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庄子二则》《礼记二则》《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卖炭翁》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案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以其思想的博大精深、行文的汪洋恣意、寓言的丰富多变为特点。

《逍遥游》通过描绘大鹏的形象,表达了庄子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道家思想;而《秋水》则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展示了庄子的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观点。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领会其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并欣赏其卓越的寓言艺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庄子的文章思想深奥,语言奇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庄子的哲学思想,并学会欣赏庄子寓言的独特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庄子的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实词和虚词。

2.难点:庄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观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寓言故事为例,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相关的预习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和《秋水》。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礼记》二则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礼记》二则知识梳理

八(下)语文《庄子》二则、《礼记》二则复习资料《北冥有鱼》一、重点字词1.冥:同“溟”,海。

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垂挂。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志怪..者也:志:记载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7.抟:盘旋飞翔。

8.扶摇:旋风。

9.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山野中的雾气。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表选择。

12若是.则已矣是:这样。

二、课文翻译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三、重点语句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四、填空(1)《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作者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古今异义怒而飞(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指长白山天池)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一词多义其其名为鲲(代词,它的)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去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划分层次第一层鲲鹏卓异不凡之外形。

第二层大鹏同风而起之气势。

第三层大鹏高空鸟瞰之景象。

分析讨论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夸张,比喻,想象“几千里”极言鹏的背大得惊人,与上文的“鲲之大”相照应;“若垂天之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鹏的翅膀比作云,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鹏的形体之大。

作者用想象、夸张的笔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鲲的自由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把读者带入一种雄奇深邃、好似绝对逍遥的境界。

文中引用《齐谐》中的话有什么作用?借《齐谐》中的话,证明前文中大鹏南飞的描写是可信的,同时形象地写出了大鹏的硕大无比和乘风南徙时的恢宏气势。

3.试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句话。

击、抟。

传神、生动地勾勒出大鹏拍击水面、乘风而上的情形三千里极写激起波涛之大,突出其力气之大九万里极写大鹏飞行高度之高以奇特的夸张描述了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时击水而行、乘风而上的壮观景象4.“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依靠气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课文详解预习须知文学常识及背诵提示:课文选自《礼记正义》。

二则都需背诵。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全书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二、主题概述《虽有佳肴》:本文通过论述“佳肴”与“食”、“至道”与“学”的辩证关系,引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并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掺杂虚假或者骄傲浮躁。

《大道之行也》: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①学学半(“学”同“敩(xiào)”,教导)②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③矜、寡、孤、独(“矜”同“鳏(guān)”,老而无妻)(二)古今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2.虽有至.道古义:好到极点;今义:到。

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古义:推动,促进;今义:增长。

5.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

6.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理。

(三)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名词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次,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四)重要虚词1.之①其此之谓乎(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②大道之行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2.其①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②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大概)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代词,自己的)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代词,财货)(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2121 《庄子》二则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北冥有鱼》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主题概述《北冥有鱼》:文章描写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表达了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绝对自由的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写庄子与惠子围绕人能否知“鱼之乐”展开的一场辩论,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机敏以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二)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2.是鸟也古义:这;今义:表示判断的词。

3.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休息,消息。

4.野马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未经驯服的马。

5.其正色邪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态度严肃,神色严厉。

6.鲦鱼出游从容古义:悠闲自得;今义:镇静沉着。

7.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三)一词多义1.固不知子矣(固然,自然)子固非鱼也(本来)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鲦鱼出游从容(游水)(四)词类活用1.志怪者也(名词作动词,记载)2.其视下也(名词作状语,往下)(五)重要虚词1.之①鹏之背(助词,的)②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③《谐》之言曰(助词,的)④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⑤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天之苍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⑧鱼之乐(助词,的)⑨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⑩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指鱼的快乐)2.而①化而为鸟(连词,表承接)②怒而飞(连词,表修饰)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连词,表转折)3.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南冥者,天池也。

部编版八下语文课本文言文、古诗原文及翻译汇总

部编版八下语文课本文言文、古诗原文及翻译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原文及翻译汇总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二则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鲲.鹏(kūn)抟.扶摇而上(zhuān)尘埃.(āi)B.北冥.(míng)游于濠.梁(háo)汝.安知鱼乐(rú)C.鲦.鱼(tiáo)徙.于南冥(xī)请循.其本(xún)D.齐谐.(xié)其正色邪.(yé)逍.遥游(xiāo)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安.知鱼之乐(怎么,哪里)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生的马)D.是.鱼之乐也(这)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鹏/之徙于南冥也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去/以六月息者也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C.《齐谐》者,志怪.者也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5.填空。

庄子,名周,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他是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代表作有《》《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②六月息.(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的语言特色。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C.子固.非鱼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暝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名.为鲲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③其翼.若垂天之云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9.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风格独特。

如《逍遥游》,具有想象奇特、善用譬喻的特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B.古体诗多为五言或七言,也有四言和杂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曹操的《短歌行》及陆游的《书愤》等。

C.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D.孟子,名轲,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亚圣”,他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论主要收录在《孟子》一书中。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A.惠子相.梁(做宰相)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D.请循其本.(本心)(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鹓刍鸟其.如土石何B.夫鹓刍鸟发于.南海子墨子闻之,起于.鲁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拔山倒树而.来D.我知之.濠上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段,借鹓刍鸟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

B.鹓刍鸟的故事中,庄子用“鹓刍鸟”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

C.[乙]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②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11.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益阳新闻网讯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吸引了19名外国朋友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1)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2)晓刚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

假如你是晓刚,将怎样劝说妈妈?参考答案1.D 解析 A项,“抟扶摇而上”的“抟”应读“tuán”;B项,“汝安知鱼乐”的“汝”应读“rǔ”;C项,“徙于南冥”的“徙”应读“xǐ”。

2.C 解析“野马”应译为“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3.B 解析本句的诵读节奏应是: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4.A 解析 B项中的“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C项中的“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物。

D项中的“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5.战国道家逍遥游清静无为6.(1)①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②气息,这里指风。

(2)B 解析①②④句中的“其”均为代词,它,指大鹏。

③中的“其”表选择。

(3)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7.A 解析 A项中两个“是”均译为“代词,这”;B项,确定/保全;C项,本来/巩固;D项,说话,引文/停留在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

8.C 解析①②句中的“名”分别译为“名字”“命名”,③④句中的“翼”分别译为“翅膀”“像翅膀一样”,故选C项。

9.B 解析陆游的《书愤》属于近体诗,格律谨严。

10.(1)D 解析“本”在这里应译为“本原”。

(2)B 解析 B项中两个“于”均译为“从”。

A项,它,它的/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C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D项,它,指这件事/动词,去、到。

(3)C 解析错在“惠子与庄子……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4)①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②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11.(1)示例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问题切合主题即可)(2)示例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

《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 ) 徙.( ) 抟.扶摇(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怒: (2)志.怪者也志:(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4)去以六月息.者也息: (5)亦若是.则已矣是: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为①其名为.鲲( )②化而为.鸟( )(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4)其①其.名为鹏( )②其.视下也( )③其.正色邪( )(5)而①化而.为鸟( )②怒而.飞(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7.填空。

(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

作者,名, (朝代)时期哲学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题目是编者加的。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二、同步解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作者主要通过、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9.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10.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

请你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三、课外拓展庄周家贫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③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⑦,我无所处⑧。

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贷粟:借粮。

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

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

④中道:道路中间。

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

⑥激:引。

⑦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

⑧处:安身之地。

⑨然:乃,就。

1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