泵”的工艺流程,而 不是采取“从罐到罐”和“旁接罐”工艺流程, 可以减少在中间泵站油罐的混油。
➢ 在设计上,应尽量不用变径和复管,尽可能减少 支盲管 。
改进工艺设计:
➢ 在设计上,应采取措施消除翻越点。因为翻越点 后,自流管线将会出现不满流,流速增加,将使 混油量增加。
➢ 混油回掺:即在管线末站采用把混油按比例掺和到 纯油中的方法来处理混油。例如,把富含A油的混 油掺混到纯净的A油中,把富含B油的混油掺混到 纯净的B油中。
2、混油的处理
➢ 分馏:可以运输至最近的炼油厂加工处理 , 也可以在成品油管道的末站设常压分馏装置, 把混油分馏成汽油和柴油部分。
五、混油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某种纯净油品是否允许混入另一种油品,允许混 入的浓度大小,取决于两种油品的性质和油品质量指 标的潜力。 如果已知A油中允许混入的B油浓度(用KByA表
示)和A油罐的实际容量VGA,则A油罐中允许混 入的B油量VB可由下式计算:
VB=VgA*KByA
纯油品中允许掺入的混油浓度(2)
同样,如已知B油中允许混入的A油浓度(用KAyB 表示)和B油罐的实际容量VgB,则B油罐中允许混 入的A油量VA可用下式计算:
VA=VgB*KAyB

顺序输送工艺计算

顺序输送工艺计算

顺序输送工艺计算根据所求得的最经济管道参数,对顺序输送管道进行工艺计算。

3.2.11.1计算一年中每种油品的输送天数一年中所输送的三种油品总量为900万吨,其中汽油、煤油和柴油分别占20%、30%和50%,即分别为180万吨、270万吨和450万吨。

管道输量:900m Q =万吨/年9002.57/350==万吨天 180702.571/M D ==汽汽m 万吨=天Q 万吨天1052.571/M D ==煤煤m270万吨=天Q 万吨天1752.571/M D ==柴柴m 450万吨=天Q 万吨天3.2.11.2最优循环次数(1)本设计中,全线首、末站之间没有分输、注入点。

所以,炼化厂向首站输送汽油、煤油、柴油的输量分别为:0.514/=汽M 汽H M 180q ==万吨天D 350 351406818/0.754V q q m d ρM 汽H 汽H 汽===0.771/=煤M 煤H M 270q ==万吨天D 350 377109311.6/0.828V q q m d ρM 煤H 煤H 煤=== 1.286/=柴M 柴H M 450q ==万吨天D 350 31286014498.3/0.887V q q m d ρM 柴H 柴H 柴===式中 D ——输油管每年的工作时间,本设计取350天。

(2)终点站向用户输送汽油、煤油、柴油的输量与炼化厂向首站输送汽油、煤油、柴油的输量相等,即36818/q m d =V 汽K V 汽H =q39311.6/q m d =V 煤K V 煤H =q314498.3/q m d =V 柴K V 柴H =q⎡⎤⎣⎦V 汽H 汽V 煤H 煤V 柴H 柴V 汽K 汽V 煤K 煤V 柴K 柴B=q (D-D )+q (D-D )+q (D-D )+q (D-D )+q (D-D )+q (D-D )(3)参考《石油与天然气管路输送》,如有三种油品(A 、B 、C )进行顺序输送,则循环次数为:()()()(2~3)()A B C B A C C A B A B C Q N N Q N N Q N N N Q Q Q +++++=++ (3-31)①对于本设计,180(105175)270(70175)450(70105)2.5900N +++++=⨯86.8==87[]26818(35070)9311.6(350105)14498.3(350175)B =⨯⨯-+⨯-+⨯-313455169m =②首站和终点站所需的油罐总容积:B V N =31345516915465787m == 首站、末站罐容的体积分别为315465777328.522P V V m === 首站、末站的每种油品的罐容分别为:30.277328.515465.7PA V m =⨯= 30.377328.523198.55PB V m =⨯= 30.577328.538664.25PC V m =⨯=③一次循环中的混油亏损(以输送两种油品A 、B 为例): ()()2()PB A PB A PA B PA B A S V K V K ρρ=∆- (3-32) 式中 ()PB A PB A V K ρ ——混入B 油罐中的A 油重量; ()PA B PA B V K ρ ——混入A 油罐中的B 油重量; S ∆——A 油与B 油的差价;2——一次循环中两种油品油两次接触,即两次混油本设计中分别将汽油、煤油、柴油编号为A 、B 、C ,依据上式来求一次循环中的混油亏损:()0.5A PB K =% ()0.1A PC K =% ()3B PA K =% ()B PC K =1% ()C PA K =1% ()C PB K =1%混入A 油罐中的B 油重量:()PA B PA B V K ρ⨯ =128203%=384.6(吨)混入B 油罐中的C 油重量:()PB C PB C V K ρ⨯ =192301%=192.3(吨)混入C 油罐中的B 油重量:()PC B PC B V K ρ⨯ =320501%=320.5(吨)混入B 油罐中的A 油重量:()PB A PB A V K ρ⨯ =192300.5%=96.15(吨)差资料可知,汽油、煤油、柴油的价格非别为:汽油:6000元/吨 煤油:5600元/吨 柴油:5300元/吨 混油损失:[]2(60005600)(384.696.15)(56005300)(320.5192.3)A =⨯-⨯-+-⨯-307680=(元)④混油长度的计算管道的混油量(棍油长度)是个条件性参数,它与所讨论的混油段的浓度范围有关。

粉料输送工艺流程

粉料输送工艺流程

粉料输送工艺流程
输送是化工、冶金、建材、制药、粮油、食品、锂电、饲料、铸造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达到良好的输送效果,必须根据物料的性质、工艺要求及输送位置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输送设备与工艺。

粉体输送系统中的气力输送是自动化、密闭化的现代化粉体、颗粒体物料输送方式,在管道中利用一定速度气流的速度能或压力能,按指定的路线来的输送物料的粉体气力输送装置。

气力粉体输送系统类型通常按物料在管道中的流动特征来划分,即管道中压力状态,分为吸送式、压送式及吸压混合式,也是常说的负压、正压及正负压混合式;荣信科技小编梳理了粉体气力输送这三大类型,请见以下内容:
负压气力粉体输送系统由气源设备、输送管道、供料设备、分离设备及控制装置组成,常采用罗茨真空泵为气源设备,放置在系统末端,罗茨真空泵工作时,从整个系统中抽气,使输料管内的空气压力低于大气压(即负压)。

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气流和物料形成的混合物从吸嘴或供料器吸入输料管,经输料管送到料气分离设备进行料、气分离。

正压气力粉体输送系统也是由气源设备、输送管道、供料设备、分离设备及控制装置组成,稀相输送常采用罗茨风机为气源设备,其位置与负压系统正好相反,安装在系统前端,罗茨风机工作时,把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压入输料管中,由旋转供料器向输料管供料,空气携带物料沿输料管运到分离设备(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物料卸
出而携带细微尘气流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中。

密相输送常采用空压机为气源设备,而供料设备采用仓泵、AV泵等。

正负压混合式粉体输送系统是由负压式和正压式两部分组成,具有两者的特点,可以从数点吸取物料和压送到远处多点卸料,由罗茨风机为系统气源,风机工作条件差,粉尘经过风机,为此对风机要求高,这种类型一般制成一个移动式气力输送。

流体输送工艺流程简介

流体输送工艺流程简介

流体输送工艺流程简介流体输送工艺是指通过管道、泵及其他设备将液体、气体或混合物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它在许多工业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石油化工、能源、水处理、食品加工等。

本文将简介流体输送工艺的流程。

流体输送工艺的流程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步骤:原料准备、输送系统设计、管道安装、运行和维护。

首先是原料准备。

在进行流体输送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准备。

这包括将原料从储存容器中取出,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过滤、加热或冷却等。

原料准备的目的是确保输送过程中不会发生堵塞或损坏设备。

接下来是输送系统设计。

根据输送的需求和条件,需要设计合适的输送系统。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管道直径、泵和阀门等设备。

设计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流速、压力损失、温度等因素,以确保输送过程安全可靠。

然后是管道安装。

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将管道进行安装。

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管道的连接方式、支撑和固定,以及防止泄漏和漏气等问题。

管道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输送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完成管道安装后,就可以进行运行和维护了。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输送系统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流体的稳定输送。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以延长使用寿命和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在整个流体输送工艺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是流体的流速和压力控制。

过高的流速和压力可能导致管道破裂或泵损坏,而过低的流速和压力则可能导致流体无法正常输送。

其次是流体的温度控制。

一些特殊的流体在输送过程中可能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进行合适的加热或冷却措施。

此外,还需要考虑流体中的固体颗粒或杂质对输送设备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过滤和清洁措施。

流体输送工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技术。

通过合理的原料准备、输送系统设计、管道安装、运行和维护,可以实现流体的安全、高效输送。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以确保流体输送过程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油段的统计特征:
在1%-10%浓度范围内的混油段占混油总长度的 10%-20%,而90%-99%浓度范围的混油段约占混油 总长的40%-45%。特别在95%-99%的范围内,实测 浓度曲线存在一条很长的混油尾,浓度变化缓慢,在 有的文献上把它称为混油尾痕。产生混油尾痕的原因 是管内层流边层的影响,以及积存在盲支管和管道低 洼处的前一种油品不断掺入后一种油品内的结果。
动消失,被输送液体之间的密度差成为产生混油的 主要因素。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混油段横截面上的 油品会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运移。较轻的油品向上运 动,较重的油品向下运动。如果停输时混油段正在 高差大的山坡地段且密度大的油品正处在高处时, 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混油量会较大的增加。
某种纯净油品是否允许混入另一种油品,允许混 入的浓度大小,取决于两种油品的性质和油品质量指 标的潜力。 如果已知A油中允许混入的B油浓度(用KByA表
示)和A油罐的实际容量VGA,则A油罐中允许混 入的B油量VB可由下式计算:
VB=VgA*KByA
纯油品中允许掺入的混油浓度(2)
同样,如已知B油中允许混入的A油浓度(用KAyB 表示)和B油罐的实际容量VgB,则B油罐中允许混 入的A油量VA可用下式计算:
I 11.75 L DRe0.1 I 18420 L DRe0.9 exp(2.19 D) Rec 9870exp(2.74 D)
式中 I —混油长度,m; D—管内径,m
Rec —临界雷诺数;
L—管道长度,m;
Re —管道雷诺数;
三、混油的检测
目前,国内外输油管线用于输送不同油品 的界面检测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密度型,电 容型,放射型,记号型,声波型,热导型,色 度-透明度,测闪点,测蒸汽压,光折射率等。
➢ 如果所输前后两种油品的性质差别较大,当混油到达末站 时,通常是将99%~1%之间的混油作为混油切出,把混 油按50%切割,分成两部分,前部分富含A油,后部分富 含B油,分别切入两个不同的混油罐中。
2、混油的处理
当交替的两种油品性质相差较大,相互间允许的混油浓度 比较小时,只有一小部分混油头和混油尾的油品可直接进入纯 净的油品储罐内,而中间部分的混油段需进入单独设立的混油 罐。对于这部分混油的处理主要有以下方式:
管道终点的经验混油浓度:
图6-4实测浓度变化曲线
图6-4是国内轻质成品 油经长距离输送后的混 油曲线,与图6-3的理 论变化曲线有明显区别。 通过对混油曲线和相关 数据分析可知实际混油 段具有如下特征:
混油段的统计特征:
混油段相对于50%浓度的混油界面是不对称的。50%浓 度界面的混油段比理论浓度曲线所表示的短,约占混油段 全长的1∕3;50%浓度界面后的混油段比理论段长,约占 混油段全长的2∕3。 实测曲线在10%-90%的浓度范围内,大体与50%的浓度 界面相对称,其浓度与混油长度关系接近线性关系,每 10%浓度范围的混油长度约占混油总长度的4%-5%左右, 并与理论浓度曲线比较接近。
➢ 混油回掺:即在管线末站采用把混油按比例掺和到 纯油中的方法来处理混油。例如,把富含A油的混 油掺混到纯净的A油中,把富含B油的混油掺混到 纯净的B油中。
2、混油的处理
➢ 分馏:可以运输至最近的炼油厂加工处理 , 也可以在成品油管道的末站设常压分馏装置, 把混油分馏成汽油和柴油部分。
五、混油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VA=VgB*KAyB
由以上两式可以确定,在某一种纯净油品储罐内,允许混 入的另一种油品的容积。根据VB、VA和混油段的浓度分布, 可经一步确定混油头和混油尾的切割浓度。
管道终点混油段的接收
➢ 如果所输前后两种油品的性质比较接近,两种油品允许的 混油浓度都较高,且A油及B油的罐容量又较大时,一种 油品允许混入另一种油品量较多,有可能将整个混油段切 割为两部分,即两端切割方案。
二、混油的形成
对流-扩散机理--两种油品在管内交替时,产生 混油的因素主要是:
管道横截面沿径向流速分布不均匀使后行油 品呈楔形进入前行的油品中;
管内流体沿管道径向、轴向造成的紊流扩散 作用。
管道终点的理论混油浓度:
图6-3 管道终点混油浓度的理论变化曲线
输送条件一定时,某一特定管 道终点所流出的油流浓度仅是τ 的函数。管道终点油流浓度与的 关系曲线如图6-3所示。横坐标 =1处KA=KB=0.5,表示混 有起始接触面到达管道终点。上 述理论曲线表明。流经管道终点 的混油段长度和浓度的变化均对 称于起始接触面。
1、影响混油量的因素
➢ 雷诺数的影响:雷诺数越小,混油长度越长,混油量 越大。
➢ 输送次序对混油量的影响:油品交替时,粘度小的油 品顶替粘度较大的油品产生的混油量大于交替次序相 反时的混油量。
➢ 管道首站初始混油量的影响
1、影响混油量的因的影响:停输时,管内液体的紊流脉
四、混油的切割与处理
1. 混油的切割
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一般在管道终点对输送 产生的混油进行接收和处理。顺序输送时,需要根 据纯净油品中允许另外一种油品混入的浓度和纯净 油品油罐的容量,计算一种油品允许混入另一种油 品的量,从而确定管道终点混油段的切割浓度,倒 换油罐,并对混油量进行分段处理。
纯油品中允许掺入的混油浓度(1)
管道终点的混油量:
管道终点的混油量与混油段的浓度范围有关。 混油量所占据的管段长度称为混油长度。显然,管 道终点的混油量是个条件性的参数。预先确定的混 油头、混油尾的切割浓度范围不同,那么管道终点 产生的待处理的混油量也就不同。
混油量的经验计算公式(奥斯汀和柏尔弗莱)
当 Re Rec 时, 当 Re Rec 时,
中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培训中心培训课程
顺序输送工艺
授课人:梁飞华
主要内容介绍
成品油管道特点 混油的形成 混油的检测 混油的切割与处理 混油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一、成品油管道特点
输送介质——成品油是最终产品 采用密闭顺序输送 服务于市场 输送的油品种类多、工况变化频繁 顺序输送时会产生混油 混油的处理 界面跟踪监测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