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题型突破五)
合集下载
2018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
)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 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 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 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 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A项根据平时积淀及注释②③与选项比对 分析正确
步骤 二: 逐一 对比
B项”每被老元偷格律”中“老元”即元稹,“偷”是 分析正确 学习、模仿之意。 C项称李绅为“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 项现了李、白二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 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表述错误
D项“身后文章合有名”意思是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 “并不在意在当时是 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的诗才的自许,但 否得到认可”不合文 也蕴含不平和辛酸。 意
新题型的“前世今生” 历史沿革 古诗歌鉴赏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命题形式并非 什么“创新之举”,这种题型十几年前就早已被大多数考 卷采用过,北京卷近些年也一直在采用,全国卷新高考的 选择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原来选择题型的回归和 升级。
[ 经典回顾] 当的一项是
(2000· 全国卷)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 ( )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命题角度与应对策略课件(修改)

小结: 命题范围: 局部赏析和整体赏析 命题角度: ①内容理解 ②情感态度 ③表现手法 ④语言赏析(炼字、炼句)
小结: 命题范围: 局部赏析和整体赏析 命题角度: ①内容理解 ②情感态度 ③表现手法 ④语言赏析(炼字、炼句)
常见命题角度归纳与应对策略
(一)内容理解方面 【全国卷】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 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 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 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 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 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 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 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 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 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 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 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回顾2017高考真题 探究命题角度
【2017新课标I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BE)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 (表现手法,情感态度) 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 把他们比作战士。 (语句理解)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 选送的首要依据。 (语句理解)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 国家的栋梁之才。 (语句理解)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 其他考官来完成。 (情感态度)
2018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题型突破五)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命题点感悟] 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 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 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 (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 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心理。
(二)现实创新 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古诗歌鉴赏,从现实因素来看,主要 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大背景下的命题调整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考卷语文科目阅读量增加,题量增加而考试 用时不变是一个大的趋向,在这个大方向下,增加选择题的分 量是命题的一个必然之选;而且古诗歌鉴赏一直有“考生最头 疼的阅读题”之说,阅读存障碍,题目有难度一直让广大考生 畏之如虎,得分率普遍较低。
二、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
[典例感悟] [例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赴洛道中作 陆 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 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 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 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的一项是
()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
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
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精品系列张PPT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Page 9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明确考点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炼字、炼句、诗眼、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4、理解思想内容—背景、题材、主旨 5、把握情感态度—作者情感
大家早上好! 讲课将于九点正 式开始,请同学 们准备好课堂笔 记和笔,关掉摄 像头及声音。谢 谢大家!
高考诗歌鉴赏
之
选择题设误陷阱
Page 2
林秋艳
→
Page 3
题型: 选择题(4选1)+主观题 考查侧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鉴赏。
Page 4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 角度和常见陷阱。 2、探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3、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Page 5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约 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Page 14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练1: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2018届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

• 约翰· 多恩曾有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是的,倘若社会是一块陆地,那么我们 便都是其中的小小泥土,倘若只顾自己而 不顾他人,那么必然难以抵挡海水的侵蚀 ,只有成为坚固的大陆才能长久立于世间 ,因而,我们首先需要心怀他人,因为心 怀他人,所以不会因为一己之私而妨碍他 人,公众场合的大声喧哗、景区内的胡乱 涂鸦,这些都应当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 ,因为心怀他人,所以在行事前会再三思 考:我的行为是否合理?对于社会、对于 他人究竟有利还是有弊?我始终相信,生 活在一个人人都心怀他人的世界,也许正 像韦唯唱的那首歌:“世界将变成美好的 人间。”
答案分析
• B3分、D2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 说法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 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 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 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2、(2014年北京卷)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未果。②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CE )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 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 情饮酒。 •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 曲的夏日景色。 •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 反说,有曲折之妙。 •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 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 落木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 无比向往。 C、颈联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 因而是错误的。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常 的感慨。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 景,相得益彰。
2018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解题攻略

3、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 :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 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规律总结
(一)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解题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2、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3、研读比照,筛选排除。
4、辨析核对,去伪存真。
23
(二)诗歌鉴赏“五选二”题目设误类型
1、望文生义。解释诗歌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 误解说诗句中的词句等。 2、无中生有。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 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
例:
落叶
[注] ①修睦:晚唐诗人。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 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 向往。 C、颈联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 而是错误的。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 常的感慨。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 相得益彰。
说说下列选项考察诗歌鉴赏的哪些方面?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 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关键词语理解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 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表达技巧分析 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 “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语言 炼字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 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 情感分析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 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表达技巧分析
高考复习:古诗歌鉴赏选择题ppt课件

参考答案:①羁旅愁思之痛:借此地的空寂、缺乏生机以及 舜帝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寄居他乡 的幽怨哀伤之情。②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舰已 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 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昔盛今衰,世事变迁,无可奈何。 ③怀才不遇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 谊因梁王坠马抑郁而终,诗人借此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④ 知音难觅之伤:“人不至”“与谁同”,写出了诗人的无人 可诉,难以释怀。(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原 诗: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 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 为仕周时期所作。 错项示例:“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 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 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
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
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
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
错项示例: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对中唐衰败的惋惜
之情,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错用分析:忽视了注释中的“因病去职”“风干”,错解了 作者的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生的黄昏将至,命运无法预 料,内心忧苦”之情。 判别技法: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 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客观题设误陷阱课件74张

【解析】“八百里”是牛的名字(《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 名‘八百里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不是说行军的 速度。将“秋点兵”理解为“沙场征战的场面”也是错误的。意思是 “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词句解说 曲解原意
如何辨析:
①读清题干,从原文中找到对 应点,一一对照。 ②联系已学,准确判断。 ③结合情境,不能孤立地猜测。
技巧分析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一.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二.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三.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四.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一、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一)考点分析:
二.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古代文化、古代汉语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需 要认真积累,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鉴赏古诗词的重要基础。例如: “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汉家”,唐代诗人 多以汉代唐,“汉家大将”指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的封常清;白居易 《望月有感》中“田园寥落干戈后”,“干戈”是两种古代兵器,这里指代战 争;“吊影分为千里雁”,古代以雁行比喻兄弟,兄弟千里相望,所以称“千 里雁”;还有:“沙场”指战场,“角”是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的 蓬草,比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指俘虏等。
古文化还包括节气、官职、地名等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这些积累对加快理解 诗词内容非常重要,也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词句解说设误主要体现在:
一词多义词语内容的解释,违背语境义;词语使用手法(修辞、词类活用、 表现手法等)的解释错误;词语情感体现解析错误;语言特点错误;语体风 格错误等。
知识点剖析:
No Image
【巩固练习】
首句“吾行将远游”是将要即将的意思,诗人还没 开始远游。此句是诗人的想象。
词句解说 曲解原意
如何辨析:
①读清题干,从原文中找到对 应点,一一对照。 ②联系已学,准确判断。 ③结合情境,不能孤立地猜测。
技巧分析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一.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二.意象意境分析不当 三.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四.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一、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一)考点分析:
二.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古代文化、古代汉语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需 要认真积累,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鉴赏古诗词的重要基础。例如: “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汉家”,唐代诗人 多以汉代唐,“汉家大将”指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的封常清;白居易 《望月有感》中“田园寥落干戈后”,“干戈”是两种古代兵器,这里指代战 争;“吊影分为千里雁”,古代以雁行比喻兄弟,兄弟千里相望,所以称“千 里雁”;还有:“沙场”指战场,“角”是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的 蓬草,比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指俘虏等。
古文化还包括节气、官职、地名等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这些积累对加快理解 诗词内容非常重要,也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词句解说设误主要体现在:
一词多义词语内容的解释,违背语境义;词语使用手法(修辞、词类活用、 表现手法等)的解释错误;词语情感体现解析错误;语言特点错误;语体风 格错误等。
知识点剖析:
No Image
【巩固练习】
首句“吾行将远游”是将要即将的意思,诗人还没 开始远游。此句是诗人的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两项是 ( )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 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 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 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 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 突出了“还”字。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设误角
度
情感分析不当(曲解文意) C项,情感分析不当(曲解文意)。本词主要 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 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
分析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是说醉翁离 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 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三)命题实质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 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 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 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 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 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 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设误角 度
形象特点概括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 B项,形象特点概括不当,“衰败景象” 与全诗意境不符;E项,表达技巧确认不 准。不是“想象”,是诗人回到山宅之后,
分析
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
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 字。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题型突破(五)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古诗歌鉴赏选择题是古诗歌考查题型的变化,而 非考查实质的变动。广大师生无须对此恐慌和不安, 反而应感到庆幸和释然,这是因为:由主观考查变客 观考查,读诗更容易了,试题难度更小了。本书单独 编写此内容,旨在让考生触摸到选择题考查的实质和 命题的来源,消除考生对新题型的陌生感。
(二)现实创新 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古诗歌鉴赏,从现实因素来看,主要 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大背景下的命题调整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考卷语文科目阅读量增加,题量增加而考试 用时不变是一个大的趋向,在这个大方向下,增加选择题的分 量是命题的一个必然之选;而且古诗歌鉴赏一直有“考生最头 疼的阅读题”之说,阅读存障碍,题目有难度一直让广大考生 畏之如虎,得分率普遍较低。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经典回顾] 的一项是
(2000· 全国卷)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 不恰当 ( )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 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 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 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一、新题型的“前世今生” (一)历史沿革 古诗歌鉴赏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命题形式并非 什么“创新之举”,这种题型十几年前就早已被大多数考 卷采用过,北京卷近些年也一直在采用,全国卷新高考的 “五选二”式选择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原来选择 题型的回归和升级。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设误 角度
语言鉴赏不当、情感分析不准 C项,属语言鉴赏不当(曲解文意)。“碍”字形容
船多造成的拥挤感,刻画出码头处于水运交通枢
分析
纽地位的特征,而非选项所述;E项,属情感分 析不准,无中生有。“韶关易逝”的情感在尾联 没有体现。 跟踪检测 点击此处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综合提能练 点击此处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
)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 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 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 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 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二、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典例感悟] [例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赴洛道中作 陆 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② 振策陟崇丘,案辔 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 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 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 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题点感悟]
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
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 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 (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 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心理。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而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恰好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了以上矛盾,并且这两种形式的题目本身就有 着较为明显的区分度,能够更好地区分考生的水平。而 选择题形式从十几年前的“四选一”变为现在的“五选 二”,能很好地扩大试题考查的涵盖面,使诗歌的赏析 点更全面,从而更好地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水平。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泊扬子津 祖 咏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的“才”与“遥”呼应, 才入扬州, 就感到乡关已远; 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简洁明快,调动了读者的情绪, 起法高妙。 B.颔联抓住雨霁初晴的特征:上句写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 郁郁葱葱, 一片苍翠; 下句写雨后风起, 为结句的“寒气” 做了铺垫。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 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体现出 诗人悲凉的情怀。 D.尾联的主要意思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 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其寒。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 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成了对 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设误角度 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 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在风尘仆仆、 分析 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提到“释然”之情,只有
孤独和忧愁。C项,技巧确认不准。“互文”错
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2015· 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① 醉翁操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 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 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 徽外三两弦④。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 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 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 宪问》:“子击磬于卫,有 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 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例2]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 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 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 作者空对流泉, 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 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绪,并不是表达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
[例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读chá,指小舟。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角度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