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谱
最全颜姓详解!颜家人速度收藏!

最全颜姓详解!颜家人速度收藏!颜小编颜氏家族颜的名义及图腾颜,即印堂,两眉之间的地方。
颜由彦与页组成。
页,是指人的头,在甲骨文中与首字相近,作为部首以表示人的头脸。
彦,本意是贤士,才德出众,具有文采,受到人们称赞的意思。
颜,又专指面部、脸容表情的丰富,引申出了色彩众多、步步发展、显著的含义。
往往成为人名、字,以及地名的用字。
左侧:依山伴水而居,乐山之和谐、乐川之搏击、自强不息。
右侧:尊鸟敬龙图腾,秉炎黄精神、传颜氏文化、厚德载物。
整体:以古为鉴、三省吾身。
颜姓起源一、曹姓(这一支主要奉曹夷父及其后人颜回为始祖)源于曹姓,陆终之后。
据《陈留风俗传》、及《通志·氏族略》等载,出自古邾国国君曹夷父(曹甫,字伯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第一个以颜为姓的人是夷甫的次子小邾国国君颜友。
据有关史料记载,陆终生六子:长子昆吾,封国在卫;次子参胡,封国在韩;三子彭祖,封国在徐;四子会人,封国在郑;五子晏安,封国在邾;六子季连,封国在楚。
五子晏安以曹为姓,历经唐虞、夏、商诸代,传承情况缺乏史料记载。
商亡,周兴。
周武王统一天下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大举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措施,封古邾国晏安的后裔侠为邾子,其封国北邻鲁国,占有今邹城、滕州、费县西部、济宁、鱼台东部的土地。
侠生辉,辉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夷父(亦作“甫”),夷父,字伯颜。
从邾国的宗子曹侠经过七代传到了夷父。
此时姬姓鲁国从伯禽起君位已传六代十君,在位的君主为鲁懿公姬戏,懿公戏是鲁武公的次子,因受周宣王静的偏爱,立为鲁君。
鲁懿公九年(公元前807年),鲁武公长子姬括的儿子伯御策动鲁人攻杀鲁懿公,伯御自立为鲁君。
伯御在位十一年。
后来,周宣王举兵伐鲁,杀了伯御,拥立姬戏的弟弟称为鲁国国君,即鲁孝公。
周天子宣王姬静举兵讨伐自立为鲁君的伯御时,与鲁国相邻的邾国接受周宣王的命令,协助王师讨伐伯御成功。
周宣王因邾国国君夷父伯颜有功于周王室,于是赐夷父为公爵,故而在《春秋公羊传》中称他为颜公。
孔、孟、曾、颜家谱由来

孔、孟、曾、颜家谱由来
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
界只有一种家谱的。
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
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
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
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
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
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子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敏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颜氏族谱大城子支谱绪论

颜氏族谱大城子支谱绪论我颜氏子孙本系源于古鲁曲阜。
先祖考证,乃春秋时颜路之子,名回,字子渊,为复圣一代。
自始之后,朝朝迁徙,代代分明,皆修谱之功也。
郯邑颜氏之谱几经战乱,多数被毁坏,此谱传至大城子,是我先高祖崇泰公抄录并加序而储之。
后至七十四代时,有振贵公秘藏之于家壁间;至民国己卯年,即公元一九三七年,遭张匪思俭之乱,村人族众奔逃他乡,村内财物尽刮一空,匪徒掘壁焚室,将我族谱抛至街面,数日后族众归村复得之,幸哉!启卷细阅,内失一页,即六十九代七公之名讳,由此后者不知其祖名讳甚忧之。
在斯时,有堂祖振祥、堂伯承杰和堂兄景泰共议之,忽思南高庄张某甚通祝由之术,于是登门拜请,邀至景泰家中,置案焚香,祝求于先祖崇泰公。
先祖于几案之上画出七字,众皆不识,遂将字样描绘请文人辨认,确是:兴、隆、昌、盛、祁、鄂、郢,众才实定焉。
由此,七公之名讳后得明于谱册。
为溯本源于正大,犉祖祀而不减,既慰七公在天之灵于久安,亦明名垂之于后载。
此乃功于堂祖振祥、堂兄景泰之苦衷也。
谱不修不明,宗不系则乱。
当简断篇章之时,以爰有补缺之笔,统宗族之散佚,详支系于源本,修文献表彰祖德,序嫡庶于不紊,使后世子孙既识先公大贤之由来,复知后继统之由正,家乘亦有可考,世代分明焉。
自古以来,国有史、州有志、族有谱,为中华民族三大文献。
谱也,纪姓氏之源,以及迁徙、定居宗支、众寡、兴败、盛衰、族规、家训、官衔封谥、时政变迁、婚姻状况、皆录于谱,为后世子孙观。
大城子颜氏宗族自我先祖伯仁公迁来定居传至于今十余代也。
族众一百五十余户,孙近七百人,旺育优发可谓盛也。
伯仁公有三子,曰光蕴、光籍、光远。
光蕴公居郯城,光籍公居高大,光远公居大城子。
光远娶胡氏生二子,曰绍儒、绍僧。
绍儒公有四子,曰懋兴、懋隆、懋昌、懋盛。
懋兴公一子崇祯,懋隆公一子崇祎,懋昌公无传,懋盛公一子崇祥亦无传。
懋兴、懋隆二公有传,至七十六代时是二十五户,二百五十余人。
绍僧公有三子,曰懋祁、懋鄂、懋郢。
百家姓颜姓姓氏源流

百家姓颜姓姓氏源流颜姓,中国姓氏之一。
源出有三:出自曹姓,出自姬姓,他族改姓而来。
始祖是颜回。
名人有颜廷利、颜文斌、颜真卿、颜德明等。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颜姓姓氏源流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颜姓姓氏源流颜姓源出有三:1、源于西周,出自曹姓,陆终之后。
据《陈留风俗传》、《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玄孙陆终,陆终生有六子,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一)。
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建立邾国,为鲁附庸。
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
邾国被楚国灭掉后,颜公的支庶子孙有人以祖父的字为姓,称颜姓。
2、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鲁国公族,是周公旦伯禽之后。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公的长子鲁侯伯禽被封于鲁。
伯禽的子孙有人被封在颜邑,遂以封邑为姓,称颜姓。
孔子的母亲徵在就是鲁国颜氏之女。
3、他族改姓而来。
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改单姓颜;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今台湾省土著、毛难,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颜姓迁徙分布颜姓主源两支均发祥于今山东省境内。
先秦时期,颜姓主要在齐鲁大地繁衍,但此时已有颜姓人入居河南,如据史载,周哀公二十七年,陈国因颜涿聚死于隰之役,原采邑由其子颜晋继承。
西汉时,颜姓人有济南亭长后迁九卿的颜异,有官至齐郡太守丞的鲁国薛(今山东省薛城)人颜安乐,可见此际颜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一带。
东汉时有楚人颜忠,说明此期已有颜姓人徙居今湖北省境。
魏晋南北朝时,世居在琅琊、东鲁一带的颜姓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动荡不安而受影响,反而高官不断,族大人众,并发展成为颜姓琅琊、鲁国郡望。
隋代以前,一支颜姓由琅琊临沂入迁关中,到了唐代,此支颜姓下传至颜师古(颜回三十七代孙)时,开始发达昌盛起来,其子辈颜昭甫,孙辈颜元孙、颜惟贞,曾孙辈颜杲卿、颜真卿、颜旭卿,颜曜卿,玄孙辈颜、颜君页、颜禺页、颜岂页,均有名于当世,或仕宦当朝,或书法造诣精深,或两者皆备,其中颜真卿更是大名鼎鼎,百世流芳。
颜姓辈分口诀

颜姓辈分口诀颜姓在中国历史上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颜氏祖先在各行各业都有杰出贡献,其中不乏政治、文化、医学等方面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颜姓辈分的口诀,按照辈分顺序进行描述。
一世颜悼公,周平王时起。
二世颜段父,楚昭王留试。
三世颜石公,诸侯众会到。
四世颜仕黄,奕奕道德美。
五世颜阖舍,君子贤能乃。
六世颜阗胡,文章岳阳河。
七世颜眺仙,清风运诗箧。
八世颜幼安,夏朝商洛阙。
九世颜未逢,秦始阿房宫。
十世颜劝盾,东汉遗洪范。
十一世颜回光,儒家显道真。
十二世颜代弟,唐伊仕汴京。
十三世颜劝友,宋辅历泰宁。
十四世颜莘父,北宋闻宋熙。
十五世颜宪侯,续承北宋名。
十六世颜涛黎,南宋学府兴。
十七世颜冲侯,纨袍宰相印。
十八世颜易朝,元儿世上宪。
十九世颜文高,诰封易郡域。
二十世颜国言,安置运端储。
二十一世颜遗风,墨泣公学院。
二十二世颜岚峰,名传明清间。
二十三世颜昂首,辛亥宝子儿。
二十四世颜傲视,近现代独特前。
二十五世颜明心,未来一代人。
以上是颜姓辈分口诀的内容,记忆口诀有助于传承家族历史与文化,了解祖先的贡献和成就。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族根源,尊重祖先的努力和智慧,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颜姓的光荣传统。
颜氏家族的历史悠久,族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有显著的贡献。
由首代的颜悼公开始,颜氏族人在周平王时期就留下了正式的族谱。
随着时间的推移,颜氏族人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楚昭王和其他诸侯的密切合作伙伴。
颜氏的贤能和道德美在颜仕黄一世时达到巅峰。
颜阖舍一世则以君子风范而闻名,深受尊重和赞美。
颜眺仙世代以来,一直以优秀的文学才华和清风运诗箧而著称。
颜幼安一世活动在夏朝的商洛阙,其贡献为其子孙留下了宝贵的历史。
在秦朝时期,颜未逢一世虽未与秦始皇相逢,但他的家族在秦始皇建设的奢华阿房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颜劝盾一世在东汉时代成为了遗迹,被后世视为儒家显道真的重要人物之一。
唐宋时期,颜代弟一世以优秀聪明的才华在汴京开创了辉煌的时代。
颜氏家谱

五、颜氏家谱一世颜回二世颜歆三世颜俭四世颜威第五世孙颜芃第六世孙颜亿第七世孙颜岵第八世孙颜卸第九世孙颜誉第十世孙颜产第十一世孙颜异第十二世孙颜愚第十三世孙颜逵第十四世孙颜律第十五世孙颜衷第十六世孙颜凯第十七世孙颜邃第十八世孙颜龠第十九世孙颜绰第二十世孙颜准第二十一世孙颜阮,字怀珍第二十二世孙颜亮,字世明第二十三世孙颜敫,字士荣第二十四世孙颜斐,字文林、颜盛,字叔台第二十五世孙颜钦,字公若,諡曰“贞”。
第二十六世孙颜默,字静伯,西晋汝阴太守第二十七世孙颜含,字弘都,因平乱有功,封西平县侯,年九十三卒。
谥曰靖第二十八世孙颜髦,字君道、颜谦、颜约(皆颜含子)第二十九世孙颜綝,字文和,颜髦之子、颜显,颜约之子,曾任护军司马第三十世孙颜靖之,字茂宗,颜綝子、颜延之(384-456),字延年,颜显子第三十一世孙颜腾之,字弘道,颜靖之子、颜竣,字士逊,颜延之子第三十二世孙颜炳之,字叔豹,颜腾之子第三十三世孙颜见远,颜炳之子第三十四世孙颜协,字子和第三十五世孙颜之仪,字子升、颜之推(531-590),字介,颜协第三子第三十六世孙颜思鲁,字孔归、颜愍楚、颜游秦第三十七世孙颜师古(581-645),字籀、颜相时第三十八世孙颜趋庭,字茂实、颜扬庭、颜光庭,颜师古子、颜勤礼,字敬君、第三十九世孙颜尚宾、颜昭甫第四十世孙颜元孙,字聿修,颜昭甫之子、颜惟贞第四十一世孙颜迢、颜春卿、颜耀卿、颜杲卿,字昕,颜元孙子、颜真卿,字清臣,颜惟贞子第四十二世孙颜传贽、颜季明第四十三世孙颜文第四十四世孙颜君佐、颜君雅第四十五世孙颜文威、颜文蕴、颜文铎第四十六世孙颜承祜、颜涉、颜街第四十七世孙颜仲昌、颜柽第四十八世孙颜太初,字醇之、颜端第四十九世孙颜复,字长道、颜继第五十世孙颜昌第五十一世孙颜擎第五十二世孙颜价第五十三世孙颜顺第五十四世孙颜宝第五十五世孙颜椿第五十六世孙颜之才,字宗艺、颜之美,字宗德第57代颜涣、颜襄、颜池,字德裕第58代颜拳,字克膺第59代颜希仁,字士元、颜希惠第60代颜议,字定伯第61代颜公宏,字宗器,成化十八年袭第62代颜重德,字尚本,正德二年袭第63代颜从祖,字守嗣,无子、颜肇先,字启源,颜重礼之长子第64代颜嗣慎,字用修,长子颜胤宗先卒,第65代颜胤宗,字永昌、颜胤祚,字永锡,万历十七年袭第66代颜伯贞,字叔节,颜尹宗之子,万历二十七年袭、弟颜伯廉,字叔清,万历三十四年袭第67代颜光鲁,字宗旦第68代颜绍统,字景宗、颜绍绪,字振宗,崇祯十四年袭第69代颜懋衡,字以玉,康熙五年袭第70代颜崇文,未袭封病故,无后、颜崇敷,字化南,康熙四十一年袭第71代颜怀礼,字子真,早逝、颜怀圉,字彤宾,第72代颜士采,字庆田第73代颜锡嘏,字公纯,颜士庄长子,乾隆三十六年袭第74代颜振估,字启愚,早卒无子、颜振奋,嘉庆十九年袭第75代颜承裔,字波仙,系颜振淇次子,为颜振估嗣子第76代颜景育,字养斋,光绪十三年袭第77代颜世镛,字冠声,1918年承袭复圣颜子奉祀官,1975年病逝第78代颜廷汉,颜世镛长子,1940年生,1972年病故。
颜氏家谱-根据颜真卿勤礼碑整理

颜氏族谱
高祖:见远
曾祖:协
祖:之推
父:思鲁
君:勤礼
七子:昭甫,敬仲、殆庶、无恤、辟非、少连、务滋
孙:元孙、惟贞、会宗、孝友、澄、润
曾孙:春卿、杲(gao读稿,明亮)卿、曜(yao读耀,光,明亮)卿、旭卿、茂曾、阙疑、允南、乔卿、幼舆、真卿、允臧、名卿、长卿、晋卿、邠(bin 读斌,古国名)卿、允国、质,无禄早世
玄孙:纮(hong,读红,绳)、泉明、威明、季明、濬(jun 读郡,深川也)、熲(jiong,同炯,光)、顗(yi读以,安静)、頍(kui读篑,抬头)、通明、觌(di 读迪,相见)、靓(liang,读亮)、颢(hao,读浩,盛大)、慈明、颖、頔(di读迪,美好)、颀(qi读奇,头俊美)、颉(xie,读鞋,鸟飞而上)、颂(rong,同容)、頂(ding,同顶)、页页(zhuan,读转,皆,都)、颐、頮(hui,读会,洗脸)、頩(ping 读乒,面色光润)湏(huì洗脸。
)、弁頁(bian读便,冠名)。
盐城颜氏家谱 十世分支阜邑迁东坎李家尖沙淤王名行

盐城颜氏家谱十世分支阜邑迁东坎李家尖沙淤王名行十世秀儒君正公子配邵氏生三子日生、天生、朝生(迁东坎)十一世日生秀儒公长子配黄氏生一子国民天生秀儒公次子配朱氏生一子国政朝生秀儒公三子配高氏生二子国有、国尔(迁沙淤王)十二世国民日生公子配张氏生一子友俊国政天生公子配曹氏生二子友举、友财国有朝生公长子配张氏生二子友德、友富十三世友俊国民公子配管氏生三子宗祥、玉、有友举国政公长子配张氏生二子宗高、成友财国政公次子友德国有公长子配桑氏生一子宗奎友富国有公次子配管氏生二子宗仪、选十四世宗祥友俊公长子无出宗玉友俊公次子配钱氏生二子大惟、大昌宗有友俊公三子配刘氏生一子大邦宗高友举公长子配朱氏生四子大位、福、全、发宗成友举公次子配刘氏生二子大模、宏宗奎友德公子配王氏生二子大桂、如宗仪友富公长子配陆氏生二子大顺、鹏十五世大惟宗玉公长子配钱氏生二子林恭、春大昌宗玉公次子配吴氏继侄林春大邦宗有公子配王氏生一子林銮大位宗高公长子配杨氏生一子林柱大福宗高公次子配李氏生二子林昌、林德(迁倪家滩)大全宗高公三子配刘氏生三子林顺、学、开大发宗高公四子配李氏生一子林魁大模宗成公长子配王氏生三子林松、根、泰大宏宗成公次子配张氏生一子林贵大桂宗奎公长子配周氏生一子林喜大如宗奎公次子配韩氏继侄林喜大顺宗选公长子配贾氏生四子必林、相、良、禄大鹏宗选公次子配孙氏生一子必全(迁沙淤王)大兴宗选公三子配徐氏生一子必元十六世林恭大惟公长子林春大惟公次子配孙氏生一子庭荣林銮大邦公子配田氏林柱大位公子配袁氏生一子庭玉林昌大福公长子无出林德大福公次子配陆氏生一子庭珍林顺大全公长子配宋氏生一子庭秀林学大全公次子配钱氏林开大全公三子配宋氏林魁大发公子配张氏生三子庭福、禄、寿林松大模公长子配付氏生一子庭元林根大模公次子配张氏生三子庭芝、吉、庆林泰大模公三子配李氏生二子庭东、茂林贵大宏公子配胡氏生一子庭余林喜大柱公子配刘氏生一子庭英必林大顺公长子配孙氏生一子庭春必相大顺公次子配唐氏生二子庭芳、丰必良大顺公三子配周氏生一子庭连必禄大顺公四子配孙氏生一子庭如必全大鹏公子配陆氏生三子庭杨、利、用林元大兴公子配徐氏十七世庭荣林春公子庭玉林柱公子庭珍林德公子庭秀林顺公子庭福林魁公长子庭禄林魁公次子庭寿林魁公三子庭芝林根公长子庭吉林根公次子庭庆林根公三子庭元林松公子庭栋林泰公长子庭茂林泰公次子庭余林贵公子庭英林喜公子庭春必林公子配李氏生一子同官庭芳必相公长子配杨氏生二子同成、同起庭丰必相公次子配张氏庭连必良公子配王氏庭如必禄公子庭杨必全公长子庭利必全公次子庭用必全公三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代 颜靖之 字茂宗,郡主簿,西中郎行参军,宣城太守,司徒谘议大夫,御史中丞。 生三子:颜腾之、颜遵之、颜恭之。 三十一代 颜腾之 字宏道,善草隶,有风格,历州西曹主簿,度支校尉,治书御史,巴陵太 守。生五子:颜兴之、颜炳之、颜泰之、颜吾昌、颜思遄。 三十二代 颜兴之 安宁太守。生一子:颜登。颜炳之字叔豹,以能书称,历辅国江夏王参 军,奉朝请,员外散骑常侍。生二子:颜见远、颜宣仁。 三十三代 颜登 字康之,梁鄱阳王府郎中。无后,以炳之长子颜见远为宗。颜见远字见 远,历安城王侍郎,征西参军,治书御史兼中丞。生一子:颜协。 三十四代 颜协 字子和,历仕南朝梁湘东王府记室。生四子:颜之仪、颜之奇、颜之推、 颜之善。 三十五代 颜之仪 字子升,北周麟趾学士,御史大夫,平阳县男,进爵为公。生二子:颜冠 、颜昶,均无后,故以颜之推为宗。由江陵随迁长安。颜之推字子介,北齐黄门侍郎,隋太 子学士。生三子:颜思鲁、颜憨楚、颜游秦。应北周武帝之征,迁居长安。 三十六代 颜思鲁 字孔归,北齐卫府参军,隋为东宫学士,秘书省校书郎,长宁王侍读,俞 岷将军。唐师人关,率子弟迎于长春宫,拜仪同秦王府记室。娶陈郡殷氏,生四子:颜师古 、颜相时、颜勤礼、颜育德。 三十七代 颜师古 字籀,唐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弘文、崇贤两馆学士。生三子:颜趋庭 、颜扬庭、颜光庭。 三十八代 颜趋庭 字茂实,历唐文皇帝挽郎,朝散大夫,职方郎,吉州刺史。生子颜尚宾。 三十九代 颜尚宾 历唐右率府亲卫,鹿州司功,监州录事,下邦令。生子颜鼎。 四十代 颜鼎 生子颜迢。 四十一代 颜迢 生子颜传贽。 四十二代 颜传蛰 生子颜旻。 四十三代 颜旻 后周时率颜氏族人回归东鲁。生五子:长子颜君则,无后;次子颜君佐, 三子颜君雅,四子颜君信,五子颜君立。 四十四代 颜君佐 金乡丞。生子颜文威。 颜君雅 生二子:颜文蕴、颜文铎。 四十五代 颜文威 五代隐于鲁之峰山,号虚中先生。有文集传于世。生子颜承祐。 颜文蕴 乡贡进士,首先率家人回曲阜定居。生子颜涉。 颜文铎 赠太常卿,平原郡节度副使。生子颜衎。 四十六代 颜承祐 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由峰山迁回曲阜故里定居,生二子:长子 颜崇德,无后;次子颜仲昌。 颜涉 乡贡进士,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1年)授曲阜主簿。生四子:颜匡朗、 颜匡密、颜匡美、颜匡赞。俱无后。 颜衎 字祖德,工部尚书。生五子:颜怪、颜进朝、颜知勉、颜知谦、颜卓。 四十七代 颜仲昌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讲五经,赐第,终南京判官,以曾孙颜岐任执 政,赠太子少保。生四子:颜太初、颜太易、颜太元、颜太冲。 颜柽 巡官。生子颜端。 四十八代 颜太初 字醇之,号凫绎先生,南京国子监说书。生三子:颜复、颜公弼、颜随。 颜端 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皇帝行幸曲阜,以充国公后特授郊社 斋郎,终桂阳司理。生子颜继。 四十九代 颜复 字长道,拜中书舍人兼国子监祭酒,改天章阁待制。生六子:颜峣、颜岐 、颜lun、颜die、颜山召、颜山焦。颜岐为执政。 自颜峣以下,子孙南徙,而曲阜故里颜氏则以颜端之子颜继为宗。 颜继 进士,世居陋巷故宅,主奉祀事。生二子:颜昌、颜择。 五十代 颜昌 生五子:颜成、颜元、颜擎、颜明、颜文。 五十一代 颜擎 生子颜价。 五十二代 颜价 生子颜顺。 五十三代 颜顺 生二子:颜宝、颜进。 五十四代 颜宝 生四子:颜和、颜术、颜椿、颜敬。颜和与颜术系颜椿庶兄,至五十五代 在颜椿支后。 五十五代 颜椿 中书,工部答付,监修祖庙提领,主奉祀事。生二子:颜之才、颜之美。 五十六代 颜之才 字宗艺,卫辉学正。无传。 颜之美 字宗德,天成县教谕,益都路学正,庐州府教授,山阳县主簿,文林郎,东 明县尹,主奉祀事。生子:颜涣、颜瀼传。 颜池 字德裕,历山阳县主薄,宣德府教授,孔颜孟三氏学教授,主奉祀事。明洪武 十五年(公元1382年)重修颜庙。生二子:颜拳、颜幹。 五十八代 颜拳 字克膺,主奉祀事。生子颜希仁。 颜幹 无传。 五十九代 颜希仁 字士元,号景哲,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钦定主奉祀事。景泰二 年(公元1451年)明代宗驾幸太学,行取陪祀。生四子:颜议、颜攒、颜谕、颜论。 颜希惠 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行取复圣公子孙特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后以其并 非嫡裔,奉旨瓢罢,仍以颜希仁长子颜议为宗。 六十代 颜议 字定伯。明正统以后,宗系紊乱,经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辨正,仍授 翰林院五经博士,俾世袭主奉祀事。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宪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 祀,赐衣,赐宴。于时朝贡,未有宅第,颜议人奏,获准。赐第于京师东安门外,人觐驰驿 六十一代 颜公鋐 字宗器,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孝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 武宗驾幸太学,又行取陪祀。草创《陋巷志》初稿。娶孙氏,继娶孔氏,生五子:颜重德、 六十二代 颜重德 字尚本,号西庄。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 奉祀事。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世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赐衣,赐宴。娶鲍 氏,侧室刘氏,生二子:颜从祖、颜从厚。 六十三代 颜从祖 字守嗣。明嘉靖九年(公元1531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 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4年)三月,世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娶孔氏无后,以颜重 颜肇先 字启源,号克复,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 奉祀事。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穆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生四子:颜嗣慎、 六十四代 颜嗣慎 字用修,号敬亭,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 奉祀事。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神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封修职郎。首次增订 修辑《陋巷志》稿本。娶孔氏,生三子:颜胤宗、颜胤祚、颜胤禄。 六十五代 颜胤宗 字永昌,号养蒙,未袭而卒。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5年),赠翰林 院五经博士,封修职郎。娶郭氏,生二子:颜伯贞、颜伯廉。 颜胤祚 字永锡,号新吾,以兄胤宗早卒,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代袭翰林 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主持《陋巷志》再次修辑,并首版刊印。及兄子颜伯贞长,让职致 仕。娶孔氏,生四子:颜伯华、颜伯伟、颜伯秀、颜伯润。 六十六代 颜伯贞 字叔节,号建中,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袭翰林院五经博 士,主奉祀事,封修职郎。早卒。生二子:颜光鲁、颜光晋。 颜伯廉 字叔清,号执中,以兄卒侄幼,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代袭翰林 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及兄子颜光鲁长,让职致仕。生子颜光启。 六十七代 颜光鲁 字宗旦,号师周。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 奉祀事。主持第二次刊印《陋巷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熹宗皇帝驾幸太学,行 取陪祀。生三子:颜绍统、颜绍绪、颜绍徽。 六十八代 颜绍统 字景宗,号世乔。因其父颜光鲁于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九月染 疾,三年不愈,至十四年(公元1641年),情愿具题由长子颜绍统替袭。颜绍统于同年三 月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同年五月十六日病故,无后。曾帮助父亲重刊《陋巷志》 颜绍绪 字振宗,号硅世。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八月,因兄绍统病故,无 后,具题照兄终弟及之例,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同年同月,明思宗皇帝驾幸太 学,行取陪祀。至清朝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授内宏文院院世袭五经博士。至九年 (公元1652年)清世祖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主修《颜氏族 六十九代 颜懋衡 字以玉,号向九。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袭内宏文院五经博士,主 奉祀事。至八年(公元1669年),康熙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赐宴礼部,后遇覃恩加 一级。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皇帝幸鲁,陪祀,赐书,赐蟒袍。生四子:颜崇文、颜 七十代 颜崇文 应袭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未袭封病故,无后。 颜崇敷 字化南,号松堂。以兄终弟及之例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十一月,奉 衍圣公咨题,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正月二十四日,奉旨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 事。生三子:颜怀礼、颜怀zhe、颜怀禧。 七十一代 颜怀礼 字子真,号约亭,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应童子试,补四氏学弟子员第一。 早逝,生二子:颜士基、颜士埙,俱早荡。以胞弟颜怀择承袭。 颜怀zhe 字彤宾,号凫亭。因兄怀礼早逝无子,依兄终弟及之例袭翰林院五经博 士,主奉祀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修圣庙竣工,随衍圣公进京谢恩,引见于乾 清宫。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高宗皇帝驾幸太学,行取陪祀。二十一年(公元 1756 七十二代 颜士采 字庆田,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 。逢乾隆帝东巡,赐宴行宫,赐蟒缎一袭。无后,以从兄颜士庄长子颜锡嘏继嗣。
颜氏宗子世表
1世祖(父亲)颜路(颜无繇)
一世 颜回 颜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一作颜渊,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 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孔子家语》中有颜回一篇。据说颜 回非常聪明,深晓推理之术。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 应该严以待人。在孔教中颜回得到特别的尊重。颜回家境贫困,但其“一箪食,一瓢饮”的 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 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 复圣后人 二代 颜歆 字子林,鲁大夫。娶齐国姜氏,生子颜俭。卒后葬颜子墓东十余步。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从祀配享。 三代 颜俭 鲁大夫。生子颜威。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从祀配享。 四代 颜威 鲁下大夫。生子颜巩。 五代 颜巩 鲁下大夫。生子颜亿。 六代 颜亿 鲁大夫。生子颜姑。 七代 颜姑 鲁大夫。生子颜卸。 八代 颜卸 字伯伸,秦大夫。生子颜誉。 九代 颜誉 秦舍人。生子颜产。 十代 颜产 项羽闻其名,聘之,不受。生子颜异。 十一代 颜异 字世仁,汉大夫。生子颜愚。 十二代 颜愚 汉卿士。生子颜逵。 十三代 颜逵 汉大夫。生子颜肆。 十四代 颜肆 一作颜肆,字季逵,汉武帝时尚书郎,会稽都尉,书传作颜驷。生子颜衷 。 十五代 颜衷 一作颜忠,郡工曹从事,巩令。生子颜凯。 十六代 颜凯 字季卿,张禹荐于朝,为安成太守。生子颜邃。 十七代 颜邃 字景深,郡上计吏。生子颜禽。 十八代 颜禽 字茂宗,州举茂才。生子颜绰。 十九代 颜绰 字参道,为太守。生子颜准。 二十代 颜准 始仕为从事,复高尚不仕。生子颜阮。 二十一代 颜阮 字怀珍,举有道不起,为著作郎。生子颜亮。 二十二代 颜亮 字世明,郡督邮,见冀州刺史王统碑。生子颜敫。 二十三代 颜敫 字士荣,举茂才,至御史大夫。生二子:颜斐、颜盛。 二十四代 颜斐 字文林,三国时仕魏,初为太守洗马,累官京兆尹,有善政。生二子:颜 鲁、颜欢,俱无后。故以颜盛为宗。颜盛字叔台,一字叔震,汉尚书郎,仕魏历青、徐二州 刺史,关内侯。娶沛国刘氏,生四子:颜钦、颜曾、颜兴、颜士光。始自鲁(曲阜)迁徙琅 二十五代 颜钦 字公若,历中郎将司马,大中大夫,东莞广陵太守,给事中,引直禁省, 葛绎县子,溢曰“贞”。生七子:颜默、颜平、颜协、颜雅、颜闵、颜永、颜考。 二十六代 颜默 字静伯,汝阴太守,护军将军,给事中,袭葛绎县子。生三子:颜畿、颜 辇、颜含。长、次无后,以颜含为宗。 二十七代 颜含 字宏都,晋光禄大夫。娶鲁国孔氏,生三子:颜髦、颜谦、颜约。南渡建 邺,居上元长干里颜家巷。 二十八代 颜髦 字君道,晋侍中,光禄勋。生六子:颜綝、颜纶、颜矫、颜朗、颜畅、颜 绍。 二十九代 颜綝 字文和,州西曹,散骑都尉,西平县侯。生二子:颜靖之、颜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