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设计
基于嵌入式Linux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设计_1

系统首先需要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流程, 流程图如图 2 所示。
研究与开发
图 2 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流程
主函数的编写是控制程序的关键部分,主函数 是运行应用程序的一个入口点,是对主窗口的设置 和整体程序的管理。 #include <QtGui/QApplication> #include "dialog.h" #include <QTextCodec>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3] HUA C C , LIN M Y . A study of charging control of lead-acid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s[J].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00, 1.
[4] SZDB/Z 29—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S]. [5] 李军. 基于 RFID 技术的三相预付费电能表的设计与
参考文献
[1] BERRY T . Standards fo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utility deregulation and restructuring and power technologies[C]. City University London,2000.
w.show(); return a.exec();
} 最后的实验结果如图 3 所示。ຫໍສະໝຸດ 图 3 充电桩界面的显示结果
4 结论
本文首先提出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功能需 求,根据功能需求设计了充电桩硬件配置,画了完 整的硬件连接图,最后设计了充电桩终端主界面程 序,通过对程序的反复调试,证明该程序可实现在 Linux 系统上对多功能电能表的数据采集并为顾客 提供直观的数据显示,为后续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 桩的设计与研制奠定了基础。
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

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传统的充电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智能充电系统的出现将为电动汽车的充电带来全新的体验。
通过嵌入式ARM系统的运用,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远程监控、预约充电、电量管理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旨在为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系统的概述、设计、功能模块、性能优化和安全性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设计一种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旨在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的效率和便利性。
通过对嵌入式ARM系统进行概述,结合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设计原理,将智能充电系统分解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并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以实现对系统性能的优化。
系统安全性设计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旨在提高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用户和设备的安全。
研究通过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优化设计,实现智能充电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行,为电动汽车充电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改进系统性能和安全性,并结合新技术和理念,不断提升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水平,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电动汽车是未来智能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智能充电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配套设施,对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选择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进行设计和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充电系统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和充电速度,从而缩短用户等待时间,提高用户体验,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智能充电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远程监控和控制,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充电状态和充电情况,从而更加便捷地管理和使用电动汽车。
基于嵌入式Linux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设计

Absr c Th spa e n r u e he d sgn s h me ofe e ti e c e A C h r ng p l a e n ta t i p ri tod c s t e i c e l crc v hil c a gi ie b s d o e be de n x o r tng y t m . Th p pe e c ie he c a g ng ie u to l e uie e t , m d d Li u pe a i s se e a r d s rb d t h r i p l f nci na r q r m n s
i cud d t p o e u e of p w e m ee r a b c a gi pie I n l e aa r c d r s o r t r e d y h r ng l, C c r r a e ’ d t e ta to a d e d rS a a x r c i n
摘 要 介 绍 了基 于嵌入 式 Lnx操 作系 统 的电动汽 车交流 充 电桩 设计方 案。文 中阐述 了充 电 iu 桩 的功 能需求和 整体硬 件 实现方 案 以及 软件 实现流 程 图。其 中软件 实现包括 充 电桩 读 取 电能表 的
数据程 序 、I c卡读 卡器 的数据提 取程序 以及 充 电桩 与后 台监控 系统 的 以太 网通信流 程。该 电动 汽 车交流 充 电桩 符合 目前 国内相 关标 准 ,通 过实验 测试 ,可 以实现对 电动汽车 的充 电控 制任务 。 关键 词 :电动汽 车;充 电桩 ;Ln x iu ;通信
Th e ti h c e Ch r i g p l s i i e w i h om e tc r l t d sa d r e Elcrc Ve i l a g n ie i n ln t t e d h s i ea e t n a d,T se y e pe i e t e td b x rm n , t et s fe e ti e il hagi o to a e a h e e h a k o lc rcv h ce c r ng c n r lc n b c i v d. K e o ds ee ti e i l : c a gi l ; ln x: c y w r : l crcv h c e h r ngpie iu omm u c to nia i n
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

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重视,电动汽车成为了替代传统燃油车的主要选择之一。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用户对充电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求,设计一款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至关重要。
嵌入式ARM处理器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器,能够满足智能充电系统对实时数据处理和控制的需求。
本文将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功能实现三个方面对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
一、硬件设计1.充电桩充电桩是智能充电系统的核心设备,需要保证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兼容性。
充电桩的硬件设计需要考虑到输入电压范围、输出功率范围、充电接口类型、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因素。
还需考虑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良好散热效果且防水防尘的外壳。
基于嵌入式ARM的充电桩需要配备一块性能强劲的处理器,用于处理用户输入、监测充电状态、保护电池、通信传输等功能。
还需要在充电桩上添加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断路器、充电连接器、继电器等组件,以满足不同用户和车辆的充电需求。
2.监控终端监控终端是用户与充电桩交互的终端设备,需要具备用户友好的界面、高性能的处理器、充足的存储空间和持久的电池续航能力。
基于嵌入式ARM的监控终端将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充电状态、控制充电参数、查询充电历史、支付费用等功能。
在硬件设计上,需要考虑到终端的尺寸、外壳材料、屏幕尺寸和分辨率、按钮设计和布局等因素。
1.系统架构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需要考虑到系统架构的灵活性和实时性。
在软件设计阶段,应该设计合理的RTOS(实时操作系统)架构,实现充电桩、监控终端和远程服务器的通讯和数据传输。
2.功能模块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软件设计要包含如下功能模块:• 用户管理:注册用户信息、实名认证、用户权限管理等。
• 充电管理:实现充电桩的启动、停止、调节输出功率、实时监测充电状态等功能。
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

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设施的建设和智能化充电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
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化充电管理、安全控制和数据监测等功能,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系统架构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充电桩、智能控制器和监测传感器等,软件包括嵌入式控制程序、充电管理软件和远程监控系统等。
充电桩是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提供电源和控制充电过程。
智能控制器通过嵌入式ARM处理器对充电桩进行控制和监测,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监测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的状态,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系统设计原理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通信接口设计、充电控制算法设计和安全保护设计。
通信接口设计是系统的基础,通过设计标准通信接口和协议,实现充电桩、智能控制器和远程监控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控制命令传输。
充电桩和智能控制器之间可以采用CAN总线或以太网接口进行通信,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交互。
远程监控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和互联网连接到智能控制器,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安全保护设计是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的状态,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一旦发现充电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比如电压超限、电流过大或温度超高等,系统会立即启动保护措施,停止充电并向远程监控系统报警。
三、系统实现方法硬件设计需要根据系统架构和设计原理选择合适的充电桩、智能控制器和监测传感器,并设计相应的电路和接口,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充电桩需要具备安全隔离和快速充电功能,智能控制器需要具备高性能的ARM处理器和丰富的外设接口,监测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
软件开发需要根据系统设计原理和功能需求,开发嵌入式控制程序、充电管理软件和远程监控系统。
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

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让充电设备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解决充电时存在的线路距离过远、线缆过细等问题,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本文提出了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该系统包括两部分,分别是控制端和充电端。
控制端采用核心板为ARM的嵌入式电路系统,该系统通过TCP/IP协议与充电端进行通信。
控制端主要负责功率控制、电量监测、充电状态显示等功能。
其中功率控制模块能够根据充电端的反馈实时调整充电功率,有效保护充电设备和电动车的安全。
电量监测模块则通过精确的电量检测算法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的电量变化,同时可以将监测数据传输给用户端,让用户可以及时了解充电状态。
充电状态显示模块将实时显示充电电量、充电时间等信息,方便用户及时了解充电进度。
充电端是车载充电器,由模块化设计和嵌入式电路控制系统组成。
充电端主要包括输入端、输出端、中间处理、充电保护等模块。
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负责输入和输出交流电,中间处理模块则通过对充电状态的检测、充电时间、温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对充电流程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稳定。
充电保护模块则通过充电故障检测、零线保护等措施保障充电安全。
1.具有高效、安全的充电功能,能够有效地对充电功率、电量进行控制和监测,并且具备完整的充电保护机制。
2.系统采用嵌入式ARM核心板作为控制端,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可以实现与用户端的实时数据传输和交互,并且能够提供多种状态监测和显示功能,方便用户了解充电进度。
3.系统具有模块化设计,充电端的模块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组合,方便维护和升级。
该系统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同时也可以满足市场对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

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随之而来的需求,就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智能化和便捷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嵌入式ARM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应运而生。
一、引言电动汽车的兴起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给我们的出行方式带来了便利。
但随之而来的也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充电系统存在着效率低、充电速度慢、漏电风险大等问题。
设计一种智能化、高效率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二、嵌入式ARM的应用嵌入式ARM处理器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处理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
在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中,嵌入式ARM可以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实现充电桩与车辆之间的智能化交互和控制。
三、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设计1. 系统架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架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充电桩和车辆端。
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控制器、与车辆通讯模块、充电连接器等组成;车辆端包括车载充电管理单元、车载监视器、充电接口等组成。
2. 系统功能(1)充电管理:通过嵌入式ARM对充电桩和车辆端进行智能管理,实现充电功率的调节和充电状态的监控。
(2)通讯控制:通过通讯模块实现充电桩和车辆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包括充电桩状态、车辆充电需求等信息的传递和响应。
(3)安全保护:通过对充电连接器、电池管理系统等进行监控和保护,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包括信息显示、充电参数设置、账单结算等功能。
四、系统实现1. 硬件设计(1)充电桩主控制器:采用嵌入式ARM处理器作为主控制芯片,集成通讯模块、电源管理、安全监控等功能。
(2)车载充电管理单元:采用嵌入式ARM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与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接口等进行连接和控制。
2. 软件设计(1)嵌入式软件:设计充电桩和车辆端的嵌入式软件,实现充电管理、通讯控制、安全保护等功能。
嵌入式系统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研究

嵌入式系统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研究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成为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其原理、特点以及未来趋势。
一、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的概述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嵌入式系统对充电桩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术。
其主要功能包括电源控制、通信控制、安全保护和数据管理等。
通过嵌入式系统的高效调度和智能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
二、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的原理1. 电源控制电源控制是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的核心部分。
通过嵌入式系统对电源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
具体的控制策略包括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模式,以及不同功率的调整等。
2. 通信控制通信控制是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嵌入式系统与车载控制系统进行通信,实现对充电桩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同时,通过与能源管理系统的连接,实现对能源的分配和调度,确保充电桩的正常运行和供电安全。
3. 安全保护安全保护是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必须考虑的重点。
通过嵌入式系统实现对充电桩的安全保护,包括过流、过压、过温等异常情况的检测和处理,以及充电线路的绝缘检测和防护。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用户身份的认证和交易数据的保护,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嵌入式系统实现对充电桩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包括充电记录、充电费用等。
通过数据管理,可以实现对充电桩的智能调度和优化,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
三、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的特点1. 实时性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需要对充电状态和充电需求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控,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2. 智能化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技术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对充电桩的智能调度和优化,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8月15日第35卷第16期现代电子技术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Aug.2012Vol.35No.16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设计范晓燕1,丁立波1,马河祥1,张文会2(1.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210094;2.河南远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河南济源 454650)摘 要:交流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
在此以基于Cortex-M3内核的微处理器为核心,结合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完成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设计与实现。
对系统各个硬件模块的原理和结构进行了描述,并详细阐述了应用软件的任务优先级安排和各任务之间的关联性设计。
该交流充电桩工作稳定、计量准确、操作简单、安装布设方便,系统的可扩展性强,且已通过相关机构鉴定。
关键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嵌入式系统Cortex-M3;μC/OS-Ⅱ中图分类号:TN911-34;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2)16-0178-03Design of AC charging point for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embedded systemFAN Xiao-yan1,DING Li-bo1,MA He-xiang1,ZHANG Wen-hui 2(1.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China;2.Henan Yuanda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Ltd.,Jiyuan 454650,China)Abstract:AC charging point is one of the main devices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This paper complet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 charging point,for which a microprocessor based on Cortex-M3as the core is adopted and aembedded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μC/OS-Ⅱis combined.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each hardware module are de-scribed in detail.The arrangement of priority and interconnection design of each task of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is elaborated.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 charging point has the features of stable operation,accurate measurement,simple manipu-lation,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good scalability.Keywords:electric vehicle;AC charging point;embedded system;Cortex-M3;μC/OS-Ⅱ收稿日期:2011-02-26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电动汽车凭借其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电动汽车要想得到快速广泛的普及,便捷高效的电能补给网络建设是重要的前提之一。
充电系统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是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
交流充电桩是指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2]。
1 总体方案设计本文研制了一种落地式交流充电桩,外观如图1所示,该交流充电桩安装方便,使用简单,可布设于充电站、停车场等室内或室外场所。
1.1 功能需求分析首先,作为电动汽车电能补给装置,系统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向车载充电机可靠地输出高质量的交流电能,同时保障操作人员及设备的电气安全。
其次,准确的电能计量及收费是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满足分时段多费率的使用要求。
最后,一个友善的人机接口界面及便捷的操作流程设计,能够给用户留下愉快的使用体验,从而使产品更容易为市场所接受。
1.2 模块化结构设计根据交流充电桩的功能需求,对系统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包括交流输入控制模块、交流输出控制模块及中央管理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交流充电桩结构框图各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如下:(1)交流输入控制模块。
实现交流电能的计量,交流供电控制,电气安全防护等。
(2)交流输出控制模块。
实现充电电缆连接判断,与车载充电机进行通信。
(3)中央管理模块。
实现人机交互、用户身份识别、计量收费、数据管理和通信、交流输入/输出模块控制,以及故障诊断等功能。
2 交流输入/输出控制模块设计2.1 交流输入控制模块交流输入控制模块由断路器、保护装置、电能计量装置、交流接触器及急停按钮等装置组成,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
断路器和保护装置提供对操作人员及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的电气安全防护,当出现意外情况时,如电涌、过压、漏电等,保护装置能及时响应,切断电能输出。
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安装在操作面板上的急停按钮断开断路器;异常检测电路可检测到断路器的开合状态,并将其反馈到中央控制模块。
计量装置用于实现单次充电操作的消费电能计量,考虑到系统分时段多费率计费的需求,选用了智能电表。
工作时,电表可通过RS 485接口向中央控制模块发送消费电能、瞬时/平均电压及电流数据。
交流接触器位于电动汽车专用充电插座一侧,当充电电缆准确连接后,用户可通过中央管理模块发送驱动信号闭合接触器,向车载充电机输出交流电能。
图2 交流输入控制模块框图2.2 交流输出控制模块交流输出控制模块主要由电动汽车充电专用电气接口及控制导引电路组成,硬件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交流输出模块框图系统自检时,闭合开关S1,脉冲信号传输至电压监测点,表示充电桩准备完毕,可以进行充电。
当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与充电桩供电插座可靠连接后,控制导引电路闭环,R1和R2阻值相同,检测点正电压减半则表示连接正确。
充电桩通过输出PWM信号将当前能提供的最大连续额定电流值告知车载充电机(约定可用的线电流和PWM信号占空比成线性比例关系)[2]。
3 中央管理模块设计中央管理模块的硬件结构如图4所示,主要由嵌入式微处理器、LCD显示屏、键盘、导引灯、喇叭、射频卡读写装置、存储器及一些通信与控制接口组成。
图4 中央管理模块框图系统采用了基于ARM CortexTM-M3内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ARM CortexTM-M3处理器是行业领先的32位处理器,适用于具有高确定性的实时应用,能提供出色的计算性能和对事件的卓越系统响应,同时可以适应低动态和静态功率的系统需求。
选用的芯片系统时钟设置为96MHz,可以满足交流充电桩的控制需求。
LCD显示屏、键盘、导引灯、喇叭及射频卡读写器组成交流充电桩的人机接口界面。
LCD显示交流充电桩的详细工作信息;导引灯快速指示工作状态;喇叭提供语音提示;用户可利用键盘设置充电参数;射频卡完成用户身份识别、充电过程启停管理及交易结算功能。
大容量FLASH用来存储交易记录及充电桩运行记录。
通过通信接口,实现交流充电桩与上级监控中心通信,上传交易信息及充电桩运行信息,接收监控中心控制指令。
充电桩工作流程描述如下:用户刷卡进入系统后,显示射频卡读写装置获取的用户信息,提示用户连接充电插头。
用户可利用键盘选择合适的充电方式(自动、定电量、定时间、定费用)并设置相应的充电参数。
再次刷卡可启动充电过程,同时向用户卡内写入未付费标识,用户将无法在未完成本次交易之前再次使用该卡。
充电过程中,管理模块定时获取状态参数(电量、时间、故障信息等)并显示。
当判断出车载充电机已结束充电或已完成用户设置的充电目标时,充电过程结束,提示用户结账。
用户再次刷卡可完成本次交易,并清除卡内未付费标识。
此外,用户也可在充电过程中的任意时刻刷卡结束充电并完成交易。
971第16期范晓燕,等: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设计4 软件设计选用μC/OS-Ⅱ作为本设计的软件平台,它是一种具有可剥夺性多任务内核的实时操作系统,移植方便,而且稳定性和可靠性好。
μC/OS-Ⅱ的系统资源丰富,最多可管理64个任务,并提供信号量、消息邮箱、消息队列及内存管理等系统级服务,用户还可根据需要进行裁剪[3]。
因此,比较适合于中小型实时控制系统。
4.1 任务规划为实现交流充电桩的功能要求,本文设计了以下任务:按键查询任务、按键处理任务、LCD显示任务、IC卡读写任务、充电参数设置任务、充电过程控制任务、看门狗及异常检测任务。
其中,按键查询任务和看门狗及异常检测任务设置为周期性任务。
任务规划的关键是任务优先级的分配,根据任务的关联性、关键性、紧迫性、频繁性、快捷性和传递性[4],本文最终确定的优先级规划如表1所示。
表1 软件任务优先级规划优先级任务名称功能描述6TaskWDog()完成喂狗、异常检测等任务8TaskIC()完成IC卡读写操作10TaskChrgCtrl()完成充电过程控制12TaskChrgSet()完成充电参数设置14TaskKeyDeal()完成键盘控制任务16TaskKeyRead()完成按键查询任务18TaskLcd()完成液晶显示任务4.2 任务关联设计任务关联设计如图5所示。
系统应用软件包括7个任务,其中,按键查询任务延时循环检测按键输入,并将输入键值通过消息邮箱传递给按键处理任务实现按键控制,或传递给参数设置任务完成充电参数输入;按键处理任务接收输入键值并相应驱动软件的工作流程;充电参数设置任务接收输入参数值并保存为全局变量;IC卡读写任务接收信号量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寻卡及读写操作,并利用信号量对充电过程实现启停控制;喂狗及异常检测任务以一定的周期循环,阻止看门狗溢出,在出现异常时进行故障处理,并通过消息邮箱停止充电过程;LCD显示任务接收到其他任务的信号量通知后,更新当前显示信息。
软件设计中,各任务优先级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将来在更新任务或增加一个新任务时,能在不改变现有优先级分配的情况下,轻松找到一个合适的空闲优先级,为系统的改进和升级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