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大纲-第三章 机械制图(二)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与CAD 第2版 第3章 组合体

机械制图与CAD 第2版 第3章  组合体

教学内容
实操演练
总结思考
1 掌握形体分析法绘制组合体三视图 2 学会线面分析法绘制组合体三视图 3 学会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1414
3.2 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
课前导学
教学内容
实操演练
总结思考
一、形体分析法
用于叠加式组合体
1. 视图的选择
先选择主视图,确定主视图一般应符合以下原则: 1)物体自然放置; 2)反映形体特征,也就是在主视图上能清楚地表达组成该组合体的各基本体的形状及它们之
教学内容
实操演练
总结思考
1010
3.1 组合体的分析
课前导学
教学内容
实操演练
总结思考
小结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叠加型、挖切型、综合型
组合体的分析方法
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
表面连接方式
平齐与不平齐、相切与相交
职业素养
学会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观点分析问题
1111
3.1 组合体的分析
课前导学
教学内容
2222
3.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C 目录
1
用于挖切式组合体
对于挖切式组合体,采用线面分析法,即先画出整个形体,然后通过分析切 平面与棱线和体表面的位置关系,做出组合体三视图。
1 . 作图步骤
1)画出整体,如图b所示; 2)用正平面、 水平面切去前上 方的缺口, 如图c所示; 3)用正垂面斜切物体, 如图d所示。
总结思考
1818
3.2 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
5 注重积累,培养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
实操演练
总结思考
33
3.1 组合体的分析
课前导学
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引言: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绘制机械零件与装配图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学生掌握与应用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特编制本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与实践,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 掌握机械图样的绘制方法与技巧;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零件与装配图;4. 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制图。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a. 机械制图的定义与作用;b. 国家标准与图样规范;c. 常用绘图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方法;d. 线条类型与比例尺的选择原则。

2. 机械图样的绘制方法a. 单视图绘制法;b. 正投影与轴测投影;c. 截面与轴测展开。

3. 机械零件图的绘制a. 基础线条的绘制与应用;b. 孔、螺纹、键槽等特征元素的绘制;c. 机械零件的标注与尺寸规定。

4. 机械装配图的绘制a. 机械装配视图的绘制;b. 零件之间的定位与配合关系表示;c. 装配图的标注与尺寸规定。

5.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a. AUTOCAD等软件的基本操作;b. 机械制图软件的应用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与实际绘制训练相结合,加强学生对机械制图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与兴趣,采用分层次教学,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与难度,确保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考核与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实际绘图练习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与准确度。

3. 期末考试: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绘图能力的考核。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a. 《机械制图基础》 - 吴XX,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版。

b. 《机械制图实习教程》- 李XX,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2. 实验室与设备:学校机械制图实验室配备相应的绘图设备与计算机,供学生进行实际绘制与软件操作使用。

机械制图与形位公差培训教材课件

机械制图与形位公差培训教材课件
区域.
Meaning
定义与标注
➢直线度(Straightness) ➢定 义: 实际被测要素(线要素)对理想直线的允
许变动.
➢公差带: 如图所示直线度公差带是直径为直线度
公差值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直线度公差可以有几种不同
形状的公差带.
Meaning
定义与标注
➢圆度(Circularity/Roundness ) ➢定 义: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圆的允许变动. ➢公差带: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圆度公差值的
投影法
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 得到图形的方法。 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种; 中心投影法:投射线汇交一点的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又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斜投影法: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 正投影法: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
投影法
投影法
面 (中心线.轴线)与基准中心要素(中心平面. 中心线或轴线)重合的两平行平面(或两平行直 线)之间的区域.
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 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 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 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 还有其它三个视图(仰视、右视、后视)不是很常用。 故三视图就是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总称。
三视图的画法分类
三视图分两种画法,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也称第三 角投影法和第一角投影法。
Meaning
机械制图与形位公差培训教材(PPT49页)培 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 ppt教 程管理 课件教 程ppt
定义与标注
➢全跳动(Total Runout) ➢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回转面的

机械制图-三视图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机械制图-三视图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形体之间一般有轮廓线分界
⒉ 回转体与平面体叠加
⒊ 平面体与平面体叠加
两体表面共面时,中间无分界线。
底板和立板右侧面共面叠加 肋板与底板和立板前后对称叠加
底板
立板
肋板
例:画出所给叠加体的三视图。
⑴ 分解形体,弄清它们的叠加方式。
二、简单叠加体的画图方法
①底板
⑵ 逐块画三视图并分析表面过渡关系。
圆柱面的俯视图积聚成一个圆,在另两个视图上分别以两个方向的轮廓素线的投影表示。
三、回转体的三视图
1.圆柱体
⑵ 圆柱体的三视图
圆柱面上与轴线平行的任一直线称为圆柱面的素线。
⑴ 圆柱体的组成
由圆柱面和两个底面组成。
圆柱面是由直线AA1绕与它平行的轴线OO1旋转而成。
直线AA1称为母线。
2.2 三视图
一般只用一个方向的投影来表达三维形体是不确定的,如下图所示。为了用平面图形准确表达一个三维形体的结构,需将三维形体向几个方向投影。工程上采用三视图来表达三维形体。
2.3.1三面投影体系及三视图的形成
一、三视图的形成
设立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平面,构成三面投影体系。这三个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分角,(GB4458.1–84)规定:采用第一角投影法,
( )
a c
c
重影点:
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为一点时,则称此两点为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a
a
c
被挡住的投影加( )
A、C为H面的重影点
2)直线在三个投影面中的投影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两点的投影用直线连接,就得到直线在该投影面中的投影。 直线的投影特性取决于直线与三个投影面间的相对位置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学时:128学分:8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全日制编制:制图教研室审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日期:2011年8月教学内容及质量标准备注1.素质训练国家标准1.理解《机械制图》、《技术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绘图技能绘图工具仪器使用1.熟练掌握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基础练习线型练习1.掌握线型的类型和应用;●2.掌握图线的画法;●3.理解《机械制图》、《技术制图》的要求。

○4. 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画法1.熟练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2.熟练掌握常见平面图形尺寸分析与形线段分析的方法;●3.熟练掌握常见平面图的绘图方法与步骤。

●5.正投影基础投影法及点线面的应用1.了解投影法的概念与分类;●2.掌握点的标记及投影规律;●3.掌握直线的投影及特性;●4.掌握平面的投影及特性。

●4.掌握线面上点的投影作图方法●形体三视图的画法1.掌握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投影面展开摊平的方法;●2.熟练掌握三视图间的对应关系;●3.熟练掌握三视图画法。

●几何体三视图画法1.掌握平面立体(棱柱、棱锥)三视图的画法;●2.掌握回转体(圆柱、圆锥、圆球)三视图的画法。

●基本表面上取点的方法1.掌握平面几何体表面取点的作图方法;●2.掌握回转体体表面取点的作图方法。

●6. 典型叠加式组合体画法及应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1.掌握形体分析法;●2.掌握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3.掌握相贯线(两圆柱正交)的作图方法。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1.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作图方法、步骤。

●●工程标注与识读方法1.掌握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2.掌握几何体尺寸注法;●3.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注法;●4.掌握识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步骤。

●7. 典型切割式组合体画法及应用截交线概念及圆柱开槽、切口画法1.了解截交线的概念;●2.理解截交线的性质;●3.熟练掌握圆柱开槽、切口的作图画法;●4.掌握圆锥、圆球开槽、切口的作图画法。

机械制图课程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使其能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为日后的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技能,包括标准符号的运用、尺寸标注的方法等;3. 能够绘制常见机械零件的制图,如轴、齿轮等;4. 能够读懂和理解机械零件的图纸,并进行相应的加工和装配。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1.1 机械制图的定义和分类1.2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则及标准1.3 机械制图常用图形符号2. 绘制机械零件制图2.1 标准零件的制图要求和方法2.2 常见机械零件的制图,如轴、螺纹、键槽等2.3 三维制图软件的应用3. 机械装配图的绘制3.1 装配图的基本要素和规范3.2 装配图的绘制方法3.3 装配图与工程实践的联系和应用4. 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4.1 工程图学基础4.2 CAD软件的应用4.3 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授课讲解:通过授课讲解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和技能;2. 实践操作: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图的制作等实践操作;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机械制图知识的理解;4. 课外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2. 课程作业:完成规定的绘图作业和实践操作任务;3.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机械制图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六、参考教材1. 石万鹏,机械制图与制图软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 蔡光明,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3. 王金城,机械制图,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学期的长度和教学进度要求,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发布。

八、课程总结通过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将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提高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图的制作能力,为将来的工程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机械制图与识图基础知识培训

机械制图与识图基础知识培训
描深后,再进行一次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描深时的笔误,而且还能发现描 深前的错误。
.
68
三视图绘制实例
例1:求作轴承座的三视图 ● 形体分析 — 分块(基本体)。
凸台 支撑板
为相交
圆筒
组合方式:底版、支撑板、肋板、为叠加,
支撑板、与圆筒为相切, 圆筒与肋板左、右侧面为相交,
.
底板
肋板
69
例1:求作轴承座的三视图.源自74练一练:画出上图
.
的三视图75
例1. 图中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D )
.
76
例2. 将图所示的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90°)绕斜边AB 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下面四个图形中的 _____B________
.
77
例3. 下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B )
三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 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符合如下原则:
位置: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
85
三、机械识图基础
• 机件的表达方法 • 组合体读图方法 • 常用零件图的表达 • 零件图的识图 • 装配图的识图
.
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1:1的比例,以便使图样直 接反映机件的实际大小。对于大而简单的机件一般采用缩小比 例;对于小而复杂的机件一般采用放大比例。
但在标注尺寸时,一律标注机件的实际尺寸,并在标题栏的
“比例”一栏中填写所选用的比. 例值。
14
R20
比例为 1:1 R20
比例的使用
Ø20 50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与CAD》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与 CAD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 总体目标本课程是智能创造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 创造能力的近机类公共基础课程。

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 是工程技术 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

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 生的制图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 构形设计能力以及认真细致塌实的工程师素质。

通过课程的 学习, 达到对学生四种能力—— 即工程设计表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 设计创新能力、 工程 实践能力, 一种素质—— 即包括培养发散思维习惯、工程综合素质、质量与标准意识、设计 审美意识、工作责任心的培养。

为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 自信心的培养;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掌握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日常作业严格要求,养成对工程问题一丝不苟的作风。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学习和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目标 2: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能够清晰完整的标注尺寸。

课程目标 3:培养绘制、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 三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对应毕业要求对应课程内容课程子目标课程目标Mechanical Drawing and CAD大类基础课程3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代码 IMEE1004授课对象 智能创造工程学 时 72英文名称课程性质学 分指定教材三、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支撑教学目标 1 )1.教学目标:1) 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资料。

2) 了解平行正投影特点,掌握三视图的基本投影方法 2.教学重难点:了解平行正投影特点,掌握三视图的基本投影方法3.教学内容1 ) 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学习目的和方法2 ) 投影的方法及其分类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第三章 立体第四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第三章 立体第四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 第六章零件常用表达方法第七章零件连接和常用零件的表示方法 第八章零件图 第九章装配图毕业要求 3 设计/开辟解决 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分析、 设计、集成 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满足 特定需求的智能工厂和制 造流程, 并能够在设计环节 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 会、健康、安全、法律、文 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大纲-第三章机械制图(二)
第四节常用零部件的规定画法
一、螺纹的规定画法
1.外螺纹国标规定,螺纹的牙顶(大径)及螺纹终止线用粗实线表示,牙底(小径)用细实线表示,在平行于螺杆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中,螺杆的倒角或倒圆部分也应画出;在垂直于螺纹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中,表示牙底的细实线圆只画约3/4圈,此时螺纹的倒角规定省略不画,如图3-11。

图3-11 外螺纹的画法
2.内螺纹图3-12是内螺纹的画法。

剖开表示时[图3-12(a)],牙底(大径)为细实线,牙顶(小径)及螺纹终止线为粗实线.不剖开表示时[图3-12(b)],牙底、牙顶和螺纹中指线皆为虚线。

在垂直于螺纹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中,牙底仍画成约为3/4圈的细实线,并规定螺纹孔的倒角也省略不画。

图3-12 内螺纹的画法
绘制不穿通的螺孔时,一般应将钻孔深度和螺纹部分的深度分别画出,如图3-13(a)。

当需要表示螺纹收尾时,螺尾部分的牙底用与轴线成30°的细实线表示,如图3-13(b)。

图3-13(c)示出螺纹孔中相贯线的画法。

图3-13
3.内、外螺纹连接的画法图3-14表示装配在一起的内、外螺纹连接的画法。

国标规定,在剖视图中表示螺纹连接时,其旋合部分应按外螺纹的画法表示,其余部分仍按各自的画法表示。

图3-14 螺纹连接的画法
4.非标准螺纹的画法画非标准牙型的螺纹时,应画出螺纹牙型,并标注出所需的尺寸及有关要求,如图3-15。

图 3-15 非标准螺纹的画法
二、齿轮的画法
1.圆柱齿轮的画法
(1)单个圆柱齿轮的画法(图3-16) 按国标规定,在垂直于齿轮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上不必剖开,而将齿顶圆、齿根圆和分度圆分别用粗实线、细实线、细点划线画出。

另一视图一般是画成剖视,而轮齿规定不剖,并用粗实线表示齿顶线和齿根线;用细点划线表示分度线,如图3-16(a);若为斜齿或人字齿,则该视图可画成半剖视或局部剖视,并用三条细实线表示轮齿的方向,如图3-16(b)(c)。

图3-16 圆柱齿轮的画法
在齿轮工作图中,除具有一般零件工作图的内容外,齿顶圆直径、分度圆直径及有关齿轮的基本尺寸必须直接标出,齿根圆直径规定不标;并在图样右上角的参数表中,注写模数、齿数等基本参数。

图3-17 圆柱齿轮啮合的画法
(2)圆柱齿轮的啮合画法两个相互啮合的圆柱齿轮,在垂直圆柱齿轮轴线的投影面的视图中,捏合区内的齿顶圆均用粗实线绘制,如图3-17(a)。

有时也可省略,如图3-17(d)。

用细点划线画出相切的两节圆。

两齿根圆用细实线画出,也可省略不画。

在另一视图中,若取剖视,则如图3-17(b),其中有一齿顶线画成虚线,也可省略不画。

若画外形图时,如图3-17(c),啮合区的齿顶线不需画出,节线用粗实线绘制,其他处的节线仍用细点划线绘制。

2.圆锥齿轮的画法
(1)单个锥齿轮的画法锥齿轮的画法与圆柱齿轮的画法基本相同。

主视图多用全剖视。

端视图中大端、小端的顶圆用粗实线画出、大端分度圆用点划线画出,齿根圆和小端分度圆规定不画,如图3-18所示。

图3-18 锥齿轮画法图3-19 锥齿轮轮齿的画法
图3-19为根据大端模数m,齿数z和节锥角δ′画轮齿部分的作图步骤和画法。

图3-20 锥齿轮啮合的画法
(2)啮合画法锥齿轮啮合时,两轮的齿顶交于一点,节锥相切,轴线夹角
ψ常见的为90°,主视图一般取全剖视。

当已知m、z
1、z
2
和ψ时,即可按图3-20
作图。

3. 蜗杆、蜗轮的画法
(1)单个螺杆、蜗轮的画法画蜗杆时,必须知道齿形各部分的尺寸,画法如图3-21。

蜗轮的画法如图3-22所示。

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只画分度圆和外圆,齿顶圆和齿根圆可省略不画。

图3-21 蜗轮的画法
图3-22 蜗轮的画法
(2)蜗杆、蜗轮啮合画法图3-23为蜗杆、蜗轮啮合的画法。

在蜗杆为圆
的视图上,蜗轮与蜗杆投影重叠的部分,只画蜗杆的投影;而在蜗轮为圆的视图上,啮合区内蜗杆的节线与蜗轮的节圆是相切的。

图3-22 蜗杆、蜗轮啮合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