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案
2.2.1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展 城乡景观
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 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
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城镇
乡村
展
➢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地域文化
深刻影响 影响并提升
城乡建设
徽派建筑
徽州文化
徽菜
徽墨歙砚
黑瓦白砖、质朴清秀
重色重油重火工
涩不留笔、滑不拒墨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5.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土耳其洞穴房屋
与 • 气候较为干旱,植 环 被低矮稀疏
境
关 • 岩石较软,为火山灰凝 系 结形成,易于开凿
• 墙体较厚
特 点
• 缺少窗户 • 圆锥形屋顶
1-民居特色
叙利亚泥屋
与 • 夏季高温少雨,冬
环 季温和多雨,整体
境 关
较干燥
系 • 春秋多风沙
1-民居特色
四
• 自然环境
合
避风,采光
院
垂花门
• 社会文化
徽派民居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
马头墙,又称 “风火墙”、“防 火墙”
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规模宏大,哈尼 族垦殖了成千上万梯田,发明了一套严密有效的分水制度, 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 足的水量供给。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 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
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理解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及关系。 2.能够说出民居的特点及所反映的地域文化。 3.举例说明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目标与素养1.通过观赏图片,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理解城乡景观的内涵,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1、2的要求。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3.调查当地城乡景观和地域文化,探寻当地特色文化景观蕴含的地域文化,评价其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4.通过学习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达到水平3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我国历史悠久,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民族众多,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全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其中不仅蕴含着古人营造活动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还包含了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营造观念及多种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地域特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读“邮票上的中国民居”图,你能说出图中特色民居分别分布在哪里,反映了怎样的地域文化吗?过程与方法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18年8月7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入选,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园林之城”正式成为“百园之城”。
通过旅游宣传片、VR(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苏州古典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独特魅力,并引导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板书】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看图、思考、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习新课【板书】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
【板书】1.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4张ppt)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源; 其他作用: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02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02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02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体现人地和谐理念: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 如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
3.特点
• 区域性(十里不同天, 百里不同俗)
• 多样性(类型、组成和 景观等)
• 相对稳定性(一定时期 内)
02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
3.特点
❶区域性: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其范围大小不等。 ❷多样性:地域文化在类型、组成和景观等方面多种多样。 ❸独特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 ❹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一定时期
在西元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距今约 250多年前,西元村有个叫谭谓的人。谭谓擅长 贩牛,据说当时别的牛贩的牛发生牛瘟,很多都 病死了。谭谓的牛也发过牛瘟,但他把牛赶到村 外的长塘浸过之后,牛就奇迹般地好了,谭谓也 因此赚了不少钱。这是什么原因?
02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古村一共有十八间房屋,每间房屋均有两个镬 耳,是谭谓用多得到的九座房屋的建筑材料, 建造了十八座镬耳屋,极具岭南特色,每座房 屋屋顶长的都很像锅耳,故西园十八座也称镬 耳屋。 我们还可看到几处生动逼真的龙凤朝阳 浮雕,神采飞扬。它们除了增加恢弘气势之外, 还有隔火防火之用,旁边的房屋万一失火,火 苗也不能蹿到隔壁房屋的瓦面上。
审美情趣。
哈尼族梯田农耕文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2022年备受世界瞩目的地方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出自华裔建筑大师贝 聿铭先生之手,整座建筑像典型的伊斯 兰文化建筑一样,非常的方正和简洁, 如同一件立体主义的艺术品一般。大小 不一的方形和八角形体块形成了五层高 的建筑,顶端则有一座醒目的方塔。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2018年世界杯举办地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位于俄罗斯 莫斯科红场北侧,是一座建筑造型 非常美丽且极具新俄罗斯风格的朱 红色建筑物;在主体建筑物的两侧各 有一座高耸对称的塔楼,还有装饰 性的尖塔、三角檐与圆拱型窗户。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圣瓦西里大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堂, 显示了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 格。中心塔从地基到顶尖高47.5米, 鼓形圆顶金光灿灿;棱形柱体塔身上 层刻有深龛,下层是一圈高高的长圆 形的窗子。其余八个塔的排列是:外 圈东西南北方向各一个较大的塔楼, 均为八角棱形柱体。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地域文化
多样性 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 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 生产生活方式等。根据属性可分 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物质方面:建筑、服饰、饮食等 非物质方面:价值观、制度、习 俗、语言、艺术等。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地域文化
独特性
地域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 地域范围内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 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物质。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我国城乡建设历史悠久,“天 人合一”的思想延续贯穿,砖 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 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 有的建筑风格。
湘教版2019必修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 后 • 调查衡东文化景观及其保护
活动
• 衡东A地C T区I V I有T Y哪些独特的地域文化?有哪些代表 性的城镇或乡村景观?这些文化景观是否得到 了妥善的保护?请参考下面的步骤,以“衡东 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为题展开调查。
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 湿润多雨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地注重防御风沙。 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
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 大限度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
产石地区多石构 产木材地区多木构 产竹地区多竹楼 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省时省力,经济实惠。
福建土楼建筑特点与地域文化
(2)福建土楼的建筑特点反映了怎样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永定客家土楼的屋顶大都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其屋顶的外坡 要比内坡长,这有利于防止雨水下渗到土墙而引起坍塌。 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且空间分布不均。当雨季来临 时,其“人”字形屋顶对排水至关重要。
2、地域文化在城市布局上的体现
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体现了历史文化和 现代文化的融合。
凯旋门
梵蒂冈教堂
纽约
北京故宫
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 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围绕摩天大 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 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宫城居中和轴线对称格局,中轴 线南北贯穿突出皇权至上的思 想
地表上看,这里似乎没什么人
导:5分钟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2 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课件(共30张PPT)

(2)广州的骑街老楼: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楼房向 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底下可以通行,如巴金 《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 它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与海外文化 相融合的结果。
4.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 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 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威尼斯滨水城市景观
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 传统建筑,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 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三)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 我国城乡建设历史悠久,“天人合一”的思 想延续贯穿,砖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 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 西方建筑中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 明显。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 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素养目标: 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 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及影响,理解城乡景观的 内涵。(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 及成因,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 体现。(综合思维) 3.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 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
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 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诸葛八卦村的中间是 一口池塘,叫作钟池,是八卦村的核心所在。 钟池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 “太极”。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直通村 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小巷 又派生出许多纵横相连的小巷,似通非通,犹 如迷宫一样。外人进入小巷,往往易进难出, 甚至迷失方向。
3.地域文化的特点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出门男人带”: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 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 的现象。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 影响。
【新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以奶制品、牛羊肉为 主食,喝奶茶,住蒙古包, 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
三、我国南方、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耕地 农作物
传统民居
主食 运动项目 传统交通工具
北方 以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 棉花、甜菜等 以土坯为原料, 注重防寒 面食 冬季溜冰 马车
南方 以水田为主 水稻、油 菜、甘蔗等 以砖瓦为原料, 注重通风散热 米饭 游泳 船
(1)联系当地的气候特征,指出当地海草房的环境适应性。 (2)与红砖红瓦的大瓦房相比,说明海草房被称为生态民居的原因。
答案 (1)山东沿海夏季多雨,冬季多雪,海草房屋顶坡度大,易于排水,不易发 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海草房屋顶及墙壁较厚,建筑材料保温隔热;多大风天 气,海草房屋顶层层压叠,最厚处达4米,并用渔网覆盖、重物压制,防风效果 好。 (2)石块、海草等天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建筑草料废弃后容易降解,不会对环 境造成任何污染与破坏;海草房内冬暖夏凉,有利于节约能源。
(2)城乡景 各大洲之间
观的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不同纬度之间
不同海拔之间
3.二者关系: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 提升了地域文化。
自我诊断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域文化指的是以物质为载体的景观。( × )
2.不同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 √ )
3.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 × )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B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河湖众多,适合水运,船只成为人们日常 的出行工具。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D )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1.地域文化(1)含义:指在一定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点、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表现形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3)特点: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不断发展变化又具有相对的。
2.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3.二者关系地域文化城乡建设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1)适应当地的环境,形成不同特色。
(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
四合院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其基本特点是以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多为坐北朝南,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长幼有序的传统性格。
围合型的布局寓意“家和万事兴”的理念。
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客家土楼位置:闽西山区。
特色:①建于山区平地或斜坡之上;②就地取材,采用汉族建造技艺;③墙体宽厚木板隔断,走廊连通;④保留中原汉族大院建筑特色,圆方为主,住户较多。
东晋时南迁居民,与当地原住民区别,故称“客家”;土楼体现的是迁徙文化。
建筑优势:①防御盗匪打劫,抵御山口猛兽袭击;②防震、防火、通风、采光;③墙体厚,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1)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制度。
(2)欧洲城市多围绕、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在城市,体现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3)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外围建筑高度逐渐降低,易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北仑中学施珊池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
观上的体现。
综合思维
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
影响,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核心
目
标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
上的体现。
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
景观上的体现。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了解不同地域文化下城
乡景观有不同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城乡景观
与当地地域文化的联系,对区域特色文
化传承和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人地协调观城乡景观是与地域文化相协调的。
教学重难点
1.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
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深层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以及地域文化概念【探究活动1北仑代表之争】
1.谁能代表北仑味道?
北仑十大地方特色菜
大榭地方特色菜:红膏炝蟹
柴桥地方特色菜:糟带鱼
大碶地方特色菜:咸菜黄鱼汤
大碶地方特色菜:烤菜
春晓地方特色菜:臭冬瓜
白峰地方特色菜:咸泥螺
梅山地方特色菜:梅山豆腐乳
霞浦地方特色菜:大肠萝卜羹
大榭地方特色菜:大榭萝卜干
柴桥地方特色菜:龙头考
2.谁能代表北仑风俗?
梅山舞狮、春晓纱船、郭巨抬阁
这些特色美食都能代表北仑,它们是北仑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共享的,在生产生活、
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地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如建筑、服饰、饮食等;
非物质文化,如习俗、文字、艺术等。
俗语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小小的北仑都有
本节课由学生们熟悉的北仑
美食导入,引发学生对不同地
域饮食文化的疑问和兴趣。
在课程第一部分,充分利用学
生的生活经验,让大家畅谈"
北仑代表",深化对文化地域
性的理解和地域文化概念的
理解。