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簧标准参数
碟形弹簧计算

h0/t C σ σ
Ⅱa Ⅲa
P1' P2' Pf' D0 h0 h'0 t'
中 间 辅 助 变 量
中 间 辅 助 变 量
计算系数 系 计算系数 计算系数 计算系数 数 计算系数 计算系数
C1 C2 K1 K2 K3 K4
10.88846881 11.88846881 0.684054678 1.208601569 1.358877278 1
代 号 D d t H0 n i fz1 fz2 fM fR f1 f2 nz Hz Hz1 Hz2 f3 fc Hc P1 P2 Pf Pc PR1 PR2 PRf PRc PR1 PR2
A40 GB/T 1972-92
──
时 考 碟簧的最小工作负荷 ( 虑 组 碟簧的最大工作负荷 减摩 合 载擦 ) 力 碟 簧
── ── ── ── ── ──
使 用 说 明
1.本表是根据国家标准《GB/T 1972-1992 碟形弹簧》编制的。标准原件 见附件。 2.表格中黄色区域为使用者要填写数据的单元格,其它区域中的单元 格请不要随便修改。 3.对于有支撑面的弹簧,其中 H0、t 等数据要按公称数据填写。 3.本表适用于《GB/T 1972-1992 碟形弹簧》标准中的所有规格的弹簧, 非标准无支撑面的碟形弹簧也可用本表计算。
碟形弹簧的计算(附件GB/T
尺寸、参数名称 碟簧标记 外径 内径 厚度 数 入 单个碟簧的自由高度 数 每组叠合碟簧中碟簧片数 据 组合碟簧中碟簧组数 组合碟簧预压变形量 组合碟簧工作行程总变形量 碟簧锥面间的摩擦系数 承载边缘处的摩擦系数 单片碟簧预压变形量 单片碟簧工作行程总变形量 碟簧的总片数 组合碟簧的自由高度 组合碟簧预压变形时的高度 组合碟簧工作行程总变形时的高度 工作行程 压平时的碟簧组总变形 碟簧组压平时的计算高度 力不 时考 虑 摩 擦 时考 (虑 加摩 载擦 )力 碟簧的最小工作负荷 碟簧的最大工作负荷 碟簧在f=0.75h0时的负荷 压平时的碟簧负荷 碟簧的最小工作负荷 碟簧的最大工作负荷 碟簧在f=0.75h0时的负荷 压平时的碟簧负荷
碟形弹簧的介绍及选型计算说明

承受静态和动态两种载荷,主要参数为:外径 内径 材料厚度 自由高度
1.碟型弹簧由于其以下特点而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弹簧: 1.1 小变形大承载能力 1.2 和其他类型的弹簧相比更为节省空间 1.3 通过碟型弹簧不同的组合方式可获得理想的加载特性
江苏省太仓市常州路 5 号
105 Shanghai E. Rd., Taicang, P.R. China 邮编/ Zip: 215400
碟形弹簧及其计算的方法与使用说明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碟形弹簧的简单介绍 第二部分:碟形弹簧德国计算程序 第三部分:碟形弹簧计算程序的使用说明
第一部分:碟形弹簧的简单介绍
2.67 0.128 1213 -485 246 265 -258 2.67 0.128 1213 9188
2.64 0.160 1505 -603 310 330 -322 2.64 0.160 1505 9055 2.61 0.192 1793 -720 376 393 -387 2.61 0.192 1793 8928
1270 1089 -1160 2.22 1353 1141 -1224 2.19
0.576 0.608
4997 5250
7918 7876
2.16 0.640 5501 -2218 1437 1193 -1289 2.16 0.640 5501 7840
2.13 0.672 5752 -2316 1523 1244 -1353 2.13 0.672 5752 7811
Mubea
phone.: sales: 02743/806-184, -194, Fax.:-188; engineering: 02743/806-268, -134, -135, Fax.: -292
碟簧计算方法

一.碟簧基本理论De Dil 0De Di t t 's不带支撑面的碟簧带支撑面的碟簧叠合组合蝶簧组:n 片碟簧叠合后自由状态下的高度:不带支撑面的蝶簧L 0=l 0+(n -1)?t带支撑面的蝶簧L 0=l 0+(n -1)?t ′n 片碟簧叠合后变形量与载荷的关系:变形量s tot =s载荷F tot =n ?F 对合组合蝶簧组:i 片碟簧对合后自由状态下的高度:L 0=i ?l 0i 片碟簧对合后变形量与载荷的关系:变形量:s tot =i ?s 载荷F tot =F 二.例主轴拉爪有三个位置,分别是拉刀位置(中间位置)、松刀位置(最靠主轴端部)和无刀位置(最靠主轴内部),HMS200主轴刀柄形式为BT50,设计拉刀力为25000N ,拉刀位置与松刀位置间的最小距离(即打刀距离)为5.6mm 。
根据可用安装空间、拉刀力等因素选择碟形弹簧型号180079,两两叠合再对合的组合形式。
两片180079碟簧叠合自由状态下L 叠=l 0+(n -1)?t ‘= 5.8+3.75=9.55变形量s 叠=s 时,回复力F 叠=2F为不致打刀力过大(小于30000N ),采用50对两两叠合的碟簧对合,自由状态下L 对=i ?L 叠=50×9.55=477.5变形量s 对=i ?s 叠=50s 时,回复力F 对=F 叠=2F所以要想得到25000N 的拉刀力,一片弹簧的回复力应为F=12500,对应的变形量为s=0.633 总变形量为s 对=50×s =50×0.633=31.65,变形后碟簧组的总高度为477.5-31.65=445.85。
最小打刀距离为 5.6,设计打刀距离为6,松刀位置碟簧组总变形量为31.65+6=37.65,每片碟簧变形量为37.65/50=0.753,每片碟簧回复力为14576N ,理论所需打刀力2×14576=29152N ;无刀状态碟簧组总变形量为31.65-10=21.65,每片碟簧变形量为21.65/50=0.433,每片碟簧回复力为8847N ,所以弹簧安装时需预压21.65,预压力为8847×2=17694N ,预压后碟簧高度为477.5-21.65=455.85。
中文版碟形弹簧计算

尺寸、参数名称 碟簧标记 外径 内径 厚度 数 入 单个碟簧的自由高度 数 每组叠合碟簧中碟簧片数 据 组合碟簧中碟簧组数 组合碟簧预压变形量 组合碟簧工作行程总变形量 碟簧锥面间的摩擦系数 承载边缘处的摩擦系数 单片碟簧预压变形量 单片碟簧工作行程总变形量 碟簧的总片数 组合碟簧的自由高度 组合碟簧预压变形时的高度 组合碟簧工作行程总变形时的高度 工作行程 压平时的碟簧组总变形 碟簧组压平时的计算高度 力不 时考 虑 摩 擦 时考 (虑 加摩 载擦 )力 碟簧的最小工作负荷 碟簧的最大工作负荷 碟簧在f=0.75h0时的负荷 压平时的碟簧负荷 碟簧的最小工作负荷 碟簧的最大工作负荷 碟簧在f=0.75h0时的负荷 压平时的碟簧负荷
代 号 D d Hz2 f3 fc Hc P1 P2 Pf Pc PR1 PR2 PRf PRc PR1 PR2
A40 GB/T 1972-92
──
时 考 碟簧的最小工作负荷 ( 虑 组 碟簧的最大工作负荷 减摩 合 载擦 ) 力 碟 簧
2
h0/t C σ σ
Ⅱa Ⅲa
P1' P2' Pf' D0 h0 h'0 t'
中 间 辅 助 变 量
中 间 辅 助 变 量
计算系数 系 计算系数 计算系数 计算系数 数 计算系数 计算系数
C1 C2 K1 K2 K3 K4
40 41 0.686143764 1.21080308 1.362573488 1
── ── ── ── ── ──
使 用 说 明
1.本表是根据国家标准《GB/T 1972-1992 碟形弹簧》编制的。标准原件 见附件。 2.表格中黄色区域为使用者要填写数据的单元格,其它区域中的单元 格请不要随便修改。 3.对于有支撑面的弹簧,其中 H0、t 等数据要按公称数据填写。 3.本表适用于《GB/T 1972-1992 碟形弹簧》标准中的所有规格的弹簧, 非标准无支撑面的碟形弹簧也可用本表计算。
碟形弹簧的介绍及选型计算说明

压平
0.800 6747 7759
高度L
mm 2.800 2.600
2.200 2.000
载荷点 单片弹簧 变形量S
mm 0.000 0.200
0.600 0.800
载荷F
N 0 1864
5187 6747
版本 19.7.98
2012-11-9 Mubea
最大拉应力
碟形弹簧,数据表
组2
零件/图号: ##### 项目: 碟形弹簧选型计算软件
慕贝尔, 碟形弹簧和夹紧元件有限公司, 邮箱 120, 57564 达登 phone.: sales: 02743/806-184, -194, Fax.:-188; engineering: 02743/806-268, -134, -135, Fax.: -292
2.58 0.224 2076 -836 444 456 -451 2.58 0.224 2076 8809
2.54 0.256 2356 -950 512 517 -515 2.54 0.256 2356 8695
2.51 0.288 2633 2.48 0.320 2906
-1063 -1174
Mubea
phone.: sales: 02743/806-184, -194, Fax.:-188; engineering: 02743/806-268, -134, -135, Fax.: -292
载荷点
计算
载荷点
单片
应力
单片弹簧
高度L 变形量S 载荷F
sI
s II
s III s OM 高度L 变形量S 载荷F 刚度
尺寸 外径
内径
厚度 减薄碟簧厚度 弹簧高度
上海碟簧国标

上海碟簧国标
《上海碟簧国标》
一、定义
碟簧是指利用弹性力作用在表面上形成的弹性径向力线圈的可
折叠、可拉伸、可扭转的弹性元件。
二、构成
1、碟簧结构:由棒体、分枝、叶片、线圈等部件组成;
2、碟簧材料:一般为低碳钢和不锈钢,在苛刻条件下可使用高强度合金钢。
三、规格和尺寸
1、直径:一般以标准碟簧、小口径碟簧、小内径碟簧、大口径碟簧和外内径拉簧五类规格,直径从3mm-410mm,进行分类;
2、厚度:从0.2mm-10mm;
3、高度:一般为3mm-100mm;
4、叶片和棒体间的间距:常规碟簧为2mm-6mm;
5、叶片数量:2-7片,一般5片;
6、叶片选择:一般选用用20°,30°或45°的叶片。
四、应用
碟簧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轻工业的内部及外部装置、精密测试仪器和精密制造业等领域,可作为紧固件、连接件的支架或调节件、总成、副等。
- 1 -。
碟形弹簧检验标准

F
Ⅰ X
Ⅱ
无支承面 图1
序号 1 2
3 4
检验项目/内容
项目
内容
检测工具/方法
边缘倒圆角,表面不允许有 目测
毛刺、裂纹、斑疤痕等缺陷。 外观
标准 表面不允许有害的 毛刺、裂纹、伤痕 等缺陷
表面粗糙度 外径 D 内径 d 厚度 t 尺寸 单个自由高度 Ho
压缩试验
性能 硬度值
粗糙度比较样块
按表 8 的规定
游标卡尺/碟簧的直径用分度值 按表 4 的规定
小于 0.02mm 的游标卡尺测量,圆 按表 4 的规定
周范围内至少测量 3 点,外径取
最大值,内径取最小值。
千分尺/碟簧的厚度用千分尺在 按表 5 的规定
碟簧中心处沿圆周测量至少3点,
取最大值。
深度尺/碟簧的自由高度在二级 按表 6 的规定
精度平台上,用分度值小于
碟形弹簧外径、内径(D、d)的极限偏差表
H12
H13
H14
0.10
0.14
0.25
0.12
0.18
0.30
0.15
0.22
0.36
0.18
0.27
0.43
0.21
0.33
0.52
0.25
0.39
0.62
0.30
0.46
0.74
0.35
0.54
0.87
0.40
0.63
1.00
0.46
0.72
1.15
0.52
类别
t的极限偏差 t
一、二级精度
+0.02 0.2~0.6
-0.05 1
+0.03 >0.6~<1.25
上海碟簧标准

上海碟簧标准
碟簧是一种机械零件,用于控制阀门或其他机械设备的开关或运动。
上海碟簧标准主要指的是生产和使用碟簧零件时需要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的碟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碟簧尺寸标准:规定了碟簧的尺寸、公差和相关要求;
2. 碟簧材料标准:规定了碟簧所采用的材料、物理、化学性能和相关要求;
3. 碟簧加工工艺标准:规定了碟簧加工的工艺流程、设备和方法;
4. 碟簧检验标准:规定了对碟簧进行检验、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5. 碟簧使用标准:规定了碟簧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维护保养和相关要求。
上海碟簧标准是制造商和使用者必须遵循的行业标准,能够有效地提高碟簧的质量和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