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全面题作文审题技法指导

合集下载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中考作文是升学选拔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根据所给的题目,准确把握题意并赋予个人的立意。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它决定了文章的主题、观点和内容,因此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对题目进行仔细审题和思考。

一、审清题目的意思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只有深入理解题目的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写出合适的内容。

在审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以下的步骤进行: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读题时要做到仔细、深入,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词句。

有时题目中的某个词汇或短语往往是决定文章主题的关键。

2. 确定写作对象和角度在审题的时候,要明确写作对象是谁,以及立意的角度是什么。

只有明确了立意的对象和角度,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

3. 提炼主题审题后,要做到简单明了地提炼出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也是审题立意的指导方针。

二、理论结合实际,确定具体立意方向审题立意不仅仅是理解题目,还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明确立意方向。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了解背景在根据题目立意时,要根据自己所学所知,了解题目涉及到的背景信息。

通过了解背景信息,可以更好地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立意思路。

2. 把握关键词题目中通常会有一些关键词或短语,审题时要着重关注这些关键词,把握它们的内涵与外延。

关键词往往能够给我们提供立意的线索。

3. 分析思考审题过程中,应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对题目进行思考和分析。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

三、合理安排篇章结构,切题立论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按照合适的篇章结构来进行写作。

合理的篇章结构能够更好地展现立意的内容与观点。

1. 引出主题开篇时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提出一个有启示意义的问题、运用夸张手法等方式引出主题。

2. 阐述观点在阐述观点时,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且用理性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 举例论证可以通过实例、事实、数据等途径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中考作文审题的方法

中考作文审题的方法

中考作文审题的方法中考作文审题是指对题目进行分析和理解,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从而确定写作的角度和思路。

下面是一些中考作文审题的方法。

1. 仔细阅读题目。

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意。

可以通过慢读和反复阅读等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2. 理解关键词汇。

题目中通常会包含一些关键词汇,比如“描述”、“阐述”、“说明”、“分析”、“比较”等。

对这些关键词汇要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清楚它们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和要求。

3. 确定写作目的。

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写作的目的和意图。

比如是要陈述一个观点,还是要描述一个事情,还是要说明一个原因等。

明确写作目的有助于明确写作的焦点和内容。

4. 分析题目类型。

中考作文题型多种多样,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针对不同的题型,要采取不同的写作方式和结构。

比如记叙文要有情节和人物,说明文要有事实和例子,议论文要有论点和论证等。

5. 确定写作角度。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观点,确定写作的角度。

这是写作的立意和出发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比较利弊,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6. 确定思路和内容。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写作目的,确定写作的思路和内容。

可以用脑图、提纲等方式来整理和构思。

明确写作的主题和要点,有助于组织好文章结构和内容。

7. 注意排除干扰信息。

有时候题目中会包含一些无关或者干扰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困惑和误导。

因此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排除这些干扰信息,确保把握住题目的核心要点。

8. 参考范文和素材。

在审题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范文和素材,了解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这有助于丰富写作的内容和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9. 注意时间和字数的限制。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题目中是否有关于时间和字数的要求,确定写作的时间安排和字数控制。

这有助于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掌控时间和写作进度。

中考作文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只有对题目进行准确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确定好写作的方向和内容,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中考作文审题技法

中考作文审题技法

我们要从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中撷取材料。又如中考题“一 个我最______的人”,要求“要用一两个具体事例表现 人物的面貌,要有生动的描写”,这是在告诉考生如何组 织材料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取得较高的分数。 3.提示
主要用于较为强调写法的作文。命题者用很简炼的语
言,通过文题的要求,或提示写法,或指导构思。考生对 此多加品味领悟,必有好处。它们之中,有的提示比较直 露,如中考题“微笑”,要求写成记叙文,要求写自己亲 身经历过的事或接触过的人,在记叙中适当穿插抒情或议 论。这个要求直接指导怎样取材,提醒考生综合运用多种 表达方式。有的提示则比较含蓄,有“暗示”作用。如中 考题“家庭的乐事”,要求以“乐”字贯穿全文,写一篇反映家庭生活之乐的记叙文。
如某地文题,写作要求就写了近200字,共六条,其 中还规定“用脸色的描写表现心理变化”等。此类文题条 件“苛刻”,不达到所限制的要求不能算优秀作文,容易 让一部分同学难以动笔。
排除此类干扰的办法是顺应文题的要求,按规定办事, 先认真快速拟好草稿,对照其要求修改,逐一落实,然后 定稿。 3.材料难找 如某地中考为命题作文,题目是“这种做法应该提倡”, 要求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又如某地文题为“机遇”。此类 文题给考生造成的困难较大。前者的困难在于需要考生自 己去找“做法”来议论,许多考生无法先陈述一种好的 “做法”。后者则是部分考生Hale Waihona Puke 曾体验过或认识上不去。 面对这样的
的某个方面。文题的“导语”用“友情在加深”这组排比
句,既激发考生多角度地选材,又指点了考生立意的具体
侧面,隐含的内容相当丰富。
文题二
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
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

中考全命题作文审题三法

中考全命题作文审题三法

中考全命题作文审题三法
中考作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考试,常常会让学生感到头痛和焦虑。

出现在中考作文考试中的全命题作文审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环节。

恰当地审题,能够帮助学生们把握全文的中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获得好的分数。

那么,怎样恰当地审题呢?先,要明确语义。

作文题目中各个词语的细微区别往往会影响整篇文章的主旨,因此,学生们在审题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题目中各个词语的定义和意义。

其次,要把握关键性要素。

文题中有些关键性要素,它们能够指导学生们在文章写作中把握中心,避免提供过多材料而影响写作质量和完整性。

最后,要从题型角度出发。

在审题前,要注意识别题型,因为每种题型需要提供的信息是不同的。

如果学生们能够理解题型所涉及的要点,就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提高文章质量和完整性。

审题是中考作文写作的重要步骤,学生们一定要在写作前充分准备,把握各个细节,把握作文题中的要素,以确保文章内容完整有序。

总之,要做到三要素,即明确语义、把握关键性要素、从题型角度出发。

举例来说,如果出现“谈你喜欢的季节”的题目,学生们应该首先明确所有词语的含义,即谈,喜欢和季节。

把握关键性要素,即讲述自己所喜欢的季节,并且说明其理由;从题型角度出发,即应该从结构上把握文章,对自己喜欢的季节加以描述,说明原因,以及让读
者深入理解立意等要素构建文章脉络。

归纳起来,准确地审题对于中考全命题作文而言,势在必行。

学生们应该尽可能充分地理解文题,在写作之前,仔细把握文题中的关键要素,并自行构思文章结构,以期获得理想的分数。

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写作佳苑2011-11-15 0520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

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

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

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

全命题作文:读透吃透文题1.重点分析“题眼”。

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

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

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在不同的短语中,题眼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着的。

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

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

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

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

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

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

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

①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

②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

中考语文作文读题审题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读题审题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读题审题技巧
一、仔细阅读题目,逐字逐句理解
拿到作文题目后,不要急于动笔,而是要静下心来,将题目认真地读上几遍。

确保理解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二、抓住关键词语
在题目中,往往会有一些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对于明确作文的主题、范围和重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难忘的一件事”中的“难忘”,“成长的烦恼”中的“成长”和“烦恼”等。

三、分析题目类型
中考作文题目大致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等。

对于命题作文,要严格按照题目给定的内容进行写作;半命题作文则需要先补充完整题目,再进行构思;材料作文则需要对所给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观点。

四、明确写作要求
五、挖掘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
有些题目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意思,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寓意。

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能不仅仅指现实中的道路,还可以象征人生的道路、成长的历程等。

要善于思考,挖掘出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内涵。

六、联系生活实际
很多作文题目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审题时,可以将题目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联系起来,这样更容易找到写作的灵感和素材,也能使文章更加真实、生动。

七、多问几个为什么
对于不太理解或者觉得有歧义的题目,可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题目?”“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通过不断地追问和思考,来更好地理解题目。

中考语文作文的读题审题是写作的关键一步。

只有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和意图,才能写出符合要求、内容充实、主题鲜明的优秀作文。

中考作文三步走审题构思写作

中考作文三步走审题构思写作

中考作文三步走审题构思写作中考作文三步走——审题、构思、写作中考作文是考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一大机会,也是考察语文基本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于许多考生而言,中考作文往往是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考作文的三个步骤——审题、构思、写作。

一、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审题不仅是理解题意,更是理解命题人考察的点和考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审题,考生可以把握整个作文的方向和思路。

常见的审题方法有:1. 仔细阅读题目。

这时候要留意关键词,并思考与主题相关的事物或事件。

2. 分析题目中的要求。

例如,要求写“自我介绍”,就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3. 思考作文的目的和对象。

例如,作文目的是为使命题人了解自己的想法,那么考生就要确立自己的写作立意。

二、构思构思是指在审题的基础上,寻找对应的内容,整理思路,做好写作计划。

正确的构思能够使文章内容紧密结合题目,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常见的构思方法有:1. 建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考生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有层次的思路。

2. 找到合适的例子和论据。

例子和论据是文章支撑观点的重要依据。

3. 制定写作计划。

写作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确定好每一个段落的内容和要点。

三、写作写作是构思得出的思路转化为文字的过程。

写作不仅要考虑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更要注重用词准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常见的写作方法有:1. 明确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表达思路的框架。

根据写作计划,逐步填补每一部分的内容,并使文章更加完整。

2. 认真选择词语。

选择恰当的词语,可以使文章更加准确、生动。

要避免“重复、模糊”的错误。

3. 做好修改和润色。

写作完成后,要花时间修订文章,订正错别字、结构漏洞等,使文章更加完美。

总之,中考作文三步走——审题、构思、写作,是写好中考作文的关键要素。

各步骤之间需要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做好每一步,方能写好中考作文。

(完整)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完整)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1.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如:《分享》、《抉择》(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如:《这也是一种美》《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2.何谓审题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学生齐读)3.从题目中审出什么(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一道风景线》 (“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失误:自然景色、考试作弊、环境破坏、乞讨老人《送你一轮明月》(学生思考)含义:友情、亲情、安慰、鼓励、希望。

最好虚实结合(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

《下雨天,真好》(3)审清限制要求. (文体、人称、范围等)《这一天,让我铭记》:记叙文、第一人称、一天之内注意:题目后的写作要求,字数、体裁等。

4.怎样审题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大家看这个题目,逐字推敲,看写作时该注意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

小组讨论)例:《这也是一种美》“这”(距自己较近的事或物,切身感受为好)“也”(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如:残缺、谎言、寂寞、挫折)“美”(给人享受、教益)题眼:也三、立意(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审题只是明确写作方向,而立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1.什么是立意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

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等.(学生齐读)即:写本文的目的2.立意的要求:(教师解说)正确明确深刻新颖3.立意的技巧a 变换视角《珍惜》(实、虚)(顺、逆)从“实"立意: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从“虚”立意: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顺向立意: 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逆向立意: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但要言之成理)b联想想像《绿色》自然的绿色:主观色彩:心灵的绿色、绿色食品、青春、希望、绿色军营、生机……c 展现个性(张扬个性、写出独特体验)d 聚焦时代(学校、家庭、社会折射的时代风貌)四、练兵场1.《我想握住你的手》2.《翅膀》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不限.解析《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你的手":要求写的是“我”和“你”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凤:中考全命题作文审题技法指导
鞭辟入里化意为象
——句子形式全命题作文审题技法指津
李凤
考虑到初中生认知、思维、心智等发展特点,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中命题作文所占份额逐年上升。

2013年,江苏省13个大市全都是命题作文。

在2013年命题作文中,全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到青睐,占比高达71%。

全命题作文有裸题与“提示语+文题”两种。

单个词语为题的全命题文题,本身就是写作对象,是重点所在,审题难度相对低些。

但文题常以短语或句子的形式出现,尤其是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文题,成分多了,信息丰富了,关系复杂了,加之有些文题比较含蓄,富有比喻义或哲理,审题的难度系数也就增
加了。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关键的一步。

审题精准与否,将直接决定文章质量的高下。

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不等于没有障碍。

面对以句子形式出现的全命题文题,考生时常因不得要领,顾此失彼,难以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较复杂的题目的内
在关系等原因而误入雷区,出现跑题现象。

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将以句子形式出现的全命题文题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呢?本文将侧重以南通市2013年中考作文为例,为你拨云见日。

南通市一直秉承“关注自身,走进内心,倾吐真言,记录成长”这一命题导向,若干年来采用“诗意导语+全命题”的形式,2013年的作文命题仍然先亮出导语:“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 要求:请以自己的生活与切身体验为内容,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篇作文,除
诗歌外文体不限。

如何审读这一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文题呢?
一、逐字扫描,一个不错过。

全命题文题的信息已经全部到位,不需要考生自己输入信息,逐字扫描,全面掌握题意是第一步。

“有一种声音”是动宾短语,表明这种声音已然存在。

“一种声音”中心词是“声音”,它规定了写作的内容与角度。

我们在阅卷中发现,面对全命题“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有约10%的考生错失了关键词“声音”,比如选材为读书,写的却是如何读书,读的什么书,对于听觉所产生的印象几乎没有涉猎,显然严重偏题。

20%的考生没有留意限制语“一种”,而是写了很多种声音,杂音无章;有些考生写了一个人物不同时候的声音,这些声音本质上有关联,但因为缺少必要的勾连,形散神亦散。

而有的考生虽然写了风声、雨声、鸟啼、蛙鸣,貌似“多种”,实为“一种”:天籁,来自大自然的妙音。

有的考生写了母亲的叮咛,老师的嘱咐,伙伴的劝诫,但适时点睛:这些声音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爱”。

因为善于发散,巧于组合,形散神聚。

“一种”不一定是一个,但至少应是连贯的几个,有阶段性,有关联度。

“在记忆深处”,如果写的是刚刚发生、印象不深的声音就偏题了。

此外,也有学生忽视了作文要求中“联系自身经历与切身体验”这一提点,写别人的事,剑走偏锋地写出了寓言、童话、诗歌,有悖于写“自己的生活与切身体验”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实在遗憾。

不错过,不仅意味着一个不少,还意味着必须理解正确。

若将文题“让我悄悄告诉你”(南通市2010年中考作文)中的“我”和“你”倒过来写,显然就错了。

把“悄悄”漏掉,抑或索
性写成“大声”那就偏离了主旨。

二、鞭辟入里,一眼全看透。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看似直白,但还是有一些考生未能深刻解读,尤其在“记忆深处”上偏差不小。

“记忆深处”,提醒考生所记“声音”从时间上看,不是响彻当下,也不是回荡于未来,而应该是“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属于历时较久的回响。

就影响程度看,“深处”的“深”与“浅”相对,既指向于时间,也指向于影响。

印象深刻,影响深远、深厚、重大。

一如提示语所言,那声音必须是“已经泛黄、模糊”但“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它“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
人生。


有些含蓄式全命题,运用了引申、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必须将含蓄富有哲理的文字转换成简明直白的语句,概括出其中的内涵再运思行文。

2011年南通中考作文题“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这个关键词新颖而富有诗意且内涵深刻,需要考生结合所给材料审题立意提炼出具有一定深度的中心。

文题“那一刻”同“那次、那刻”等瞬间类文题近似,要求考生站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感受生活、思考人生。

考生还得关注“我的世界”。

2013年温州题《原来我没懂》,所叙“原以为懂而实际不懂”的事,需形象思维,而就本质关系发表议论则必须逻辑思维加盟。

三、化意为象,一应都盘活。

“提示语+文题”的全命题作文,提示语(导语)往往或明或暗地告诉我们写作的对象、范围和重点。

认真阅读,弄清楚写作的对象、范围和重点,才能正确构思立意。

考生将导语所给的内容,相应地进行延伸、拓展或者利用,化意为象,将导语中的字句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首首迷人的交响,瞬间盘点、激活写作素材,使它们纷至沓来,这样,写作思路很快打开、拓展,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偏题跑题。

2013年南通给出的导语,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文字,诗意温馨,精致新颖,直抵心灵。

阅读导语,你会联想到叶落、水流、虫吟、蛙鸣、虎啸、马嘶的天籁;来自生活的闹声、呼噜声、关门声、洗衣声、摇铃声、欢呼声、吆喝声;源于艺术的各种器乐声、说书声……张开想象的翅膀,化意为象,就会把作文题中笼罩的云雾除去, 使文题明朗如花叶, 灿烂
如果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