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省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7年全省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7年全省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7年全省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起,在全省着力推进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根据“十三五规划”和相关项目支持政策,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总体部署,以解决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业生态循环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沼气工程为切入点,推广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集成创新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以“三大循环工程”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显着提高,沼气产能和使用率、沼气产业化程度显着提升,绿色农产品和绿色能源生产贡献率明显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是整体化设计。要选准示范项目,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依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禀赋和沼气工程基础,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中则中、宜小则小,合理规划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形成完整、通畅、闭合的循环链条。

二是菜单式选项。要依据选择规划的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围绕保障沼气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和“三沼”的综合利用,根据“填平补齐”原则,菜单式选择所需建设内容,确保产业链条、资源利用循环通畅,确保模式内容、配套技术成熟可行。

三是市场化运作。要发挥企业积极性,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着力建立多方共赢的市场化机制,建立可靠的赢利模式,吸引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循环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循环产业链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建设和运营,保障模式可持续运行。

四是政策性引导。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充分利用好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和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等资金政策,支持关键环节建设,落实沼气发电、有机肥利用等政策,引导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2017年起,每年重点支持建设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30个左右,以规模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积极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显着提高,沼气产能和使用率、沼气产业化程度显着提升,绿色农产品和绿色能源生产贡献率明显提升。

2.绩效目标

示范区域内畜禽养殖场基本进行了粪污减量化改造,粪污含水率普遍不高于95%,粪便、秸秆等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沼气工程全年全天候持续稳定运行,沼气、沼液、沼渣等全部充分合理利用或达标排放,农业生产标准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建设内容

(一)县域大循环沼气生态农业示范建设

1.技术路线

以规模养殖重点县为重点,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和沼气工程、沼液配送、有机肥加工、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整体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引入第三方集中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专业化投资建设主体,以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为核心,重点支持规模化特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开展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建设,推进沼气发电上网、提纯入网、加压灌装加气或“镇村微管网联供”等高值利用,推进沼肥综合利用或精深加工有机肥,促进县域大循环沼气生态农业发展(简称“县域大循环”)。

2.建设规模

2017年,以建成或在建的新余罗坊、彭泽马当、鹰潭余江、赣州定南等规模特大型沼气工程或生物天然气工程为基础,开展县域大循环沼气生态农业示范建设或总结。

3.建设内容

(1)原料收储和预处理子系统

推广规模养殖粪污减量化及全量便捷收集技术模式,推广水稻机械化低茬收割及打捆等离田利用技术模式;建设规模养殖畜禽粪便的收集、输送设施设备,农作物秸秆的收集、仓储和预处理设施设备。

(2)沼气发酵子系统

按照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等标准,推广高浓度、高温度、高产气率等高效沼气发酵工艺,建设进出料、厌氧发酵、增温保温和搅拌等设施设备,建设工程全自动化智能操控系统和远程在线监测平台。

(3)沼气利用子系统

推进沼气发电上网、提纯入网、加压灌装加气或“分布式镇村微管网联供”等高值利用,按照相关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等标准,建设沼气脱硫脱水、气柜、管网等沼气发电与气热电利用系统;建设沼气提纯,接入城镇燃气管网;建设加压灌装、CNG运输及加气站、分布式镇村联供CNG供气站等多元用气设施设备。

(4)沼肥利用子系统

推进沼肥综合利用或精深加工有机肥,按照沼肥加工、施用技术等标准,建设高浓度沼液、沼渣存贮设施,有机肥加工生产,推广沼肥、有机肥特色农产品绿色种植生产。

(5)循环机制子系统

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试点PPP模式机制,开展养殖粪污全量化处理试点,试点“一县一法人”的第三方企业养殖粪污特许经营许可,推行养殖场粪污台账制度。

(二)区域中循环沼气生态农业示范建设

1.技术路线

以分布式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密集区为重点,以区域内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推进社会化沼气服务,以专业化运营企业为主体,重点支持规模化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广“三改二分”养殖粪污处置模式,推广粪污减量化改造和

粪便、污水分离处理,高浓度、中高温沼气发酵工艺,推广沼气发电、联户供气、沼气保暖等多元全量利用,沼肥就地就近通过配送综合利用,促进区域中循环沼气生态农业发展(简称“区域中循环”)。

2.建设规模

2017年,在全省计划建立11个以上示范点,开展区域中循环沼气生态农业示范建设。

3.建设内容

(1)原料收集和预处理子系统

推广“三改二分”养殖粪污处置模式,重点进行养殖粪污减量化改造,建设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收集、固液分离设施设备,粪污暂存、运输和预处理设施。

(2)沼气发酵子系统

按照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等标准,推广高深度粪污集中高效厌氧发酵处理利用、低浓度污水分离厌氧发酵工艺,改造现有沼气工程,完善建设进出料、厌氧发酵、增温保温和搅拌等设施设备,保障沼气工程持续稳定运行。

(3)沼气利用子系统

建设沼气工程脱硫脱水等净化设备,气柜、管网等沼气发电输配系统,建设沼气发电、联户供气、沼气保暖等多元全量利用设施设备。

(4)沼肥利用子系统

推广沼肥就地就近综合利用,建设沼气工程配套沼渣、沼液贮存池、田间沼肥贮存池和沼肥运输设备;建设低浓度沼液多级生物净化沟塘、肥水一体化利用设施。

(5)循环机制子系统

完善沼气服务体系,建立沼液沼渣就地消纳和区域加工配送机制,引导第三方专业化沼气服务企业和网点托管沼气工程运行管理,引导试点建立专业运营机构(或沼气发电机4S店),引导沼气服务企业和网点开展沼肥配送服务,提高沼气工程运行效果,打通种养“藩篱”。

(三)主体小循环沼气生态农业示范建设

1.技术路线

鼓励以农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主体,因地制宜建设或改造中小型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池,通过社会化沼气服务,提高沼气使用率,配套种养生产,沼肥就地就近利用,发展主体小循环沼气生态农业(简称“主体小循环”)。

2.建设规模

2017年,以南昌市新建区、瑞昌市、修水县、芦溪县、乐平市、浮梁县、余江县、信丰县、会昌县、赣州市赣县区、万年县、高安市、樟树市、丰城市、吉安市青原区、永新县、新干县、吉安县、抚州市东乡区、南城县等20个县(市、区)为重点,建立20个示范点,开展主体小循环沼气生态农业示范。

4.建设内容

(1)原料预处理子系统

推广“三改二分”养殖粪污处置模式,养殖场进行粪污减量化改造,建设养殖场畜禽粪便收集和预处理设施。

(2)沼气发酵子系统

按照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等标准,推广粪污全混合厌氧发酵工艺,改造现有沼气工程,完善建设进出料、厌氧发酵、增温保温和搅拌等设施设备,保障沼气工程持续稳定运行。

(3)沼气利用子系统

配置沼气脱硫脱水等净化设备,建设气柜、管网等沼气输配系统,配套联户供气、沼气保暖、沼气发电等利用设施设备。

(4)沼肥利用子系统

推广沼肥就地就近综合利用,配套建设沼气工程沼渣、沼液贮存池、田间沼肥贮存池和沼肥运输设备;建设肥水一体化利用等设施。

(5)循环机制子系统

完善沼气服务体系,建立沼液沼渣就地消纳配送机制,引导试点建立专业运营机构和网点,托管沼气工程运行管理,开展沼肥配送服务,提高沼气工程运行

效果。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合力推进

推进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是农村沼气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各地要站在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促进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的高度,推动示范建设。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以县级为主,省、市协助,打造“县域大循环”示范,每年全省建立2-3个示范点;以县级为主,设区市协助,打造“区域中循环”示范,每年每个设区市建立个2-3示范点;以县为主,打造“主体小循环”示范,每个重点县建立1-2个示范点。

(二)积极主动,规划选点

各地要依据“十三五规划”,根据基础条件和地方支持力度,选准示范项目和模式。要按照“三大循环模式”建设要求,作为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和生物天然气工程项目立项主要条件,严格审核、提前储备。要利用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省级财政专项、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各方资源,支持循环链各个关键环点建设,引导各方力量,投资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领域。各地前期未能实施的沼气工程项目资金,经过清理后可按程序重点调整支持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各设区市在4月15日前将遴选示范点情况(见附表)汇总报省农业环境监测站备案。

(三)强化支撑,创新发展

各级农村能源环保主管部门要以示范建设为平台,调动全省农村能源环保系统技术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投身打造江西升级版“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热潮。建立全省农村能源与农业资源环境科技协同创新联盟,进行技术协同攻关,积极探索“项目+基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生产单位+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转化模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提升。

(四)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和“补助资金切块到县、目标任务落实到县、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管理责任明确到县”的原则,具体示范工作全部由相应示范县负责落实,省、设区市农村能源环保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技术指导、政策制定及加强资金使用监督考核。

四、现代农业生态监控解决方案

一、现代农业生态监控概述

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托普云农依照《农业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实施方案》,以智能化信息支撑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为方向,采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建设控水、控肥、控病、控湿、控温、控污和服务、展示等设施,集成应用智能化控制、服务、监控管理技术,实现精准投入、远程服务、实时监控和集中展示。

二、现代农业生态监控解决目标

1、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强化主体污染治理责任,引导并监督各类主体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生态改善

3、实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推行智能化实时监管技术

三、现代农业生态监控适用对象

农业主管部门、畜牧主管部门、环保部门等政府部门

四、现代农业生态监控核心业务

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监管平台

农业生态监控指挥中心

五、现代农业生态监控主要应用

六、现代农业生态监控优势特色

顶层设计、业务整合、高度集成、数据汇聚

整合畜牧数据资源

按全省可视化统一标准接入

纳入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统一管控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农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潜心12年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以农业信息化为核心,智能硬件为基础,系统平台可集成,服务网络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创新地将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在了农业领域,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托普云农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在政府职能端和产业应用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省、市、县作为基点,建立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大田、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等监控系统,为三农问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拥有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实施应用-技术支撑全套服务的丰富经验。目前已在全国上千家农业示范基地落地应用,上万套监测设备稳定运行中。

迄今已荣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项、产品软件着作权70余项,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全国传感器标准成员单位,拥有大量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公司始终立足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通

过应用示范,探索农业物联网的产业化应用。

上市公司(股票代码:833692)、大品牌,质量信得过、售后有保障!

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以政策为引导,科技驱动,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模拟本地区的顶极生态系统,选择多种在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优势的生物,采用一套套生态农艺流程,按食物链关系和其他生态关系将这些物种的裁培、饲养和养殖组成一条条生产线,并将这些生产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层次地配置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使之既获得持续最大(或最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协调的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规划的原则 规划必须把长远利益与近期设想统一起来,把种植业、养殖业、工商业和农田、村镇、能源等项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把发展农村经济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因此,进行生态农业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农业生态系统是受人工控制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制定规划时要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为指导,用系统、整体观念,进行全面规划,做好总体布局。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协调农业内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 2、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对资源不仅要合理利用,还要积极的保护,对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与增殖,对不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这样,方不致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超过资源再生速度,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各地区的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和配套技术,生态农业的建设不可能是相同的,必须根据当地具体生态环境特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农民群众关心、见效快的项目。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制定规划,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类型和模式。 4、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的原则。根据生态学原理合理设计食物链,利用农业有机物质,包括“废弃物”(指死体、残体、排泄物)等实行多次利用、多级得益、循环利用和深加工等。 5、扩大绿色植被原则。绿色植物是转化太阳能,实现第一性生产的重要机器,是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措施,应充分考虑将一切土地和部分水面绿化起来。 6、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原则。生态农业必须是多业结合,包括农业内部的横向联系和农业外部的横向联系,实行集约经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7、实现“三大效益”原则。生态农业建设措施必须达到生态上适宜,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农业规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一)前期工作 是规划工作的起步阶段,为规划工作做好物质、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一个由政府领导人挂帅,由试点承担单位会同农业、环保、林业、规划、能源、水利、乡镇企业等部门组成的规划领导小组; 2、建立一支有权威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多学科的有开拓精神和热心此项工作的规划工作队伍; 3、搞好规划人员培训,特别是技术方法的培训; 4、筹措资金,建立保障系统;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范文)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 一、基本情况 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化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永铁路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区。还有距离寒谷村3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 寒谷村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变化复杂,造成日夜温差悬殊,干、湿、冷、热明显,光照充足。平均气温为17.5℃,极端最高温度为38.3℃,最低气温-3℃。年日照总数达1900小时,相应湿度81%,平均年降雨量为1633.6mm,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盘地。多年平均陆面蒸发710~750毫米,水面蒸发890毫米,无霜期214~218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寒谷村紧靠闽赣两省两个县城交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两个县城有常住人口63.6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5 2、地理优势。寒谷村处于武夷山脉南端、宁化县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龙华峰海拔500米。最高东华山1140米。区域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丰富、山上主要经济林种植多年生山油茶3.5万亩。黄连木- 生物柴油树种的发源地。村有耕地870多亩,可开发利用500亩。800多亩山地几乎全部荒芜,水库资源200多亩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及种植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为酸性沙质土壤与黄粘土壤。是亚热带特定的生物气候形成的,表现出典型的土壤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黄泥田土。呈非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红壤、黄壤、紫色土为多。 3、开发优势:现在村里水、电、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网络覆盖100%:电话,宽带、水泥公路,新盖学校、卫生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里,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创业,部分家庭已经进城买房居住。给开发利用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农业产业链。省市县政府出台农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生态农业项目给以投资者长期的丰厚回报。 4、产权优势。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服务;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生态农业有利于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海西建设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6、市场优势。宁化和石城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元,但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缓慢,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某某有限公司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摘要

**市**县**公司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摘要 一、申报主体基本情况 **公司成立于**年**月**日,注册地为**省**县,注册资金**万元。是一家集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农产品加工贸易、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牧综合性企业。 经过几年发展,公司现已在**县建立了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养殖户养殖能繁母牛培育犊牛,现已实现入社社员**户,入社母牛**万头,带动全县**户农户配套种植青贮饲料玉米**亩。公司产业基础良好、发展思路清晰、现有循环模式相对成熟,是**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方面的代表性企业,具备实施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条件。 二、项目区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一)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实施地点:**县**乡。 根据《**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通知》和《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等文件要求,本项目实施区域拟安排在**省**市**县**乡,项目覆盖农田面积1万亩以上,畜禽饲养规模达万头猪当量。 **乡位于**县西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5公里,与高速公路

最近距离**公里,下辖**个村委会,**个自然村,属**地带,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毫米。全乡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天然草场**万亩,人工草场**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亩。 (二)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区位于**乡,隶属**省**市**县,位于**县西南部,森林覆盖率**%,平均海拔在**米左右,气温**℃,降雨量**毫米,集中在**月份。辖**个村委会**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辖**户,**人,农业从业人口**人,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公顷,有效灌溉耕地总面积**公顷,有水库塘坝**件,农业灌溉用水**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万瓦特,联合收割机**台,占全县的**%;薄膜使用量**吨,占全县的**%;农药使用量**吨,占全县**%;2015年末,**乡农作物播种面积**公顷,占全县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公顷,占全县的**%,实现粮食总产量**万公斤,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公斤,该乡大牲畜出栏**头,占全县的**%;其中:肉牛、猪、羊、禽分别出栏**头、**头、**只、**羽,分别占全县的**%、**%、**%、**%。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项目区是**县粮经作物生产和肉牛等畜禽养殖重点区域,周围内及周边无大中型厂矿企业的“三废”污染,植被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实施方案 (此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修改编辑)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 二、项目背景 (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四、市场分析 (9) 五、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0) 六、项目定位和选址 (10) 七、项目建设目标和技术路线 (10) 八、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 (10) 九、资金筹措 (11)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13) 十一、运行机制 (13) 十二、效益分析 (14) 十三、结论 (14)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2、建设单位: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委会 3、主管单位:xx市xxx区农业畜牧局 4、建设地点: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 5、建设年限:2年 6、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内容概括为“四园一线”,“四园”即生态农业示范园、畜禽养殖园、农业科普园、农产品工业园;“一线”即休闲农业旅游线,项目以“绿色餐厅”为中心,通过田间路网,将各园区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北部以自然生态和果蔬采摘为主线,中部以农业科普展示、苗木观赏为主线,南部以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为主线”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争取政府扶持2000万元,自筹4000万元。按建设内容划分,生态农业示范园计划投资1000万元;畜禽养殖园计划投资1800万元;农业科普园计划投资1200万元;农产品工业园计划投资1500万元;“绿色餐厅”计划投资500万元。 8、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到5000万元,年均利润可达到13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2%。投资回收期为4.62年。可以看出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2)社会效益分析

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

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推动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研究决定,在总结以前年度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2017年起集中力量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现对项目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解决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业生产、生态循环突出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发挥农业部门行业技术优势和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是整体化设计。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抓住关键、系统谋划、综合设计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确保产业链条、资源利用循环通畅。 二是菜单式选项。对照整体化设计的建设内容、循环模式与项目基础条件,根据“填平补齐”原则,菜单式选择所需建设内容,确保循环模式通畅。 三是区域性推进。在县域内选择核心区域整体推进,力争打造一批生态循环农业乡镇,并向周边辐射带动。 四是市场化运作。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并负责项目运营。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2017年-2020年建设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300个左右,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绩效目标

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

第23卷第1期家 畜 生 态V o l.23N o.1 2002年2月Eco logy of Dom estic A n i m al Feb.2002 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Ξ 吴银宝,汪植三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广东广州 510642) [摘 要] 介绍了生态农业的产生背景,论述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指出我国 的生态农业既不同于西方的生态农业,也不完全是传统农业的回归,它是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 件和生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 系。简介了近20年来在我国生态农业实践中形成的几种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对目前生 态农业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 T S8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5228(2002)0120005206 1 生态农业的产生背景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刀耕火种、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后工业化农业等四个阶段[1,2]。20世纪初,随着机械工业、化工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短短的半个世纪,工业化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然而,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以大量投入化肥、农药、机械、能源为主要特点的农业,对土地和资源实行的是掠夺式开发利用,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潜在着严重不良后果。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能源消耗过度 工业化农业的实质是用高的能量输入来换取高的产品输出,而且其能源投入依赖的主要是不可更新的化石能源,这就严重加剧了能源危机,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捷克对农业发展与能源关系所做的研究表明:农产品产量每增加1%,农用能源的消耗就要增加2.5%。美国近40年来,投入农业的能源增长了近80倍[3],按其每生产1kJ能量的水果和蔬菜需投入2kJ的石油能,生产1kJ能量的动物蛋白质需投入20~30kJ石油能的标准来估算,全世界均采用美国的生产方式与营养水平,每年将消耗掉60000亿L以上的石油,按目前探明的全球石油贮量只能供世界人口使用10年[4]。 1.2 资源破坏 工厂化农业生产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者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自身消费,而是为了市场销售,为了获利[2]。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对食物的需求,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盲目毁林开荒,毁草种田,高强度的利用农田等重用轻养方式,加剧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沙化等严重后果。E rik P.Eckho l m(1976)在《土地的丧失》一书中记录了发生在美国、前苏联的两次大规模的沙尘暴[1],其原因主要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合理的开发并高强度的利用农田,结果造成了土地沙化,作物失收,并最终导致沙尘暴的发生。 1.3 环境污染 化肥、农药及畜禽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不仅影响到农畜产品质量,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直接威胁到人畜健康。根据以色列专家分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农业的高速发展,地中海沿岸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从2m g L(处于无污染的本底值水平)节节上升至53m g L,其污染主要来自污水灌溉,废弃物处理及氮肥施用[3]。在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有机砷制剂,尽管在抗病促生长方面有较好的功效,但由于它大部分从粪中排出并可在环境中积累,因此必然会影响植物的生 Ξ[收稿日期] 2001204229  [作者简介] 吴银宝(1973-),男,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家畜生态学。

2020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内容,申报流程与方法

2020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内容,申报流程与方法 一、申报对象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二、申报部门 农业农村部、各县级农业管理部门 三、申报方式 申报对象可单独申报、或者联合申报项目 四、审批权限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将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省级部门 五、申报数量 每省份3-6个 六、扶持资金规模 单个项目1000万元左右 七、申报条件 1、申报对象须在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 2、通过信用中国网、中国政府采购网等查询,没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监管黑名单;具有专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员和较强的技术力量; 3、须委托专业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协助开展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和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等; 4、项目区域为特定行政区域(至少为1个乡镇),边界清晰,相对集中连片;对于不能完成整乡镇推进的项目,要求项目覆盖农田面积不低于1万亩,畜禽饲养规模不低于1.5万头猪当量。 八、项目申报范围及要求 1、项目所在区域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 2、项目所在县(市)级人民政府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已制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或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稻渔生态种养等相关规划; 3、项目所在县(市)级人民政府建立了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开展过生态循环农业管理制度创新与探索; 4、对农牧渔业大县,以及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县市及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种养循环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县市给予优先扶持,适当向中西部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地区倾斜。

九、申报项目 1、农副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农副资源饲料化、农副资源肥料化、农副资源基料化、农副资源燃料化项目; 2、标准化清洁化生产项目:包括农业标准化生产设施、农田保育设施、稻渔生态种养设施、农药化肥氮磷控源治理设施等项目; 3、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主要是根据养殖场清粪工艺、配套农田消纳面积等,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或几种循环利用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 十、申报流程 1、自下而上,逐级上报原则。 2、项目申报单位可单独申报或联合申报项目,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附相关区域材料,由当地农发部门逐级联合报送至省级农业部门和,评审后报送至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审查。 十一、申报材料 ① 申报单位(含协作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② 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连续两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 ③ 审计报告、所得税税收缴款书或免税证明复印件、开户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 ④ 项目单位现有基地、养殖设施、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设施及仪器设备清单(须注明具体规格、数量、单价等); ⑤ 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的土地使用证明或土地租赁协议复印件,如项目内容覆盖多个建设地点,每个建设地点均应提供土地使用证明文件; ⑥ 项目申报单位自筹资金承诺函; ⑦ 项目区域规划图、建设地点规划设计平面图和单项工程设计平面图; ⑧ 项目申报企业与技术支撑机构签订的技术委托协议书复印件。与协作单位签订的合作意向协议书复印件。 ⑨ 申报单位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文件复印件。

常宁市兰江乡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常宁市聚宝盆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申 报 书 项目名称:常宁市兰江乡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常宁市聚宝盆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提要 1.2 项目责任单位简介 1.3 项目建设目标 1.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5 项目特点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 2.1 农业行业大环境背景 2.2 常宁市及湘南地区环境背景 第三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9) 3.1 国家政策可行性 3.2 农产品市场可行性 3.3 农业技术可行性 3.4 新品种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0) 4.1项目建设方针 4.2 项目实施步骤 第五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11) 第六章项目效益分析 (11) 5.1 经济效益 5.2 社会效益

5.3 生态效益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 第八章财政资金的使用 (15) 第九章总论 (16) 第十章附录……………………………………………………… 附表2-3-1 财政补助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 附表2-1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汇总表 附表2-2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投资与效益情况表 附表2-3 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图1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附图2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复件 附图3 合作社中国银行开户许可证复件 附图4 合作社组织机构代码证复件 附图5 合作社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 附图6 合作社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图7 合作社风采照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提要 1 项目名称:常宁市兰江乡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2 项目责任单位:常宁市聚宝盆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 3 项目建设地点:常宁市兰江乡元山村元山组 4 项目负责人:刘贞禧 5 估算总投资:468.38万元 6 技术依托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常宁市农科所 1.2 项目责任单位简介 常宁市聚宝盆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现有固定资产288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创社以来,一直致力于特种野猪和湘黄鸡的养殖和育种工作,以及对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探索,并获得湖南省林业厅颁发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合作社目前已建有生产示范基地20余亩,建有20立方沼气池5座,农业技术培训室5间,现有存栏特种野猪种猪100头,湘黄种鸡1000只。为发展需要合作社与常宁市正雄职业技术学校合作,依托正雄职校农学师资力量,培训农民。在培训方面,已做出不少成绩,并于2010年元月,经常宁市教育局、民政局批准注册成立“常宁市农民工培训学校”,专门从事农民农业生产方面及农业相关技能培训工作。合作社现以“合作社+农户社员+培训学校”的组织形式,集产、学、研、示范、推广为一体,发展农业产业化,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并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的绿色有机食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重视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形成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必须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前提,科学发展生态农业,结合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推进生态农业综合发展。基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目标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农业个体发展模式和发展措施。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对策 0引言 生态农业是实现人与自然永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模式。必须从加强生态观念培养和促进新型农业科技研发、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保障生态农业经营者利益、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和开拓农业农村多功能性,以及加强政策引导和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形成。

1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目标 1)根据当地实际发展需求,可确定生态农业发展目标。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阶级与富有阶级之间的矛盾,全面维护区域森林植被及整体生态系统。在整体区域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严格依据农户实际需求进行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将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整体生产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为整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有效的驱动。在这个基础上,应从农作物产量增长、农作物质量提升两个方面提高区域农业产品及农副产品的生长效率。同时在保证生态农业发展资源充足供给的基础上,可协同推进生态农业与区域环境的同步建设,将区域生态环境作为整体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提。在提高区域农户经济收入及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区域农业生产系统的品种多样性、结构合理性及生产规模适应性提供有效的依据。2)随着我国农业发展逐渐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也开始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那么,如何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统一起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以适应

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X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x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原X 市居巢区、x划归x管辖,将X及其主要流域集中于x,X成了x独特的自然资源。市x党代会明确要求,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快环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大水面优势,重点发展环湖生态农业。为认真贯彻市x党代会精神,结合环X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特制定本规划。 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是x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重要基础,是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定和实施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明确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切实提高环X 区域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充分展示生态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等多重内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规划范围涵盖环X周边的27个乡镇(街道)、416个村,并辐射拓展到X主要流域重点圩区。本规划分湖体控制区、高效集约发展区和七河流域区三大功能区。 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保护法》、《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x年规划纲要》、《x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x年规划》、《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 年)》、《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中共x委x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X发〔〕1号)、中共x委x党代会报告和中共x委x党代会报告等。 二、基本概况 (一)区域概况。 X位于x中部,江淮之间,长江流域中下游,东经117°16′54"-117°51′46",北纬31°43′28"-31°25′18",通过x通达长江。规划区国土面积473万亩,其中:山地90万亩、丘陵186万亩、平原186万亩。现有耕地面积181万亩,其中:岗区63万亩,圩畈区118万亩。 规划区呈蝶形盆地。自西向东:西部较为平坦,中部岗冲交错,东部山岭叠荡。规划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岗冲交错,起伏显著,圩畈众多,塘坎密集,星罗密布。 x年,规划区总人口154.76万人,乡村户数36.54万户,乡村总人口130.68万人,农业总产值76.96亿元,农业增加值38.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 (二)产业概况。 规划区x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0万亩,其中:水稻、小麦、

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提要 1.2 项目责任单位简介 1.3 项目建设目标 1.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5 项目特点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 2.1 农业行业大环境背景 2.2 **市及湘南地区环境背景 第三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9) 3.1 国家政策可行性 3.2 农产品市场可行性 3.3 农业技术可行性 3.4 新品种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0) 4.1项目建设方针 4.2 项目实施步骤 第五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11) 第六章项目效益分析 (11) 5.1 经济效益

5.2 社会效益 5.3 生态效益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 第八章财政资金的使用 (15) 第九章总论 (16) 第十章附录……………………………………………………… 附表2-3-1 财政补助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 附表2-1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汇总表 附表2-2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投资与效益情况表 附表2-3 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图1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附图2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复件 附图3 合作社中国银行开户许可证复件 附图4 合作社组织机构代码证复件 附图5 合作社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 附图6 合作社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图7 合作社风采照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提要 1 项目名称:1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2 项目责任单位:某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 3 项目建设地点:元山村元山组 4 项目负责人: 5 估算总投资:468.38万元 6 技术依托单位: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研究所、**市农科所 1.2 项目责任单位简介 某生态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现有固定资产288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创社以来,一直致力于特种野猪和湘黄鸡的养殖和育种工作,以及对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探索,并获得湖南省林业厅颁发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合作社目前已建有生产示范基地20余亩,建有20立方沼气池5座,农业技术培训室5间,现有存栏特种野猪种猪100头,湘黄种鸡1000只。为发展需要合作社与**市正雄职业技术学校合作,依托正雄职校农学师资力量,培训农民。在培训方面,已做出不少成绩,并于2010年元月,经**市教育局、民政局批准注册成立“**市农民工培训学校”,专门从事农民农业生产方面及农业相关技能培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而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所以农业的发展是整个华夏儿女成长和开拓未来的奠基石。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代农业在给我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土壤腐蚀、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环境污染。所以,发展生态农业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前景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农业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结构合理性、良性循环功能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期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使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建立良性的物质循环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1]。 1.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优势

目前,我国已累计制定出台了30余项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包括2 000余项国家标准、3 000余项行业标准、近6 000项地方标准,涵盖农、林、牧、渔、副等行业领域[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系统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加快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相辅相成,是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内容。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挥农业生态调节功能发展生态农业,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石油农业的发展历程证明,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农业,虽然可以获得高产出,满足农产品数量而非质量上的需求,但是也必然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业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逐步退化。面对日趋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构筑循环农业,无疑是关系到强国富民的重大战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4]。同时,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1.1 悠久的农业文明史

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省级项目储备方案编制工作

关于开展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省级项目储备方 案编制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渔业)厅(局、委)、青岛市农委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的通知》(农办计〔2016〕93号,以下简称《项目指引》)要求,经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同意,现将2018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省级项目储备方案(以下简称“省级方案”)编制要求通知如下。 一、请各省(区、市)农业厅(局、委)抓紧牵头组织编制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省级方案,省级方案应该包括本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情况、目标、项目布局、资金投入、预期效益、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并附每个申报项目达到建议书(含绩效目标)深度的说明材料等(见附件)。 二、承担2015年度、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的省份,省级方案还需详细总结在建项目执行情况和竣工项目验收情况,具体包括项目建设、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监督检查、绩效目标管理以及循环模式总结等。 三、畜牧、渔业部门独立的省份,农业厅(局、委)要主动沟通,统筹协调,将不同部门的建设需求统一纳入到项目方案中。同时,要做好与省级财政(农发)部门的协商配合。 四、纳入省级方案的项目要符合《项目指引》确定的申报程序和条件。地方农业(畜牧、渔业)厅(局、委)要会同财政(农发)部门严格把关,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把区域代表性强、生态循环模式好、主体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纳入储备范围。每省(河北省除外)申报项目个数不超过5个,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地区不超过10个。支持重点:一是正在创建国家

对东北生态农业区划分析

对东北生态农业区划分析/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农科论文农科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东北生态农业区划分析 1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区域划分指标体系的构建1.1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区域划分原则1.1.1生态关系原则。生态关系是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组成成分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生态农业系统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也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其中各个组成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人为设定的,人为设定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的程度,并最终影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不同的生态条件下,采用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是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必然有所不同。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采用增加食物链长度及数量的方法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在进行生态农业分区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生态农业系统中的各种不同的生态关系。1.1.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出的农业区域内必须注意其内部各单元间的一致性,包括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结构及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条件等。要求区域间差异最大化和区域内各单元差异最小化。当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生态环境单元,一致性是指在“一定水平”上的相似,因此也称为“相对一致性原则”。至于保持多大相似程度,则要根据区划目的、分区对象、区域分异程度、分区等级体系等因素确定。 1.1.3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进行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及其综合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使用综合性原则,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综合体。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再确定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原则强调选取反映区域分异主导因素的主要指标作为确定区域划分的主要根据。1.1.4共扼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划分出的区域是连续的地域单元,不能有空间上存在于某区域之外,但又属于该区的分区单元。1.1.5保持行政区界的完整性。在许多自然地理区划中,行政区划作为一个“人为”的现象。是许多地理学家在进行研究时不予以考虑的。但在许多经济现象的研究中,行政区划往往占有重要的位置。农业生产是在自然过程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3571-69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 (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基本情况 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 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 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 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 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化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 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 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永铁路 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 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 —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 区。还有距离寒谷村3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 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

生态循环农业商业计划书

生态循环示范基地项目建设 商业计划书 二零一一年七月 目录 一、总论4 1.1、项目定义4 1.2、计划目标5 二、项目基本情况6 2.1、项目背景6 2.2、项目选址7 2.3、区位条件7 2.4、项目占地面积7 三、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8 3.1、技术可行性8 3.2、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9 四、实施方案12 4.1、开发计划12 4.2、建设规模和布局12 4.3、生产工艺方案12 4.4、生产方案13

4.5、销售方案13

五、投资预算 15 5.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15 5.2、流动资金估算16 5.3、投资总规模17 六、效益分析 18 七、资金筹措 26 八、风险分析 27 九、项目拓展 29 一、总论 1.1、项目定义 本生态循环养殖采用综合利用生态链式养殖模式,项目以蝇蛆养殖消耗、处理动物粪便等废物为循环基础,是以蝇蛆动物活性蛋白作为畜、禽等动物饲料添加剂为核心的绿色、环保、安全的现代工厂化、规模化生态养殖项目 生态链式养殖循环示意图

1.2.1总体目标 生态循环养殖项目计划总投资86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 养殖部分建设期为9个月,项目完成生产达到设计规模,将形成年产动物活性蛋白1500吨;饲养纯种母猪250头,年出栏5000头(约500吨)三元商品猪;育雏、育成和蛋鸡年存约10万只,其中蛋鸡约7万只,年产鸡蛋2140万个(约850吨)。 种植部分占地约1520亩,建设周期约3年时间,项目完成形成蔬菜种植面积700亩,年产量2000吨;果树种植面积210亩,年产量480吨,粮食种植面积610亩,年产量218吨。 生态展示体验中心占地约50亩,建设周期暂定一年,项目完工运行,预计年收入近2000万元

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摘要: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具有高效性、多样性、综合性、持续性等特点。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十大典型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关键字: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典型模式,生态效益 1.1生态农业的简介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1]。 1.2生态农业的基本内容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 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2]。 1.3生态农业的特点 (一)综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