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运行情况分析及2023年物价走势预判
重庆商圈2023总结图

重庆商圈2023总结图背景介绍重庆是中国内陆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重庆的商圈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企业的关注。
本文将对重庆商圈2023年的发展进行总结,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展示重庆商圈的发展趋势和潜力。
数据统计根据最新的数据和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指标来总结2023年的重庆商圈发展情况:1. 商圈面积增长重庆商圈的总面积自2018年以来持续增长。
截至2023年底,商圈的总面积已经达到XXX平方公里。
这显示了重庆商圈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商家进驻。
2. 商业设施增加2023年,重庆商圈的商业设施持续增加。
根据调查,商场、酒店、餐饮等不同类型的商业设施数量较去年增长了XX%。
这表明重庆商圈作为一个商务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3. 人流量增加重庆商圈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活动、购物、旅游等。
2023年的人流量比去年增加了XX%。
这说明重庆商圈的繁华程度和吸引力在不断提高,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
发展趋势分析基于上述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关于重庆商圈2023年发展趋势的分析:1.增长潜力巨大重庆商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新的商业楼盘和购物中心正在不断涌现,为商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未来几年,重庆商圈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和规模。
2.产业结构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重庆商圈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
传统的商业设施正在与新兴的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相结合,推动商圈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这也表明重庆商圈正在逐步转型升级,迎合了当代消费者的需求。
3.品牌效应的提升随着重庆商圈的规模和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开始进入商圈,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商圈的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的提升将带动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前来重庆商圈,形成良性循环。
2023年1-8月重庆建材运行情况及全年形势展望

1-8月重庆建材运行情况及全年形势展望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剧烈冲击和影响,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不少企业包括世界级的大企业因而陷于逆境甚至倒闭破产。
国际金融危机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调整机遇。
重庆市建材企业在困难面前正化压力为动力,“强身健体”,苦练内功,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进展做出贡献。
目前,很多企业一方面立足当前,讨论市场,制定对策,渡过难关;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分析趋势,找准“短板”,实现跨越,努力使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量和抵挡风险力量有新的提高。
一、主要经济指标和产品产量完成状况1-8月重庆市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3.12亿元,同比增长12.98%;新产品产值37.28亿元,同比增长49.65%;工业销售产值219.59亿元,同比增长13.11%;其中:出口交货值9.41亿元,同比下降39.24%。
1-8月重庆市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6.21亿元,同比增长13.27%;主营业务成本176.06亿元,同比增长13.97%;利润总额13.58亿元,同比下降1.23%;应收账款39.95亿元,同比增长11.58%。
1-8月建材规模以上企业,水泥产量2206万吨,同比增长13.99%,其中:新型干法熟料产量758万吨,同比增长9.06%;陶质砖49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6.71%;钢化玻璃3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夹层玻璃1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78%。
以下产品消失负增长:玻璃纤维纱18.6万吨,同比下降17.65%;瓷质砖11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68%;卫生陶瓷65万件,同比下降5.97%。
建材工业在西部省市的部分指标排名今年1-8月重庆市建材工业在西部12个省市中,指标排名状况:出口交货值第一位,销售产值第四位,工业总产值第四位。
产品排名状况:玻璃纤维纱第一位,夹层玻璃第一位,建筑涂料第一位,钢化玻璃第一位,石膏板其次位,卫生陶瓷其次位,商品混凝土其次位,陶瓷砖其次位,水泥第六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第六位。
近五年来我国CPI走势分析

2015年2月份CPI解析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5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1.4%节日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双扩大从环比看,2月份CPI环比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9个百分点,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春节期间,鲜活食品需求增加,价格大幅上涨。
鲜菜和鲜果价格涨幅较高,环比涨幅分别为13.6%和8.9%,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67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一半。
从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监测看,2月份西红柿、黄瓜、豆角、香蕉均价分别比1月份上涨了28.2%、24.7%、23.5%和9.9%。
此外,水产品和肉禽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6.1%和1.2%。
二是2月份正值春运高峰,出行人数增加,交通、旅游价格上涨明显。
从全国范围看,飞机票、长途汽车、出租车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3.0%、4.8%、1.5%;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7.5%和1.6%。
三是节日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部分服务业用工紧缺,价格水涨船高。
洗车、理发、家庭服务(保姆、钟点工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3.9%、7.2%和6.3%。
从同比看,2月份CPI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扩大的原因,一方面是2月份环比上涨较多;另一方面是今年和去年春节错月,2月份的对比基数相对较低。
1 引起CPI上升的原因此阶段CPI的运行状况为:CPI在2011年高位运行,上涨5.4%,在2012年虽有下降,但是处于全面温和上涨的局面,2013年趋稳但有小幅波动,变化不大。
通过分析,有如下原因:(1)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
2011年,猪肉价格飞涨,同比上涨57%,猛的拉高CPI。
2012年和2013年,CPI的上涨都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而气候因素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关键。
2012年年初和年末是近几年来气温最低的时候,严重影响了蔬菜等的生长和运输,导致蔬菜供应紧张,因此,2012年年初和年末,CPI处于高位。
对于重庆市场调查报告

对于重庆市场调查报告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拥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市场需求是开展业务的重要一环。
因此,本文将就目前的重庆市场状况进行市场调查,并深入分析市场的形势和趋势,为企业在重庆市场开展业务提供参考。
一、重庆市场概况自2005年开始,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实施带动了重庆市的快速经济发展,其中尤以重庆市作为西部门户城市的战略定位得以深入实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也为重庆市的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2019年重庆市区市场零售额超过1200亿元,同比增长了15%以上。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重庆市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及各个周边的发展新区和城市副中心,包括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黄泥磅商圈、沙坪坝商圈、南坪商圈等。
当然,重庆市场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城市的空间布局较为古老,导致市区内部的流量和交通问题比较严重,影响了市场消费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此外,重庆市的市场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特别是一些行业市场,如餐饮、零售等,市场份额较为集中,难以进入。
二、重庆市场消费群体调查分析1.消费者群体特征(1)性别分布:在重庆市的市场中,男性和女性消费者比例相当,均在50%左右。
(2)年龄分布:由于重庆市的大多数人口都处在中青年阶段,因此市场消费者中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占比较高,约占60%。
(3)职业分布:消费者的职业以白领为主,如行政管理、金融、商业等。
同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工人、学生和退休人员等职业消费者。
(4)收入分布:重庆市的市场消费者收入主要集中在5000元-10000元之间,占市场消费者总数的50%以上。
其中,收入较高的群体主要是高管、专业人士等。
2.消费习惯(1)餐饮消费:重庆市的市场消费者餐饮消费状况比较频繁,每周消费餐饮约2-3次。
餐饮品类主要以火锅、串串、小吃等为主。
(2)零售消费:重庆市的市场消费者对于衣着、日用品等家居消费比较看重,每月消费次数较多,并比较讲究品质和款式。
2019年重庆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

童廃轩吟2020.01宏观经济2019年重庆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但下行压力仍较大。
重庆围绕发挥“三个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强化新产业%新动能培育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景气指数仍保持在适度区间。
全年全市GDP增长6.3%左右。
图1重庆宏观经济景气动向监测趋势图一、2019年重庆经济运行特征(一)产业发展形势总体较好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2019年前三季度,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3%、42.4%% 53.3%。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融合创新深入推进。
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发展继续向好。
2019年1-9月,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占GDP 比重达54.3%O金融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等能力增强,“渝企金服”平台上线运行,为企业成功融资超900亿元;江北嘴金融科技港成立,首批26家金融科技企业%机构签约入驻)现代物流业实现新进展。
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优势,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深入推进。
2019年1-9月重庆货运量同比增长4.3%,中欧(重庆)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超过4100班和・!・宏观经济2。
2。
・。
$重虞轩吟1200班。
信息服务蓬勃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服务规模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阿里云创新中心、中国电信两江腾龙数据中心建成投用,重庆数字经济持续活跃。
2019年1-8月,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42.9亿元,同比增长36.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8%。
文旅融合发展态势良好o充分利用城市景观、人文历史等丰富文旅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全球网红城市吸引力较强,2019年1-9月全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1.5%o会展业发展成绩斐然o成功举办智博会、文博会等大型展会,会展业对招商引资、消费等带动作用明显,其中智博会签约530个项目,总投资超8000亿元°工业经济保持回升走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2019年以来,与全国工业增速逐月放缓不同,在智能赋能工业作用下,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持续回升走势°2019年1-9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分别较2019年一季度、上半年回升1.1个、0.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延续了较快增长趋势°九大产业呈现“八升一降”发展态势°汽车产业受国内汽车市场低迷、新车型销售不畅等影响,2019年1-9月增加值同比下降9.9%,但降幅自年初以来逐月收窄&信息产业在“抢单生产”带动下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医药、材料、能源等产业平稳增长&装备、摩托车、化工、消费品等产业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增长有所放缓°工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在国家减税降费及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带动下,企业盈利有所改善°2019年1-8月全市规上工业利润同比下降10.7%,降幅较年初收窄20.4个百分点°■庆离役术产业■慣工址---全SXU33氐oc n?nr cr nr nr or cr nr cc nr or cr nr nr nr cr nr cr ar cr nr nc or nr nr nr cr nr nr nr nr nr nr or nr nr nr nr nr 2CH强2017年2018年2019^图22016年以来全国及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情况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稳步发展,农业品牌打造成效显著°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农业经济发展总体较好°粮油产量呈现“粮减油增”发展格局°积极调减甘薯等低效粮食作物,夏粮产量120.1万吨,同比减少1.6%,油菜籽产量实现“十三连增”,同比增长2.9%°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价格保持上涨趋势,截至2019年9月中旬,全市猪粮比上升至13/1高位,较2019年年初提高5个点左右°农业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成效显著°“巴味渝珍”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培育取得积极成效,奉节脐橙、巫溪脆李等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数量超过350个;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发展势头较好,成为全市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重・2・童廃轩吟2020.01宏观经济要引擎。
2023物价所总结

2023物价所总结引言2023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各国的物价水平对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2023年的物价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全面了解当年的物价情况。
一、全球物价走势1.1 全球通货膨胀率2023年全球通货膨胀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受到商品价格上涨、货币供应增加以及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通货膨胀率约为X%,较前一年上升了X个百分点。
1.2 不同国家的物价变化在2023年,全球各个国家的物价变化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
以下为一些典型国家的物价走势:1.2.1 美国2023年美国的物价上涨较为温和,主要受到经济增长放缓以及贸易摩擦影响。
根据美国统计数据,2023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约为X%。
1.2.2 中国2023年中国的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主要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约为X%。
1.2.3 欧元区2023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呈现出不同国家间的差异。
德国、法国等欧洲经济体的物价上涨较为温和,而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
整体来看,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约为X%。
二、物价上涨原因分析2.1 原材料价格上涨在2023年,许多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如石油、天然气、金属等。
这主要是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2.2 劳动力成本增加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许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也出现了增长。
这导致了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推动了物价的上涨。
2.3 货币供应增加一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缓解财政压力,采取了扩大货币供应的政策。
这导致了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从而影响了物价的上涨。
三、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3.1 生活成本上升物价上涨会直接导致居民的生活成本上升,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而言。
食品、住房、交通等基本生活费用的增加,对人民的生活负担造成了明显压力。
2024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经济发展状况重庆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
2019年,重庆市GDP达到2.57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重庆市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其中汽车、电子、化工等产业表现出色。
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增大,重庆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区域经济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扩大重庆市经济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市区内拥有多个大型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如重庆金鹰、重庆步行街等,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商家。
同时,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电商平台的出现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
2. 产业结构优化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在过去的几年里,重庆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重庆市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激励和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
同时,众多创业孵化器和创投机构的涌现,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资源。
重庆市区域内的创新创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为经济市场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动力。
4. 人才集聚效应显著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的集聚。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包括优惠政策、人才引进计划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重庆市的经济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 重庆市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创业领域。
2. 重庆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匹配,需要加快投资建设,提升城市的软硬件环境。
3. 重庆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确保可持续发展。
当前价格形势与未来趋势分析

当前价格形势与未来趋势分析第一部分当前价格形势评述1-2月份CPI同比上涨%,扣除翘尾因素,新涨价为5年来最高值;PPI同比涨幅小幅回落,环比价格仍在上升;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势趋缓,涨幅依然偏高;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仍在上升,矿产品和煤油电价格处在历史高位;房价、地价上涨较快,9个城市房价2004年上涨幅度超过10%;农民工工资增幅较大,企业人均人工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反弹,国际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止降回升。
一、主要物价指标变动态势1-2月份CPI新涨价因素居五年来最高值PPI同比涨幅小幅回落,价格环比上升2005年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比去年全年平均水平小幅下降个百分点。
1、2月份PPI同比分别上涨%、%,涨幅比去年12月有所回落。
但是2月份PPI 环比止降回升,上涨%。
生产资料价格1、2月份同比分别上涨%、%,上涨幅度仍然较高。
其中采掘业价格在2月份同比上涨%,结束了涨幅持续回落的态势,同比涨幅比上月提高了个百分点。
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势趋缓,涨幅仍然偏高1-2月份,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涨幅仍然偏高。
尽管自2004年11月以来,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涨幅逐月回落,但进入2005年2月份,其环比上涨%,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水平仍在上升。
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仍在上升,涨幅稍有回落年初以来,企业商品价格同比涨幅稍有回落,但价格总水平仍处在1993年以来的历史高位。
1、2月份CGPI同比分别上涨%、%,涨幅虽然略低于去年全年的平均水平,但是月环比分别为%、%,价格总水平仍在上升。
以1993年为基期,CGPI总水平为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特别是矿产品和煤油电价格一直在攀升,处在历史高位,反映出我国煤油电、矿产品等初级产品的供求仍然紧张。
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回落,粮食价格稳中略升1.农产品生产价格1指数据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27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4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运行情况分析及2023年物价走势预判摘要:近五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庆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
本文对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总体运行情况及运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国际国内以及重庆本地影响物价重要因素、重点行业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梳理,据此研判当前和全年物价形势。
2023年,随着重庆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逐渐回归正常,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类消费逐渐回暖,预计2023年重庆CPI将保持温和上涨,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数据显示,2023年年初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信贷大幅增长,印证国内经济开局向好,市场信心提振。
随着各地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落地见效,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带动下游产业加快发展。
此外,综合考虑消费需求恢复传导至生产资料价格的时间差,以及受地缘政治摩擦、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预计2023年重庆PPI将以小幅回落开局,年中开始逐步回升。
关键词:CPI; PPI; 预判近五年,重庆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重庆CPI年均上涨1.7%,整体呈温和上涨态势,PPI价格变动幅度保持在合理区间。
本文对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总体运行情况及运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国际国内以及重庆本地影响物价重要因素、重点行业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梳理,据此研判当前和全年物价形势。
2023年,随着重庆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逐渐回归正常,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类消费逐渐回暖,预计2023年重庆CPI将保持温和上涨,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数据显示,2023年年初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信贷大幅增长,印证国内经济开局向好,市场信心提振。
随着各地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落地见效,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带动下游产业加快发展。
此外,综合考虑消费需求恢复传导至生产资料价格的时间差,以及受地缘政治摩擦、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预计2023年重庆PPI将以小幅回落开局,年中开始逐步回升。
一、近五年重庆物价总体运行情况(一)近五年,重庆CPI整体呈温和上涨态势。
2018-2022年重庆CPI分别上涨2.0%、2.7%、2.3%、0.3%、2.1%,年均上涨1.7%,整体呈现温和上涨态势。
2018年,受医疗改革影响,医疗服务价格上涨,加之食品价格由降转涨,带动CPI上涨2.0%。
2019年CPI达到近六年2.7%峰值。
受前期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不足,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加之极端天气影响,蔬菜、水果价格上行,CPI涨势扩大。
2020年CPI保持在“2”时代。
在市委、市政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努力下,全年CPI前高后低,总体上涨2.3%。
2021年CPI高位回落。
随着政府“保供稳价”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市场供应得到保障,食品价格下降4.4%。
但消费需求不振,服务价格仅上涨0.6%,两方面因素影响CPI仅上涨0.3%,为近六年的谷值。
2022年CPI温和上涨。
受俄乌冲突、极端天气、疫情多点频发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上涨5.3%,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4%,两方面带动CPI上涨2.1%。
图1 2018-2022年重庆CPI走势(二)近五年,重庆PPI整体呈先降后升态势。
2018-2022年重庆PPI价格变动幅度保持在合理区间,准确反映市场运行状况。
2018年PPI温和上涨。
2018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增长动能有所放缓,制造业景气程度减弱,全年PPI上涨2.1%。
2019年PPI平稳下降转负。
全球贸易摩擦频发,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需求疲软,全年PPI下降0.2%。
2020年PPI继续下行。
受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影响,工业产品供需两端受到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全年PPI下降0.9%。
2021年PPI恢复性上涨。
随着疫情影响减轻,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多种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下游工业品价格相继走高,全年PPI上涨3.2%。
2022年PPI涨幅持续回落。
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不安,价格“跌宕起伏”,总体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伴随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放缓、国际国内需求减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景气水平较低,各项因素叠加推动PPI涨幅有序回落,全年PPI上涨2.3%。
图2 2018-2022年重庆PPI走势二、2022年至今重庆物价运行情况(一)2022年以来重庆CPI走势。
2022年至今,重庆CPI同比呈前升后降走势。
2022年1-9月,在食品价格同比不断回升的影响下,CPI持续上行,涨幅从1月份的上涨0.6%,扩大至9月份的上涨3.5%,涨幅扩大2.9个百分点,涨幅达到全年最高;10月份以来,随着保供稳价政策不断发力,市场供应充足,食品价格同比涨幅由2022年9月份的14.4%,收窄至2023年1月份6.5%,收窄7.9个百分点,带动CPI涨幅回落至2023年1月的2.2%。
图3 2022年至今重庆CPI走势(二)2022年以来重庆PPI走势2022年至今,重庆PPI呈现前高后低、持续下行态势。
前三季度重庆PPI在临界点以上运行,价格保持上涨,但涨幅整体不断回落。
10月起重庆PPI由涨转降,下降至临界点以下,11月降至2022年以来最低位。
从2022年11月开始,重庆PPI 连续三个月降幅为0.8%,呈现降幅收窄、连续筑底趋势。
图4 2022年至今重庆PPI走势三、2023年重庆CPI走势预判(一)食品价格上行压力不大。
一是保供稳价政策将持续发力。
重庆将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2022年生猪存栏增长1.5%,蔬菜产量增长4.0%,供给总体充裕,对主要农产品保供稳价起到积极作用;二是蔬菜价格涨势或将收窄。
去年受高温干旱及疫情影响,蔬菜价格上涨6.8%,高于近六年3.2%的平均涨幅。
今年以来,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蔬菜生长,疫情影响消除,蔬菜价格波动将恢复至正常年份,保持小幅上涨态势;三是猪肉价格或将出现反弹。
从需求侧来看,餐饮行业复苏和学校等集团消费增加,一定程度对冲节后猪肉消费淡季影响,加上2022年猪肉价格基数较低,预计后期猪肉价格或将出现反弹;四是翘尾因素影响较大。
据测算,2022年对2023年食品价格的翘尾因素影响约3.0个百分点。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或将回落。
一方面,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预计2023年居民收入有所回升,消费场景逐渐回归正常,消费有望逐渐增加。
另一方面,受到海外加息周期的影响,原油、煤炭、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下降趋势,重庆PPI由2022年初的105.2降至2023年初的99.2,PPI的持续走低传导至CPI的工业消费品,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工业消费品价格上升压力。
(三)服务消费回暖或将带动服务价格上涨。
一是随着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有望进一步消退,加之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恢复和扩大消费,跨省出行恢复,旅游、住宿、出行等服务类消费价格或有提振空间。
二是去年受疫情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租赁需求减少,价格下降0.8%,为近6年首次转负。
今年以来,随着地产相关产业链的复苏和市民收入的增长,房地产行业逐步企稳或将拉动房租类价格反弹。
三是企业生产恢复正常,劳动力需求增加,人工成本或将继续上行,带动劳动密集型服务价格上涨。
综合研判,我们初步认为2023年重庆CPI将保持温和上涨,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四)CPI反弹过快的影响。
一是CPI快速上涨抑制消费恢复。
后期如果CPI增速过快,或将增加通货膨胀概率,提高企业和居民的物价预期,造成物价与生产成本的螺旋式上升,抑制消费恢复,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是CPI快速上涨不利于民生。
后期如果CPI增速过快,将推高居民的生活成本,特别是加重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不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四、2023年重庆PPI走势预判在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2023年重庆PPI以小幅回落开局,年中开始逐步回升。
PPI上行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一)国内经济活力开局向好,整体支撑PPI上行。
2023年1月,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新订单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7.0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1月份金融数据。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靠前发力,叠加贷债跷跷板效应和各项稳信贷政策工具驱动,1月份信贷大幅增长,助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主体活力。
实体经济活跃度的增加,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会带动PPI上行,同时有助于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也有利于生产要素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在PPI上行的预期环境中,制造业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企业的投资意愿会更显乐观。
(二)国内消费需求逐步恢复,将从下游支撑PPI上行。
2023年随着经济向好发展,下游需求将向上传导,优先支撑食品、耐用消费品等生活资料价格企稳,并逐步传递至生产资料。
但从历史数据看,传导过程较长,PPI的回暖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房地产市场逐步复苏,中游建材价格将获得一定支撑。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
房地产市场有望由深度回调转为低位企稳,将对生产资料形成一定支撑,特别是建筑材料行业。
随着各地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开始落地见效,中游建材相关生产资料价格将获得一定支撑。
(四)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存在反复可能。
尽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已进入下降通道,但地缘政治风险仍未排除,俄乌冲突、中东地区政治摩擦以及极端天气或灾害都有可能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造成巨幅波动。
综合研判,我们认为2023年1至6月PPI同比大概率持续在临界点附近,并保持缓慢下行或企稳态势,并在6月左右触底;下半年大概率出现小幅上行态势,但是涨幅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