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备孕妇女常见内科疾病及处理_林建华

合集下载

浅析高龄备孕妇女常见妇科疾病

浅析高龄备孕妇女常见妇科疾病

浅析高龄备孕妇女常见妇科疾病作者:何美娟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7期【摘要】目前高龄备孕,尤其是超过40岁甚至45岁的超高龄人群备孕皆在增多,妇产科医生面临的除高龄所带来的高危产科外,如何最优化处理此类人群的妇科疾病同样是项巨大挑战。

高龄孕妇常见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上皮内瘤变、瘢痕憩室等,临床关注的焦点在于能否妊娠、孕前是否需手术、手术治疗对妊娠影响以及尽少破坏生育功能的手术技巧等方面。

文章结合相关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上皮内瘤变;瘢痕憩室;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为女性常见的生殖道良性实体瘤,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于40岁左右达高峰。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异常、贫血、盆腔痛等。

虽然子宫肌瘤的患者大多都能自然受孕,但文献报道此类患者具有较高的自然流产、早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位不正、剖宫产、产后出血和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

基于上述情况,妊娠与子宫肌瘤的问题需要恰如其分的处理。

1.1 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子宫肌瘤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1.6%~10.7%,其占女性不孕原因的1%~3%,可能导致不孕率5%~10%,导致复发性自然流产率7%。

通常认为,黏膜下或肌壁间肌瘤影响受孕的原因可能是限制妊娠的子宫形状,而子宫弥漫性多发肌瘤者容易不孕,即便体外受精-胚胎植入成功率也较低,易发生流产。

且子宫肌瘤者自然流产(OR1.7,95%CI1.4~2.1)、早产(OR1.5,95%CI1.3~1.8)、前置胎盘(OR2.2,95%CI1.5~3.2)、胎盘早剥(OR2.1,95%CI1.4~3.0)、胎位不正(OR2.9,95%CI2.6~3.2)、剖宫产(OR1.2,95%CI1.1~1.3)、产后出血(OR1.8,95%CI1.4~2.2)和产科子宫切除均高于正常妊娠者,同时影响围产儿结局,主要表现于早产及因巨大子宫肌瘤压迫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甚至死胎等情况。

育龄妇女常见疾病防治

育龄妇女常见疾病防治

育龄妇女常见疾病防治育龄妇女是指年龄在15岁到44岁之间的女性群体。

作为生育和孕育后代的重要群体,育龄妇女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

然而,由于现代女性面临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一些常见疾病也开始影响着她们的健康。

接下来,本文将针对育龄妇女常见疾病以及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乳腺疾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

乳腺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囊肿和乳腺癌等。

新近研究发现,乳腺疾病的发生与妇女的生活环境、情绪压力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预防乳腺疾病方面,妇女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定期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

此外,饮食的调节也是预防乳腺疾病的重要措施,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减少含激素的食物的摄入是有效的预防乳腺疾病的方法。

其次,卵巢囊肿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

卵巢囊肿是指卵巢内形成的液体或半固体的包块。

卵巢囊肿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们有可能发展为恶性病变。

因此,育龄妇女应注意对卵巢囊肿进行早期发现和治疗。

一旦发现卵巢囊肿,应立即就医,并接受医生的积极治疗。

同时,妇女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以减少患上卵巢囊肿的风险。

此外,子宫肌瘤也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

子宫肌瘤是一种发生在女性子宫内的肿瘤,其症状包括月经不调、盆腔疼痛以及长时间的经期等。

对于怀孕的育龄妇女来说,子宫肌瘤可能会对孕育后代和分娩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患有子宫肌瘤,育龄妇女应及时咨询医生和接受适当的治疗。

此外,饮食的调节也是预防子宫肌瘤的一个重要措施,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摄入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保持子宫的健康。

最后,盆腔炎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

盆腔炎是指盆腔内的感染性疾病,常由细菌引起。

盆腔炎的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发热、白带异常增多等。

盆腔炎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性行为和个人卫生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预防盆腔炎的发生,育龄妇女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内裤,并避免频繁的性伴侣变更。

婚前孕前疑难病讨例讨论表

婚前孕前疑难病讨例讨论表

婚前孕前疑难病讨例讨论表1. 引言婚前孕前疑难病讨例讨论表是用于讨论婚前和孕前可能出现的疑难病症的工具。

婚前和孕前是人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对于可能影响健康的疾病需要进行全面的讨论和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采取适当的措施。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1.婚前疑难病2.孕前疑难病3.疾病的影响和处理方式4.结论2. 婚前疑难病婚前疑难病是指可能影响婚前健康和生育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婚前疑难病:2.1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其特征是乳房组织的增生和结节的形成。

乳腺增生可能会引起乳房胀痛、乳房肿块等症状,严重影响婚前生活和孕前健康。

对于乳腺增生,可以采取定期检查、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2.2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特征是子宫内肌层的肌肉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可能会引起月经不调、盆腔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婚前和孕前生活。

对于子宫肌瘤,可以采取观察、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2.3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其特征是卵巢中存在多个囊肿。

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会引起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婚前和孕前的生活。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采取调节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或辅助生殖技术等方式进行处理。

3. 孕前疑难病孕前疑难病是指可能影响孕前健康和生育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孕前疑难病:3.1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特征是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疾病可能会引起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孕前健康和生育。

对于甲状腺疾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3.2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升高。

糖尿病可能会引起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孕前健康和生育。

对于糖尿病,可以采取控制饮食、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3.3 心脏病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心脏功能异常。

高龄妈妈生育二孩要闯过四关

高龄妈妈生育二孩要闯过四关

龙源期刊网 高龄妈妈生育二孩要闯过四关作者:孟君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0期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妇迅速增多,高龄孕妇生二孩需要注意什么?北京佑安医院妇幼中心孟君主任医师的建议是充分了解风险,积极应对。

高龄孕妇生二孩要过四关:怀孕难,流产易,出生缺陷不可忽视,并发症风险高。

怀孕难 35岁以后女性怀孕概率开始下降。

35岁以上想要懷孕的女性,在经过6个月的积极尝试没有怀孕的话,就应该咨询生殖专家了。

43岁以上的女性怀孕能力会急剧下降,即使是做试管婴儿,每次尝试的成功率也只有10%~20%,这是由于40岁以后女性卵巢内正常卵细胞数量大大减少。

流产易随着年龄的增长,流产率逐渐增加。

在35岁时,流产率为25%,40岁的流产率为35%左右。

大龄孕妇流产的最主要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所以通常情况下盲目保胎治疗是没有意义的。

出生缺陷不可忽视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卵子的质量也在下降,受精卵出问题的概率也明显上升。

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概率也随之增加,比年轻孕妇要高7~10倍。

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就是大家平常所熟知的唐氏综合征,这样的孩子如果出生,对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会造成很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及时进行孕前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概率、提高人口质量至关重要。

为避免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疾病患儿的出生,按照传统方法,孕妇需要在产前进行血清学筛查,若胎儿患病率高还要进行羊水穿刺。

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具有精准、安全、无创、无须穿刺等优势,只需通过5毫升外周血液的采集,即可检测胎儿是否有潜在的染色体三体综合征风险,从而提高出生缺陷筛查率,避免出生缺陷。

并发症风险高对高龄孕妇来说,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年轻时。

妊娠的各种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这些疾病如果是在怀孕之后发生的,而孕期的某些症状又会使病症难以被发现。

同时许多孕妇为了胎儿的健康,不去看病或者吃药,导致疾病的发现或治疗更加延迟了。

中国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发现其存在质量问题和发展瓶 颈。为提高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的水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体系,充分考虑中国实际情况和医学发 展需求;
2、加强循证医学证据的收集和支持,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增强与国际先进实践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引进和吸收国际最新的医学研 究成果;
本指南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高龄不 孕女性的生育需求和发展。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治疗经验的积累,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本指南,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提高生育成功率。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在过去的 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全球众多不孕不育的夫妇提供了帮助。随着科技 的不断发展,ART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次演示将就这些最新的研 究进展进行探讨。
感谢观看
(3)避免滥用药物和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以减少药物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3、手术操作:
(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不孕症治疗,如腹腔 镜手术、宫腔镜手术等。
(2)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注意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术后进行规范的护理和康 复,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4、监测措施:
5、心理支持:高龄不孕女性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医生在 治疗过程中应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总结:
《中国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指 导和建议,提高高龄不孕女性的生育成功率。本指南详细介绍了诊疗流程、药物 使用、手术操作和监测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提醒临床医生在实施指南时注意 个体化治疗、综合评估、密切随访、注重伦理和心理支持等事项。

已婚育龄妇女常见妇科病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已婚育龄妇女常见妇科病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 、 职业及年龄 , lg t 经 oii s 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对于乳腺疾病 的影 响差异有显著性 ; 对宫颈炎有 影响 的因素 为调查对象 的文化 程度 、 职业及是否参加妇科 病普查 , lg t 经 o ii s c回归分 析发现是否参加 妇科 病普查对 于宫 颈炎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 。结 论 乳腺疾病 和宫颈炎是本地区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 的疾病 , 应针对 以上影 响因素加强育
I sr c 】0b e tv osre emar dw me f hlbaigaei eds ith rvln eo y eo g a dsae n Ab ta t j ci eT uv yt r e o no i er g t itc tepeae c f n cl i l i ssad h i c d n nh r g oc e
g n c l gc le a n t n,S mu tn o sy a d i d p n e t i u h ‘ o n a d t e c n u a d’. y e oo ia x mi ai o i l e u l n n e e d n l f lo t e W me n h e s s c r a y l t Re ul s I h s s u y t e s t n ti td , h
象 8 0名 , 1 对其影 响因素 的调查采用 问卷 的形式进行 , 所有 的研究对象均进行妇科检查 , 同时填写 “ 妇女病普查登记表” 。
结果 本研究 中患病率最高 的为乳腺 疾病 3 . 76%( 0 /1 )其 次为宫颈炎 1 . 3 58 0 , 78%( 4 /1 , 148 0)对乳腺疾病有影 响的因素
龄妇女上述疾病保健知识 的学 习, 加大育龄妇女常见妇科病 的普查力度 , 以使其发病率 降低 。

高龄妇女妊娠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龄妇女妊娠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龄妇女妊娠的常见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传统生活观念的转变及在医学科学上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妊娠妇女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高龄妊娠妇女正在逐步增加。

1958年7月,国际妇产科协会建议以35岁作为高龄妊娠的界限。

我国及大多数国家均以此为标准。

英国皇家妇产科学会(2001)公布的1985-1999年妇女生育年龄与母亲死亡率(MMR)的关系,在该时期英国共有1200例孕产妇死亡,MMR为12.1/10万,将孕产妇年龄分为﹤20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及﹥40岁,在上述年龄段,MMR相应各为8.2/10万、7.2/10万、9.0/10万、11.5/10万、20.7/10万及35.5/10万。

以上基数表明≥35岁的妊娠风险值明显上升,因此对高龄妇女的妊娠问题应给予更多关注。

1 常见问题1.1 卵子的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至中年以后,卵子本身逐渐老化及环境影响的积累,35岁以上的孕妇,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几率比正常孕妇高,根据国内已有的资料统计,尽管我国高龄妊娠仅占妊娠总数的4%~5%,但其胎儿染色体异常查出数却占总数的异常查出数的10%~40%。

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高龄妊娠妇女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据报道,高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是非高龄孕产妇的5倍[1],这与血管内皮损伤随年龄的增加呈进行性加重改变有关[2],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分泌减少,收缩因子产生增加,引起外周血管痉挛,子宫胎盘缺血,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另外高龄产妇基础血压相应高于年轻产妇,加上这部分产妇工作和孕期心理压力较大,也是高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较高的另一原因。

1.3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孕前患有糖尿病或者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后者约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90%。

高龄孕妇好发妊娠糖尿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的因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素受体及其胰岛素亲和力下降,另外进入中年前后,孕妇易发生肥胖,肥胖本身就是构成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造成反复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等。

最新:高龄女性不孕诊治指南

最新:高龄女性不孕诊治指南

最新:高龄女性不孕诊治指南随着越来越多的育龄夫妇推迟其生育计划,以及我国"二孩政策"全面放开,高龄希望生育父母的比例逐渐增加。

然而,随着女性年龄增加,卵巢功能逐渐下降,且女性子宫肌瘤、瘢痕子宫等发生率显著增加,不孕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高龄女性即使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获得成功妊娠,妊娠并发症和内、外科合并症的发生风险亦会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如高龄患者流产、胎死宫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

对于高龄不孕患者的诊治策略目前尚缺乏一致性,患者的诊治疗效更是参差不齐。

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生殖内分泌及ART专家编写本指南,希望本指南可以规范我国高龄不孕女性患者的诊治流程。

提示本指南全文包含高龄女性生育状况,高龄女性生育力评估,高龄女性孕前身体和营养准备、咨询,高龄女性子代遗传学特征及评估、咨询,高龄女性内外科合并症发生状况及特点,高龄助孕策略等几部分,本文仅发布高龄女性孕前身体和营养准备、咨询,高龄女性内外科合并症发生状况两部分内容,感兴趣读者可在《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7年第二期阅读全文。

高龄女性孕前身体和营养准备、咨询01孕前准备对于计划妊娠的高龄女性,在准备妊娠前至少3个月对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调整,并根据计划妊娠夫妇的个体情况,接受孕前健康教育与指导,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调整、补充叶酸、基础疾病处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远离不良理化刺激、采用合理避孕方式、疫苗接种(受孕前3个月内及孕期禁止接种,免疫用类毒素、灭活疫苗应谨慎接种)。

02孕前咨询与风险评估根据孕前健康检查结果,对所获得的夫妻双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高龄女性可能存在的遗传、身体健康状况和环境等方面的危险因素,并综合评估风险程度,提出个性化医学指导意见,供计划妊娠夫妇知情选择。

1健康状况检查通过咨询和医学检查,了解准备妊娠夫妇及双方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可能影响生育的健康问题提出建议,并了解与生育有关的用药史、疾病史、家族史、婚育史、生活方式、营养状况等一般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 treatment of cesarean—induced isthmocele in restoring fer⁃tility:prospective study[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1,18:234-237.[23]Gubbini G,Centini G,Nascetti D,et al.Surgical hysteroscop⁃ic treatment of cesarean—induced isthmocele in restoring fer⁃tility:prospective study[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1,18:234-237.[24]Pomorski,Fuchs,Zimmer.Prediction of uterine dehiscence us⁃ing ultrasonographic parameters of cesarean section scar in thenonpregnant uterus: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BMCPregn Childbirth,2014,14:365.[25]Luo L,Niu G,Wang Q,et al.Vaginal repair of cesarean sec⁃tion scar diverticula[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2,19:454-458.(2016-10-20收稿)DOI:10.19538/j.fk2017010122高龄备孕妇女常见内科疾病及处理林建华,庄旭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代谢能力发生改变,血管弹性下降,从而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病及甲状腺等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这些疾病在孕期对母胎健康存在风险,孕前调控更为重要。

关键词:高龄;备孕;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疾病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志码:CTreatment for common internal diseases inwomen advanced maternal age preparing forpregnancy.LIN Jian-hua,ZHUANG Xu.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RenjiHospital,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Jiao 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127,ChinaE-mail:linjhuarj@Abstract:With the growth of age,the variations in themetabolism and decrease in the elasticity of bloodvessels lead to the growing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diseases,diabetes mellitus,kidney disease,thyroiddisease and so on,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maternal-fetal health during the pregnancy,so es⁃sential pre-pregnancy interventions are more important.Keywords:advanced age;pregnant preparation;heart disease;diabetes;hypertensive disorder高龄孕产妇即指妊娠年龄大于35岁的女性[1]。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少人选择晚婚晚育。

同时,执行了几十年的“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束和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让我国迎来了生育高峰,高龄孕产妇增加。

研究表明,随年龄增长,机体代谢能力发生改变,血管弹性下降,从而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及高血压病)、糖尿病、肾脏病及甲状腺等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2],而且年龄往往是这些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严重者可危及母胎生命,增加孕产妇死亡率[3-5]。

如何指导患有上述疾病的高龄孕产妇备孕也是妇幼保健的重点。

本文就上述常见内科疾病的特点及处理作一阐述。

1心脏病心脏病在全球范围内是女性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占首位的疾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2015概要》中指出,至2014年,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达到296/10万,超过总死亡数的40%[6],故其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

而且女性的运动量普遍少于男性,据统计30%的女性几乎不做任何运动,且孕期往往受传统观念影响,运动量甚至更少,体力活动不足者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和糖尿病的死亡风险均增加[6]。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之一,高龄女性生育更是增加了心脏病风险。

研究表明,年龄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风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巢功能逐步下降,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逐年减退,从而导致心脏病风险渐渐增大[7]。

因此,作为常见的内科疾病,高龄备孕妇女更要注重心脏病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孕前心脏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心脏病又包括结构异常性和功能异常性心脏病两种。

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则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疾病、心肌病等[8]。

先天性心脏病没有手术矫治至高龄35岁后,往往因长期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而继发肺动脉高压;瓣膜性心脏病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随着年龄增长瓣膜的狭窄或者关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上海200127电子信箱:linjhuarj@闭不全程度将进行性增加;肥厚型心肌病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从非梗阻型发展至梗阻型。

功能异常性心脏病包括快速型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而高龄孕产妇更多见的是心肌缺血、ST-T改变,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心脏有着较强的代偿功能,大多数心脏病女性孕期无心功能异常,但妊娠分娩期将由于生理性血液动力学改变,比如血容量的增加,膈肌抬高等而失代偿,尤其是在孕32~34孕周、分娩过程及分娩后3天等3个高峰期,心脏负荷增加而加重原发疾病,诱发心力衰竭,导致母胎预后不良。

因此,对于既往有心脏病史的妇女或可疑心脏病的高龄备孕妇女,建议孕前经产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联合咨询,完善心脏彩超、24h动态心电图、血生化和心功能等辅助检查,综合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并且对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功能Ⅲ~Ⅳ级、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严重的心律失常、紫绀型心脏病、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要明确告知不宜妊娠,对允许妊娠的心脏病患者也要充分告知妊娠风险及产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8]。

对于继发性心脏病,包括如继发于甲状腺功能异常引发的异常心律,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心脏导致的肺动脉高压,高血压性心衰等情况,除了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估之外,更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2016年妊娠合并心脏病专家共识中推荐,对于可能矫正的患者,应该建议其在孕前行相关手术,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瓣膜球囊扩张术、瓣膜置换术、起搏器置入术、射频消融术等,术后再次由心脏科、产科医师共同行妊娠风险评估[8]。

对于既往服用药物的患者应及时于产科及心脏科就诊,在咨询后遵医嘱首选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A类或B类药物以及控制在可用范围。

特殊药物,比如华法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切记不可擅自停用药物,以免疾病加重,造成母胎不良预后。

心脏病患者要学会保护心功能和自我监测心功能,预防感冒、贫血、劳累,若出现心悸、胸闷、心慌、气促等心脏相关症状,及时就诊。

2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据统计,2010年全国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且约有88.9万名女性死于高血压[6]。

宋慧等[9]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5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并与2002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提示徐州地区2012年高血压患病率为33.0%,较2002年增高近8%。

另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钠膳食、肥胖、酗酒、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脂代谢异常等[6]。

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数目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6]。

其中,年龄是高血压发生率增高的一项重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高龄备孕妇女合并高血压同样需要重视。

高血压为全身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或机体功能下降,血管弹性降低,导致进一步加重,并出现血压控制不良,严重者可累及脏器功能损伤[10]。

有7%的正常女性可以发生妊娠高血压,严重者可以发生子痫前期-子痫,全身微血管的痉挛导致多脏器功能减退,出现高血压心脏病甚至心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等;胎盘血管异常导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严重者可发生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11]。

孕前高血压患者在孕期往往表现出疾病加重,伴发子痫前期。

故建议合并高血压的高龄备孕妇女在孕前至心内科、产科共同完善检查。

一方面,需评估血压控制情况,另一方面需通过完善心脏彩超、心电图及生化指标评估有无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心脏泵血功能障碍,通过肝脏超声检查及肝酶等指标评价肝脏功能,通过血肌酐、尿素氮、24h蛋白尿等检查评判肾脏有无受损等[11]。

另外,建议在患者了解风险情况下再考虑妊娠。

除了对孕前罹患高血压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外,对于孕前未合并高血压的高龄孕产妇也同样需要警惕因妊娠诱发高血压的可能。

在每次产检时,对上述高龄孕妇应更注重血压的测量及尿蛋白的检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利于减少妊娠期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

在管理方面,建议可以建立以高血压为特点的高危产科门诊团队统一进行随访,社区或二级医院若发现难治性高血压或脏器功能受损严重,建议尽早转至上级医院救治。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单纯高血压未并发器官功能损伤,建议孕前目标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0~155mmHg,舒张压80~105mmHg;若患者存在严重的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应及时使用药物控制,建议待病情稳定后再妊娠;如高血压导致脏器功能损伤、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高血压心脏病伴心肌收缩功能减退、视网膜血管异常和眼压升高,告知妊娠风险,不建议妊娠;如果已经妊娠,则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39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80~89 mmHg。

降压过程力求血压下降平稳,不可波动过大,且血压不可低于130/80mmHg,以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