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介绍
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主张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资本 主义经济发挥职能的许多不利方面(通货膨胀、衰退、周期 性失业现象和收支差额危机)并非资本主义的特点,它们起 因于不正确的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则是国家的职能。
2.政府只应当“为竞争的规则提供一个货币的结构”。
主张自由放任、自由竞争,认为没有自由,没有自由市场经 济,就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反对国家干预,主张政府至应 当“为竞争的规模提供一个货币的结构”。
弗里德曼生平简介
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一个工人 阶级的犹太人家庭,父母是俄 罗斯犹太移民。 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哥伦比亚 大学博士 。1988年取得了美国 的国家科学奖章、总统自由勋 章。 弗里德曼是学术世家,妻子罗 丝是经济学家。
国家科学奖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也称总统 科学奖章,是由美国总统授予, 为了表彰杰出的科研成就而颁发 的最高奖。被誉为美国的诺贝尔 奖。 获奖人物:杨振宁
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弗里德曼生平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 2006)美国经济学家,现代货 币主义的代表者,以研究宏观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 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 主义而闻名。 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以表扬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 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 杂性等范畴的贡献,被誉为20 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从短期来看,预期的通货膨胀可能会减少一些失业,这是因 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雇主和雇工都要事先估计未来 的物价水平和物价变动率,以便估计一定数额的货币工资所 代表的实际工资量。 从长期来看,雇主总会了解到他们得到的较高货币工资买不 到预期的商品,即了解到实际工资已经下降。他们就将调整 预期,减少劳动力的供给,要求提高工资,否则,就不愿就 业,失业增加。 现代货币主义者认为,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那种通货膨胀率 和失业率互为消长的交替关系,通货膨胀不可能消灭自然失 业率,而是通货膨胀与失业同时存在。
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2006年11月16日,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和领袖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去世,享年94岁。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得知消息后说:“弗里德曼的思想对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无法估量。
在经济学家中无人出其右。
”弗里德曼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中“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自由经济,反对政府过多干涉经济问题。
他的观点对美国总统尼克松、福特和里根政府以及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曾担任多个政府机构顾问。
西方一些专家将弗里德曼、凯恩斯和萨缪尔森等人并称为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主流人物。
弗里德曼1912年7月生于纽约,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二战后,弗里德曼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77年开始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他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著作包括:《价格理论》、《经济学家的抗议》和《没有免费的午餐》等。
巧合的是,此前,另外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也在今年去世了。
加尔布雷斯是著名的凯恩斯主义者,也是弗里德曼最大的论敌之一。
加在美国物价局工作时主导了二战后最长时间的物价控制,弗里德曼攻击他说,对于美国的经济恢复来说,至少拖延了好几年。
现在看,弗里德曼这个批评是完全正确的。
就在弗里德曼去世前不久,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费尔普斯。
费最杰出的工作就是推进了经济学界对于“失业和通胀”的理解,实际上,这也是1976年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奖最重要的理由(当时,弗里德曼获奖的演讲词就叫“失业和通胀”)。
费的获奖也可以看作弗里德曼的二次获奖,的确,他这个贡献太重要了。
对弗里德曼进行思想阵营划分是一个难题。
他不承认自己像哈耶克一样,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但是,他也不愿意说自己是自由主义者,他可能在保守阵营里偏左一点,或者自由主义的阵营里偏右很多。
米尔顿弗里德曼简介

理论贡献 现代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在理论上有三大贡献,首先是提出现代货币数量论,即通 货膨胀起源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政府可以通过控制 货币增长来遏制通胀。这被视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一场革命。 消费函数理论 其次,他创立消费函数理论,对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边际消费递减 规律进行驳斥。凯恩斯认为,随着社会财富和个人收入的增加,人 们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呈递减趋势,与此同时储蓄则越来越多。因 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抵消个人消费的减少,从而保证经 济的持续增长。弗里德曼指出,这一理论站不住脚,因为人们的欲 望实际上永无止境,原有的得到满足后,新的随即产生。 “自然率假说”理论 第三,1968年,弗里德曼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菲尔普同时 提出“自然率假说”理论。他们发现,长期来看,失业率与通货膨 胀并没有必然联系。自然失业率永远存在,是不可消除的。因此政 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长期来看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弗里德曼名言编 自由、私有、市场这三个词是密切相关的。在这里,自由是指没有管制的、开放的市场。 单单使用市场并不足够。任何国家不论富庶或贫穷的,都在使用它。只有私有市场也是 不足够的。例如,印度虽然有一个相当庞大的私有市场,但人民的生活比起四十年前并 没有多大的改善。同样地,一般非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也使用私有市场,但它们非常 落后贫穷。[8]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他是一个学术界的自由斗 士,在没有比他更忧郁的“忧郁科学(资本主义社会中讽刺经济学的说法)”实践者。 美国总统布什: 美国失去了一位最伟大的公民。他的工作证明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他 的著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帮助央行维持经济稳定, 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弗里德曼的主要理论对手、经济学家保罗· 萨缪尔森: 米尔顿· 弗里德曼是一个巨人,在推动美国经济自1940年顺利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所起的作 用方面,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还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提并论。[9] 批评 弗里德曼去世两年后,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经济,不少人指责先前美国所奉行的自由放任 经济政策是海啸成因之一,弗里德曼也被指难辞其咎。 而支持自由市场的经济学者则反驳说,次贷危机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并非是弗里德曼所 提倡的自由放任的过错,因为酿成次贷祸根的房地美、房利美属于政府资助型企业
弗里德曼 abc 态度模型

弗里德曼 abc 态度模型【最新版】目录1.弗里德曼简介2.abc 态度模型的概念3.abc 态度模型的构成4.abc 态度模型的应用5.结论正文1.弗里德曼简介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主张对 20 世纪的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里德曼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并提出了货币主义理论,对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2.abc 态度模型的概念弗里德曼提出了一种名为 abc 态度模型的理论,该模型主要用于描述和解释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态度和行为。
abc 态度模型认为,人们的态度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分别是:认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和行为(Behavioral)。
3.abc 态度模型的构成(1)认知维度:指人们对外部事物的知觉、理解和评价,主要涉及信念、观念、判断等方面。
(2)情感维度:指人们对外部事物产生的情感反应,包括喜好、厌恶、快乐、痛苦等情感体验。
(3)行为维度:指人们在特定情境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包括行为意图、行为准备和实际行为等。
4.abc 态度模型的应用abc 态度模型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市场营销、教育、政治等领域。
通过分析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可以预测和解释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选择。
此外,该模型还有助于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说服策略,以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5.结论弗里德曼的 abc 态度模型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理论,它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
通过对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解释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态度和行为选择。
经济学家传记--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货币主义的领袖和主要代表。
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
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犹太人的后裔。
家境贫寒,15岁时父亲的去世更是雪上加霜,但一切都没有影响他的学习。
他16岁前完成高中学业,凭奖学金入读拉哲斯大学。
原打算成为精算师的弗里德曼最初修读数学,但成绩平平,后被经济学所吸引,这不仅是因为30年代大萧条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决心研究经济问题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得到两名青年教师的直接指导。
一位是A.F.伯恩斯这位后来曾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总统顾问、联储董事会主席的著名保守派经济学家,当时在拉哲斯大学讲授经济统计学,使弗里德曼从中学到了对经济周期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力,也领悟到了如何把数学和经济学两方面的兴趣结合起来。
另一位领路人是霍默·琼斯,后来曾任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副总裁,他常向弗里德曼灌输“芝加哥之梦”,并鼓励和帮助弗里德曼申请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生奖学金。
1932年弗里德曼同时以数学和经济学两方面的主修课程的优异成绩从拉哲斯大学毕业,进入芝加哥大学,这是跨入经济学研究的大门。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许多著名学者对弗里德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除了名师的熏陶这一幸运之外,还在上第一堂经济课时遇到了一生的知己,终生不渝的爱人罗斯·迪莱克特(Ross Director)。
1933年由于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低,生活艰难,经由舒尔茨推荐,弗里德曼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年薪1500美元的研究员职位。
1934年,弗里德曼受聘为舒尔茨的助手回到芝加哥大学从事需求分析的研究。
并结交了有非凡才干的同学斯蒂格勒(George J.Stigler)和沃利斯(W.Allen.Wallis)这两位终身好友。
M.弗里德曼

学历 • 1932年 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学士 • 1933年 芝加哥大学硕士 • 1946年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奖项 • • • • 1951年: 约翰·贝兹·克拉克奖 (John Bates Clark Medal) 1976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8年: 国家科学奖章 1988年: 总统自由勋章
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及其政治主张
• 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具有几个特点。 • 第一, 强调两种意义上的自由, 一是个人自由或者家庭自由是最终目 标; 二是自由社会中的个人如何使用他的自由; • 第二, 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自由的实现, 在经济活动中, 自由人依靠 自愿合作与私人企业; 在政治活动中, 自由人依靠自由讨论和自愿合 作; • 第三, 自由主义者最主要的问题是个人如何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 • 第四, 弗里德曼从人都是不完善的实体的人性假设出发, 反对绝对自 由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并且, 自由只是对能负责任的个人而言, 对那 些无能力的或者有缺陷的人来说, 不能给其自由。比如, 疯子和儿童 。对这些不负责任的个人, 必须给他们家长式的关怀。 • 可见,弗里德曼所主张的新自由主义不同于主张自由放任的古典自由 主义, 而是一种国家调节, 探讨如何才能实现自由的新自由主义。
重要著作 • • • • • • 《实证经济学论文集》(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 《消费函数理论》(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 《自由选择》(Free to Choose) 《价格理论》(Price Theory:A Provisional Text) 《美国货币史。1867年-1960年》 (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867-1960)与施 瓦兹(Anna J.Schwartz)合著
自由经济学派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

经 济 政 策, 比 如 放 松 外 汇 管 制、 反 通 胀 、 “ 价 格 闯 关 ” 、 “ 国 退民 进” 等 都 在后 来的 十多 年里 部分 或 全 部实 现。 一
( 责任编辑 : 高扬 )
6 4 农场 经 济管理 2 0 1 4 . 0 7
经济 巨匠
自由经济 学派大师
米 尔顿 ・ 弗里德 曼
衣爱东 ( 黑龙 江省 松花 江农 场 )
米尔顿 ・ 弗 里 德 曼( 1代 表 人 物 , 因在 消 费 分析 、 货 币供 应 理 论 及 历 史 、 稳
定 政策复杂 性等范畴 的贡献 , 获得1 9 7 6 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 。 他提 倡 自由市场 经济 的优 点 , 反对 政府的干预 ; 主张 将政 府 的角色最小化 以让 自由市场 运作 , 以此维持政治和社 会 自由。 对于 自由经济 , 他 的名言是“ 构成 大多数 反 自由市 场理 论的 , 其 实是对 自由本身的不信任。 ” “ 市 场变得 自由, 最 终也会为人 民带来 自由。 ” 他深信 , 经济 自由最终将导致政治 自
他 坚持 经济 自由, 强调 货币作 用。 他 认为 , 在社会经济 的发展过程 中, 市场机 制的作用是最重 要的。 市 场经济具有 达 到充分就业 的 自然趋 势 , 只是 因为价格和工 资的调整相 对缓慢 , 所 以要达到 充分就业 的状 况可 能需要经过 一定时 间。 如果政府过 多干预经济 , 就将破坏 市场机制 的作 用 , 阻碍 经济发展 , 甚至造成 或/ j n  ̄ J 经济 的动 荡。 在 货币供 给量不 变 的情况下 , 政府增加开 支将 导致利率上升 , 利率 上升 将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 的缩减 , 从而产生 “ 挤出效应” , 抵消增加
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米尔顿.弗里德曼•人物简介•主要观点•关于大萧条•关于新自由主义试验•名言•评价与批评•人物介绍•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生于纽约市,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他1932年获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学士,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63-1981年,1976年,弗里德曼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又陆续获•哈佛大学等国内外近二十所大学的法学、理学、人文科学和商学博士及名誉博士学位。
他在世期间还担任多个政府机构的顾问,其学术思想对美国几届政府的经济政策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并且他有三次访华经历[1]弗里德曼一贯遵循芝加哥学派的传统,推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
他认为,理想中的经济制度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但弗里德曼并不主张无政府主义,他所提倡的是从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道路上转变方向,政府只应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仲裁人的角色,只应在反对技术垄断和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等方面发挥作用。
主要观点他主张在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之间有着一个紧密而稳定的连结关系,亦即通货膨胀的现象应该是以联邦储备银行对全国经济提供的货币数量为基准;他强烈反对以金融政策作为需求管理的手段,并且主张政府在经济上扮演的角色应该被严格限制。
他亦深信经济自由,最终将导致政治自由。
•关于大萧条•他通常反对政府干预的计划,尤其是对于市场价格的管制,他认为价格在市场机制里扮演著调度资源所不可或缺的信号功能。
在《美国货币历史》一书中,他提出经济大萧条其实是政府对于货币供应管制不当所致。
后来他在2006年说道:“你知道吗?很奇怪的是为何人们仍以为是罗斯福的政策让我们脱离了经济大萧条。
当时的问题是,你有一堆失业的机器和失业的人民,你怎么能靠着成立产业垄断集团和提升价格及工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在他各项主张中,影响最大的论说是对大萧条的批判。
他把大萧条称为“大紧缩”,主张30年代的全球经济灾难实是源于一场普通的金融风暴,由于联邦储备银行的政策和管理失误,错误的紧缩货币供给进一步恶化了这场风暴,最终演变成无法收拾的大恐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
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
有趣的是,弗里德曼是另一位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法律经济学奠基人亚伦·戴雷科特的妹夫。
弗里德曼是《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作者,在1962年出版,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
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
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19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
更换模版基本信息栏(当前模板:人物通用)中文名米尔顿·弗里德曼外文名Milton Friedman别名除原名外的其它名字,包括别称、昵称、笔名等国籍美国民族犹太移民出生地纽约市出生日期1912年7月31日逝世日期2006年11月16日请参照项目说明填写。
若某项不适合当前词条,可留空。
职业经济学家毕业院校罗格斯大学信仰限30字主要成就约翰·贝兹·克拉克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国家科学奖章总统自由勋章代表作品可填写多项,以逗号间隔,总字数不超过45生平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一个工人阶级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耶诺·绍尔·弗里德曼(Jeno Saul Friedman),母亲是萨拉·埃特尔·兰道(Sarah Ethel Landau,1892年-?),两人从奥匈帝国(今乌克兰一带)移居美国,在当地邂逅,曾在血汗工厂工作。
弗里德曼是家中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
他的三个妹妹包括:蒂莉·F·弗里德曼(Tillie F. Friedman,1919年-?)、海伦·弗里德曼(Helen Friedman,1920年-?)和露丝·弗里德曼(Ruth Friedman,1921年-?)[1]。
高中时,弗里德曼父亲逝世后,举家搬到新泽西州的罗威市(Rahway)。
他16岁前完成高中,凭奖学金入读拉特格斯大学。
原打算成为精算师的弗里德曼最初修读数学,但成绩平平。
1932年取得文学士,翌年他到芝加哥大学修读硕士,1933年芝大硕士毕业。
上第一堂经济课时,座位是以姓氏字母编排,他紧随一名叫罗斯(Ross Director)的女生之后。
两人6年后结婚,从此终身不渝。
弗里德曼曾说他的作品无一不被罗斯审阅,更笑言自己成为学术权威后,罗斯是唯一胆敢跟他辩论的人。
当弗里德曼病逝时,罗斯说:“我除了时间,什么都没有了。
”毕业后,他曾为罗斯福新政工作以求糊口,批准了许多早期的新政措施以解决当时面临的艰难经济情况,尤其是新政的许多公共建设计划[2]。
辗转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修读经济学,研究计量、制度及实践经济学。
返回芝加哥后,获亨利·舒尔茨(Henry Schultz)聘任为研究助理,协助完成《需求理论及计算》论文。
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时,他1940年曾完成一书,指医生的垄断局面导致他们的收入远高于牙医,引起局方争议,令该书要在战后始能出版。
弗里德曼在威斯康辛大学任教了一小段时间,但由于在经济学系里碰上了反犹主义者的阻挠而只得返回政府部门工作。
1941年至1943年,他出任美国财政部顾问,研究战时税务政策,曾支持凯恩斯主义的税赋政策,并且协助推广预扣所得税制度。
1943年至194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参与Harold Hotelling 及W. Allen Wallis的研究小组,为武器设计、战略及冶金实验分析数据。
1945年,他与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到明尼苏达大学任职,1946年他获哥伦比亚大学颁发博士学位,随后回到芝加哥大学教授经济理论,期间再为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货币在商业周期的角色。
这是他学术上的重大分水岭。
在他的自传中,弗里德曼曾描述1941至43年为罗斯福新政工作时,“当时我是一个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者”。
随着时间过去,弗里德曼对于经济政策的看法也逐渐转变,他在芝大成立货币及银行研究小组,借着经济史论家安娜·施瓦茨(Anna Schwartz)的协助,发表影响深的《美国货币史》鸿文。
他在书中挑战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抨击他们忽略货币供应、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及通胀的重要性。
他接着在芝加哥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直至1976年退休。
这30年里他将芝大经济系形塑成紧密而完整的经济学派,力倡自由经济,被称为芝加哥经济学派。
在弗里德曼的领导下,多名芝加哥学派的成员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在1953年至1954年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任教。
从1977年开始弗里德曼也加入了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
弗里德曼在1988年取得了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章。
他通常反对政府干预的计划,尤其是对于市场价格的管制,他认为价格在市场机制里扮演调度资源所不可或缺的信号功能。
在《美国货币历史》一书中,他提出经济大萧条其实是政府对于货币供应管制不当所致。
后来他在2006年说道:“你知道吗?很奇怪的是为何人们仍以为是罗斯福的政策让我们脱离了经济大萧条。
当时的问题是,你有一堆失业的机器和失业的人民,你怎么能靠著成立产业垄断集团和提升价格及工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1992年获诺贝尔经济奖的加里·贝克尔形容,弗里德曼可能是全球最为人认识的经济学家,“他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
他亦是极出色的演说家,能随时即席演说,极富说服力。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形容弗里德曼思考快如闪电,据说辩论从未输过。
“无人敢说辩赢了他,因与他辩论过已是无限光荣,没多少人能与他说上两分钟。
”弗里德曼是学术世家。
他妻子罗丝是经济学家,其妻兄长Aaron Director是芝加哥大学声望显赫的法律学教授。
弗里德曼育有两名子女,包括女儿珍尼·弗里德曼及大卫·弗里德曼,大卫本身是无政府资本主义学说的重要学者。
大卫的儿子Patri毕业于斯坦福大学,2006年时在Google任职。
他于2006年11月16日在旧金山家中因心脏病发引致衰竭逝世。
奖项1951年:约翰·贝兹·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88年:国家科学奖章1988年:总统自由勋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学术贡献弗里德曼最知名的理论,是他提出的货币供给作为决定生产价值基准的因素,通货膨胀在根本上源自于货币供给量的主张。
货币主义是现代经济学在货币数量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这种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至16世纪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学派,弗里德曼的贡献则是现代化了这种理论,将其推广为现代经济学的主流货币学说。
他在1963年与Anna Schwartz合著的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一书中检验了美国历史上货币供给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
他们得出了惊人结论:货币供给一向是经济活动起伏的唯一影响来源。
又或者如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主席本·伯南克在2002年庆祝弗里德曼90岁生日时所描述的:“有关大萧条,你是正确的,我们(联邦储备系统)当时的确做错了。
我们真的很抱歉。
”David Meiselman 在1960年代进行的几次研究显示了货币供给在决定经济投资、以及政府开销在决定消费及生产总额上的角色是至高无上的。
弗里德曼的观察研究和一些学说进一步推展了这种结论,主张货币供给的改变是影响经济生产的首要原因,但长期的影响则是由物价水平决定的。
弗里德曼对于消费层面的分析也相当知名,亦即他在1957年提出的恒常所得假说(Permanent incomeHypothesis)。
这个理论被一些经济学者视为是他在经济学方法论上最重要的贡献。
他其他重要的贡献还包括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批评,以及他提出的失业率的自然比率的概念(1968年)。
这些学说都与货币和金融政策在对经济的长期及短期影响上有关。
在统计学上,他则创造出了知名的弗里德曼测试。
弗里德曼的论文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1953年)则替他稍后几十年的研究方法论架构了模型,并且也成为了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主要框架之一。
他主张经济学身为一种学科,应该免于客观的价值衡量。
除此之外,一个经济理论有用与否,不应该是以它对现实的描述(例如头发颜色)作为衡量标准,而是应该以它能否有效作为对未来情况的预测为基准。
批评弗里德曼去世两年后,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经济,不少人指责先前美国所奉行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是海啸成因之一,弗里德曼也被指难辞其咎。
[17] 而支持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者则反驳说,次贷危机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因为酿成次贷祸根的房地美、房利美属于政府资助型企业(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而并非是弗里德曼所提倡的自由放任的过错。
历史验证真理1. 弗里德曼从50年代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
在当时一个笃信政府几乎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时代,他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宣扬自己的独特经济见解。
由于坚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他随时随地与人展开辩论,遭到当时世人的嘲弄,受尽白眼。
2. 时代不同了,数十年后,历史终于证明了这位经济学伟人,承认他与凯恩斯齐名,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重要著作·《实证经济学论文集》(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消费函数理论》(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自由选择》(Free to Choose)·《价格理论:初稿》(Price Theory:A Provisional Text)·《美国货币史。
1867年~1960年》(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867一1960)与施瓦兹(Anna J.Schwartz)合著相关学说弗里德曼一贯遵循芝加哥学派的传统,极力鼓吹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反对凯恩斯主义。
在他看来,理想中的经济制度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但弗里德曼并不主张无政府主义,他所提倡的是从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道路上转变方向,政府只应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仲裁人的角色,只应在反对技术垄断和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等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