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设计引导》
图书馆建筑设计说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院图书馆改扩建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1 设计依据1.1.1. 业主提供的工程基地的地形图和规划设计条件1.1.2.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与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之——房屋建筑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1.2 工程概况◆ 1.2.1. 本方案位于位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之内(长沙校区西园),北侧与玉兰路相望,东侧为教学楼,南侧规划中的综合实验楼,西侧为办公楼。
西园图书馆改扩建建设项目,是在旧址上将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并拆除毗邻的办公楼建筑用以扩建部分场馆,新老建筑需有机结合,拟新建图书馆为一座9层的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7492.8㎡,其中新建面积11120㎡,保留面积6372.8㎡。
◆ 1.2.2. 设计宗旨:◆通过对工程自身因素和周边环境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的设计目标:◆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出合理方便的功能流线,形成丰富而有序的空间感和良好的形体视觉效果,使本工程成为校园内具有鲜明特色的智能化学习阅览大楼。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设计,使图书馆成为校园内一个具有良好景观视野且宜人的学习、阅览场所。
摆脱图书馆惯有的单调沉闷的氛围。
另外新老建筑的有效结合也是本次设计要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我们希望能通过本次设计,对校园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使图书馆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超前性,其造型新颖别致,个性开朗而温馨,大气却又不失雅致。
◆在满足国家及当地有关规范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适用双收益。
第二章总平面及建筑设计一、概述本项目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建设项目,其鲜明的地域环境在城市规划、校园规划中具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本项目将成为校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二、区位分析●位置重要随着高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图书馆将成为具有多功能空间、优良景观空间和交往空间的校园建筑新名片,将进一步推动校园建设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完整版)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某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二)建设地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园内(三)项目概述学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62万册。
建筑面积为1hm2。
(四)用地概况该项目位于校园内,居校园新建教学楼旁。
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靠近学生生活区,图书馆选址地段为山地地形,用地面积约7600m2。
(五)规划设计要求1、规划建筑依据城市技术管理规定相关条例进行退让。
2、建筑覆盖率不得大于70%。
3、规划建筑高度不得大于24m,以二至五层为宜。
4、做好场地的环境设计,做好交通人流组织设计,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
5、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形式规整。
6、做好无障碍设计。
(六)建筑组成及设计要求1、书库区 3000 m2(1)基本书库1400 m2(320册/ m2)计40万册;(2)报刊库1600 m2(156册/ m2)计22万册。
2、阅览区 3500 m2(1)综合期刊阅览室;(2)专业期刊阅览室;(3)中文图书室;(4)外文图书室;(5)参考阅览室2;(6)电子文献阅览室;(7)教师研究室12间;(8)学生自修室2间。
3、采编区及办公区 520 m2(1)采购20 m2;(2)中文编目60 m2;(3)外文编目60 m2;(4)装订40 m2;(5)馆长40 m2;(6)办公2X40 m2;(7)接待兼会议80 m2;(8)监控中心80 m2;(9)保安20 m2;(10)储藏40 m2。
4、读者服务区 1260 m2(1)出纳目录厅500 m2;(2)报告厅450 m2(含声光控制室、报告人休息室);(3)新书展览;(4)读者服务部;(5)书店;5、公共辅助部分 1720m2包括各功能组成部分的水平与垂直交通面积、卫生间和其它必要面积。
以上各面积均以轴线计,总建筑面积为 1 hm2,允许面积误差增减1000 m2(士10%)。
《图书馆建筑设计》课件

休闲区设计
休闲区是供读者休息 、交流和放松的场所 ,应提供多样化的设 施和服务。
休闲区应营造轻松、 愉悦的氛围,满足不 同读者的需求。
设计时应考虑咖啡厅 、休息室、阅读角等 设施的布局和适度 。
其他功能区设计
其他功能区包括行政管理区、技术服务区、报告厅等,根据图书馆的具体需求进行 设计。
设计时应考虑各功能区的独立性和相互联系,以及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窗户设计
窗户的大小、位置和形状 应与立面整体设计相协调 ,同时考虑采光和通风的 需求。
立面材料
选择与外观材料相协调的 立面材料,保持整体统一 性。
建筑风格与文化元素
地域特色
考虑当地的文化、气候、历史背景等元素,使图书馆建筑融入当 地环境。
文化元素
将图书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如采用具有象征意 义的符号或图案。
现代与传统元素的结合
在保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打造具 有时代感的图书馆建筑。
PART 05
图书馆建筑的可持续性与 绿色设计
可持续性设计理念
尊重自然
在图书馆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尊 重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土地、水 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
染。
节约资源
通过优化设计,减少建筑材料和 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适应气候变化
图书馆建筑应具备适应气候变化 的能力,采取适当的节能、隔热 、通风等措施,提高建筑的舒适
度和节能效果。
绿色建筑材料与技术
使用可再生材料
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回收 利用的建筑材料,如木质 、竹质等,减少对有限木 材的依赖。
高效节能技术
采用高效隔热、保温材料 ,以及节能型空调、照明 等设备,降低建筑能耗。
图书馆设计规范

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3.1.2 馆址应选择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 安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有利的地 段。 3.1.3 馆址与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 强电磁波干扰等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有关 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3.1.4 图书馆宜独立建造。当与其它建筑合建 时,必须满足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 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人口。
4.5.3 寄存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置应在读者出入口附 近; 2 可按阅览座位的25%确定存物柜数量,每个存物柜占使 用面积按0.15~0.20m2计算; 3寄存处的出入口宜与读者主出 入口分开。
建筑设计 图书馆设计规范
4.5 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
4.5.4 陈列厅(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类图书馆应有陈列 空间。可根据规模、使用要求分别设置新书陈列厅(室)、专题 陈列室或书刊图片展览处; 2 门厅、休息处、走廊兼作陈列空 间时,不应影响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 3 陈列室应采光均匀, 防止阳光直射和眩光。
建筑设计 图书馆设计规范
4.4 目录检索、出纳空间
4.4.4 目录柜组合高度:成人使用者,不宜大于1.50m少年儿童 使用者,不宜大于1.30m. 4.4.5 目录检索空间内采用计算机检索时,每台微机所占用的使 用面积按2.00m2计算。计算机检索台的高度宜为 0.78~0.80m . 4.4.6 目录检索空间中目录柜所占用的面积可按 本规范附录C所列公式计算。 4.4.7 中心(总)出纳台应毗邻基本书库设置。出纳台与基本书 库之间的通道不应设置踏步;当高差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坡度不 大于1:8的坡道。出纳台通往库房的门,净宽不应小于1.40m,并 不得设置门坎,门外1.40m范围内应平坦无障碍物。平开防火门 应向出纳台方向开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分为基本书库、特藏书库、密集书库和阅览室藏书四种形式,藏书、借书、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阅览室毗邻。
建筑设计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多为7.50m×7.50m或7.20m×7.20m。
因地制宜的选用6.00m×6.00m或6.60m×6.60m等柱网的实例,也可供设计者参考。
双面藏书时,标准书架尺寸定为1000mm×450mm,开架藏书按6层计,闭架按7层计书架宜垂直于开窗的外墙布置。
书库采用竖向条形窗时,应对正行道并允许书架档头靠墙,书架连续档数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及表4.2.4-1的规定。
书库采用横向条形窗,其窗宽大于书架之间的行道宽度时,书架档头不得靠墙,书(报刊)架与外墙之间应留有通道,其尺寸应符合本规范表4.2.4-2的规定。
珍善本书库应单独设置。
缩微、视听、电子出版物等非书资料应按使用方式确定存放位置,这些文献资料应设特藏书库收藏、保管。
书库库区可设工作人员更衣室、清洁室和专用厕所,但不得设在书库内。
书库、阅览室藏书区净高不得小于2.40m。
当有梁或管线时,其底面净高不宜小于2.30m;采用积层书架的书库结构梁(或管线)底面之净高不得小于4.70m。
书库内工作人员专用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80m,坡度不应大于45度,并应采取防滑措施。
书库内不宜采用螺旋扶梯。
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至少有一套书刊提升设备。
四层及四层以上不宜少于两套。
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除应有提升设备外,宜另设专用货梯。
书库的提升设备在每层均应有层面显示装置。
书库与阅览区的楼、地面宜采用同一标高。
《图书馆建筑设计》PPT课件

• 关于艺术性与实验性: 超越建筑本身的功能价值
• 侧重与均衡:
平衡创造与实现的“适度”
• 设计要点:
功能
环境
技术
个性
民族、地域
3-2
肯尼迪图书馆
美国俄亥俄州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法国国家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
1.图书馆建筑发展概述 2.图书馆设计要求 3.图书馆建筑的造型设计
4.优秀学生作业展示
• 从这个世纪开始,西方国家的图书馆建筑,在规模上更超越 了以前的历史时代。“在平面布局上首先开始突破了房间的 固定分隔;并以大柱网、大空间适应了使用上调整互换的灵 活性;其次是开始采用了“藏阅合一”的管理方式,大量实 行开架借阅,促使传统式截然分隔的“三大空间”解体,基 本书库大大压缩或根本取消” 。以后经过遂步完善,形成了 “模数式图书馆”的设计模式。
• 采光和照明 • 通风和空调 • 噪声控制 • 防火 • 防紫外线
美国菲尼克斯中央图书馆
•图书馆东西两侧覆盖弧 形波纹状钢板,隔离强烈 的阳光; •南端阅览室采光玻璃表 面设计了无数格栅百叶窗, 可调控; •北端阅览室采光玻璃表 面安装呈一定角度排列的 帆形织物,用以控制反射 光线。 •顶层阅览室每个柱头顶 端开圆形天窗辅助采光 •利用生动多变的自然光 线营造宜人的气氛
• 15世纪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掀起产业革命;当时 活字印刷书籍的大量普及、图书馆藏书倍增、促使图书馆 正式向公众开放。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圆形屋顶下设中央大 厅的屋筑构造形式。在空间形式上依然比较单一。给人如 入知识宝殿的感觉。
2-2 • 19世纪中期,公立图书馆采用闭架管理,建筑按功能划分为
• 70年代后期,以读者为主,开架阅览、进库借阅。最大限度地缩短读者与 知识载体的距离。
修订《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提高图书馆建筑抗震设计要求——来自汶川地震的思考

化 , 其是 图书馆管 理模 式 由“ 尤 以藏 为 主 ” 的闭架 管
理模式 转 向 “ 以用 为主 ” 的开架 管 理 模 式 , 以及 以计
坏, 有效 地 保 护 了 人 民 的 生 命 安 全 。 说 明 我 国 在 17 9 6年 唐 山地 震后 , 设 部做 出房 屋从 6度 开 始抗 建 震设 防 和按 高 于 设 防 烈 度 一 度 的 “ 大震 ” 倒 塌 的 不
编 制 图书馆 建筑设 计 规 范 , 并决 定 由 中 国建 筑 西北 设 计 院牵头 , 联合 陕 西省 图书 馆等 四单 位共 同编 制 。
关 , 高建 筑 的抗震 设计 要 求 已成 必 然 。作 为 图书 提 馆建筑设 计 总 准则 、 章 程 的 《 书 馆 建 筑 设 计 规 总 图 范》 明确 提 出 图 书馆 建 筑 的 抗 震 设 计 要 求 , 憾 应 遗 的是其 对 此并 未涉 及 , 因此需 要对 其加 以科 学 、 合理 的修订 , 以适应 图书 馆事业 的发展 。
[ 关键词 ] 图书馆建筑 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抗 震设计
[ 中图分类号 ] G 5 . 1 T 2 2 3 2 89 :U 4 .
[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 图书 馆 的小高 潮 。为 了适应 图书馆建 筑设 计工 作
的需要 , 保证 图 书馆 建 筑 设 计 的质 量 ,9 3年 城 乡 18
参 照有关 国际标 准 和 国外 先进 标 准 , 在 广 泛 征 求 并
图书馆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l总则1.0.1为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及各类专门图书馆等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图书馆建筑必须满足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安全防护等功能要求,并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1.0.4图书馆建筑设计应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适应现代化服务的要求,并力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
1.0.5图书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0.2高等学校图书馆College Library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2.0.3科学研究图书馆Research Institutionl。
lbrary具有馆藏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2.0.4专门图书馆Sneciall。
lbrary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2.0.5普通阅览室General Reading Room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2.0.6特种阅览室SPecial Reading Room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
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1.5 90年代以后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概念变化:
“书籍的百货公司”—情报信息中心
以藏为主走向藏用结合,以用为主。
管理变化:
闭架走向开架—人书靠近,
读者自我服务与馆员服务结合。
空间变化:
灵活开放,开间、层高、荷载统一。
一线藏书向多线藏书。
职能变化:
综合服务空间(影视、会议、文化)
藏书量50万册以下。 藏书量50~150万册。 藏书量150万册以上。
3. 图书馆设计的基本要求
3.1 基地要求 a. 地点适中,交通方便。公共图书馆应符合当地城镇及文化建
筑的网点布局。 b. 环境安静、场地干燥、排水流畅。 c. 注意日照及自然通风条件,建设地段应尽可能使建筑物有良
好的朝向。 d. 远离易燃易爆物、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 e. 留有必要的扩建余地,以便发展。
3. 图书馆设计的基本要求
3.2 布局原则
a. 灵活。图书馆藏、阅各空间的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均 应有较大的灵活性,除电梯、楼梯、厕所等设备用房分隔固 定外,其它空间应能适应自由布局和变换。
b. 紧凑。建筑布局应紧凑有条理,科学地安排编、藏、借阅之 间的运行线路,使读者、工作人员和书刊运输路线便捷通畅 ,互不干扰。
《图书馆建筑设计引导 》
2020/8/10
图书馆建筑设计引导
1. 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2. 图书馆的分类及规模确定 3. 图书馆设计的基本要求 4. 图书馆的组成关系
5. 阅览室 6. 书库
7. 目录厅 8. 出纳台 9. 报告厅 10. 公共用房
1. 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1. 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1.1 早期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Library
【科学研究图书馆】 Research Institution library
❖ 具有馆藏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 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 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专门图书馆】 Special library
「二类」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
a、专业图书馆; b、综合图书馆。
「三类」高等院校图书馆
a、学院图书馆; b、科系图书馆。
「四类」中小学图书馆
a、中学图书馆; b、小学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Public Library
❖ 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 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 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 样。
3. 图书馆设计的基本要求
3.2 布局原则 c. 舒适。改善阅览环境,有令人愉快、舒适安静的气氛,考虑
现代化技术服务设施,提高图书的使用率。 d. 稳定。要保持图书馆环境的稳定性,室内有合适的温、湿度
,杜绝外界空气污染,以便持久、妥善地保存图书资料。 e. 经济。在图书馆和开展图书业务的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
图书馆最初的作用: 保存文献。
管理特点:
以藏为主,藏阅合一。
空间特点:
以阅览室为中心。
1. 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1.2 中世纪的图书馆
① 修道院图书馆、大学图书馆
管理特点:
以藏为主,藏阅合一。
图书制作材料:
羊皮纸(parchment)。
② 文艺复兴时期图书馆 向公众开放。
空间特点:
中心大厅式图书馆,
孕育着管理方式的变革。
要讲求经济效益,节约基建、能源及运行费用。
4. 图书馆的组成关系
4.1 功能要求 (1)外借 (2)内阅 (3)藏书 (4)内务
4. 图书馆的组成关系
4.2 流线要求 (1)读者流线 (2)书籍流线 (3)工作人员流线
4. 图书馆的组成关系
4.3 功能关系图解 (1)一般中小型图书馆的组成关系图
建国后 -----北大图书馆(水平分区,垂直分层)
功能固定,不同结构,
闭架管理,缺灵活性。
发展
-----中小图书馆的探索(南铁医图书馆)
布局紧凑、柱网整齐、使用灵活
南京藏经楼(孙中山纪念馆 )
天一阁藏书楼
清末京师图书馆ຫໍສະໝຸດ 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 北京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老馆)
5. 阅览室
5.2 各类阅览室图解 (1)一般阅览室
(2)报刊阅览室
❖ 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 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2. 图书馆的分类及规模确定
2.2 规模确定
(1) 基本参数
① 藏书量 ② 阅览席等
(2) 辅助因素
① 馆的性质 ② 管理方式等
2. 图书馆的分类及规模确定
2.3 规模标准
(1)小型图书馆: (2)中型图书馆: (3)大型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
1. 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1.3 近现代图书馆
美国巴尔的摩公共图书馆:灵活空间、开敞布局,
模数式图书馆的雏形。
管理特点:
藏阅并重,藏阅分离。
1. 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1.4 我国图书馆发展概况
古代
-----藏经楼
近代
-----旧北图(中西合璧,仿木结构)
(2)一般大型图书馆的组成关系图
4. 图书馆的组成关系
4.4 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布局
4. 图书馆的组成关系
4.5 现代图书馆的特点
5. 阅览室
5.1 阅览室分类 ❖ 阅览室可以按使用要求、专业
、书形、读者等进行分类。
【阅览室按使用要求的基本分类】
1)普通阅览室 General Reading Room ❖ 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
社会交流空间
继续教育中心—“人民永恒的学校”
2. 图书馆的分类及规模确定
2.1 分类依据 ❖ 按 性质、规模、任务、服务对象、管理方式 等划分。
「一类」公共图书馆
a、国家图书馆; b、省(市)自治区图书馆; c、县(市)自治区图书馆; d、区图书馆; e、基层(街道、厂矿、企业)图书馆; f、少年儿童图书馆。
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2)特种阅览室 Special Reading Room ❖ 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 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对建 筑设计有特殊要求。 3)开架阅览室 Open Stack Reading Room ❖ 藏书和阅览在同一空间中,允许读者自行取阅图书资料的阅 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