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思考题

合集下载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分离过程是一个()a.熵减少的过程;b.熵增加的过程;c.熵不变化的过程;d. 自发过程2、组分i、j之间不能分离的条件是()a.分离因子大于1;b.分离因子小于1;c.分离因子等于13、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利用两相平衡时()实现分离。

a. 组成不等;b. 速率不等;c. 温度不等4.下述操作中,不属于平衡传质分离过程的是()a. 结晶;b. 吸收;c. 加热;d. 浸取。

5、下列分离过程中属机械分离过程的是():a.蒸馏;b. 吸收;c. 膜分离;d.离心分离。

6、当分离过程规模比较大,且可以利用热能时,通常在以下条件选择精馏法():a. 相对挥发度<1.05;b. 相对挥发度>1.05;c. 相对挥发度<1.5;d. 相对挥发度>1.5。

1、a;2、c;3、a;4、c;5、d;6、b1、何为分离过程?分离过程的特征?2、什么是分离剂、分离因子和固有分离因子?分离因子,它与固有分离因子有何不同?3、分离过程按有无物质传递现象发生分成几类?4、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那两类?5、说明分离过程的特征和与分离工程的区别?6、说明什么是逐级经验放大法。

名词解释分离过程分离因子分离剂固有分离因子机械分离过程传质分离过程平衡分离速率分离膜分离分离工程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法第二章多组分分离基础1、约束变量关系数就是()a. 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 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c. 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 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

2、每一单股进料均有()个设计变量。

a. c;b. c +1;c. c +2;d. c +33、一般吸收过程,可调设计变量数为():a.5个;b.4个;c. 1个;d. 2个4、绝热操作的简单平衡级设计变量数为():a. 2c +3个;b. 2 c +4个;c. c +5个;d. 2 c +5个。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2.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3.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like ventilation)4.功能性分流(Function shunt )5.CO2麻醉(carbon dioxide) 6.ARDS 7. COPD 8.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9. 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10. 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二.填空题••••1.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是PaO2____和/或PaCO2____。

••••2.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时,血气变化是PaO2____,PaCO2____,这一变化特点主要与______和______特性有关。

••••3.中央气道阻塞时,阻塞若位于胸外,吸气时气道内压____大气压,故患者表现为____性呼吸困难。

如阻塞位于胸内,病人表现为____性呼吸困难。

4.急性低氧血症初期血压、心率和心输出量。

5.呼吸衰竭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清钾浓度、血清氯浓度血清HCO3-浓度。

6.弥散面积减少常由、、及肺水肿所引起。

7.较长时间通气障碍导致的呼吸衰竭引起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改变,可出现中毒、中毒,此时血清钾浓度。

8.ARDS病人通常发生Ⅰ型呼吸衰竭,在早、中期,由于发生,酸碱、水电平衡改变表现为中毒,血清钾浓度。

••••三.单选题••••1.呼吸衰竭最常见病因是•• A.上呼吸道感染 •••••••••••• B.炎症使中央气道狭窄,阻塞•••• C.过量麻醉药,镇静药应用 D.肺栓塞•••• E.慢性阻塞性肺疾患••••2.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 A.中央气道阻塞 • •••••••••••B.外周气道阻塞•••• C.肺泡膜面积减少 •••••• •••••D.肺泡扩张受限•••• 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3.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 A.肺顺应性↓ •••••• •••••••••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非弹性阻力↑ •••••••••• •••D.肺泡扩张受限制•••• E.肺循环短路增加••••4.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 A.气道内径 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成••••5.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 A.弥散障碍 B.限制性通气不足C阻塞性通气不足 D.死腔气量增加E.肺表面活性物质受破坏••••6.肺泡膜病变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A.肺泡膜厚度增加 •••••••••••B.肺泡膜面积减少•••• C.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 •D.呼吸功及耗能增加•••• E.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过短••••7.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的机制主要是•• A.外周血管扩张,静脉回流量↑ B.慢性缺氧所致血量增多•• C.血液粘样性增高 •••••• D.肺泡气氧分压降低引起肺血管收缩 •• E.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8.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 A.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 B.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 C.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呈一定比例加重 D.单纯PaCO2升高•••• E.单纯PaO2降低••••9.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的中心环节是 •• A.肺顺应性↓ B.支气管粘膜水肿C.有效肺泡通气量↓D.小气道阻塞E.肺组织弹性↓••••10.功能性分流是指• A.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B.部分肺泡VA/Q比值↑C.死腔气量↑D.VD /VT比值↑•E.部分肺泡VA/Q比值↓••••11.呼吸衰竭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最重要机制是• A.缺氧直接损伤肾脏功能 •••••B.反射性肾血管收缩•••• C.并发心功能不全 •••••••••• D.并发DIC•••• E.并发休克••••12.真性分流是指• 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未相应↓ B.部分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 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 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E.肺泡膜面积减少和增厚影响气体交换••••13.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用力呼气使胸内压升高,影响心脏舒张功能•B.用力呼气使胸内压降低,使心脏外负荷增加•C.缺氧酸中毒导致肺小动脉收缩D.血液粘度增加•E.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坏••••14.Ⅱ型呼衰在导致肺性脑病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缺氧使脑血管扩张 •••••••••B.缺氧导致脑细胞酸中毒C.缺氧导致血管通透性升高形成脑间质水肿D.PaCO2↑导致脑血流量增高和脑细胞酸中毒E.缺氧使细胞内ATP生成减少,影响Na+-K+泵功能••••15.ARDS时形成肺水肿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 B.肺微血管内静水压升高 •C.血液中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肺淋巴液回流障碍•E.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使其通透性↑••••16.ARDS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细胞毒素直接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B.中性粒细胞在肺血管中物理性扣留C.中性粒细胞在肺内释放氧自由基和蛋白酶等D.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导致压力性肺水肿E.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物质17.肺部疾患引起呼吸衰竭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机制是:A.V/Q比例失调B.气道阻力增加C.呼吸抑制D.弥散障碍E.肺和胸壁顺应性降低18.以下哪项最符合呼吸衰竭的概念:A.PaO2↓ B.PaO2↓伴有或不伴有PaCO2↑C.PaO2↓,PaCO2↑伴有明显的症状体征D.等张性低氧血症E.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的低张性低氧血症19.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是:A.PaO2↓ B.PaO2↑,PaCO2↓ C.PaO2↓,PaCO2↑D.PaO2正常,PCO2↑ E.PaO2↓,PaCO2正常20.呼吸衰竭时,合并下列哪一项酸碱失衡易发生肺性脑病?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21.一叶肺发生肺不张患者,其血气变化为:A.PaO2↓,V/Q>正常 B.PaCO2↑,V/Q >正常 C.PaO2正常, V/Q >正常D. PaO2↓,V/Q<正常 E. PaO2↓,V/Q=正常22.死腔样通气见于:A.肺不张B.肺小动脉栓塞C.肺实变D.支气管扩张E.肺水肿23.一个肺叶发生了肺不张的病人和一个肺叶切除的病人所发生的变化:A.肺不张病人PaO2↓,肺切除病人PaO2↓B. 肺不张病人V/Q=0.8, 肺切除病人V/Q<0.8C. 肺不张病人PaO2↓, V/Q<0.8 , 肺切除病人PaO2正常,V/Q正常D. 肺不张病人PaO2↓, V/Q>0.8 , 肺切除病人PaO2正常,V/Q>0.8E. 肺不张的病人和肺叶切除的病人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24.肺性脑病是指:A.肺通气不足引起的脑功能紊乱 B肺换气不足引起的脑功能紊乱C.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紊乱D.“二氧化碳”麻醉引起的脑功能紊乱E.PaO2↑引起的脑功能紊乱25.呼吸衰竭通常是因为:A.内呼吸功能严重障碍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C.内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D.吸气功能严重障碍E.呼气功能严重障碍••••四.多选题••••1.声带炎症麻痹时产生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机制是•• A.吸气时胸内压降低 • B.吸气时气流经病灶部位引起气道内压↓••C.吸气时气道内压明显低于大气压 D.吸气时气道内压>胸内压••••2.慢阻肺所致呼吸衰竭产生严重低氧血症的最主要的机制是••A.通气不足 B.弥散障碍 C.解剖分流↑ •D.通气-血流失调••••3.ARDS的特征是••A.严重二氧化碳潴留 •B.肺顺应性↓ •C.大量肺分流 •D.严重低氧血症••••4.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产生血气变化特征是•• A.PaCO2↑ B.PaO2↓ C.PaCO2正常 •D.PaCO2↓••••5.在正常肺泡通气条件下肺弥散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征是••A.PaO2↑ B.PaO2↓ C.PaCO2↑ D.PaCO2↓••••6.肺泡通气不足的血气变化特征是••A.PaO2↓ B.PaCO2↑ ••C.PaCO2正常 •D.PAO2↓••••7.呼吸衰竭是指•• A.肺泡气体与外界空气之间气体交换障碍 B.血液携带,释放,运输氧障碍 ••C.肺泡气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障碍 •••••D.细胞利用氧障碍••••8.呼吸衰竭导致机体功能损害的始动因素是••A.低氧血症 •B.高碳酸血症 •C.酸碱平衡紊乱 •D.电解质紊乱••••9.呼吸衰竭并发右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A.肺动脉高压 •••••••••••• B.低氧血症使循环中枢受损••C.心肌受损 ••••••••••••• D.CO潴留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低氧血2症10.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见于:A.休克B.氧中毒C.肺水肿D.急性胰腺炎11.Ⅰ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A .呼吸中枢的抑制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中央气道阻塞D.弥散障碍12.因气体弥散障碍导致呼吸衰竭的因素有:A.中央气道阻塞B.周围气道阻塞C.呼吸膜面积减少D.呼吸膜厚度增加13.体内CO2潴留可引起的全身血管变化是:A.脑血管扩张B.皮肤血管扩张C.肾小动脉和肺小动脉收缩D.脑血管收缩14.Ⅱ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中央气道阻塞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15.限制性通气不足可见于:A.慢性阻塞性肺疾患B.肺栓塞C.重症肌无力D.胸腹水16.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因素有:A.缺氧使肺血管收缩B.二氧化碳潴留,使肺血管对缺氧的敏感性增强C.原发性肺疾患引起小动脉狭窄和纤维化D.慢性缺氧,红细胞增多使血液粘滞性增高17.呼吸加深加快可见于:A心力衰竭 B.氰化物中毒 C.CO中毒 D.阻塞性肺气肿18.引起肺泡通气/血流比例降低的原因有:A.肺栓塞B.严重阻塞性肺气肿C.肺萎陷D.支气管哮喘19.下列哪些原因可引起呼吸衰竭?A.吸入气氧减少B.亚硝酸钠中毒C.氧中毒D.气胸••••五.是非题••••1.所有呼衰都有PaO2↓和PaCO2↑••••2.死腔样通气是指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不相应减少••••3.外周气道阻塞时患者可出现明显呼气性呼吸困难••••4.Ⅱ型呼吸衰竭时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六.简答题••••1.呼吸衰竭患者常见哪些类型酸碱平衡紊乱?••••2.为什么呼吸衰竭的病人需吸氧?给氧的原则和机理是什么?3.一叶肺切除与一叶肺不张患者血气变化为什么不同?4.举例说明导致气体弥散障碍的因素有哪些?5.为什么单纯弥散障碍主要导致PaO2降低,一般不导致PaCO2升高? ••••七.论述题••••1.肺水肿引起呼吸衰竭时血气会有怎样变化? 为什么?•此时呼吸衰竭发生机制是什么?••••2.试述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3.肺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生机制如何?。

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复习思考题(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圈闭2、油气藏3、溢出点4、闭合高度5、闭合面积6、地层圈闭7、隐蔽油气藏。

三、是非判断题:1、潜山型油藏是岩性油藏的一种类型。

()2、逆牵引背斜是与逆断层相伴生的背斜。

()3、在没有水平挤压的构造条件下,同样可以形成背斜圈闭。

三、填空:1、圈闭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储层、和。

2、三种圈闭类型是指、和岩性圈闭。

3、圈闭的容积大小除闭合高度、闭合面积之外,还取决于和。

4、圈闭的容积大小取决于闭合高度、、和储层的有效孔隙度。

5、油藏的大小取决于油藏高度、、储层的有效厚度和储层的有效孔隙度。

6、气藏的大小取决于气藏高度、含气面积、、储层的有效厚度和储层的有效孔隙度。

7、差异压实(生长)背斜的判断标志,除剖面上背斜幅度向上逐渐减小外,还表现为和等特点。

四、选择性填空(每题选择一正确答案):1、在区域性单斜的地层条件下,褶皱高度与闭合高度的关系是:褶皱高度闭合高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D、小于或等于。

2、同生背斜圈闭形成的时间与储层形成时间相比较,一般认为。

A、同生背斜圈闭形成的时间更早;B、同生背斜圈闭形成时间可早也可晚于储层形成时间;C、二者形成时间大致相同;D、同生背斜圈闭形成时间晚得多。

3、从溢出点到圈闭高点的高差叫做。

A、油柱高度;B、油藏高度;C、闭合高度;D、褶皱高度。

4、一般情况下,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一般含油外缘以内只有水;B、一般含油外缘以外只有水;C、一般含油外缘与含油内缘之间只有水;D、一般含油内缘以内只有水;5、形成水动力圈闭油藏时,其地层倾角(α),油水界面倾角(γ)与区域水压面倾角(β)的关系应满足。

A、α>γ>β;B、α>γ<β;C、α<γ>β;D、α<γ<β。

五、简要回答:1、列举五种油田构造上下不符合现象。

2、试述非背斜油藏的主要类型,并用示意图表示。

3、尖灭砂岩体构成圈闭的条件是什么?4、什么叫做潜山?为什么潜山易形成高孔渗带?5、形成天然气藏对圈闭的要求与石油成藏有何差异?六、综合思考题:1、逆牵引背斜有何特点?它与油气藏的形成有何关系?2、断层在什么条件下可形成圈闭?常见的断层油气藏类型有哪些?3、什么叫鼻状构造?鼻状构造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形成圈闭?4、差异压缩背斜与同生背斜的特征有何异同?。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A型选择题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研究()A.工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B.产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C.职业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D.环境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E.工作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2.我国最早发现采石人所患肺部疾病病因是由于“石末伤肺”的人是()A.孙思邈B.张仲景C.孔平仲D.李时珍E.宋应星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和工艺流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一氧化碳B.噪声C.矽尘D.厂房建设或布置不合理E.低气压4.非电离辐射不包括()A.X射线B.紫外线C.红外线D.射频辐射E.激光5.哪项不是职业病特点()A.病因明确B.病因多可识别C.一般有剂量-反应关系D.控制病因可控制发病E.都有特效治疗方法6.我国法定职业病种类包括()A.8种98项B.10种115项C.10种99项D.11种115项E.9种98项7.哪项不是与工作有关疾病特点()A.职业因素是致病因素之一B.职业因素不是唯一因素C.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D.改善条件可使疾病缓解E.一般预后较差8.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区别在于()A.与职业因素有明确因果关系B.是否出现临床症状C.是否存在接触水平—反应关系D.都是职业性疾患E.是否群体发病9.决定机体接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是()A.接触机会B.接触方式C.接触水平D.接触时间E.接触强度10.因职业有害因素而形成的高危易感人群主要是因为()A.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环境条件恶劣B.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C.平日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方式D.具有较强的个体感受性条件E.职业卫生服务工作较差11.根据三级预防原则职业卫生及职业病工作的第二级预防应进行的工作有()A.就业前的健康检查B.早期识别判断职业病损的人群C.控制相关潜在影响因素D.对可疑及确诊病人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E.对受损者作劳动能力鉴定1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A.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B.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C.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D.避免使用有毒物质E.密闭、隔离、通风、车间整洁、安全贮运1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A.三级学科B.分支学科C.子学科D.部分学科E.学派14.下列关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论述正确的是()A.研究生产环境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B.研究劳动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C.研究改善生产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学科D.研究生产工艺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改善生产环境的学科E.研究工作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和改善工作条件的学科15.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A.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B.积极防治职业病C.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工作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D.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E.提高劳动生产率16.欧洲16世纪最早报道职业病被誉为工业医学之父的拉马兹尼较之我国宋朝孔平仲指出采石人“石末伤肺”的职业病因晚几个世纪()A.3个世纪B.4个世纪C.5个世纪D.6个世纪E.7个世纪17.职业性危害因素不包括()A.机器的噪声B.生产性粉尘C.水中的高氟D.长时间处于不良劳动体位E.厂房布局不合理18.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是()A.有毒物质B.生产性粉尘C.电离辐射D.非电离辐射E.精神(心理)紧张19.职业病属于()A.工伤B.职业性疾患C.职业性健康影响D.健康效应E.职业中毒20.下列关于职业病论述错误的是()A.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的疾病B.职业有害因素引起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出现的疾病C.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健康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D.政府规定,职业病享有劳保待遇E.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均称为职业病21.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A.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各种职业因素B.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所有职业因素C.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职业因素D.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E.劳动过程中所有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二)X型选择题1.下列属于我国职业性肿瘤的是()()()()()A.石棉所致间皮瘤B.苯所致白血病C.二甲苯所致肺癌D.联苯胺所致膀胱癌E.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2.下列属于工作有关疾病的是()()()()()A.矿工的消化性溃疡B.矿工的关节炎C.建筑工的腰背痛D.焦炉工人的肺癌E.教师的神经衰弱3.职业病的职业史包括()()()()()A.所在什么车间B.从事什么工种和工龄C.接触什么有害因素D.受教育程度E.接触有害物质时间4.下列哪些项不属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不合理工具的使用B.视力紧张C.射频辐射D.蹲式劳动姿势E.长时间手持风钻5.职业卫生安全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A.职业卫生队伍的培训和建设B.职业卫生服务C.职业卫生监督D.职业健康监护E.职业卫生安全立法和执法6.下列哪几项属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A.生产性毒物B.生产性粉尘C.射频辐射D.铅烟E.工作时视力紧张7.下列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A.长期在紧张的职业生活中的人B.具有遗传缺陷的人C.未成年人和老年人D.长期营养缺乏或吸烟、饮酒者E.从事过大劳动强度的人(三)名词解释1.职业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2.职业特征(occupational stigma)3.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4.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5.职业性病损6.职业性疾患(occupational disorders)7.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8.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四)问答题1.简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

(完整版)复习思考题

(完整版)复习思考题
D.皮肤及脾脏
E.肝脏及脾脏
9、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流阻力(d)
A.与血管的半径成正比
B.与血管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c.与血管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D.与血管半径的立方成反比
E.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
10、静脉系统成为外周的血液贮存库,主要是由于(
A.静脉管壁有可扩张性
B.静脉管壁平滑肌少
C.许多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
10.正常人体骨骼肌收缩都属于(b)
A.完全强直收缩
B.强直收缩
C.不完全强直收缩
D.单收缩
E.单收缩与强直收缩交替
11.肌肉兴奋--收缩偶联关键在于(d)
A.横桥运动
B.动作电位
C.Na迅速内流
D.胞浆内Ca的浓度增加
E.ATP酶的激活
心脏泵血的过程(掌握)
心音(掌握第一和第二心音)
心动周期,搏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掌握)
5.血管紧张素n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6.说明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及其作用。
7.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等方面分析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发生机制。
8.从调节血管运动的中枢、神经、受体及收缩原理等方面 考虑,如何降低血压?
9.人体从卧位突然到站立位时,血压有何变化?如何调节?
为什么体弱的人会感到头昏,眼前发黑?
和容积的变化为基础说明射血和充盈的过程(原理)
5.说明心排出量的调节,并简述其机制。
说明评定泵血功能的指标及生理意义。
6.为什么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7、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心房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一、复习思考习题1.写出制备的合成路线。

2.写出由对硝基甲苯制备以下芳磺酸的合成路线。

(1)CH3NH2SO3H(2)CH3NH2SO3H(3)CH3NH2SO3HCl3.写出由苯制备的苯胺-2,4-磺酸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的名称,磺化反应的主要反应条件?4.简述由甲苯制备以下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工艺过程。

(1) CH3NO2NH2(2)CH3O2NNH2(3)CH3NH2NO25.写出由苯制备4-氯-3硝基苯磺酸氯的合成路线,各步反应的名称,主要反应条件和产物的分离方法?6.写出由环氧乙烷制备2-氨基乙基磺酸钠的几个合成路线和各步反应的名称?7.对以下操作进行评论:(1)氯苯在过量氯磺酸中进行氯磺化生成4-氯苯磺酰氯,然后向磺化液中滴加发烟硫酸进行硝化的3-硝基-4-氯苯磺酰氯。

(2)在制备1-亚硝基-2-萘酚时将C10H7OH、NaOH、NaNO2按1:1的比例的摩尔比配成混合水溶液,然后慢慢滴入到稀硫酸中进行亚硝化。

8.简述由甲苯制备的以下卤化产物的合成路线、主要反应过程和主要反应条件?(1)ClCF3(2) ClCF3(3) ClCF3(4)ClCF3(5)ClCF3(6) ClBrCF39.写出制备2,6-二氯苯胺的几条合成路线?10.写出由氯苄制备3-氨基-4-甲氧基苯磺酸的2种可用于工业生产的合成路线。

11.在以下反应所用的HF 酸属于哪种类型的试剂? (1)+CH 2=CH(C H 2)10CH 3HFHC 3CH 2(CH 2)10CH 3(2)+3H FCCl 3CF 3+H Cl12.氯化苄和苯甲酸在水介质中反应生成苯甲酸苄酯时,如何使反应顺利进行? 13.写出由苯,甲苯,氯苯或硝基苯为原料制备3,3’-二氨基-N-苯甲酰苯胺和 4,4’-二氨基-N-苯甲酰苯胺的合成路线。

14.列出以下化合物在空气液相氧化时由难到易的次序(1)CH 3(2)CH 2CH 3(3) CH(CH 3)2(4) C(CH 3)315.简述制备以下产品的合成路线和主要工艺过程。

练习题

练习题

绪论复习思考题一、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 )2、不完全互换性是指一批零件中,一部分零件具有互换性,而另一部分零件必须经过修配才有互换性。

( )3、只要零件不经挑选或修配,便能装配到机器上去,则该零件具有互换性。

( )4、机器制造业中的互换性生产必定是大量或成批生产,但大量或成批生产不一定是互换性生产,小批生产不是互换性生产。

( ) 二、简答题1、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意义,并举例说明其应用?2、完全互换与有限互换的区别及应用场合?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某尺寸的公差越大,则尺寸精度越低。

( )2、为了得到基轴制的配合,不一定要先加工轴,也可以先加工孔。

( )3、实际尺寸等于基本尺寸的零件必定合格。

( )4、某一配合,其配合公差等于孔与轴的尺寸公差之和。

( )5、公差值可以是正的或负的。

( )6、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公差带的位置。

( )7、若已知φ30f7的基本偏差为-0.02mm ,则φ30F8的基本偏差一定是+0.02mm 。

( ) 8、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他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 ) 9、孔的基本尺寸一定要大于轴的基本尺寸才能配合。

( ) 10、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 )11、某一孔或轴的直径正好加工到基本尺寸,则此孔或轴必然是合格件。

( ) 12、从工艺和经济上考虑,应优先选用基轴制。

( ) 13、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 ) 14、偏差可为正、负或零值,而公差为正值。

( ) 15、配合H7/g6比H7/s6要紧。

( ) 16、图样标注φ30033.00+mm 的孔,该孔为基孔制的孔。

( )17、加工尺寸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 )18、公差值越小说明零件的精度越高。

( )19、孔、轴配合为φ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什么是磁导率?如何分类?单位是什么?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磁感应强度 B 与磁场强度 H 的比值称为磁导率。表示材料被磁化的难以程度。单 位为亨利每米(H/m)。分为绝对磁导率、相对磁导率、真空磁导率、材料磁导率、最大 磁导率、有效磁导率、起始磁导率。 6) 铁磁性材料、顺磁性材料、抗磁性材料的区别是什么? 答:a 铁磁性材料的相对磁导率远远大于 1 在外加磁场中产生很强的磁性。并产生与外 加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场。能被磁体强烈吸引,适用于磁粉探伤。b 顺磁性材料的相对磁 导率略大于 1,在外加磁场中呈微弱磁性。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场。能被磁体 轻微吸引,不适用于磁粉探伤。c 抗磁性材料的相对磁导率略小于 1,在外加磁场中呈 现微弱磁性。 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附加磁场, 被磁体轻微排斥, 不适用磁粉探伤。 7) 用磁畴理论解释铁磁性材料的磁化过程? 8) 什么是剩磁?什么是矫顽力? 答:当外加磁场的强度减小到零时,仍旧保留在铁磁性材料中的磁性,称为剩余磁感应 强度,简称剩磁。为使剩磁降为零所必需施加的反向磁场强度称为矫顽力。 9) 铁磁性材料的特征? 答:铁磁性材料具有 a 高导磁性,能在外加磁场中强烈磁化,产生强附加磁场,相对磁 导率很高达到数百数千。B 磁饱和性,铁磁性材料产生的附加磁场不会无限增大,当外 加磁场达到一定程度后,全部磁畴方向都与外加磁场方向一致,磁感应强度不再增加, 呈现磁饱和。c 磁滞性,外加磁场变化时,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滞后于磁场强度的变化, 当磁场强度变为零时铁磁性材料中会保留剩磁。 10) 硬磁材料和软糍材料的区别? 答:硬磁材料是指磁滞回线肥大,具有低磁导率,高剩磁、高矫顽力和高磁阻的铁磁性 材料。采用磁粉探伤时难以磁化,也难退磁。软磁性材料是指磁滞回线狭长,具有高磁 导率、 低剩磁、 低矫顽力和低磁阻的铁磁性材料。 采用磁粉探伤时容易磁化也容易退磁。 11) 用交流电和直流电磁化同一钢棒, 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分布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窦
2. 简述 脑和脊髓被膜的组成,脊髓的 被膜间隙。 3. 简述 硬脑膜形成的结构,硬脑膜窦 组成和回流途径。 4. 简述 脑的血供来源及主要分支;大 脑动脉环的组成。 5. 简述 脑室的组成,脑脊液产生和循 环途径。
传 导 路 复 习 思 考 题
一. 简述四条感觉传导路(要求:
第Ⅰ级神经元名称, 周围突分布,中枢突名称和终止;第Ⅱ级神经元名称位置, 发出纤维的名称、交叉终止;第 Ⅲ级神经元名称,发出纤 维行程和投射部位)
中央后回中、上1/3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 中央旁小叶后部。 (第3级N元) 内侧丘系
简述躯干四肢 深感觉传导路
(“ ” 表示)
内侧丘系交叉
薄 楔(第2级N元) 束 核
肌、腱、 关节
后根 薄束 (T4以上) 楔束 (T5以下) (第1级N元) 脊神经节
答 简述躯干四肢 题 浅感觉传导路 示 范 和 评 分 标 准
中枢突
边上升 边交叉
白质前连合 0.6 交叉 0.4
后角固有核
(4、5层)
一.脊神经的组成(填图或简述)。 二.简述: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 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名称。 膈神经的行程。 三.臂丛5条主干神经(正中N、肌皮N、 四.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起始行程,分支 分布,试分析其损伤症状。 五.坐骨神经的起始行程,主要分支分 布,试分析其损伤症状。 六.胸神经的分布平面。
1.名词解释: 胸廓 胸骨角 骨盆 腹直肌鞘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
2. 以脊柱连接为例,简述骨连结的分类。
3. 简述脊柱侧面观的生理弯曲及其形成时间。
4.胸廓上、下口和骨盆 上、下口的组成。
运 动 实 验 课
部 分
5.简述颅骨的组成(成对和不成对共23块)。 6.简述:颞下颌关节和上下肢六大关节的组成、
(末端为 蜗管 盲端)
基底膜
感受器
壶腹嵴 位 旋转
位 直线变速
考蒂氏器
听 (螺旋器)
一. 名词解释: 灰白质,皮质和髓质, 纤维束(传导束)、神经(脊髓 节段)、神经核、神经节、脊神 经节、脑神经核、 二. 试推断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 对应关系。 三. 脊髓的神经核和纤维束(脊髓 断面填图)、试述它们的性质。 四. 举例阐述脊髓的功能。
1. 名词解释:
,脑神经核 , 中继核(非脑神经核)。
网状结构
2. 简述脑干18对脑神经核名称, 性质分类;脑干中继核的组成。
3. 简述:脑干内主要纤维束(锥 体束和四大丘系)的起止、性 质。
4. 简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分区、 功能。
1.名词解释: 小脑核、基底核、纹状体、
胼胝体、内囊、边缘叶。
2. 简述 小脑的分叶和功能。
的组成。
1 名词解释 上、下呼吸道,声韧带、声襞
声门裂,肺门、肺根、胸膜、胸膜窦、
胸膜顶,纵隔,肺段支气管、支气管肺段
2 鼻旁窦的组成(4个)及其开口部位。
3
简述喉软骨的组成和喉的连结, 喉腔分部(3部)。
4 左、右支气管的差异。
5
简述肺的形态、分叶。 简述(或填图)胸膜的分部。
6
1 2
3 4
名词解释:肾门、肾蒂、肾窦、肾区、
3
简述关节的分类及其运动
关节形态
屈戊(滑车)关节 车轴关节 椭圆关节 鞍状关节 球窝关节 平面关节
运动轴
运动
屈、伸 旋内、旋外 屈、伸 展、收 屈、伸 展、收 旋内外 环转
举例
肘关节 桡尺近侧关节 腕关节
单轴
双轴
三轴
拇指腕掌关节
肩关节 环转 髋关节
椎间关节
答 题 示 范 和 评 分 标 准
叙述膝关节的组成、构造及其运动: 组成
1. 躯干、四肢深感觉(本体觉+精触觉)传导路 2. 躯干、四肢浅感觉(痛温触压)传导路 3. 头面部感觉传导路。 4. 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5. 列出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结构(核团、纤维束、皮质中枢) 二. 简述 躯体运动传导路(锥体束组成、纤维的起止行程、
交叉、支配范围和对下神经元的支配特点)。
1 名词解释: 腹膜腔、十二指肠悬韧带(肌)
腹膜间(内、外)位器官。大网膜、小网膜, 网膜囊,网膜孔。
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
2 3 4 5 肝的韧带(4条)和脾的韧带(2条)。 列出有系膜的肠管名称(4个)。 腹膜形成的陷凹(男1女2)。 简述全身内分泌腺的位置。
1.精液产生和排出途。
输精管 (产生精子) 精囊腺 产生精液 前列腺 尿道球腺 睾丸 附睾 射精管
1.2
0.6
0.6
0.6
中央后回中上2/3,中央旁小叶后部
(第 Ⅲ 级N元)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 1.0 丘脑中央辐射 0.5
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
1.2
1.2 1.2
脊髓丘脑前束 (触压)
(第Ⅱ级N元) 后角 1、4、5层
脊髓丘脑侧束 (痛温)
(第Ⅰ级N元) 上升 0.5 脊神经节 1-2节段 0.2 皮肤 后根 0.2 周围突
结构(即辅助结构)和运动。
7.简述 人体各部肌群所包含的肌肉。
如:前臂屈 肌(9块)、 咀嚼肌(4块)。
8.膈肌的位置,起止点,裂孔及平对高度。
1
以脊柱连结为例,简述骨连结分类
纤维连结 (如:棘上韧带) 软骨结合 (椎间盘) 骨性结合(骶椎 骶骨)
直接连结 间接连结
椎间关节
2
【腹股沟管】
是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腹壁 肌肉裂隙,有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 圆韧带通过。
尺N、桡N 、腋N )的起止、行程、 主要分支及其分布。试分析其损伤症状。
一.12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成分、 连脑和出(入)颅部位、分支分布
二.试分析: 支配 舌肌或眼肌 唾液腺 出入 眼眶
的脑神经名称
三.简述: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 和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所连核团、 主干行程,主要分支成分及分布。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腔V
下腔V
髂总V
肝V

门V
髂内V
肠系膜上A 髂外V 回结肠A 阑尾 阑尾A
臀上V
(下)
肠系膜 上V
空回肠V
大隐V V
臀部
m
空肠 (口服)
答 题 示 范 和 评 分 标 准
叙述心的传导系统
0 心传导系是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 1 0 2 窦房结 是心脏节律跳动的起搏点,位于……, ↓ 心房肌 0 节间束 ↓ 0 2 房室结 位于……, ↓ 0 2 房室束 经 ……下行, ↓ 0 1 + 1 左、右束支 沿 ……下降 ↓
试分析支配眼肌的脑神名称、性质成分、 所连核团、连脑和出(入)颅部位、分 支分布:
脑神经 性质 名称 成分 所连 核团 连脑 部位 出(入)颅 部位 分支 分布
动 躯体运动 动眼N核 脚 眼 神 内脏运动 动眼N核 间 副交感核 窝 经 滑 躯体运动 滑车N核 车 神 经 展 神 经 躯体运动 展N核 下 丘 下 方
1
蒲肯野氏纤维
心室肌
1.名词解释:感受器,感觉器官,视神经盘, 2.简述:眼球结构(或眼球水平切面填图) 3.简述:①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② 眼泪产生和排出途径。
黄斑,巩膜静脉窦,咽鼓管,内耳(迷路)。
4.简述眼外肌的组成及其作用。
5.简述外耳、中耳的分部,鼓膜的形态、分部 6.简述:中耳鼓室6壁名称及壁上可见结构。 7.简述骨迷路分部和膜迷路的组成,位听感受
眶 上 裂 眶 上 裂 眶 上 裂
除上斜肌 外直肌外 的5块眼肌
上斜肌
桥 延 沟
外直肌
一. 名词解释:内脏神经 椎前(旁)节 内脏(植物)神经节 器官旁节 节前(后)纤维 交感干 二. 简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置及 核团名称。
三. 简述: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 的三种
8. 简述十二指肠形态、分部(4部)。 9. 简述空、回肠的鉴别要点(8点)。 10. 简述(或填图):结肠三大形态特征,
结肠分及各部分界。
11. 阑尾位置、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麦氏点)
和寻找方法。
12. 简述直肠的形态和弯曲,肛管的形态。 13. 简述肝的位置、分叶、肝脏面的“H”形沟 14. 简述(或填图)胆囊形态分部和肝外胆道
1.名词解释: 上、下消化道,咽峡、胃窦、
回盲瓣、 齿状线、肝门、肝蒂、肝胰壶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十二指肠大乳头。
2. 填图 :标出人体的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3.舌乳头种类(4种)。舌肌分类(2类)和作用。
4.唾液腺的组成(3对)及开口部位。
5.简述咽的分部及其通连关系。 6.简述食管狭窄位置、平对高度及距切牙距离。 7.简述(或填图):胃的位置、形态、分部。
三. 比较上、下神经元损伤的症状区别。 四: 锥体外系的概念。
简述: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
(文字描述)
答:第1级神经元是 脊N节,周围突分布到
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中枢突经后根进入 后索,T4以上形成薄束,T5以下形成楔束,分 别终止于延髓的薄、楔束核(第2级N元) ;薄、 楔束核发出纤维经内侧丘系交叉到对侧,上升 形成内侧丘系,终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3级N元);此核再发纤维经内囊后肢,构成 丘脑中央辐射,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1/3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1 1 由股骨 下端 、胫骨 上端 和髌骨构成。 1 1 关节周围有4条囊外韧带:髌韧带、胫侧副韧带、 1
构造
1 腓侧副韧带、膕斜韧带。
0.5 1 0.3 关节内有2条囊内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内、
0.7 外侧半月板。以及髌上囊、翼状襞等结构。
1 能做屈伸运动,在半屈膝状态下,可 运动 0.5 做轻度的旋转(旋内、旋外)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