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B初一地理下学期
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地理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以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巴西是个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2.能利用资料分析巴西的人文特色,说明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环境的特点,说出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创设并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和探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和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3.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会利用资料描述巴西的人文特色,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2巴西经济特征和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证据”表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资料。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巴西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引导启发、讨论,角色扮演等。
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知识目标1、认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独具特色。
2、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巴西的人文特色,说明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通过分析巴西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城市建设布局的变化,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学会利用资料描述巴西的人文特色,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2)以热带雨林为例,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资料。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巴西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巧思巧记巴西概括小歌决:1、国土地域大,南北两部分,气候皆高温,南属热草原,北属热雨林,铁矿资源富,咖啡天下闻;2、咖啡王国是巴西(世界第一),东南沿海人稠密,著名的运河巴拿马,农业咖啡香蕉国;巴西利亚新首都,加强管理兴内陆;葡萄牙语混血种,现代工业发展猛(快);地形山地高原大,热带草原气候广。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即将要进行一次“巴西之旅”,为了能够充分享受这次旅行,我建议同学们先了解一下巴西的基本概况。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易混淆知识点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易混淆知识点选择题1、小强的爸爸是一名外交官,以下是他对某个国家的描述:田野里,咖啡园一望无际;街头巷尾,讲着葡萄牙语的小伙子们,一边踢足球一边展示桑巴舞的舞姿。
该国家位于()A.南美洲B.欧洲C.亚洲D.北美洲答案:A根据题意可知,该国是咖啡王国,使用的语言是葡萄牙语,体育项目是踢足球,舞蹈是桑巴舞,说的是巴西,故答案选A。
2、关于美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芝加哥是华人、华侨的最大聚集地B.华盛顿是政治、经济中心C.洛杉矶附近的“硅谷”是电子工业中心D.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答案:D关于美国城市的叙述,华人、华侨最大的聚居地是旧金山;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纽约是经济中心;旧金山附近的“硅谷”是电子工业中心;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故选D。
3、读图,对巴西和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巴西的领土全部位于南半球B.澳大利亚地跨热带和南温带C.巴西气候干燥,沙漠面积广大D.澳大利亚东部以低矮的高原为主答案:B澳大利亚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和墨累河,西部是广阔的低矮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赤道从巴西北部穿过,巴西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气候广泛,故本题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巴西。
比较分析即可。
4、分布在五大湖附近及东北部地区的农业带为()A.棉花带B.玉米带C.小麦区D.乳畜带答案:D美国的农业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有小麦带、玉米带、乳畜带、棉花带等。
其中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农业带是五大湖附近的乳畜带,故本题选D。
5、巴西的首都是()A.巴西利亚B.圣保罗C.里约热内卢D.萨尔瓦多答案:A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A对;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B错;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C错。
萨尔瓦多是巴西主要的城市,D错。
故选A。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巴西的主要城市,难点是如何区分巴西的不同城市,掌握巴西城市的位置图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复习教案

1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课题西半球的国家 课型 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
2.了解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
3. 掌握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
4. 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过程、特点。
1. 难点: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教 学 过 程一、考点梳理(一)美国1、范围:除本土外,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夏威夷。
a 半球位置:位于 北 半球和西 半球,b 海陆位置:西临①太平洋,东临②大西洋,南临③墨西哥湾,北与A 加拿大相邻,西南与B 墨西哥相邻;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南隔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相望。
2.地形:西部为山地(落基山脉)、中部为平原(中央大平原)、东部为山地。
与美国相似,地形分西中东三部分的还有 澳大利亚 。
地势特点:东西高 ,中间 低 。
3.河湖:⑤密西西比河、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
五大湖各湖湖水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4.农业地区实现了专业化、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商品率高。
美国主要的农业带(区):▲农业带: ③小麦区⑤ 乳畜带 ②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④ 玉米带⑥混合农业区 ⑦ 棉花带▲影响⑤乳畜带主要因素: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 牧草 生长,这里是②③①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市场广阔。
5、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
(二)巴西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半球位置:南半球和西半球2.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混血种人数量多。
巴西人口中,白种人占一半多。
D3.巴西人多元文化有:桑巴舞、狂欢节、足球。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知识要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1、美国概况:共有50个州,其中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海外州是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和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只有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美国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本土西临①—太平洋,东临②—大西洋,南临③—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2、移民国家:外来移民大汇集;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占84%、亚洲移民后裔黄种人、黑人13%,祖先是被当作奴隶贩卖来的土着居民是印第安人黄色人种,数量已不多;华人和华侨在美国将近240万,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洛杉玑和纽约;3、农业特点:机械化、专业化、高效率、产量大、商品率高,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地区专业化的好处: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5、农业主要灌溉水源有: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东北部五大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6、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②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③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落基山以东地区降水量在500mm以上,水分条件较好;④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7、主要农业带农业带形成原因乳畜带这里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的生长;而且,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因此畜牧业非常发达玉米带这里是温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棉花带这里原为棉花带,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植棉业已经衰落;现已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②③①小麦带这里地势低平,土质好,冬季冷而长,适宜耐寒能力强的小麦生长,密西西比河为灌溉提供良好的条件畜牧和灌溉农业带这里地形多高原、高山,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亚热带作物带这里地处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8、美国的工业1、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工业现代化的程度高,工业部门齐全,产值世界前列,新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许多工业产品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有一关键因素,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2、三大工业区工业地区主要资源运输条件主要部门主要城市东北地区煤、铁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钢铁、汽车、化学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底特律西部地区森林、金矿太平洋沿岸的良港和贯穿美国东西的铁路等飞机、电子等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南部地区石油墨西哥湾的港口和便利的铁路运输石油、宇航休斯顿、亚特兰大、新奥尔良9、资源消耗大国: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因而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主要责任;第二节巴西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位,巴西的土着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居民多由白种人、混血种人、黑种人构成;巴西少种族偏见,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1%,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因此,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东临大西洋;2、巴西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A—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B—巴西高原;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C—亚马孙河;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记住P90图: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大西洋、巴拉那河、圣保罗、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的作用:①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②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③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④调节全球气候⑤提供木材⑥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雨林受破坏的原因:农民不断垦荒寻求土地、修路、砍伐优良木材、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 带来的后果: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3、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山;石油、煤炭能源缺乏;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巴西是热带经D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咖啡被称为咖啡王国、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作物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图中D处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有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水电站中规模第二大的伊泰普水电站;4、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4,面临非常严重的城市化问题城市化问题的表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城市公用设施等资源紧缺、社会贫困人口增多、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不用死记硬背,会简单列举几个即可;圣保罗——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巴西利亚—巴西的新首都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巴西政府在1990年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1992年6月,联合国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界议程;第十章极地地区P100图: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P101图: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着的自然景观;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3、资源: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4、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5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中的位置;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因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些;其次这时正值极昼期,白天时间长,利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建站;●7、我国建立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第一个建立;中山站;昆仑站2009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南极洲拥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360°②海拔最高的大洲③气候最寒冷的大洲附:世界之最:1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3 ---俄罗斯4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第二长河---亚马孙河、第三长河---长江、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5世界面积最大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6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平均海拔约300米;8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积约亿平方千米;9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00万平方千米;10世界最大的岛: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千米;11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20000多个;12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千米;13世界最大的内海:地中海250万平方千米;14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内陆湖,最大的湖泊:里海37万多平方千米;15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平方千米;1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17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18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千米;19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千米;20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600万平方千米;21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千米;22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23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千米;24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亚马孙河2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26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26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27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2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的内容,这一章是区域地理中学习国家的最后一章,应该是学习国家方法的总结和应用。
教材中通过对美国突出特征的学习,教会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特征,了解分析国家自然条件应从哪些要素入手,并注重评价这些要素对国家农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分析美国的自然条件(纬度位置、地形、降水和河流湖泊)与农业专业化、机械化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中应重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国家自然地理的基本方法,如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国家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方面特点的方法,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和比较的能力,这对于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对于各自然要素特点的评价以及它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还缺少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节学习中可通过图释导学、自主探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活学活用的能力。
【课标要求与学习目标】课标呈现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美国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查找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2、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结合其自然条件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评价自然条件以及运用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图释导学、读图描图、识图析图、比较分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归纳总结、拓展提升【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分析美国自然条件,通过对比评价其自然条件的优劣;教学难点为:结合自然条件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理解美国农业专业化与机械化的特点和意义。
【精品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第二节 巴西

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巴西文化的多元性及其 影响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欢度狂欢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喜欢跳桑巴舞 热爱足球运动
1.这些文化现象融合了哪些地域的文化?
巴西狂欢节源于欧洲,节日活动内容融 合了欧洲文化;桑巴舞融合了葡萄牙的民歌、 游戏,非洲的鼓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现代 足球源于英国,但在巴西发扬光大。
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
影响全球气候等
课堂练习
1.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 D ) A.白种人约占40% B.黄种人数量多 C.黑种人数量最多 D.混血种人数量多
2.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毁林开荒,采
矿办厂对巴西本国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
是( B )
①影响全球气候 ②水土流失加剧
先后发现黄金和 采伐森林, 金刚石,掀起了 出口木材 “采金热”。
大量种植咖啡, 成为世界上的 “咖啡王国”。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状元成才路
19世纪 20世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引进并种植甘蔗, 橡胶树种植兴旺期,曾以“天然
制糖业兴起
橡胶的故乡”著称于世。
巴西盛产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胶、 黄金和金刚石等农矿产品。其中一些农矿产 品的出口,尤其是咖啡的大量出口,给巴西 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为工业发展提供了 较为丰厚的资金。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 黑种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繁衍生存,曾建立 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独特而又极具活力 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状元成多才路 样性作出了重要贡 献。黑种人大都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
状元成才路
雕刻等方面的天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 巴西(第2课时:巴西的经济发展)精品课件

1.关于巴西大豆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全年高温多雨
C.大部分位于亚马孙河流域 D.大部分位于回归线以北
2.2020年一季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多于美国的原因可能是( )
A.人口多,农产品需求量大
B.恰逢收获季节,错峰出口
C.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D.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
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2019年8月发生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烧毁了大面积的雨林,引起全球关注。据此完成3~4题。
2013年,巴西的全国汽车生产总量达 到374万辆,位居全球第7位
三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热带雨林的环境效 益和经济效益
调节全球气候 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
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三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说一说
20世纪70年代,巴西政府在统一管制下扶持 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强制性在石油汽 油中混配22%的酒精,1998年后将其配比提高到 22%~25%之间,视当年全球糖价高低而定。当糖 市旺盛时,多生产食糖,少生产乙醇,降低汽油 混配比,反之提高混配比。
巴西咖啡园
巴西咖啡园晒豆
二 发展中的工农业
3.此次森林大火会导致( )
A.氧气释放增加 B.二氧化碳吸收减少 C.雨林植物种类增加 D.大气对地面增温作用减弱
4.有利于巴西热带雨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大规模兴建牧场, 发展乳畜业 B.将大面积森林开发为农田,增加粮食产量
C.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D.通过严格立法,禁止开发雨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3分)
1、下列有关美国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国土都在温带和亚热带
B.矿产、森林、草原都很丰富
C.自然条件利于工农业,交通业发达
D.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
A错误,美国本土所跨纬度,绝大部分在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为亚热带。
阿拉斯加在高纬度,属寒带和亚寒带,面积较小。
夏威夷在热带海洋中。
BCD正确,所以选A。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
A.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资源丰富
C.移民国家
D.优越的位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科技和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极大地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所以选A。
3、下列山脉位于西半球的是
A.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B.科迪勒拉山系
C.大高加索山
D.大兴安岭
ACD位于东半球,B科迪勒拉山系位于西半球,是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
所以选B。
4、下列有关加拿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中国,居世界第三位
B.是人口稠密的国家
C.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有一半的土地覆盖着森林
D.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和制造业,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加拿大是世界上的第二大国,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但仅有3,500万居民在此居住,人口密度非常低,因此AB错误。
正确,加拿大的森林资源很丰富。
加拿大是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科技水平且能源与资源充足的发达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达,制造业,建筑,采矿构成国民产业经济的三大支柱,因此D错误。
所以选C。
5、巴西北部主要的地形地区有
A.刚果盆地
B.巴西高原
C.墨西哥高原
D.亚马孙平原
巴西北部主要的地形分为亚马孙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孙平原约占全国的1/3,位于巴西北部。
所以选D。
6、巴西重要的工业是
A.钢铁工业
B.石油工业
C.煤炭工业
D.电子工业
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的煤和石油产量很低。
因此巴西重要的工业是钢铁工业。
所以选A。
7、巴西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玉米
B.甘蔗
C.棉花
D.大豆
巴西农产品中,产量占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柑橘。
所以选B。
8、巴西城市化问题严重的城市是
A.巴西利亚
B.圣保罗
C.里约热内卢
D.贝洛奥里藏特
巴西城市化问题严重的城市是圣保罗,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出现了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污染严重,犯罪增多等问题。
所以选B。
9、下列地区,很少有人居住的是
A.亚马孙热带雨林
B.西印度群岛
C.巴西东南部
D.阿根廷沿海地区
亚马孙热带雨林由于过度湿热,人烟稀少。
所以选A。
10、巴西重要出口创汇的农产品是
A.咖啡、蔗糖、橘汁
B.咖啡、甘蔗、柑橘
C.甘蔗、大豆、可可
D.咖啡、蔗糖、可可
巴西农产品中,产量占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柑橘。
位居世界前列的有大豆、可可、玉米。
所以选A。
11、美国的土著居民属于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
所以选B。
12、美国的地形分为西、中、东三部分,下列国家与其相似的是
A.澳大利亚
B.俄罗斯
C.印度
D.日本
美国的地形分为西、中、东三部分,西部的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中部的平原和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澳大利亚地形分为西、中、东三部分,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西部是广阔的低矮高原。
所以选A。
13、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都很丰富分矿产是
A.煤
B.铁
C.石油
D.天然气
巴西只有铁矿丰富,因此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都很丰富分矿产是铁。
所以选B。
14、巴西大量出口的农矿产品是
A.小麦、大豆
B.咖啡、铁矿
C.橘汁、煤矿
D.石油、蔗糖
巴西的铁矿丰富,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
所以选B。
15、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尼罗河
B.刚果河
C.亚马孙河
D.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是位于南美洲,是世界流量、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河流,长度位居世界第二。
所以选C。
16、关于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B.巴西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
C.巴西的农产品中咖啡、可可、香蕉、剑麻居世界首位
D.巴西的主要工业有钢铁、造船、宇航、化工和汽车等
A正确;B错误,巴西是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C错误,巴西农产品中,产量占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柑橘;D错误,宇航不是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
所以选A。
17、关于美国地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土跨寒、温、热三带
B.矿产资源丰富
C.三面临海多良港
D.耕地面积小
ABC说法正确,D错误,美国的耕地广大,近2亿公顷,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所以选D。
18、美国位于北冰洋沿岸的州是
A.加利福尼亚州
B.夏威夷州
C.佛罗里达州
D.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位于美国西北太平洋东岸的州,北临北冰洋。
所以选D。
19、美国农业带中,位于五大湖附近的是
A.乳畜带
B.棉花带
C.玉米带
D.小麦带
由于五大湖附近位于美国北部,气候湿冷,适宜牧草生长,因此为美国的乳畜带。
所以选A。
20、影响美国乳畜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冷湿
B.土壤肥力下降
C.人口稀少
D.风沙灾害严重
美国北部,气候湿冷,适宜牧草生长,成为美国的乳畜牧带。
所以选A。
21、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和消费国
B.铁矿资源丰富,铁矿石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C.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和废物排放国
D.人均能源使用量是中国的2倍
A错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不是石油出口国。
B说法错误,C正确,D错误,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中国平均水平的7倍多。
所以选C。
二、综合填空题(共37分)(注:每小题如有一空填错,本小题不得分)
下图是以巴西为中心的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分布图。
据图回答22-25题
22、(3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其首都加拉加斯。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委内瑞拉,B是秘鲁,C是智利,D是阿根廷。
23、(3分)B是()。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委内瑞拉,B是秘鲁,C是智利,D是阿根廷。
24、(3分)C是()。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委内瑞拉,B是秘鲁,C是智利,D是阿根廷。
25、(3分)D是(),是拉丁美洲面积第二大国。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委内瑞拉,B是秘鲁,C是智利,D是阿根廷。
26、(3分)图中国家ABCD中,以石油生产著名的是(),农牧业十分发达的是()。
(填写图中的字母)
以石油生产著名的是A委内瑞拉,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世界主要的产油国之一。
石油产业所得占委内瑞拉出口收入的约80%。
农牧业十分发达的是D阿根廷。
阿根廷国土面积的55%是牧场,农牧业发达,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0%。
27、(5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E是(),F是(),G是()。
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E是巴西利亚,F是里约热内卢,G是圣保罗。
28、(4分)巴西的首都是()(填写图中的字母),虽然位于热带,但是四季如春,主要原因是()较高。
E是巴西利亚,F是里约热内卢,G是圣保罗,巴西的首都是E巴西利亚,虽然位于热带,但是四季如春,主要原因是海拔较高导致温度适宜。
29、(3分)据图分析,巴西高原的河流流向呈()状,其原因是中部高,四
周低。
巴西高原的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其原因是中部高,四周低。
读美国地形图,回答30-32题。
30、(4分)图中B为()河,F是()州,该州位于()洋上。
B为密西西比河,位于北美洲中南部,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四长河。
F是夏威夷州,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个海外州。
31、(3分)A城市周围属于()农业带。
A为乳畜农业带,形成该农业带的自然条件是位置偏北,气候湿冷,适宜牧草生长,社会条件是附近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消费量大。
32、(3分)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产业的蓬勃发展,著名的硅谷位于()城市(填写图中字母)东南郊外。
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著名的硅谷位于D 城市旧金山的东南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