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互补电源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风光互补电源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风光互补电源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现在全国都在发展新能源,储能、负载相同,发电方式不同和资源上的互补性,使风电和光电系统集成为风光互补系统电源成为必然。另外一个特点是地域性,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太阳能也是这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是它一个特点。另外一个特点是不确定性。资源不确定性,即每天的发电量受天气影响很大,会导致系统发电与用电不平衡,使蓄电池组长期处于浅充,这也是引起该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蓄电池在该系统中承担的电的储存和供给的作用,它必须能够适应8 这种浅充,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提出设计原理,开展以蓄电池管理为核心的研究,把发电组建、控制组建、出能组建和负载设计为一个整体,实现能量的最大化利用,这就是我们提出的边远系统的设计原理。根据地域条件的不同,这个系统又可演变为光点系统、风电系统和风光互补三种形式。尽管国内有很多部门在做,但是基础方面的工作还做的不够。

系统由什么组成呢?风电和广电的发电部件、蓄电池储能部件、供电部件和控制部件,这四大部件组成。我们要做到稳定可靠,各部件及规范。首先讲系统的规范和标准,这也是我参与起草《移动通信设备风光互补电源系统》,就构成了系统种类、构成及划分,部件要求和鉴别,系统选择与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管理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蓄电池作为我们通信行业对蓄电池很熟悉、不陌生,用于太阳能系统蓄电池不是普遍的电池,我们有专门对太阳能系统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风能发电机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我们推荐使用另外一种风机,也符合国家的标准。它的特点是和先速和过栽均采用电磁制动,同是具备叶片变形失速功能,这个大量使用在我们的基站上,重量轻、故障小,输出的电也比较稳定。因为风率的利用

风光互补电源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风光互补电源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现在全国都在发展新能源,储能、负载相同,发电方式不同和资源上的互补性,使风电和光电系统集成为风光互补系统电源成为必然。另外一个特点是地域性,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太阳能也是这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是它一个特点。另外一个特点是不确定性。资源不确定性,即每天的发电量受天气影响很大,会导致系统发电与用电不平衡,使蓄电池组长期处于浅充,这也是引起该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蓄电池在该系统中承担的电的储存和供给的作用,它必须能够适应8 这种浅充,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提出设计原理,开展以蓄电池管理为核心的研究,把发电组建、控制组建、出能组建和负载设计为一个整体,实现能量的最大化利用,这就是我们提出的边远系统的设计原理。根据地域条件的不同,这个系统又可演变为光点系统、风电系统和风光互补三种形式。尽管国内有很多部门在做,但是基础方面的工作还做的不够。 系统由什么组成呢?风电和广电的发电部件、蓄电池储能部件、供电部件和控制部件,这四大部件组成。我们要做到稳定可靠,各部件及规范。首先讲系统的规范和标准,这也是我参与起草《移动通信设备风光互补电源系统》,就构成了系统种类、构成及划分,部件要求和鉴别,系统选择与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管理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蓄电池作为我们通信行业对蓄电池很熟悉、不陌生,用于太阳能系统蓄电池不是普遍的电池,我们有专门对太阳能系统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风能发电机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我们推荐使用另外一种风机,也符合国家的标准。它的特点是和先速和过栽均采用电磁制动,同是具备叶片变形失速功能,这个大量使用在我们的基站上,重量轻、故障小,输出的电也比较稳定。因为风率的利用

基于单片机的稳压电源设计原理说明

4 稳压电源设计 4.1 电路分析 稳压电路见图4-1所示。三极管射极电压是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可以接用电器或负载,这个电压值通过TLC549(A/D,同TLC548)数据转换后,送往单片机处理并显示。调整按键可以改变输入TLC5615(D/A,同TLC5616)的数据。TLC5615的输出电压通过运算放大器与实际输出取样电压比较,控制三极管的电压输出。稳压电路的电压输出接受单片机检测,同时又受单片机的控制。电路在仿真时,各点的电压都连接有电压表显示。 图 1 稳压电路 4.2 电路模块 一、A/D转换部分 TLC549 对输出电压进行采集,其操作如下: (1)cs先为高电平。(cs为片选信号,为1时,输入脉i/o clock不起作用); (2)clock = 0 (3)cs = 0;cs置底电平。同时date_out为高。(=1); (4)延时1.4us。(setup time,cs low before first clock); (5)开始转化数据。因为TLC549是8位串行模数转换器。需将8 位数据依次串行输出。期间,clock高低电平转化一次; (6)8次数据转化之后。cs置1,片选无效。等待17us后读出数据。 二、D/A转换部分 TLC5615为10位D/A转换电路,其原理TLC5615的PDF文件。输出电压= (转换数值/1024)*2*基准电压

三、显示 采用数码管对A/D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显示,因为TLC549 是8位A/D,程序中需要对转化的数据进行处理后才能在七段数码管上动态显示。TLC549的检测电压值范围为0~5V,A/D转换后数据位0~255,应该显示0~5,并且包含小数点部分。 四、按键操作部分 四个独立的按键主要是对DA 的输入数据进行操作的,ADD按键,SUB 按键这些按键在安下一次松开后便进行加1 的操作,若按键超过一定的时间则增加步长,使其数值能够快速增加,这样就不必要达到一个电压时,一直按几百次。SUB按键也是如此。至于那个预读取按键,主要是用于保存你要常用的电压值,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在使用此电源时,不必要每次都要按键调整,可以通过读取AT24C04的值进行电压预置,保存按键,是用于保存你长使用的电压值,通过此次的电压值保存,使你可以快速达到你所要求的电压值。4.3 编程思路 程序分为键盘处理、D/A、A/D和存储四个模块。运用扫描法,对键盘进行扫描,有按键就更改输入TLC5615 的数值,ADD按键是对数据进行加以操做,长按的话使步进值增大,实现快加,SUB按键与ADD按键同,预读取按键用于读取AT24C04中预置的数值,保存按键用于保存当前电压值;显示部分主要是对TLC549采集回来的电压进行处理显示,它主要是在定时器0的中断服务程序中显示,100ms刷新显示一次;TLC5615模块,通过对dA的串行数据输入,使其在输出电压时可控,输出电压后经lm324,三极管,加上负载输出电压,输出电压后,用TLC549芯片100ms采集一次,送数码管显示。 4.5 程序清单 主函数: #include #include "intrins.h" #include "AT24C04.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LED[10] = {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uchar code Bit_sel[4] = {0x08,0x04,0x02,0x01 }; //各个数码管对应的位选数据 sbit DIO = P1^0; //数据线 sbit CS = P1^1; //片选 sbit CLK = P1^2; //io口时钟 sbit SCS = P1^4; sbit SDATA = P1^5; sbit SCLK = P1^3; sbit ADD = P3^0; sbit SUB = P3^1; sbit Pre_read = P3^2; sbit Store = P3^3;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技术方案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五寨县恒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04月20日

项目背景: 本项目产品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是离网用户最佳的独立电源系统。 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是当前最广泛应用独立电源系统。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的广泛应用在于它的合理性。 太阳能是地球上一切能源的来源,太阳照射着地球的每一片土地。风能是太阳能在地球表面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同形态(如沙土地面、植被地面和水面)对太阳光照的吸热系数不同,在地球表面形成温差,地表空气的温度不同形成空气对流而产生风能。因此,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和地域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白天太阳光最强时,风很小,晚上太阳落山后,光照很弱,但由于地表温差变化大而风能加强。在夏季,太阳光强度大而风小,冬季,太阳光强度弱而风大。太阳能和风能在时间上的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最佳的匹配性,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资源条件最好的独立电源系统。单独的风机或太阳能发电系统由于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对蓄电池组充电时间较短,蓄电池组长时间处于亏电状态而导致蓄电池组的损坏。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充电时间较均衡,能够保证蓄电池组处于浮充状态,提高蓄电池组的充电质量并延长了蓄电池组的寿命。 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的充电特性不一样,风机的充电特性较硬,而光伏电池的充电特性较软,风光互补电对激活离子运动,防止蓄电池极板硫化有好处,可延长蓄电池组的寿命。 风机和太阳能电池的储能和逆变系统能够共用,且风机的单位造价只有太阳能电池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整体造价能够降低。同时,由于风机和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时间上互补,能够减少储能的蓄电池组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现状及发展状况(可编辑修改word版)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现状及发展状况 高洁琼 (ft西大学 ft西·太原030013) 摘要:本文介绍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以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同时说明其应用前景。太阳能和风能之间互补性很强, 由这两者结合而来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最佳的匹配性。 关键词: 风能太阳能风光互补系统 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基本要求以及优缺点 1.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结构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由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控制器、蓄 电池、逆变器、交流直流负载等部分组成。该系统是集风能、太阳能及蓄电池 等多种能源发电技术及系统智能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1.2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模式 风力发电部分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风力发电机将机械 能转换为电能,再通过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经过逆变器对负载供电;光伏发 电部分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然后对蓄电池充电, 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对负载进行供电;逆变系统由几台逆变器组成,把蓄电池中的直流电变成标准的 220v 交流电,保证交流电负载设备的正常 使用。同时还具有自动稳压功能,可改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控制 部分根据日照强度、风力大小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 切换和调节:一方面把调整后的电能直接送往直流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把多 余的电能送往蓄电池组存储。发电量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控制器把蓄电池的 电能送往负载,保证了整个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蓄电池部分由多块蓄 电池组成,在系统中同时起到能量调节和平衡负载两大作用。它将风力发电系 统和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以备供电不足时使用。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根据风力和太阳辐射变化情况,可以在以下三种模式下 运行:风力发电机组单独向负载供电;光伏发电系统单独向负载供电;风力发 电机组和光伏发电系统联合向负载供电。 1.3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缺点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成绩: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2 2方案设计 2 3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4 4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9 5安装与调试 11 6性能测试与分析12 7结论与心得14 8参考文献 14

课程设计题目: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 一、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1)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电路设计固定的正负直流电源(±12V)。 2)输出可调直流电压,范围:1.5∽15V; 3)输出电流:IOm≥1500mA;(要有电流扩展功能) 4)稳压系数Sr≤0.05;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二、方案设计: 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如下图1所示,其整流与稳压过程的电压输出波形如图2所示。 图1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 图二整流与稳压过程波形图 电网供电电压交流220V(有效值)50Hz,要获得低压直流输出,首先必须采用电源变压器将电网电压降低获得所需要交流电压。降压后的交流电压,通过整流电路变成单向直流电,但其幅度变化大(即脉动大)。脉动大的直流电压须经过滤波电路变成平滑,脉动小的直流电,即将交流成份滤掉,保留其直流成份。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再通过稳压电路稳压,便可得到基本不受外界影响的稳定直流电压输出,供给负载RL。

方案一、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半波单相整流电路简单,电路及其电压输出波形分别如图3、图4所示,使用元件少,它只对交流电的一半波形整流,其输出波形只利用了交流电的一半波形则整流效率不高,且输出波形脉动大,其值为:S= =≈1.57,直流成分小,= ≈0.45,变压器利用率低。 图3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图 4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电压输出波形图 方案二、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使用的整流器件是半波电路的两倍,整流电压脉动较小,是半波的一半,无滤波电路时的输出电压=0.9,变压器的利用率比半波电路的高,整流器件所承受的反向电压要求较高。 方案三、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使用的整流器件较多,但其实现了全波整流电路,它将的负半周也利用起来,所以在变压器副边电压有效值相同的情况下,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是半波整流电路的两倍,且如果负载也相同的情况下,输出电流的平均值也是半波整流电路的两倍,且其与半波整流电路相比,在相同的变压器副边电压下,对二极管的参数要求一样,还具有输出电压高、变压器利用率高、脉动小等优点。所以综合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决定用方案三。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方案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方案

光伏发电系统在别墅中的应用方案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及意义 本项目拟先设计一个独立系统,安装在别墅屋顶上,用于演示光伏发电系统在别墅中应用的情况,为日后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1.2光伏发电系统的要求 本项目设计一个5kWp的小型系统,平均每天发电25kWh,可供一个1kW的负载工作25小时。能够满足别墅正常见电的需要(一般家庭每天用电量在10kWh左右)。 2.系统方案 2.1现场资源和环境条件 长春北纬43 °05’~45 °15’;东经124 °18’~127 °02’。长春市年平均气温 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时间2,688小时。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 2.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原理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 基本原理是光生伏特

效应原理, 也就是当太阳光照射在某些特殊材料上, 会引起材料中电子的移动, 形成电势差, 从而由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这其中的特殊材料也就是光伏发电的的最基本元件被称为太阳电池半导体, 即太阳能电池(片), 它包括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等。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阵列、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等几大部分组成, 由这些电子元器件构成的系统, 安装维护简便, 运行稳定可靠。白天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辐射出的光线转变为电能, 储存在蓄电池里, 在夜间或需要时, 从蓄电池里将电能释放出来, 用于照明和其它用途。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发电设备, 蓄电池是储能设备, 控制器、逆变器是充放电控制保护和直交流变换设备。 2.3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部件 (1) 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力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太阳能电池板的质量和成本将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质量和成本。 (2) 太阳能控制器: 太阳能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的作用。在温差较大的地方,合格的控制器还应具备温度补偿的功能。其它附加功能如光控开关、时控开关都应当是控制器的可选项。

小型水风光互补系统设计全解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小型水风光互补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10月22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小型水风光互补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指导老师: 一、课题来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在世界各国不断上升,能源危机将成为人类最主要,最大的危机,发展可再生能源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攻研发方向和竞争目标,谁能领先,谁就会成为未来新贵,新霸主。电力作为重要的二次清洁能源,它的生产将主要依托可再生能源,从而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是一个重大课题。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的互补性,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输出,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在保证同样供电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储能蓄电池的容量; 3、通过合理地设计与匹配,可以基本上由水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供电,很少或基本不用启动备用电源如柴油机发电机组等,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研究的内容、途径及技术线路 水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由水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交流直流负载等部分组成,系统结构图见附图。该系统是集水能、风能、太阳能及蓄电池等多种能源发电技术及系统智能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1、水力发电部分是利用水能机将水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水力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再通过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经过逆变器对负载供电; 2、风力发电部分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风力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再通过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经过逆变器对负载供电; 3、光伏发电部分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然后对蓄电池充电,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对负载进行供电; 4、逆变系统由几台逆变器组成,把蓄电池中的直流电变成标准的220v交流电,保证交流电负载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还具有自动稳压功能,可改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 5、控制部分根据日照强度、风力大小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一方面把调整后的电能直接送往直流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把多余的电能送往蓄电池组存储。发电量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控制器把蓄电池的电能送往负载,保证了整个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蓄电池部分由多块蓄电池组成,在系统中同时起到能量调节和平衡负载两大作用。它将风力发 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以备供电不足时使用。 四、发展趋势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但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主要依赖燃煤发电,从而对环境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对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国际能源机构(IEA)曾预测从2005年到2030年中国新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42%)将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排放总量(不包括印度,44%)相当。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第一章绪论 1.1 能源与环境问题 能源是是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能源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从原始社会开始,化石能源逐步成为人类所用能源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化石能源的储量正日趋枯竭。此外,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己经为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全世界每天产生约1亿吨温室效应气体,己经造成极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影响。开发利用可再生新能源以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应对能源问题的有力方法之一。 1.2 新能源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能源技术创新,技术研发与制度创新越来越受到推崇。美提出培育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人员,建设世界一流的能源科技基础设施,整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快研究电力储备、智能电网、超导输电、二氧化碳捕获、先进电池、纤维素乙醇、氢燃料以及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日本也提出了引导未来能源技术的战略,从2050年、2100年超长期视点出发,展望未来能源技术,制定2030年科技战略。我国也看到新能源发展的紧迫性,加快建立法律法规,积极扶持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 在新能源体系中,可再生能源是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1.3 互补发电的概念 很多可再生新能源因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而且在清洁环保方面具有常规能源所无 法比拟的优势,因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小规模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就地向附近用户供电,非常近合在无电、少电地区推广普及。不过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本身所具有的变化特性,所以独立运行的单一新能源发电方式很难维持整个供电系统的频率和电压稳定。 考虑到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多样性,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在大电网难以到达的边远地区或隐蔽山区,一般可以采用多种电源联合运行,让各种发电方式在个系统内互为补充,通过它们的协调配合来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质量合格的电力,在明显提高可生能源可靠性的同时,还能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这种多种电源联合运行的方式,就称为互补发电。

自动化毕业设计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着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是常规能源的匮乏,另一方面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开发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人类需要解决能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只能依靠科技进步,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而太阳能和风能被看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这两种能源的高级利用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均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光靠独立的风力或太阳能发电系统经常会难以保证系统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采用风光互补的混合发电系统来进行相互补充,实现连续、稳定地供电。风光互补发电以其独特优势成为新能源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了一套小型模拟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模拟,用直流电机对风机的模拟和交错并联Buck-Boost蓄电池充电主电路,并对交错并联Buck-Boost电路和交错并联Cuk斩波电路进行了研究、仿真,以及进行了模拟风机装置的调试。系统控制全部采用Freescale公司的56F8013 DSP控制实现,给出了各部分流程图。对于软硬件的关键问题还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词:风光互补 Buck–Boost电路 DSP

Wind & Solar Hybrid Generating System ABSTRACT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human beings are facing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energy probl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on the one hand, conventional energy is serious short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other conventional energy brings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so on. Only by relying on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new energy can human solve the problem of energy,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olar and wind power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The power technology of solar energy and wind attrack world’s attention. Because of wind power and solar power system under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only by independent wind or solar power systems often hard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and consistency of power system therefore, using hybrid power system of complementary scenery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realize the continuous, stable power supply. Wind-light complementary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become one of new energy research hotspots. Aiming at wind-light complementary this article design a small device, including solar cells in dc motor, the simulation and interlacing of fan parallel Buck - hee, and main circuit batteries to Buck staggered shunt circuit and interlacing parallel hee - Cuk chopper were studied, and the simulation, the simulated fan unit commissioning. Control system adopt Freescale company 56F8013 DSP control chart, each part. The key question for software and hardware to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Wind and PV hybrid Buck–Boost Circuit DSP

风光互补技术在基站电源系统的应用研究

风光互补技术在基站电源系统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使电信行业能耗成本不断增加,在通信网络运营生产工作中大力加强节能减排,是当前通信运营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风光互补电源系统的原理和配置方法,为基站电源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建议。最后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设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风光电互补, 节能减排,气候数据,基站电源,可再生能源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elecom industry energy costs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ion in the produc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is the current communication operators of a important work.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scenery complementary and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the base station provides new power source design idea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the related data,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e are proved. keywords: scenery electricity complementary and save energy, climate data for the base station to power, renewable energy

风光互补发电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概述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必须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0多年里,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更认识到常规能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各国纷纷开始根据国情,治理和缓解已经恶化的环境,并把可再生、无污染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一种新型能源发电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最初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就是将风力机和光伏组件进行简单的组合,因为缺乏详细的数学计算模型,同时系统只用于保证率低的用户,导致使用寿命不长。 近几年随着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保证率和经济性要求的提高,国外相继开发出一些模拟风力、光伏及其互补发电系统性能的大型工具软件包。通过模拟不同系统配置的性能和供电成本可以得出最佳的系统配置。其中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和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合作开发了hybrid2应用软件。 hybrid2本身是一个很出色的软件,它对一个风光互补系统进行非常精确的模拟运行,根据输入的互补发电系统结构、负载特性以及安装地点的风速、太阳辐射数据获得一年8760小时的模拟运行结果。但是hybrid2只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本身不具备优化设计的功能,并且价格昂贵,需要的专业性较强。 在国外对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进行功率的确定:一是功率匹配的方法,即在不同辐射和风速下对应的光伏阵列的功率和风机的功率和大于负载功率,只要用于系统的优化控制;另一是能量匹配的方法,即在不同辐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五寨县恒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7年04月20日

项目背景: 本项目产品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是离网用户最佳的独立电源系统。 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独立电源系统。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的广泛应用在于它的合理性。 太阳能是地球上一切能源的来源,太阳照射着地球的每一片土地。风能是太阳能在地球表面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同形态(如沙土地面、植被地面和水面)对太阳光照的吸热系数不同,在地球表面形成温差,地表空气的温度不同形成空气对流而产生风能。因此,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和地域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白天太阳光最强时,风很小,晚上太阳落山后,光照很弱,但由于地表温差变化大而风能加强。在夏季,太阳光强度大而风小,冬季,太阳光强度弱而风大。太阳能和风能在时间上的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最佳的匹配性,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资源条件最好的独立电源系统。单独的风机或太阳能发电系统由于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对蓄电池组充电时间较短,蓄电池组长时间处于亏电状态而导致蓄电池组的损坏。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充电时间较均衡,可以保证蓄电池组处于浮充状态,提高蓄电池组的充电质量并延长了蓄电池组的寿命。 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的充电特性不一样,风机的充电特性较硬,而光伏电池的充电特性较软,风光互补电对激活离子运动,防止蓄电池极板硫化有好处,可延长蓄电池组的寿命。 风机和太阳能电池的储能和逆变系统可以共用,且风机的单位造价只有太阳能电池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整体造价可以降低。同时,由于风机和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时间上互补,可以减少储能的蓄电池组容量,使发电系统造价降低。经济上更趋于合理,随着我国4G通信网的开通,可实现大范围的无线传输图像资料,风光互补监控系统将在森林防火、防盗猎监控、城市乡村的防犯罪监控、古墓群的防盗墓监控、边防地区的防偷渡监控、生态保护区的防盗猎监控、旅游地区的安全监控和矿产资源的防乱开采监控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监控系统体系不仅能大大降低管理成本,而且能实现有效及时和安全的防护体系。对降低森林火灾,减少资源破坏,提高破案率都有非常极的意义。技术的进步可以促进社会管理手段的进步,同时,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才能进一步促进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电源设计原理图每个元器件该如何选择

电源设计原理图每个元器件该如何选择 原理图FS1由TR1(热敏VDR1(突波吸收器)当雷极发生时,可能会损坏零件,进而影响Power的正常动作,所以必须在靠AC输入端(Fuse之后),加上突波吸收器来保护Power(一般常用07D471K),但若有价格上的考虑,可先忽略不装。CY1,CY2(Y-Cap)Y-Cap一般可分为Y1及Y2电容,若AC Input有FG(3 Pin)一般使用Y2- Cap ,AC Input若为2Pin(只有L,N)一般使用Y1-Cap,Y1与Y2的差异,除了价格外(Y1较昂贵),绝缘等级及耐压亦不同(Y1称为双重绝缘,绝缘耐压约为Y2的两倍,且在电容的本体上会有“回”符号或注明Y1),此CX1(X-Cap)、RX1X-Cap为防制EMI零件,EMI可分为ConducLF1(Common Choke)EMI防制零件,主要影响Conduction 的中、低频段,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EMI特性及温升,以同样尺寸的Common Choke而言,线圈数愈多(相对的线径愈细),EMI防制效果愈好,但温升可能较高。BD1(整流C1(滤波电容)由C1的大小(电容值)可决定变压器计算中的Vin(D2(辅助电源二极管)整流二极管,一般常用FR105(1A/600V)或BYT42M(1A/1000V),两者主要差异:R10(辅助电源电阻)主要用于调整PWM IC的VCC电压,以目前使用的3843而言,设计时VCC必须大于8.4V(Min. Load 时),但为考虑输出短路的情况,VCC电压不可设计的太高,以免当输出短路时不保护(或输入瓦数过大)。C7(滤波电容)辅助电源的滤波电容,提供PWM IC较稳定的直流电压,一般使用100uf/25V电容。Z1(Zener 二极管)当回授失效时的R2(启动电阻)提供3843第一次启动的路径,第一次启动时透过R2对C7充电,以提供3843 VCC所需的电压,R2阻值较大时,turn on的时间较长,但短路时Pin瓦数较小,R2阻值较小时,turn on的时间较短,短路时Pin瓦数较大,一般使用220KΩ/2W M.O。R4 (Line Compensation)高、低压补偿用,使3843 Pin3脚在90V/47Hz及264V/63Hz接近一致(一般使用750KΩ~1.5MΩ1/4W之间)。R3,C6,D1 (Snubber)此三个零件组成Snubber,调整Snubber的目的:1.当Q1 off瞬间会有Spike产生,调整Snubber可以确保Spike不会超过Q1的耐压值,2.调整Snubber可改善EMI.一般而言,D1使用1N4007(1A/1000V)EMI特性会较好.R3使用2W M.O.电阻,C6的耐压值以两端实际压差为准(一般使用耐压500V的陶质电容)。Q1(N-MOS)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

5.3.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 风能和太阳能都具有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差的弱点,并受到地理分布、季节变化、昼夜交替等影响.然而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和地域上一般都有一定的互补性,白天太阳光最强时,风较小,晚上太阳落山后,光照很弱,但由于地表温差变化大而风能加强.在夏季,太阳光强度大而风小;冬季,太阳光强度小而风大。太阳能发电稳定可靠,但目前成本较高,而风力发电成本较低,随机性大,供电可靠性差。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可实现昼夜发电.在合适的气象资源条件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能提高系统供电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很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图5.1为某地10 月份某日典型的太阳能和风资源分布,因此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弥补风能和太阳能间歇性的缺陷。 图5.1 某地10 月份典型日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分布图风光互补发电的优势: (1)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互补性,弥补了独立风电和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不足,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和可靠性高的电源。 (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3)保证同样供电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储能蓄电池的容量。 (4)对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匹配,可以基本上基本上由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供电,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5)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组成部分(1)发电部分:由一台或者几台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阵列构成风—电、光—电发电部分,发电部分输出的电能通过充电控制器与直流中心完成蓄电池组自动充电工作。 (2)蓄电部分:蓄电部分主要作用是将风电或光电储存起来,稳定的向电器供电。蓄电池组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起到能量调节和平衡负载两大作用。 (3)控制及直流中心部分:控制及直流中心部分由风能和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直流中心、控制柜、避雷器等组成,完成系统各部分的连接、组合及对蓄电池组充放电的自动控制。控制及直流中心具体构成参数由最大用电负荷与日平均用电量决定。 (4)供电部分:供电部分不可缺少的部分是逆变器,逆变器把蓄电池储存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保证交流负载的正常使用。同时,还有稳压功能,以改善风光互补系统的供电质量。 图5.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设计一个完善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当地的太阳辐照量情况,太阳能方阵及风力发电机功率的选用,作为储能装置蓄电池的特性等.因此,必须选择建立一些先进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计算,确定合理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风力发电机容量,使系统设计最优化. 数学模型计算 1.蓄电池容量计算 蓄电池的容量C 通常按照保证连续供电的天数来计算:

家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分析设计全解

1、风光互补发电技术 1.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特点 风力发电系统利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换成电能,然而通过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最后通过逆变器对负载供电。该系统具有日发电量较高,系统造价较低,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缺点是小型风力发电机可靠性低,常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对风速的要求较高。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光电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然后通过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最后通过逆变器对负载供电。该系统的优点是系统供电可靠性高、资源条件好、运行维护成本低,缺点是系统造价高。发电与用电负荷的不平衡性是风电和光电系统共同存在的一个缺陷,它是由资源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风电和光电系统发出电能后都必须通过蓄电池储能才能稳定供电,但是每天的发电量受阳光、风力的影响很大,阳光、风力较弱会导致系统的蓄电池组长期处于亏电状态,这是引起蓄电池组使用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较风电和光电独立系统,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弥补了风电和光电独立发电系统在资源上的缺陷,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互补性,提供较稳定的电能; (2)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风电和光电系统可以共用一套蓄电池组和逆变环节,减少系统造价; (3)整个系统是两种发电系统进行互补运行,因此,在保证同等供电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储能装置的容量; (4)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合理配置系统容量,在不影响供电可靠性的情况下减少系统造价; (5)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所在地的季节及天气变化情况优化系统设计方案,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节约资源。 1.2适合风光互补地区分析 太阳能和风能是最普遍的自然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图1为我国太阳能风能分部情况。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包括原理、设计方法及调试步骤word文档

实验九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2.掌握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有关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预习要求 1.根据直流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要求,按照教材中介绍的方法,设计出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稳压电源。根据设计与计算的结果,写出设计报告。 2.制定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用的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 小功率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 电 源 + 整 流 + 滤 波 + 稳 压 + u 1 u 2 u 3 u I U 0 _ 变压器 _ 电 路 _ 电 路 _ 电 路 _ (a )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 u t (b )整流与稳压过程 图1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及整流与稳压过程 1.电源变压器 电源变压器的作用是将来自电网的220V 交流电压u 1变换为整流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u 2。电源变压器的效率为: 1 2P P =η 其中:2P 是变压器副边的功率,1P 是变压器原边的功率。一般小型变压器的效率如表1所示: 表1 小型变压器的效率

因此,当算出了副边功率2P 后,就可以根据上表算出原边功率1P 。 2.整流和滤波电路 在稳压电源中一般用四个二极管组成桥式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压u 2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u 3。滤波电路一般由电容组成,其作用是把脉动直流电压u 3中的大部分纹波加以滤除,以得到较平滑的直流电压U I 。U I 与交流电压u 2的有效值U 2的关系为: 2)2.1~1.1(U U I = 在整流电路中,每只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22U U RM = 流过每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 R U I I R D 245.02== 其中:R 为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载电阻,它为电容C 提供放电通路,放电时间常数RC 应满足: 2 )5~3(T RC > 其中:T = 20ms 是50Hz 交流电压的周期。 3.稳压电路 由于输入电压u 1发生波动、负载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U I 会随着变化。因此,为了维持输出电压U I 稳定不变,还需加一级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当外界因素(电网电压、负载、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能使输出直流电压不受影响,而维持稳定的输出。稳压电路一般采用集成稳压器和一些外围元件所组成。采用集成稳压器设计的稳压电源具有性能稳定、结构简单等优点。 集成稳压器的类型很多,在小功率稳压电源中,普遍使用的是三端稳压器。按输出电压类型可分为固定式和可调式,此外又可分为正电压输出或负电压输出两种类型。 (1) 固定电压输出稳压器 常见的有CW78??(LM78??)系列三端固定式正电压输出集成稳压器;CW79??(LM79??)系列三端固定式负电压输出集成稳压器。三端是指稳压电路只有输入、输出和接地三个接地端子。型号中最后两位数字表示输出电压的稳定值,有5V 、6V 、9V 、15V 、18V 和24V 。稳压器使用时,要求输入电压U I 与输出电压U o 的电压差U I - U o ≥2V 。稳压器的静态电流I o = 8mA 。当U o = 5 ~ 18V 时,U I 的最大值U Imax = 35V ;当U o =18 ~ 24V 时,U I 的最大值U Imax = 40V 。它们的引脚功能及组成的典型稳压电路见附录图A 所示。 (2)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 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CW317系列(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CW337系列(LM337)三端稳压器。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稳压器输出电压的可调范围为U o =1.2 ~ 37V ,最大输出电流I omax =1.5A 。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差的允许范围为:

基于BUCK电路的电源设计

现代电源技术 基于BUCK电路的电源设计

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目录 摘要 (4) 一、设计意义及目的 (5) 二、Buck电路基本原理和设计指标 (5) 2.1 Buck电路基本原理 (5) 2.2 Buck电路设计指标 (7) 三、参数计算及交流小信号等效模型建立 (7) 3.1 电路参数计算 (7) 3.2 交流小信号等效模型建立 (11) 四、控制器设计 (12) 五、Matlab电路仿真 (18) 5.1 开环系统仿真 (18) 5.2 闭环系统仿真 (19) 六、设计总结 (22)

摘要 Buck电路是DC-DC电路中一种重要的基本电路,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的优点。本次设计采用Buck电路作为主电路进行开关电源设计,根据伏秒平衡、安秒平衡、小扰动近似等原理,通过交流小信号模型的建立和控制器的设计,成功地设计了Buck电路开关电源,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达到了预设的参数要求,并有效地缩短了调节时间和纹波。通过此次设计,对所学课程的有效复习与巩固,并初步掌握了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开关电源设计 Buck电路

一、设计意义及目的 通常所用电力分为直流和交流两种,从这些电源得到的电力往往不能直接满足要求,因此需要进行电力变换。常用的电力变换分为四大类,即:交流变直流(AC-DC),直流变交流(DC-AC),直流变直流(DC-DC),交流变交流(AC-AC)。其中DC-DC电路的功能是将直流电变为另一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直流电,包过直接直流变流电路和间接直流变流电路。直接直流变流电路又称斩波电路,它的功能是将直流电变为另一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直流电,主要包括六种基本斩波电路:Buck电路,Boost电路,Buck-Boost电路,Cuk电路,Sepic电路,Zeta 电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电路就是Buck电路。 因此,本文选用Buck电路作为主电路进行电源设计,以达到熟悉开关电源基本原理,熟悉伏秒平衡、安秒平衡、小扰动近似等原理,熟练的运用开关电源直流变压器等效模型,熟悉开关电源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及控制器设计原理的目的。这些知识均是《线代电源设计》课程中所学核心知识点,通过本次设计,将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 二、Buck电路基本原理和设计指标 2.1 Buck电路基本原理 Buck变换器也称降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主要用于电力电路的供电电源,也可拖动直流电动机或带蓄电池负载等。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