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BCa b c弦股勾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4. 勾股定理的作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 的线段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 中,∠C=90°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c asin=∠=斜边的对边A A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b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30°45°60° sinα21 22 23cos α 23 22 21tan α 33 1 3cot α3133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2)平方关系:1cos sin22=+A A(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 (4)商(弦切)关系:tanA=AAcos sin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一、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个其他两边平方的和。
即a^2+b^2=c^2,其中c表示直角边,a和b分别表示斜边。
二、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比例等于它们所对的角的正弦值的比例。
在直角三角形中,不包含直角的两个角分别为A和B,直角所对的边为c,则正弦定理可以表示为sinA=a/c,sinB=b/c。
三、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两倍乘以它们夹角的余弦。
在直角三角形中,不包含直角的两个角分别为A和B,直角边所对的边为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cosA=b/c,cosB=a/c。
四、正切定理正切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中,两条边的比例等于它们所对的角的正切值的比例。
在直角三角形中,不包含直角的两个角分别为A和B,直角所对的边为c,则正切定理可以表示为tanA=a/b,tanB=b/a。
五、边角关系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是90度,另外两个角的和是90度。
2.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所对的角是90度,而另外两边所对的角是锐角。
3.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彼此互为倒数。
4.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彼此的正弦值。
5.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另一个锐角的余弦值。
六、特殊三角形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两个直角边的长度相等时,该直角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相等,且为45度。
3.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等于直角边的平方根的两倍。
以上是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对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的了解,我们可以应用这些关系来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同时,直角三角形也是三角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测试)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几何表示:【∵∠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C=90°∠A=30°∴BC=21AB 】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ACB=90° D 为AB 的中点 ∴ CD=21AB=BD=AD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表示:【在Rt △ABC 中∵∠ACB=90° ∴222c b a =+】5、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即:【∵∠ACB=90°CD ⊥AB ∴ BD AD CD •=2AB AD AC •=2 AB BD BC •=2】6、等积法: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之积等于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
(a b c h •=•)由上图可得:AB •CD=AC •BC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在△ABC 中,∠C=90°c asin =∠=斜边的对边A A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b 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ab 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0≤sin α≤1,0≤cos α≤1,tan α≥0,cot α≥0.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同一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的平方和等于1) 1cos sin 22=+A A(2)倒数关系(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它们的切函数互为倒数) tanA •tan(90°—A)=1; cotA •cot(90°—A)=1; (3)弦切关系tanA=A Acos sin cotA=AA sin cos(4)互余关系(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它们相反函数名的值相等) 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AC BDsin A sin c A ,cos b c A 12S ab =)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测底部不可到达物体的高度BP=xcot α 东 西 2八、基本图形(组合型)翻折平移九、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应用问题:(1)测量物体高度.(2)有关航行问题.(3)计算坝体或边路的坡度等问题十、解题思路与数学思想方法图形、条件单个直角三角形直接求解实际问题数学问题辅助线构造抽象转化不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方程求解常用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方程、数形结合、分类、应用【聚焦中考考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经典测试题(1——10题每题5分,11——12每题10分,13——16每题20分,共150分) 1、在△ABC 中,若22cos =A ,3tan =B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2、sin65°与cos26°之间的关系为( )A. sin65°< cos26°B. sin65°> cos26°C. sin65°= cos26°D. sin65°+ cos26°=1 3、如图1所示,铁路路基横断面为一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i=2∶3,顶宽是3米,路基高是4米,则路基的下底宽是( )A. 7米B. 9米C. 12米D. 15米4、如图2,两条宽度都为1的纸条,交叉重叠放在一起,且它们的交角为α,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阻影部分)的面积为( )A. αsin 1B. αcos 1C. αsinD. 1图15、把直角三角形中缩小5倍,那么锐角∠A 的正弦值 ( ) A. 扩大5倍 B. 缩小5倍 C. 没有变化 D. 不能确定6、如图3,在Rt △ABC 中,∠C=90°,D 为BC 上的一点,AD=BD=2,AB=23,则: AC 的长为( ).A .3B .22C .3D .3227、如果∠A 是锐角,且3sin 4B =,那么( ). A .030A ︒<∠<︒ B .3045A ︒<∠<︒C .4560A ︒<∠<︒D .6090A ︒<∠<︒8、已知1cos 3α=,则3sin tan 4sin 2tan αααα-+的值等于( )A.47B.12C .13D .09、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 和6cm ,则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cm ,底角的余弦值为______。
直角三角形和圆知识点总结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即为90度。
2.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特定的关系。
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可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的和,即c^2 = a^2 + b^2。
3. 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有着特定的定义和性质。
例如,正弦为对边与斜边之比,余弦为邻边与斜边之比,正切为对边与邻边之比。
这些三角函数的性质对于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4. 直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中线等性质: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将对边分成相等的两部分,高是指从直角顶点到斜边的垂直距离,中线是指连接斜边的中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
这些线段与角的关系、长度的关系、位置的关系等都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5. 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和数学问题中,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等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高楼的高度、测量远处物体的距离等。
因此,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二、圆的性质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全体的轨迹。
这个定点叫做圆心,到这个定点的距离叫做半径。
圆的直径是连接圆上两点的线段并经过圆心。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圆的周长公式为C= 2πR,圆的面积公式为A=πR^2。
其中,π是一个无理数,近似值为3.14。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对于解决圆相关的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3. 圆心角和弧度的关系:圆心角是由圆心上的两条射线所夹的角,弧度是指圆上一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
圆心角和弧度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式:弧长 = 半径 * 弧度。
这个公式对于圆弧的计算非常有用。
4. 圆周角的性质:在一个圆中,圆周角是指一个角的顶点位于圆周上,两条边是圆的两条弧。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
这个性质对于解决圆周角相关的问题非常有用。
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及复习

直角三角形知识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Rt △的两个锐角互余(∠A+∠B=90°)2、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若D 为斜边AB 的中点,则CD =12AB ) 3、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若∠A =30°,∠C=90°,CB=12AB )4、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若∠C=90°,则222a b c +=) 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两个锐角互余的△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条边所对的角为90°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满足222a b c +=,则∠C =90°。
用法:(1)选出最大边;(2)计算较小两边的平方和;(3)比较最大边的平方与较小两边的平方和;(4)如果两者相等,则最大边所对的角为直角。
三、常用几个结论:(1)(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两直角边乘积除以斜边。
公式为c ab h c=(3)常见的勾股数: (3k ,4k ,5k )(5k ,12k ,13k )(7k ,24k ,25k )(8k ,15k ,17k )(9k ,40k ,41k )(4)在求曲面上的最短距离时,先把曲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画出起点到终点的线段,就是最短距离,一般需要用到勾股定理。
(1)蚂蚁沿着圆柱表面爬行,最短距离例1 如图1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 ,底面周长为10cm ,在圆柱的下底面A 点上有一只蚂蚁,他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分析: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其展开图为矩形,如图3所示。
连接AC ,则AC 即为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可用勾股定理求得其长。
300x 2x3x 450x 2xx图1 图2 半周长解:①若沿着曲面走,则:AB=12×10=5,BC=12,所以AC=2251213+=②若走折线A=>D=>C ,则AC+DC=12+10π∵12+10π>13 ∴最短路程为13cm 。
直角三角形(提高)知识讲解

直角三角形(提高)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认识直角三角形, 学会用符号和字母表示直角三角形.2.掌握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 会用“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3. 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并能灵活应用.4. 领会直角三角形中常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要点梳理】要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表示方法:Rt△.如下图,可以记作“Rt△ABC”.要点诠释:三角形有六个元素,分别是:三个角,三个边,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永远是已知的,就是有一个角是90°.直角三角形可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两种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每种三角形都有其特殊的性质.要点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诠释:直角三角形的特征是两锐角互余,反过来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判定: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中,同样有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并且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同样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三、直角三角形判定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边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已知:CD为AB的中线,且CD=AD=BD,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AD=CD,∴∠A=∠1.同理∠2=∠B.∵∠2+∠B+∠A+∠1=180°,即2(∠1+∠2)=180°,∴∠1+∠2=90°,即:∠ACB=90°,∴△ABC是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1、已知:如图,在△ABC中,∠A=30°,∠ACB=90°,M、D分别为AB、MB的中点.求证:CD⊥AB.【思路点拨】由∠ACB=90°,M为AB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M=12AB=BM,再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B=12AB=BM,则CM=CB,而D为MB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答案与解析】证明:∵∠ACB=90°,M为AB中点,∴CM=12AB=BM,∵∠ACB=90°,∠A=30°,∴CB=12AB=BM,∴CM=CB,∵D为MB的中点,∴CD⊥BM,即CD⊥AB.【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也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举一反三:【变式】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4倍,求这个直角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答案】解:设设一个锐角为x度,则另一个锐角为4x度,那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所以x+4x+90°=180°,x=18°,4x=72°,答:三角分别为18°,72°,90°.类型二、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2、在Rt△ABC中,∠C=90°,CD⊥AB,垂足为点D.(1)如果∠A=60°,求证:BD=3AD;(2)如果BD=3AD,求证:∠A=60°.【思路点拨】(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CD=∠B=30°,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B=2AC,AC=2AD即可;(2)取AB的中点O,连接CO,设AD=x,则BD=3x,AB=4x,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求出AO=CO,AD=DO,证△COA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证明:(1)∵∠C=90°,CD⊥AB,∠A=60°,∴∠ACD=∠B=30°,∵∠C=90°,CD⊥AB,∴AB=2AC,AC=2AD,∴AB=4AD,∴BD=3AD.(2)取AB的中点O,连接CO,∵BD=3AD,∴设AD=x,则BD=3x,AB=4x,∵∠C=90°,O是AB的中点,∴OC=OA=2x,∴OD=x=12 CO,∵CD⊥AB,∴∠OCD=30°,∴∠COD=60°,∵OA=OC,∴△ACO是等边三角形,∴∠A=60°.【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ABC中,BA=BC,∠B=12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求证:AD= 12DC.【答案】解:如图,连接DB.∵MN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D=DB ,∴∠A=∠ABD ,∵BA=BC ,∠B=120°,∴∠A=∠C=12(180°-120°)=30°, ∴∠ABD=30°,又∵∠ABC=120°,∴∠DBC=120°-30°=90°,∴BD=12DC , ∴AD=12DC .3、如图,在△ABC 中,已知AB=AC=2a ,∠ABC=15°,CD 是腰AB 上的高,求 CD 的长.【思路点拨】过点C 作CD ⊥AB 于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得到∠DAC=30°.在直角△ACD 中,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得CD 的长.【答案与解析】举一反三:【答案】解:∵DE ⊥AB ,类型三、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如图,△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CF是边AB上的中线,且DC=BF,DE⊥CF于E.(1)E是CF的中点吗?试说明理由;(2)试说明:∠B=2∠BCF.【思路点拨】(1)连接DF,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F=BF=AB,然后求出CD=DF,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即可;(2)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CF=∠DFC,∠B=∠BDF,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解答即可.【答案与解析】(1)解:如图,连接DF,∵AD是边BC上的高,CF是边AB上的中线,∴DF=BF=AB,∵DC=BF,∴CD=DF,∵DE⊥CF,∴E是CF的中点;(2)证明:由(1)的结论DF=BF得∠FDB=∠FBD,∵DC=BF,∴∠DCF=∠DFC,由外角的性质得∠FDB=∠DCF+∠DFC=2∠DCF,∴∠FBD=2∠DCF,即∠B=2∠BCF.。
直角三角形的特性与计算知识点总结

直角三角形的特性与计算知识点总结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特征,我们在几何学和三角学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直角三角形的计算知识。
本文将总结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并介绍一些与其相关的计算知识点。
1. 特性1.1 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度为90度,被称为直角。
另外两个角度称为锐角和钝角。
直角三角形的边可以分为两个直角边和一个斜边。
其中斜边是直角三角形最长的一条边。
1.2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特性之一是满足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达式为:a² + b² = c²,其中a和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度,c为斜边长度。
1.3 边的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间也存在特殊的关系。
设a、b、c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则有以下关系:- 正弦定理:sinA = a / c,sinB = b / c- 余弦定理:cosA = b / c,cosB = a / c- 正切定理:tanA = a / b,tanB = b / a2. 计算知识点2.1 求直角边已知斜边长度c和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a(或b),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边的长度。
根据勾股定理的表达式a² + b² = c²,可以得到:- 求a:a = √(c² - b²)- 求b:b = √(c² - a²)2.2 求角度已知直角边的长度a和斜边长度c(或b和c),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反函数求解角度。
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得到以下计算公式:- 求锐角A的度数:A = arcsin(a / c),A = arccos(b / c)- 求锐角B的度数:B = arcsin(b / c),B = arccos(a / c)2.3 解决实际问题直角三角形的计算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直角三角形(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 2.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3. 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要点梳理】要点一、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
这里用到的是“AAS”,“ASA”或“SAS”判定定理.要点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定理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要点诠释:(1)“HL”从顺序上讲是“边边角”对应相等,由于其中含有直角这个特殊条件,所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ASA、AAS、SSS、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3)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书写时必须在两个三角形前加上“Rt”.要点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推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要点诠释:这个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是证明直角三角形中一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于证明边的倍数关系.【典型例题】类型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1、已知:如图,AB⊥BD,CD⊥BD,AD=BC.求证:(1)AB=CD:(2)AD∥BC.【答案与解析】证明:(1)∵AB⊥BD,CD⊥BD,∴∠ABD=∠CDB=90°在Rt △ABD 和Rt △CDB 中,AD BC BD DB⎧⎨=⎩=∴Rt △ABD ≌Rt △CDB (HL )∴AB =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由∠ADB =∠CBD∴AD ∥BC .【总结升华】先由“HL ”证Rt △ABD ≌Rt △CDB ,再由内错角相等证两直线平行.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E ⊥AB ,BC ⊥AB ,AE =AB ,ED =AC .求证:ED ⊥AC .【答案】证明:∵AE ⊥AB ,BC ⊥AB ,∴∠DAE =∠CBA =90°在Rt △DAE 与Rt △CBA 中,ED AC AE AB ⎧⎨⎩==, ∴Rt △DAE ≌Rt △CBA (HL )∴∠E =∠CAB∵∠CAB +∠EAF =90°,∴∠E +∠EAF =90°,即∠AFE =90°即ED ⊥AC .2、 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全等的注明理由:(1)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2)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 )(3)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 )(4)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 )【答案】(1)全等,“AAS ”;(2)全等,“AAS ”;(3)全等,“SAS ”;(4)全等,“HL ”.【解析】理解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判断.【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用的判定方法有5种:SAS 、ASA 、AAS 、SSS 、HL.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举出反例画出图形.(1)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1)√;(2)×;在△ABC 和△DBC 中,AB =DB ,AE 和DF 是其中一边上的高,AE =DF(3)×. 在△ABC 和△ABD 中,AB =AB ,AD =AC ,AH 为第三边上的高,3、已知:如图,AC =BD ,AD ⊥AC ,BC ⊥BD .求证:AD =BC ;【答案与解析】证明:连接DC∵AD ⊥AC ,BC ⊥BD∴∠DAC =∠CBD =90°在Rt △ADC 与Rt △BCD 中,DC CD AC BD =⎧⎨⎩= ∴Rt △ADC 与Rt △BCD (HL )∴AD =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总结升华】如果想去证两个小的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话,会发现除了直角和对顶角,就没有别的条件了,AC =BD 用不上,所以另想办法,连接DC ,在Rt △ADC 与Rt △BCD 中,问题迎刃而解.证明的时候要考虑所给的条件能用上,所给的线段不能割裂开.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C 、BD 相交于O ,AC =BD ,∠C =∠D =90° .求证:OC =OD.【答案】∵∠C =∠D =90°∴△ABD 、△ACB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D 和Rt △BAC 中AB BA BD AC=⎧⎨=⎩∴Rt △ABD ≌Rt △BAC(HL)∴AD =BC在△AOD 和△BOC 中D C AOD BOC AD BC ∠=∠⎧⎪∠=∠⎨⎪=⎩∴△AOD ≌△BOC(AAS)∴OD =OC .类型二、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4、如图所示,∠A =60°,CE ⊥AB 于E ,BD ⊥AC 于D ,BD 与CE 相交于点H ,HD =1,HE =2,试求BD 和CE 的长.【答案与解析】解:∵BD ⊥AC 于D ,∠A =60°,∴∠ABD =90°-60°=30°,在Rt △BEH 中,∠HEB =90°,∠EBH =30°.∴BH =2EH =4.同理可得,CH =2HD =2,∴BD =BH +HD =4+1=5.CE=CH+HE=2+2=4.【总结升华】已知条件中出现60°角与直角三角形并存时,应考虑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而把三角形中角与角的关系转化为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充分应用转化思想来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变式】如图, △ABC中, ∠ACB=90°, ∠ABC=60°, AB的中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D,交AC于E, 已知DE=2.则 AC的长为_________.【答案】3;提示:连接AD,证△ABD为等边三角形,则DE=AE=2,CE=1,所以AC=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角三角形(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 2.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 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
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
这里用到的是“AAS”,“ASA”或“SAS”判定定理.
要点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定理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
要点诠释:(1)“HL”从顺序上讲是“边边角”对应相等,由于其中含有直角这个特殊条件,所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ASA、AAS、SSS、HL.
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
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3)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
角形这个条件,书写时必须在两个三角形前加上“Rt”.
要点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要点诠释:这个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是证明直角三角形中一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于证明边的倍数关系.
【典型例题】
类型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1、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全等的注明
理由:
(1)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2)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3)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4)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答案】(1)全等,“AAS”;(2)全等,“AAS”;(3)全等,“SAS”;(4)全等,“HL”. 【解析】理解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判断.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用的判定方法有5种:SAS 、ASA 、AAS 、SSS 、HL.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举出反例画出图形.
(1)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3)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答案】(1)√;
(2)×;在△ABC 和△DBC 中,AB =DB ,AE 和DF 是其中一边上的高,AE =
DF
(3)×. 在△ABC 和△ABD 中,AB =AB ,AD =AC ,AH 为第三边上的高,
2、已知:如图,DE ⊥AC ,BF ⊥AC ,AD =BC ,DE =BF.
求证:AB ∥
DC.
【答案与解析】
证明:∵DE ⊥AC ,BF ⊥AC ,
∴在Rt △ADE 与Rt △CBF 中
.
AD BC DE BF ⎧⎨⎩=,=
∴Rt △ADE ≌Rt △CBF (HL )
∴AE =CF ,DE =BF
∴AE +EF =CF +EF ,即AF =CE
在Rt △CDE 与Rt △ABF 中,
DE BF DEC BFA
EC FA =⎧⎪∠=∠⎨⎪=⎩
∴Rt△CDE≌Rt△ABF(SAS)
∴∠DCE=∠BAF
∴AB∥DC.
【总结升华】从已知条件只能先证出Rt△ADE≌Rt△CBF,从结论又需证Rt△CDE≌Rt△ABF.
我们可以从已知和结论向中间推进,证出题目.
3、如图 AB=AC,BD⊥AC于D,CE⊥AB于E,BD、CE相交于F.求证:AF平分∠BAC.
【答案与解析】
证明:在Rt△ABD与Rt△ACE中
∴Rt△ABD≌Rt△ACE(AAS)
∴AD=A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Rt△ADF与Rt△AEF中
∴Rt△ADF≌Rt△AEF(HL)
∴∠DAF=∠EA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F平分∠BAC(角平分线的定义)
【总结升华】若能证得AD=AE,由于∠ADB、∠AEC都是直角,可证得Rt△ADF≌Rt△AEF,而
要证AD=AE,就应先考虑Rt△ABD与Rt△AEC,由题意已知AB=AC,∠BAC是公共
角,可证得Rt△ABD≌Rt△ACE.条件和结论相互转化,有时需要通过多次三角形全等得出待求的结论.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O,AC=BD,∠C=∠D=90° .
求证:OC=OD.
【答案】∵∠C=∠D=90°
∴△ABD、△ACB为直角三角形
在Rt△ABD和Rt△BAC中
AB BA BD AC
=⎧⎨=⎩ ∴Rt △ABD ≌Rt △BAC(HL)
∴AD =BC
在△AOD 和△BOC 中
D C AOD BOC AD BC ∠=∠⎧⎪∠=∠⎨⎪=⎩
∴△AOD ≌△BOC(AAS)
∴OD =OC .
类型二、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4、如图所示,在等边△ABC 中,AE =CD ,AD 、BE 相交于点P ,BQ ⊥AD 于Q ,
求证:BP =2PQ .
【答案与解析】
证明:∵ △ABC 为等边三角形,
∴ AC =BC =AB ,∠C =∠BAC =60°.
在△ACD 和△BAE 中,
,AC AB C BAE CD AE =⎧⎪∠=∠⎨⎪=⎩
∴ △ACD ≌△BAE(SAS).
∴ ∠CAD =∠ABE .
∵ ∠CAD +∠BAP =∠BAC =60°,
∴ ∠ABE +∠BAP =60°,
∴ ∠BPQ =60°.
∵ BQ ⊥AD ,
∴ ∠BQP =90°,
∴ ∠PBQ =90°-60°=30°,
∴ BP =2PQ .
【总结升华】(1)从结论入手,从要证BP =2PQ 联想到要求∠PBQ =30°.(2)不能盲目地用
截长补短法寻找要证的“倍半”关系.本题适合用“两头凑”的方法,从结论入手找已知条件,即BP =2PQ ⇒∠PBQ =30°,另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找结论,即由条件⇒△ACD ≌△BAE ⇒∠BPQ =60°⇒∠PBQ =30°,分析时要注意联想与题目有关
的性质定理.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